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政治矛盾观

高考政治矛盾观

高考政治矛盾观
高考政治矛盾观

矛盾观

(一)、知识结构图 第七单元

辩证法

知识结构图表内部联系外部

联系内因外因

矛盾

辩证

法推动条件根据

普遍性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片面的观点不平衡性主、次矛盾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联

普遍性、客观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孤立的观点

对立对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

展状态

途径量变质变的统一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静止的观点对立形而上学

(二)、矛盾论原理、方法论

原理1、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内容:(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

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二分法,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

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

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

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

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

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片面地看问题。

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

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内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的事物是没有的。

(3)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则是普遍性。普遍性、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原理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内容:(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

展,决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

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

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内容: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7、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内容:(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

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的次要

方面。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

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

而不是一点论。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重要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是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为什么:

①理论依据:矛盾的特殊性

②现实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三)、随堂练习: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矛盾双方的转化具有条件性②矛盾双方的转化具有指向性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具有必然性④矛盾双方的转化具有随意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2、下列观点包含有矛盾的观点的是

①居安思危②刻舟求剑③守株待兔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⑤失败是成功之母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说明 A.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事物的对立、统一都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4、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D、具体问题具体分祈 5、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松子,并且喊道“我要吃水果”。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6、“谋求发展,不能不重视速度。但我们要的发展速度,是同好的效益相统一的,不是片面的数量扩张;是同低通胀相统一的,不是大起大落的折腾;是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不是一阵子的大干快上。”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必须对矛盾作全面分析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

7、蔡桓候讳疾忌医,一误再误,以至病人膏肓,一命归西。围棋老将陈祖德身患癌症,但他勇于同疾病作斗争,结果恢复了健康。两人对待疾病的态度不同,结果也迥异。这一事例说明 A.人生无常,有时有病,有时健康 B.应该正确对待矛盾 C.只要敢于斗争,矛盾就会永不存在 D.具体矛盾要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

8、“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B.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是事物不可缺少的方面 C、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有影响

9、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性

B、规律性

C、运动

D、矛盾

10、我国政府主张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

和多样化。尊重世界的多样化的哲学依据是

A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种多样的

B 、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C 、世界的本质是多样的

D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11、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着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②生产和消费是相互对立的

③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④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A、①④

B、②③

C、①

D、②④

12、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随着2008年台湾新一轮领导人换届选举的日益临近,政治狂人陈水扁不按照常理出牌,屡发险招,剑走偏锋。在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屡屡挑战海峡两岸关系的政治底线。先是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大,又在岛内掀风鼓浪,要搞“公投入联”。台湾当局的“公投入联”是荒谬的,因为: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②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④本质和现象总是不可分的,现象总是反映事物的本质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关于矛盾双方“对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可以离开统一而存在②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尖锐对抗和激烈冲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大船能抗风浪,要漂洋过海,就宜坐大船;然而,“小船好调头”,在小河里航行,却宜乘小船。市场需求是多方面的,市场的资源配置也应是多元化的,在竞争中,“大”固然有力量雄厚的优势,“小”也有机动灵活的好处。据此回答15—16题。

15、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对立统一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16、有些人在市场经济中一味恋“大”,而另一些人则盲目求“大”,他们的共同错误在于违背了

①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③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物,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这番话

A、混淆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B、强调了矛盾的同一性,忽略了矛盾的斗争性

C、肯定了对立和统一是相互矛盾的

D、包含了事物一分为二的合理思想

18、骐骥长于日行千里,猫狸长于潜伏捕鼠,雄鸡长于报晓司晨。若猫司晨,鸡行路,骐骥逞千里之能而捕鼠,则长皆失,滑天下之大稽。这就是说

①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④对立就是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9、在某商场柜台前,有这样一段对话:

顾客:同志,我要买……售货员:快下班了,明天来!

顾客:我急需。售货员:我也要急着下班呢!

顾客:(指着墙上“为人民服务”标牌)忘了上面这五个大字了吧!

售货员:为人民服务,又不是为你服务。

从上述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该售货员

A、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只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没有看到二者的对立

C、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割裂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20、杜甫有诗云:“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明的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做事情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认识矛盾的特殊性

21、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问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 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人的贪婪,但现在也被一些企业用来概括经营策略。据此回答22—23题。

22、在联想集团的三年战略规划里,“碗里的、锅里的、地里的”被用来形象地比喻为“核心业务、成长业务和

种子业务”。然而如何处理好核心业务、成长业务和种子业务的关系,对新业务科学定位,既不贪功冒进,又不坐失良机,同时还要确保主业发展,却是一件让企业经营者头痛的事。这就要求我们

①既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又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发展②必须看到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始终是不可分割的③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适当安排,处理好主次矛盾的关系④只要把握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问题也就解决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联想集团根据各块业务的特点及成长规律,根据对市场前景的清晰判断,制定不同的业务目标及发展策略,配置相应的资源投入,确保核心业务有干劲,成长业务有冲劲,种子业务有后劲。联想集团的做法符合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对立统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24、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5、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但盆景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株株形态各异的树木,在人的精心雕琢下,或雄奇遒劲,或苍茫蓊蔚,或空灵娟逸,或潇闲秀雅……这说明制作盆景重在

A. 野趣天成,崇尚自然

B. 直中求曲,师法造化

C. 削繁就简,动静和谐

D. 顺势而为,因材施艺

26、某地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A. 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C.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 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27、某市一位下岗女工敢创业、能创业、善创业,获得了成功。当人们问她成功的秘诀时,她说:“把‘失业’改一字,变成‘创业’,就会发现一片新天地。”这表明

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基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外部矛盾对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③④

C、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8、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发,2006年我国煤矿事故遇难1527人,我国每年因煤矿事故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受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地方、企业和部门忽视安全,依然超能力生产或违规生产是造成矿难事故的主要原因。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上述材料。

(2)从哲学角度分析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29、今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我国加入WTO的五周年过渡期已到。谈及五年来的感受,下面是一则讨论。

居民:加入世贸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有利无弊的。五年来我们买到了许多更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实惠是显而易见的。

企业家:加入世贸后许多的市场让别人占去了,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了,受到的冲击很严重,想当初还是不加入好。

商人:我们的任务是把商品买回来,再卖出去,加不加入世贸对我影响不大,无所谓。

综上所述材料,谈谈在加入世贸问题上应如何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和矛盾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30、我国经济学家根据目前中国企业家对经营状态的认识,提出了“挣钱比省钱更重要”的经营观念。经济学家说,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是市场,而决定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的是经营决策,不是企业管理。经营与管理的功能是不同的,经营的作用是挣钱,管理的作用是省钱。挣钱是企业的生命,故二者相比,挣钱比省钱更重要。当前经营与管理必须相辅相成,密切配合。

请用哲学观点分析:

(1)“挣钱”与“省钱”的关系是什么?

(2)请说明“挣钱比省钱更重要”的合理性。

3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的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请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论断的科学性。

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统揽全局,把握重点,狠抓落实,乘胜前进。认清形势和坚定信心,就是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实事求地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

根据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怎样正确分析、认识和判断形势。

3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十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时间项目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十五”期间平均

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

8.5 13.4 8 11.7 7 9.7

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4.2 4.8 4 8.8 11.5 5

注:2004-2005年中央连续颁布支持“三农”的“一号文件”。

材料二

我国部分农村相关情况调查数据

项目了解绿色农

业主动学习农

业实用科技

农产品加工

具有民主意

能依法维权进城务工人

员具有高中

学历以上

比例5% 9% 13% 17% 10% 18%

材料三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材料四

工业化国家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工业化之始,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9400元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什么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一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结合材料四,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工业能够反哺农业?(6分)

(4)材料三中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6分)

3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某县政府在认真贯彻上级政策精神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在建设和谐社

会过程中,以解决城乡贫富差距为主要突破口,一方面调整取缔本县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和非法收入,另一方面在本县贫困山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同时对失业下岗工人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再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该县的做法如何体现了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观点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1、A

2、A

3、A

4、D

5、D

6、B

7、B

8、A

9、C 10、D

11、D 12、C 13、A 14、B 15、C 16、D 17、D 18、A 19、C 20、B

21、D 22、B 23、C 24、A 25、D 26、B 27、C

28、答:(1)市场经济存在着自发性的弱点,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联系观点看问题。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利益,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各地方、企业和部门要坚持联系观点。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为了生产而牺牲了安全,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了社会效益。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则阻碍事物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各地方、企业和部门应自觉树立和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①政府应切实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②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履行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29、答:(1)要求正确认识矛盾的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世贸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贸。商人的消极态度,企业家的抵制态度都是不承认矛盾客观性的表现。这样是不能正确解决矛盾的。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居民只看到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有利的一面,却看不到严峻的挑战;企业家只看到加入世贸带来的压力,去看不到机遇和希望,都不是正确的对待矛盾的方法。(3)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应看到加入世贸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30、答:(1)“挣钱”与“省钱”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将要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2)①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并主要地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因此,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抓住“挣钱”这个方面,就抓住了根本。②矛盾

的主次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影响。“挣钱比省钱更重要”并不是放弃“省钱”,只不过是相对而言更要重视“挣钱”,在“挣钱”的前提下“省钱”,这样会更“挣钱”。

31、答:(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

(2)马克思主义提示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对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3)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殊情况,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因此,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并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

(4)所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篇章

32、答:(1)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不夸大成绩和有利条件,也不掩盖问题和不利条件。(2)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分析形势。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又要看到不利条件,正视前进上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

(3)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清主流和支流。尽管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但有利条件是主观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3、答:(1)材料一反映了“十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1年至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2004年至200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2分)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农民的环保、科技、民主和法律等意识普遍较低(或农民素质较低)。

(2)结合材料一、二、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做到:①依靠党的政策,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③普及农业科技,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民主、法律、环境等意识及素质;

④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⑤统筹城乡发展,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⑥增加“三农”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2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以前我国是农业支持工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

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2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能够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2分)每个要点2分,若用联系的观点、规律的客观性等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6分。)

(4)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分)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1分)党提出的这一目标要求涉及了农村经济、文化、民主建设等方面,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4分)(每个要点2分,只需答出3个要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最高6分。)

34、答:①该县在贯彻上级政策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体现了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②以解决城

乡贫富差距为主要突破口,体现了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该县针对垄断行业、贫困山区、失业下岗工人等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今天,麻醉剂已经广泛运用于外科临床手术,但据医学统计,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麻醉失败。

这表明

A.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5、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

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6、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

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②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1○2

B.○3○4

C. ○1○3

D. ○2○4

7、“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高于特殊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8、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有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的制约,是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的契机,而且可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从哲学家的角度讲,着重抓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以带动其他工作,符合辩证法的()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观点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观点

C.矛盾特殊性质是造成事物存在差别的内在原因的观点

D.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观点

9、“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②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④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的命题。

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为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宏观调控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这体现了

A.事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B.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影响部分

D.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

12、中医、京剧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

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

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4、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上:“宁无鸡

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5、“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这句话意在说明

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B.人与周围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C.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D.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

16、《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

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1、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文化产业创造的财富已大大超过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文化产

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2.75%。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一国占了43%,中国仅占了不到4%,这与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还很不相称。我国适时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特别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我国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9分)

2、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了51.27%,

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的转折”。

问题:一国的城镇人口在超过50%之后,将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但也衍生交通、环境、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结合矛盾分析法说明我们应怎样面对这一“转折”?

3、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要紧紧围绕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要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着眼于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B 2D 3B 4B 5D 6D 7B 8B 9B 10C 11D 12B 13C 14B 15B 16D

1答案:①坚持一分为二,(2分)既看到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推动文化产业由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化。(1分)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根据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形势,适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1分)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2分)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分)

2答案: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解决会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分)具有普遍性,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要承认矛盾,积极寻找办法解决矛盾;(3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针对当前我国国情,具体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殊性;(3

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城镇人口过半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又不能忽视其给交通、环境、公共秩序带来的消极影响,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分)

3答案:(1)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体现了这一道理。

(2)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认清事物的主流。材料认为“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是上述哲理的体现。(3)复杂事物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具有不平衡性,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善于抓住重点。围绕两大主要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这一哲理。

(4)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着眼于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注重……公平”等,是上述哲理的体现。

最新【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 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 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 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1.选择题的特点及答题要求 ①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 ③坚持“以干求肢”解题原则。即以题干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无关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 2.选择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 步骤: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在具体做每道选择题时,基本步骤与要求如下:第一步,审清题意。审题包括审清题干和审清设问两个方面,明确选择范围与对象。审题干,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审设问,看清设问的具体要求(是对整个背景材料还是对某一句话的设问;问“联系”还是“区别”;问“原因”还 是“意义、作用”;主体是谁、在做什么等)。第二步,寻找答案。在审清题意基础上,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寻找最佳答案。第三步,正确涂卡与核查。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选择题做完后,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再做非选择题。 选择题客观性最强,技巧也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选择法,指能够从题干和选择项中直接把答案准确地选择出来。即“一眼就看出来”。

(2)排除法,又叫淘汰错误法。排斥与题干无关的题肢;排斥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排斥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注意保持题干与题肢之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排斥错误的题肢。 (3)代入法,就是把选项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最佳答案。在具体做题过程中,有时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才能最终获得正确答案。 3.单项选择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1)复习不全面,基本内容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但不理解,或当时理解了但记忆不准确。 (2)对于一些选择题用名言警句、诗歌寓言、漫画图表等作题干,或者作为题干的背景时,由于不熟悉,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选择错误。 (3)对于难题,干扰性迷惑性大的选择题,不会识别、比较分析而答错。 4.解答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要仔细全面阅读,不要匆匆浏览;要认真推敲,不要眼高手低,急于答题;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纠缠不休;要把握节奏,掌握时间;要准确标记,不要乱涂乱画;要及时涂卡,检查核对。

高考政治 运用矛盾分析法巧解政治题

高考政治 运用矛盾分析法巧解政治题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答政治题,有助于增强解题的科学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那么,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答政治题呢?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防止“只抓一点,不及其余” 例1:自由地表达政治意愿是公民的政治自由。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走极端。在解题过程中就是要防止“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思维,在承认此观点有一定合理性的前提下,要指出其片面性。 参考答案:(1)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让人民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政治生活,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注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2)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的自由,法律是政治自由的体现和保障,公民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3)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二、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防止“绝对化”、“一刀切” 例2:辨析:政党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矛盾和矛盾着的双方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必须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政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地位不同,服务的阶级及利益也就不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1)政党是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利为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统治阶级通过执政党行使国家权利,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因此,只有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党才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3)笼统地说政党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是错误的。 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分析问题,防止“单打一”、“主次不分” 例3:甲同学认为:当今世界,追求和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成为各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乙同学认为:当今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国家间的共同利益,维护和追求国家利益才是各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请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2013届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最新高考政治常考题型模板归纳

最新高考政治常考题型模板归纳 高中政治答题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对政治各类题型进行总结,建立固定的答题模板,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对号入座,大脑不会被放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政治常考题型模板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常考题型模板1 从国家、企业、个人的角度回答经济意义 (1)国家 ①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③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⑤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 ⑥有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方面的作用(具体哪一点可根据材料); ⑦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⑧有助于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⑨有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⑩有助于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共赢、多赢;等等。 (2)企业 ①有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②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 ③有助于企业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等。 (3)个人 ①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有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有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④有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⑤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高考政治常考题型模板2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应该怎么做? (1)生产领域 ①解放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②市场经济的两只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 ③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doc

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 高考考生复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我为高考考生整理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经济易错选择题知识点 1、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选择题知识点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1) 审题:回答简答题,关键在于审题。 审读材料全文:要认真阅读材料全文,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⑶理出段与段之间 的内在联系。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2)构思? :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 答题思路。 (3)作答: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2、常见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页 1 第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二)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三)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高考政治大题常见题型分析.doc

高考政治大题常见题型分析 高考政治大题常见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高考政治大题常见题型二: 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 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 高考政治大题常见题型三: 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高考政治大题常见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较稳定的一种重要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优点,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推理、综合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在试卷中的比重一贯都很大,分值一般占到总卷面的一半左右。选择题答题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总得分的高低。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进行必要的练习外,还注意选择题的解法研究,以下做政治选择题的“三审”的解题思路和“九排除”的解题方法值得借鉴。 (一)“三审” 选择题由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其基本要求是题干和题肢要相符合,这既是设计选择题的重要原则,也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依据。了解了选择题的特殊性,答好选择题其实也不难。解答选择题从解题思路方面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三审”。 1.审题干──领会题意 就是把握住题干的规定性,包括题干所规定的选择方向、范围和程度等。这是前提条件。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要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仔细、正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弄清题干的中心思想。 例题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下面关于与时俱进的认识 正确的有:①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新范畴②直接体现了党的阶级性质③是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和统一④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对立和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很多同学错选了,选了A,其实题目问的是“与时俱进”,而不是“三个代表”,中心思想没有抓住。正确答案是D。

二要准确地把握“题眼”,即找出关键词语。因为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只有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中去。 例题2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该题的关键词,即“题眼”是“标价”、“货币”、“职能”。从这些词知道,本题是考查货币的职能,题肢必然与此有关。而“标价”进一步说明了考查的是货币的哪一个职能。故 答案选A。 三要明确题意所指的方向。题意所指的方向规定了答案的选择。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桥梁。如有的要求选对的,有的要求选错的;有的要求选原因,有的要求选结果;有的要求选本质,有的要求选现象;等等。只有知道了题目问什么才能知道要选取什么。这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环节。 例题3 “离开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就要发生变化。”从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上看,反映了下列观点: A.中国共产党员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B .国家的性质是同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C.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江苏高考主观题总计54分(总分120分),小高考主观题总计30分(总分100分),从历届小高考和高考的考试情况来看,主观题的得分多少已成为高分学生拿A、中档学生拿B、后进同学合格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明;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 (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

“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 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 (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浙江高考政治主观题七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浙江高考政治主观题七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浙江选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一、解题思路与策略 1.审范围。 2.审主客体。 3.审题型。 4.审分值。 5.审联系。 (二)阅读关 1.分层阅读法 2.抓关键词法 (三)答案关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 二、综合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原因类试题 1.题型特点:此题型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 要”、“为什么能”、“分析…原因”、“说明……理由或依

据”等形式出现 2.解题技巧: 必要性:依据(理论和现实)+ 重要性:意义(连接词通常为有利于、促进、……) 3.常见错误: (1)只有理论依据 (2)只有现实依据 (3)缺乏意义作用 4.典型试题: 例1: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2014年浙江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5年春节后,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阐述实施“机器换人”战略的道理。 ?答案: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2分)S市通过提供财政补助推进“机器换人”,增加了企业利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分)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分)S市通过大数

据引擎及时发布“机器换人”相关数据,增强了经济发展新动力。(1分)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分)S市通过机器换人,推进了工业转型升级,缓解了用工缺口,节约了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1分) ?④S市通过机器换人,降低了能耗,推进了绿色发展,(1分)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例2: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 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 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分)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2分)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

高考政治考试选择题及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考试选择题及大题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的目的是检验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后悔莫及。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主要考察内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养成好的习惯:做题习惯,如建立错题本,或在资料中对不同难度的题做不同的标记,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做题的好的经验习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请记住四句口诀: 阅读题干找中心(阅读题干材料,找出中心思想,这是前提); 研究题眼好入门(研究材料后面的指向,即题眼,明确要朝什么方向进行选择,这是解题的关键); 排除无效干扰项(不要急于直接进行选择,而是要先行排除,把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排除,目的是提高选择的准确率); 比较之后见分晓(把余下的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这几乎是万无一失的选择)。 附:选择题的十不选 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 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 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 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 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 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 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 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 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

2019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语文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 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 ①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斗争性: 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用: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材料(既要…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机遇、挑战、表转折的词语) 2.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材料(侧重于解决矛盾) 3.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三个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 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

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不 同、特点、针对当地实际、独特)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借鉴、试点、推广、典型示范、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某地实际) 注意:如果材料强调主要矛盾答A,涉及矛盾主要方面答B 5.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材料(关键、重点、中心、核心、首要)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材料(利弊、优劣、主流、方向、大体) 6.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既要重点……又要……)

2019精选教育高考政治矛盾观试题

1 / 5 高考政治矛盾观试题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观选择题精选 1、2019年9月20日,在广东考察的国务院温家宝与企业家座谈时说:“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这说明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的哲学思维是B A.坚持从实际出发 B.坚持用全面观点看问题 C.按客观规律办事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019年的股民,经历了从6100到1600的惨烈,全球股市深寒的阴霾笼罩着A股市场的上空,在市场阴天里艰难前行的人们仍难忘去年牛市的余温。股市这种变化告诉我们:D A.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从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到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从金玉合璧的奥运奖牌到纸卷轴状的祥云火炬。2019年北京奥运会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 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从哲学上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因为D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B.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 C.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其存在的深刻根源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会给人类社会创造“奇迹”,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祸害人间。 2 / 5 这坚持的矛盾分析方法A A.一分为二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5、“十一五”规划首次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地区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国家会允许它们的GDP负增长。这体现了A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积极做好量的积累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A.①②B. ③④C.①③D.②④ 6.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沧海横流,方显 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灾难使党经受考验,更加伟大坚强;灾难使人民经受考验,更加团结爱国;灾难也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砺,更加坚忍不拔。“多难兴邦”表明B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看问题必须坚持一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最新高考政治常考题型解题方法

最新高考政治常考题型解题方法 高考二轮复习的特点在于,经过了一轮复习以后我们对于所有的课本知识都有了或模糊或清晰的印象,甚至勤奋的同学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能背出来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政治常考题型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图表类主观题的解答技巧: 题型特点:一般由一个或几个图表(表格、曲线、柱状、饼图)提供相关数据,要求从纵向和横向及其图表之间的联系中分析数据,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揭示规律,从中归纳正确结论的一种题型。此类试题一般由标题、图表和小注三部分内容组成,设问方式一般有表(材料)一、表(材料)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属“是什么”)或要求概括经济发展状况;表(材料)一、表(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属“是什么”);分析表(材料)一、表(材料)二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为什么”);如何解决表(材料)一、表(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或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属“怎么做”)。 方法总结: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 1.三读: (1)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及小字注等构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

列。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时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强制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2011年应联想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17年应联想到党的十九大。) 2.三比: (1)纵向比较。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2)横向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3)综合比较。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经过细心地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前几年的表格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的问题,两个表示互补关系。 3.三到: (1)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2)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

历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汇编

高考政治生活选择题汇编 1. (重庆卷)33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 .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保障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同等的作用 C .保证城市和农村选举产生相同数量的全国人大代表 D .保障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在国家权力机关平等的参与权 2. (江苏卷)13 .2010 年1 月22 日,江苏省宣布自2 月1 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通过再次劳动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 .② 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3. (江苏卷)14 .某村在网上开办的“村民博客”不仅方便了村民直接参与村委管理,而且创新了农村基层管理模式。“村民博客”有助于村民 A .行使国家权利 B .行使民主权利 C .行使选举权 D .履行政治性义务 4. (江苏卷)15 .2010 年3 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建部和科技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继在网上“晒账本”,公布本部门预算。这表明,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主要依靠 A. 民主和法制 B. 监察和审计 C. 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 D. 简化政府办事程序 5. (2010 普通高考广东文综)27.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这些规定①体现了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②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③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结合④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2010 年全国高考山东文综)17 .2010 年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 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④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2010 年全国高考山东文综)21 .自1953 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 : 1 到 4 : 1 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2010 年全国高考文综I 卷)32 .温家宝总理在2010 年新春团拜会上提出,“要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民的尊严”被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①人民的尊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③政府工作重心正逐步转移④政府要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有利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