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大学招生简章

上海大学招生简章

080800 电气工程 返回页首
本学科具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先后得到了多期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是学校"十五"和"十一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上大—自仪股份、上大—宝信软件等2个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本学科师资队伍雄厚、学科梯队完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市科委、市教委的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和科技攻关等项目,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本学科特别重视国际合作研究生培养,目前已和英国、法国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有研究生联合培养或研究生交流机制。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本学科研究生在读期间可申请上海大学光华奖学金、自动化系自仪奖学金和台达奖学金。
本学科现有四个专业方向(二级学科点)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0801 电机与电器 返回页首
本专业以电机电磁场、电机设计与系统仿真分析、特种电机及其控制、伺服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磁悬浮电机控制系统和电机振动噪声与舒适性为主要研究方向。所设课程反映当前国际上本学科发展水平。研究课题大多结合国民经济需求或学术研究的前沿。培养学生具有电机设计与控制方面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科学能力。
指导教师:黄苏融教授、章跃进教授、张琪教授、2名副教授和2名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
01.电机电磁场理论与应用
02.电机设计与系统仿真分析
03.特种电机及其控制
04.伺服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05.磁悬浮电机控制系统
06.电机振动噪声与舒适性
招生人数: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5电机与拖动
5.电工理论(复试科目)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返回页首
本专业以电力市场、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规划与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向,所设课程既反映了电力系统的新发展,又注重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解决电力系统的实际问题。
指导教师:张少华教授、邹斌教授和1名副教授,2名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
01.电力市场
02.新能源与智能电网
03.电力系统规划与分析
招生人数: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6电路
5.电力系统分析(复试科目)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返回页首
本专业以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新型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新型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新能源的控制、管理及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所设课程既反映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面的新发展,又注重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解决电力电子应用与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具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能力。
指导教师:阮毅教授、黄苏融教授和4名副教授,4名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
01.新型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及其控制系统
02.新型电力传动运动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
03.新型电子器件及其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的应用
04.新型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05.新能源技术与应用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7电力电子技术
5.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复试科目)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返回页首
本专业以电工理论为基点,以各类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的新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 包括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汽车电子和集成电路设计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具备本学科领域的坚实理论基础、广阔的视野与科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新兴技术领域中具备广泛的适应性。
指导教师:冉峰教授、徐美华教授、胡越黎教授和4名副教授,1名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
01.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信息集成及片上系统设计
02.新型显示技术与集成电路设计
03.汽车电子及芯片设计
04.电磁兼容技术
05.网络通信与控制技术
招生人数: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4模拟与数字电路
5.微机硬件及软件 (C语言)(复试科目)
备 注:
本学科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80902 电路与系统 返回页首
电路与系统是一门科学技术知识密集,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交互式图形处理;音频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片上系统(SOC)设计与仿真

;信息检测与控制。
本专业学术梯队完整,师资力量强大,专业实验室装备先进,拥有高性能图形工作站,交互式图形处理平台,先进的嵌入式与 SOC开发平台等。本硕士点原为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硕士点,该点在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评估列为全国第三名。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领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曾多次获国家发明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及国家专利等。出版多部学术专著与教学用书,其中一部获得国家教委二等奖。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信息产业部重大项目、上海市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课题等30余项,并承担多项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攻关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本专业为硕士研究生所开设课程内容,反映了当前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前沿水平,研究课题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培养研究生具有电路与系统的坚实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应用开发能力,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其中优秀硕士生可提前直接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万旺根教授、刘学峰教授、管业鹏教授、杨胜齐教授、张金艺教授等。
研究方向:
01. 交互式图形图像处理
02. 音频数据挖掘
03. 智能信息处理
04. 嵌入式系统
05. 集成电路设计
06. 片上系统(SOC)设计与仿真
07. 信息检测与控制
招生人数:1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28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5.数字信号处理(复试科目)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一) 返回页首
本专业所在学科点拥有"材料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材料学)、我校"211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方向之一。
本专业从事的"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研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红、蓝、绿彩色原型器件;彩色矩阵显示器;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及集成芯片。 "新型固态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研究,包括高能粒子、紫外光、X射线、 射线辐射探测材料的制备及其阵列探测技术。"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研究,主要包括高效、环保、低成本、大面积硅基薄膜、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有机薄膜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和制备;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
本专业是材料、器件、驱动和控

制电路、集成芯片的综合研究,具有各种知识背景(如化学、材料、物理、电路、计算机等)的学生,均可得到充分发挥。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多名教授博导参加一线研究。近年来得到多项国家级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863平板显示专项,973项目,上海市光科技项目。在有机发光器件、新型辐射探测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具有明显特色。
指导教师:蒋雪茵、史伟民、李冬梅、闵嘉华、朱文清、赵岳等正副教授10余名。
研究方向:
01.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
02.新型固态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
03.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
04. 新型显示及有机半导体光电技术
05. 纳米量级高效低污染能量转换元器件及其应用
06. 有机半导体光电技术
07. 先进封装材料、工艺及其可靠性
08. 半导体照明与显示(LED)
09. 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41普通物理(二)
5.量子力学或固体物理(复试科目)
备 注:
1.06-09研究方向由“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实验室”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05研究方向由“纳微能源研究所”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实验室、纳微能源研究所招生简章。
2. 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报考。
3.本专业在材料学院电子信息材料系培养。联系人:郭昀 电话:021-********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 返回页首
微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是一门将电子器件和电子系统微小化和集成化的科学技术。它是当代信息产业的基石,也是现代电子工业和高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近年来发展迅猛。我国已制订了一系列加速发展微电子产业的政策和规划,急需大量的微电子人才。
本专业致力于为集成电路产业及相关领域培养相应的高层次科研和管理人才。本专业主要从事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专用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 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测试方法学研究; 以及一般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与微电子密切相关的新型器件结构、电路与系统技术研究等。通过培养使学生既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管理知识,又有广阔的视野

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气氛活跃,拥有先进的科研与实验条件,且与业界有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微电子中心自创建以来,已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热忱欢迎微电子学科与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学生报考。
指导教师:冉峰、胡越黎、徐美华、张金艺等多名教授和10多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
0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测试和应用
02.器件物理、器件模型和微电子机械系统
03. 显示扫描与控制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4模拟与数字电路
5.微机原理与C语言程序设计(复试科目)
备 注:
本专业在上海大学微电子中心培养。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返回页首
本专业随着无线通信的迅猛发展而更受重视。侧重研究电磁波(包括光波)的产生、传输、辐射、散射、变换、检测以及微波与光波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应用。近年来更进一步向毫米波和光纤通信、信息处理等领域延伸。研究内容大多直接结合国民经济中重大攻关项目或本学科国际研究的前沿。
本专业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招收外国来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科带头人是著名的微波、光纤专家、中科院院士黄宏嘉教授。经过多年重点建设,本专业点拥有上海特种光纤重点实验室、电磁场辐射与散射实验室及毫米波实验室等,承担国家和市级重点科研项目。近年来获国家发明奖、优秀教材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十多项,并主持召开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与美、德、日等国学术界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
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注重锻炼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和创新能力,对于有志继续深造、品学兼优的硕士研究生可直接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黄宏嘉院士、马哲旺教授、陈振宜研究员、石志东研究员、季敏宁教授、谢亚楠研究员、杨雪霞教授等。
研究方向:
01.光纤技术与应用
02.微波与光结合技术
03.微波毫米波测量新技术
04.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
05.微波毫米波电路
06. 电磁散射与电磁兼容技术
招生人数:1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


3.301数学一
4.829电磁场理论基础
5.微波技术(复试科目)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返回页首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领域重要的研究学科。本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交换与处理。主要研究领域有:数字通信与接入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与传输技术、光纤通信、宽带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及终端技术、光纤
器件、光纤传感网络等。
本专业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拥有开展通信工程研究所需的成套精密实验仪器设备,近年来承担一百多项科研项目,获得数十项国家、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与奖励,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
本专业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反映本专业最新成就的专业课以及文献阅读课。研究内容大多数是国际、国内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攻关项目。本专业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学生中的优秀者可直接提前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汪敏教授、王廷云教授、郑国莘教授、甘朝钦教授、刘云启教授、王春华教授、李迎春研究员、王潮教授等。
研究方向:
01.光纤通信
02.数字通信与接入网技术
03.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04.多媒体通信及终端技术
05.光纤传感网络及信号处理 
招生人数:7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28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5.通信原理(复试科目)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返回页首
本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编码、传输、检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领域有:数字图象处理、数字语音处理、编码与识别、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基于内容的认证技术,3DTV视音频的实现,多媒体处理与通信,以及基于IP和无线的流媒体技术、图像通信系统,HDTV、DVB中的理论与应用,通信信号处理,盲信号处理及应用。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实验设备先进,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效益显著,本学科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曾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先进重点学科。
本专业所设课程充分反映信息与通信领域中当前的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培养

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研究内容大都是国家和上海市下达的前沿研究课题,并与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信息与通信产业的重大项目相结合。学生取得硕士学位后除一部分攻读博士学位外,大多数到中、外企业从事高技术研发工作。
指导教师:方勇教授、王朔中教授、张之江教授、安平教授、张新鹏教授等。
研究方向:
01. 数字图像处理
02. 语音信号处理与压缩编码技术
03. 图像及视频信号压缩编码及传输技术
04. 数字媒体安全
05. 信号检测技术
06. 视音频制作技术
07. 通信信号处理
08. 盲信号处理及应用
09. 遥感空间信息技术
10.3DTV视音频技术
招生人数:4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28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5.数字信号处理(复试科目)

081022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返回页首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以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切入点,注重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在影视、动画、游戏、互动媒体、虚拟展示等数字内容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是当前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热点。主要研究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影视制作与设计、计算机动画技术与设计、
数字媒体展示与控制技术,数字内容与创意设计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且有着很好的应用和产业背景。近年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及重点基础研究等项目,以及一批企业和社会委托的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并获得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技术专利。
本专业旨在培养影视娱乐、数字内容、展览展示等业界急需的具备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的理论及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艺术文化素养,又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其中优秀者可直接提前攻读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学科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张文俊教授、王艳红研究员、陈一民教授、丁友东教授、蓝凡教授等。
研究方向:
01. 数字视音频技术
02. 数字娱乐技术
03. 数字内容创作与设计
04. 数字媒体展示与控制
招生人数:6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28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或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5.数字媒体技术(复试科目)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返回页首
本学科针对各应用领域中面临的复杂控制、优化、检测等自动化问题,应用控制理论、现代优化与智能信息技术,研究和发展先进的检测、控制、优化和模式识别技术以及自动化系统。主要研究方向覆盖了自动控制领域从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发展的不同层次,既有学科前沿又有应用热点。本学科已建成上海市重点学科,是学校"211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的上海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英国女王大学等组建的中英能源与自动化联合实验室,以及上海大学-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大学-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隶属宝钢集团)等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实验设备和仪器先进,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本学科是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单位等,全国嵌入式仪表及系统技术分会、全国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委会等国家二级学会的挂靠单位,近年来成功组织了LSMS2010、ICIC2008、LSMS2007、IEEE HDP2007等重要国际会议,具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平台。
本学科所设课程反映当今国际上自动化与信息处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控制、检测、优化、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和系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具有在学科相关领域内进行研究开发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本学科师资队伍雄厚、学科梯队完整,长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目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的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其他横向协作项目等几十项。在网络先进控制和智能控制方法、电力市场系统分析理论与仿真技术、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技术、多现场总线测控系统、设施农业精准调控、虚拟可视化监控软件、电站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并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本学科自1978年迄今已招收近千名研究生,并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其中,近百名研究生已获得或正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费敏锐教授、李斌教授、张侃谕教授、张少华教授、付敬奇教授、刘廷章教授、邹斌教授、马世伟教授、王冰教授和20余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
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2.检测技术与

自动化装置
03.系统工程
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招生人数:60(双控25,检测13,系统工程12,模式识别10)名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4模拟与数字电路或838自动控制理论(含经典和现代)
5.微机硬件及软件(包含8086和C语言)(复试科目)
备 注: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返回页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计算机一级学科,涵盖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与理论和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按一级学科招生。本专业紧密联系计算机发展的最新热点以及上海市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方向,开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格计算、高性能计算与并行处理、软件工程、软件方法学、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系统生物学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与应用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所设课程反映计算机学科的各个领域的当前国内外先进水平,旨在使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本专业研究力量强,学术梯队结构合理;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技术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及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多次获得部、市科技进步奖,经费充裕。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出版过数十本教材和著作,主办过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有关研究方向上联合培养了一批外国留学生,还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签有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
系统生物学为本专业新增方向,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对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大量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通过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及数据挖掘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数值模拟及并行计算等方法来进行生物数据库的整合、基因组序列数据分析,基因芯片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生物网络构建及优化等研究。
指导教师:李青教授、徐炜民教授、童维勤教授、张武教授、徐拾义教授、缪淮扣教授、刘宗田教授、郁松年教授、陈一民教授、丁友东教授、叶飞跃教授、吴绍春教授、曾红卫教授、赵正德等正副教授40余名。
研究方向:
01.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及应用
02.并行处理
03.容错计算
04.软件工


05.软件方法学
06.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07.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08.计算机网络
09.智能信息处理
10.信息管理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11.信息安全
12.系统生物学
招生人数:75名 + 5名(系统生物学方向)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5.C++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或计算方法和理论 (复试科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