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第一章123节 园艺植物昆虫学基础.ppt.Convertor

1第一章123节 园艺植物昆虫学基础.ppt.Convertor

设施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

绪论

一、昆虫的分类地位

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节肢动物的特点:1)外骨骼,2)体分节,3)有附肢,4)开管式血液循环,5)中枢神经系统—腹神经索

试举例说明下列节肢动物中何为昆虫纲昆虫:

蝎子、蜘蛛、虾、螃蟹、蜜蜂、蚕、虱、跳蚤、蟑螂。

说出益害。

节肢动物门

蛛形纲

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头部不明显,无触角和复眼;具4对行动足。常见的如蜘蛛、蝎子、螨等。

甲壳纲

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有2对触角;至少有5对行动足。常见的如虾、蟹和鼠妇等。

唇足纲

体躯分为头部和胴部(胸部十腹部)两个体段;有1对触角;每一体节有1对足(多足纲),第1对足特化成颚状的毒爪。常见的如蜈蚣、钱串子等。

重足纲

与唇足纲颇为相似,故也有将此纲与唇足纲合称为多足纲(Myriapoda)的。与唇足纲的主要区别是:其体节除前部3-4节及末端1-2节外,其余各节均由2节合并而成,所以多数体节具2对行动足。常见的如马陆等。

结合纲

本纲也与唇足纲相似,但第l对足不特化成颚状的毒爪,生殖孔位于体躯的第4节上。此外,每一体节上通常还有1对刺突和1对能翻缩的泡,这与昆虫纲的双尾目极为相似。该纲种类很少,最常见的如么蚰等。

么蚰

二、昆虫的基本特征

昆虫除具有节肢动物的特点外,一般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成虫阶段:

1、体躯分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

2、头部具有1对触角、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可概括为:节肢脊椎无,一对触角有,四翅并六足,昆虫百万数。

昆虫纲和其它纲的区分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蝗灾:在历史上曾经给人类造成过重大灾难,而且至今仍然对部分地区的人类存在着很大的威胁,时有发生。在我国历史上记载的蝗灾部下千次,造成严重灾害的不少于百次,主要是东亚飞蝗。在中东及非洲是沙漠蝗;在埃及的记载中有8次大灾害。据记载我国在解放前每3-5年大发生一次。

2.传播疾病:如鼠疫14世纪在欧洲流行(由跳蚤传播)。造成2000多万人死亡。

3.粮食及其他作物的经济损失:粮食损失每年可达5-19%。

4.危害经济动物:如马胃蝇、牛瘤蝇、牛皮蝇等。

(二)昆虫对人类的贡献:

1.饲用、食用昆虫:家蝇、黄粉虫、中华蜜蜂、鼎突多刺蚁、豆天蛾、虫茶、蚕蛹。

2.传粉昆虫:蜜蜂、壁蜂、熊蜂、切叶蜂。

3.绢丝昆虫:桑蚕、柞蚕、天蚕、塔色蚕(印度柞蚕)、琥珀蚕(印度姆家蚕)、蓖麻蚕、樗蚕、樟蚕、栗蚕(银杏大蚕蛾)、无桕蚕、柳蚕。

4.其他工业用昆虫: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蚜、胭脂蚧。

5.药用昆虫:冬虫夏草、蛹虫草、蚂蚁、斑蟊、蚁蛉、蜂毒、地鳖虫、洋虫、九香虫、桑螵蛸。

6.观赏昆虫:蝴蝶、蟋蟀、螽斯。

7 .天敌昆虫:黄猄蚁、飘虫、草蛉、食蚜蝇等。

四、昆虫的多样性

(一)昆虫纲繁盛的特点

(1)历史长

(2)种类多

(3)数量大

(4)分布广

(二)昆虫纲繁盛的原因

(1)有翅能飞

(2)繁殖力强

(3)体小势优

(4)取食器官多样化

(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

(6)适应力强

据记载昆虫的历史已有五千万年,见于记述的种类约有一百多万种,约占动物界已知总物种的2/3。而实际上还要多,估计约有1000万种,占全部动物种类的五分之四以上,占节肢动物的90%以上。其中植食性昆虫约占48.2%,捕食性昆虫28%,寄生性昆虫2.4%,腐食性昆虫17.3%左右。

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昆虫是现今地球上最繁盛的一个族类。在地球的生命发展史上,昆虫也是最先获得飞翔能力的动物,广阔的天空首先被昆虫所征服。昆虫的飞翔能力比爬行类和鸟类要早五千万年,人与之就更无法相比了。昆虫的适应性之强更令其他动物所不能及的,这与其长期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曾有人概括昆虫为:上至高山八千米,下到水下两米多,海洋沙漠温泉水,昆虫处处足迹多。

复习思考题:

1.昆虫属于哪类生物?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3.昆虫纲和其它纲的区别?

4.昆虫成为动物界最繁荣类群的原因是什么?

5.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6.你认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如何与昆虫相处?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

(一)体长与翅展

昆虫的体长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口器和腹末尾须及外生殖器等的长度。

翅展是指翅展开时,两前翅翅尖之间的直线距离。

描述昆虫的大小常以大、中、小型或微小型表示,一般采用以下尺度划分:2mm以下为微小型,2—5mm为很小型,5—10mm为小型,10一30mm为中型,30一50mm为大型,50—80mm为很大型,80mm以上为巨大型,超过200mm 则为极大型。

一般昆虫的体长在5—30mm之间,翅展在15—50mm之间。

一、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

(二)体节和体段

体节昆虫和其它节肢动物一样,体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称为1个体节。昆虫的体躯由18—21个体节组成(胚胎期)。有些体节的侧面着生有成对和分节的附肢。

体段由于附肢的演变和肌肉的相应发展,昆虫的体节分别集合形成负有不同功能的3个体段:头部、胸部、腹部。

(蝗虫体躯的构造模式图)

背板

腹板

蝗虫体躯的构造模式图

体段名称体节数胚胎期体节数

头部(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1 4~6

胸部(运动中心) 3 3

腹部(生殖中心)11(有变异)11

(三)体面和骨板

昆虫的体躯或各个体节一般为圆筒形,可按肢基的位置将其分为3个体面:两侧肢基着生部分为侧面,肢基上面的部分称为背面,肢基下面的部分称腹面。

昆虫的体壁大部分骨化为骨板,形成外骨骼。体壁的骨化不仅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供肌肉着生,成为重要的运动机械。各体节的骨化区,依其所在的体面分别命名为:背板、腹板和侧板。

骨板常在适当的部分向里褶陷,称为沟,内陷部分称为内突,形成内骨骼。在头部的叫作幕骨,在胸部的称为悬骨,在腹面的叫作内刺突和叉突,侧面的称为侧内脊。

在昆虫中所谓的缝是由相邻两骨片并接所留下的分界线。

[昆虫体壁上的沟、内脊、内突和缝]

区别:内脊,陷入浅;内突,陷入深

(四)附肢节肢动物具有成对分节的附肢。

附肢:节肢动物各体节侧面成对的分节管状物。

昆虫的附肢:触角、口器、胸足、腹足(幼虫)、外生殖器、尾须等。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何谓附肢?昆虫身体各部分哪些是由附肢演化来的?

3.何谓昆虫的体长和翅展?

二、昆虫的头部

(一)头部的构造

头部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有两个孔:口孔和后头孔。

在昆虫的研究中,根据头部的蜕裂线(人字缝或倒“Y”形缝)和由于体壁内陷而在表面形成的沟(额唇基沟、额颊沟、颅中沟、后头沟、次后头沟、颊下沟等),将头部分成若干个区域,如:头顶区、额区、颊区、唇基区、后头区、次后头区等。

(二)头部的形式—头式

由于昆虫的取食方式不同,其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方向也发生改变,据此将昆虫的头部划分为3种类型:

1.下口式:口器向下,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大致垂直,称为下口式。蝗虫、蟋蟀等。

2.前口式:口器向前,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一钝角或近于平行,称前口式。捕食性昆虫步甲等。

3.后口式:口器向后,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一锐角,称为后口式。蝉、蝽、蚜虫等。

(三)头部的附肢

1.触角:昆虫纲中除弹尾目昆虫无触角和高等双翅目、膜翅目幼虫的触角退化外,其余种类均有1对触角。

(1)着生位置:额区两侧复眼之前或之后。

(2)功能:具有嗅觉、听觉、触觉功能。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器官。借以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适当的产卵场所等。(3)构造:柄节、梗节、鞭节。

(4)类型:栉齿状、丝状、球杆状、念珠状、羽毛状、刚毛状、锤状、具芒状、锯齿状、腮叶状、棍棒状、膝状。蝉的触角(刚毛状)

蚊触角(环毛状)

瓢甲

(锤状)

金龟触角(鳃叶状)

蝇触角(具芒状)

蝴蝶触角(球杆状)

胡蜂触角(膝状)

白蚁触角(念珠状)

芫菁触角(锯齿状)

大蚕蛾触角(羽毛状)

了解昆虫触角的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

1.鉴别昆虫的种类

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

2.鉴别昆虫的雌雄

有许多昆虫种类雌雄性别的差异,常常表现在触角的形状上。

3.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

2.眼:

(1)着生位置:头顶、额区。

(2)功能:视觉器官,使昆虫栖息、取食、繁殖、避敌、决定方向。

(3)构造:复眼由多个小眼集合组成,小眼表面为六边形。

(4)类型:复眼和单眼。

1)复眼: 一对

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及稚虫一般都具有1对复眼。复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大多数为圆形或卵圆形,也有的呈肾形(如天牛)。低等昆虫、穴居昆虫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常退化或消失。

复眼由若干个小眼组成,小眼的表面一般呈六角型。在各种昆虫中,小眼的形状、大小以及数目变化很大。[图片]

功能:分辨物体的距离,看清物体的形状,特别是运动着的物体,能分辨光谱中许多光的颜色。

小眼的数量:1—几万个。

一种蚂蚁1个

甘薯天蛾27000个

木蠹蛾11000

苍蝇4000个

蜻蜓28000个

蜻蛉12000

凤蝶17000个

天牛的肾形复眼

家蝇复眼

果蝇复眼2

果蝇复眼1

果蝇成虫

2)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

功能:只能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不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背单眼:一般把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和稚虫的单眼称为背单眼。大多数昆虫有2-3个,少数种类只有1个。背单眼着生于额区的上方,具有3个单眼的多排列成三角形。许多种类无背单眼。背单眼的有无及其着生位置,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侧单眼:为全变态的幼虫所具有,着生在头的两侧下缘,1—7对。如叶蜂幼虫1对,鞘翅目幼虫2—6对,鳞翅目幼虫6对,常排列成弧形。

豆虫的侧单眼

)昆虫对光的反应:

昆虫感光:波长在240—700 nm 紫外光—黄橙光

人眼:波长在312—1050 nm 蓝紫光—红光

蜜蜂:250—650 nm

根据昆虫对光的反应,可将昆虫分成:日出性和夜出性两大类。

有些昆虫对绿色和黄色敏感,如黄板诱蚜。

对紫外光有很强的感应力,可用黑光灯诱虫。

3.口器

昆虫的取食器官,因种类、食性、取食方式不同有特化。

1)构造: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

2)类型:咀嚼式口器为原始的口器型式。特化的类型有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嚼吸式、锉吸式、捕吸式、口钩等。3)口器类型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选用胃毒性的药剂,刺吸性的害虫选用内吸性的药剂,两类害虫均可用触杀剂,仓库害虫、检疫害虫可用熏蒸剂。

近代农药几乎同时具有多种作用,而且未来的农药发展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方向发展,受口器构造和类型的局限越来越小。

螳螂的咀嚼式口器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

具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用以咬碎食物,并把它们吞咽下去。

上唇作为口器的上盖,可以防止食物外落。

下颚的结构

下颚须

下颚左右成对,可辅助取食。

可分为以下5个部分:轴节、茎节、外颚叶、内颚叶、

下颚须(5节,着生在负颚须节(茎节)上)

下唇的结构

下唇须

下唇构造与下颚相似,相当于1对下颚愈合而成,

故又称第2下颚。具有托挡食物的作用。

也分为5个部分:后颏、前颏、侧唇舌、中唇舌、

下唇须(3节,着生在负唇须节(前颏)上)

蝗虫的舌

舌壁具有很密的毛带和感觉区,司味觉作用。

刺吸式口器

大青叶蝉

蚜虫

刺吸式口器功能:吮吸液体食物。

刺吸式口器的构造: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针状的构造,称为口针;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将口针包藏于其中。[图片]

食窦和咽喉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

喙管

椿象口器结构

椿象的刺吸式口器

蚊子的舌与上唇各形成 1 条较粗的口针;下唇延长形成喙管

刺吸步骤

取食时,喙由头下方的足间抽出,与头垂直或成一斜角,在肌肉的作用下,两上颚口针交替刺入植物组织或动物体内。当两上颚口针刺入深度相同时,两嵌合在一起的下颚口针即跟着穿入,如此重复多次,口针即可深入植物组织或动物体内。

嚼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功能:咀嚼固体食物和吸食液体食物。

嚼吸式口器的构造:上唇和上颚保持咀嚼式口器的形式。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临时组成吮吸液体食物的喙。

锉吸式口器

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

锉吸式口器功能: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软体动物的体液,少数种类也能吸人血。

锉吸式口器构造:这类口器的特点是上颚不对称。呈短锥状,端部具有一短小的喙,喙由上唇和下唇组成,内藏舌和由左上颚及1对下颚所形成的3根口针。右上颚消失或极度退化,不形成口针。左上颚发达,形成粗壮的口针,是主要的穿刺工具。

虹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构造:上颚消失,下颚的1对外颚叶十分发达,组成一个卷曲呈钟表发条状的吻。下唇须发达。

虹吸式口器功能:吸收花蜜或吸食外露的果汁及露水等。

舐吸式口器

蝇类的口器

舐吸式口器构造:

上颚消失,下颚

除保留1对下颚须

外,其余部分也消失。

在其头下可见一粗短

的喙,喙由基喙、

中喙(或喙)和端喙

3部分组成。

家蝇口器侧面观

捕吸式口器或称双刺吸式口器脉

草蛉幼虫

主要特点是上颚长而宽,端部尖,呈镰刀状。

蝇蛆的口器

蝇类幼虫的口器——口钩

复习思考题

1.图示昆虫的触角的基本构造,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2.触角有哪些类型?了解这些类型有何实践意义?各类型举出1-2 种代表性昆虫。

3.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

4.昆虫的口器有哪些主要类型?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怎样?口器类型与作物被害状及药剂防治的关系如何?5.昆虫的眼有几类?各有何特点?

三、昆虫的胸部

(一)构造:胸部为第二体段,由3节组成,由前向后依次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各具足1对,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昆虫在中、后胸上还各具有1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中、后胸具翅,故又称为具翅胸节。

各胸节常常高度骨化,形成发达的背板、腹板和侧板。

胸部的构造

棉蝗中后胸背板

具翅胸节的背板模式图

(二)附器:足和翅

1. 足:

1)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组成。

2)类型:步行足、跳跃足、开掘足、游泳足、捕捉足、携粉足、攀援足、抱握足。

步行虫的步行足

螽斯的跳跃足

蝗虫的跳跃足

蝼蛄的开掘足

螳螂的捕捉足

龙虱的游泳足

龙虱的前足——抱握足

体虱的足——攀援足

2、翅: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具有飞翔能力的一类动物,也是动物界翅出现最早的动物类群,早载三亿年前的石炭纪的化石昆虫中,在中后胸上就已经有了与现在的昆虫很类似的发达的翅。翅的发生使昆虫在觅食、寻偶、扩大分布和避敌等方面均获得了优越的竞争能力,也是使昆虫成为生物界优势类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 1 )构造:一般为膜质,由体壁(胸背板)垂下物延伸而来,翅上有很多纵横交错的翅脉,为气管加厚形成的。翅脉:有纵脉和横脉

脉序:翅脉在翅面上的排列顺序。

横脉

纵脉

假想原始脉序由7条主纵脉及6条横脉组成。

7条纵脉从前至后依次为:前缘脉(C) 、亚前缘脉(Sc)、径脉(R)、中脉(M)、肘脉(Cu)、臀脉(A)、轭脉(J)

常见的横脉有:肩横脉(h)、径横脉(r)、分横脉(s)、径中横脉(r-m)、中横脉(m)、中肘横脉(m-Cu)

翅的基本构造:三缘前缘、外缘、后缘

三角基角、顶角、臀角

三褶基褶、臀褶、轭褶

四区腋区、臀前区、臀区、轭区

翅室:由翅脉围成的区域。

翅痣:翅前缘附近不透明的部分。

翅纹:翅面上的斑纹。

( 2 )翅的类型:膜翅、复翅、鞘翅、半鞘翅、鳞翅、缨翅、平衡棒

( 3 )双翅化:大多数昆虫以1对翅或在机能上连合成1对的两对翅用作飞行,这种现象称为双翅化。

翅的连锁:翅轭、翅缰、翅抱、翅钩列、翅褶

翅室

翅痣

蜻蜓的膜翅

蝗虫的复翅

金龟甲的鞘翅

蝽的半鞘翅

鳞翅

毛翅

缨翅

平衡棒

翅缰连锁

翅钩连锁

贴接连锁

(4)翅的飞行:

飞行速度:家蝇8.05km/h 蝴蝶、胡蜂19.31km/h

蜜蜂、大黄蜂20.93km/h 蜻蜓50km/h

天蛾54km/h

飞行距离: 乳草蝶40—50km/天,飞行几个月,由美国、加拿大飞往墨西哥马德雷山3000米以上越冬。

蜜蜂酿1kg蜜,需采1万朵花,飞行45万km,绕地球赤道11圈之多,反复吞吐200多次。翅的震动:蜜蜂260次/秒胡蜂165—247次/秒

家蝇147—220次/秒蝶黄凤蝶5次/秒

平头摇蚊196—494次/秒多的达1000次以上

人耳能听到20-20000赫兹的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复习思考题

1.昆虫成虫胸足有几对?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并举例说明。

2.成虫胸足分为哪几节?

3.昆虫翅的基本构造怎样?它有哪些类型?

4.何谓脉相?双翅化?

四、昆虫的腹部

一、构造:由许多环节组成,9-11节,每节由背板、侧膜、腹板组成,1-8节两侧有气门。

二、功能:进行食物转化、营养吸收和排泄、生殖活动。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三、腹节划分:

(1)生殖前节:生殖节以前的腹节(1-7节)。

(2)生殖节:成虫雌性8、9腹节;雄性第9腹节。

(3)生殖后节:生殖节以后的腹节(10、11节)。

四、附器:外生殖器、尾须、腹足。

(一)外生殖器:

1.雌虫——产卵器:管状、针状、锯状

构造:背产卵瓣、腹产卵瓣、内产卵瓣各一对。

2.雄虫——交配器

构造:阳茎、抱握器等。

昆虫的种类不同,外形变化也不同,同一种昆虫外表变化可能有差异,但雄性外生殖器在结构上相对稳定,因此是分类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锁钥学说)

锁钥学说

锁钥学说:l844年Dufour在研究了双翅目昆虫外生殖器构造之后提出的一种解释昆虫种间机械隔离的学说,他认为昆虫的雌、雄两性外生殖器的相应构造如锁钥关系那样严格吻合,不同种间的锁钥关系明显不同。

界定种的标准:种间生殖隔离

雌性外生殖器——产卵器

蝗虫生殖器

大青叶蝉产卵

蜜蜂的产卵器

蛾产卵

雄性外生殖器——交配器

(二)尾须:为第十一节附肢(有变异),位于两侧,分节或不分节,有感觉作用。

不分节:特化坚硬如铗,如蠼螋、双尾目的铗尾虫。

分节:细丝状,如缨尾目、蜉蝣目。

(三)腹足:为全变态类昆虫中鳞翅目、膜翅目叶蜂、鞘翅目叶甲幼虫所特有。

鳞翅目幼虫:腹部第3-6,10节各有一对,5对,有趾钩,趾钩的排列方式和数目,是鉴别幼虫种类的特征之一。

膜翅目叶蜂幼虫:第2-8节各有一对,6-8对,无趾钩,区别于鳞翅目幼虫。

蠼螋

蜉蝣

昆虫的尾须

昆虫的腹足

鳞翅目幼虫

叶蜂幼虫腹足

趾钩

(四)腹部的其它构造

无翅亚纲中:

弹器、握弹器:弹尾目昆虫腹部第3节有握弹器,第4或5节有弹器。

腹刺突:原尾目昆虫第1-3节两侧有突起,第2-9节腹面有刺突。

有翅亚纲中:

气管鳃:蜉蝣稚虫腹部第1-7节两侧,广翅目鱼蛉幼虫。

腹听器、腹发音器:直翅目蝗虫第一腹节两侧具听器;同翅目蝉雄虫的发音器在第一腹节腹面,雌虫的听器也在腹部第一节腹面。

1.说明昆虫雌虫产卵器的构造。

2.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3.昆虫腹部有哪些附肢?

复习思考题

五、昆虫的体壁

(一)构造:(从外向内)

1.表皮层

(1) 上表皮:

①护蜡层

②蜡层

③表皮质层(角质精层和多元酚层)

(2)外表皮

(3)内表皮

外表皮和内表皮又统称为原表皮或前表皮。

2.皮细胞层(真皮层)

3.底膜

孔道和蜡道

孔道:在表皮层中,有许多微细管贯穿上下,这些细管叫孔道。

(1)形成:是由皮细胞的细胞质伸出的细丝,在分泌活动完成后留下的孔道。

(2)形状:孔道常呈螺旋状,也有直线形。

(3)作用:皮细胞与表皮之间物质运输的通道。

(4)大小和数目:随虫种而异。

蜡道:孔道在蜡质层中的继续叫蜡道,其更细,多分支。

体壁的基本结构

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层(上表皮、原表皮)、皮细胞层、底膜

表皮层

上表皮

护蜡层(脂类、蛋白质)

蜡质层(蜡质:包括长链烃类、脂肪酸酯和醇等)

表皮质层(脂蛋白和多元酚的复合体、脂蛋白复合体)

原表皮

外表皮(鞣化蛋白和几丁质)

内表皮(几丁蛋白复合体)

(二)功能:

1.构成躯壳外形,内陷着生肌肉。

2.阻止体内水分蒸发。

3.保护内脏,防止有害物质进入。

4.有感觉功能。

体壁的特性:延展性、坚硬性、不透性。

(三)体壁衍生物

1.外长物:

(1)由体壁上表皮突起形成,无细胞参与:如小毛、小刺、脊。

(2)真皮细胞突起:①单细胞突起:刚毛、毒毛、鳞片。

②多细胞突起:距、刺。

2.内陷物:体细胞内陷形成的腺体。如:唾腺、丝腺、蜡腺、毒腺、臭腺、性腺。家蚕有丝腺,凤蝶幼虫前胸有臭Y腺等。

了解和研究昆虫身体上的腺体及其性能,可以开发利用昆虫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如:可以人工提取或合成昆

虫的性信息素,制成性诱剂来预测和防治害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等都已研制出人工合成的性诱剂。

毒毛

胫节距

体壁上的外长物

(四)体壁的色彩—体色

主要产生于体壁的皮细胞层、表皮层及外长物(如刚毛、鳞片)。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

1.色素色(化学色):是由色素化合物形成的颜色。这些化合物以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吸收某一波段的光,反射另一波段的光波,而呈现另一种颜色。

色素一般位于表皮层,也可存在于皮下的别的组织中,多为代谢作用的产物或副产物。如:黑色素是由酪氨酸经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而转化成的色素。主要陈列于外表皮中。

此外,昆虫也可以从食物中得到胡萝卜素类、花青素等色素,而使血液或其他组织呈现色彩。

如:某些椿象的红色、黄色;瓢虫的红色;家蚕的黄色都来自于植物的胡萝卜素,当昆虫死亡或经化学处理后色素色有可能消退。

2.结构色(物理色):结构色是光波在虫体表面发生干涉或衍射而产生的各种颜色,这种颜色是永久性,不会消退。如:吉丁虫体壁光亮的金属色,就是由鞘翅表面存在的细小颗粒所引起的。

蜻蜓中的蓝色是由于体表微粒直径同光的波长相似,将较短的光波分散而形成的。

蛾蝶翅上的闪光如环蝶、闪蝶翅上的颜色,是由于翅上的鳞片表面有很细密的脊纹,这种(环蝶)脊纹每毫米约有1400条,脊纹间距约为0.7微米。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脊纹是由各种平行的而极薄的透明薄片组成。他们能使照射在鳞片上的光线由反射和干涉作用,形成各种波长的光线,而产生闪色。

3.混合色:是昆虫最普遍的色彩。许多昆虫具有的金属光泽,它的色泽常由于视角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些色泽的产生是由于存在的色素和表面结构发生的物理色混合而成的。

如:凤蝶的亮绿色是由蓝色的结构色和黄色的色素混合而成的,鳞片的红色素与紫色的结构色可形成洋红色。(紫闪蛱蝶)

紫闪蛱蝶

黄褐色的色素色+紫色闪光的结构色。

(五)体壁更新—蜕皮:昆虫必须将旧的体壁脱掉才能继续生长,这种现象就称为蜕皮。

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共同作用可以改变脱皮的方向和延迟成虫特征的出现时间。在有高浓度保幼激素存在的情况下,发生从幼期变幼期的脱皮过程;当保幼激素的浓度降低时,发生从幼虫变蛹(或若虫变成虫)的脱皮过程。

(六)体壁与杀虫剂的关系:

1.体壁厚外被物多,不利于杀虫剂的药效发挥。

2.蜡层厚、硬不利于药剂展布,需在药剂中加入湿润剂、展着剂,破坏体壁的构造,充分发挥药效。

3.体壁更新期间及幼虫的幼龄阶段,体避薄有利于杀虫剂的接触杀虫。

1.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体壁的作用?

2.昆虫的体色分为哪几种?

3、昆虫体壁的穿透性与杀虫剂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第二节昆虫的内部解剖生理

一、内部器官的位置

昆虫是外骨骼动物,它的一切内部器官都在体壁包围的体腔内,体腔内没有像高等动物那样的血液,整个体腔内的体液就是血液。所以,昆虫的体腔又称为血腔。昆虫的体腔一般被分布于背、腹面的两层肌纤维膈(背膈和腹膈)分成三个部分。

(一)背血窦:背膈上背板以下的部分。内有一个帮助血液循环的管子—背血管(包括大动脉和心脏)。所以背血窦又称为围心窦。

(二)腹血窦:位于着生在腹板两侧的腹膈下方部分,内有腹神经索(神经系统的大部分),所以又称为围神经窦。(三)围脏窦:为背膈和腹膈之间的部分,内有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1、消化系统:是纵贯于体腔中央的一条消化道,其前端开口于头部的口前腔,后端开口为肛门。

2、排泄器官--马氏管:着生于消化道中肠与后肠交界处并开口其内,末端游离于血液中的细长管道。

3、循环器官--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纵贯于背血窦内的一根前端开口的细管,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

4、神经系统—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纵贯于腹血窦内,是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

5、呼吸系统即气管系统:主气管、支气管网、微气管,微气管伸入到各器官和组织中,主气管以气门开口于身体各节的两侧。

6、生殖系统:位于消化道的背侧面,以生殖孔开口于体外。

7、肌肉系统—体壁肌和内脏肌:分别附着于体壁下方和内脏表面。

8、内分泌系统—各种内分泌腺体:分别位于体腔内相应的部位。

八大系统

背血管和腹神经索是节肢动物所特有。

二、主要内部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一)消化系统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及与消化道有关的唾腺。

消化道是一条不对称的管道,从口到肛门纵贯在体腔中央。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消化道的长短变化很大,一般取食固体事物的昆虫,其消化道较短,与体长略等;而吸收汁液的昆虫消化道常在体内有较多的回旋,较身体长。1.前肠:口→咽→食道→素囊→前胃(以喷门瓣为界)

(1)素囊:变化很大,各种昆虫形状不同,其主要作用是暂存食物。有的有特殊作用,如蜜蜂的素囊成蜜胃,花蜜与唾腺分泌的酶混合转变成蜂蜜。

(2)前胃:磨碎食物,在食物进入中肠时有过滤作用。

(3)喷门瓣:阻止中肠食物倒流至前肠,同时调节进入中肠的食物量。

2、中肠:又称为胃,由内胚层形成,位于前肠之后,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部分。

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其中肠比较简单,常为短而均匀的管状构造。

胃盲囊: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其中肠前端肠壁外突,形成各种形状,其数目因种类而已,一般2—6个。所起作用是增加中肠得分泌和吸收面积。

吸收式口器的昆虫其中肠细而长,某些种类的昆虫(如半翅目、同翅目)的中肠弯曲地盘在体腔内,其后端、后肠前部与前肠相连形成滤室。

滤室的作用:是将过多的糖分和水分直接经后肠排除。

3、后肠:由外胚层内陷而成。后肠是消化道的最后部分,前端以马氏管着生处与中肠分界,后端开口与肛门。

大肠(回肠)→小肠(结肠)→直肠→肛门

功能:吸收水分,排泄食物残渣。

昆虫的食性极为复杂,而消化道内的酸碱度不同,由此可以研制出不同性质的杀虫剂,来防治害虫。因为农药在虫体内的溶解度与虫体的胃液的酸碱度有关,农药的溶解度越大杀虫效果越好。

如:很多蛾类幼虫的胃液是偏碱性的ph8-9,而金龟子的中肠内是酸性的。青虫菌、杀螟杆菌产生的伴胞晶体易溶于碱性中,所以对蛾类幼虫杀伤力较大。

(二)呼吸系统

1、构造:由外胚层内陷而成的管状器官系统。这些气管在体内有相当固定的排列方式。

2、特点:是将氧气直接输送到组织中去,主要是靠空气扩散和呼吸运动。

气管系统构成:由气门、气管、微气管组成。

(1)气门:开口于身体两侧,通常位于胸部、腹部的侧板上,或侧板之间的膜上,一般10对。中、后胸和腹部1-8节。如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

双翅目9对,胸部2对,腹部9对。介壳虫2对。多数昆虫的气门有调节器,可以开闭,调节体内的水分蒸发和气体流通。

(2)气管:是富有弹性的管子,一般直径2-5微米。通常在体内气门不远处即分为三个主支。

背气管:进入背体壁肌及背血管处。

腹气管:进入腹面肌及神经索、足和翅。

内脏气管:进入消化道、脂肪体、生殖器官附近。

(3)微气管:1微米以下,但其内壁上仍有直径为0.025微米的螺旋丝,末端为肌肉纤维或其他组织,管壁相当薄,易为气体通过。微气管不含几丁质,在脱皮时不脱落,这是与气管的主要区别。

有的有翅昆虫的气管一部分膨大成薄壁的囊,即气囊,用以减轻体重即贮藏空气,帮助呼吸。如家蝇、蜜蜂等快速飞行的昆虫,其气囊可充满整个体腔;水栖性的昆虫的呼吸气管发展成为气管鳃,以摄取溶于水中的氧,有各种不同的形状。

昆虫的呼吸与杀虫:当空气中有一定的有毒气体时,就会同空气一起进入虫体内,而使虫体中毒死亡,由此而研制除了熏蒸杀虫剂。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气温高,虫体呼吸快,气门开放的大,药剂进入虫的也就越多,虫体死亡也就越快。

影响熏蒸杀虫的因素:

①药剂本身的特性(烟剂沉降性等)。

②设备和环境。

③时间、温湿度。

④害虫的虫态、生理状态。

(三)循环系统

昆虫的体腔就是血腔,一切内部器官都浸在血液中,血液在体腔内流动,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放式循环系统。(高等动物的血液是在血管内运行)

1、功能:运送营养物质,排泄废弃物质。

2、构成:背血管。包括前部的大动脉,后部的心室8-12个。

3、血液:即体液(也称血淋巴)。包括血浆、血细胞。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时为绿色和黄色。

4、血液循环:有心脏、腹膈、背膈的运动,使血液在体腔内做定向循环。

血液除了运送营养、排泄废弃物质以外,还具有免疫作用、愈伤作用,调节水分,传递压力,帮助孵化,蜕皮,羽化,展翅,气管的通风等。

(四)排泄系统

1、功能:排除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酸、胺盐等异化产物。

2、主要排泄器官:马氏管、脂肪体、后肠。

二氧化碳通过呼吸器官排除,其余的从排泄器官排除。

(1)马氏管:为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开口于中肠与后肠的连接处,末端封闭游离于体腔中,或贴于肠壁上。其数目因种类而已,原始数目为6条。常为偶数。如介壳虫2,半翅目、双翅目4,鳞翅目6,直翅目20-100,多着达300条,蚜虫0。

马氏管的功能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肾脏,可以吸收尿酸的钠、钾盐,并以盐的形式排除。有的昆虫还有其他的功能。如草蛉幼虫的马氏管能分泌丝质物作茧。沫蝉若虫的马氏管能分泌泡沫状物质包围虫体,用以保护。

(2)脂肪体:有多个脂肪细胞形成葡萄状、块状、带状、多叶状组织,散布在体腔各器官间隙中。脂肪体内的一些尿盐细胞能积累尿素结晶,有贮存排泄物的作用,积累毒物,降低浓度,产生抗药性。另一部分细胞贮存营养。脂肪体的多少因种类、虫态、营养条件而异。雌虫>雄虫,冬前>其他时期。

(3)后肠:主要调节虫体水分、盐分的平衡,排出代谢废物。

(五)神经系统

昆虫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受神经的支配,并与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相联系,感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如温、湿、光、风等。

昆虫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交感神经系、周缘神经系。

1、中枢神经系:是节肢动物的神经中枢,包括:脑神经、食管下神经、腹神经索。

脑神经:位于食管上方,主要接受复眼、单眼、触角的感受刺激。

食管下神经:与脑神经相连,位于头部食管下方,口器肌肉等处的神经。

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腹面,包括胸部、腹部的一系列神经节,神经索。

2、交感神经系:主要为胃神经系及尾交感神经系。

胃神经系:位于前胸、中肠前部、唾腺、大动脉、气门等处的神经节。

尾交感神经系:主要分布于后肠和生殖器官部位。

3、周缘神经系:位于昆虫体壁下面,仅由感觉神经原和运动神经原的纤维所形成的神经网络,在软体的幼虫中最为发达。

感觉器官:昆虫的真皮细胞在适当的部位特化成与感觉神经原相连的专门负责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感触器、听觉器、感化器、视觉器)

感触器:一个或几个感觉细胞与毛基部相连,毛状或鳞状、栓状、板状、针状。

听觉器:主要为鼓膜听器。如直翅目蝗虫第一腹节两侧、螽斯、蟋蟀前足胫节。

感化器:构造上高度特化,生理机能上极为专一。分为嗅觉感受器和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触角、下腭须、下唇须、足、和尾须等处,特点是感觉器外面无毛,表皮相当薄。

视觉器:感光器官,包括复眼和单眼。

神经系统与化学防治的关系:神经毒剂扰乱神经机能,生理代谢和生命活动紊乱,使昆虫中毒死亡。

(六)生殖系统

为昆虫的繁殖器官,位于消化道的背侧方,生殖孔开口与腹部末端,雌性开口于第8、第9节腹板后方,雄性开口于第9节腹板上或后方。生殖器官大多两侧对称,功能就是繁殖后代。其主要构造是:

雌性:一对卵巢、一对侧输卵管、一个中输卵管、交尾囊、一对附腺、受精囊。

雄性:一对精巢、一对输精管、一个储精囊、射精管、一对附腺。

功能:卵巢管:逐渐产生成熟的细胞。

受精囊:贮存精子,对一生交配一次的昆虫尤为重要。

附腺:分泌使卵排列在一块的粘液,使卵粘附到植物上或其他物体上。

卵巢管的一般构造

授精:昆虫交尾将精液贮存于受精囊内,但不进行精卵结合。

受精:卵成熟后排卵至受精囊口时,释放精子并进入卵内,精卵结合。

昆虫生殖与害虫不育性的利用:

昆虫生殖率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害虫的危害程度,如何抑制害虫的繁殖,甚至使其完全不育而灭种,是近年来害虫防治研究的新方向。有三种方法:

1、射线不育:x射线、钴60 射线(r射线)。

2、化学不育

3、昆虫激素类物质的应用: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

如:50年代末美国利用x射线照射羊的大害虫—羊旋皮蝇雄虫,使其不育,在一个孤岛上进行大规模试验获得成功,消灭了羊旋皮蝇。

利用性信息素(性外激素)作引诱剂治虫,亦是与生殖有关的防治害虫的新途径。

(七)内分泌系统

调节昆虫的生长发育如蜕皮、变态、等生理过程。主要包括:

1、脑神经分泌细胞

2、咽下神经节

3、心侧体

4、咽侧体

5、前胸腺

6、体神经节、绛色细胞

主要昆虫激素,有两类:

(1)内激素:调节控制生长、变态、滞育、交配、生殖和代谢。

主要包括:脑激素:脑神经细胞产生。

蜕皮激素:前胸腺产生。

保幼激素:咽侧体产生。

(2)外激素:调节诱发同种间的行为,如性行为、群集结、追踪、报警等。

有特殊的腺体产生,主要有:性抑制激素、性激素、集结激素、追踪激素、报警激素。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性激素,并可以人工合成制成性诱剂。1959年Butenandt首次报道家蚕性信息素。

性信息素的利用:

1、监控、测报虫口及动态。

2、诱杀害虫

3、干扰交配防治害虫

目前利用性信息素和性诱剂进行监测并以实际应用的,以鳞翅目昆虫的最多,有80多种,鞘翅目47种,双翅目12种,同翅目6种,膜翅目4种,直翅目2种,半翅目1种。

昆虫激素调节控制作用的特点:其用量甚微,而效应较大,并有种和属间的特异性。

复习思考题

1.何为体腔?昆虫各内部器官在体腔中的位置?

2、昆虫体内主要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第三节昆虫的生物学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二、昆虫的个体发育

三、昆虫的季节发育

四、昆虫的主要行为和习性

昆虫之所以成为地球上各种动物中的优势类群,除了他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外,与其独特的繁殖方式有着重要关系.它有繁殖方式多样化,繁殖力大,生活周期短,所需的营养少的特点。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卵生)

通过雌雄交配,卵受精以后产出体外,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大多数种类的昆虫的繁殖方式属于这种,如以卵越冬的种类,蚜虫的越冬代;多数种类的蛾蝶类昆虫。

栗大蚜交配

蜻蜓交配

寄蝇交配

(二)单性生殖(孤雌生殖)

雌虫不需要经过交配,卵不经过受精即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偶发性孤雌生殖:在正常的情况下营两性生殖,偶尔可能出现为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舞毒蛾、枯叶蛾等。所产生的后代由雌、雄两性。

家蚕

2、经常性孤雌生殖(永久性孤雌生殖):

有些昆虫在其全年的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单性生殖的习性。如有些膜翅目昆虫中的蚂蚁、蜜蜂,经常产下一部分为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为雄性,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有些种类至今未发现雄虫,如有些叶蜂、瘿蜂、小蜂、竹节虫、粉虱、介壳虫、蓟马、蓑蛾等。

3、季节性孤雌生殖(循环性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变化而交替进行。如多数的蚜虫。这种现象又称为异态交替现象。春夏季:孤雌生殖。秋季:两性生殖。

经常性孤雌生殖(永久性孤雌生殖)

雌、雄性蚜

季节性孤雌生殖(循环性孤雌生殖)

(三)多胚生殖

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以上即多个胚胎的生殖方式。多达数百个至上千个,性别由卵是否受精而决定,未受精卵—雄虫,受精卵—雌虫。

(四)幼体生殖

有些昆虫的在幼虫期就能生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幼体生殖。凡进行幼体生殖的昆虫产出的都不是卵,而是幼虫,所以也可以认为是胎生的一种形式,也涉及不到两性生殖,所以有可以看成是孤雌生殖的一种类型。如瘿蜂科、摇蚊科的幼虫。

寄生蜂

多胚生殖

(五)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直接孵化而产出幼虫的生殖方式。但与浦乳动物的胎生不同。昆虫的胚胎发育有卵黄供给营养,而浦乳动物有血液供给营养。

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幼体生殖的繁殖方式都是对环境极有利的适应,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消耗少量的生活物质,达到巨大数量的个体,这些现象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昆虫控制上、利用上更为重要。

二、昆虫的个体发育

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胚胎发育,在卵内完成,至卵孵化为主;第二阶段为胚后发育,从卵孵化至成虫性成熟为止。

(一)卵期

属于胚胎发育期,是一个不活动的虫态,是昆虫为了保护自身而具有的一种特殊的适应方式。

1、卵的构造和大小

昆虫的卵一般都很小,如卵寄生蜂的卵0.02—0.03mm,也有较大的卵如蝗虫的卵6—7mm。

( 1 )卵的构造

卵是一个大型的细胞,有细胞壁—卵壳,细胞核—卵核,原生质—卵黄。卵的构造十分复杂,具有高度的不透性,起着良好的保护作用。

2、卵的形状

有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卵圆形、肾形。如直翅目、双翅目、寄生性膜翅目许多昆虫的卵大都属于这种类型。此外还有:

桶形:多数椿象的卵。

瓶形:金花虫、菜粉蝶的卵。

纺锤形:种蝇、蚱蝉的卵。

半球型:夜蛾类的卵。

球形:介壳虫、有些蛾类的卵。

扁圆形:家蚕的卵。

鸟卵形:金龟子的卵。

丝柄卵:草蛉的卵。

瓢虫的卵

草蛉的卵

蝽象的卵

舞毒蛾的卵

螵蛸

梨小的卵

日本球坚蚧的卵

3、卵壳的脊纹

昆虫卵的表面常有各种各样的凹凸不平的脊纹,有的成不规则的网状(菜螟卵)、放射状脊(夜蛾卵),还有的卵有横脊(菜粉蝶)。这些纹理都有助于增加卵壳的坚硬程度,也为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昆虫提供了依据。

4、产卵方式

昆虫产卵的方法,虽不同种类而异,有的单粒散产,有的多粒块产;有的裸露,有的隐蔽;有的产于组织内,有的产于体表。单产:桃小、梨小、天牛、菜粉蝶等。块产:舟形毛虫、天幕毛虫、椿象等。

有些昆虫卵的表面有覆盖物,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天敌的伤害。如螳螂、蝗虫、舞毒蛾等。昆虫为了下一代寻找食物方便,往往将卵产在幼虫喜食的寄主上。如三化螟—水稻,菜粉蝶—十字花科蔬菜,寄生蜂—卵或幼虫,二十八星瓢虫—茄科植物,食蚜蝇、瓢虫—蚜虫多的植物上,桃小—苹果、梨、桃,梨小—桃梢、梨、苹果。昆虫之所以能够找到适当的寄主去产卵,大多决定于一定的化学物质。

掌握和了解昆虫的产卵习性,不但便于调查害虫,而且对防治害虫也有重要意义。有些害虫,尤其是产卵比较集中的害虫,采取人工采卵防治,至今仍然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5、卵期

卵从产下到孵化所经历的时间。有的2---3天,有的一周到数月,依昆虫种类而异,也与生长发育时的温湿度有关。

6、孵化

当卵内的胚胎发育完成以后,幼虫或若虫破卵而出的现象称为孵化。

二、幼虫期

(一)脱皮

昆虫的生长必须将坚硬的体壁外壳脱去,才能继续长大,这种现象称为脱皮。昆虫每次脱皮之后身体都适当长大,生长和脱皮相互伴随,交替进行,脱皮后体壁尚未硬化时,有一个急速生长的过程,随后生长缓慢,所以昆虫的生长是不均衡的。昆虫羽化为成虫后,一般不再脱皮,不再生长;极少有脱皮现象,无翅亚纲中的弹尾目、缨尾目、双尾目昆虫有此现象。

(二)脱皮次数

因种类而异,一般3-5次,多着达数十次。多数有翅亚纲:4-12次,如直翅目、鳞翅目4-5次。蜉蝣、石蝇20-30次,衣鱼50-60次。

(三)虫龄:用来表示或说明虫体大小或生长发育进程的,可用脱皮次数来表示。虫龄=脱皮次数+1

(四)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

(五)虫龄的识别:掌握好虫龄的识别,对害虫的调查研究及防治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正确的识别虫龄,可以掌握防治的有利时机,提高防治效果。我们辨认幼虫龄期最可靠的标准,就是利用幼虫的头壳宽度,因为同龄幼虫的头壳宽度是比较固定的。有人测定了多种鳞翅目(蛾类和蝶类)幼虫后,发现各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是有规律的按几何级数增加,也就是相邻各龄幼虫的头壳宽度之比是一个常数。

上一龄幼虫头宽

常数=----------------

下一龄幼虫头宽

(六)昆虫的幼体及幼虫的类型

昆虫未成熟的个体称为幼体。

广义的说,昆虫从卵孵化出来到出现成虫特征以前的整个发育阶段都可以称为幼虫期。在昆虫的发育史中,幼虫期的明显特征是大量取食和以惊人的速度增大体积。

生物学意义:

(1)大量获取并积累营养,以完成胚胎发育所未完成的发育过程,即为发育成性成熟的能生殖的成虫而创造条件。(2)从实践意义来说,由于幼虫期是大量取食的阶段,所以很多农林害虫的危害期都是幼虫期,因而常常是防治的重点时期。所以,植保工作者必须熟悉幼虫期,研究幼虫期的特性,原因就在于此。

1、幼虫、若虫和稚虫

幼虫:幼体形态与成虫完全不同,无复眼,发育为成虫要经过蛹期。属于完全变态的幼体。

若虫:幼体与成虫从形态上近似,只是翅和生殖器官未成熟,发育为成虫不需要经过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中的渐变态的幼体。

稚虫:幼体水生,成虫陆生。幼虫与成虫从形态上、生理结构和发育习性上极为不同。如蜻蜓。属于半变态的幼体。

幼虫

舞毒蛾

若虫

蝗虫若虫

螳螂若虫

蝽若虫

稚虫

蜻蜓

2、幼虫的类型

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即习惯沿用的狭义的幼虫虫态,这类幼虫不论是外部形态或是内部构造,以至于生活环境、习性等都与成虫有很大差异,幼虫的器官及构形须全部改造,经过一个蛹期才能变成成虫。所以全变态类昆虫的特点:一是没有复眼,而是没有外生翅芽。全变态昆虫占了昆虫总数的一大半,占有昆虫纲中最大的几个目,食性、习性、生活环境等都十分复杂,因此,幼虫在形态上变异极大,但仍可根据胚胎的发育程度,将幼虫分为四个类型:

(1)原足型幼虫

多数与寄生性膜翅目昆虫的幼虫。特点是:初龄幼虫几乎象一个不完整胚胎,腹部不分节,胸足和其他附肢均退化,只留下几个突起痕迹。这种昆虫的卵内卵黄很少,迫使幼虫在胚胎早期孵化,依靠浸浴在寄主体液或卵黄中通过体壁吸收寄主的营养,才能继续发育。如广腹细蜂科。

原足型幼虫简图

内寄生蜂幼虫

棉铃虫幼虫

天蛾幼虫

多足型幼虫

(2)多足型幼虫

身体分节明显,胸足发达,还有腹足和侧气门呼吸系统。如鳞翅目、膜翅目叶蜂科幼虫。

(3)寡足型幼虫

幼虫具有发达的胸足,腹部无附肢,根据体型和胸足的发达程度,又可分为:

蛃型:体细长纺锤形,前口式,胸足发达,行走较迅速,如鞘翅目中的步甲、虎甲、瓢虫的幼虫。

蛴螬型:虫体肥胖,呈C型弯曲,胸足较短小,行走迟缓,如金龟子科幼虫。

蠕虫型:体细长,稍扁,胸足短,如黄粉甲幼虫,叩头虫幼虫(金针虫)。

金龟子

叩头甲

蛃型

蛴螬型

蠕虫型

瓢虫幼虫

步甲幼虫

(4)无足型幼虫

身体上没有任何附肢,,有时连头部也退化,这类幼虫多数是由寡足型幼虫或多足型幼虫的附肢消失而来的,由于它通常生活在容易获得食物的环境中,所以不仅行动器官退化,而且感觉器官也不发达。无足型幼虫按头部的发达或骨化程度常有分为三种类型:

全头无足型:具有充分骨化的头部,如低等双翅目的蚊类,蚤目,膜翅目的细腰亚目,鞘翅目的若干科,捻翅目,少数潜叶鳞翅目。

半头无足型:头部部分退化,其后端常缩入胸部,如双翅目短角类(虻类),若干寄生性膜翅目。

无头无足型:头部十分退化,完全缩入胸部,或仅外露口钩。如双翅目芒角亚目(环裂亚目)幼虫(蝇类)。

显头无足型

半头无足型

第10章 诱变育种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计划学时 2 授课章节第十章诱变育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 第二节辐射诱变 第三节化学诱变 第四节突变体的鉴定、培育和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 辐射诱变作用机理;化学诱变机理;多倍体诱导的原理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1.多媒体结合板书。 2.空间育种的最新动态布置学生自学查找资料。 3.展示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的图片资料。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化学诱变中的影响诱变效应因素及化学诱变处理程序。 2.无性繁殖植物进行诱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诱变育种可采用哪些材料?M1、M2、M3的种植方式及如何选择? 4.园艺植物辐射敏感性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5.要达到好的诱变效果,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章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 本章主要内容: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 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 突变体的鉴定、培育和选择 变异体直接筛选或利用突变体进行杂交,从而培育新品种。 §1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 1.1诱变育种的概念 利用物理(辐射作用)或/和化学(化学反应)方法诱发植物体(植株、枝、芽、花粉等)产生遗传变异 延伸的术语 辐射育种radiation breeding、化学诱变育种chemical mutation breeding、诱变剂mutagen,Physical Mutagens,Chemical Mutagens;突变体mutant 世界各国推广植物突变体数(FAO/IAEA, 1991) 1.2诱变育种的特点 1.2.1突变率高,变异谱广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指由外界条件自然作用发生的突变。 突变率(mutation rate):指一定的基因在单位时间内(如每个世代)发生突变的机率。 突变频率(mutation frequency):指突变体占观察个体数的比例。 突变谱(mutation spectrum):指产生各种突变的类型。 实例: 1969年印度用热中子处理蓖麻(大戟科Ricinus comminis)育出新品种阿鲁姆,成熟期由270 d缩断到120 d的早熟品种,增产55.3%。 前苏联采用理化因素结合处理葡萄(用137Csγ射线照射种子,再用0.2%秋水仙素处理子叶期幼苗生动生长点),获得了抗病性、枝型、叶形、果色、果形等大量变异。诱变频率为1%~3%。 1.2.2 常产生点突变,可以有效地改良品种的个别性状 点突变(point mutation):指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遗传物质的变化,也称genetic mutation (multiple mutation),特别适合对推广品种生产特性的改造。 如杂交方法:①可能引起原有优良性状组合的解体,②基因间连锁关系,可能引起优良性状夹带不良性状。 实例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试卷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试卷 姓名: 成绩 1.什么是生物技术?(10分) 答: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及成活率的关系?(10分) 答: (1)细胞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2)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病毒在植物体内通过维管束和胞间连丝传播,因此在植物体内含量不均匀,顶端分生组织带毒少,病毒含量低。 (3)进行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越小,带有病毒的可能性越小,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脱毒效果越好。但茎尖太小,离体培养时成活率小,反之则反。 3.何谓原生质体融合?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方法及体细胞杂种的筛选和鉴定技术?(20分) 答: (1)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 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2)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方法: 硝酸钠法、高钙离子法、PEG法、电融合法、多聚化合物法以及聚集微束激光法。 (3)体细胞杂种的筛选: 根据不同对象和目的,可用各种方法,如按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繁殖状态上的差异,或利用融合细胞对温度、药物的敏感性、营养要求不同等特性进行分离选育,主要有遗传互补选择、形态特征选择、生长特性选择、敏感差异选择、低密度培养选择等方法。 (4)体细胞杂种的技术鉴定: ①、RFLP和RAPD应用于鉴定体细胞杂种;②、种特异重复DNA;③、Southern杂交在体细胞杂交中的应用;④、基因组原位杂交仔植物杂种中鉴定;⑤、其它方法。如SSR、核糖体DNA间隔序列分析及内部转录间隔区分析。 4.园艺植物常用的分子标记有哪些?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0分) 答: (1)园艺植物常用的分子标记有: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SSR (简单序列重复)、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等4种。 (2)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 1)品种鉴别与产权保护

园艺昆虫学试卷及答案8

试卷八 一、名词解释 1、背眼线: 2、体外消化: 3、多胚生殖: 4、补充营养: 5、暂时性群集: 6、种: 7、植物检疫: 8、生物防治: 9、双名命名法: 10、害虫发生期的测报: 二、问答题 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昆虫胸足的结构和类型。 3、简述昆虫翅的连锁类型。 4、简述昆虫体壁的结构及各功能层的作用。 5、简述昆虫循环系统的特点及循环器官的结构。 6、简述昆虫内激素的分泌器官和作用。 7、简述休眠与滞育的关系。 8、简述温区的划分标准及各温区内的反应情况。 9、简述植物抗虫三机制。 10、介绍东方蝼蛄的发生、活动规律。 11、温室白粉虱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 12、简述桃小食心虫的为害状。 13、写出下列害虫的为害虫态、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 白粉蝶小菜蛾黄曲条跳甲二十八星瓢虫天幕毛虫萝卜蝇 三、计算 某昆虫25℃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为16℃,孵化的有效积温为32日度;幼虫发育起点15℃,龄期15天,蛹期6天,有效积温70日度,成虫卵前期为2 天。问:幼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各是多少?此昆虫完成一个世代需几天?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背眼线:完全变态类昆虫的成虫或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所具有的单眼,位于头部的背面或额区的上方,背单眼出现后将终生存在。 2、体外消化:刺吸式口器类型的昆虫在把口刺入植物组织后由唾液道向组织中分泌唾液,破坏植物的细胞结构,将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可溶于水的营养物质,而后由食道吸食进入体内,把这种消化形式称为体外消化。 3、多胚生殖: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多个个体的生殖方式。 4、补充营养:某些昆虫羽化后由于成虫性器官未发育成熟,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这种取食称为补充营养,它是成虫性器官发育成熟的必要过程。 5、暂时性群集:由于生活空间、食物、产卵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昆虫暂时群集在一起,当这些诱发因素消失后,即飞散称暂时性群集。 6、种:生活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在形态特征上相同并可自由交配、繁殖后代的个体群的集合。 7、植物检疫:某些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对某些危险性病虫草害加以限制,以达到防止传入本国或本地区的目的。 8、生物防治:利用有微生物或其分泌物控制害虫的方法。 9、双名命名法:一个物种的种名是由该种所在属的属名和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并在种名后加注命名人的名字或名字缩写,属名的第一个字大写,描述种名所有的文字为拉丁文。 10、害虫发生期的测报:指针对害虫当前的虫态预测害虫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及发生时间,根据以上及当地环境和栽培管理制度对害虫发生时期作出准确判断,并将判断结果报给当地农业部门或相关部门,达到指导生产,避免损失的目的,称为害虫发生期的测报。 二、问答题 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昆虫分为头、胸、腹三节;2,昆虫头部有复眼、触角、口器和单眼等;3,昆虫的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并均有多中类型;4,昆虫的腹部有9~11节,生有气门和生殖肢;5,昆虫具有多种形态变化。 2、昆虫胸足的结构和类型。 答:昆虫的胸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部分。胸部有足,足的结构,以步行足为例,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足的类型很多,可分为步行足如步甲的足;跳跃足,腿节膨大,胫节细长,如蝗虫的足;开掘足,前足宽大,胫节宽扁,如蝼蛄的足;捕捉足,胫节长,如螳螂的足;游泳足, 宽扁,上有整齐的毛,如龙虱的足;携粉足,上有宽大的携粉囊, 如蜜蜂的足;除些之外还有抱握足等。 3、简述昆虫翅的连锁类型。 答:翅的连锁类型有翅轭,即前翅后方有一指状的突起,使前翅后方与后翅前方相互交叠,形成连锁;翅钩与翅钩列,即昆虫后翅有毛状钩,前翅后部有卷褶,飞行时钩钩住卷褶,形成连锁,或者另一种结构,后翅前方有向下的卷褶,前翅后方有向上的卷褶,两个卷褶相互连锁;翅僵与系僵钩,即后翅的前部有几根鬃毛状翅僵,昆虫飞行后,前翅的小钩钩住翅僵,形成连锁;最后为翅的扩大型,如蝶类。 4、简述昆虫体壁的结构及各功能层的作用。 答:昆虫的体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底膜,中性,半透性,具有保护作用,然后是皮细胞层,皮细胞层是昆虫体壁唯一的一层活细胞层,它是昆虫体壁的起源,分泌产生第三部分为表皮层,表皮层由内向外又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其中内表皮含几丁质,节肢蛋白,为

园艺植物栽培学整理

园艺植物栽培学笔记 绪论 一、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观赏植物和茶等的生成记忆,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二、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植资源、生长发展规律、繁殖、栽培、育种、储藏、加工、 病虫一级造园等科学。 三、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一部分,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 类、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科学。 四、园艺的意义: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平衡膳食结构,增加人体营养 3.美化环境,改善生态 4.出口创汇,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五、我国是蔬菜生产第一大国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产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化和进 化的过程。 二、原生起源中学:植物显性性状和最大遗传多样性的聚集地区。特点是有野生祖先;有原 始特有类型;有明显遗传多样性;有大量显性基因。 三、次生起源中心:原生起源中心植物向外扩散到一定围时,在边缘地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 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特点是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隐性基因。 四、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8个起源中心,3个亚中心 五、同源平行变异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在相近植物的遗传变异性中出现平行现象。 六、植物学分类和园艺学分类 A、果树分类(根据农业生物学) 1落叶果树:指叶片在秋季或冬季全部脱落,第二年春季重新萌发长叶,具有明显生长期和休眠期的果树。 1)仁果类果树:这类果树包括苹果、梨、沙果、木瓜、山楂等。果实主要由子房及花托膨 大形成,食用部分是肉质的花托,果心中有多粒种子,果实为假果。 2)核果类果树:包括桃、杏、、梅、樱桃等。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有明显的外、中、3 层果皮;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是食用部分,果皮木质化成坚硬核。这类果实属于真果。 3)坚果类果树:核桃、银杏、榛子、阿月浑子 4)浆果类果树:葡萄、草莓、猕猴桃 5)柿枣类果树:柿子、枣 2、常绿果树:叶片全年常绿,春季新叶长出后老叶逐渐脱落。在年周期活动中无明显休眠期。 1)柑果类果树:柑、橘、柠檬 2)浆果类果树:桃、莲雾、番石榴

基于问题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模板

基于问题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是园艺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该学科( 一级学科) 的核心课程,其显著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其教学内容繁多复杂,包括了原蔬菜专业、果树专业和观赏园艺或园林专业的育种学知识,若在课堂上只应用传统的授予式教学方式,教师生硬、填鸭式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其往往会产生厌倦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同时,学生难以通过自身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获取知识,更难有机会对课程的内容和问题发表基于自己理解的看法与意见。教与学的双方对这一现象都颇有微词。教师觉得学生学得太被动,没有主动思考; 而学生则抱怨老师教学不够精彩,提不起兴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提高教学效果,自20XX 年始至20XX 年的三个教学周期里,本教学团队在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传道、授业和解惑,还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品质和实践能力,以期为农科其他专业课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一、构建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其关键在于挑起学生在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制造出认知冲突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悬念法。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在解决所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框架与模式或步骤如下: ( 1) 设置情景。( 2) 提出问题( 包含问题) 。( 3) 提出猜想或假设。( 4) 搜集资料和事实。( 5) 验证假设。( 6) 交流评价与得出结论。( 7) 整合、建构、迁移、应用。 ( 一) 课堂理论教学方面 课堂理论教学是课程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一直不断将新理论和新技术补充到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如离体培养育种、分子育种等近年来取得的

园艺植物昆虫学复习资料.docx

一、比较题 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的区别。 两性生殖即雌雄异体交配,在雌虫体内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是指有些昆虫不经过雌雄异体交配,雌虫产下的未受精卵就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2、雌雄二型现象与多型现象的区别。 在昆虫中,雌雄个体在形状、大小、颜色各不同的现象就是雌雄二型现象。 同一种昆虫的同一性别,在形状、大小、颜色都有很大差异,叫做多型现象。 3、卵化、羽化、蛹的区别。 卵化: 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卵而出的现象。 羽化: 全变态类蛹或不完全变态类若虫经过最后一次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蛹: 是全变态昆虫从幼虫发育到成虫必须经历的一个静止虫态。 4、生命周期和生活史。 生命周期: 昆虫的新个体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 生活史:

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即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 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 5、趋性、正趋性、负趋性。 趋性: 是指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动。 正趋性: 趋向活动又称为正趋性。 负趋性: 背向活动称为负趋性。 二、问答题 1、昆虫变态的类型 不完全变态: 这类变态,又称直接变态,特点是只经过卵、幼期和成虫期 3 个阶段包括半变态、渐变态、过渐变态。 全变态: 其主要特点是胚后发育包括幼虫、蛹、成虫三个虫态。 三、填空题 1、常见昆虫的分类特征根据。 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生态特征 行为特征、地理特征、遗传特征 分类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 2、常见昆虫目的类别。 0、直翅目: 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蚱蜢等。 1、缨翅目: 缨翅目昆虫通称xx。 2、同翅目: 蝉、叶蝉、沫蝉、蜡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蚧等 3、半翅目: 半翅目昆虫俗称蝽或椿象,又叫臭虫、臭板虫。 4、鞘翅目: 铜绿丽金龟、七星瓢虫、玉米象、桃红颈天牛。 5、脉翅目: 大草蛉。 6、鳞翅目: 蛾、蝶两类。 7、双翅目: 双翅目包括蝇、蚊、蚋、蠓和虻。仅有 1 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8、膜翅目: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GDOU-B-11-213《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0064 学分总学时50 理论35 实验/上机15 英文课程名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园林系修订时间2006年10月20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通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等育种途径的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等,进行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的育种途径以及采用这些途径选育新品种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掌握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引种、选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为优良的新品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园艺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 园艺。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园艺植物栽培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第二章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世代、年生活史、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变态、不全变态、完全变态、休眠、滞育、羽化、化蛹、孵化、虫龄、龄期、生长脱皮、补充营养、趋光性、离蛹、鳃叶状触角、具芒状触角、肘状触角、寡足型、无足型、多足型、鳞翅、半鞘翅、鞘翅、膜翅、捕捉足、跳跃足、携粉足、围蛹、被蛹、脉序、寡食性、性二型、多食性、趋化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二、填空题 1、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位置不同,头部的形式也发生相应变化,可分为3种头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虫翅的连锁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种。 3、蝴蝶触角________状;口器是_______;足是_______;翅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_变态。 4、昆虫的生殖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刺激物的性质,趋性可分为3类______、______、______。 6、外界环境对昆虫的影响主要包括4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敌昆虫包括______、______两大类。 三、单项选择题 1. 蝗虫的后足是: A.跳跃足 B.开掘足 C.游泳足 D.步行足 2.有一昆虫,已经脱了三次皮,,请问该昆虫应处在几龄? A.2龄 B.3龄 C.4龄 D.5龄 3. 蝗虫的前翅是: A. 膜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覆翅 4. 蝉的口器是: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5. 螳螂的前足是: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6.蜜蜂的后足是: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携粉足 7.蝼蛄的前足是: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8.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9. 蝶和蛾的口器是: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10. 甲虫的前翅为: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1. 蝽象的前翅是: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2. 蜂的前后翅是: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合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就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P1 答: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就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她基础学科得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器官、染色体、基因、核酸片段等)得特性与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得新物质或新品系,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得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就是指通过微生物得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如酱油、醋、酒、面包、奶酪、酸奶等食品得制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就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得一系列技术得总称。 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医药食品、轻工业、化学工业与能源等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2、什么就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P1 答: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horticulturalplants)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物制品得一门技术,它就是园艺学与生物技术得交叉技术学科,就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与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得、这些先进得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得应用构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主要内容。 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主要内容有哪些?P1—-5 答:①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也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 指无菌与人工控制得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育基,对园艺植物得胚胎(成熟与未成熟得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分生组织、形成层、韧皮部、表皮、表层、薄壁组织、髓部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原生质体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得过程。植物细胞全能性就是植物组织培养得理论基础。 ②园艺植物细胞工程 指应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得原理与方法,通过某种工程手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得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品种与创造新品种,加速植物繁殖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得过程。 ③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培养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迅速获得纯系;诱导多倍体,通过选育直接获得多倍体品种;通过染色体交换、附加或易位,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或易位系、 ④园艺植物基因工程 就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得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得基因(或DNA 分子),按预先设计得蓝图,在体外构建杂交DNA分子,然后导入园艺植物细胞,以改良园艺植物原有得遗传特性,获得新种质或新品种。 ⑤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广义分子标记就是指可遗传得并可检测得DNA序列或蛋白质。狭义得分子标记就是指能反映园艺植物个 4、您认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有哪些?P11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得DNA片段。? ——13 答:①产业化步伐加快,②由转移抗性性状向优质、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发展,③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得实用化进程加速(分子标记技术、胚挽救技术与细胞融合技术、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技术),④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更加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部分(第2-6章) 一.主要名词概念 1.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得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套完整得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得潜能、 2.脱分化:离体培养下,已经分化得细胞,组织或器官茎细胞分裂或不分裂,失去原有得结构与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得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园艺植物昆虫学复习题

《园艺昆虫学》复习题A 一、填空题 1、昆虫咀嚼式口器由、、、和五部分组 成。 2、不全变态的昆虫各需经过、和三个不同发育虫期。 3、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由节、节和节三部分组成。 4、化学杀虫剂按其作用方式主要分为:、、 和作用。 5 、影响昆虫发生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和土壤因子。 6、我国的植保方针是“, ”。 二、选择题 1.蝶类的触角是()触角。 A.丝状 B. 羽毛状 C.刚毛状 D.球杆状 2、蝼蛄的前足是()。 A.步行足 B. 跳跃足 C.开掘足 D.捕捉足 3、粉虱的口器类型是()口器。 A.刺吸式 B.咀嚼式 C.虹吸式 D. 舐吸式 4、蝉的前翅是()翅。 A. 膜质 B.鳞质 C.半翅鞘 D. 革质 5、棉铃虫以蛹在()中越冬。 A.枯叶上 B.土壤中 C.枝干上 D.杂草上 6、介壳虫()为害寄主的枝条、枝干、叶片、果实。 A.蚕食 B.刺吸 C.蛀食 D. 锉吸 7、微生物制剂BT是一种()制剂。 A.病毒 B.真菌 C.细菌 D. 病原线虫 8、转BT基因抗虫植物,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A.植物 B.微生物 C.高等动物 D. 病原线虫 9、寄生性天敌昆虫赤眼蜂寄生在害虫的()中。 A.成虫 B.幼虫 C.蛹 D. 卵 10、药剂防治3龄后的地老虎幼虫应采用()施药方法。 A.地上喷雾 B.灌根 C.涂茎 D. 毒饵 三、名词解释 1、全变态 2、生活年史 3、羽化 4、蛹期 5、害虫综合治理 四、简答题 1、简述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害虫防治措施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哪几大类? 3、写出三种农药的主要剂型。 4、简述园艺作物介壳虫的为害特点。 5、简述地老虎的为害特点。 6、简述药剂防治地蛆的要点。 五、论述题 1、以烟粉虱或温室白粉虱为例,设计其综合治理措施。 2、试设计果园叶螨的综合防治方案。 《园艺昆虫学》复习题B 一、填空题 1、全变态昆虫幼虫的蛹分为、和三种类型。 2、昆虫的常见的繁殖方式有、、和。

园艺植物栽培学知识点

一、几种种植方式及其优缺点 (1)连作------是指一年内或连续几年内,在同一田地上种 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优点:充分利用同一地块自然资源 管理上简单。 缺点:病虫害严重 土壤理化性状与肥力均劣变 连作障碍(作物机体生理机能失调、出现许多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异常现象)(2)轮作:是指同一田地里顺序地在季节间 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 优点:有利于防治病虫害 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调节土壤肥力 是开发土壤资源的生物学措施。 (3)间作:指同一田地按一定次序同时种植两种 或几种作物,一种为主,另外一种或几种为间 作物的种植制度。 优点:充分利用空间 互相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 促进主栽与间作作物的生长发育 缺点:管理上复杂、用工多,应用机械作业困难 (4)套作(relay intercropping):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或架下栽植后季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 优点: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复种指数。 混作(mixed intercropping):是指两种或多种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植于同一田地上的种植方式。 优点: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 2、种植园规划设计的七个大方面 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 园区的土地规划 树种、品种选择和授粉树配置 园区防护林设计 园区排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道路系统规划 建筑物及其它规划 一、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的重点 山地-----修筑拦水坝、梯田 平原或滩涂地------营造防风林 山地的水土工程 应实施“小流域治”的原则

提倡生态效益好又省工、省力的植被坡 营造梯田是山地实施种植的主要途径 工程措施:修筑梯田 拦蓄降水、减少冲刷,便于耕作、易于排灌 提高地力、促进增产,改善环境、减轻灾害 生物措施:植被覆盖 二、园地的土地规划 主作面积防护林道路绿肥基地其他附属设施 80-85% 5-10% 4% 3% 4% 种植园小区规划设计 要求:小区是种植作业的基本单位 小区内气候和土壤条件、管理基本一致 利于水土保持、防止风害、运输和机械化作业 面积: 条件一致的园区:8-12hm2 山地地形复杂、气候、土壤条件差异大:1-2hm2 形状:长方形,长短边的比例为2:1-5:1 现代化的规模经营、专业化程度高的种植园,基本上一个小区种植较单一的园艺作物三、作物种类、品种的选择与配置 选择树种和品种应注意: 1、优良品种、有独特的经济性状 优良品种 生长强健、抗逆性强、丰产、优质 独特的经济性状 美观的花形、果形,颜色 熟期的早晚 种子有无或多少 风味或肉质的特色 适于鲜食、加工, 2、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优质丰产 3、适应市场需要,经济效益高 大、中城市为市场周年供应鲜产品为主要目标 距离城市较远或运输条件较差的地区耐运输、贮藏的树种和品种 外向型商品种植园与国外市场的消费习惯和水平接轨 生产加工原料适宜加工的优良品种 择适宜酿酒的红色葡萄品种 产品不同成熟期、不同用途的种类、品种配置: 大面积种植,早、中、晚熟品种各占一定比例 方便上市,也方便管理 授粉树的配置: 自花不实的现象必须配置授粉品种 杨梅、猕猴桃、银杏、香榧等类雌雄异株果树 柚子、桃等果树,异花授粉,显著提高产量 授粉品种具备的条件

园艺教育专业

园艺教育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教育学 门类:职业技术教育类 专业名称:园艺教育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园艺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及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高等职业教育园艺类课程教学以及从事与园艺类相关的技术研究、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职业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园艺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经营管理以及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毕业生能够适应中高等职业学校园艺类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也能适应和园艺相关的管理、科研、技术推广等单位的岗位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生物学、园艺学、教育和心理科学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园艺场(园)的规划设计、园艺植物生产、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方面的原理和技术; ◆具有农业经营管理和园艺新技术开发与推广的能力及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的能力; ◆熟悉我国园艺生产和教育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园艺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园艺学、园林规划设计、花卉学、盆景艺术、园艺环境工程与调控、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园产品营销学、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等。 实践教学:专业课程实习、春夏季综合教学实习、秋冬季综合教学实习、园艺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习。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专业就业状况 本专业学生具备生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职业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适应中高等职业学校园艺类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园艺专业相关的管理、科研、技术推广等工作。 院校分布(部分) 安徽农业大学。

园艺植物栽培学要点(2)

8 园艺植物的植株管理 植株管理:茎、叶、花果类产品器官的管理;二植株枝干生长势以及株形、株姿的管理。 ★8.1 植株生长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植株的生长控制:植株大小、生长势强弱、株冠紧凑与否。 生长控制,包括生长的抑制和促进两方面,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是: 1.调节生长 ①抑制局部生长,促进另外部分或整体的生长。 ②调整植株内枝叶密度,改善植株内光照状况,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有利于产品器官的产量和品质。 ③抑制强旺的营养生长,使植株的生长活力、营养物质向生殖生长方面转化,未结果的幼年果树,控制生长的措施很重要,能促使造成花早结果。 2.去枝疏果 ④疏除过多的果实,减小负载量,也能促进营养生长。 ⑥去除病虫枝、弱细枝,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无效损耗,促进正常枝梢的生长。 3.整形修剪 ⑤使树木有整齐的树势、树姿、树形(型)。 4.复壮 ⑦复壮。回缩性修剪,减少生长点数目,都能达到复壮的目的。 植物生长控制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改变环境方法。 8.2 果树与观赏树木的修剪技术 幼树修剪目的是造就树形,特称整形,成年树目的是保持树形以获取优质高产,老年树目的则是恢复树形,以尽量保持较大的树体积和延长结果年限。 ★8.2.1 修剪的时期 多年生木本植物修剪时期主要分冬剪和夏剪。 (1)冬剪 落叶果树,秋末冬初落叶至第2年春季萌芽,或常绿树木冬季生长停止的时期,这一段时间即休眠期,进行的修剪称为冬剪或休眠期修剪。 优点:一,劳动力便于安排,无其他活茬挤占,易从容进行;二,落叶后树冠内清晰,便于辩认和操作;三,此时修剪,果树的营养损失少。 修剪顺序:应先剪幼树、先剪经济效益大的树、先剪越冬能力较差的树、先剪干旱地块的树。从时间上讲,应先保证技术难度大的树修剪。 (2)夏剪 由春至秋季末的修剪称夏剪,又称带叶修剪。 优缺点:调节光照、调节果实负载量、调节枝梢密度,夏剪更准确一些,也较合理;但夏季果园劳力紧张,夏剪的及时性难以保证。 (3)有“伤流现象”树木的修剪时期 葡萄、核桃等果树每年有个固定的时期出现剪口的“伤流现象”,这个时期称“伤流期”。8.2.2 修★剪的基本手法及其功能 (1)短截 短截,亦称短剪,即剪去1年生枝的一部分。重短截;轻短截;中短截。 特点:是对剪口下芽的刺激性大,以剪口下第1芽受刺激作用最大,发出的新梢生长势最强,离剪口越远刺激作用越小。短截后枝的萌芽力提高,成枝力增强,以中短截的效果最好。短截对母枝的增粗有削弱作用。(促进分枝) (2)疏剪 疏剪,是将1年生枝或多年生枝从基部疏除。 127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习指导

1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习指导 前言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校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以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实验要求 (1)实验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由基本到提高到开放实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强调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授简明扼要,重点讲授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及意义,演示关键操作方法。 (3)切实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观察,启发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独 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严格要求和指导学生如实进行原始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强调科学求实精神;重视随堂考查,讲评学生实验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3 1.考核内容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⑴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总结记录书写情况; ⑵平时作业(实验过程)的认真程度;仪器设备操作使用情况;遵守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情况等。 2.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记分制。 4 实验一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各种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调查,了解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主要特点,熟 悉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的主要观察项目和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园艺植物因自身发育特点不同其开花习性也不相同。此项调查可作为识

园艺植物昆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园艺植物昆虫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不全变态的昆虫要分为、和三个发育时期。 2.昆虫的步行足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 和__ 五部分。 3.最常见的天敌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洲斑潜蝇在 _ 越冬,其在露地危害盛期在 _ ,防治的高效药剂 有。 5.我国北方桃树上发生的蚜虫主要有、和__________ 防治的有效药剂或自然天敌有__________、。 6.完全变态的昆虫要分为、、和四个发育时期。 7.常见昆虫足的类型有、__ 、 _ _、。 8.最常见的天敌昆虫有、、、。 9.烟粉虱在 _ 越冬,防治的高效药剂有、。 10.我省蔬菜上发生的蚜虫主要有、和______ 防治的 有效药剂或自然天敌有、。 二、解释下列名词 1.年生活史: 2.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IPM): 3.生物防治: 4.昆虫的全变态: 5.多胚生殖: 6.孤雌生殖: 7.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IPM): 8.雌雄二型: 9.变态: 10.休眠: 三、区别下列各组昆虫形态特征或危害症状的不同点 1. 鳞翅目与半翅目成虫形态: 2. 膜翅目与直翅目成虫形态:

3. 蔬菜潜叶蝇与蔬菜粉虱的危害症状: 4. 苹果黄蚜与苹果瘤蚜的危害症状: 5.果树卷叶蛾与潜叶蛾的危害症状: 6. 鳞翅目和鞘翅目幼虫: 7. 蝶类和蛾类成虫相同点和不同点: 8. 蛴螬与金针虫的危害症状: 9. 桃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症状: 10. 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为害果实: 四、简答题 1. 比较昆虫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和危害特点有何不同。 2. 分析化学防治的优点和缺点。 3. 简述韭蛆为害特点和主要防治措施。 4. 说明地面防治桃小食心虫的依据和主要措施。 5. 说明果树上发生的主要金龟甲种类及各自危害特点。 6. 比较昆虫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危害特点有何不同。 7. 分析生物防治的优点和缺点。 8. 简述菜粉蝶幼虫的为害特点。 9. 从为害症状上区别美洲、拉美斑潜蝇和豌豆潜叶蝇。 10. 苹小卷叶蛾的寄主植物和习性? 五、论述题 1、制定温室大棚蔬菜以防治烟粉虱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方案。 2、说明影响果园害螨发生的主要因素及主要防治措施。 3、山东苹果园发生的主要潜叶蛾和卷叶蛾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其危害症状如何?设计其生长期的药剂防治方案。 4、制定果园害螨的主要防治措施。

《观赏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汇总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根据我国花卉业迅速发展而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它是以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花卉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其应用的一门专业课。观赏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花卉的主要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花卉的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一)理论教学

(二)教学实习 花卉教学实习1周。包括花卉分类、花卉育苗、设施栽培管理及花卉栽培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内容 课题一花卉的分类 教学目的 学习花卉的分类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识别和掌握花卉特征、特性基础上,科学地应用花卉布置园林绿地和美化环境。 教学内容 花卉的植物性状特征分类法;植物生态习性分类法;自然分类、经济用途、观赏部位、园林用途分类。 实践教学 花卉的分类。 教学建议 运用花株、球根等实物,边观察边讲解分类,达到深入地掌握分类知识的目的。 课题二花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各类花卉的生育特点,掌握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时期和规律,为花卉栽培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 花卉的个体发育:花卉的生命周期,花卉生长年周期,光周期学说,激素平衡学说,阶段发育理论。 花卉分化与环境:花卉分化的诱导因素,花芽分化的类型。 花卉与环境:花朵开放条件,开花的时间节奏

教学建议 1、本章内容是掌握花卉生长、开花习性和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必须阐述清楚。结合实际讲清花卉栽培季节性、地区性的特点。 2、使学生明确只有满足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使花株正常地生长发育。启迪学生若能控制环境条件,则能促进或抑制花卉的生长、开花。 课题三花卉栽培设施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地栽、盆栽和温室栽培,需要相应的条件和设备,由于花卉有着多种生态型,因此,所需设备也不尽相同。 教学内容 花卉的栽培方式:地栽、盆栽、温室栽培; 栽培设施:温室、塑料大棚、荫棚、灌溉设施、加温设施 花卉栽培设施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实践教学 温室的观测(选开)。 课题四花卉的繁殖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繁殖方法,掌握花卉繁殖技术和生产技能,为从事花卉生产经营,品种及种质资源保留,进行选种、育种等活动服务。 教学内容 有性繁殖:种子采收、种子的寿命与贮藏、播种时期及方法。 无性繁殖:分株、吸芽、珠芽及零余子、走茎、根茎、球茎、鳞茎、块茎、块根、葡萄茎繁殖。 扦插繁殖:扦插的方法与时期、扦插生根的环境条件、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

茄子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教案(精)

《茄果类作物制种技术》教案授课题目茄子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知识点技能点1.茄子的植物学特征 2.茄子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目标通过对茄子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学习,熟悉茄子植物学特征,掌握茄子生物学特性。根据茄子特征特性,为做好茄子种子生产打好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茄子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为做好茄子种 子生产打好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茄子的开花授粉习性。 教学方式与分析讲授√探究□问答□实验□演示√练习□ 本节课程包含2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其中包含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本节最好结合实物进行现场教学。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演示√练习□ 参考资料[1]吕书文张伟春主编.茄果类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魏照信主编.农作物制种技术.甘肃: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束剑华.园艺作物种子生产与管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4]景士西.园艺植物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5]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2008).北京:中国标准出 版社,2009 [6] 中国种子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4058147.html,/ 知识点一茄子简介 一、茄子介绍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别名落苏,古称酪酥、昆仑瓜,江浙人称为六蔬,广东人称为矮瓜。茄子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灌木。果可供蔬食。根、茎、叶入药,为收敛剂,有利尿之效,叶也可以作麻醉剂。种子为消肿药,也用为刺激剂。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茄子原产东南亚,古印度为最早驯化地,公元4~5世纪传入中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茄子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东北地区、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以南方各地更为普遍。近年来,随着“南菜北运”产业的兴起,由于茄子高产,且耐贮藏运输,使得茄子成为了“南菜北运”地区的一种主要蔬菜。 二、中国茄子的分类 我国现代学术著作中,有关茄子的分类采用L.H.Bailey的分类法。即以果实及植株形态特征为主要根据,将栽培种茄子分为三个变种。 1. 圆茄类(S.melongena var.esculentum Bailey)植株多高大,茎直立粗壮,叶片较宽大而肥厚,果实呈圆形或近圆形。肉质较致密,水分含量较少。 2. 长茄类(S.melongena var.serpentinum Bailey)植株生长势中等或较弱,分枝多,叶片较圆茄类小。果实细长或短粗。籽较少。 3. 矮茄(卵茄类)(S.melongena var.depressum Bailey)植株矮小,枝细叶小。果实卵形。 还可以根据茄子生育期长短进行品种分类,具体如下。 1. 早熟品种群主茎生长至5~6片叶时顶芽形成花芽,并发育成门茄的品种。此类品种多数植株矮小,果实相对较小,如北京六叶茄、天津快圆茄、丹东灯泡茄、辽阳五叶茄、安徽青长茄、伊犁小长茄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