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主楼为φ800、φ1000钻孔灌注桩,总桩数为258根,其中φ1000 为93根,φ800 为165根。针对本工程的施工实际和进度安排,我们计划安排10台GPS-10钻孔桩机进行施工,桩机采用24小时连续作业。

1、测量技术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的施工测量质量,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⑴做好建筑物位置定位放线:定位放线以规划部门指定的红线为准,以总平面图为依据,定出标准轴线,并绘制测量定位记录。

⑵做好高程引进:高程引进以规划指定的水准点,或以相对控制高程为依据,引入拟建建筑物的标高。

⑶设置坐标点:在现场建立施工方格网控制点,根据建筑物各角点的坐标测设主轴线。并将测点延伸到施工影响区外,水准点、控制桩全部用砼现浇,埋设牢固稳定,做好保护,以免因碰撞造成控制桩的移位,偏移或倾斜,在班组自检合格,技术部门复查复测后,邀请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复查,并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执行。

在测量放线时应注意:(1)核验标准轴线桩的位置。(2)对照施工平面图检查建筑物各轴线尺寸。(3)核验基准点和龙门桩高程。(4)填写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和绘制定位测量图。并在图上注明方向,测量起始点、测量顺序、测量结果。并由建设监理单位和复测人签名。

⑷该分项分部工程结束后,工程定位、标高,以书面形式准确无误,经监理、业主签证后移交上部施工单位,进行上下部衔接。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措施

⑴施工工艺流程(附后)

⑵桩位放样

桩位测量放线,应与设计提供的桩位平面图一致。并有放线控制点拨角和距离,以便检验校核数据。桩位放样用Ф14钢筋全部打入至高出地面2~3CM,顶部涂上红漆或周围撒上白石灰以便查找,在水泥地坪上的桩位用红漆作标志,及时通知监理、业主复核,保证桩位的正确性。

⑶护筒及其埋设

护筒的埋设:根据地下水情况,护筒埋设采用挖孔埋设;即先在桩位处,挖出比护筒外径大80-100MM的围坑,坑底与护筒底相同,坑底平整。然后,通过桩位十字引线,把桩位中心位置标于坑底,再把护筒吊放进坑内,用十字线检查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位置有否重合。同时,用水平尺或垂球检查护筒垂直度,此后,在护筒周围对称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保证护筒稳固不倾斜,并使顶部高出自然地坪40~60CM,埋设完毕后其平面偏差不大于5CM。

⑷钻机移位对中

造孔前必须做好钻机的就位工作。钻机就位时,必须校对桩位中心,轴线及水平位置。桩机就位必须正确水平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和移动,钻机顶部的起吊滑轮,转盘和桩位中心应位于同一铅锤线。垂直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1%)

⑸钻进成孔及施工要点

本工程采用正循环回转成孔,钻机选择GPS-10/15型钻机,泥浆泵选择用立式3PNL泵,为适应不同地层需要,钻进钻头选择:宜采用笼式刮刀钻头和锥形钻头或采用笼式钻头,四翼阶梯式定心钻头和三翼钻头。

成孔施工要点

①钻头回转中心对准护筒中心,偏差不大于5CM,开动泥浆泵使泥浆循环2-3分钟,然后再开动钻机,慢慢将钻头放至孔底,在护筒刃脚处应低档慢速钻进,使刃脚处地层能稳固地支撑护筒,钻至刃脚下1M后,可根据土质情况以正常速度钻进。

②在粘土层中钻进时,应选用尖底翼片数量少的钻头,采用低钻压,快转速、大泵量的钻进规程。

③在砂层钻进时速度快,回转阻力较小,但有时砂粒颗粒直径比粘土颗粒大,不易上返。且泥浆含砂量大,孔壁不稳定,容易坍塌;为此,需采用较大的密度、粘度和静切力的泥浆,以提高泥浆悬浮,携带砂粒的能力。并加强泥浆管理。要控制钻具升降速度和适当降底回转速度,减轻钻头上下运动对孔壁的抽吸和回转对孔壁的水力冲刷作用。

④在碎石土层钻进时,易引起钻具跳动。用低档慢速,优质泥浆供浆,慢进尺钻进。

⑤钻进技术参数:我们在钻进时对压力水量转数一般控制在压力3-4吨,水

量850-1000升/分,转数软地层50-70转/分,硬地层20转/分。以上三个技术参数,水量是关健。水量不足,不但效率低,而且钻头磨损严重,排渣困难,易发生事故。

⑥加接钻杆时,应先将钻具稍提离孔底,待冲洗液循环3-5分钟后,再停卸加接钻杆。

⑦根据土层类别,孔径大小、钻孔深度,供水量在造孔过程中,我们确定相应的钻进速度:(1)对于淤泥质土,最大钻进速度不宜大于1米/分,对于其它土层,钻进速度以钻机不超负荷为准;(2)在风化岩或其它硬土层中的钻进速度以钻机不产生跳动为准。

⑧钻进中如出现缩颈、坍孔时,我们可加大泥浆比重,以稳定孔壁,也可防止在缩颈、坍孔段投入粘土、泥膏,使钻机空转不进尺,进行固壁。如缩颈、坍孔严重,或泥浆突然漏失时,应立即回填粘土,待孔壁稳定后再钻进。如发生钻孔倾斜时,可往复扫孔纠正,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米,以上重新钻进。

⑨造孔深度根据设计要求施工,钻至设计孔深,经由监理公司和我公司质检人员鉴定,当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终孔验收,填写终孔验收合格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⑹泥浆护壁和排渣

泥浆在造孔中的主要作用是护壁、悬浮钻碴和减小钻进阻力。根据本场地的地质情况和我公司在绍兴施工经验,本工程无须加入外备土,根据经验地层中塑性指数IP≥10的粘性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在开钻时,用清水钻进,可制备泥浆,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当穿过砂夹层时或在砂土中钻孔,根据情况可投入适量粘土以加大泥浆稠度。

在造孔中应根据地层情况,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的技术指标,造孔中排出泥浆比重,其随地层地质条件而异,见下表:

底钻渣,保证孔内有足够的泥浆,并保证泥浆的质量和泥浆的正常循环畅通。

废浆处理:本工程安排4辆汽车,从现场运至码头拉运废浆。并由10艘10吨泥浆船水上拉运,按环保保护条例定点进行排放,并办理有关手续。

⑺第一次清孔

清孔是桩基施工重要关键所在,第一次清孔在钻机终孔后进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利用钻机循环换浆法,即回转钻机造孔结束后,停止进尺,将钻头提离孔底10-20CM,由3PN泵换浆,一面对孔底进行旋转冲孔,一面压入换浆的泥浆,换浆的泥浆必须是优质泥浆,以减少泥浆中的含砂量和在孔底的沉渣。清孔过程中应测定泥浆指标,清孔后泥浆比重应小于1.20。第一次清孔的重点是搅拌孔底较大颗粒、泥块,同时上返孔内尚未返出孔口的钻碴。清孔达到要求后,提钻后进入下道工序。

⑻钢筋笼制作安放

根据设计部门对钢筋笼规格和技术要求,首先预制两个专用工具:一是钢筋圈制作台;二是钢筋笼支杆间距分布的半圈支承架。钢筋笼制作程序:

①下料:计算好钢筋圈用料及钢筋笼分段的支杆长度,用切割机成批下料备用。

②制圈:将圈料一头卡在制作台的卡接糟处,通过特制搬子,将钢筋压紧靠柱,边压边缠,最后将末端在卡接糟处与前端重合,用焊机焊牢。钢筋焊接长度以它的直径D为单位,通常圈料采用8、10D的焊接长度。

③钢筋笼骨架组成:将半数的钢筋支杆穿过钢圈放在半圈支架的穴位上,将钢筋圈按尺寸距离放置,并与支杆焊接,圈与杆要相互垂直。全部交点焊完后,将它翻转,把另一半支杆以同样方法焊上,钢筋笼骨架就算完成了。

④缠筋:钢筋笼骨架完成后,将盘筋料套在骨架上,按尺寸要求成螺旋形缠紧,筋与支杆交接处,采用隔点点焊。

⑤导正杆:经过以上四个步骤,钢筋笼基本完成。但为了钢筋笼能保持在钻孔中心,要求有导正措施。根据钻孔深浅,在钢筋笼不同深度选择二、三处焊上导正杆,同一深度为一组,每组四条导正杆,长度约0.5M,相互成90度,导正杆

与支杆相距5厘米,保持平行,两端搬成倒角焊牢,灌浆后混凝土将包围钢筋笼,钢筋笼外围的混凝土算之为保护层。

钢筋笼的吊放一般采用双吊点,吊点一般在加强箍筋处,对于直径比较大的钢筋笼可采取措施对起吊点预以加强,以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致变形。吊放入孔时应对准钻孔中心,缓慢下放至设计标高。对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当前一段放入孔内后即用钢管穿入钢筋笼上后的箍筋下面,及时将钢筋笼搁支在钻机大梁,再起吊另一段,对正位置焊接后,逐段放入孔内至设计标高,钢筋笼全部入孔后,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安放位置,用Ф12钢筋焊接钢筋笼并固定在桩机大梁上,防止钢筋笼因自重下落或灌注混凝土时,往下串动造成错位。下放钢筋笼时,应防止碰撞孔壁,下放过程中要观察孔内水位变化。如下放困难,应查明原因。不宜强行下放,一般采用正反旋转,慢起慢落数次逐步下放。

桩身混凝土灌注完毕,达到初凝时方可解除钢筋笼的固定措施。

所用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其质量要求符合有关规定和相应的标准规定,并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及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焊条采用与主体钢材强度相对应的型号,并有出厂合格证和质保单,每节钢筋的保护垫块或定位环,不得少于两组,每组不少于3个,在同一截面的圆周上对称布置。钢筋笼吊投入孔位位置容许偏差,钢筋笼中心与桩孔中心±10MM,钢筋定位标高±50MM。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同一截面(35D区域)内的钢筋接头不得超过主筋总数50%,两个接头的竖向间距不小于500MM,焊接长度为双面焊5d,单面焊10d,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钢筋笼安装深度允许偏差±50MM,钢筋笼主筋保护层允许偏差±20MM。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表

本工程导管采用直径Φ250MM丝口导管。

导管的分节长度,每节一般长度2.5m,下端节加长至4-6M,漏斗下配长1M,0.5M或0.3M的导管以调节导管总长,使导管底离孔底保持一定的高度,最后一节导管底部,用钢板套圈在外圈加固,以防下口卷口或变形。

导管下入孔中的深度和实际孔深必须丈量准确,使导管底口与孔底的距离能保持在0.3-0.5m左右,保证混凝土的顺利排出。导管拆卸下来后,要将接头和内壁外壁冲洗干净。

导管在使用前我们除对规格、质量和拼接构造进行认真检查外,还需做拼接、承压,以及接头抗拉等试验,试水压力为0.6-1.0MPa。

导管吊放时,应使位置居孔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碰撞孔壁。

⑽二次清孔

第二次清孔是在安放好灌浆导管后进行,通过在导管上装上配套盖头,以大泵量向导管内压入优质泥浆,通过泥浆循环,再次悬浮钻渣,使孔底沉渣厚度和孔内泥浆指标均达到清孔标准。孔底沉渣计算的起点位置,宜以孔底锥体的1/2高度处起计,检查孔底沉渣实际孔深与测量孔深之差计算。(孔底沉淤厚度测定采用钢筋制成测头的标准水文测绳测定,测头重量不应小于1kg)。当测得沉淤厚度小于5cm时,清孔结束,结束后,立即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8%,粘度≤28S,经监理验收合格后,马上组织人员30min内灌注混凝土,如超过30min,混凝土灌注前,重新测定孔底沉渣厚度,超过规范或设计要求后,应重新清孔,直至符合要求。

⑾搭设坡道、安放漏斗和隔水塞

灌注时为便于手推车向集料斗运送混凝土,要用木板和方枕木搭设坡道。

导管顶部设置漏斗,漏斗采用2-3MM厚的钢板制成梭锥形,在距漏斗上口约150M处的外面两侧,对称地焊吊环各一个。本次采用梭锥形漏斗尺寸为1000×1000×800MM,漏斗底部用导管螺纹接头与导管联接。

隔水塞安放:灌注混凝土前将球置于漏斗顶口处,球下设一层塑料布或若干层水泥纸袋垫层,用细钢丝绳引出,当达到混凝土初存量后,迅速将球向上拔出。混凝土压着塑料布垫层基本上处于与泥浆隔离的状态,排出导管内的泥浆而至孔底。球塞采用混凝土制成,或采用盖板法进行隔水。

⑿砼灌注

水下混凝土灌注步骤:

①灌注水下砼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必须在成孔、清孔、质量检验合格后,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验收后才可开始灌注工作。灌注采用直升导管灌注法。并在灌注前准备好塌落度筒,试件模、预制混凝球塞专用工具。

②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先拌0.1-0.2M31:1.5水泥砂浆,置于导管内隔水塞的上部,然后向漏斗内倒砼,储足了初存量后,将首批砼灌入孔底后,计算出导管的初次埋深。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1M深度后,即可正常灌注。

③初灌量公式:V=(πd2/4)h1+(πD2/4)H1

④混凝土砼配制,由商品混凝土公司配置,其控制要求:水泥、黄砂、石料、水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物检报告,级配资料齐全,准确可靠。

⑤首批砼灌注正常后,应紧凑的连续不断地进行灌注,严禁中途停工,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内砼下降和孔口返水情况,及时测量孔内砼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测量孔内砼面高度的次数一般不宜少于所使用的导管节数,并应在每次起升导管前探测一次管内外砼面高度,特殊情况应增加探测次数,并作好记录。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垂直和位置中心,逐步提升。随着孔内砼的上升,需逐节(或两节)拆除导管。拆除导管的动作要快,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拆下的导管应立即清洗干净。

⑥导管埋深控制和拆除

灌注桩施工时,开浇前导管应离孔底0.3-0.5M,初灌量保证导管埋深0.8-1M 以上方可正常浇砼。导管再小埋深2M,最大埋深拟控制在6M内。

导管埋深控制:由专人测量每次测量的深度,导管长度,拆导管数,砼灌入量等基本数据均填表记录,存档备查。导管埋深测定,采用绳系重锤吊入孔内,使其通过泥浆沉淀层而停留在砼表面上(或表面下10-20CM),根据水文测绳所示锤尺寸的沉入深度作为砼面深度,锤一般制成圆锥形,用铁铸成。

⑦桩身混凝土灌注充盈数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在不小于1.10且不大于1.25。砼试块按规范要求随机抽样制作,每根桩制作试块组数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在试块达到标准养护期后送检测中心试验室试压。设计的桩顶标高以上的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砼灌注不到地面,等砼初凝后,用砂石回填钻孔,以防人、物落入孔中。砼浇筑过程中,及时做好预防工作,万一事故发生后及时分析原因,

及时报建设单位,监理公司,经研究后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⒀灌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①导管堵塞

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加强对导管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2)严格控制砼的拌制质量和骨料级配。3)灌注中避免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破坏导管的密封圈,使导管漏水。

②断桩

为防止断桩,灌桩前应很好地清孔,灌注时速度要快,应保证在规定灌注时间内灌注完毕。导管提升适时,若遇堵管,尽量不采用将导管提出的办法解决,要准确测量砼面,要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做好备用设备,注意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时间灌注。

断桩处理:当灌注中途导管提离砼面而形成断桩,如混杂泥浆的砼层不厚,能将导管插入并穿透此层到达完好的砼内,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导管内的泥浆,由于不可能将导管内水完全抽干,故在灌注时可以提高一个级配或加大水泥,提高稠度重新开浇,待正常后仍按原配合比进行浇砼。

③卡管处理

为消除卡管,可在允许的导管埋入深度范围内,略为提升导管或用提升后猛然下插导管的动作来抖动导管,抖动后的导管下口不得低于原来位置,否则反会使失去流动性的砼堵塞导管口,如采用上述方法不能消除卡管时,则应停止灌注或采用其它措施,如仍然无效,只有拔出导管清孔,重新开浇。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