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SC1369 - 《客船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系统能力评估的暂行解释性说明》

MSC1369 - 《客船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系统能力评估的暂行解释性说明》

MSC1369 - 《客船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系统能力评估的暂行解释性说明》
MSC1369 - 《客船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系统能力评估的暂行解释性说明》

海安会MSC.1/Circ.1369通函

(2010年6月22日)

《客船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系统能力评估的暂行解释性说明》

1海上安全委员会在其第87届会议(2010年5月12日至21日)上,审议了消防分委会在其第54次会议上的提案,并批准《客船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系统能力评估的暂行解释性说明》,其文本载于附件,为海安会MSC.216(82)决议通过并定于2010年7月1日生效的SOLAS公约第II-1/8-1条,第II-2/21条和第II-2/22条的统一执行提供附加指导。

2提请各成员国政府使客船船东、船厂、船舶设计者和其他相关方注意到附件中的暂行解释性说明。

3本通函取代海安会MSC.1/Circ.1214通函。

附件

客船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系统能力评估的暂行解释性说明

引言

于2010年7月1日生效的海安会MSC.216(82)决议中与客船安全返回港口相关的要求已表明其苛严性。

本暂行解释性说明系按在早期应用上述要求时获得的经验制定,并考虑到客船上为事故后安全返港、有序撤离和弃船而保持运行的系统和设备的性能标准中包含的指导(海安会MSC.1/Circ.1214通函)。

1通则

1.1本暂行解释性说明旨在概述主管机关验证和认可船舶设计的过程,并描述在应用与安全返回港口相关的要求(经修正的1974年SOLAS公约的第II-1/8-1条以及第II-2/21和22条)时所要求的必要文件资料。

1.2本暂行解释性说明还旨在支持安全工程设计,并按照上述规定对应考虑的所有3种状况提供指导:

.1按SOLAS公约第II-1/8-1条,在发生进水事故后重要系统的可用性;

.2按SOLAS公约第II-2/21条,支持船舶在发生火灾事故后安全返回港口的重要系统的可用性;和

.3按SOLAS公约第II-2/22条,支持船舶在发生火灾事故后撤离和弃船的重要系统的可用性。

如上所述,对于经修正的1974年SOLAS公约第II-2/21和22条的一般和具体解释见附录1。

1.3这些评估的结果应确认船舶设计和建造成具有SOLAS公约第II-1/8-1条以及第II-2/21和22条要求的能力。

1.4在本暂行解释性说明中,首先要使用基于系统的方法。如果系统方法列出潜在的弱点,也可使用基于舱室或各处所的方法。在后者情况下,单独考虑的部分处所或所有处所可受到进入、使用和安装的操作限制,作为整个保护系统的一个要素。所有这类处所及其限制应视具体情况在图上或手册中标出(见7.3和7.4)。为成功应用本暂行解释性说明,所有相关方,包括主管机关或其指定代表、船东、经营者、设计者和船级社,应在具体提案开始至使用本暂行解释性说明期间不断沟通。

1.5本评估的前提和起点是船东已规定船舶的一种或数种营运方式(例如,全球班轮/游轮或点至点渡船营运,所要求航线的乘客和船员的最大数量,可预见的营运区域和航线等)。船舶所需具备的能力取决于上述各项。

1.6主管机关除已认定的系统外,还可(按照SOLAS公约第II-2/21.4.14条)决定任何系统应在发生事故后保持运行。

2定义

就本暂行解释性说明而言,下列定义适用:

2.1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客船系统能力(简称船舶系统能力)系指按照SOLAS公约第II-1/8-1条,第II-2/21条和II-2/22条要求客船具备的能力。船舶系统能力涉及:.1按照SOLAS公约第II-1/8-1条,在发生进水事故后重要系统的可用性;

.2按照SOLAS公约第II-2/21.4条(包括按照SOLAS公约第II-2/21.5条,安全区域

的功能要求),支持船舶在发生火灾事故后自航安全返回港口的重要系统的可用性;

.3按照SOLAS公约第II-2/22条,支持船舶在发生火灾事故后撤离和弃船的重要系统的可用性。

2.2客船系统设计(简称船舶系统设计)系指拟安装系统的设计描述,包括表明如何按照SOLAS公约第II-1/8-1条、第II-2/21条和第II-2/22条在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达到船舶系统能力的所有重要信息。

2.3客船系统功能(简称船舶系统功能)是客船系统设计的一部分,其规定船上系统如何达到SOLAS公约第II-2章第21条和第II-2章第22条中规定的功能要求。

2.4火灾事故系指所考虑的船上任何可能的火灾情况。火灾事故可或不可超过SOLAS 公约第II-2/21.3条中规定的事故临界。

2.5进水事故系指所考虑的船上任何可能的进水情况。进水事故不可超过SOLAS公约第II-1/8-1.2条中规定的单个水密舱室进水。

2.6重要系统系指按照SOLAS公约第II-2/21.4条和第II-2/22.3条,且如SOLAS公约第II-1/8-1.2条中所述,在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在不直接受到事故影响的处所中需要保持运行的所有系统和系统所属部分。

2.7关键系统是在重要系统总体评估中认定的重要系统,其有可能由于一个或多个火灾事故(每个不超过火灾事故临界)或由于一个或多个进水情况(每个不超过单个水密舱室)不能适当运作。整个系统、一个部件或系统部件之间连接的故障,或导致所考虑的重要系统不能正常运作的任何其它故障,均会导致系统故障。

3船舶描述

3.1就船舶描述而言,在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应向主管机关提供任何关于船舶设计的必要信息以及船舶重要系统的设计和功能的描述。至少,这类信息和描述应包括:.1各个重要系统或各组重要系统的设计衡准,以达到符合性(例如分隔、双套、冗余、保护或上述各项的组合);

.2船舶的基本布局,包括发生事故舱室的限界(水密或“A”级限界),例如以平面图和横截面的形式,包括但可不限于:总布置图、舱容图、水密分隔图、处

所火灾分类图(或结构防火图)、受固定式灭火系统保护处所图等;

.3用于选择安全区域和拟用位置的衡准;

.4拟提交评估的所有系统的清单。应注意到尽管该清单首先和至少包括SOLAS公约第II-2/21.4和22.3条中所述的所有重要系统,其实际数量和标识会随着船舶

的尺寸、类型、布置和设计等(例如推进系统:轴推进装置或吊舱式推进装置

等)而发生变化;

.5描述SOLAS公约第II-2/21条或第II-2/22条中所述的重要系统(包括任何其部件)的位置、布置和连接的图/文件;

.6重要系统供电的描述;

.7关于最小航速对气候情况和海况的数据(例如适航工况下船模试验的结果,包括考虑风力);和

.8确保或支持船舶系统能力的任何附加设计细节。

3.2关于拟营运区域和营运方式的附加信息(可用于规定安全返回港口的任何拟定航速/最大距离)应纳入船舶描述中。

3.3进行船舶描述时,可使用本暂行解释性说明的附录1的1中的解释。

4对所要求的船舶系统能力的评估

4.1船舶系统能力的评估应遵循本暂行解释性说明中所述的程序并参见附录2。评估应基于结构化方法并应有文件说明SOLAS公约第II-1/8-1条,第II-2/21条和第II-2/22条规定的火灾或进水事故后重要系统应有的功能。开展评估的举例见附录3。

4.2每次评估应分成2步。

4.2.1第1步是系统整体评估。系统的评估涉及SOLAS公约第II-2/21条和第II-2/22条中所述的所有重要系统和功能要求。这步应包括SOLAS公约第II-1/8-1.2条,第II-2/21.4条或第II-2/22.3.1条规定的火灾或进水事故后所有重要系统的结构化评估。推进和操舵系统要求保持运行且不能认定为“关键系统”。但是,可接受手动干预以使这些系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可用。

4.2.2第2步是系统评估中认定的关键系统的详细评估。只有在先前系统评估认定了任何关键系统的情况下,才要求详细评估。

4.3SOLAS公约第II-1/8-1条、第II-2/21条和第22条未提及数量或性能限制。船舶返回港口的能力应与营运区域和条件联系起来。在最恶劣情况下每个系统可以达到的能力(例如返回港口所需的最小推进功率、发电能力、加热能力,通风能力,食物和水储存/可用性等)应纳入船上文件作为评估报告的一部分(见7.4)。

5重要系统的总体评估

5.1所有重要系统的评估

5.1.1应对所有重要系统进行结构化评估。系统评估可定性进行。可要求量化分析作为6中所述的详细系统评估的一部分。系统评估报告应按照7编制。

5.2关键系统的认定

5.2.1对于不超过临界的所有火灾和进水事故(例如当电缆敷设、管道和设备为双套且适当分开时)认定为完全冗余的重要系统,不必如6中所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5.2.2对于设备、部件或连接件的配置,可参照本暂行解释性说明附录1的2中的相关解释。如采用其它方法,设备、部件或连接件应如6中所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5.2.3船员手动提供船舶系统能力也是可能的,但应详细评估,并考虑到:

.1手动行为应只在与商定的若干火灾和进水事故有关的情况下才能被主管机关接受,并应在应按7编制的文件中清楚地描述;

.2符合返回港口衡准应基于假定在发生事故后,船舶返回港口或任何重要系统保持运行所要求的任何手动行为:

.1经预先计划和预先设定,船上有说明和必要的材料;

.2在设计为确保要求的手动行为能在行动开始起1小时内完成的系统上进行;

.3经证明在要采取手动行为的区域具有应急照明和通信设施;和.3一般来说,手动行为的可行性应经适用的试验或演习证明。

5.2.4适用于任何重要系统的性能要求可分别进行分析和形成文件;但是,任何相关信息应纳入重要系统总体评估报告中。

5.3总体评估结果

5.3.1如果认定无关键系统,总体评估可视为可接受而无需进行详细的系统评估。系统评估报告可用于编制文件和提交认可,如7中所述。

6关键系统的详细评估

6.1进行关键系统的详细评估时,附加信息可能是必需的。对于每个认定的关键系统,

3中所述的船舶描述应补充下列内容:

.1连接关键系统部件或连接不同关键系统(包括其在受影响区域内的位置)的管子、电缆或其它设备的细节;

.2提供要求的船舶系统功能的任何手动行为的细节(见5.2.3);和

.3作为设计衡准一部分的任何操作方法的细节。

6.2如果主管机关接受,可进行量化分析作为所有关键系统详细评估的一部分。举例来说,可进行下列分析:

.1处所内失火危险的量化分析,以失火工程分析和/或如有必要并以防火试验作为补充(例如评估系统或系统部件火灾事故的后果);

.2按照IEC标准60812《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程序》或海安会MSC.36(63)决议附件4(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程序)对系统进

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或对系统部件分进行析是可接受的;和.3考虑到舱室位置和舱室内管路布置,内部水密舱室进水可能性和系统部件进水后果的详细分析。

7文件

7.1船舶和船舶系统的设计

7.1.1在船舶设计以及船舶系统和装置设计时,可遵循不同的设计衡准以在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达到客船系统能力并符合要求。所选择的设计衡准应有文件记载。这是要为编制在发生任何这类事故时船员应采用的所有船舶操作程序提供依据。

7.2未来设计变更用的文件资料

7.2.1提交认可的文件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如要提出船舶设计变更,也应参考这类文件,如果船舶变更船旗国,这类文件还可作为符合证明。

7.3对所要求的船舶系统能力进行评估并形成文件供认可

7.3.1提交认可的评估文件应包括为达到船舶系统能力而遵循的设计衡准并概述评估的整个过程(包括方法和假设)。应提供下列信息以对船舶系统能力进行认可:.1 船舶描述(见3);

.2重要系统的总体评估报告(见4.2.1和5)

.3如果认定任何关键系统,关键系统的详细评估报告(见4.2.2和6);和

.4附加信息:

.1手动行为的清单(见5.2.3);

.2 试验大纲(对于建造期间的试验和试航,视何者适用),如适用并应包括试验方法和提供的试验设施;

.3维护保养计划;和

.4参考文件。

7.4船上文件

证明船舶系统能力的船上文件应包括:

.1按照上述7.3.1.1、7.3.1.2和7.3.1.3的文件;

.2火灾和进水事故情况以及安全返回港口作业用的操作手册,包括为确保所有重要系统运行和安全区域可用性(包括提供区域内基本服务,例如关/开阀、关闭

/启动设备/风扇等)所要求的任何手动行为的细节;

.3超过事故临界的火灾事故后重要系统运行的描述;

.4失火危险视为可忽略不计的处所的清单,如有;和

.5试验、检查和维护保养计划。

7.5船舶系统能力记录

7.5.1船舶系统能力应纳入发给客船的操作限制清单(参见SOLAS公约第V/30条)。船舶安全管理手册应详细描述每个特定情况中应用的数量、布置和程序。(例如,对于在爱琴海航行的船舶和在南极航行的船舶,食物/饮料/燃料载运要求可不同)。为此,措词可举例如下:

“安全返回港口航行计划应基于:

.1乘客和船员居住条件的提供符合日期为年-月-日的“船东文件xyz”(营运区域确定至安全位置的最大可能距离和在安全返回航行期间可支持的人员最大数

量)。

.2发生火灾事故后返回港口的船舶系统能力视船上年-月-日xyz文件中给出的条件/假设而定。

.3船舶“左舷/后/主”推进和操舵系统能在消耗x吨燃料的情况下在蒲福风级×级时达到的航速为×海里/小时。

.4船舶“右舷”/前/应急推进和操舵系统能在消耗x吨燃料的情况下在蒲福风级×级时达到的航速为×海里/小时。”。

附录1

SOLAS公约第II-2/21条(安全返回港口和安全区域)

和第II-2/22条(船舶有序撤离和弃船)的解释

1船舶描述的解释

1.1下列解释旨在进行4、5和6中所述的评估前在进行本暂行解释性说明的3中所包含的船舶描述时提供帮助。

1.2这些解释提供设计衡准。由船长决定是否撤离船舶。在实际情况下,船长完全可基于对情况的实际估计,决定在发生事故临界之下的事故时撤离并在发生事故临界之上的事故时留在船上更安全。

条文解释

第II-2/21.1条适用范围解释1

水平失火区域(特种和滚装处所)不应纳入主竖区计数。

第II-2/21.1条适用范围解释2

如果已分别遵循SOLAS公约第II-1/55条、第II-2/17条或第III/38条的方法认可船舶的电气装置或机器设备、防火安全或救生设备(替代设计和布置),对船舶重要系统能力的影响应明确纳入上述各条要求的分析中。

应特别注意安全区域的确定和指定以及符合SOLAS公约第II-2/22条的要求。

第II-2/21.2条目的解释3

为了评估船舶系统能力,火灾事故和进水事故可视为不同时发生。

第II-2/21.3条事故临界解释4

“A”级限界指舱壁和甲板。

第II-2/21.3条事故临界解释5

“A”级限界等级不影响本条的应用。但是,在按“A-60”标准建造的所有限界处关闭并包含管道、电缆和/或管路的围壁通道在穿过一个火源处所时视作可使用。

第II-2/21.3条事故临界解释6

特种和滚装处所的布置(通常延伸一个MVZ长度以上)与适合事故临界不大相配。但是,在船舶系统能力评估期间,必须验证这类处所中的事故不会危及船舶其余失火区域中重要系统的运作。

第II-2/21.3.2条事故临界解释7

如果火源处所不受固定式灭火系统保护,为了确定“不是火源处所组成部分的最近“A”级限界”:

a) 只需考虑同一主竖区内的处所;和

b) 事故临界包括一层甲板以上的处所。

第II-2/21.3.2条事故临界解释8

失火危险可忽略不计的处所①不必视作火源处所。这类处所的举例包括但可不限于:

a) 只具有有限的检查和/或维护通道的处所,例如:

①注:可要求进行失火/风险评估(参见本暂行解释性说明的7.4.4)以确定是否能将上述处所外的其它处

所视作“失火危险可忽略不计的处所”。在进行评估时应考虑不同因素,例如:

a) 可燃材料、易燃液体和/或易燃气体的存在;

b) 电器配电板和相关动力的存在;

c) 具有相同用途的处所内失火统计;和

d) 适合所考虑处所的其它计及因素。

.1 空舱;

.2 在所有限界处关闭且只包含管道和/或电缆的围壁通道;和

.3 隔离空舱。

b) 液舱;

c) 锚链舱;

d) 通风管道,但包含具有失火危险的导管者(例如厨房炉灶的排气导管、洗衣房排气导管、“A”类机器处所导管、特种和滚装处所导管)除外;

e) 连接空舱的横贯进水导管。在所连接的处所并非具有可忽略不计的失火危险的情况下,导管应通过非水密耐火限界与那些处所隔开,以视作失火危险可忽略不计的处所;

f) 自机器处所、服务处所、控制站和其他船员起居处所通出的垂直脱险围阱;

g) 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储藏室;

h) 封闭于“A”级分隔中的汇流排;

i) 1,2或4类处所内的“A”级环围,其只包含隔离阀,构成固定式灭火系统的一部分以保护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站;和

j) 只用于该用途的轴隧,即不允许储存。

第II-2/21.3.2条事故临界解释9

隐蔽处所(天花板之上和舱壁衬板后面的处所)视作火源处所的一部分。如果天花板之上或衬板后面没有固定式灭火系统,不必按照第II-2/21.3.2条考虑。

第II-2/21.3.2条事故临界解释10

如果采取手动行为,设备和系统如其控制装置不进入受到事故影响的处所就不能触及,则不应视作在运行。

第II-2/21.3.2条事故临界解释11

对于载运不超过36个乘客的客船,火源处所是由钢或等效材料构成的“A”级限界或分隔围闭的任何处所。如果两个处所之间的甲板由钢或等效材料建造,其应视为构成“A”级限界的一部分,只要所有贯穿件密封以防止火焰或烟气通过。

2关键系统详细评估的解释

2.1下列解释旨在进行6中所述的关键系统详细评估时提供帮助。

条文解释

第II-2/21.4条

安全返回港口/火灾事故解释12

除装载易燃液体并通过(非服务于)受到火灾影响的处所的钢管外的钢管可视作保持运行,只要其有足够的厚度(可参见经IACS UI LL36/Rev.2的(b)解释的ICLL 66第22(3)条)或隔热至“A-60”级标准(可使用按照大会A.754(18)决议认可的用于舱壁或甲板的“A-60”级隔热达到这一目的)。在这两种情况下,管路均应有适当支撑。

为了在发生火灾事故后保持运行,钢管应进行焊接,否则机械接头应按照IACS UR P2.11.5.5.6进行防火试验或等效试验并使主管机关满意。

可能需要考虑所载液体的温度升高,如有必要并采取措施,以使受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用途能在发生事故后如所预期予以保持。

如果按照大会A.753(18)决议等级1进行试验,塑料管可视为在发生火灾事故后保持工作状态。

第II-2/21.4条解释13

安全返回港口/火灾事故符合IEC 60331-1和IEC 60331-2标准(另见IACS UR E15)并通过(非服务于)处所的耐火电缆可视为在发生火灾事故后保持工作状态,只要其在受到事故影响的处所内无连接件、接头和与其相连的设备等。

这些电缆的安装应支持其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和灭火期间幸存。

第II-2/8.1条进水事故

第II-2/21条火灾事故解释14

应提交下列每种返回港口状况下的电平衡:

a) 有最低限度发电能力;和

b) 动力降低的任何其他状况,其会造成任何重要系统由于缺乏发电能力而减小运行能力。

与上述各项相联系,所有重要系统及其辅助设备和支持安全区域所需的系统应按照其在这些特定情况下的使用进行说明。

第II-2/21条火灾事故解释15

可使用为符合SOLAS公约第II-1/42条而设置的应急发电机以满足安全返回港口和船舶有序撤离及弃船的要求,只要不有损SOLAS公约第II-1/42.2条中所指的提供应急服务的能力(例如,为提供SOLAS公约第II-1/42条中所列的那些服务而需要的燃料应保持可用)。在评估应急发电机容量时,可考虑第II-1/42条、第II-2/21和22条之间最严格的条件。

第II-2/21.4条安全返回港口解释16

电源应可用于并可持续用于SOLAS公约第II-2/21.4条和第II-2/21.5.1.2条中规定的所有重要设备,且充分注意到这些设备可能同时运行。第II-2/21.4条的应用要求其他系统(例如机舱通风,未受到事故影响的安全区域外处所的照明等)保持运行以支持该条所列的功能。

第II-2/21.4.1条推进解释17

对船舶推进必要的推进装置和辅机应保持运行。

第II-2/21.4.1条推进解释18

在发生临界内的火灾事故后,船舶应能在充足的时间内保持适当的航速以让船舶能在主管机关接受的海况和和风力条件下按计划安全返回港口,并考虑到预期营运区域。建议在蒲福风级8级的天气条件和相应的海况下航行时最小航速为6海里/小时。在正常试航期间应验证在发生事故时在最恶劣情况下的发电和推进的配置。

第II-2/21.4.1条推进解释19

穿过受到进水或火灾事故影响的处所的钢质轴系(包括相关轴承)(也见解释11)可视为处于操作状态,如果其封闭于水密“A”级轴隧或作为替代,如果:

a) 在进水情况下,能显示其能在水下操作;和

b) 在失火情况下,其受到能在受保护区域上输送不小于5 l/m2/min的专用喷水系统或等效系统的保护。

第II-2/21.4.1条推进解释20

可接受就地手动控制,只要设置适当的通信和应急照明并证明任何控制和监控系统的损失不阻止或损害对推进和发电系统(包括但可不限于发动机、电动机、燃料系统等)的任何这种手动/就地控制。以该方式操作时,应考虑设置机器报警装置。

第II-2/21.4.2条

操舵系统和操舵控制系统解释21

当有文件证明操舵系统可操作时,下列各项应予以考虑:

a) 可接受剩余操舵系统的就地控制,只要设置适当的通信和应急照明;

b) 可考虑应急操舵装置(例如方位推力器、喷水式推进器、舵、螺旋桨);和

c) 一般来说,导管推力器不应视作适合应急操舵。

第II-2/21.4.3条航行系统解释22

应设置航行、定位和探测碰撞危险所必要的设备。船舶应能显示适当的灯光布置以符合现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第II-2/21.4.4条

燃油充注、驳送和服务系统解释23

燃油内部充注、驳送和服务系统应能将燃油驳送至正在工作的推进和发电设备。

第II-2/21.4.4条

燃油充注、驳送和服务系统解释24

在受到火灾事故影响的处所内,下列燃油等:

a) 燃油;

b) 其它易燃碳氢化合物;或

c) 任何加热至非常高的温度时易燃或危险的液体(管路内或在穿过泵、孔或其他设备时)

的内部充注、驳送和服务系统不应视作处于运行状态。

第II-2/21.4.5条

驾驶室、机舱、安全中心、灭火和破损控制小组之间以及为通知和召集乘客和船员所要求的内部通信解释25

应通过任何有效的便携式或固定式通信设施进行内部通信。但是,可接受便携式设备,只要复示器系统或等效系统在发生事故后保持运行且一个以上MVZ有充电能力。

第II-2/21.4.5条

驾驶室、机舱、安全中心、灭火和破损控制小组之间以及为通知和召集乘客和船员所要求的内部通信解释26

作为通用报警系统布置的PA系统应在未受事故影响的MVZ中保持运行。

第II-2/21.4.6条外部通信解释27

即使主GMDSS设备不能使用,船舶应能通过GMDSS或VHF船用和空中波段遇险频率进行通信。

第II-2/21.4.7条消防总管解释28

不必要求剩余泵自动起动(事故后可接受手动就地起动)。系统应布置为在船舶未受事故影响的所有其它主竖区满足SOLAS公约第II-2/10.2.1.5.1条的要求。隔离阀应适当布置。主竖区中受影响甲板的剩余部分可从相邻区域或水密舱室的消火栓供水。在受影响的主竖区内,消防水带可延伸以用于灭火;但是,为符合该要求,可接受自每个消火栓连有2节消防水带。

第II-2/21.4.8条固定式灭火系统解释29

当位于受保护处所外的气基系统是SOLAS公约第II-2/10.4.1和10.7.1条中定义的唯一的固定式灭火系统且其设计成保护一个以上处所时:

a) 应有足够的能力保护2个最大的处所;

b) 如果火灾事故临界的应用导致由于相邻处所失火而不能使用储存室,应有2个储存室,不会由于同一事故的结果而不能使用,每个储存室均有一批气体,能保护最大处所;和

c) 系统的布置应使一个受保护区域中的事故不损害另一个受保护区域中系统的

运行。

当位于受保护处所外的气基系统是SOLAS公约第II-2/10.4.1/和/10.7.1条中定义的唯一的固定式灭火系统且其设计成保护单个处所时,如果火灾事故临界的应用导致由于相邻处所失火而不能使用储存室,应有2个储存室,不会由于同一事故的结果而不能使用,每个储存室均有受保护处所所需的气体量。

第II-2/21.4.8条固定式灭火系统解释30

只有在直接受到火灾事故影响的处所和受到相同分区(即由相同分区的阀控制)保护的其它处所,喷水器或等效固定式灭火系统可视作不能使用,但每个分区不应服务于一个MVZ中的一个以上甲板区域。但是,各层梯道环围均可由相同分区保护。

第II-2/21.4.8条固定式灭火系统解释31

位于受到火灾事故影响的处所内的分区阀(见FSS规则第8章的2.4.2.2)应视作不处于操作状态,除非其有适当的防火等级或防火保护(例如在具有“A”级限界的专用围壁内或受到喷水嘴的保护等)。

第II-2/21.4.8条固定式灭火系统解释32

用于保护机器处所的等效水基灭火系统(经修正的海安会MSC/Circ.1165通函中所述的完全进水)应设计成在发生任何分区阀失效的情况下,仍有可能以所要求的性能向整个系统供水,但设置另一个固定式灭火系统用于保护这类处所(例如气基系统)除外。可考虑双套、阀的防火(例如在具有“A”级限界的专用围壁内或受到喷水嘴的保护等),防火级阀*或解释11确定的处所内阀的位置。

* 可参见IACS UR P2.11.5.5.6。

第II-2/21.4.8条固定式灭火系统解释33

受事故影响处所所在的主竖区外的喷水器或等效固定式灭火系统的连续有人值班集控站中已启动分区的指示应在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后继续运作。

第II-2/21.4.8条固定式灭火系统解释34

喷水器系统或等效系统或机器处所水基固定式灭火系统的管道分布布置可包括隔离阀,以确保系统能重新设置以在发生事故后保持运行,隔离阀数量应尽量少并有清晰标示和易于接近。如果阀的状况不经更正可能危及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运行,则应在连续有人值班的控制站设有状况指示。

第II-2/21.4.8条固定式灭火系统解释35

当喷水器或等效水基固定式灭火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应急给水器、竖管、接头或其它应急设备以符合本条规定时,那么液压计算(见FSS规则第8章的2.3.3.2)应考虑到这个情况。

第II-2/21.4.8条固定式灭火系统解释36

局部使用系统不必在发生事故后保持运行,除非其构成机器处所保护系统的一部分(完全进水,见经修正的海安会MSC/Circ.1165通函)

第II-2/21.4.9条探火和探烟系统解释37

FSS规则第9章的2.4.1规定,只有在直接受到火灾事故影响的处所和在同一甲板上且为相同分区一部分的其它处所,探火和探烟系统可视作无法使用,只要所有其他探测器在该分区服务的任何其他甲板保持运行。

第II-2/21.4.10条舱底和压载系统解释38

舱底和压载泵系统以及所有相关重要设备应在系统服务的且未直接受到事故影响的所有处所处于运行状态。可接受就地手动控制,条件是从那些位置至安全中心或

发动机控制室有固定式或便携式通信设施可供使用。

第II-2/21.4.11条

动力操纵的水密和半水密门解释39

对于不超过事故临界的任何火灾事故,应有显示每扇门是开还是关的指示,但那些直接受到事故影响的处所限界的门除外。

第II-2/21.4.13条进水探测系统解释40

只有在直接受到火灾事故影响的处所和在同一舱室且为相同分区一部分的其它处所,进水探测系统可视作无法使用,只要所有其他探测器在该分区服务的任何其他舱室保持运行。

第II-2/21.5条安全区域解释41

在考虑某个MVZ中的火灾事故时,只有在事故临界内的处所应视作不可使用。用于向安全区域维持基本服务且储存在未直接受到火灾事故影响并属于同一MVZ的处所内的食物、水和设备可视为仍然可用。

第II-2/21.5.1.1条安全区域

功能要求解释42

安全区域可以是分布于船上的若干处所,应最好布置在起居处所。人员所在的安全区域的大小可基于安全返回港口作业所需的时间。对于超过12小时的安全返回港口作业,应提供至少每人2m2的处所(按所考虑处所的甲板总表面积计算)。对于少于12小时的安全返回港口作业,应提供至少每人1m2的处所。

第II-2/21.5.1.2.1条安全区域,公共卫生解释43

应至少每50人或不足50人有一个厕所可用。MARPOL公约允许灰水和黑水排放至海中(参见MARPOL公约附则IV第3条)。

第II-2/21.5.1.2.2条安全区域,水解释44

至少应提供每人每天3升饮用水。需提供用于食品烹饪和卫生的附加用水。

第II-2章第21.5.1.2.3条

安全区域,食物解释45

食物可为任何种类,包括干的食物。食物的储存应按需要分布,以使自安全区域有一条通道。

第II-2/21.5.1.2.4条安全区域

用于医疗的替换处所解释46

除船舶的医院或医疗中心外,船上还应设置一个或多个位置,其应:

a) 在不同于医院或主要医疗中心的防火区;

b) 易于到达;和

c) 有照明以及主电源和应急电源供电。

也应参见海安会MSC/Circ.1129通函。

第II-2/21.5.1.2.6条防止热应力和体温过低的设备解释47

防止热应力和体温过低的设备的定义应考虑到外部气候条件,其可能取决于船舶营运区域。通风或加热能力降低的事故状况应予以确定并对后果进行评估。

内部安全区域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0o至30o之间,并考虑到预计操作期间的外部温度。

第II-2/21.5.1.2.7条安全区域,灯光解释48

可接受在船舶应急照明系统未覆盖的处所使用便携式可充电电池照明。这些灯应具有充足的充电能力。

也可接受符合第II-1/42-1条的附加照明。

第II-2/21.5.1.2.8条安全区域,通风解释49

应有至少每人4.5 m3/h的换气量。

第II-2/21.4.14条解释50

安全区域,对破损控

制至关重要的其他系

这包括主管机关确定为对火灾或进水的破损控制至关重要的任何系统。

第II-2/21.5.1.4条

安全区域,登乘甲板通道解释51

发生任何事故时,从所有安全区域应有自安全区域至救生设备的通道,该通道从内部通过未受火灾影响的区域或经过外部脱险通道。在发生事故的MVZ所在的船舶部分,外部脱险通道也视作仍可使用。

第II-2/22.3.1条撤离和弃船

系统解释52

弃船应有电力可用,包括救生设备和装置以及SOLAS公约第II-2 22.3.1条中所述的系统,并充分注意可同时操作的设备。

第II-2/22.3.1.1条撤离和弃船,

消防总管安全解释53

消防总管应在未直接受到事故影响的所有主竖区保持操作状态。船舶所有区域均应有水用于灭火。

第II-2/22.3.1.2条撤离和弃船,

内部通信解释54

应有向灭火和破损控制小组和负责撤离和弃船的人员传达命令的设施。

第II-2/22.3.1.3条撤离和弃船,

外部设施解释55

即使主GMDSS设备不能使用,船舶应能通过GMDSS或VHF船用和空中波段遇险频率进行通信。

第II-2/22.3.1.4条撤离和弃船,

舱底系统解释56

舱底泵系统和对其操作必要的所有相关设备应在未直接受到事故影响的所有处所可用。

客船系统能力评估流程图

评估进展过程示例(指对SOLAS公约第II-2/22条的评估)

注:用户应注意所提供的示例代表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而其它方式同样有效。

评估采取下列步骤:

步骤1 – 确定所有重要系统和任何要求的辅助设备和支持系统。

步骤2 – 对于每个MVZ的每层甲板,确定有哪些重要系统。

步骤3 – 对于所分析的MVZ中的每个重要系统,验证在另一个位置有替代物。

步骤4 – 在另一个位置中无适当的替代物的重要系统必须防止火灾/进水事故。

步骤5 – 对于每个关键系统,确定如何保护电缆、管路和部件。关键系统的保护层次提议如下:

1第1个解决方法 – 在未直接受到事故影响的MVZ内提供一个替代物

举例:用于GMDSS系统的主电力电缆穿过甲板3上的MVZ。在火灾中,该电缆会破损。应急电力电缆从一个不通过该区域的不同方向铺设到驾驶室。结论是不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电力电缆的破损不影响船舶安全返回港口的能力。

第2个解决方法 – 保护所分析的MVZ内的重要系统

举例:对于上述电力电缆,确定只有一小段电缆通过所考虑的位于甲板以上5m的MVZ。安装一个A-60围壁通道以保护电缆免受火灾造成的破损。

第3个解决方法 – 采取修理或手动行为补偿系统损失

举例:分析另一个重要系统电缆,并确定电缆在不同层面通过MVZ铺设,且建造A-60围壁通道不可行。作为替代,准备一根修理用电缆并在受保护位置配备必要的工具。如果电缆由于所分析的MVZ内发生火灾而破损,船员能使用该修理用电缆从另一个位置临时重新接通电源。

药理学名词解释归纳

药理学 名词解释 绪论 1.药理学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2. 药物diug 能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3.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发生的动态变化规律。 4.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机体在药物影响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及机制。 5. 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受试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查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定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药效学 1.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物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初始作用。 2.药理效应drug effect 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的组织细胞原有功能的改变。 3. 兴奋excitation 凡能使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 4. 抑制inhibition 凡能使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 5. 特异性specifity 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这种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具有特异性。 6. 选择性selectivity 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7. 疗效therapeutic effect 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机体恢复正常。 8.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9.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减轻疾病的并发症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10.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称不良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 11.副反应side reaction (副作用side effect)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副反应,亦称副作用。副反应是药物本身固有的,是因药物选择性低而引起的,一般不严重,难避免. 1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药物在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敏感性过高时对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称毒性反应。一般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和避免。 1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4.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病情加重现象。又称回跃反应(rebound reaction) 15.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iton)药物对过敏特质病人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 1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少数患者对某些药物发生的与往常性质不同的不良良应。是由于遗传缺陷造成的。

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平衡受到暂时性破坏,并出现某些生理反应。这种反应,称之为"运动生理反应"。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肌肉酸痛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些同学,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以后(如长跑,爬山、力量练习等)或者是隔了很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常常出现运动后肌肉酸痛。这种肌肉酸痛往往不是锻炼后即刻出现,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持续2∽4天后才逐渐缓解。 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 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 (一)原因: 多数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或运动量过大引起的。由于运动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活动与肌肉活动的需求不相适应(运动开始不久,运动系统的肌肉等可以很快进入快速的、剧烈的运动,而心脏跳动、

呼吸的频率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很快、很高的水平),肌肉的氧气供应不足,使肌肉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酸不能及时氧化而排出,乳酸堆积在肌肉中,刺激了肌肉中的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了酸痛。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肌肉酸痛现象,一般来说坚持锻炼两三天后,就会因为机体机能逐步适应锻炼而自然消失。如果肌肉酸痛得厉害,可以休息一天,隔天再进行锻炼。如果肌肉在锻炼隔天后仍持续酸痛,并且感到身体疲劳、精神不振、不想吃饭、睡眠不好等,就说明运动负荷太大了,或者局部有肌肉轻度拉伤现象,应适当休息几天,等酸痛消除,体力恢复,感到身体有劲后,再坚持锻炼。酸痛后,经过肌肉局部细微结构的修复,肌肉组织会变得比以前强壮,再经 历同样的负荷就不易发生损伤或酸痛的情况。 (二)预防与处理: 1、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 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运动开始时运动量小些,以后逐渐增加,就是在一个阶段的锻炼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锻炼后,要及时做好放松活动。 2、锻炼安排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上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在运动中或运动后一时性知觉丧失

在运动中或运动后一时性知觉丧失,称为运动性晕厥,它是由脑部突然缺血所致,多见于训练水平低的青少年。 (一)原因 1.心输出量减少。平时缺乏锻炼者,突然参加较大运动量的锻炼,心脏机能一时跟不上运动需要,加上平时缺乏训练,动作不协调、憋气等,造成血液回流量减少。心输出量也随之明显减少,因而出现暂时性脑缺血。而又因平时缺乏锻炼,机体对这种情况的适应能力较差,便更容易发生晕厥。 2.重力性休克。如久站不动、久蹲突然起身、跑步后突然停止活动等,均可因重力作用使血回流量减少,而形成脑缺血。 (二)表现 先是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紧接着失去知觉,突然倒地,出现手足发凉、脉慢而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瞳孔缩小等症状。轻者由于倒地后,脑部得到血液补充,使缺血消除,片刻可醒,但醒后仍有头昏、精神欠佳、乏力等感觉。 (三)处理 有前驱症状时,应下蹲或卧下休息片刻,可避免发生昏倒。已晕厥者应使其乎卧,头低足高,解松衣领,注意保暖,下肢作向心性揉推按摩。不醒者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百会、涌泉、合谷等穴位,或嗅氨水,一般可醒。如停止呼吸者,可作人工呼吸,此时头要转向一侧,注意防止痰液或呕吐物阻 塞喉头。 (四)预防 1.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2.久站时,要经常交替活动下肢,久蹲后不要突然起立,要缓缓站起。 3. 疾跑后不要骤停不动,要继续慢跑并作深呼吸片刻。 4.久病、体弱者,暂不参加剧烈运动 技术要领:准备姿势半蹲状,两臂夹紧插到球下,脚蹬地跟腰伴送球,手臂康隆对准球,手腕下压前臂击。轻球主动抬臂垫,重球撤臂缓冲垫。 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分析 1.准备姿势:两脚开立稍比肩宽 2.击球的手型:垫球手型主要有抱拳互握式、叠掌式、互靠式等 3.垫球部位:看准来球,两臂夹紧前伸,插到球下,用前臂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地方两臂桡骨内侧形成的平面击球的下部 4.击球动作:向前上方蹬地抬臂,迎击来球,使插、夹、抬、蹬连贯完成,灵活控制传球方向和力量 5.手臂角度:垫球手臂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对控制球的方向、弧度、落点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来球弧度高,手臂与地面的角度应该小些;来球弧度平,手臂与地面的角度应该大些 发球犯规的几种情况: 1、发球次序错误

(完整版)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方面,前者是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后者阐明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的过程,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 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作用原理、量效关系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科学,也是选用药物的主要依据。 药动学 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及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治疗作用 凡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作用。 不良反应 用药后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它作用。 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症状轻。 毒性反应 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 指少数人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它也是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与毒性反应不同。 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绛至有效水平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继发反应 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三致反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 个体差异 个体之间同一药物的反应可以有明显差异 高敏性 对同一个药物,有的个体特别敏感,只需很小剂量就可以达到应有的效应,常规剂量就能产生强烈效应或中毒反应。 耐受性 有的个体对药物敏感性低,需要较大剂量才能达到同等药效 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的大小和效应强弱之间呈一定关系 治疗量 大于最小有效量,并能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极量 是由国家药典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比治疗量大,但比最小中毒量小,也是医生用药选量的最大限度。 效能 指继续增加剂量药效不在提高时的效应。 效价强度 该药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其处理

由于运动,使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了暂时的破坏,从而常常出现某种生理反应,简称“生理运动反应”,常见的生理运动反应及处理办法如下:一,肌肉酸痛 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次运动理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隔了较长的时间没有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内,因此称肌肉延迟性疼痛。(一)原因和症状 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运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绘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毛细纤维的痉挛所致。不少生理变化的研究表明,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痉挛的存在。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故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是存在酸痛感。酸痛后,经过肌肉内部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变的较以前强壮,以后同等负荷将不易再发生损伤。 (二)处理和预防 1,处理 当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酸痛后,采取以下措施有利于酸痛的减弱或缓解:(1)热敷。可对酸痛的肌肉进行热敷,有助于操作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2)伸展练习。可以对肌肉进行局部的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样的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但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肌纤维损伤。(3)按摩。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4)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受伤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或缓解酸痛。(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2,预防 预防肌肉酸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练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2)锻练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练身体的某一部分,以免局部肌肉负荷过重;(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活动负荷重的肌肉活动的更充公一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4)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的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了酸痛的发生。 二,运动中腹痛 (一)原因和症象期工程 多数在中长跑时产生,主要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时运动过于剧烈,或者跑的过快,内脏器官尚没有达到竞赛状态,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腹痛;也有是的因为运动前吃的过饱,饮水过多,以及腹部受凉,引起胃肠痉挛;少数是因为运动时间过长,或过于剧烈,使下腔静脉压力上升,引起血液回流受阻,或者因肝脾淤血,膈肌运动异常,致使两胁部腹痛。 (二)处置和预防 1,处置 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迹象,一般可采用减速慢跑,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等方法处理,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哪疼痛仍不减轻或消失,甚至加重,此进就应该停止运动,并口服十滴水或揉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等空位。如仍不见效,刚应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2,预防

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理学( 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3.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 ):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4.离子障(ion trapping ):药物在跨膜转运时,非离子型(非解离部分) 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另一侧。 5.首关消除( first pass metabolism ):口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易被肝脏截留破坏(代谢) ,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小。 6.药酶诱导剂:有些药物能增强药酶活性或使药酶合成加速,从而加快其本身或另一些药物转化,使其作用减弱或缩短。 7.肝肠循环( enterohepatic cycle ):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此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8.一级动力学消除 ( 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又称恒比消除,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 9.零级动力学消除( 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又称恒量消除,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 10.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Css) :也称坪值。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一般需经4~5个t1/2 后达到稳态浓度。 11.半衰期(half life, t1/2) :常指消除半衰期,即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或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2.清除率( clerance, CL):是肝、肾等对药物消除率的总和,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容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消除。 13.表观分布容积( apparr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时所需体液容积。 14.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F ):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时,能被机体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15.生物等效性 ( bioequivalence ):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差别,则称为生物等效。 16.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17.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18.兴奋: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提高。 19.抑制: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降低。 20.对因治疗( etiological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21.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不能根除病因。 22.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23.副反应(副作用) (side reaction ):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24.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1. 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4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5 治疗作用: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6 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有些药物有多方面的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7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8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 : 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 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9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兴奋药: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 抑制药: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物质。 12 肝药酶: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的药效。 13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14 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5 首过(关)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 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17 耐受性:指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应。

运动性晕厥的处理办法与预防措施

运动性晕厥的处理办法与预 防措施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运动性昏厥是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晕倒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遇到这种病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将病人平卧,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2)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将头侧向一侧,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3)给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水。4)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5)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首先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知道该同学的表现叫做运动性昏厥。运动性昏厥是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晕倒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 对于这位同学我会采取以下措施急救: (1)立即将该学生平卧,尽量让他头低脚高,这样可以改善脑补的供血和供氧。 (2)由于该同学是中午参加的运动,可能是中暑。所以可以请周围同学找一些可以用来遮阳的物体,帮他遮阳。 (3)然后解开他的衣领,将头侧向一侧,如果他出现呕吐的情况应该帮助他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请同学到办公室倒一杯热开水或热糖水,给他喂适量的水,防止他因为缺水而虚脱。 (5)同时用手指按压人中或合谷穴,帮助他清醒过来。 (6)如果该同学已经停止呼吸,那么我会立即给他进行人工呼吸,并按压心脏,以恢复呼吸。 (7)如果经过上述处理该同学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仍不见好转,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他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8)打电话通知这位同学的班主任,告诉他这件事,请他协助医生处理此事。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运动性昏厥的预防措施: 1、坚持科学系统的训练原则,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紧张等状况。 2、参加长时间剧烈运动项目前必须要做好准备活动,注意休息与补水。 3、避免在夏季高温、高湿或无风条件下进行长时间训练及比赛。 4、进行长距离,高强度运动时要及时补充糖、盐和水分。 5、有晕厥史的同学参加体育运动时要注意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名词解释大全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2.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3.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又叫恒比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的量消除,又叫恒量消除 6.药物清除半衰期(half life),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清除速度。 7.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清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的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8.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9.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即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比。 10.首剂效应(first dose phenomenon)首次给药出现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眩晕、出汗、心悸,甚至晕厥、意识消失,尤其在首剂大于1mg时出现 11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平衡受到暂时性破坏,并出现某些生理反应。这种反应,称之为"运动生理反应"。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肌肉酸痛 1、原因:多数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或运动量过大。 2、预防与处置: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开始时运动量小些,以后逐渐增加, 就是在一个阶段的锻炼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锻炼后,要及时做好放松活动,如仍然有酸痛现象,可采取局部按摩、热敷或用松节油擦抹等,以促进气血通达,缓解酸痛。 二、运动中腹痛 1、原因: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在长跑和其他激烈运动时,膈肌运动异常, 血液瘀积在肝脾两区,引起两肋间肌疼痛,或者在运动前饮食过多,或者过于紧张引起胃肠痉挛等,都会引起腹痛。 2、预防与处置:做好准备活动,运动负荷要循序渐进,并注意呼吸自然,切忌闭气。如已产生腹痛,可适当减慢跑速,加深呼吸,揉按疼痛部位或弯着腰跑一段,即可缓解疼痛;腹痛严重者,可停止运动,并口服十滴水或普鲁苯辛1片/次。如仍不见效,应护送医院诊断治疗。 三、肌肉痉挛(抽筋) 1、原因:由于肌肉突然猛力收缩或用力不均匀,或因受到过冷水温(或气温)的刺激,或收缩与放松不协调等都会引起肌肉痉挛。 2、预防与处置:在运动前对容易发生痉挛的部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适当

按摩,同时点按委中的承山、涌泉等穴位。 四、运动性昏厥 1、原因:在运动过程中,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称之为"运动性昏厥"。其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手脚发凉、 呼吸缓慢,眼睛发黑,失去知觉而昏倒。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时间剧烈运动,四肢回流血液受阻,或突然进入激烈运动状态(如疾跑、冲刺),或在极度疲劳下继续勉强地锻炼,或久蹲后骤然站起,或疾跑后急停,或空腹状态下锻炼出现低血糖等,都可引起运动性昏厥。 2、预防与处置:平时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运动时要控制运动 负荷,防止过度疲劳。如一旦出现运动性昏厥,应及时将患者平卧,使脚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也可点按人中、合谷穴。如发生呼吸障碍,即进行人工呼吸。轻微患者可同伴搀扶慢走,并协助做伸展运动和深呼吸等。 五、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1、原因:由于剧烈运动,内脏器官的功能存在惰性与肌肉活动需要不相称,致使氧债不断积累,乳酸堆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恶心、呕吐等现象。这就是运动生理学中所称的"极点"。 2、预防与处置: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力,这可 延缓极点出现的时间和减轻症状。当极点出现后,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加深呼吸,上述异常反应可逐渐缓解或消失。随后,运动又重新变得轻松、协调,运动 能力又有提高。这种现象称之为"第二次呼吸"。 "极点"是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因此不必疑虑和恐惧。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凤翔县供电分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评价报告 一、风险控制效果评价范围及目的评审企业开展风险分 析以来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等所有过程中,危险源识别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风险控制措施(方案)是否充分、有效,是否将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在落实控制措施中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需要补充完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已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是否被忽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价,评定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作为来年制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安全工作计划和隐患治理方案,修订完善运行控制程序、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依据,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健康的目的。 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组织企业成立了两级风险评价组织,即公司风险评价组和站所风险评价小组。要求各级风险评价人员严格按照《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为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三、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情况开展安全标准化以来,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实现了职业健康安全 目标。具体如下: - 1 -

(一)以创建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为契机,夯实基础工 作,规范安全管理,完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核心,制定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逐条对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考评标准》考核条款,查出企业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存在的不足,排出整改进度表,按轻重缓急有序进行整改,完善各类检查表、完善各种记录台账、完善危险作业票证、修订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在规范各种制度、票证、台账记录的同时,加强监督执行力度,逐步使各级组织和人员把执行规范标准变为一种习惯,并将风险管理日常化,在每项作业前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强化过程监控。 1、以生产现场为重点,加强作业环节安全管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严。企业以生产现场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强现场人、物、环境的管理,认真落实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加强关联性作业协调指挥,规范信息沟通联络、跨区域作业监护制度。危险作业前,必须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确定作业方案,经审批后实施;作业过程中若有变更,必须履行变更手续。严格生产现场动火作业、进入设备(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审批,并随时进行复查,保证危险作业安全可控。为了确保检修作业安全,加 强项目单位与检修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在跨区域作业证的基 - 2 -

药理学名词解释重点归纳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防治作用同时出现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肠道内菌种失调,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新感染。 撤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症状迅速重现或加剧的现象。 变态反应:亦称过敏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经接触致敏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耐受性: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必须增加药物的剂量方可保持原有的效应。 耐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药物依赖性: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极量:药典规定药物使用的最大剂量。 效能: 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反映药物内在活性的大小。 效价强度: 简称效价指引起同等效应所需要的剂量。所需剂量越小,效价越大。效价反映药物与受体亲和力的大小。 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个体产生阳性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首关消除:有些药物在胃肠吸收时,部分药物经胃肠及肝脏的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 药酶诱导剂:凡能增强药酶活性或增加药酶合成的药物。加速药物代谢,使合用药物或自身药效减弱。 药酶抑制剂:凡能减弱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的药物。抑制药物代谢,使合用药物或自身药效增强,甚至蓄积中毒。 治疗指数:TI = LD50 / ED50,治疗指数越大,药物相对越安全。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3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得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得机制。 4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得处置得动态变化。 6不良反应:由于药物得选择性就是相对得,有些药物有多方面得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得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得反应。 7 受体:就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得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得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得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得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8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得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得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得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得剂量。 9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就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得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10、1兴奋药: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得药物。 10、2抑制药: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得药物。 11、1激动药:既有亲与力又有内在活性得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11、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得亲与力而无内在活性得物质。 12肝药酶:肝细胞得平滑内质网脂质中得微粒体酶就是药物代谢最重要得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得药效。 13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得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得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得剂量与速度。 14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15 首过(关)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得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得现象。 17 耐受性:指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得效应。 18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得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得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19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就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得结果。 20 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得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21 化学治疗: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得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 22抗菌谱: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得类、属、种范围。 23 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系指在一种感染得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通常由于使用抗菌药物所诱发。 24 胆碱危象:即新斯得明过量危象,多在一时用药过量后发生,除上述呼吸困难等症状外,尚有乙酰胆碱蓄积过多症状:包括毒碱样中毒症状(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增多、心率变慢等),烟碱样中毒症状(肌肉震颤、痉挛与紧缩感等)以及中枢神经症状(焦虑、失眠、精神错乱、意识不清、描搐、昏迷等)。 25 水杨酸反应:水杨酸样反应:系指水杨酸纳与乙酰水杨酸等引起得反应,当大剂量应用该类药物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减退,重者出现精神错乱,皮疹,出血等症状,称为水杨酸样反应、

第四章 运动性疾病讲解

第四章运动性疾病 第一节溺水 溺水是人全身淹没在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溺水后呼吸、心跳已停止者称为溺死;呼吸已停心跳未停者称为近乎溺死 一、原因和发病机理 一般常见溺水原因有以下几种:游泳者初次下水不熟悉水性,心情比较紧张,又未掌握游泳技术,在水中站立不稳,倒于水中,在慌乱时往往用鼻子吸气,因呛水而淹溺,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有的溺水者会游泳,但在水中由于抽筋或体力不能支持,或因不了解水情而进入深水区,以及患病(潜在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和头部受伤等都可能发生溺水。 人淹没在水中,本能地出现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但由于缺氧,又不能坚持屏气,被迫进行深吸气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碍了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又因吸入冷水或泥沙等,还可引起反射性喉、气管和支气管痉挛,使空气不能进出肺脏,水中的污泥、杂草堵塞呼吸道等都可引起或加重窒息。 二、表现 患者常出现昏迷,皮肤粘膜苍白,紫绀,四肢厥冷,口腔、鼻充满分泌物或异物、腹部隆起,胃部扩张、呼吸困难或停止,心跳微弱或停止,在复苏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溶血性贫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恢复期常并发肺部感染。 三、处理 溺水者从意识丧失到发生死亡的时间不超过2.5 min,因此对溺水者应迅速进行抢救。如果有救生圈、木板等,应赶快抛给溺水者或携带入水,以便营救。如果溺水者仍在水中,抢救者应迅速游向溺水者,最好从其背后接近,接近后一手迅速托他的腋下,使溺水者头部露出水面,用反蛙泳或侧泳托带溺水者上岸。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后,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牌将恿者腹部横置于括敦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1.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4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5 治疗作用: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6 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有些药物有多方面的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7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8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9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10.1兴奋药: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 10.2抑制药: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 11.1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11.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物质。 12 肝药酶: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的药效。 13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14 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5 首过(关)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体育课中常见生理反应及解决方法.

由于运动,使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了暂时的破坏,从而常常出现某种生理反应,简称“ 生理运动反应” ,常见的生理运动反应及处理办法如下: 一, 肌肉酸痛 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次运动理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隔了较长的时间没有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 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 1~2天内,因此称肌肉延迟性疼痛。 (一原因和症状 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运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绘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毛细纤维的痉挛所致。不少生理变化 的研究表明,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痉挛的存在。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故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是存在酸痛感。酸痛后,经过肌肉内部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变的较以前强壮,以后同亲负荷将不易再发生损伤。 (二处理和预防 1, 处理 当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酸痛后,采取以下措施有利于酸痛的减弱或缓解:(1热敷。可对酸痛的肌肉进行热敷,有助于操作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2伸展练习。可以对肌肉进行局部的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 2分钟,然后休息 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样的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但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 牵拉肌纤维损伤。 (3按摩。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 修复及痉挛缓解。 (4口服维生素 C 。维生素 C 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受伤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或缓解酸痛。 (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 有一定的作用。 2, 预防

预防肌肉酸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练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 (2锻练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练身体的某一部分,以免局部肌肉负荷过重; (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活动负荷重的肌肉活动的更充公一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 (4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的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了酸痛的发生。 二, 运动中腹痛 (一原因和症象期工程 多数在中长跑时产生,主要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时运动过于剧烈,或者跑的过快,内脏器官尚没有达到竞赛状态,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腹痛;也有是的因为运动前吃的过饱,饮水过多,以及腹部受凉,引起胃肠痉挛;少数是因为运动时间过长,或过于剧烈,使下腔静脉压力上升,引起血液回流受阻,或者因肝脾淤血,膈肌运动异常,致使两胁部腹痛。 (二处置和预防 1, 处置 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迹象,一般可采用减速慢跑,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等方法处理,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哪疼痛仍不减轻或消失,甚至加重,此进就应该停止运动,并口服十滴水或揉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等空位。如仍不见效, 刚应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2, 预防 饭后一小时才可以进行锻练,做好预防活动,运动量循序渐进,并注意呼吸节奏, 夏季运动要注意补充盐份;对于各种慢性病症引起的腹痛,应就医检查。病愈之前, 应在医生或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练。

23.重力性休克与运动性昏厥

23.重力性休克与运动性昏厥 上龛学校陈鹏 一、重力性休克 (一)基本概念 1、休克(英语shock的音译):因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无力、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皮肤苍白、四肢冰凉、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音弱、烦躁不安或昏迷。因大量失血、严重创伤、过敏、严重心脏病、失水、烧伤和严重感染、药物中毒等引起。 2、重力性休克: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称为重力性休克。 (二)重力性休克发病原理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位于下肢部位的毛细血管并不全部开放,在每一瞬间仅有8%~16%是开放的,而大部分是处于关闭状态,这种开放与关闭是交替进行的。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外周组织内的血管大量扩张,血流量比安静时增加多倍,这时依靠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胸腔负压的吸引作用,血液得以返回心脏,当运动者突然终止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作用骤然停止,使大量血液聚积在下肢,造成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而心搏出量减少,脑供血急剧减少而造成晕厥。 (三)重力性休克处理方法 重力性休克处理方法:对于身体健康的人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危险,应让休克者仰卧,两腿抬起高于头(保持静脉血回流到心脏),

松开衣领、腰带、注意保暖,不省人事时可掐人中穴。清醒后喝点热糖水和热水,充分静卧、保暖和休息。 (四)重力性休克的预防 研究发现,剧烈长跑后骤然停止时,血压急剧下降,心跳加快,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为正常时的10倍,肾上腺素浓度为正常时的3倍,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增加是机体为恢复血压而反射性地释放的,但是如此大量的应激激素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和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猝死。剧烈运动时不宜“急刹车”,在到达终点后再慢跑一阵,逐渐过渡到走路,然后停下来。这样可借助下肢肌肉的“泵血作用”抵消血液重力作用,使下肢因剧烈运动增多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增加心脏输出量,以防止“重力休克”或致命性心律紊乱发生。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则更应注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首先,必须重视赛前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参赛者的体力、耐力达到比赛项目的需求,切忌在比赛中仅靠毅力硬拼。其次,赛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各系统能尽快克服惰性及时适应比赛的要求。另外参赛者在激烈的比赛到达终点后仍要坚持慢跑一段路程,待呼吸略趋于舒缓后,再慢走一会儿才可停下休息。 二、运动性昏厥 (一)基本概念 运动性昏厥: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由于脑部一时性血供不足或血液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引起突发性、短暂性意识丧失、肌张力消失并伴跌倒的现象,称为运动性晕厥。

隐患治理后评估报告样本范文

巴陵石化动力事业部电气隐患治理后评估报告 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二00七年七月

第一章电气隐患治理项目概述 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动力事业部位于岳阳市七里山,负责巴陵石化城陵矶化工区水、电、汽供应。事业部装有四台高温燃煤锅炉,总蒸发量900T/h;装有汽轮发电机组三台,#1机组为高背压机组,容量为12MW,#2、3机组为双抽凝汽机组,机组容量均为30MW,总装机容量为72MW。 动力事业部电气系统设备系1991年交付投用,经过十多年的运行逐步暴露出许多问题及缺陷:6kv断路器整体性能差,开关柜“五防”功能不完善,操作不安全,分合闸速度慢,机构卡涩,防护水平低,备品配件购置困难,工作量大;电磁式保护装置可靠性、稳定性、速动性差,不能准确切除保护段的故障,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发电机励磁系统为同轴直流励磁系统,励磁机整流子环火严重,励磁控制装置性能不稳定,调控精度低,不能保证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 中石化集团公司为了消除下属各公司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淘汰性能低劣电气设备,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电气隐患治理工作。根据巴陵石化办〔2005〕44号《关于落实电力系统隐患治理和电气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计划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确定了动力事业部2005年电力系统隐患治理、淘汰及性能低劣电气设备更新改造项目7项,即厂用6KV高压开关柜改造、厂用400V 低压开关柜改造、110KV线路光纤差动保护改造、110KV母线保护改造、发电机保护改造、#2发电机励磁系统改造、增设故

障录波装置和监控装置,计划投资889万元;根据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下达〈巴陵石化公司2006年第一批投资计划〉的通知》(巴陵石化办〔2006〕71号文)的文件精神,动力事业部2006电气隐患治理项目5项,即厂用6K V高压开关柜改造、厂用400V低压开关柜改造、供水6KV开关柜改造、#3发电机励磁改造、淘汰电机更换,计划投资额983.3万元。两年共计批复计划投资1872.3万元,实际投资额为1872.0316万元。 项目自2005年7月动工建设以来,公司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得到了公司工程部、计划部、机动部、生产管理部、财务部、供销部、安环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工程建设中,动力事业部电气隐患治理项目部全体人员发扬只争朝夕、勇于拼搏的精神,与设计、施工、调试等单位通力协作,紧密配合,严把投资、进度、质量及安全四大控制关;在管理上实行项目法人责任承包制,监理、质检部门参与;经检查工程质量整体达到优良,建设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工程投资控制较好,项目于2006年11月9日完成联合试运行,11月10日交付生产。 第二章电气隐患治理项目治理方案 一、电气隐患治理项目计划采用的治理方案 1、厂用6KV开关柜改造:拟将现有开关柜整体换型改造为KYN28A-12型中置式开关柜,配VEP真空断路器;每台开关柜配一台微机型保护测控装置,型号为MicoM+PMC保护测控装置或同等质量产品,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