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学原理课程讲义教学内容

经济学原理课程讲义教学内容

经济学原理课程讲义教学内容
经济学原理课程讲义教学内容

第一讲经济学基础知识

1研究主题和研究对象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1.1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正是由于存在着稀缺性和人们追求效益的愿望,才使得经济学成了一门重要学科。

1.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构成现代经济学的核心

微观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创始,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其研究对象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研究领域是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理论;研究方法除了无法回避的规范分析以外,主要是实证分析,大量采用数学技术。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之前,现代意义的宏观经济学还根本不存在,其研究的是经济的总体运行,包括国民收入构成、投资与消费的决定、货币与利率、商业周期、经济增长等领域。

2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

2.1每个社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2.2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的方式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混合经济

3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3.1投入和产出

投入即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技术

3.2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各种生产可能性(以黄油和大炮为例)

4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洛杉矶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作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

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人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参考阅读书目和参考文献(针对个人方向和特点):

1、亚当·斯密《国富论》

2、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3、卡尔·马克思《资本论》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5、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6、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7、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8、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9、平狄克·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

10、曼昆《宏观经济学》

11、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1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13、西奥多·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

14、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

15、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

16、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

17、冈纳·缪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

18、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

19、杰拉尔德·梅尔《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

20、拉尼斯、费景汉《增长和发展:演进的观点》

21、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

22、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

23、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

24、奥古斯都·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5、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

26、奥古斯特·勒施《经济空间秩序》

27、瓦尔特·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

28、埃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

29、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30、藤田昌九,克鲁格曼《空间经济学》

31、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

32、马林诺斯基《文化论》

33、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

34、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

35、罗伯特·M·索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6、杜能《孤立国同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37、亚诺什·科尔内《短缺经济学》

38、马尔科姆·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

39、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

40、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41、曼昆《经济学原理》

42、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

43、威廉 H 格林《计量经济分析》

经济学原理第十章作业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十章作业题(CZ组)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标准是( C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2、四种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错误的是(D ) A.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B.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3、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4、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吻合的是(B ) A.自由放任政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缓和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D.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5、降低贴现率的政策(A) A.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 B.将制约经济活动 C.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 D.通常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C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7、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B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8、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用的财政政策是( A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转移支出 9、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 10、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D ) A.贷款 B.利息 C.债券 D.存款 二、判断题 1.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的大小成反比,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F ) 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T ) 3.贴现政策中最主要的是贴现条件。( F ) 4.在经济学中,广义的货币是=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T ) 5.经济增长是指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有事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T ) 6.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三种,其中计价单位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F ) 7.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 T ) 8.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 F ) 9.商业银行性质和一般的企业一样,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客结算。(T ) 10.提高劳动力数量的方法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F ) 三、简答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萧条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收入水平增加。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本身意味着总需求扩张,另一方面,通过乘数的作用,扩张性财政会导致消费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进一步扩张。当然,在扩张财政时,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利息率会提高。这样,投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一般情况下,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最终结果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2.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填写下表 政策种类对利率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对GDP的影响 财政政策(减少所 上升增加减少增加 得税) 上升增加减少增加 财政政策(增加政 府开支,包括政府 购买和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投资津上升增加增加增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案例分析集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经济学教研室 案例一 材料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6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伪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材料2.电子货币——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

经济学原理课程大作业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政府债务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原理》课程大作业 课程代码: 010145课程学分:_J_试卷代号( C )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开卷(开闭)考试,可携带 课堂笔记本 A.减少 B. 保持不变 C.增加 D. 以上无一正确 9. 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 。 A.减少 B. 保持不变 C.增加 D. 不确定 10.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学号: . ________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1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 (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政府债务 ) 。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 ?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 ?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A. 发行货币 B. 向银行提供贷款 C. 向企业提供贷款 D. 主持全国各银行的清算 12.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 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 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13.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最重要工具是 () A.控制法定准备率 B. 调节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 道义劝告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2.实证经济学()。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 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4.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项主要目标之一 () A.政府预算盈余 B. 充分就业 C.价格稳定 D. 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5.下列不是总需求的构成部分的是 () 3.当岀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 A.消费 B. 投资 C. 政府需求 D.进口 A.需求下降 B. 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 需求量增加 4.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 益,应该() 。 A.适当降低价格 B. 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D. 不断地降低价格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微观经济学 5. 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理性人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6. 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导 致() 。 A.供给增加 B. 供给量增加 C. 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 7. 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 。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8.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 3.需求定理 4.恩格尔系数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导论 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 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 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 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 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 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 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 二、多项选择 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 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 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 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 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 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 三、判断题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精修订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 理现象和案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扞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我读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感悟、读后感)

我读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多。俗话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反映出家庭、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状况,也深刻揭露了状况背后的规律和原理,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培养缜密的思维和获得更加宽阔的视野。 我来谈谈自己对本书较为感兴趣的部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是一个不管从经济学还是从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出的理论。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你从生活中来看,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决定如何配置自己的时间,有一个小时,是用来学习,还是用来游玩?如果是用来学习,是做英语阅读,还是细读经济学课本?我们要做的选择很多,正如高考时选择要读的大学和专业,当大学时光走近尾声时,我们又面临着考研、直接工作、出国留学等多种选择。拓展到一个国家面临的选择,其实比个人的少不了多少,例如“大炮与黄油”之间的抉择,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是要用在保卫国土免受侵犯的国防上,还是要多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这并不易于得出结论。还有效率与公平间的抉择也是我们时常关注的话题。当然了,我们的每一种选择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就引入了书中提出的机会

成本,即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还是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选择学习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如果我们把上学的时间用于其它事情,这又是另外一个局面。我们选择则做一件事而放弃做的另一件事可以说是我们投入的成本,所以在做一件事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 这本书讲的经济学十大原理通俗易懂,它很有效地联系我们周边生活讲述理论知识,不乏味的同时也不费力。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考虑边际利益可以使我们做出的决策更加明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贸易可以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它既可以使我们享受更多品种的物品,还可以让我们自己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当然也不能忽略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起的积极的调控作用。 经济学原理还讲了更为深入的理论,这在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时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学习经济学,细读经济学的著作,其作用不仅仅在扩充我们的知识上,还在于培养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上。

经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1. 经济学原理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西方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定:第一,经济人的假定。经济人假定也称为理性人假定。“经济人”被规定为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基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 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上述两个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 2.假设某学生有10小时的时间用于准备即将到来的经济学与英语的考试。在给定该学生时间资源的条件下,试画出其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该学生没有认真复习,而是去玩电脑游戏了,那么,相对于他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言,他的分数“产量”在何处?如果该学生将学习时间从10小时增加到15小时,那么,他的分数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何种变化? 给定10小时学习时间的条件下,该学生的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所示。缺乏效率的学习时间会导致其分数“产量”位于先前勤奋学习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下方。如果学习时间增加,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沿东北方向向外移动。

3.假定下表是供给曲线Qs= -3+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 =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1)供给价格弧弹性的公式: 2)21(2)21(Q Q P P P Q Q P P Q P P Q Q E ++???=???=??= 6.12)37(2 )35(3537=++?--=E (2)供给价格的点弹性公式 1.6 5 4 2)'23(E 5 423Q 4P P ]P Q )[('=?=?+-==?+-==? =?==Q P P Q P Q Q P dP dQ P dP Q dQ E 时,当求导对表示 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 ;Qs=2+6P 。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Qd s Q 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14-3P=2+6P ,得出 10,34 == Qe Pe 此时需求价格弹性为: 4 .01034 31034 )'314()('=??=?--=?-=?-=P Q P P Qd Q P dP dQ Ed 供给价格弹性为:=?=Q P dP dQ Es 8.010******* )'62()('=?? =?+=?P Q P P Qs 5.运用供求图,说明下列事件对运动衫市场的影响。 (1)皮夹克价格下降。 (2)发明了新织布机。 a.皮夹克价格下降。

《经济学原理》案例研究报告

《经济学原理》案例研究报告 一、案例研究报告的培养目标 《经济学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案例研究报告拟要求学生针对课程所学知识,选择某一具体经济学现象或问题,撰写研究报告。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现实经济活动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把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案例分析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案例的编写和分析,我们要达到如下几个目标:①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③培养学生撰写论文和报告的基本素质;④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案例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案例写作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①结合微观经济学某一章节,也可以结合多个章节,把一个经济学理论点如供给、 需求、弹性、产量、成本、价格、市场结构、资源、政府管制等(学生在选择理 论点时,不要局限于上述理论点,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理论点),在结合现实 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写作工作。 ②在撰写案例时,要按照规范进行写作,案例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 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 ③案例写作要阅读至少5篇文献,如表1所示。学生要把文献笔记附在案例报告后 面,案例中引用别人的观点、文字、数据、图表等,要标明出处,精确到引用文 献的页码。 ④案例写作要对经济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对你打算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起因、过程和 结果进行充分、细致的叙述,要有逻辑性,最好有统计数据资料作为支持。 ⑤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把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两层皮”, 即理论和案例内容脱节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报告格式示例 题目(如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摘要: 要求说明这篇报告分析的经济现象、采用的经济学理论、方法特色、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与观点。 关键词: 要求论文观点表达、逻辑构建的最关键词汇,切忌一般化。把案例分析报告的关键词列示时,要有3-5个关键词。 1 问题的提出 确定本文要采用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的主要经济现象,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经济学原理》作业发布

《经济学原理》思考题 一、什么是财富?什么是幸福?教材(《经济学原理》韦曙林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中关于财富的定义与你的理解有何不同?如果说,财富是一个银行,依据新财富观,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存入支取什么财富呢?(15分) 答:财富:狭义来说,有精神和物质两种财富。广义而言,人生所经历的都可算为财富;幸福:书上所述,幸福是拥有富足的生活,拥有自然、人力、社会、人造、金融等五种资本构成的财富---幸福取决于两个因素:效用与欲望 关于我的理解:认可书上所说,财富多种多样,每一种物质,每一个种精神,每一个经历,每一次感悟,都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形成了自身的一种幸福感,财富的多少,决定了内心的幸福感有多少。 假如财富是个银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存入金钱,知识,也可以存入满足的心,感恩的心,积极快乐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然后,在生活不开心时,可以取出乐观的心态;物质匮乏时,可以取出金钱,在困惑时,取出知识;在抱怨时,可以取出感恩满足的心。生病时,还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给陈旧的病体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材第101页、105页的故事,说明人与人是相互影响的。在处理个人与政府关系问题上,有哪两种主要的价值观?你认可那种价值观?或有完全不同的观点?(10分) 答:在处理个人和政府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价值观:有机论和机械论 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机体,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家庭。企业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才有价值,政府(国家驾于个体之上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机械论认为,人生而独立平等,政府是为实现其个人目标而创立的,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而不是群体,没有个人,也就没有政府和国家,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比珍贵,任何组织和机构甚至政府,都不应该以整体利益之名,牺牲人的生命及平等机会,市场经济体质倾向于这种价值观。 三、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意即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教材第23页对婚前性行为选择的图示,你的看法是什么?(10分) 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教材中的婚前性行为的选择图示涉及的是个人选择的成本问题,个人的选择会影响生命健康,终身的幸福,选择不同,后果截然不同的。但每一种选择的后面,都有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和后果,需要大家谨慎对待!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国贸0942 朱书德0902******** 刚开始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我发现自己对“经济”一词的认识竟然是错误的。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 个人做出决策依靠四个原理,1.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对激励做出反应。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都知道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美国和日本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如一福特公司和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康柏公司和东芝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而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在世界经济中既是竞争对手又是贸易伙伴。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考虑任何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为什么分散的市场经济运行得这么好?这是因为可以指望人们相互友爱而仁慈地相互对待吗?完全不是。在这本书中,亚当·斯密给我们描述了市场经济中人们如何相互作用: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的多了。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傅的恩惠,而是由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不是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经济参与者受利己所驱动,而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去促进社会福利。亚当·斯密的许多见解仍然是现代经济学的中心。读完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表述斯密的结论,并能更充分地分析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力量与缺点。当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表现的比较突出时,政府就应该发挥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调节经济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地行政手段。 然而由政府来调节经济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凑效的。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就会上升而导致通货膨胀。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也就是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 000 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升。虽然美国从未经历过接近于德国 2 0世纪2 0年代的情况,但通货膨胀有时也成为一个经济问题。例如,2 0世纪7 0年代期间,物价总水平翻了一番多,杰拉尔德·福特总统称通货膨胀是“公众的头号敌人”。与此相比,在2 0世纪9 0年代,通货膨胀是每年3 %左右;按这个比率,物价2 0多年才翻一番。由于高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了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呢?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 2 0

经济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2015华工)

经济学原理 第二章生产什么? 1.10.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A.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消费其他商品的总效用之比 B.等于该商品的价格 C.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之比 D.是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参考答案:D 2.11.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 A.随服务水平的增加,效用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 B.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总效益。 C.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总的支付意愿将减少。 D.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额外收益 参考答案:D 3. 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 A.该商品的效用总量趋于递减 B.该商品的平均效用趋于递减 C.该商品的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D.该商品的总效用趋于递减 参考答案:C 4. 13. 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参考答案:C 5. 14.如果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那么()。 A.该商品的总效用已经是最大 B.商品没有效用,它不是消费者想去享用的东西 C.在考虑要购买这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达到了他的均衡点 D.该商品的总效用肯定也等于零 参考答案:A 6. 15.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 D.同时增购X、Y 参考答案:C 7.16.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参考答案:B 8.17.对于公共产品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不因消费者人数增加而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B.因消费者人数增加则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增加 C.不因公共产品的增加而导致消费者消费的增加 D.不因公共产品的减少而导致消费者消费的减 参考答案:A 9. 18. 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提出了以下假设:()。 A.消费者是社会人 B.消费者对商品存在偏好 C.消费者是理性人 D.存在预算收入的约束 参考答案:BCD 10. 19.下面属于序数效用论观点的是()。 A.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一种组合都能明确说出其偏好顺序 B.消费者的偏好有传递性 C.消费者均衡条件是:消费者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D.消费者更偏好数量多的商品组合 参考答案:ABD 11.20.公共产品的特征有()。 A.消费的非竞争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D.消费的竞争性 参考答案:ABC 12. 21.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人对公共产品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人,其原因有()。 A.消费者的增加不增加提供公式产品的生产成本 B.消费者的增加不对其他消费者产生拥挤 C.消费者的减少将减少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 D.消费者的减少将减少对其他消费的非竞争性 参考答案:AB 第三章如何生产? 1.2 2.如果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某一个可变要素的收益递减,这意味着: A.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产量的增长等幅变化 B.产量的增长幅度小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C.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小于产量的增长幅度 D.产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参考答案:B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7186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Reading experience of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学科,大体是因为经济学可以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我想向大家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本书特点鲜明,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我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常常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这主要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限于本人的专业知识与文字驾驭能力,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一些读后体会。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 拟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充分就业:

5、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本题共10分) 1.说明经济增长的含义,指出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含义的不同。(6分) 2.指出可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两种经济因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4分) 四、计算题(本题10分) 假定货币需求为L=—4r,名义货币供给M=600,价格水平P=3,消费C=150+,税收T=6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80(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收入和投资五、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试述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应对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现象和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经济学原理作业

得 3 分,满分 3 分1.若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则( )。 所选答案: D、IS曲线越平缓 得 3 分,满分 3 分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当每次增加1单位劳动( )。 所选答案: B、保持产量不变时,资本量减少较少 得 3 分,满分 3 分3.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 )。 所选答案: C信息不对称问题 得 3 分,满分 3 分4.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D)。 答案 A、变大 B、变小C 、不变 D、都有可能 得 3 分,满分 3 分5. 斯维齐模型的前提是竞争对手会( )。 所选答案: B、跟着降价,但不跟着提价 得 3 分,满分 3 分6.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合约关系的原因在于( D)。 所选答案: A 、交易费用存在 B 、市场是不完备的 C、企业是有边界的; D、以上都对 得 3 分,满分 3 分7.无差异曲线的坐标分别为( )。 所选答案: A、两种消费品 得 3分,满分 3 分8.IS曲线斜率表示( )之间的关系。( ) 所选答案: B收入与收入影响下的均衡利率 得 3 分,满分 3 分9.如果某人大学毕业刚进而劳动队伍尚还未找到工作,应属于( )。 所选答案: B、摩擦性失业 得 3 分,满分 3 分10.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属于( )。 答案 D、紧缩性货币政策 得 3 分,满分 3 分11.设有甲、乙两类工人,甲类工人要求的工资率250元∕月,乙类工人要求的工资率 200元∕月。某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必须雇佣所有甲,乙两类工人,并支付每个工

人250元∕月的工资。由此可知,甲、乙两类工人得到的月经济租金( )。 所选答案: D、分别为50元和0元 得 3 分,满分 3 分12.多数估机人为:在储蓄决策中,( )效应比( )效应更有分量,所以当利息率上升时, 储蓄( )。 所选答案: D、收入,替代,不变 得 3 分,满分 3 分1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 答案 D y减少, r上升 得 3 分,满分 3 分14.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 ) 所选答案:B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得 4 分,满分 4 分15.亚当斯、斯密写了( );凯恩斯写了( )。 所选答案: A、《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得 3 分,满分 3 分16.线性需求曲线Q=4-2P,则P=1时,需求弹性价格(绝对值)等于( ) 所选答案: B、 1 得 3 分,满分 3 分17.下面哪一项不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 ) 所选答案: B、转移支付减少 得 3 分,满分 3 分18.当你去书店买书时,货币行使了什麽职能?( ) 所选答案: A、交换媒介 得 3 分,满分 3 分19.货币流通速度为V,定义为PQ∕M,其中P表示价格水平,Q表示产出,M表示货币 供给,假设P固定,如果货币供给增加,人们可以持有货币或者花费货币,以下描述哪 一个是正确的?( ) 答案:D如果人们持有所有货币,V将下降;如果人们花费掉所有货币,Q 将上升。 得 3 分,满分 3 分20. M1, M2, M3都是货币供给可供选择的计量方式,下列选择中那一项最大?( ) 所选答案: C、 M2 得 3分,满分 3 分

读曼昆《经济学基础》有感

读曼昆《经济学基础》有感前段时间我阅读了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曼昆编写的《经济学基础》一书,对经济学有了入门性的了解。 曼昆在这本书中用通俗易懂的各种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阐释了一些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因此这本书是经济学入门的最佳读物。虽然作者是美国人,写书的风格蕴含着美国人的文化,但是我仍然和喜欢这种风格。他的文章能让人在引起兴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经济学基础知识。例如他在书本开头讲到了个人作出决策的四个原理:权衡取舍、机会成本、边际量、对激励的反应。他用到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包含着经济学原理的例子。譬如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有2 0 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 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 0万美元/ 2 0 0,即5 0 0美元。马上就会有人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 0 0美元。但实际上,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 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 0 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 0 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免费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软饮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正如这些例子所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在讲完这些基本原理之后,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很好的经济学环境,在一种相应环境的熏陶下才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接下来他就开始进入经济学基本关系的分析——供给与需求。在这个问题的解释上,他分了很多详细的章节,包括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弹性及其应用,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税收的代价、国际贸易等。在这些篇幅中,他又大量运用的举例的方法说明一些深奥难懂的原理,譬如在有关税收的问题上,他引进案例进行分析——生意冷清的餐馆和淡季的小型高尔夫球场 你是否曾经走进一家餐馆吃午饭,发现里面几乎没人?你会问为什么这种餐馆还要开门呢?看来几个顾客的收入不可能弥补餐馆的 经营成本。 在作出是否经营的决策时,餐馆老板必须记住固定与可变成本的区分。餐馆的许多成本——租金、厨房设备、桌子、盘子、餐具等等——都是固定的。在午餐时停止营业并不能减少这些成本。当老板决定是否提供午餐时,只有可变成本——增加的食物价格和额外的侍者工资——是相关的。只有在午餐时从顾客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老板才在午餐时间关门。 夏季度假区小型高尔夫球场的经营者也面临着类似的决策。由于不同的季节收入变动很大,企业必须决定什么时候开门和什么时候关门。固定成本——购买土地和建球场的成本——又是无关的。只要在一年的这些时间,收入大于可变成本,小型高尔夫球场就要开业经营。 这样你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从而深刻地理解了隐藏在其中的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