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学习的成就感

心理学-学习的成就感

心理学-学习的成就感
心理学-学习的成就感

林昊波

11210112

学习心理学

成就感的意义

一般观点认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对外界环境的复杂反馈机制,保证了生物个体在变化的环境中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然而,作为大脑在普遍意义上较为完善的灵长类生物,在其独特的意识体系中,学习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和操作性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如书写,讨论,演讲等。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1】这体现了学习在行为本质上的主动性。然而,我们实际观察到的学习大多数却是被动性的,受到社会上某种长期的、潜在的刺激,用学生们,尤其是南科大的不少学生的话说:“学习真是‘鸭梨山大’!”。我爸爸说过:“读书好不如学习好,学习好不如做人好。”,可能学习和读书不是完全的一回事吧?甚至,可能我们嘴中说的学习,并不是心理学上分析出的操作性行为?

暂且将现在所做的,为了应对考试和退学压力的复习和练习称为“读书”,而将参加讲座,参观工厂、公司,阅读文学作品,参加竞赛等与提升成绩无关的行为认为也是一种“学习”,这样,事情就有些眉目了。

原来,所谓的真正的“学习”,被外界刺激,也就是考试的压力给限制住了,原来的主动性被减退,被动性被强化,变成了“读书”,一种应答性行为,而那些无视刺激,依然选择自由学习的人,自己研究某些感兴趣的事物,即由好奇心引发的自主认知过程,有条理地,系统地吸收知识,在意识体系中产生对应的方法,这种人,我认为,是真正的学者。

当然,也有不少人二者兼顾,做到了学业、兴趣两不误,这些同学顶住了学习的压力,坚持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吃苦耐劳精神值得尊敬,【2】与这类人类似的,还有部分同学,以“学习”的态度来“读书”,将课本和课堂的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加以拓展,融会贯通,也是采用了高效的方法。以及,利用课本的只是为指导,以老师的意见为基础,寻找探究性的课题内容者,也大有人在。

200多个学生当中,很不凑巧的出现了少数派,无法归为上面任何一类,这位同学,它的”学习”总的来说是以上四者的综合,有时用主动阅读和自省来调剂生活,有时为了其可鄙的“感觉”,滥读书、死读书,像士兵执行任务一样将学习进行,既有受到刺激的原因,也是过度自省的结果,对于学习毫无感情,就像人对于呼吸这种本能不带感情色彩一般,即使外界没有刺激,人也要呼吸。当呼吸衰弱时,人体自然会进行调节,【3】这位同学并没有自己定义的,用来检测它的“任务”是否完成的方法,因为他不敢信任自己,比起自己,他更愿意信任他人。既然已经有一套完善的检测学习情况的系统,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另起炉灶呢?这位同学这样想,于是,他抱着一个与他人完全不一样的想法,参加了南科大的招生,并且成为了2012级的188个学生之一。

人都有他的角色,而角色的定位依赖于人格和社会角色,【4】这位同学是一个典型的学生,身体素质欠佳,交际能力不强,又不善于各类特长,对他而言,“学生”这个角色已经深深印在他的心中了。“学生”要做的就是学习,生物在智力未完全发展的时候就具有学习能力,关于胎教的实验已经验证了这一点。【5】当学习能力达到顶峰时,教授者就由人类社会转变为宇宙自然,这时候的“学习”,被大多数人称为“科研”。人的知识发展轨迹是沿着“了解常识-了解知识-了解未识”这条路径进行着的。

大部分人如果把学习作为活动而不是本能的话,内心并没有强制自己去学,即便有,那也是世俗的原因,无非是兴趣和要求,就如同义工工作是一种权力,而劳工工作是一种义务,【6】

然而将学习作为本能的人,在表现上见到未知事物会饥不择食的研究、了解,无论好坏,将所见所闻中的带情感因素的信息尽量删去,萃取出最纯粹的知识,人文学科的难度会更大一些,但如果一直保持旁观者的态度来观看,看学术争论如古代战役,看派系斗争如异域风情,将不同的思想体系并列放置,人文学科也能像理工学科一样去熵取秩。【7】

因为涉猎过多,精力不足,所以成绩往往惨不忍睹,在遇到挫败以后不会像一般人一样去总结,吸取教训,【8】而是无视失败,依然故我。不是对成绩的轻蔑,而是完全以本能来处理问题,所以并不会选择主动性和思考性较强的对策。偶尔的进步也完全带来不了成就感,少有的分析和总结也是为学习的本能所驱动,而且一般分析的对象还是外界的信息,因为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也把自省当作是纯粹的思维训练,诊断了疾病却不开药,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毫无意义,这就是他的悲哀之处。

当挫折累积到一定量时,量变产生了质变,全盘否定之前纯本能的做法;转而变得形而上学,自以为是纯理性的,但之前的挫折其实已经在潜意识里形成了强到无法想象的暗示,潜意识里的本能被感性完全取代,包含了:嫉妒、自卑、憎恶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并且保留有对之前做法的认可,所以不会怀疑测试的必要和合理,而是厌恶自己,厌恶自己的无能,转而渴望师长的认可和注意,这种需求,我将其命名为“成就感的满足”。

因为是本能,所以模拟了自然界的情形,尽一切可能去适应,【9】当以知识面和拥有量为目标的学习策略不被应试接受时,生物的本能将尽一切可能,“唯分是图”,为了分数,无论什么事都敢做(因为是本能,所以在思考时不会联想法律和人类社会的制度),这其中就包括了作弊、胁迫等不良的应考策略(虽然不提倡,但是成功的作弊计划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智力,但对于考察知识则是有害的,人总不可能一辈子作弊吧?)。

在与舍友一同生活的同时,他也同时了解到了一点:游戏可以作弊,可以修改,可以装外挂,但是学习不是游戏,外挂(作弊)不是长期有效的,而且,游戏作弊只会被认为不道德,考试作弊就会被记为违规,这对于大局是不利的(为了了解利弊他甚至计算了数学期望,但因为不能就自己的作弊能力给出客观评价无法得出作弊成功的概率,所以只好放弃了)。

嫉妒、憎恶、愤怒→颓废、无力、自弃的循环愈演愈烈,学习的效率不升反降,这是一般人所走过的轨迹。【10】这位同学,他先入为主的把自己认为是逻辑异于常人而导致智力低下,所以成绩的低下只是让他不爽而已,如同用大蒜和盐恐吓Vampire而不是Vermillion一样,这种事只会使他加倍努力,带着厌恶,对低分的厌恶,进行着数据的收集、转化、理解,将概念要点(对象)和逻辑方法(过程)牢记于心,在考场上应用。如果一切如他所想,那他应该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然而,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遵循的对称性与书本、课堂上的知识体系往往有许多差异之处,这位同学将这种差异作为关键进行记忆,以此维护自己体系的完整与合理,这样一来只抓住了细节却忽略了大局,本末倒置,成绩很不理想。

科学研究表明,当大学生擅自翘课时,教师越是敦促学生出勤,学生越容易翘课;当教师忽略这些学生,转而表扬那些保持出勤的学生,翘课率反而会下降;当教师反过来要翘课的学生出勤时,翘课率又一次上升。看来大多数大学生似乎更愿意让教师注意自己的行为,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11】对于想要得到好分数的同学给予分数上的鼓励,给与想要额外知识的同学数据上的支持和指导,不同的人因需施教,而不是因材施教(把人当作可利用的材料),用低分惩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生(有人会认为这是要取消考试,我认为考试不能取消,而是分层次对学困生、学优生分段考试,而南科大现阶段学生人数较少,正适合细分)。如同精神病伤害不触犯法律一样,【12】用本能进行学习的人也没有错,为什么要被惩罚呢?以成就感为目的的学习策略培养了个人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也不应该遭到这种程度的打击。

“学霸”、“学渣”、“学神”、“学弱”是现在高校学生间流行的词语,用来形容四种人: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学神”的努力度较低,但是成就度较高,但是这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能单纯把“学神”当成不努力就能成功的“神”,“神”的存在必然有其原因,即便这原因是人为的(不然现在还会有宗教么?)。“神”的情况无非两种:1、基础好;2、导数大。基础高必须要高出他人不止一个层次,这样对别人来说困难的知识对他们而言只是常识(难识常化),这样的学生在智商上与一般学生无太多差异,同学们私底下会将其称为“伪学神”;而导数大的“学神”,在智商上与一般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大脑的发达(硬件)和逻辑的熟练(软件),本身知识和能力的增长速度极快,因为考试分数在体现学习能力上存在限制【13】而无法与“伪学神”区分,而实际能力要比前者强出一大截,把握有特殊方法的同学在宏观的学习战略上有科学的预习-复习循环,在微观的学习战术上有严谨的推理-联想回路,与“伪学神”相比,其大脑中起作用的不是数据,而是算法(难法常化)。

有人说基础可以积累,方法可以培养,但一个好的头脑只能是天生的,可事实是,无论是知识、方法还是头脑条件,都是可以后天获得的。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了头脑锻炼和生理刺激对思考能力的提升作用,【14】这说明了,努力是有效的,无论是能力何等低下的人,通过努力可以提升总体的学习能力(一定程度反映了人人生而平等的事实)。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训练所花的时间过长,而人的精力有限,长期将时间花在能力培养上,而成绩又不能将这种隐性的进步表现出来时,许多人就会半途而废(这一点与自由学习者很相似)。

学习是终生性的,学习的风格变化往往会反作用于人格的形成,为了分数不顾一切的人,在做其他事的时候会带有不择手段的倾向(这可能能解释在中国大学生中发生的毒杀舍友、心理失衡等问题),打个比方,就类似于学术界的亡命之徒,抄袭、杜撰、歪曲数据等好比抢劫、诈骗、散播谣言。不择手段,一定要将目的达成,既满足了目的本身,也变相扩张了对成就感的满足需求,别人的帮助、辅导对其而言不过是利用同情心而获得的“战果”罢了,这一种特殊症候群,我称之为“罪恶王冠”(“guilty crown”),具有这种特殊心理疾病的人会极力否定自己的异常,直到学习的具体环节才会慢慢体现,主要表现为有错不改、钻牛角尖、在不断进行自认为积极的自我暗示以应对糟糕的成绩,实际上是暗示自我的绝对正确性,这样错误的信息被保留而正确的却被隔绝,能考好那才见鬼了。

因为撰写者本人有轻度“罪恶王冠”,所以并不能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揭示其存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1

【2】《“自主学习能力”应成为评价内容之一》,《小学考试与评价论文参评材料》

【3】《放松训练在缓解高中生课堂学习疲劳中的作用》,李洋、杜文东,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2012

【4】《浅谈大学生的角色定位》,李丹、曹敏,《现代农业》

【5】《胎教与胎损的实验与前瞻性研究》,张先庚、梁小利、彭德忠、王米渠,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6】《论教育心理学在激发学习兴趣中的应用》,李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 【7】《高校学术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朱峰,《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8】《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巧》,余荣军,《高中生之友》,2011-6

【9】《从生物本能到人类道德的超越——达尔文论人类道德进化机制的复杂性》,李丽,《“达尔文诞辰200周年暨<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笔谈》,2009

【10】《“学困生”类型、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刘国民,《管理平台》

【11】《Psychology and life》,王垒、王甦,Richard Gehrig、Philip Sambaed,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

【12】《浅析完全无责任的精神病人》,陈梦,《法制与社会》,2009-5

【13】《客观、合理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数学模型》,杨绍贵、张焕璐、曹浚

【14】《聪明大脑能“锻炼”出来吗?》,徐英,《中国新闻周刊》,2011-3-28

baixia20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2784547.html,

不会写APA,摘要太难写了...别的大学有出现写心理学用MLA的...结果直接挂科了...怎么破啊?

30本犯罪心理学入门书籍

30本犯罪心理学入门书籍 很多学习心理学的人特别对犯罪心理学感兴趣,这里推荐30犯罪心理学入门书籍供大家学习参考。 1、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系列 (美)巴特尔等著,杨波,李林等译/2009年02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本书是一本从心理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的教科书,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综述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 书中作者引导读者全面正确地对待复杂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对犯罪问题作简单、片面和武断的结论。本书可供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2、犯罪心理学 梅传强主编/2010年07月/法律出版社 本书是本书是全国重点政法院校系列教材,自2003年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广受赞誉。本次新版,汇集了本学科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作者,思想敏锐,知识体系完整。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了犯罪心理因主观、年龄、性别、组织形式等而出现的各种差异,反映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职务犯罪等不同的犯罪心理;此外,还在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矫正等方面都有精辟的阐述。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法学类本科生、专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司法实际部门的工作者研究和学习使用。 3、犯罪心理学(第五版) 罗大华主编/2007年07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本书是经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的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于1997年出版后,各政法院校和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广大读者也对本教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根据读者的意见,我们于1999年和2003年两次作了部分修订。由于近年来社会犯罪类型和与犯罪作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也由于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亟待对原有的教材做一些补充和修正,我们于近日再次对《犯罪心理学》教材作了修订,出版了2007年修订本。借修订本出版之机,我们也同时改正了原教材中由于校对不细和撰写疏漏所造成的一些瑕疵。 原教材为16章,为了较深入地研究刑罚惩罚的社会心理效应和对治理犯罪的功效,新增设了一章“刑罚心理”;同时,将“罪犯心理矫治”纳入犯罪心理学的视野,作为特殊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4、犯罪心理学 熊云武编著/2007年0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是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它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的相关问题,涵盖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机制、环境与犯罪、人格与犯罪、犯罪动机、犯罪心理情境、各种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预防、犯罪心理矫正等内容,具有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特点。本书所选取的案例,其素材大多取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心理学实习总结

心理学实习总结 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精神医学实习是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目的地加强和改进学生在精神科的实习工作,深化学生对精神医学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技术与技能,就会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学实习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心理学实习总结范文一: 从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安排的正式实习时间,在鹤壁市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得到实习单位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指导老师祁乐平主任等人的大力帮助和有效指导。在心理咨询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本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成长。在实习结束之际,特从以下方面做总结。一、实习单位概况 鹤壁市心理咨询研究中心成立于xx年x月x日,致力于整合与推动鹤壁市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由河南省民政厅备案。 中心的心理咨询理念是“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服务于心理咨询师培训与督导、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咨询(婚姻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学生心理、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公益关爱行动。 多年来,已先后为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孤儿及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多次心理援助服务。尤其是在汶川5.12大

地震和玉树4.14大地震的系列心理援助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赞扬。 二、实习任务和成果 在实习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经中心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个人潜心钻研,先后完成了如下实习任务: (一)协助鹤壁市劳动路小学、前进小学、大同街小学三处心理辅导站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参加中心组织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包括对留守学生进行的心理问题干预工作,并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 (三)学习个案处理和团体心理咨询技能。 (四)及时补充心理咨询应用知识,通过心理沙龙和心理学书籍及影片的学习,提高心理咨询实务技能。 (五)办公室常规文案的写作与处理及其他。 在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后,取得了如下的实习成果: (一)建立了三处心理辅导站的师生心理健康档案,成功组织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赢得了校方和师生的一直好评。在鹤壁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的年度心理健康工作检查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负责处理了部分办公文书,其中包括撰写了21篇活动通讯,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发布在所在博客及网页。 (三)参加了四次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在鹤壁市敬老院开展三次老人心理疏导。 (四)参加了心理沙龙,自学了三部华夏心理培训教材《心理咨询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课稿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注:完全自己总结 如果你4月份要参加实验的考试 那么 下一份,打印出来吧 平时多看几眼,总会有些帮助的 是吧? 本人希望与更多的心理学朋友多交流 lxguai@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2784547.html, 第一章实验方法 1.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 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 8.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9.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 组,各组间结果对比 10.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 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 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 13.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 14.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 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 15.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 起来进行实验 16.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 17.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 18.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要总结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下面是收集的大学学习心理学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篇一《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

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

实验心理学重点(来自2008级辅修班)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 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 范老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推荐几本心理学入门书籍

推荐几本心理学入门书籍 必看的: 1.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 《人格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心理学》日本图片简易版 读这类书可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各种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入门必读的。 2.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各种人类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人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用更精确的语言描述的这些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体系中扮演的是一个数据收集者的角色。 3.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Introducing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进化心理学解释了人类心理现象的由来,是目前唯一能够将所有心理学理论贯穿在起来的核心理论,以其目前的发展速度进化心理学完全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一统整个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门学科不是很出名,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许多学者都不能接受把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进行类比,在这一点上21世纪的人相对于和Darwin时代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4.心理学方法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社会学研究方法》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讲的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好很强大。 《40项研究》讲的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本虽然只读了第一章,但是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非常的到位。大致翻了一下,全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讲统计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人类获取知识的任何方法都是基于统计学的,包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强烈推荐这本书。 5.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探索脑》 讲的是人类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原理,或者说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个人觉得对理解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6.咨询方面 《登天的感觉》 相信这本书是很多人想做心理咨询师的理由。 --------------------------------------- 这些书豆瓣都有,直接搜类别名字(比如"进化心理学")即可 最好去看看wiki上的"心理学"条目 入门之前读书的基本原则: 1.暂时不看以下几种书:解梦/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2.不看声称能快速解决具体问题的书:领导力/3秒钟看透人心/测试你的XX能力/投资心理/让别人喜欢你 3.能分辨书的好坏前只看翻译的,暂时不看国内作者写的书,除非有人强烈推荐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之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粗糙,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指导生活对于我们打学生而言,心理学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前途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第一: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人格塑造第二:学会了自我分析第三:调整了对“挫折”的认识第四: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做好心理疏导还有一些认识: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

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通过学习心理学,使我认识到在现今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丰富的时期,在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剧加快的环境下,我们更应尽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以适应于社会的环境与发展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现象,懂得了怎么去调节去把控自我,并同时也使我在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更注重于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和怎么样去帮助开导他人我觉得自己学习心理学后做任何事情比别人和比以前耐心了,对周围的人也更加宽容了,对有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也更加理智了,很少产生冲动的行为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自己的情绪、心态,也可以帮助别人愿意耐心倾听别人诉说烦恼和痛苦,是对朋友最大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渲泄出来,是给他们心灵以最大的安慰物理C102 石健学号 105082谈谈对心理学学习的收获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张延通过12天心理学的学习培训,我将会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我也会把三位老师交给我们的方法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在尊重他人的同时,我好,你好,世界好有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学推荐阅读书目

应用心理学专业读书书目 【弗洛伊德著作】 *《弗洛伊德文集》(1-5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释梦》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6 《少女杜拉的故事》 *《性爱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学与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文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后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入门》查尔斯?布伦纳杨华渝等译北京出版社 《精神分析治疗指南》罗伯特?尼萨诺著杨华渝译北京出版社《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奥兹本著董秋斯译三联书店 《生与死的对抗》诺尔曼?布朗著冯川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心灵的激情》上下欧文?斯通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别传》丽连娅?弗莱姆著戎容译文化艺术出版社 《弗洛伊德》奥?曼诺妮著王世英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弗洛伊德传》叶孟理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结构精神分析学》拉康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拒斥死亡》恩斯特?贝克尔著华夏出版社 《艺术与精神分析》杰克?斯佩克特著高建平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与精神分析》彼德?福勒著段炼译四川美术出版社 《弗洛伊德主义批判》巴赫金等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赖希著张峰译重庆出版社 《后现代精神分析》诺曼?N?霍兰德著潘国庆译上海文艺出版社《微精神分析学》方迪著尚衡译三联书店 《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贾晓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荣格著作】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荣格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著三联书店 《人及其象征》荣格等著河北人民出版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荣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拉?莫阿卡宁著江亦丽等译商务印书馆《荣格心理学入门》霍尔等著冯川译三联书店 《神秘的原型》施春华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21年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最近学习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在此心得体会范文。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 现代心理学是我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 通过这两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我还学会帮助他人,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例如,在我门国家,解决农民问题事关重要,而研究农民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以及不同地区农民的心理差异,不仅能够因地制宜引导和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而且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接受新科技的兴趣。在家庭里面,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喜好、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能力兴趣、兴利除弊,开发潜能,激发天然创造力,解除烦恼,指导工作和生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某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动机、需要、思维、思想等,分析某个地域人的素质和特征,就会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会减少误会和冲突,更好地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 但是,真正对心理学了解的却并不多,包括我与跟我一起来心理学的同学。大家提到心理学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咨询,或是心理医生,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心理医生医治心理变态的场景,然后病人好了,心理医生自己却变态了。心理学可以说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但大家都不是十分的了解。 心理学是一门心灵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心理健康心灵愉悦的学问,在心理学的学习中收获到的决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理态度与心理境界。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有句名言,“爱和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或许这正是心理学带给他的,也是心理学将会带给我们人类的。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懂得爱自己跟别人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或许现代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第六章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括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知觉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又称数据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又称概念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中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二)意识和知觉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盲视的研究为意识和知觉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盲视研究中最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DB所做的研究。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与背景(知觉的对象性) 图形具有iexcl;事物iexcl;±的特性,边界形成轮廓。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较近,在背景的前面。 图形看来更明显、更好记忆、更具深刻性。 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环节。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proximityornearness)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goodcontinuation)共同性(commonfate)对称性(symmetry)封闭性(closure)组织作用的测量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所谓拓扑变换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被称为拓扑性质。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行为心理学入门书籍

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追求幸福的现代人不时需要求助于心理学,国内心理学的高等教育与研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心理学”图书——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通俗的,出版量非常巨大。应一些朋友的需求,现介绍一篇心理学入门书籍导读文章,以供心理学爱好者作为阅读参考。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是另一本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 这两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最佳的入门书。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是在英国心理学家M.W.艾森克主持下由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这本名著侧重对欧洲心理学的发展与贡献做介绍,因而可以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 《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台湾张春兴著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崔丽娟等著的《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对普通读者而言亦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这本由B.R.赫根汉所著的心理学史详细考察了心理学的起源,对西方各种心理学思想及流派做了全面描述。 在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的专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可基本代表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水平。 张春兴著《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则从心理学名人传角度入手,介绍了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流变。

心理学学习总结

心理学学习总结 心理学学习总结 今天我把从前的学习笔记统翻了一下,觉得该写写总结。本博学习心理学和哲学,无非为了增加思考的广度深度。学习哲学的兴趣点落在了中国没有的“以人为本体”意识上,而心理学是研究情感和性格的,离不开特定情境的设定就是了。本师太没有哲学的学术能力来创造一套哲学,最多是有我特色的思维,对心理学我也是这样。我的兴趣还是在文学。科学的尴尬就是不能证明神不存在,也不能证明神存在。这尴尬在心理学上更严重了,严谨心理学很难证明,这个人是疯了,还是没疯。因为你总需要一个心理上的正常不正常的标准范围才能确定超出其外就是心理病了。可是标准在哪里?有上帝的话,应该在他那里。中国的心理学简直就很疯狂,我觉得叫做生物心理学或者心理学生物派比较对。通俗的说,它就是要落在生物质上,并没有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确立。除了大把大把吃药,电击异/见上/访分子,没见明显的文化作用。关于学术的生物化倾向,比如名词“神经症”或者“神经症性格”比较准确,而病就是个性的应激反应。其实也反映着人性的基本特征。现在国内的心理学把这一词去掉了,改用“神经质”一词,我感觉这种描述不如不改。就我的浅薄认识里,心理学对医疗的贡献还远不如对影视小说。人真的天生有一个灵魂化的真我吗?如同哲学先验论里完备的理性?只需要把它从幻象迷雾中辨认出来,即可一得永得?《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作者霍妮大量引用了存在主义基-督徒比如基尔克果的观点,从感性的,非理性的角度去体验,自我存在最大的证据就是虚无,假如真的感觉不到自我,那就不是虚

无了,而是动物般的无感,可是人能感觉到身体以外的虚无,它是一种恐惧,一种生存与死亡式的焦虑。神经症成因如上述所言,人除了面对基本的生存恐惧和焦虑,还有文化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巨大压力和刺激,人使人产生自我防御,进而失衡,失去基本安全感和对人际关系的信任,无法真诚面对任何人,在心理上产生一个“理想化自我”,为了维护这个理想化的安全城堡,符合生存期望,反而压制、压缩了真我的成长。甚至最终磨灭了真我,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精神死亡。成长中形成的人格结构就是霍妮心理学的核心,她认为人际关系是形成人格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终可以达到的,将人本身能力能量从病态人格(神经症性格)中释放出来,得到正常的成长的契机。这也是“进化的道德”。 附送: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这次实习似乎在强化我的一个观念,即对“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概念的理解。关于它们的区分我一直比较坚定,心理学是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是形而上的、方法论的;应用心理学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是形而下的、实践的。所以应用心理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艺术地倡导一种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内容应该是临床性的,心理咨询、生涯辅导等等。从这点出发,我也开始质疑心理学的学术创作,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的研究范式,讨论和结论的简单化,量化分析的潜规则似乎正在将应用心理学最本质最需要的的文本的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