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均分教学实录

平均分教学实录

平均分教学实录
平均分教学实录

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仔细观察,看都准备了什么好吃?

(用数学的语言来说)

预设: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如果学生没有加上数字,提示学生把数字加上).

谈话: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说得这么完整.这么多丰盛的食物你知道是给谁准备的吗?好,你来说.

预设: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桃子是给小猴准备的,萝卜是给小兔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谈话:你知道的真多!宴会马上就要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可馋坏了.看,熊猫哥哥和熊猫弟

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吗?

预设1:竹笋真鲜呀.

预设2:我们该怎样分呢?

谈话:对,熊猫哥哥就是在想,有6个竹笋,他们两个该怎样分呢?你会分吗?看来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请同学们拿出6个圆片代替6个竹笋,按你们的想法分一分吧.同位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分竹笋的方法.)

谈话:分好了吗?谁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呀?

预设1:我分给熊猫哥哥5个,弟弟1个.(板书:5,1)

谈话: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哥哥吃得多,多分几个,弟弟吃得少,少分几个.

谈话: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呀.谁有不同分法?

预设2:我是给熊猫哥哥2个,弟弟4个.(板书:2,4)

谈话:为什么这样分?

预设2:哥哥应该让着弟弟.小的应该多吃.

谈话:你真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学生.还有其他分法吗?

预设3:我是根据6的组成来分的.6可以分成2和4,那就给哥哥2个,弟弟4个.

谈话: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好学生,竟然想到了用6的组成来分竹笋.还有不同分法吗?

预设4:我是每只熊猫都分3个.(板书:3,3)

谈话: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预设4:因为我觉得分一样多,比较公平.

谈话:你真是一个公正的小法官!

谈话:同学们帮熊猫分竹笋,有好多种方法,一起看,在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分法中,这一种(指着上面这一种)主

张给熊猫哥哥多一些,认为熊猫哥哥的饭量大,能吃;

这一种(指着下面这一种)呢,觉得应该给熊猫弟弟

多一些关照.这两种分法两只熊猫分到的竹笋都是

不一样多.(板书:不一样多)在这些分法中还有一种

分法,即没有多给熊猫哥哥,也没有多给熊猫弟弟,而

是怎样分的呢?

预设:分的一样多.

谈话:每只熊猫分到了几个竹笋?

预设:每只熊猫分到了3个竹笋.

谈话:一起看,一共有几个竹笋?(出示课件)

预设:6个.

谈话:分给了几只熊猫?

预设:2只.

谈话:每只分得了几个竹笋?

预设:每只分得了3个竹笋.

谈话: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预设:一共有6个竹笋,分给了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了3个竹笋.

谈话:同学们,每只熊猫分得3个竹笋,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啊?

预设1:一样多.

预设2:很公平.

谈话:只有分得同样多,两只熊猫才能都满意.像这样(用手指着3,3这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

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叫什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

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谁能

说说什么是平均分?说给同位听一听.谁起来说一

说?(指2----3名学生说)

谈话:我们帮熊猫平均分完了竹笋,小猴子也觉得这种方法挺好的,也要求平均分.(出示课件)12个桃子,平均

分给3只小猴.谁能起来提一个问题?

预设: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

谈话:真棒!那你能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吗?预设:能。

谈话:那就请同学们拿出12个圆片代替12个桃子,帮这3只小猴平均分一分吧。分完之后要和同位说

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指导)

谈话:都分完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好,你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1:我是1个1个分的。(一边说一边演示)(分完一行)

谈话:你为什要一个一个分?

预设:一个一个分不容易乱。

谈话:一个一个分不容易乱,这样每只小猴子分到的桃子就能一样多。现在每只小猴子分到了几个桃

子?

预设:一个。

谈话:每份是不是一样多?预设:是。

谈话:是平均分吗?预设:是平均分。

谈话:好,请继续分。(分完两行)大家看,现在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预设:2个。

谈话:每份分的怎么样?预设:同样多。

谈话:是平均分吗?预设:是的。(学生要继续分)谈话:咦,你为什么还要继续分啊?

预设:因为还没分完。

谈话:好,咱们继续看他分。(一直分完12个桃子)

谈话:分完了吗?预设:分完了。

谈话:同学们看,刚才这位同学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了几只小猴?预设:3只。

谈话: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预设:每只小猴分得了4个桃子。

谈话:第一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预设:4个。(老师圈起4个圆片)

谈话:第二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预设:4个。(老师又圈起4个圆片)

谈话:第三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预设:4个。(老师再圈起4个圆片)

谈话:它们分得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一样多(同样多)。

谈话:真棒!谁还有不同分法?

预设2:我是2个2个分的,最后每只小猴也是分得了4个桃子。(一边说一边演示)

预设3:我是3个3个分的,最后每只小猴也是分得了4个桃子。(一边说一边演示)

预设4:我是4个4个分的,最后每只小猴也是分得了4个桃子。(一边说一边演示)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小猴分了桃

子,(课件演示不同的方法)有的是1个1个分的,

有的是2个2个分的,有的是3个3个分的,还有的

是4个4个分的.但是不管哪种方法,最后每只小猴

都分得了4个桃子,他们得到的桃子数都是

()预设:一样多的。

谈话:既然它们得到的桃子数都同样多,那这都是()预设:平均分。

谈话:(用手指着大屏幕)谁能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再说一说?

预设: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 (指2----3名学生说)

在咱们的帮助下,熊猫小猴都高高兴兴的吃起了自己的

事物。

下面我们做一个只动手不动口的游戏怎么样?我想把盘子里的樱桃平均分在两只手里,你能用手势告诉怎

么分吗?

4个8个10个9个

师:刚才我们用双手平均分了,4、8、10,想一下,9可以平均分吗?

生1:不可以

生2:可以,分成3份,9份.....

师:想一下平均分的定义,一起来说一下: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那9可以平均分吗?

生:可以。

师:对,只要符合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同学们记住了吗?

生:、、、、、、

谈话:同学们,快乐的森林之旅很快就要结束了。现在想一想,我们这一节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预设1:认识了平均分。

预设2:知道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这节课到这里,下

课!

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 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 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 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 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 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 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2.数一数。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案例分析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了解字词的意思。(随课文情境认识9个生字,浅浅感受形声字的组字规律,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和回答的句子。 3、通过看图学句认识图上的6种动物,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对动物的尾巴产生一定的兴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读问句及一问一答对读 难点:读好问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森林王国中的动物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比赛呢。可是他们既不比跑步也不比唱歌,比什么呢?赶快拼拼。 bǐwěi ba 比尾巴 指名读。注重轻声读法指导。除了尾巴,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嘴巴”、“下巴”,这时“巴”都要读轻声。(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巴”字读轻声地规律)但是它单个字的时候又读作“巴(bā)”。仔细看看这个巴字,你在哪个字里见过它。(这也是对已学生字的反刍。)出示

“爸”,那谁的数学学得最好,能用减法来记住巴字。(减一减的方法是学习形声字的一种基本方法,本册中这个字是第二次用到,第一次是“做”减去单人旁就是“故”,老师在这里及时巩固减一减的方法非常有必要。) 出示“比”:这个“比”字可有趣啦,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小结:比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就是说一个人是不能比赛的,两个人才算有对手,可是你看两个人比赛的时候也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第一个匕字把长长的脚缩了回来,让出一点地方给第二个匕字。 二、创设情境,学习生字。 1、这样特别的一场比赛,你们想去观看吗?好,那就请各位小朋友在观众席上坐好了!听,音乐声响起了(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小动物们进场了,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都出来了。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大声喊他们的名字。(快乐奔放的音乐,惟妙惟肖的fash动画,俏皮可爱的小动物,无一不是小朋友们喜爱的,这里形成了一个小高潮,把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了)。 2、现在小动物们早已站好队,等候大赛主持人宣布运动员名单。可是主持人刚才打来电话说他生病了来不了。所以要在我们小朋友中间选出小主持人。主持人将在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中产生。 看,这就是比赛名单。只要你能正确、大声地朗读,就能成为小主持人了。来,请拼音朋友帮帮忙,也可以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帮忙,赶紧自己练一练吧!(要当小主持人了,小朋友当然愿意去读,在这里老

《平均分》教学案例

《平均分》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学具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感受到“春姑娘”的气息吗?你感受到什么呢?瞧,今天,希望小学的师生们要去郊外春游,他们在忙着准备食物。 出示课件:水果,饮料,面包,糖果 师:这么多的东西怎样分给每个小组?同桌讨论,还可以用小圆片分分看。 学情预设:可能会有这样几种分法: (1)我们组分的是橘子。有15个橘子,分给5组,每组分了3个。 (2)我们组分的是矿泉水。有10瓶,分给5组,每组分了2瓶; (3)我们组分的是面包。有10个面包,分给5组,每组分了2个; (4)我们组分的是糖果。有30颗糖,分给5组,每组分了6颗。 师:这样的分法,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每个小组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请多名学生复述。 设计意图:有趣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合理分配,在实践中感受,在感受中理解,并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 分小队旗。 (1)师:食物都分配好了,准备出发啦,不过,老师先要把手上的12面小队旗分给小组长,可以平均分给几个组,每组几面旗? (2)出示填空题。 ①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2个小组,每组()面。 ②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组()面。

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

时间:2007年11月3日 地点:淄博市临淄实验中学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下,三峡风光,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师: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就是品读《三峡》。 (屏幕显示:郦道元《三峡》执教:余映潮) 师:看咱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四个任务。 (屏幕显示:识字、朗读、听记、欣赏) 师:谈到识字的问题,咱们也应有一些比一般的方法更有乐趣的识字方法。我不知道你们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在认识《三峡》这一课字词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呢?你是怎样认识《三峡》这篇课文的生字难词的?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你怎样认识它的,用什么方法认识它的? 生:这两个词写出了三峡的特点。 师:现在不是分析句子,这个字你怎么认它?用什么方法没有?好,老师今天告诉你们一种特别的方法。让我们结合课文来“识字”。 (屏幕显示:识字) 师:看老师的建议。试一试趣味识字的方法。 (屏幕显示,生读)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师:这就是结合课文来认字,找一找吧。带“山”旁的字,带“氵”旁的字,对比较难的,要把它们圈下来。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把老师圈的和你自己圈的对一下,一起读一读,我读标题,你们读下面内容。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巴东三峡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巘怪柏巘: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峻:jùn,高而陡峭。

《平均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

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五作业练习三 1题。 六、板书设计 平均分 在数学上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教后记

《比尾巴》教学案例22613

《比尾巴》教学案例 情景说明: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中大多数孩子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中应该以抓住尾巴特点、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读出感情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巩固基础知识。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的语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师:狮子大王把小动物们都聚在了一起,要进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比什么呢? [课件出示音节:bi wei ba]尾巴变红,

师:请你说,指名3人,注意“尾巴”读轻声。 [课件:“尾巴”强化轻声。] 生;尾巴 师评价:你的轻声读得真好(出示比尾巴字).一起来读两遍吧. 生齐读:尾巴 师:看到小朋友们表现的那么好,狮子大王想请小朋友们那来当裁判,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教学评析] 创设狮子大王比赛的场景,把学生带进到课文当中。进而揭示课题强调轻声,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的走进课文,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把握课文 (一)初读正音 师:把书翻到第9页,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开始。 生:自由朗读(读完一遍起立,再读一遍坐下) 师:这首儿歌一共有几节? 生:四节 师:谁来读一下第一节?指名读第一节。

师:有进步,第二节?指名读第二节。 师:读的很准确,第三节?指名读第三节。 师:最后一节?指名读第四节。 师总结:大家读的都很好,一起来开火车吧。一人一句,其他同学摆口型。 [教学评析] 初读正音,这里主要找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读,如果遇到错误读音应该及时板书,反复强调。如果没有读错的,也不用故意强调,要以学定教。 (二)读通顺 师:大家真是合格的小裁判,读音都很准确。只有准确是不够的,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还需要停顿。例如: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来读一读? 生: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师:齐读. 师:学会了停顿,再去找找儿歌里还有哪些长句需要停顿? 生1: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2: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3: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除了停顿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就是不能太快也

二年级平均分教学案例

《认识平均分》 —疑难概念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肯定吃过桃吧?花果山的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你看,美猴王从带回6个桃,小猴子们蜂拥而上,想去吃那诱人的桃。美猴王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美猴王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分圆片,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分法上。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3个不是平均分、3个是平均分的方法。)。 比较:小朋友们,大家的分法真多。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些分法你比较喜欢?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见解将展示的分法分成两类) 评价:是呀,我们都比较喜欢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这样,每个小猴子拿到的桃一样多,肯定会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兴。 指出: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说明:分6个桃有多种分法,在对多种分法的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筛选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在教师的介绍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二、操作中领悟 谈话:看到大家帮小猴子分好了6个桃,美猴王微微一笑,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又变出了2个桃。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几个桃?(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大家明白了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想一想:小朋友们,把8个桃平均分,你准备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这句话先自己想一想平均分的方法吗?(板书:8个桃,每只小猴()个,可以分给()只小猴。)

《木兰诗》余映潮教学实录(最新整理)

《木兰诗》教学实录 著名语文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 (开课: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好听,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 读一 (屏显,全班齐读。) 《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中帼英雄的 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期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上面这段话在哪里呀? 生(找答案后齐声):在课文前面的“导读”中。 师:对,拿起笔,把里面的四字短语圈下来。 (师引导学生发现并齐说导读中四字短语的奥秘,内容:代父从军,故事的特点:传奇色彩,主人公:中帼英雄,这首诗,它的典型性,是家喻户晓,木兰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大家看这些语言写得多精致多美好! 师:我们这节课,是诗歌选段品析课。我们还是先从朗读开始。我刚刚才听到大家的朗读,有一个字没有读准确,“旧时裳”,“裳”就是指古时候穿的衣服下裙叫“裳",读ch6ng"。你们到了初二,还要学到

《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就是读这个音。好起来,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机杼”,读读 (屏显) 机杼(zhu)可汗(ke)(hdn)鞍蒋(an)(ian)辔(pei)头燕(yan)山胡骑(j)朔(shuo)气金柝(tuo)策勋(xun)赏赐(ci)1旧时蒙( chang溅溅(jian)啾啾(ju)霍霍(huo) (生读) 师:我们开始朗读这首诗吧。朗读,要进入情境。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 虑。“唧唧复唧唧,天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师示范)这样,我们就读出它的味道来,再比如,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师示范)表现的是一种气魄,一种战争的氛围。然然后,亲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窗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师示范)好,各自体会,不齐读。开始吧一一 (生体会读) 师:好的,再来读。这一次的朗读,是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写什 么呢?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秘诀:可以用每一节诗里面的句子来概括段意,但是我只告诉你们一半的秘密,另一半的秘密,你们们马上可以从我的点拨里感受到。 这样来做:每读一段就停下来,老师插一句话,然后你们继续读。好,

平均分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与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2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各小组动手操作,并汇报情况.你们是怎么分的?

汇报: 我是每次拿3块,再拿3块放一堆。 一堆一个个地分,每堆分3块糖。 师:那你们是怎么想得呢? 生:我想口诀二三得六,我就知道每堆是3块。 生:我还会用除法,6除以2等于3,就知道一堆是3块了。 生:我想到乘法算式2×3=6,就知道一堆是3块。 生:我想到乘法算式2×3=6,就知道一堆是3块。 师:那你们为什么这么分呢? 生:这样分,两堆一样多,比较合理。 生:这样分很公平,两堆就同样多了。 师:如果把这6块糖,按你们刚才说的公平的分发,分成3堆,每堆是几块呢?指名回答: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 师: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从观察中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 师:分成二堆和分成三堆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名回答:每堆分得一样多。 师:像这样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加深印象 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 均分? (4)联系生活,感知概念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2.动手操作,探讨品均分方法 (1)读懂题意,实际操作 出示课件: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讨论分配方案,各小组合作试着分一分,并讨论结果。 (2)交流分法,提高认识 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把18个橘子分6份,每份分3个。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课件展示: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扩充方法,巩固概念 (1)出示课件: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云、公、车”三个生字。认识笔画“撇折”和偏旁“八”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3、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幻灯片课件、小动物的彩色照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 2、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生:啊,我们没有尾巴啊? 师:对啊,我们是没有尾巴,可小动物们有尾巴呀,你知道哪些有尾巴的小动物呢? 生:猴子有尾巴。老虎有尾巴。兔子有尾巴…… (“摸摸你的长尾巴”使学生和老师拉近了距离。抓住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与他们进行朋友似的交流,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3、小朋友的知识面真广,知道这么多有尾巴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尾巴”这个词语宝宝,(出示尾巴词语卡片),(指名1-2个读)。巴的拼音宝宝上面少了什么啊?(声调),没有声调,要读轻声,我们把巴读得又轻又短,谁会读?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注意“尾巴”的轻声,此时此刻,出现“尾巴”的卡片,提醒学生要读轻声,真是恰到好处。) 4、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前两天,他们进行了一场大比赛呢!(课件1)他们要比什么呢?(课件2)“比尾巴”──指名读,齐读。 (把动物王国搬进教室,让孩子再现各种动物形象,这样的教学情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呢?(课件出示词语和拼音),自己先拼一拼、读一读,读对了,他们就出来了(课件3)。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就亲热地和它打个招呼吧!──个别说话:如,你好,小兔。 (让学生和喜欢的小动物打招呼,贴近了生活,不但运用了礼貌用语,而且又巩固了生字的认读。以下是形式多样的认读生字,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识字。)2、小动物们的照片不见了,你还能认出他们的名字吗?(课件4)自由读读──齐读。 3、拼音宝宝也走了,你还能再认出他们的名字吗?(课件5)开火车读。 (运用课件轻松愉快地检查了生词的认读情况。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读儿歌 1、小朋友认识了6只动物朋友,他们是怎么比尾巴的呢?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呢?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83页,大声读读课文,难读的生字、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比赛项目有哪些呢,请看一起(出示课件6)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⑴每句话后面都有个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像只耳朵是问号(跟读)。 ⑵大屏幕上的问句,你能在位置上试着先问一问。 ⑶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呢?读给大家听。 (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⑷生:我最感兴趣的是:谁的尾巴长? 师:老师听出你很想知道长尾巴的动物是谁?你把“谁的”读得再响一点,你再来试试。谁像他一样也来试试。(个别读2、3个──齐读) 谁来告诉大家,“谁的”尾巴长呀?(指名回答)猴子的尾巴长。很想知道谁的尾巴长,就把“谁的”回答得特别响,你再来回答。 3、我们也像他这样,老师问,你们一起回答。 4、我们来比灵耳朵,老师怎么问,你就怎么回答。老师强调“谁的”连问2

《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肯定吃过桃吧?花果山的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你看,美猴王带回6个桃,小猴子们蜂拥而上,想去吃那诱人的桃。美猴王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美猴王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分法上。 3、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3个不是平均分、3个是平均分的方法。)。 4、比较:小朋友们,大家的分法真多。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些分法你比较喜欢?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见解将展示的分法分成两类) 评价:是呀,我们都比较喜欢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这样,每个小猴子拿到的桃一样多,肯定会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兴。 指出: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说明:分6个桃有多种分法,在对多种分法的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学生遴选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在教师的介绍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二、操作中领悟 谈话:看到大家帮小猴子分好了6个桃,美猴王微微一笑,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又变出了2个桃。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几个桃?(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大家明白了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想一想:小朋友们,把8个桃平均分,你准备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这句话先自己想一想平均分的方法吗? (板书:8个桃,每只小猴()个,可以分给()只小猴。) 摆一摆:小朋友们,拿出8个圆片代表8个桃,把你们平均分的方法用圆片摆出来。 说一说:学生说摆法,教师形成板书: 8个桃,每只小猴(4)个,可以分给(2)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2)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1)个,可以分给(8)只小猴。 提问:为什么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再问:这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每只小猴分4个、分1个呢? 【说明: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每4个一份,也可以每2个一份,还可以每1个一份,学生在操作交流中体会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的过程和结果,在“不同”中体会“相同”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余映潮版

余映潮《壶口瀑布》教学实录(教读课板块式教学) 温岭市第四中学 2018、4、8 师:梁衡先生就是这样抒发她对壶口瀑布的情感的,读—— 生:(读ppt)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p]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梁衡 师:美妙的对比手法。记不记得您小时候学《桂林山水》,表现桂林山水的美也就是用的这种手法。好,了解一下学习目标。 师:(ppt出示学习目标)理解一篇 细读一段 背诵一节 一、读背景 生:(读ppt)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生:(读ppt)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宜川县壶口乡。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师:课文描绘的就就是这一“胜景”。 二、积累字词句 师:读有关字词,在读音上有麻烦的字,读—— 生:(读ppt)凹下推搡驰骋漩涡寒噤雾霭出轧汩汩潺潺如丝如缕怒不可遏挟而不服 师:大量运用短语就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大家再瞧——写瀑布声形的短语 生:(读ppt)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拍拍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 师:读的好流畅!还有不?写其态势的——读 生:(读ppt)千军万马扑面而来震耳欲聋深不可测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

师:写其精神的—— 生:(读ppt)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师:刚才我们学习到的就是,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知识。这就是一种学习方法,也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三、探究精致结构(理解一篇) 师:开始我们对《壶口瀑布》这篇美文的欣赏,欣赏全文的“构思之美”。大家的任务就是,速读全文,根据第一段观察全文的美妙精致结构。“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生探究 师:好,我们来交流瞧法。全文共有六段,从第一段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谋篇布局。 生:作者说两次到过瀑布,第二段就是第一次,后面就是第二次。 师:这位同学阐述的很清楚,请大家把“第一次”与“第二次”圈出来,这就叫做关键字。还要把“雨季”“枯水季节”圈下来,这又就是关键字。好,继续发现。 生:除了第一次与第二次,最后一段还说了黄河的精神。 师:您的发现很有价值,像这种写景咏物的短文,最后一段,往往用于升华的,用于抒情议论的,所以作为整篇文章的收束它有重要的作用。 生:雨季就是略写,枯水季节详写,详略得当。 师:很明显写雨季就是为了引出枯水季节的描写。这叫“铺垫”,用略写把详写的内容展开,这叫美妙的构思。 师:请大家做好旁批,在第一段批注:简洁入题,总领全文。 这让我们想到了《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立刻引出紫藤萝的描写,简洁入题,总领全文。再如《荷叶母亲》。 师:接着来,读懂第2段与3、4、5段的关系。在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批注:巧作铺垫、详略有致。这就叫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师:读懂第五段,课文写水,为什么写石呢?这就是课后思考探究问题。通过石头的巨大变化来表现壶口瀑布的威力。这就是写作的艺术,笔锋一转,用另外一样事物表现本身要写事物的美妙。这叫——视点变化,侧面映衬。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香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比尾巴案例

《比尾巴》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认真看图,认识图上的动物,了解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2.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认识问句、问号。学习朗读问句,懂得回答问题要完整,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问句答句,理解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孩子们去动物园了吗?看到了哪些动物?没去动物园的孩子见过动物没有?见过哪些动物? (二)、揭示课题: 师:森林王国中的动物比你们说的还多,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看,连牌子都挂出来了。赶快拼拼,看看写了什么?看谁先拼出来。比什么?(在“尾巴”下面打着重符号) 师:读的又清楚又洪亮,简直是最好的啦拉队。那我也希望自己是最好的金牌主持人来主持这场“比尾巴”大赛。(在胸前挂上主持人牌子) (三)、学习问句部分: 1、师:现在,我们隆重地请出这些参赛的模特。(请6人上台贴出小动物的图片,一边贴一边说出动物的名称。音乐、掌声) 师:模特们多么兴奋啊!它们纷纷蹶起自己的小屁股,高高地翘起了尾巴。2、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评委了。我们来仔细瞧瞧动物们尾巴的特点,哪位代表先发言。(学生说尾巴的特点) 生:兔子的尾巴很短。 师:观察得仔细。那兔子的尾巴除了短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 3、师: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特点,那比赛的项目有什么呢?

(六个问题一起出现: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师:赶快拼拼,有哪些比赛项目?(先小声拼小声读,再大声拼大声读,最后请小老师领读。) 师:想不想听主持人读一读,仔细听听与刚才小老师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读时突出问句的句末语气上扬) 4、小结:为什么要在句末把声音往上扬呢,因为这个符号在提醒我。(认识问号)学生试读。 5、小结:我们读这样的问句时,就是要把句子最后的部分读得往上扬,像读二声一样。 (四)、学习答句部分: 师:模特们还站在那儿。各位观众、各位评委,根据比赛项目请公证地、认真地、仔细地评一评。(学生上台贴“长”“短”“扁”“弯”“最好看”“好像一把伞”等词语卡片) 师:你们都同意这样的评选结果吗?如果不同意,请说说理由。 课件演示:着重展示松鼠的尾巴在空中时的姿态,并与张开的降落伞对比,揭示出二者的相似之处。 师:明白了吗?好一把轻巧实用的降落伞!你们能把伞的轻、美读出来吗?(老师指导朗读该句。) 师:说的真好,孔雀的尾巴的确很美。你们能把这种美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师指导朗读该句。) 师:现在,你们都同意这些评选结果了。你们能用一句话把这些意见说出来吗?谁来说第一句? 例:师问:谁的尾巴长?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_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具准备: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 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 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我猜测,喜欢平

均分的最多) 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 (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 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师每三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 师:乐乐的爷爷想给他出了个问题,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还可以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课件出示问题)师:小朋友们,我们帮着乐乐思考一下,也来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继续拿出圆片摆一摆吧。” 生1:把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3盘。(这样的话学生说不出时,教师直接问。)

作文教学实录余映潮

作文教学实录余映潮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作文教学实录 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 执教:余映潮 【训练要求】 了解记叙文的特点,重点掌握较为复杂的记叙文的知识和基本要求,实践多事一人、写出人物个性的记叙文写作方法。 【背景知识】(1) 记叙文是借助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段进行记事、记人、写景、状物的文章,通常可以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三种。 【背景知识】(2) 记人叙事又有比较简单的记叙与比较复杂的记叙之分。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特点:有众多材料的组合,有比较复杂的组合方式,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范文品析】(1) 父亲的三句箴言 【写法借鉴】(1) 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时间顺序;总提分叙;调整节奏;叙议结合;照应细密;线索贯穿;选材精致(同一类细节);人物个性鲜明。 【范文品析】(2) 健忘的教授 杨晖

【写法借鉴】(2)首段统领全文;末段自然收束;反复手法;误会手法;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物个性鲜明。 【范文品析】(3) 时光带不走的美好回忆 【写法借鉴】(3) 第三人称视角;巧借文中人物的视角;倒叙手法开头;特写镜头收尾;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人物个性鲜明。 【范文品析】(4) 父亲的爱 (美)艾尔玛邦贝克 【写法借鉴】(4) 散文式的笔调;以“抑”起笔;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多种材料写人;叙事简洁,暗含时序; 似贬实褒,点题精妙;人物个性鲜明。 【荐读范文】 《我的老师》(魏巍)、《老王》(杨绛) 【写作实践】 自由命题,运用多事一人的写法,表现一个有个性的人。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乘法知识中“几个几”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旨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学会根据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学情分析 认识除法首先要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并且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每位学生也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这些都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五)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展示课题,同时播放歌曲《排排坐吃果果》,让学生在歌声中初步感知平均分。 2、故事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刚刚结束的跑步比赛,正在进行颁奖仪式。老虎跑得最快得了第一名,兔子第二,小猴子第三。现在有6个桃子要奖励给他们,你猜它们各分到了几个? (课件展示分法3-2-1) 同学们,你们同意这样的分法吗?(同意) 名次越高,得到的奖励越多,虽然分到的桃子不一样,但大家都心服口服,非常开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的时候可以分的不一样多。通过和后面的比较,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 3、揭示课题: 猴妈妈在森林中也采到了6个桃子,她要分给三个孩子,应该怎样分呢? 你们看!她这样分公平吗?(课件展示(4-1-1) (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对了!他们分到的桃子,有的多,有的少,不一样。只有每个人分的一样多,才是公平的!现在这样分,公平吗?(课件展示(2-2-2) (公平) 总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边说,将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课题: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思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比尾巴》教学片断与评析

《比尾巴》教学片断与评析 【说明】 小动物是学生们最亲近的朋友。本教学从他们最喜爱的小动物的话题人手,导人新课。在识字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问答对读,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课文的内容,为背诵课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课外知识说说这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再进行引申,拓展了思维。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呢? 生:我喜欢xx。 生:我喜欢猴子。 生:我喜欢xx。 生:我喜欢公鸡。 (出示课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小公鸡、小鸭子和孔雀分别从不同的地方聚到一起,还在比划着说着什么。) 师:你们看,这些小动物来了,它们在一起多热闹。咦,它们要干什么呢?噢,原来它们在一起比尾巴呢! (板书:比尾巴) 师:谁认识这三个字? 生:我认识,这三个字是“比尾巴”。 师:你读对了,真聪明!

(还有好多学生举手,跃跃欲试。) 师:这么多同学都认识这三个字,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注意“巴”单独读时是一声,在“尾巴”这个词中读轻声。大家再读一遍。 (生再次齐读) 【片段二】 在识写生字后,同桌一问一答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对读。 教师出示课文中六种小动物的头饰。 师: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扮演这几种小动物,谁愿意来扮演小兔子? 生:我喜欢小兔子,我想来扮演小兔子。(戴兔子头饰)师:谁愿意扮演其他的几种小动物? (喜欢猴子、公鸡、鸭子、松鼠和孔雀的学生分别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 师:现在请你们六位同学考考大家,好吗? (六位扮演小动物的学生问: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齐答):猴子的尾巴长(扮演猴子的学生出列,用一条手臂做尾巴),兔子的尾巴短(扮演兔子的学生学兔子跳,用一只手做尾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扮演松鼠的学生出列,用双手做伞状)。 (六位学生再继续问: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齐答):鸡的尾巴弯(扮演公鸡的学生学鸡呜),鸭子的尾巴扁(扮演鸭子的学生学鸭子走路),孑L雀的尾巴最好看(扮演孔雀的学生展开双臂,做开屏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