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9, 9(7), 1273-1279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762620.html,/journal/csa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762620.html,/10.12677/csa.2019.97143

The Research of Data Center Construction

for Smart City

Junsheng Su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Beijing

Received: Jun. 30th, 2019; accepted: Jul. 10th, 2019; published: Jul. 17th, 2019

Abstract

Basic support is provided for system operation and analysis by Data Center, which is used a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of Smart City. Data Center is related to network, system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security, data base, data mining, etc. The quality of resource sharing and integration is influenced directly by construction effect of Data Center.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Data Center are researched, and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request of Data Center, a certain architecture of Smart City is put forward, and the content of data center is discussed, and the ap-proach of construction idea is research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center for Smart City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mportant suggestions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later construction of data center of smart city.

Keywords

Smart City, Data Center, Data Integration, Data Warehouse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苏均生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6月30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17日

摘要

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数据中心为系统运行、决策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涉及到网络、系统集成、信息安全、数据库、数据挖掘、标准规范等信息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建设效果将直接关系着

苏均生

数据共享、资源整合的质量。本文研究了数据中心的内涵、架构和组成,分析了数据中心建设需求,阐述了数据中心建设内容,研究了数据整合方法,提出了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为开展“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关键词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数据整合,数据仓库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762620.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数据的传输、存储、处理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建设了大量的业务系统,这些系统在业务应用和数据关联上缺少总体规划和设计协调,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利用非常困难,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关乎国计民生、企业存亡,这些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满足综合业务管理、公众信息服务和政府决策分析的需要,而且一旦丢失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社会的动荡。目前,各国政府和大型企业都不惜投入巨资在数据中心建设上。这使得近年来国际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猛,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各个行业追逐的焦点。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包括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数据交换软件、管理平台、中心数据库等各种软件资源及各类网络、存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是一个相对庞大的概念,涉及的范围更广、应用领域大、数据更多。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提升城市服务水平,需要制订科学的建设方法,设计合理的建设思路,以便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实施。

2.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架构

2.1.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内涵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智慧城市”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了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Data Center)是城市中各领域所产生的电子化数据的集合以及存储和应用这些数据的计算机及网络环境,其表现形式除了信息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相关的机房环境外,还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相关应用系统。数据中心是通过统一的数据定义和构架,以及集中的数据环境在不同的异构数据库中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整合,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应用。

苏均生2.2.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特点分析

与普通的企业数据中心相比,“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尽管也有软硬件组成,基于标准数据规范实现业务信息协同、数据统一管理、综合决策分析等功能需要,但是在数据规模、集成范围、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管理的数据规模更大:“智慧城市”涉及的城市日常生活、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个领域都在不停的产生各类数据,很短时间内数据规模就能达到海量级,即数十到上百TB,需要应用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实现,而普通的企业数据中心只涉及若干业务应用,数据规模比较小,决策分析、协同应用过程处理简单。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的集成范围更广:“智慧城市”数据中心不仅需要集成远程(上、下级)数据中心的相关数据,而且需要集成交通、物流、安全、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多个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大量的、频繁的集成和协同,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都有可能被应用,以保证数据管理、查询与分析的需要。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的应用领域更大:“智慧城市”不是为某个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而是为城市日常运营中涉及的多领域、多行业、多应用提供综合决策分析、数据管理与协同应用服务,它对数据存储、传输、使用及管理要求更高。

2.3.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逻辑架构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的逻辑结构分为源数据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应用层和数据展现层[1]。

?源数据层:智慧城市相关各类业务系统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库,以及保存的各种文件和非数字化的数据资源,将构成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

?数据采集层:通过数据接口对源数据进行采集与整理,而非数字化的数据资源将通过数据录入的方式进行采集,通过数据接口对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实现原始数据的分离、清洗、转换等,加载到数据管理层的ODS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整合与提炼。

?数据存储层:根据源数据标准和资源目录将采集的各种中间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处理与整合,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提供面向企业主题的数据存储与管理环境。

?数据应用层:提供面向应用的业务处理数据支撑平台以及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对元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编码的管理,并以ODS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数据仓库,通过统一的数据共享接口对各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服务,使得各个业务系统都可以方便及时准确的提取到相关数据。

?数据展现层:基于数据仓库开发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通过统一的数据展现界面,进行统一用户管理和系统资源管理,实现业务数据标准化管理和高效灵活查询、统计和联机分析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统一、全面的数据支持。

3.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组成

“智慧城市”涉及交通、安全、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而各个领域已经建立了适合行业特点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的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主题数据及协同数据等,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存储、交换、传输、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好的实现信息协同、决策分析和综合管理。“智慧城市”数据中心主要由硬件基础设施、数据交换平台、中心数据库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组成[2]。

3.1. 硬件基础设施

硬件基础设施包括机房局域网系统、服务器存储系统、负载均衡系统、备份系统[3],是“智慧城市”

苏均生

数据中心建设的物理基础和基本前提。其中局域网系统是数据中心的基础平台,通过千兆链路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提供数据中心与城市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连接以及数据中心与Internet的连接。存储系统采用IPSAN技术构建存储体系,存储快速、安全、稳定、可靠、扩展方便,采用集群技术提高应用服务器的效率,扩展性好。负载均衡系统包括服务器和互联网出口负载均衡,主要解决应用服务器高访问量的问题。

基础设施部分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容灾备份、绿色机房、运营管理、整合迁移、虚拟化技术等,其中云计算是一种提供动态、弹性的虚拟化资源的服务模式。虚拟化技术可以将资源抽象为共享资源池,实现操作系统与硬件解耦,操作系统从资源池中分配资源。容灾备份技术可提供应用级容灾、数据级容灾和介质级容灾服务。数据中心网络提供扁平化的二层架构,有利于简化网络结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网络性能,支撑云计算的资源池动态调整,保障各类数据应用业务的独立,支撑各业务的互访关系,确保业务的安全隔离。数据中心整合迁移技术按照理解需求、评估现状、规划设计、设计实施、整合搬迁、运行维护等流程进行整合,可提供绿色节能整合、数据整合、服务器/存储/云化整合、网络整合、应用整合、安全整合、运维管理整合等功能。

3.2. 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以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为框架,以服务总线技术(ESB)为基础,采取松散藕合方式构建,提供跨平台数据交换服务,对数据转换和传输过程实现集中统一控制和规范管理,保持各业务系统的独立性[4]。“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涉及数据交换平台由连接层、传输层、转换层、监控管理层组成。其中,连接层为异构系统提供丰富的连接器/适配器,在不改动其应用系统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数据抽取并发布到信息总线。传输层负责在所有系统之间传输路由数据和消息,实现数据、服务命令的上传与下达。转换层负责将信息总线中获取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处理,包括对异构数据进行转换、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和分析等。监控管理层提供强大的管理监控工具,实现交换和整合流程的调度管理、部署管理、配置管理及数据交换平台集中、远程、统一的监控管理。

数据交换平台部分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服务技术等,数据采集技术是通过数据交换中间件提供的ETL采集、API接口、数据适配器等功能,将慧城市各相关业务系统中的各类源数据采集到中心数据库中。数据整合技术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转换、清洗等操作,将数据转换成不同的数据格式,最终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中心数据库中去。数据服务技术是将各类数据分析模型、挖掘结果、共享资源等以服务的形式发布出来,支持进行数据交易、数据展现、数据调用、数据共享、数据识别、统计分析等应用。

3.3. 中心数据库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的主题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应用扩展数据库、数据仓库是不同应用层次的数据资源体系[5],主题数据库包含所有业务系统的核心基础主题数据,这些数据是规范的、无冗余的、原始的基础数据,一般根据企业总体数据规划分析确定,同时依据企业数据模型建立企业的全局数据字典、业务数据编码等规范,统一数据“语言”,从而为数据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ODS系统:ODS用于存放从业务系统直接抽取出来的数据,这些数据从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上都与业务系统基本保持一致,这样在抽取过程中极大降低了数据转化的复杂性。对于一些不是永久性保留,且用户一段时间内又需要查询的明细数据,可以以主题的方式存放在ODS中,这样可以减轻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的存储压力,也可以给用户提供快速的查询。ODS具有OLTP的特性,共享和实时性的数据可以放在ODS中实现。对于准实时段的数据可以常用消息机制,保持数据的准同步。

苏均生

?数据仓库:是针对企业数据整合和数据历史存储需求而组织的集中化、一体化的数据存储区域,它面向主题,并覆盖多个主题域,侧重于数据的存储和整合。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是面向企业全局建立的,它为集成来自各个面向应用的数据库的数据提供了统一的概念视图。建立概念模型时不用考虑具体技术条件的限制,只需在较高的抽象层次上进行设计即可,而在建立逻辑模型时需要对概念模型进一步细化和深入,用星型模式或第三范式进行设计。同样,建立物理模型时,需要在逻辑模型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数据库,进一步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索引策略、数据存放位置、存储分配等。

中心数据库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建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其中数据存储技术是将数量巨大、难于收集、处理、分析的数据集持久化到计算机中。数据建模技术是对抽取到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再组织,建立面向数据分析逻辑的星型模型、雪花模型等。数据分析技术是对存储在数据仓库或非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或进行数据挖掘,支撑实时分析、离散分析、OLAP 分析、统计分析等应用。

3.4. 运行管理系统

数据中心的运行管理系统包括安全系统、运维系统等,安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证数据中心网络和数据安全,由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审计系统、防病毒系统和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成,具有网络安全扫描、入侵测检、访问控制、安全审计、防IP盗用、隐患扫描、漏洞修补等功能。运维管理系统包括网络和服务器运行状况监控、设备管理、网络流量监控管理、Web业务管理及消防监控、温湿度监控、视频监控、门禁等,对数据中心网络运行状况进行监控。

运行管理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多元异构设备数据采集技术、动态地图报警技术等,其中多元异构数据采集技术是采取多元化方法基于网络、主机、Syslog采集设备、SNMP Trap及文本数据采集,提升数据的兼容性和适用性,支持后续分析应用。动态地图报警技术是将报警事件与地图技术结合,地图监控动态地显示报警信息,便于管理员查看详细信息。

4.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方法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海量异构数据,这对存储备份、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基于数据仓库通过存储及服务器的虚拟化、异构数据资源整合、数据交换等途径来实现,并保证数据与系统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4.1. 资源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是通过提高服务器和存储等设备的使用率来减少设备使用量,通过将多种服务或功能集成起来,达到简化管理并隐藏后台复杂性的目的。在部署新的数据中心时,为达到最优化的存储效果,可采用软硬件结合的虚拟化方案。“智慧城市”数据中心主要使用存储虚拟化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来实现存储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存储虚拟化是把多个物理磁盘虚拟成一个逻辑存储设备,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对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形式进行合理的分配;服务器虚拟化是把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个逻辑服务器,用户可以在每个逻辑服务器上部署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互相没有干扰。

4.2. 信息资源整合

数据中心的信息资源整合是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把信息集中、有序地关联起来,集成检索系统,并且对数据进行灵活的多维度分析和多样式展示,为管理层提供数据的决策支持、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由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应用系统及数据格式多种多样,因此信息资源的整合手段也多种多样,支持从数据内容、软件系统平台和基础设置等角度去制定整合策略。数据整合不是简单的抽取各业

苏均生

务系统的所有信息,而是要根据各方面的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整合业务数据,重点整合共用数据、管理决策所用数据、公众服务所需数据及最终结果信息,而无需关注各业务系统的过程信息。数据整合过程包括数据梳理、数据采集和校验、数据分析和转换、数据集成和存储。数据梳理主要理清各业务系统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确定唯一数据源[6]。数据采集和校验是利用交换平台,对第一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采集,进行完整性检验,并去除重复数据。数据分析和转换是按照业务逻辑和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格式转换。数据集成和存储是按照数据集成逻辑,对多源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后存储到中心数据库。

4.3. 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是通过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使得各应用系统相互连接,实现“智慧城市”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数据交换平台,对用户屏蔽了应用系统的数据存储层和应用层,它能够跨数据库、操作平台甚至开发平台交换数据,数据处理过程的后台交互接口实现了数据的无缝交换和共享访问。原有应用系统不需要修改或重新开发,它们既可以通过数据中心来协调处理多种系统之间的业务数据,为上层应用提供综合数据服务,又能相对独立地运行、管理和维护。数据中心一般使用WebService、Xml技术和中间件技术等方式来实现统一的解析、转换、封装标准和完整的消息服务。

5. 数据中心建设思路

5.1. 建设目标

数据中心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信息共享中心、控制中心,建立企业实时信息采集、共享、监控为一体的管控体系,实现信息的实时跟踪、统计分析、辅助决策分析等。通过为各类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硬件运行环境,有效的解决各类信息系统服务器运行环境参差不齐的状况,在全面输理应用系统及各类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库,实现各类数据信息的全面共享,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内部和外部信息共享交换的需求,通过对数据分析和挖掘,为领导决策、综合业务管理、应急指挥和公众信息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5.2. 建设思路

数据中心建设是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软硬件等多项内容。首先,需要进行业务需求调研,了解智慧城市各行业发展现状及决策分析需求,梳理各种业务数据,并按信息标准设计数据中心,各系统中数据均分为私有数据(只在本部门内部使用)和共享数据(与其他系统数据存在关联)。其次,设计抽取转换工具,建立数据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区分数据存储方式及策略,将各系统中的数据通过抽取共享数据转换成统一标准数据格式集成入数据中心。再次,数据中心系统(数据统一管理平台)管理员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权限分配及数据管理。最后,由各系统根据所赋予不同权限从标准的数据中心提出所需数据,不同的需要可以使用同步更新或异步更新来实现,以及在数据中心做相应扩展开发。

5.3. 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软硬件建设、业务数据采集、数据资源管理、数据集成服务、数据分析应用等内容。

?基础软硬件环境: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数据标准、交换标准、平台标准等)、基础软件环境、运行软件环境、硬件基础设施(网络、存储、服务器、交换机、感知设备等)、安全防护条件(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平台安全)等,通过基础软硬件环境建设,为数据中心运行提供有效的支撑。

苏均生

?业务数据采集:基于数据交换平台开发数据采集适配器、ETL程序及其他采集接口,将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到ODS数据库中。

?数据资源管理:建立运维管理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等其他软件平台,对主数据、业务数据等进行统一标识和编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数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流程、质量、校验等进行监控,对数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入侵检测、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数据应用过程的安全可靠。

?数据集成服务:基于数据交换平台开发各类服务接口,将各类主数据、业务数据发布出去,支持智慧城市其他业务系统进行调用,提高数据资源共享力度。

?分析应用:按照智慧城市决策分析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聚合、清洗、建模、挖掘和分析,构建面向城市智慧应用的各类统计图表,或智能管控或调度其他设备进行响应,提高智慧决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6. 结论

本文基于“智慧城市”资源整合及数据支撑需求,研究了数据中心架构及组成,分析了数据中心建设方法和思路,为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进行数据中心建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明确了技术途径和方法,并为后续进行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汪祖云. 交通数据中心总体架构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设计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 8(3):

23-28.

[2]刘彦, 徐雨名, 刘石泉. 基于多级服务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7(3):

78-82.

[3]谈超洪, 陈友初, 李承林. 广西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设计与实现[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8, 24(4): 364-366.

[4]孙为民, 周超. 港航系统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思考[J]. 水运管理, 2006, 28(6): 25-26.

[5]王继业. 电力企业数据中心建立及其对策[J]. 中国电力, 2007, 40(4): 69-73.

[6]邵永春, 等. 分布式空间数据中心建设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 24(1): 233-234.

1.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762620.html,/,点击页面中“外文资源总库CNKI SCHOLAR”,跳转至: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762620.html,/new,

搜索框内直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或点击“高级检索”,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1-8801,即可查询。

2. 通过知网首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762620.html,/顶部“旧版入口”进入知网旧版: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762620.html,/old/,左侧选择“国际文献总库”

进入,搜索框直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762620.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csa@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762620.html,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3T10:30:50.8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王雯[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基于现代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城市化建设朝着新型智慧型方向发展建设,对我国城市科学化规划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基于现代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城市化建设朝着新型智慧型方向发展建设,对我国城市科学化规划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价值着手,进一步分析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崭新特征,并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望对我国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特征趋势推进策略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划建设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健康城市,对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性能以及商务行为等多样化的城市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全面提出,智慧型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也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因此,加强推进新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志在必行。 1 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价值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核心主要涵盖六个方面,概括来说可以称之为“六个一”工程,即分别规划建设一个开放的体制结构、共性基础一张网、一个共用性能系统、一个信息资源网络、一个高效运行的指挥中心、一台统一的规范体制。总结来说,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务必要将为人民服务、城市监管整治、高效有秩序运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城市经济发展、绿色开源节流以及公共网络安全作为总体任务,利用体制设计、信息主导、改革创新,促进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高度融合,从而实现国家和各地区城市的统一协调发展与前行。从发展观念上而言,新型智慧城市彰显着现代信息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新思维和新趋势,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提高城市监管整治工作朝着现代化方向不断前行,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创造城市新型发展产业,用更加安全可靠且服务感受更快捷的智慧化科技营造现代城市工作生活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各地区城市的良好稳定发展。 2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崭新特征 2.1 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更重视城市内部生存动力 城市发展要具备可持续创新前行的内部生存发展动力,围绕这一内部生存发展动力,城市各部分组成要素之间务必要自行进行适应调整和优化升级,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更在变更重视城市内部的生存发展,整体规划建设规划管制更注重科学性、开放性以及服务性的开发创建,对提高城市监管工作水平、完善城市资源环境、健全城市基础实施配备、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升级城市产业架构等方面有了更高的标准。 2.2 新型科技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服务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时代发展背景下,新型科技为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云计算从Iaa S朝着Paa S不断发展创新,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不断结合,让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得到了高效处理,凭借现代移动互联网的覆盖,有效构建了横向纵向互通的数据信息网络,并构建了以城市为中心,并面向城市内各行业领域协调合作的发展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跨界整合、协同发展的城市发展新动力。 2.3 新型智慧城市更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职能 新型智慧城市体制更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并在确保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关注创建惠民利民的资源生态工作生活环境,切实提高城市的公众感染力,加强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工作能力,更重视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职能,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综合地考虑社会底层弱势群体,不断加强提升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服务,率先促进城市信用、医疗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民生保障服务工作。 2.4 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更加多元化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体制较为庞大,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居民等多样化的主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从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转向成为市场多元化的投资建设工程,创新发展过程中,PPP模式逐步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投资、融资的主要模式,依据不同工程的实际特征,可以拓展城市建设途径,有利于整合利用社会有效资源,盘活社会资本存储量,能够带动民间企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以政府扶持资金为主的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2.5 信息安全逐步发展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 信息安全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辅助支撑体制,是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强构建信息安全全面监管工作体系,完善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务必是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就城市基础设施分门别类而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及数据资源方面的监管维护,同时联合城市企业,促进产业强强联盟,从而促进城市信息安全的发展与前行。 3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是一项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完善的项目,需要城市中各方面构成元素均纷纷加入,为城市建设献言献策,才能够确保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就实际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以下几点推进策略: 3.1 构建城市顶层设计方案和整体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务必要充分融合城市主体对智慧型城市的建设要求,有效结合城市持续发展战略,准确地把握城市发展根本和城市资源的顶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顶层设计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分析新型智慧城市构成元素体制、运行监管体制、公共服务体制、技术支持体制、法律保护体制以及目标评价体制等结构之间的逻辑联系。 3.2 加强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的有效应用

智慧城市研究之二——数据中心专题

智慧城市研究之二——数据中心专题 电科智能研究院 2014年11月 (一)说明 继《“智慧城市”的剖析——概念、政策及演进》之后,专题研究数据中心。 选择数据中心,而非原先设定的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形态,源自市场的需求和管理者的思考。数据中心能把抽象的智慧城市具体化,是智慧政务、智能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医疗等的枢纽所在,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落地所在。 在前一篇中,关键厘清了信息化与智慧城市的历史衔接,提出了“金字工程”后的“智慧工程”的观察与分析。本篇拟解决的主题分为“一面一点”,“面”上宏观观察智慧城市进展、解析数据中心形态,“点”上挖掘中心技术关键项。前者不求全面但求准确,后者则在阐述深度上拿捏分寸。 此为专题研究,而非技术方案。章节安排如下:

(二)智慧城市的进展 从最新政策、典型公司、国外思路、数据中心四个角度展开。 1.最新政策 2014年8月29日,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部、住建部等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迄今为止最明确、最具体的指导意见。在上篇分析中提出的金字工程与智慧工程的衔接问题得到政策面的破解,初步构筑了金字工程与智慧工程的桥梁,为信息化1.0向2.0的跨越提供了初步支撑。 一定程度上,这是地方争抢效应的结果。在整合了各行业主管部门力量后,预计高层还会陆续出台更具体的规范政策。原住建部等单独的行业试点示范预计将会被整合。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路径会得到一定的引导。 目前,智慧城市的责任主体还是地方政府,具体牵头是各地信息化主管部门,高层则以部际协调机构进行宏观指导并控制补贴资金,部分业内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并先期开拓市场。 虽然地方政府是建设主体,但不具备全部资源。只有在擅长各业务条块的公司协助下,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中,方能逐步走向成熟! 2.典型公司 当前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司众多,原各信息化从业公司全可归属其中。值得跟踪关注的领先公司包括:中兴通信、易华录、中国电信、中国电科、阿里巴巴、华为等等。具体介绍及分析此处不详细展开。 反观自身,主攻方向选择了“大交通”。这或许想通过“行业属性”增强竞争力。行业属性当然重要,没有行业积累,谈不上其他。但信息才是当前行业建设的牛鼻子,交通应站在“信息”之上。或许是考虑云化的冲击下,信息系统集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5)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5) 2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5) 3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6) 3.1 建设目标 (6) 3.2 主要建设内容和功能 (7) 3.2.1总体功能 (7) 3.2.2 基础平台 (8) 3.2.3智慧应用 (13) 第二部分“智慧城市”项目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智慧城市”整体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一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二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三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智慧城市”云平台整体规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顶层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发展矛盾凸显,如何解决城市面临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兴技术产业的应用和推广,智慧城市也应运而生。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之路。本文试图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以个案为例,剖析 G 市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智慧城 市建设的经验,以探索智慧城市发展之路。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绪论部分:一是说明了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二是分析了本文选题的研究现状。三是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四是指出本文研究 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介绍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并进一步辨析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异同。通过对智慧城市理论尪础的深入挖掘,为智慧城市建设寻找到科学的理论支撑。最后,探究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推动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还可以培育个性化的消费市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第三部分:探讨 G 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 成效也有问题,问题主要是:缺乏务实的顶层设计以及有效的宏观指导;技术发展不均衡,高科技含量技术成本高、普及率低;投资力度不够,投资方向存在问题;智慧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信息资源安全缺乏保障。G 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值得反思。 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智慧城市成功案例的分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国外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因地制宜,结合本国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有重点地推动当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部分:提出了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重大政策制度;二是强化社会参与,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水平;三为落实资金投入,扩宽融资渠道;四是强化队 伍建设,保障人才供给;五是保护信息安全,建立城市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关键词:城市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信息安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1/ 22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综合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在城市综合管理的综合协调与沟通方面,仍然不尽完善。城市管 理工作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城市 管理体制加以解决,有些属于加强法治建设范畴。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 可以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辅助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部分内 容,使城市管理形成法制、行政、技术手段“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是今后城市综 合管理发展的必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正以其信息海量化、 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现实虚拟化、表现丰富化等优势,成为现代 化城市管理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国许多地方早在年就着手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到现在已是遍地开花。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亟待加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 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已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2 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建设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体系(组织保障、建设管理保障、运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打造集成、高效的数据中心平 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建成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显著提高城市管 理能力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与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将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全面带动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 设施和资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等技术,清晰梳理城市级基础设施和行 业应用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竖井式建设,实现安全、可靠、开放、集约共享的智慧 城市系统。智慧城市围绕下述服务和支撑能力进行建设: 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等能力。通过创 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环境,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信息亭都多 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政务服务。 3/ 22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建设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建设 导读: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异构设施和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型,它提供给客户可自治的服务。云计算支持异构的基础资源和异构的多任务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促使分工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 一、前言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异构设施和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型,它提供给客户可自治的服务。云计算支持异构的基础资源和异构的多任务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促使分工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 智慧城市是以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共同抽取数据综合计算和呈现综合结果。如此众多繁复的系统需要多个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 要从根本上支撑庞大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考虑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架构,建设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同时,云计算数据中心具备传统数据中心、单应用系统建设无法比拟的优势:随需应变的动态伸缩能力(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动态添加应用系统)以及极高的性能投资比(相对传统的数据中心,硬件投资至少下降30%以上)。

二、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的优势 (一)平台层的统一和高效能 通过架构即服务(Iaas)的构建模式,将传统数据中心不同架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服务器进行整合,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向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 同时,借助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基础架构,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切割、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按照应用需求来合理分配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实现效能最优化。 (二)大规模基础软硬件管理 基础软硬件管理,主要负责大规模基础软件、硬件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为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的资源调度等高级应用提供决策信息,是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基础。基础软件资源,包括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硬件资源,则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三大主要设备:计算(服务器)、存储(存储设备)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基础软硬件管理中心,可以对基础软件、硬件资源进行资产管理;可以实现基础硬件的状态监控和性能监控;能够对异常情况触发报警,提醒用户及时维护问题设备;能够对基础软硬件资源进行长期的统计分析,为高层次的资源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三)业务/资源调度管理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突出特点是具备大量的基础软硬件资源,实现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与战略选择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与战略选择分析 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有效产物,是实现智能化城市、数字化城市的有效融合,是结合工业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城镇化建设对先进城市建设的有效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落实,能有效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质量、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成效。基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部分城市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基础、工业基础、技术支持,更加便于快速有效的落实智慧城市建设方针,此外, 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所给予的政策支持、资金帮助等等,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因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尚明确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目标,同时也尚未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因此,要落实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针,必须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具备可靠的理论支持,进而,逐步进行技术创新、资金链完善,保障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功能性。 一、有效融合市场、政府的支持力量 落实智慧城市建设方针的过程中,为确保建设进程的稳定发展,必须维护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推动市场转型时,重视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帮助,有效利用市场的调节能力和政府的法制保障力度,进而为智慧城市建设扎实基本支持。市场调节作用:市场发展的过

程中,为实现长期稳定盈利的战略目标,一定要有效利用资源配置的价值,通过供求量控制、价格变动、市场竞争等因素,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提升,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充分利用市场价值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扎实市场基础。政府支持:通过产业转型的规划,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在市场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政策制度的持续完善,进而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引导教育部门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有效培养,同时也要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来提供对应的资金支持和资金保障,在企业发展方面加大智慧城市的相关产业建设力度。 二、重视技术创新与金融发展 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人员一定要重视技术创新、资金保障的重要地位,确保两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共存发展关系,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金融创新与技术发展的有效融合。首先,要确保相关企业(民营、国营)正确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国家的政策安排,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系统,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一旦出现技术创新的风险,导致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受到影响。引导企业正确看待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价值,重视政府的政策引导,积极构建融资机制,积极主动的进行融资建设,进而提升融资效率;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重要力量,就是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人员,必须加大对技术创新、技术研发、质量评估等相关平台的建设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部门的合作,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积极、有

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11期 智慧城市是一个总规划和总结构。很多的智慧城市理念和方案,如宁波智慧城市、上海智慧城市、深圳智慧城市,都有欠缺的地方,并不完整。它们或是以电信运营商层面实现,或是以物联网层面实现,或是以智能社区层面实现。本人认为智慧城市应该是三个智慧点加一个信息平台,再加一个数据中心。物联网的实现主要是针对行业;智慧社区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城市整体的住宅方面;智能楼宇主要体现智能建筑。这三个信息点之间的互通依赖于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在整个智慧城市中,起到一个智慧岛的作用,它对信息进行存储、云计算,是一个运维中心。数据中心具有托管业务的特性,是一个智慧点,作为一个信息平台为整个智慧城市提供一些长期的服务,它带有运维的特点,要长期运行,是运营部分的一个内容。 智慧城市的目的是实现以人为本,它主要在城市管理、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生活质量保障和城市人口控制方面起积极的作用。它是互联网、物联网和通信网之间信息的浓缩,它通过智能化对城市的整个健康运行进行掌控,而且能够做到优化和改进,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使城市能够实现节约运转。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从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是信息平台的搭建,包含网络融合、业务融合,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第二是智能化的应用,主要体现于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群。从建筑行业看主要是满足十大类建筑物的需要;第三是物联网,物联网的运行集中体现于各行业,如在交通、医疗、环境、安防、物流等领域。这三个平台的搭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智慧的数据中心,主要是对整个智慧城市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处理、交换,提供一种服务。另外,要保证信息的安全,使它能够正常地运行。 从目前数据中心建设特点来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对一个城市的管理,也不仅仅局限对一个行业、一个服务商的服务,而是正向进行异地广域管理发展。因此我们也面临着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地域管理和地域运行。 目前对智慧城市比较有利的是国家正在实施“光进铜退”方针,使得城市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智能建筑、每一个信息之间的传送能够取得更高的带宽,为实现智慧城市信息的互通,创造一个基础条件。所以,光纤到楼、光纤到户、光纤到办公桌的举措或在2012年年底或2013年实现,这相当于为智慧城市建立了一条高速公路。 数据中心的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占比最高;还有一些专业服务商及租用托管业务的运营商。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所建立的数据中心,实际上是自用的。现在的数据中心,主要以托管业务为主。因此,建设一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运行的数据中心,需要有长远的规划。 第一,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数据中心规划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首先要考虑实际的业务需求,包括对带宽的需求,对流量、业务、应用的预测。其次,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数据中心的供电能耗是非常大的。建什么样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性质、服务对象,对数据中心的能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对每一个数据中心从长远的绩效考虑,对它的电量和热量进行正确评估。再次,在数据中心的设备配置上,应该作到更加优化,使选用的设备、产品、应用技术既能满足现在的需要,又要有发展空间。另外,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要对数 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 张宜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835)摘 要:智慧城市需要三个智慧点(物联网、智慧社区、智能楼宇)加一个信息平台,再加一个数据中心来实现。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首先要充分体现整体的规划,要考虑它的分布实施原则,还要考虑它的异地集成。第二要结合产品的应用技术,提出优化的方案。第三,必须考虑端至端的信息互通。第四,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第五,最大化的统一集成管理,与实施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控制。 关键词: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11-0026-02 智慧城市 Wisdom City – 26 –

2014-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

第39卷第6期2014年6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Vol.39No.6 June  2014收稿日期:2014-01- 25项目来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731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2174) ;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LDO201307);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助项目(2012YQ160185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3BAH42F0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项目(NCET-12- 0426)。第一作者:李德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从事以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 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推进数字城市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与智慧中国的研究及相关建设。E-mail:drli@w hu.edu.cn通讯作者:姚远,博士生。E-mail:whyaoy uan@163.comDOI:10.13203/j.whugis20140135文章编号:1671-8860(2014)06-0631- 10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 李德仁1,2 姚 远1 邵振峰2 1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2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探讨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总结了其发展历程,剖析了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动力和目标,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基础架构,即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合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以实现对现实城市中人和物的自动控制和智能服务。针对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网对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进行了分析,面对智慧城市中大数据将带来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应对大数据的策略和思路,重点论述了云计算与数据挖掘,并给出了云平台的基础框架,提出了建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建议,最后展望了智慧城市未来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智慧城市;大数据;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服务中图法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A 1 智慧城市的概念 1.1 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数字城市存在于网络空间(cyber space)中,虚拟的数字城市与现实的物理城市相互映射,是现实生活的物理城市在网络世界中的一个数字再 现[ 1] 。智慧城市则是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上, 通过无所不在的传感网将它与现实城市关联起来, 将海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和决策交由云计算平台处理,并按照分析决策结果对各种设施 进行自动化的控制[2] 。在智慧城市阶段,数字城 市与物理城市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虚实一体化的空间(cyber physical space)。在这个空间内,将自动和实时地感知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由云计算中心处理其中海量和复杂的计算与控制,为人类生存繁衍、经济发展、 社会交往等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从而建立一个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用易于理解的简单公式表达,可以这样认为: 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1.2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按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程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信息化城市阶段、数字城市阶段和智慧城市阶段。其中可以代表每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如下: 1)1993年9月, 美国启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5年,中国推动全国信息化的“八金”工程,标志着城市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 2)1998年, 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 概念[3] ,“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标志着城市信息化开始步入数字城市建设新阶段。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初步建成数字城市基础框架,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天地图”成了数字中国和数字城市的载体, 已有数亿网民使用。3)2006年,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式推出形成对城市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与整合应用;2008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提出智慧城市的新理念;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整体规划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1、项目概述 概述 2016年10月,市委、XX公司、XX公司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就常州城市数字城市、数字城区的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整体规划和建设常州城市数字城市的总体构思,明确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政府主导,技术支撑工作依托常州公司数据中心的工作思路。 2016年x月x日正式成立常州城市市数字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提出“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技术支持”的五统一建设指导原则,数字常州城市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x月,由数字城市办公室牵头,会同常州城市市政府、常州公司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开展数字城市总体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 2016年是常州城市数字城市的基础建设年,本年度开展的基础建设项目以及应用类项目将于近期陆续投产应用。为了不影响系统的使用,及时创建好系统软硬件设备的运行环境,《城市数据中心软硬件建设一期工程》需要尽快进行。本着严格遵守总体规划、总体设计以及“五统一”原则的要求,按照即将投产项

目的实际需要,特编写本技术方案。

第1章应用现状及需求分析 1.1网络应用现状 在常州城市的现有网络中,已经存在众多的应用系统,其中已经建成的包括数据中心协同办公系统、金税系统、金财系统、教育城域网系统、医疗卫生系统、金土系统以及各区政府各自构建的系统等等。各个应用系统都是独立建立自己数据体系,使用独立的交换设备、独立的主机系统以及独立的存储设备。各部门自建数据库,自建机房,在造成资料浪费以及维护成本提高的同时,因缺乏专业设计和专业人员的维护,应用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各个应用系统过于独立导致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无法展开。在实际应用中,人口、企业法人等基础类应用系统数据往往要与应用系统产生前台或者后台的数据交互,而现在各个应用系统受到独立数据中心出口的限制,无法进行高速交换。 ◇各个系统独立建设,独立规划,在建设时考虑的出发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各个项目系统的构架、安全等特性也有所不同。这也对整个数字城市网络的统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4) 1.1建设背景 (4) 1.2建设目标 (4) 1.3设计依据 (5) 1.4设计原则 (7) 1.5需求分析 (8) 第二章总体架构设计 (19) 2.1设计思路 (19) 2.2雪亮工程架构 (21) 2.3系统逻辑架构 (22) 第三章数据中心 (26) 3.1.数据中心概况 (26) 3.2.建设规范和依据 (26) 3.3.建设原则 (27) 3.4.机房总体标准 (28) 3.5.用电容量分析 (29) 3.6.动力配电系统 (30) 3.7.供电线路及控制 (191) 3.8.UPS 系统 (192) 3.9.防雷及防浪涌保护系统 (196) 3.10.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197)

3.11.服务器机柜规划设计 (198) 3.12.数据中心平面布置示意图 (199) 第四章数据存储系统设计 (121) 4.1.存储需求分析 (121) 第五章网络安全边界系统设计 (130) 5.1.整体网络建设方案 (130) 第六章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136) 6.1.全网拓扑管理功能 (136) 6.2.视频质量诊断功能 (136) 6.3.录像诊断功能 (137) 6.4.卡口系统运维 (137) 6.5.维修报表 (137) 第七章系统安全设计 (300) 7.1.安全设计思路 (300) 7.2.安全域规划设计 (300) 7.3.网络安全防护设计 (302) 7.4.网络安全管理 (303) 7.5.系统数据安全 (306) 7.6.故障抢修机制 (307)

第一章系统概述 1.1建设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 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9 号),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 九部委《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 年)、《关 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 ﹝2015﹞996 号)等工作要求,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 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应用”。 2016 年6 月27 日,全国综治和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强调:统一思想认识,群防群治,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共享机制;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向基层延伸,实现重点部位、主要道口、人员密集区域、要害部位、重要场所、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全覆盖。建成标准统一、运行规范的“雪亮 工程”。 “雪亮工程”是以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组)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 系统、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 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完善立体化治安 防控体系,在强化治安防控、打击暴恐犯罪、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争创新成效。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系统的建成,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 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网 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的需要,以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村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加强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将特殊人群信息全部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 息系统,做到各类特殊人群“底数清、去向明、不漏管、不失控、服务好”。 1.2建设目标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在中央 政法委和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我市“雪亮工程”建设可行性方案的总体框架下,依托 视频监控共享系统,整合视频监控系统资源,依法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提供视频图 像信息资源服务,服务公共安全实战需求。到 2020 年,视频监控系统科学覆盖中心 城区、城乡社区、重点行业和领域,确保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及治安复杂区域的公共 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覆盖率和联网率达到 100%,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 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总体目标。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议书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 项目建议书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云数据中心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智慧城市实现资源整合,城市管理涉及城建、交通、医疗、环保、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建立多方协调、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相对困难,智慧城市通过建立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促进官民互动、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政务公开,使碎片化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有效整合,既让政府部门及时摸清群众的需求,又让拉百姓实时了解有关政策,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效率和决策水平。所以,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智慧城市成败的核心。 DD州为了提高政府办事效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跟上时代步伐、创新发展,决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云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核心先行。 一、建设DD州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 (一)建设依据 1.《关于数据中心规划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 号),2013年1月

2.《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工信部联节[2015]82 号),2015年3月 3.《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4.《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32号) 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6.《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 7.《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信函 ﹝2013﹞2号) 8.《智慧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规划指南(试行)》(住建部 ﹝2013﹞) 9.《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10.《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11.《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发改高技【2013】733号) (二)建设思路 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 规划智慧DD云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规划方案 1.11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结合1的实际情况,1智慧城市的建设采用如下总体框架: 投融资规划实施规划建设实施运行维护运行评估升级改造 运行体系 (1)智慧城市空间发展路线: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从智慧

示范园区建设到智慧城市建设再到智慧城市群建设这样一个从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全过程。 (2)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愿景: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三大部分。通过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使城市达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民生幸福、产业绿色、信息通衢等美好蓝图,使城市具备生态系统一般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组成: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由产业体系和应用体系两部分组成。产业体系是供给方,应用体系是需求方,产业体系支撑应用体系运行,应用体系带动产业体系发展,两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推陈出新、生生不息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产业体系是供给方,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两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带动

产业的发展支撑着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 应用体系是需求方,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几大层次。 (4)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融资、实施、运营等全生命周期过程。 (5)综合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准则,这些措施便于企业的建立和运营,促进上层体系的规范化发展。综合保障措施是整个1智慧城市的基础,保障整个1智慧城市建设的正常运行。

1.21智慧城市技术架构 感知系统:包括资源层和感知层,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 互联互通系统:包括网络层,实现人与人的互操作,人与物体的互操作,及物体与物体的互操作,达到城市要素中“人—机—物”之间全面的信息联通与共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