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清时期的文化1

明清时期的文化1

明清时期的文化1
明清时期的文化1

明清时期的文化

本节学习重点:

1、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

2、明清时期的主要科学家及其科技成就、科学价值;

3、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产生的原因、思想实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评价;

4、明清小说的主要著作、作者、成书时间和价值;

5、明清时期的主要类书、丛书及其编纂者、价值;

6、明清时期传教士来华的代表人物以及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贡献。

一、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

1、特点:

2、表现:①

二、科学技术:取得的新成就和集大成的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①涌现原因:

②古典科技发展特点:

③涌现时间:

三、哲学思想

进步思想家:①产生背景:

②思想实质:

五、类书、丛书的编纂

1、类书:①《永乐大典》:A、编纂时间:

B、主编:

C、数量:

②《古今图书集成》:A、编纂时间:

B、性质:

C、数量:

D、价值:

2、丛书:《四库全书》:①编纂时间:

②主编:

③数量:

④价值:A、

B、

C、

六、西学东渐

1、开始时间:

2、途径:

3、代表人物:——主要活动:①

4、传教士来华的历史贡献:

重点、难点、考点

1、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理性思考

(1)世界领先的地位: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

中中国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2)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的原因:

①国家长期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

②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不断进步。

③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与不断加强。

④政府重视教育。

⑤清朝以前,历代统治者大都重视对外交往,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不断.中国人民善于吸

收外来科技文化并进行创新。

⑥中华民族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研的传统,富于智慧创新精神。

(3)明清社会转型之际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狭隘性,不可能使科技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使近

代科学的产生、应用失去了应有土壤。

②封建统治者大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不利于中国商品经

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相关科技的发展。

③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不利

于近代科技的产生。

④教育的落后。中国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重要宗旨,很少涉及科

技文化知识。

⑤日趋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学产生的最大因素。

2、明清文化各个领域的时代特征及其原因

①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学以致用,主张“工商皆本”,

体现了形成中的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封建制度的衰落及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新兴的市民阶层的产生、壮大。

②科学技术:中国传统的科技领域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带有明显的总结性色彩;出

现的“西学东渐”的新时代特征,如欧洲先进水利方法的传入,欧洲自然科学著作的翻译、传入

等。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及强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的阻碍;科学技术的创新缺乏经济推动力;八股取士及大兴“文字狱”使人才受到严重束缚。

③教育:科举制度的日益僵化,学校制度更加严格,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列色彩;明朝

书院仍然较兴盛,但以抨击时政为特色。原因: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文学艺术方面,总的来看,在内容上贯穿了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时代主题,在

表现形式上,不拘成法,追求个性。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数学、农学、医学的主要成就,并列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2、16世纪的中国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技术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哪几个?简述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意义。

4、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原因。

5、试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封建制度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习题 2(含答案)

经 典 精 品 试 卷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 2.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 3.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4.分类归纳能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的归纳,有误的是() A.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C.“宋四家”指宋代书法家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蔡襄 D.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5.四大名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根据民间故事创作,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的是()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是说在我国的古代每一个时期都在不同的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你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下列哪一部名著吗?()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7.他是桐城派晚期主要代表人物并于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是()A.方苞B.吴汝纶C.方以智D.孙家鼐 8.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精心整理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变迁 ·秦:实行三公九卿制(独相) ·唐:实行三省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众多宰相集体议事(众相) ·明: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废相) 政治: 明清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 明:内阁制度 1. 2.措施: 1600年的宰 a b 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c:职责: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 d:评价: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强化了皇权,不得妄提建议

e:实质:内阁实质上仍皇权的组成部分 3.影响:皇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体制趋于极端 清: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制约皇权: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制度,设置内阁,作为协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另有源于满足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成员大多为手握兵权的满足王公贵族。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 2.过程: 但实际作用有限 同虚设 3. 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 4.实质: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5.影响: ①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皇权得以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边疆的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东北: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沙俄同意和谈。随后,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此后,这一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2. 政 3. 于西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4.东南: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在台湾的郑氏政权成为割据势力。康熙中期,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意义:巩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边防;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有利于台湾地区的开发、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与内地的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

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第38卷第4期V01.38No.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 2005年7月 July2005 论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史道祥 (河南教育报刊社,河南郑州450004) 摘要: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形成基本的区域文化雏形,在踏入文明门槛之后逐渐形成了中心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楚文化区、豫北文化区等基本板块,在社会发展中各具特色,显现出异彩纷呈的崭新气象。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强烈干预,决定了中原文化自古及今大一统的本位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中原文化区域特征的独立性是脆弱的,各个地区的地方特征在这种强势文化的作用下显得个性软弱、断层明显。 关键词:中原文化;历史区域划分;区域特征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05)04—0093—05 一个地区文化特征的形成,既是这个地区文化长期累积的过程,也是以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对周边文化的吸收和融合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时间和地理环境的空间的结合体,是文化内在逻辑演变和文化空间形态变迁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深入了解中原文化的时候,应从对中原文化的一般认识,上升到了解其各具特色的文化个体现象。 一、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过程 “文化区域”(CultureRegion)的概念属于文化地理学的范畴,但“文化发展是一种历史现象,区域文化的形成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区域文化虽然是以地域限定的文化类型,但它毕竟脱离不了历史的成因和机缘。也只有当某一区域的文化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出现了此地域上的文化共同性和文化联系时,真正的文化区域才算形成”[1]。 一般地说,文化区域起源的初始形式是这一地区的远古文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考古学文化。这个时期的文化区域尚未明确稳定,文化水平还不高,它只是在考古文化中显示出了不同器物类型的一致性,同时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经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不同,古代文献记载中也反映出各地区土著居民不同的生存状态。具体到中原文化来说,随着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发展研究的成熟,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近60年的探索,对中原远古文化区域业已理出基本的线索:在新石器时代,中原主体文化是以豫西为中心的仰韶文化、豫西南和豫南的屈家岭文化、豫东的大汶口文化。 这些区系并不是简单的人为划分,而是着眼于各个地区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趋势而形成的。同时,各区系内“类型”之间又有着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大区系间还存在一些文化交汇的连接带,而且区系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发展经历着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变,到了晚期,私有财产开始出现,氏族也发展为部落和部落联盟。据文献记载,在距今5000年前后,中原大地分布着若干部落联盟,著名的有三大集团:即西部的华夏集团,包括黄帝、炎帝、颛顼、舜等族;东部的东夷集团,包括太吴、少吴、蚩尤等,其活动区域北自山东北部,西至河南东部,西南至河南最南部,南至安徽东部,东至大海;南方长江流域的苗蛮集团,包括三苗、伏羲、女娲等,这一集团的中心在湖北、湖南两省,东部当以今日豫鄂大别山为界以东邻东夷集团,西部则北越南阳一带侵人伏牛、外方各山脉间,以北邻属华夏集团。这三大集团构成了中原原始区域文化的基本框架[2]。 文化区域的形成阶段是方国和封国文化,这是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色。《史记?封禅书》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夏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在晋南和豫西,商文化以商丘一郑州一偃师一安阳而围成一个三角中心区,周人在灭商后政治中心东移,形成了以宗周一成周为轴心的华夏文化区。以豫西为中心,三代时的中原曾经是方国林立,《苟子?富国》 收稿日期:2004—09—08 作者简介:史道祥(1965一),男,河南渑池人,河南教育报刊社副编审。 ?93?万方数据

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比较“散”,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涉及科学技术、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有不少需要学生识记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尤其应注意不要平均分配教学时间,突出重点,合理分析、解决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制作的文化成就表,以使学生比较清晰的记忆。 3.注意梳理重要知识点,可制作一些表格,帮助学生记忆;对于理性知识内容,关键是要激活学生思维,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注意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火花。 4.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程大位、明安图的数学成就。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等的科学著作。 2.掌握明清时期的哲学成就:王阳明的心学及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民主进步思想。 3.掌握明朝戏剧的发展:明传奇。 4.掌握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5.掌握明清时期大型丛书和类书的编订:《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6.掌握利马窦和西学东渐。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由发展转为停滞的原因,培养学生联系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理学的演变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思想、文学等方面体现出反封建特点的原因,使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对其中反映的观点进行正确分析并正确阐释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化,认识到明清的科学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在当时世界上领先的新成果,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但是,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我国发展的主要是传统科学技术,而没有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我们落伍了。使学生充分认识腐朽的封建制度不仅阻碍着经济的发展,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着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2.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想,使学生认识,王阳明创立心学是为了维护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挽救当时的政治危机。而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3.通过学习明传奇和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传奇和小说的蓬勃发展。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试卷代号:1 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概观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在中国文化中,两种法则经常是错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士大夫从政时,每每以(思想的法则)代替(历史的法则),结果是给王朝政治带来灾难和混乱,加速王朝的灭亡。 2.论古代政治之宽平,当以西周制度为最。在政治上,周王的本质不同于国家的本质,周王是(最高权力 )的掌握者,而不是(所有权力)的把持者。 3.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民众经由(户籍)和(什伍连坐)等制度,被严格地控制了起来。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以“四大害”来称胥吏的罪恶,这一点和(顾炎武)在《郡县论》中的指责和忧虑一致。 5.历史上变法成功者,商鞅而外是中唐(两税法)、张居正整理明朝财政及清代(摊丁人亩) 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 6.国人答案要点:简单地说,就是“城里人”,就是住在城郭里面的人。这是西周分封建国的果。这些人是封建国家国邑体系的基础,国家大事他们是应当参加的,如大的军事行动、大的典礼如“大蔸 礼”之类。春秋以前,国人大众是一个政治经济上颇能捍卫自己的社会群体;春秋以后,则变为一群被动的农民。 7.八股文 答案要点:八股文是一种“代圣人立吉”的文体,从《四书》出一个句子,考试者必须模仿圣人的口气,挖空心思没话找话地对其进行阐发。其文章结构有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名八股文。这种文体高度讲究形式,讲究声律、对偶等。八股文题目范围过窄、思想束缚严重,但却是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 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字) 8.简述“轻重”之术的文化史意义。 答案要点: 文化史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的国家群族的历史道路和历史命运。春秋战国东西两大区域的文化分野,其间的胜负,关涉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假如不是商鞅那一套富国强兵论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是在治国理念上走《管子》“轻重”之术的路线,中国的历史文化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首先,以小农为核心的重农主义,肯定不会在中国获得那样永久性的统治地位。 其次,《管子》的“轻重”之术,是一种国家干预的治国之术。它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 2.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3.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 因有哪些 【学习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学习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红楼梦》作者:、高鹗。 2.以贵族青年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 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走向的的历史命运。 3.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敢于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 固势力,具有深刻的。 4.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 5.(1)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____________,反映人民的心声。 (2) 不断增多,剧目繁多,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6. 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7. 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孔尚任的《》。 8.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先后进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 9.徽调不断吸收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 “”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二、合作探究 清朝前期,在和平统一的大环境下,中国文化吐故纳新,生机勃勃,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是史家公认的繁荣时代。那么你只带清朝前期戏剧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吗?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中国古代史学案 第六单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考点23 明清时期的文化 本节学习重点: 1、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 2、明清时期的主要科学家及其科技成就、科学价值; 3、心学的创立背景、代表人物 及其思想实质;4、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产生的原因、思想实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评价;5、明传奇的概念、代表作及作者、评价;6、明清小说的主要著作、作者、成书时间和价值;7、明清时期的主要类书、丛书及其编纂者、价值;8、明清时期传教士来华的代表人物以及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贡献。 ●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集大成早期民主启蒙市民小说总结李时珍东方医药巨典徐光启我国传统农学成就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地理学石灰岩溶蚀地貌欧洲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理学心学儒家经典道学家反封建思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法治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君主专制政治唯物朴素辩证法革新罗贯中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长篇神话小说曹雪芹高鹗吴敬梓讽刺小说蒲桦龄文言短篇小说解缙古今图书集成纪昀四库全书利玛窦徐光启 ●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 1、16-18世纪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1)封建自然经济极大地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科技提供发展的推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应用; (3)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禁锢了思想,窒息了学术空气,使知识分子脱熟生产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4)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正常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文化的政治化倾向、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以及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缺乏必要的社会氛围。 总之,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没落,是导致16——18世纪中国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2、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 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

中原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分析

中原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分析 22101030 缪海洋 摘要:中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河南省居中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和黄河的影响,使中原文化表现出创造性与根源性、历史延续性、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差异性等特点。 关键词:中原文化;地理环境;文化特点 一、中原文化及其特点 中原文化是河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原文化泛指以河南为中心,包括其周边地区在内的地域文化;狭义的中原文化仅指河南省域内的文化。本文中的中原文化是就狭义而言的。中原文化是几千年来人们改造该地区的环境所形成的,它具有自己的时空特点和文化特质,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一)根源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人类记载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

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 (二)创造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无论是经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建构,还是汉文字和商业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发明与中医药的重大发现,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模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衡的浑天仪,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兼容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中原文化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就交汇在中原一带。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融合更为深化。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与周边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点。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间传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原,却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开放性就是说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著作价值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

中原文化

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主体的相对区域概念,一是泛指的大概念,包括整个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二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的中游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湖北甚至山东的一小部分;三是小概念,仅指河南省。这里所讲的中原文化,从地域上主要是一个中概念。 一、史前文化。河南史前文化的特点一是时间久远,二是内容丰富,三是领域广泛。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成为河南史前文明的主要代表,充分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 二、政治文化。黄帝创立了治国理政的雏形。随着氏族部落的发展演变,中原地域出现一批大大小小的国家。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从夏朝到元代3400多年间,河南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开封、洛阳、安阳、郑州四个。历史上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 三、圣贤文化。河南作为中原文化主要发祥地,涌现出了很多的圣贤。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人非常崇尚圣贤。历史上河南的圣贤很多,而且涉及很多领域。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等。这些圣贤不但以他们高洁的人格赢得了人们的敬仰,而且以深邃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四、思想文化。这些圣贤创造的杰出的思想成果,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思想形态。百家集中原,其中儒、道、法、佛是思想文化的四大支柱,都与河南有深厚的渊源。儒学的元圣是周公,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他的祖籍在河南,他周游列国游说讲学,主要是在中原地区;道家的创立者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道德经》是他在河南灵宝函谷关所作;法家的创始者韩非子是河南人;把佛教引入中国的唐玄奘也是河南人。 五、名流文化。中原历史上名人辈出,二十四史上立传的名人有5700多人,其中河南籍的有912人,占总数的15.8%。唐代留名的2000多位名人中,20%是河南人。 六、英雄文化。中国人崇拜英雄,中原大地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这是一种很不寻常的文化现象。中原文化中既有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英雄,也有史册记载的英雄,如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爱国将领岳飞等等。 七、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最早的起源是在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中就有很多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生产工具,三皇五帝中,伏羲氏教人们结网捕鱼,神农氏教人们播种,大禹治水推动了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农耕文化是随着农业生产在中原地区兴起并不断发展的。 八、商业文化。河南是中国的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最早出现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税收制度都诞生于河南。王亥是商业鼻祖,子贡是最早的儒商,此外还有第一个爱国商人玄高等等。我国最早的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开封,1500年前人口有150多万人,是国际性大都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市场繁荣的真实场景,而当时的伦敦只有5万人。商业文化在中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学

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1.思想:(1)王阳明的心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科技文化:(1)传统科技的发展。(2)李时珍*。(3)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小说、文人画、京剧)。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 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思想 1.阳明心学 (1)主张? ????①思想核心:致良知。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2)影响: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①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②认为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③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④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著作:《藏书》《焚书》等。 (3)影响: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①思想?????a.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c.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②著作:《明夷待访录》。

③评价? ????a.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b.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①思想?????a.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b.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 ②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③影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王夫之?????①建立起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②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③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4)历史影响?????①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2)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文学:明清小说 (1)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与市民阶层发展。 (2)成就?????①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 《金瓶梅》。②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③批判小说: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

中原的地域文化

中原地域文化 第一章总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认识中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理解中原文化的当代价值,加深对中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的认识。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中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1.中原文化的概念 中原文化是产生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 2.中原文化的构成 中原物态文化、中原制度文化、中原行为文化、中原心态文化。 3.中原文化的特点 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人文性、散播性。 第二节中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农耕文化对中原文化精神的哺育 2.中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线索 第三节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1.中原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中原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也就是中原地区遗留下来的以物质形态为标志的文化遗产。是指中原人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它包括生产工具、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生活资料、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等。 2.中原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 (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 (4)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 (5)开发旅游经济、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 3.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亦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无形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承载空间。它是相对于各民族可传承的物质遗产即所谓的“有形遗产”而言的,大致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遗产。 4.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1)见证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荣历史与维护我国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 (2)传承民族精神的途径 (3)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与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4)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5)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中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 1.中原文化催生了中国文明的形成 2.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中原文化导引了中华民族精神 (1)自强自立精神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 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来源:学科网]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 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影响)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中的影响 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时期的文化 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第七节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的著作成果;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明清小说;《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利玛窦与西学东渐。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理学的演变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对其中反映的观点进行正确分析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明朝中叶,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明传奇和明清小说蓬勃发展,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产生了激烈的撞击,一些领域开始注意吸收来自域外的学说和技术。 教学要点 一、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明安图及《割圆密率捷法》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三、理学的演变 程朱理学的盛行 王阳明的心学 四、进步的思想家 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 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 五、明传奇和明清小说

明传奇 明清小说 六、类书、丛书的编纂 《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 七、西学东渐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重点:科学技术新成就和科技巨著;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明清小说。 本节难点:理学的演变;对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的评价。 二、讲述本节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回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及这一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由此引入新课。鉴于本节知识点较多,且部分内容已在初中学过,教师讲述中应按照高中教学的要求,侧重于重点问题的分析。 三、“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一目,应讲明四点。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此内容初中已学过,教师可围绕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强调其总结性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该书不仅对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进行了全面总结,是古代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而且是一部生物分类学的经典之作。它所采用的药物分类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本草纲目》于16世纪末刻版印刷后,很快流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 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考纲考点 明清时期的思想 与科技文化 (1)王阳明的心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3)传统科技的发展与李时珍*。(4)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 素养解读 时空观念 理清明清理学发展及进步思想的产生,综合春秋战国至明清 时期儒学地位的演变及特点。 历史解释 明代心学发展了理学,理学成为统治者及人们社会生活的道 德尊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与资本主 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 史料实证 运用考古图文史料,解读实证明清思想科技文化发展的表现 及特征,从文学艺术理解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 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明清 社会思想、科技文化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家国情怀 明清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了明清经济的繁荣特点,从古 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培养爱国主义及民族精神。 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思想 1.阳明心学 (1)主张?????①核心是“发明本心”。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②提出致良知。③强调知行合一。 (2)地位: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③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④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3)影响: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文字狱” 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 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①思想 ?? ? ??a.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 b.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c.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d.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②著作:《明夷待访录》。 ③评价 ?? ? ??a.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b.其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①思想 ?? ? ??a.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b.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②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③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3)王夫之 ①思想 ?? ? ??a.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b.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c.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d.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②地位: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往往把学术研究和当时现实紧密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考点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 2.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 3.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D.近代科学传入 4.分类归纳能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的归纳,有误的是() A.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C.“宋四家”指宋代书法家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蔡襄 D.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5.四大名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根据民间故事创作,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的是()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是说在我国的古代每一个时期都在不同的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你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下列哪一部名著吗?()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7.他是桐城派晚期主要代表人物并于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是()

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课时3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思想 1.阳明心学 (1)主张???①思想核心:致良知。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2)影响: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①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②认为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③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④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著作:《藏书》《焚书》等。 (3)影响: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时代的要求。 李贽思想的特点 他(李贽)反对的是假道学不是真道学,对于真道学他是极力赞扬的,所以他反对道学不等于反封建。 ——束景南《道学文化心态论纲》 3.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①思想???a.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c.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②著作:《明夷待访录》。 ③评价???a.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b.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①思想???a.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b.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 ②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③影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王夫之???①建立起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②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③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4)历史影响???①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往往把学术研究和当时现实紧密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2)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文学:明清小说 (1)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与市民阶层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新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题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明确它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 用具 课时练课件多媒体 教学 环节 说明二次备课复习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唱脸谱》。 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是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

课程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教师讲述《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答案提示: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读教材,教师简要地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5.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的影响。 答案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目标导学二:昆曲和京剧 1.图片展示昆曲脸谱。 2.提出问题:戏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答案提示: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3.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昆曲的代表作。 答案提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4.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昆曲的特点。 5.读教材,教师简短地介绍京剧兴起的背景。 (清朝中期以后,昆曲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逐渐走向衰落。) 6.读教材,简短地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 7.史料解读。 材料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