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十三)烷烃 同步练习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十三)烷烃 同步练习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十三)烷烃 同步练习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十三)烷烃 同步练习

(十二)

A 组——双基达标

1.学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后,小明列出了有机物的下列特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 .有机物参加的反应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反应较慢

C .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不易分解,而且不易燃烧

D .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不易导电、熔点低

2.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双选)( )

A .CH 2Cl 2+Br 2―→CHBrCl 2+HBr

B .CH 3OH +HCl ―→CH 3Cl +H 2O

C .(NH 4)2SO 4+BaCl 2===BaSO 4↓+2NH 4Cl

D .CH 3CH 2OH ――→浓H 2SO 4170 ℃CH 2=== CH 2↑+H 2O

3.(2012·福州高一检测)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瓶中气体的黄绿色变浅

B .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C .生成物只有CH 3Cl 和HCl

D .此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CH 3Cl 、CH 2Cl 2、CHCl 3、CCl 4和HCl 的混合物 4.

如右图所示:左端封闭的U 形管,封闭着的一端有一段CH 4与Cl 2的混合气体,在水平部分有一段气柱,其他两段为液柱,已知液体与气体不反应,使CH 4和Cl 2在稍暗的光线下缓慢反应,则中间气柱如何移动(假设中间气柱未移出U 形管的水平部分)( )

A .向左移

B .向右移

C .不移动

D .难以确定

5.为验证甲烷分子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将其燃烧产物通过①浓H 2SO 4;②澄清石灰水;③无水硫酸铜。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②

6.由某气体发生装置导出的气体为甲烷、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 4溶液中,溶液颜色无变化,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B .在导管口点燃该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杯壁有水滴产生,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C .点燃该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用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D .若上述B 、C 的现象均能出现,则可判断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7.将装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三个集气瓶,用玻璃片把瓶口盖好后,分别作如下处理,各有怎样的现象发生。

(1)置于黑暗处____________ ____。(2)将点燃的镁条靠近集气瓶外壁______________。

(3)放在光亮的教室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烷和氯气发生的一系列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有机物中常用做有机溶剂的是__________,可用做灭火剂的是________。

8.南京著名的景点珍珠泉,水底有大量气泡冒出,如串串珍珠,珍珠泉由此得名。推测这种气体可能是沼气,查阅资料得知沼气中含60%~70%的CH 4,还含有CO 2、N 2和CO 等。有人想通过实验检验珍珠泉冒出气体的组成,设计如图(1)所示的取气方法:将空的汽水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泉水中,瓶口对准水底冒出的气泡收集。

(1)这种集气方法叫____________,针对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的缺点,在不换瓶的情况下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若用水将瓶中的气体排出,水龙头应接________导管(填“A”或“B”)。

B组——能力拔高

9.一定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产物为CO、CO2和水蒸气,此混合气体质量为49.6 g,当其缓缓通过无水CaCl2时,CaCl2增重25.2 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为()

A.13.2 g B.12.5 g C.19.7 g D.24.4 g

10.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设计要求回答:

(1)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

③__________。

(2)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除生成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__。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编号)。

a.CH4b.CH3Cl c.CH2Cl2d.CHCl3 e.CCl4

(十三)A组——双基达标

1.下列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

2.下列关于烷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C3H8)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3H7Cl的结构只有一种

B.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C.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的烷烃在常温下为液态物质D.烷烃的分子为开链式结构,不可以带支链

3.(2010·福州高一质检)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C2H6B.C4H10 C.C2H4Cl2 D.C

4.下面的式子是某同学书写的C5H1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CH2CH3CH2CH2CH3

这些结构中出现重复的是()

A.①②B.④⑤C.②③④D.均不重复

5.下列有机物的一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的是()

①CH3CH2CH2CH2CH3②(CH3)3CCH2CH3③CH(CH2CH3)3④(CH3)2C(CH2CH3)2

⑤(CH3)2CH—C(CH3)3⑥(CH3)3C—C(CH3)3

A.①②③④⑤B.②⑥C.①②⑥D.④⑤⑥

6.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2种B.3种C.4种D.5种

7.验证某有机物属于烃,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

A.只测定它的C、H比B.只要证明它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H2O和CO2

C.只测定其燃烧产物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

D.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完全燃烧后生成H2O和CO2的质量

8.如下图所示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键都是与氢结合。

(1)图中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在如图的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形成碳碳单键,还可以形成________和

________;不仅可以形成________,还可以形成碳环。

(3)如图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与______;B与________;

D与________。(填字母)

9.燃烧0.1 mol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生成3.58 L CO2(标准状况)和3.6 g H2O,则混合气体中() A.一定有甲烷B.一定有乙烷C.一定无甲烷D.一定有丙烷

10.写出下列各烷烃的分子式。并写出烷烃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烷烃A在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H2的36倍____________。

(2)烷烃B的分子中含有200个氢原子__________。

(3)1 L烷烃D的蒸气完全燃烧时,生成同温同压下15 L的水蒸气________。

(4)分子中含有22个共价键的烷烃________。

(十四)A组——双基达标

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来源:学科网]

2.(2012·泉州高一质检)

一辆卡车在启动、刹车时排出黑烟,由此可推断这辆卡车所用的燃料是()

A.酒精B.汽油C.柴油D.液化石油气

3.用氯气漂白过的石蜡(一种从石油分馏得到的固体),燃烧时会产生HCl气体,这是由于石蜡漂白时与氯气发生了()

A.加成反应B.取代反应C.燃烧反应D.物理溶解

4.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乙烯的加成产物的是()

A.CH3CH3B.CH3CHCl2C.CH3CH2OH D.CH3CH2Br

5.常温下,下列各种物质既能使溴水退以,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并且化学反应原理相同的是() A.CH2===CH2B.SO2 C.H2D.CH3—CH3

6.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操作方法的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B.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适量溴水的洗气瓶

C.将混合气体中通入氢气,在Ni催化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D.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7.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乙烷都能制得氯乙烷,据此回答问题:

(1)由乙烷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

(2)由乙烯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反应。

(3)比较两种方法,第________种方法较好,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近国外研究出一种高效的水果长期保鲜新技术:在3 ℃潮湿条件下的水果保鲜室中用一种特制的低压水银灯照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使水果贮存过程中缓缓释放的催熟剂转化为没有催熟作用的有机物。试回答:(1)可能较长期保鲜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实验室通常用浓硫酸和乙醇反应来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

A.品红溶液B.NaOH溶液C.浓硫酸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种塑料分解产物为某种烃,对这种烃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该烃,使其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干燥管,干燥管增重7.2 g;再通过石灰水,石灰水增重17.6 g。

②经测定,该烃(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14倍请回答:

(1)该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该烃的名称是________。

(2)0.1 mol该烃能与________g溴起加成反应;加成产物需________mol溴蒸气完全取代。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检测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二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虽然放热,但浓硫酸是液体,又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适宜给食品加热;而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溶于水,前者放出的热量比后者多,氯化钠溶于水能量变化不明显。 答案:B 2.人造卫星常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被氧化B.正极,被还原 C.负极,被还原D.正极,被氧化

解析:原电池就是把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使电子经外电路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答案:B 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铁与盐酸反应 B . C 与CO 2共热 C .碳酸钙的分解 D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反应 解析:Fe +2HCl===FeCl 2+H 2↑,放热反应;C +CO 2===== 高温2CO ,吸热反应;CaCO 3=====高温CaO +CO 2↑,吸热反应;Ba(OH)2·8H 2 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吸热反应。 答案:A 4.假设某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 ) 反应前 反应后 A .A 2+3 B 2 2AB 3 B .2AB 2+B 22AB 3 C .2A 2B +5B 2===4AB 3 D .2AB 2+B 2===2AB 3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用AB 2、B 2表示,生成物用AB 3表示,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说明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为可逆反应,结合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AB 2+B 22AB 3。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3 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3 2 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态化石燃料是( ) A.水煤气B.一氧化碳C.天然气D.氢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5.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6.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 A.Na B.Al C.Fe D.Ag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氨气制氮肥B.可用氯气制漂白粉 C.可用蔗糖制食品D.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10.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1.山梨酸(CH 3—CH =CH —CH =CH —COOH )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与钠反应 B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是负极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14.已知反应A +B =C +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5.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反应 B .次氯酸分解 C .甲烷与氯气反应 D .甲烷与氧气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烷 B .甲烷 C .苯 D .乙烯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 3Cl B .丁烷的结构简式CH 3(CH 2)2CH 3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苯的分子式 18.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稀硫酸 Cl ····Cl Cl ····C Cl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D1]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D2

鲁科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 高三化学笔记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核 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带电特点: 微粒 质子 中子 电子 带电特点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 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二、核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比较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本质 质子数(核电 荷数)相同的 一类原子 质子数、中子数都一定 的一类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 核素的互称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范畴 同类原子,存 在游离态、化 合态两种形式 原子 原子 单质 特性 只有种类,没 有个数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 同 由一种元素组成,可独立存在 决定因素 质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组成元素、结构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 Z 个 中子 N 个=(A -Z )个 核外电子 Z 个

举例H、C、N三种 元素 1 1 H、2 1 H、3 1 H三种核素 234 92 U、235 92 U、238 92 U互为同位 素 O2与O3 2.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联系 三、原子或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或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电荷数 (5)除1 1 H外,其它元素的原子中,中子数≥质子数 2.原子的质量数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区别原子的质量数是该原 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 数的代数和,都是正整 数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原 子的真实质量与12 6 C质量的 12 1 的比值,一般不是正整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天 然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 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 占原子个数的百分比的积的 加和得来的。Ar=Ar l*a1% +Ar2*a2%+ 联系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的质量数相等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依据:电子能量高低、运动区域离核远近。 2.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容纳电子数 2 4 8 2n2 离核距离近远 电子能量低高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3.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化学期末测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Al -27 Cl -35.5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试编号填写在试卷上。 2、所有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答题区相应位置上。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3.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2H5OH B.CH4C.C2H4O D.C3H8 4.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淀粉和纤维素 B. CH3-CH2-CH2-CH3与 C.1H 和2H D. O2与O3 5.下列微粒中: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6.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7. X2+和Y-与氩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X>Y B.原子序数 X>Y C.最外层电子数 X>Y D.电子层数 X>Y 8.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9.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纯净物 10.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稀硫酸后加热使之水解,检验水解产物能否与新制Cu(OH)2反应 B.浸入浓硝酸后,观察其颜色是否变黄色 C.在火中灼热,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通过化学方法测其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 11.1996年2月,德国某研究所在高能加速器中,将70 30Zn 撞入一个208 82 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 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为()A.278 B.277 C.166 D.165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推荐文档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1.物质的量n 单位-摩尔(mol) ①n= N/N A N:微粒个数N A: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 2.摩尔质量M ②n= m/M m:物质质量 M:摩尔质量,单位g?mol-1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四、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 3.胶体提纯:渗析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 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反应则不共存,下列离子间不共存: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不共存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等不共存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如H+与ClO-、F-、S2-等弱酸酸根离子不共存; OH-与NH4+等弱碱阳离子不共存; HCO3-与H+、OH-均不共存。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Fe3+、MnO4-、ClO-、NO3-(H+); 还原性离子:Fe2+、S2-、SO32-、I-等 5、离子检验: NH4+、Fe3+、Fe2+、Mg2+、Al3+、Cu2+ CO32-、SO42-、Cl-、Br-、I-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 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 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 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 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 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 2O+CO 2====Na 2CO 3 3、Na 2O 的用途:制NaOH ,Na 2CO 3 (三)Na 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3、Na 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 3+H 2O+O 2↑ → 2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CO 2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 淀和气体。 Ca(OH)2+CO 2====CaCO 3↓+H 2O → CaCO 3+H 2O+CO 2===Ca(HCO 3)2 → Ca(HCO 3)2加热CaCO 3↓+H 2O+C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 子 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 (Z)+中子数(N) 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 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 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 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 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 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 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 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 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 (Z)+中子数(N) 1.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是2n 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加上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Ⅶ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一)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1、本套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48分) 1.“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的偏二甲肼(C2H8N2),氧化剂是液态的N2O4,已知1.5 g偏二甲肼完全燃烧生成N2、CO2和液态H2O放出热量50 kJ。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燃料在火箭发动机中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B.偏二甲肼在N2O4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反应中偏二甲肼和N2O4总能量低于CO2、N2和H2O的总能量 D.偏二甲肼在N2O4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N2+4H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C.所有的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需要持续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3517Cl B.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C.HClO的电子式: D.对羟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 4.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非金属性Cl>I的是()。 A.Cl2+2I-==2Cl-+I2 B.稳定性:HCl>HI C.酸性:HClO4>HIO4 D.酸性:HClO3>HIO3 5.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乙为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和丙同主族,甲与丙、丁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丁>丙>乙>甲 B.单质的氧化性:乙>丙>丁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乙>丙>丁 D.甲与乙、丙、丁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6.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的质量增加了8.4g,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A.乙烷和乙烯 B.乙烷和乙烯 C.甲烷和乙烯 D.甲烷和丙烯 7.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 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清单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1-4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 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临开一中高二(下)化学小卷子编号1 高一必修一练习 赵云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N14 O 16 S 32 Cu 64 Na23 Mg24 Al 27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入太空。 此次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发射时,两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 + 2N2O4= 3N2+ 4H2O + 2C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 C.在反应中N2O4做还原剂 D.R的分子式为C2H8N2 2、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生产的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制作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闭状态良好的塑料棚内,棚的一端支口小锅,锅内放有硫磺,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而不烂,对人体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A。硫的还原性B。硫的漂白性C.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3、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CO3?10H2O C.Na2CO3D。NaHCO34。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钠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点燃的镁条不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燃烧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doc

Z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电子排布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1 +2 +3 +4 -4 +5 -3 +6 -2 +7 -1 — (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 易 冷水 剧烈 热水 与酸快 与酸反 应慢 ——— (6)氢化物的化学式——SiH4PH3H2S HCl — (7)与H2化合的难易——由难到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 式 Na2O MgO Al2O3SiO2 P2O5 SO3 Cl2O7 — 最高价 氧化物 对应水 化物 (10)化学式NaOH Mg(OH)2 Al(OH)3 H2SiO3H3PO4 H2SO4 HClO4 — (11)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 氧化物 弱酸中强 酸 强酸很强 的酸 — (12)变化规律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