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GPS接收机的认识及操作使用报告

GPS接收机的认识及操作使用报告

GPS接收机的认识及操作使用报告
GPS接收机的认识及操作使用报告

实验2 静态GPS接收机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普通大型静态GPS接收机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和作用。

(2)认识HD8200G/X型单频静态GPS接收机,学习使用GPS接收机进行野外观测。

二.实验仪器

每小组中海达HD8200G/X GPS接收机一台套(内含GPS接收机一台,电池两块,充电器一个,基座一个(含轴心),卷尺一个,连接线,说明书),三脚架一个。三. 实验内容

(1)HD8200G/X单频静态GPS接收机的有关介绍。

(2)认识HD8200G/X单频静态GPS接收机的各个部件

(3)学习GPS接收机安置方法

(4)利用钢卷尺测量GPS接收机天线高。

(5)学习观测记录表,熟悉表格的填写规范及作用。

四. 实验步骤

1. GPS接收机安置方法

外业测量工作中一般将GPS接收机安置在三脚架上,测量工作开始前要进行仪器的对中整平。对中的目的就是安置仪器使其中心和测站点标志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对中整平包括两个部分:对中和整平。对中——使仪器的中心和测站点的标志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整平——使仪器的竖轴竖直,水平度盘水平。

用光学对中器进行对中和整平步骤:

●粗对中——固定三脚架一条腿,移动两条腿;

●精对中——调脚螺旋;

●粗平——升降三脚架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精平——调脚螺旋(首先,旋转水准管至平行两个脚螺旋方向,调该两个脚螺

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旋转90度使水准管垂直该两个脚螺旋方向,调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检查任何方向气泡居中。)

●检查对中,如不对中平移基坐至对中;

●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到对中和整平都满足要求。

2. 量取天线高

在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精确至毫米。采用倾斜测量方法,从脚架互成120C的三个空挡测量天线挂钩至中心标志面的距离,互差小于3mm,取平均值。

3. 静态GPS接收机操作

1)中海达单频静态GPS接收机的介绍。

HD8200G GPS不需要点间通视,在任何情况下均可进行操作。它可有效的应用于短基线、中等基线及长基线的静态.快速静态测量。它是采用一体化集成的接收机,接收机及天线密封于一体,主机质量只有0.5KG,需外接电池。操作简单,坚固耐用,全机只需一个按钮操作。整个野外观测过程只需利用电源按钮开机和关机就可以了。它应用于快速静态时,观测时间一般情况下需要1-2h,具体时间要根据基线的长度决定,其水平精度能达到5mm+1ppm.D,垂直精度能达到±(10mm+2ppm)。另外它的功耗低,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可适应野外较为恶劣的环境,工作温度为-40 C~70C 全封闭。

2)认识HD8200G型单频静态GPS接收机的各个部件

面板功能介绍(了解):

● 双击“F ”键(间隔>0.1秒, 小于1.2秒), 进入“采样间隔”设置,按“F ”键有1秒、5秒、10秒、15秒循环选择,按电源键确定。超过10秒未按电源键确定,则自动确定。

● 长按“F ”键大于3秒,进入“卫星截止角”设置,按“F ”键有5度、10度、15度、20度循环选择,按“F ”键确定。超过10秒未按“F ”键确定,则自动确定。 ? 注意:已经进入记录文件状态后,如果改变了卫星截止角度和采样间隔,会关闭之前的文件,重新建立文件采集。

● 单击“F ”键,当未进入文件记录状态时,语音提示当前卫星数、采样间隔和卫星截止角。若已经进入文件记录状态,则仅卫星灯闪烁,闪烁次数表示当前卫星颗数。

● 按住电源键 1秒开机;长按“F ”键3秒则关机。

● 在同时按下 电源键和“F ”键,会恢复到出厂初始设置,采样间隔5秒,卫星截止角度10度,并重新建立文件采集

面板指示灯介绍: 开关按钮

电源指示灯

数据记录灯

卫星跟踪灯

●LED灯介绍:HD8200G的三个LED灯分别是电源指示灯,数据记录灯,卫星跟踪

灯。在OFF状态下,电源指示灯表明系统处于关机状态,记录指示灯表明系统没有记录数据,或测量还没有开始,或接受机内存一满,导致增加的数据不能被记录。卫星指示灯表明没有卫星跟踪。

●在ON状态下,电源指示灯表明接收机处于开机状态,正常供电。记录指示灯表

明正常记录数据,卫星跟踪灯表明接收到卫星。

●慢闪状态下,记录指示灯根据设定的采样间隔,每隔一定的时间闪动一次,每闪

一次表明记录一个数据。卫星指示灯连续闪动的次数表明接收卫星的颗数。

●快闪状态下,电源指示灯表明电量不足,需要更换电池,或外部电源不能提供足

够的电能。记录指示灯快闪仍正常记录,但它表明剩下的内存不多。卫星指示灯快闪表明接收机了3颗或更少的卫星。

3)认识HD8200X型单频静态GPS接收机的各个部件

HD8200X图片:

HD8200X操作面板:

操作和状态灯指示与HD8200G相同。

4)8200X与8200G主要区别

●8200X有语音提示功能,而8200G则没有。

●8200G有无线遥控器可现场输入测站信息及能做动态后差分,而

8200X则不行。

●8200X可以用面板功能键修改采样间隔和卫星截止角,而8200G则

不行,但可用遥控器修改。

●8200X 使用USB接口U盘拖曳式下载,不需专用的数据传输软件;

8200G使用9针串口或USB接口,需专用的数据传输软件进行下载。

●8200X有注册码即将过期提示。当注册码离过期仅一个星期时,每

次开机会语音提示注册码即将过期。当注册码已经过期了,可以正常采集数据,但不能下载注册码过期时所采集的数据,并且每间隔10秒会提示注册码已经过期。而8200G无此功能。

8200X有存储器容量不足提示。当8200X的存储器容量小于5M字节时,在开机、改变采样间隔或者改变截止角时,会连续发出10秒钟的“嘀嘀”声表示容量不足警告。而8200G无此功能。

4. 观测记录表填写规范

根据作业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机。做好每一个测站记录,如下:

1)点名);2)天线高;3)观测时段,即开.关机时间;4)接收机系列号;5)天线类型;6)日期;7)接收机类型;8)量取方式。

观测表如下: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时仪器注意防潮,防水

2.不要摔打,敲击或者剧烈震动GPS接收机,避免损坏其中的电子器件

3.使用质量比较好的电池

4.GPS接收机后面板的电源接口具有方向性,接电缆线使注意红点对红点拔插,千万不能旋转插头。

六.实验问答

(一)填空

(1)在每个时段观测。各量取天线高一次,精确至。采用方法,从脚架互成120度的三个空档测量至中心标志的距离,互差小于3mm时取。

(2)测站记录的内容是:1) 2), 3),4),5),6),7),8)。

(二)简答

1.试说明HD8200G的三个LED灯分别代表什么以及每个灯的作用。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统计量 全国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N 有效 22 22 22 缺失 均值 1116.82 747.86 2336.41 中值 727.50 530.50 1499.50 方差 1031026.918 399673.838 4536136.444 百分位数 25 304.25 239.75 596.25 50 727.50 530.50 1499.50 75 1893.50 1197.00 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 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5.00 0 . 56788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2 )W 检验 结果:在Shapiro-Wilk 检验结果972.00 w ,p=0.174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习题1.5 5 多维正态数据的统计量 数据: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 (第三次) 题目1 实验内容: 1. 检索上海产的零件的工程名称; 2.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SNO; 3.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SNO; 4. 检索没有使用天津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5. 检索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6. 检索购买了零件P1的工程项目号JNO及数量QTY,并要求对查询的结果按数 量QTY降序排列。

1 select jname from j where jno in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上海' ) ); 2 select sno from spj where jno ='j1'and pno ='p1' 3

selectdistinct sno from spj where pno 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jno ='j1' ) ); 4 selectdistinct jno from spj where pno not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 ='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天津' ) ) )

5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s1' 6 select jno,qty from spj where pno ='p1' orderby qty desc 四﹑思考题 1.如何提高数据查询和连接速度。 建立视图 2. 试比较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 有些嵌套查询是可以用连接来代替的,而且使用连接的方式,性能要比 嵌套查询高出很多 当查询涉及多个关系时,用嵌套查询逐步求解结构层次清楚,易于构造,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但是相比于连接运算,目前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嵌套查询的优化做的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用连接运算表达的查询尽可能采用连接运算。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四

实验四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1.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数组 2.学习字符串数据的组织和处理 3.学习标准C++库的使用 4.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 5.练习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的内容 6.联系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实现动态数组,并体会指针在其中的作用 7.分别使用字符数组和标准C++库练习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2.实验要求 1.编写并测试3*3矩阵转置函数,使用数组保存3*3矩阵。 2.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生成动态数组来重新完成上题,使用指针实现函数的功能。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要求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要使用系统函数。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重新实现上一小题。 5.定义一个Employee类,其中包括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以及change_name()和display()等函数。Display()显示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change_name()改变对象的姓名属性。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6.定义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类型的对象。 7. (选做)修改实验4中的选做实验中的people(人员)类。具有的属性如下:姓名char name[11]、编号char number[7]、性别char sex[3]、生日birthday、身份证号char id[16]。其中“出生日期”定义为一个“日期”类内嵌对象。用成员函数实现对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显示。要求包括: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内联成员函数、聚集。在测试程序中定义people类的对象数组,录入数据并显示。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矩阵转置函数,输入参数为3*3整形数组,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矩阵元素的行列对调,注意在循环语句中究竟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操作,编写main()函数实现输入、输出。程序名:lab6_1.cpp。 2.改写矩阵转置函数,参数为整型指针,使用指针对数组元素进行操作,在main()函数中使用new操作符分配内存生成动态数组。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中的内容。程序名:lab6_2.cpp。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定义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在程序中提示用户输入两个字符串,实现两个字符串的连接,最后用cout语句显示输出。程序名:lab6_3.cpp。用cin实现输入,注意,字符串的结束标志是ASCII码0,使用循环语句进行字符串间的字符拷贝。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在string类中已重载了运算符“+=”实现字符串的连接,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程序名:lab6_4.cpp。 5.在employee.h文件中定义Employee类。Employee类具有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私有数据成员,在成员函数中,构造函数用来初始化所有数据成员;display()中使用cout显示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方差1031026.918399673.8384536136.444百分位数25304.25239.75596.25 50727.50530.501499.50 751893.501197.00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9.00 0 . 122223344 5.00 0 . 56788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身高N60正态参数a,,b均值139.00

标准差7.064 最极端差别绝对值.089 正.045 负-.089 Kolmogorov-Smirnov Z.686 渐近显着性(双侧).735 a. 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 b.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2)W检验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谢优贤 学号:020******* 专业班级:安全工程1003班

通过这次上机实验,我做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通过创建表、查询、窗体、报表和宏对输入数据库中的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和操作,以便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号、姓名、联系方式、性别、成绩等的查询,还有对教师的情况进行比较了解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选课和学习,省去了纸质档案管理不方便的方面。 通过窗体的创建和美化,使我们在操作数据时有一个简洁明了美观的窗口,简化了用户的操作程序,方便用户的使用。报表的创建可以使用户想要的数据很好地呈现在纸上。使用宏命令还使数据库有了设置密码的功能,很好的保护了数据的使用权限;也可以使用宏命令打开我们希望打开的窗口。 一、主要上机内容 1. 数据库的创建: 我使用自行创建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创建,数据库文件名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学生基本信息及学习成绩情况的统计,通过窗体进行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及成绩的普通查询、打印学生信息报表等。 2. 表的创建: 基本表为学生信息表、学生成绩表、教师信息表、课程信息表等均使用设计器创建表学生信息表的记录: 学生信息表结构: 在学生信息表中设置了学号为主键,为了方便输入又在学号字段中设置了掩码(如下图)

学生年龄一般不会太大或太小,于是为了防止填写信息时出错,添加了有效性规则 性别只有男和女之分,于是为了方便,选择了查询向导 同样在入学日期和电话字段也设置了输入掩码 头像属于图片类型,其数据类型为“OLE对象”,所得荣誉和自我介绍选择了“备注”类

【最全最详细】数据分析与挖掘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 目录 1.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1.1数据挖掘 (2) 1.1.1数据挖掘的概念 (2) 1.1.2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术 (2) 1.2关联规则 (3) 1.2.1关联规则的概念 (3) 1.2.2关联规则的实现——Apriori算法 (4) 2.用Matlab实现关联规则 (6) 2.1Matlab概述 (6) 2.2基于Matlab的Apriori算法 (7) 3.用java实现关联规则 (11) 3.1java界面描述 (11) 3.2java关键代码描述 (14) 4、实验总结 (19) 4.1实验的不足和改进 (19) 4.2实验心得 (20)

1.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数据挖掘 1.1.1数据挖掘的概念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信息时代。在最近十几年里,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急剧增大。数据挖掘就是信息技术自然进化的结果。数据挖掘可以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许多人将数据挖掘视为另一个流行词汇数据中的知识发现(KDD)的同义词,而另一些人只是把数据挖掘视为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个基本步骤。知识发现过程如下:·数据清理(消除噪声和删除不一致的数据) ·数据集成(多种数据源可以组合在一起) ·数据转换(从数据库中提取和分析任务相关的数据) ·数据变换(从汇总或聚集操作,把数据变换和统一成适合挖掘的形式) ·数据挖掘(基本步骤,使用智能方法提取数据模式) ·模式评估(根据某种兴趣度度量,识别代表知识的真正有趣的模式) ·知识表示(使用可视化和知识表示技术,向用户提供挖掘的知识)。 1.1.2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术 数据挖掘吸纳了诸如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统计学、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数据可视化、信息检索、图像和信号处理以及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集成等许多应用领域的大量技术。数据挖掘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由于本身良好的鲁棒性、自组织自适应性、并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3大类:以感知机、bp反向传播模型、函数型网络为代表的,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hopfield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的,分别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art模型、koholon模型为代表的,用于聚类的自组织映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的缺点是"黑箱"性,人们难以理解网络的学习和决策过程。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算法,是一种仿生全局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具有的隐含并行性、易于和其它模型结合等性质使得它在数据挖掘中被加以应用。sunil已成功地开发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工具,利用该工具对两个飞机失事的真实数据库进行了数据挖掘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是进行数据挖掘的有效方法之一。遗传算法的应用还体现在与神经网络、粗糙集等技术的结合上。如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在不增加错误率的前提下,删除多余的连接和隐层单元;用遗传算法和bp算法结合训练神经网络,然后从网络提取规则等。但遗传算法的算法较复杂,收敛于局部极小的较早收敛问题尚未解决。 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是一种常用于预测模型的算法,它通过将大量数据有目的分类,从

Cass软件上机实验报告

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1002601 姓名:翟彬彬 学号:1002601-04 实验时间:2011年10月 实验地点:湖南城市学院 指导老师:王平

目录 实验一、点号定位 (3) 实验二、测制地形图 (7) 实验三、测制地籍图 (13) 实验四、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数字化 (21) 实验五、CASS在工程中的应用 (25)

CASS软件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点号定位 班级:1002601 姓名:翟彬彬学号:1002601-0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ASS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集成环境界面和功能; 2、掌握地形图的基本作图方法,熟悉CASS常用的操作命令。 3、学习如何做一幅简单的地形图。 二、实验原理 根据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数据大小定义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以保证所有点可见,然后再在所定区域内展点,再根据所展的点号及其属性画出相应的地物和地貌。 三、实验内容 演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介绍点号定位的成图模型。 四、实验数据 在本次试验中,所用数据为测绘1002601班指定的“study.dat”数据文件。

五、实验步骤 1、定显示区 进入CASS主界面,鼠标单击“绘图处理”项,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定显示区,在出现的对话窗中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确定后命令区显示最小坐标(米):X=31056.221,Y=53097.691;最大坐标(米):X=31237.455,Y=53286.090。 2、选择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 移动鼠标至屏幕右侧菜单区之“测点点号”项,按左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点号坐标数据文件名,命令区提示:读点完成!共读入106个点。 3、展点 先移动鼠标至屏幕的顶部菜单“绘图处理”项按左键,这时系统弹出一个下拉菜单。再移动鼠标选择“绘图处理”下的“展野外测点点号”项,按左键,出对话框,输入对应的坐标数据名后,便可在屏幕上展出野外测点的点号。 4、绘平面图 按照具体方法绘制要求得到的平面图,最后得到成果。如绘制平行等外公路时,选择右侧屏幕菜单的“交通设施/公路”按钮,在弹出的界面中找到“平行等外公路”并选中,再点击“OK”,命令区提示:绘图比例尺1:输入500,回车;点P/<点号>:输入92,回车;点P/<点号>:输入45,回车;点P/<点号>:输入46,回车;点P/<点号>:输入13,回车;点P/<点号>:输入47,回车;点P/<

数值分析2016上机实验报告

序言 数值分析是计算数学的范畴,有时也称它为计算数学、计算方法、数值方法等,其研究对象是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方法的设计、分析及其有关的数学理论和具体实现的一门学科,它是一个数学分支。是科学与工程计算(科学计算)的理论支持。许多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核武器的研制、导弹的发射、气象预报)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计算。目前,试验、理论、计算已成为人类进行科学活动的三大方法。 数值分析是计算数学的一个主要部分,计算数学是数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理论与软件实现。现在面向数值分析问题的计算机软件有:C,C++,MATLAB,Python,Fortran等。 MATLAB是matrix laboratory的英文缩写,它是由美国Mathwork公司于1967年推出的适合用于不同规格计算机和各种操纵系统的数学软件包,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语言,特别适合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目前,MATLAB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值计算和数据分析等,除具备卓越的数值计算能力外,它还提供了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 本实验报告使用了MATLAB软件。对不动点迭代,函数逼近(lagrange插值,三次样条插值,最小二乘拟合),追赶法求解矩阵的解,4RungeKutta方法求解,欧拉法及改进欧拉法等算法做了简单的计算模拟实践。并比较了各种算法的优劣性,得到了对数值分析这们学科良好的理解,对以后的科研数值分析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目录 序言 (1) 问题一非线性方程数值解法 (3) 1.1 计算题目 (3) 1.2 迭代法分析 (3) 1.3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 (4) 问题二追赶法解三对角矩阵 (5) 2.1 问题 (5) 2.2 问题分析(追赶法) (6) 2.3 计算结果 (7) 问题三函数拟合 (7) 3.1 计算题目 (7) 3.2 题目分析 (7) 3.3 结果比较 (12) 问题四欧拉法解微分方程 (14) 4.1 计算题目 (14) 4.2.1 方程的准确解 (14) 4.2.2 Euler方法求解 (14) 4.2.3改进欧拉方法 (16) 问题五四阶龙格-库塔计算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17) 5.1 计算题目 (17) 5.2 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分析 (18) 5.3 程序流程图 (18) 5.4 标准四阶Runge-Kutta法Matlab实现 (19) 5.5 计算结果及比较 (20) 问题六舍入误差观察 (22) 6.1 计算题目 (22) 6.2 计算结果 (22) 6.3 结论 (23) 7 总结 (24) 附录

《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2015学年 实验一:数据收集、整理和展示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二.实验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1)设计“考试成绩影响因素调查表”,具体内容见教材P288—P289 (2)设计“某房地产中介的客户数据”,具体内容见教材P303—P304 2.某班数学考试成绩如下: 786397837966776573827794998156937260 7082 597985676084987492659976799588848689 8789 试根据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5分为中、76-89分为良、90-100为优的标准,将学生成绩进行分组,并制作频数分布表和柱形图 三.实验结果: 1.(1)

1.(2)

2.截图 频数分布表

四.实验结论: 本实验主要考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前两个小实验是Excel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包括两个工作表,一个是问卷,另一个是问卷选择。问卷选择保存了问卷调查的结果。插入表单控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选框或者复选框,设置相应的控件命令,单元格链接等操作。注意分组框的应用,将属于一个组的选项按钮框放置在一个分组框里,不同题目的选项就不会混在一起了。 第三个小实验主要是对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涉及到的函数公式主要是FREQUENCY,还有插入图表功能的熟练使用。在设置上下线的时候要留意一些边界问题,不留心的话边界上的数据漏掉了。我采取了取小数边界,因为都是整数,所以小数边界左右的整数就不会遗漏了。 实验二:数据分布特征 一.实验目的: 使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 二.实验内容: 已知3个学校学生的体重(单位:kg),使用函数和描述统计工具分别计算每个学校学生体重的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峰度、偏度

《测量数据处理与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测量数据处理与程序设计》 上机实验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学期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上机守则 (1) 上机实验注意事项 (2) 实验一:文件数据格式化读写 (5) 实验二:坐标正反算 (8) 实验三:大地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的转换 (10) 实验四:子午线弧长正反算 (12) 实验五:高斯投影正反算 (13) 实验六:高斯投影领带换算 (14) 实验七:平面坐标转换 (15) 实验八:空间直角坐标转换 (16) 实验九:GPS水准高程拟合 (17)

上机守则 1.学生必须按指导教师安排的上机实验时间进入机房上机,未经许可,不得带外人进入机房。 2.进入机房时必须穿上鞋套,否则不得进入机房。 3.认真填写上机情况登记表,若遇计算机有异常情况,应先向老师汇报,不得擅自处理。 4.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即开机时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结束时须关闭计算机,关机时先通过Windows功能关闭系统,主机电源指示灯灭了以后再关闭显示器。 5.禁止上机时玩游戏或从事与上机实验无关的内容。 6.保持机房安静和整洁,不得携带食品、饮料进入机房,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杂物,禁止吸烟、大声喧哗或闲聊。 7.爱护机房设施,严禁更改设置参数、添加口令或删除非本人文件。对于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影响他人上机者,将取消其上机资格。 8.严禁私自拆卸配件或将室内物品带出室外。一经发现,除要求按价赔偿外,将通报批评和取消其上机资格,情节严重者交有关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处理。

测量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测量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测绘工程专业使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淮海工学院空间信息科学系

实验一 回归分析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解算和回归假设检验; 2. 提高编制程序、使用相关软件的能力; 3. 熟练使用回归方法处理测量数据。 二、 实验时间及地点 三、 实验内容: 1.(基本要求题目)在某地区,一个时期内,对20个测点进行了重复重力测量,其结果列于下表,其中(i i y x ,)为第i 测点的坐标值,i g ?为第i 测点上的重力变化值。 测点的X ,Y 坐标及重力变化值 1)试求该区域重力变化一次趋势面: y a x a a g i 210++=? 和二次趋势面: 25423210y a xy a x a y a x a a g i +++++=? 2)讨论本地区取哪种趋势面效果好?说出你选择的原因,写在本报告中第四部分。 2.(较高要求题目)采用Gauss-Newton 法确定非线性回归模型 x x y += 12ββ 中未知参数1β,2β的最小二乘估计,其观测数据为:

四、结果与分析 五、总结与体会 六、程序代码(计算清单,可另附纸张,可以打印后粘贴) 成绩: 日期: 指导教师:

实验二插值与拟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插值与拟合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插值方法; 3.了解最小二乘拟合的基本思想。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 三、实验内容 如下表给出了2006年1月29日,12个时刻的1号GPS卫星的精密星历和钟差 1(基本要求题目)试用11次L agrange插值或用11次Newton插值计算2006年1月29日0时58分25秒该GPS卫星的星历和钟差。同时比较插值与拟合的联系与区别,写在本报告第四部分内容中。 2.(较高要求题目)试用最小二乘拟合计算2006年1月29日0时58分25秒该GPS 卫星的星历和钟差。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报告

任务要求 1.4路模拟量输入,输入电压范围0~5V,分辨率8位,转换时间100us,具有显示(数码管)测量结果(用10进制显示直流电压值或交流电压峰值)的功能; 2.1路模拟量输出,用来分别重现4路被采信号的波形(供示波器观测) 摘要 本数据采集系统是基于单片机A T89C51来完成的,4路的模拟电压通过通用的8位A/D 转换器ADC0809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由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送LED 显示器显示。再经过常用的8位D/A转换器DAC0832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量,供示波器观测。 一、系统的方案选择和论证 根据题目基本要求,可将其划为如下几个部分: ●4路模拟信号A/D转换 ●单片机数据处理 ●LED显示测量结果 ●D/A转换模拟量输出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 1 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框图 1、4路模拟信号A/D转换 由于被测电压范围为0~5V,分辨率为8位,转换时间为100us,所以A/D转换部分,本系统选择常用的8路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ADC0809。 ADC0809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下面说明各引脚功能。

IN0~IN7:8路模拟量输入端。 2-1~2-8:8位数字量输出端。 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 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START:A/D转换启动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EOC: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CLK:时钟脉冲输入端。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 REF(+)、REF(-):基准电压。 Vcc:电源,单一+5V。 GND:地。 ADC0809的工作过程是: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EOC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入高电平时,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2、单片机数据处理 选择美国ATMEL公司的CMOS8位单片机AT89C51,其工作电压为2.7~6V,具有低电压低功耗性能和高性价比,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4Kbytes的PEROM和128bytes的RAM,片内置通用的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 AT89C51是一种带有4 KB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可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灵活且价廉的方案。所以,本设计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1作为程序的主控芯片。 AT89C51数据总线是由P0口提供的,P0口本身能以多种方式提供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当ALE输出信号为高电平时,P0将输出的数据锁入总线驱动器中作为地址的低8位,然后和P2送出来的高8位地址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16位地址,以寻址到外部的64KB的地址空间。A T89C51的地址总线比较简单(只有3个:RD、WR、PSEN),其中RD是用来读取外部数据内存的控制线,WR是用来写数据到外部数据内存的控制线,PSEN是用来存取外部程序内存的读取控制线。 3、LED显示测量结果 这里选择的是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自行设计的数码管显示驱动及键盘扫描管

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实验三管道中含尘气体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表4-1 含尘气体状态参数和环境参数的记录表 测试实验名称管道中含尘气体粉尘浓度测定 测孔位置 150mm 管道断面积 0.071m2 大气温度 28 ℃大气压力 101320 Pa 含尘气体气温度 30 ℃ 表4-2 气体粉尘测试数据记录表 采样编号采样嘴 直径 /mm 采样流 量 /Lmin-1 - 采样时 间 (min) 采样体 积标态 (L) 滤膜编 号 滤膜初 重/mg 滤筒终 重/mg 烟尘浓度 /mgL-1 1 15 25 20 343.1 6 0.9821 1.2305 0.72 2 15 25 20 343.2 8 1.0805 1.2322 0.45 3 15 25 20 339.7 9 1.0398 1.5343 1.45 六.讨论。 1.气体采样为什么要进行等速采样?测定气体中SO 2 浓度是否需要等速采样?为什么? 答:测定烟尘的浓度必须用等速采样法,即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烟气流速相等。采样的速度大于或小于采样点烟气流速将造成测定误差。当采样速度小于烟气流速时,使测定结果偏高。当采样速度大于烟气流速时,使测定结果偏低。 测定SO 2 时不用采用等速采样,因为烟尘测定时,气体分子与尘粒的惯性不 同使其如果不进行等速采样就会有误差,而测定SO 2 时,就不用考虑这。 2.当管道中气流流速较小时,有什么方法可以缩短采样时间? 答:可以增大采样流速并且可以调节阀门使管道中烟尘流速增大。

3.为什么采样测孔应选在流速比较大的管段? 答:a.可以缩短采样时间; b:增加采样粉尘浓度从而减少误差。 4.在采样过程中如何减少测定结果的误差,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答:减小误差: a:适当增大采样流速,保证精度; b:采样嘴应与烟气方向平行放置。 注意事项: a:注意采样设备的连接顺序,并检查有无漏气,连接顺序为:污染源→采样器→流量计→采样动力。 b:如大气湿度高,采样后发现滤膜潮湿时,应将滤膜置干燥器中半小时再称重。重复称重,直至相邻两次滤膜重量之差不超过0.2mg为止.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专业资料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05月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实验内容 1.对某一轴径等精度测量8次,得到下表数据,求测量结果。 Matlab程序: l=[24.674,24.675,24.673,24.676,24.671,24.678,24.672,24.674];%已知测量值 x1=mean(l);%用mean函数求算数平均值 disp(['1.算术平均值为: ',num2str(x1)]); v=l-x1;%求解残余误差 disp(['2.残余误差为: ',num2str(v)]); a=sum(v);%求残差和 ah=abs(a);%用abs函数求解残差和绝对值 bh=ah-(8/2)*0.001;%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残差和绝对值小于n/2*A,bh<0,故以上计算正确 if bh<0 disp('3.经校核算术平均值及计算正确'); else disp('算术平均值及误差计算有误'); end xt=sum(v(1:4))-sum(v(5:8));%判断系统误差(算得差值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if xt<0.1 disp(['4.用残余误差法校核,差值为:',num2str(x1),'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else disp('存在系统误差'); end bz=sqrt((sum(v.^2)/7));%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disp(['5.单次测量的标准差',num2str(bz)]); p=sort(l);%用格罗布斯准则判断粗大误差,先将测量值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 g0=2.03;%查表g(8,0.05)的值

ArcGIS空间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 实验内容: 掌握空间数据的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领会其用途。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和技术,并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现方法: (一)空间数据处理 打开ArcMap,在菜单栏中选择“地理处理->环境”,打开环境变量对话框。在环境变量对话框中的常规设置选项中,设定“临时工作空间”为“D:\04实验四\04实验四\Exec4”,如图1所示。 图1 第1步裁剪实体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云南县界.shp”、“clip.shp”(Clip中有四个实体),添加完后如图2所示。

●开始编辑,激活Clip图层,选中Clip图层中的一个实体,如图3所示。 图3 ●点击工具栏上按钮,打开ArcToolBox,选择“分析工具->提取->裁剪”, 如图4所示,弹出裁剪对话框,指定输入的实体为“云南县界”,剪切的实体为“Clip”(必须为多边形实体),并指定输出实体类路径及名称为“云南县界 _Clip1”,如图5所示。裁剪完成后弹出如图6所示的对话框。

图4 图5

图6 ●依次选中Clip主题中其他三个实体,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后得到四 个图层——“云南县界_Clip1”,“云南县界_Clip2”,“云南县界_Clip3”,“云南县界_Clip4”,如图7所示。完成操作后,保存编辑。 图7 第2步拼接图层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在上一步操作中得到的4个图层,如 图8所示。

图8 ●在工具箱中选择“数据管理工具->常规->追加”,设置输入实体和输出实体,拼 接效果如图9所示。 图9 ●右键点击图层“云南县界_Clip1”,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执行“数据->导出数据”, 弹出导出数据对话框,将输出的图层命名为“YONK.shp”,如图10所示。

哈工大 数值分析报告上机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报告一 题目: 非线性方程求解 摘要:非线性方程的解析解通常很难给出,因此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就尤为重要。本实验采用两种常见的求解方法二分法和Newton 法及改进的Newton 法。 前言:(目的和意义) 掌握二分法与Newton 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数学原理: 对于一个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很多。在此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方法:二分法和Newton 法。 对于二分法,其数学实质就是说对于给定的待求解的方程f(x),其在[a,b ]上连续, f(a)f(b)<0,且f(x)在[a,b ]仅有一个实根x *,取区间中点c ,若,则c 恰为其根,否则根据f(a)f(c)<0是否成立判断根在区间[a,c ]和[c,b ]中的哪一个,从而得出新区间,仍称为[a,b ]。重复运行计算,直至满足精度为止。这就是二分法的计算思想。 Newton 法通常预先要给出一个猜测初值x 0,然后根据其迭代公式 ) () (' 1k k k k x f x f x x - =+ 产生逼近解x *的迭代数列{x k },这就是Newton 法的思想。当x 0接近x *时收敛很快,但是当x 0选择不好时,可能会发散,因此初值的选取很重要。另外,若将该迭代公式改进为 ) () ('1k k k k x f x f r x x -=+ 其中r 为要求的方程的根的重数,这就是改进的Newton 法,当求解已知重数的方程的根时,在同种条件下其收敛速度要比Newton 法快的多。 程序设计: 本实验采用Matlab 的M 文件编写。其中待求解的方程写成function 的方式,如下 function y=f(x); y=-x*x-sin(x); 写成如上形式即可,下面给出主程序。 二分法源程序: clear

误差理论与大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材料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MATLAB 软件基础 班级:学号: 姓名: 实验时间: 成绩: 一、 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 软件的用户环境;了解MATLAB 软件的一般目的命 令;掌握MATLAB 数组操作与运算函数;掌握MATLAB 软件的基 本绘图命令;掌握MATLAB 语言的几种循环、条件和开关选择 结构。 通过该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能灵活应用MATLAB 软件解决一些 简单问题,能借助MATLAB 软件进行曲线或图形的绘制。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内容和结果 1. 程序及流程 1. MATLAB 软件的数组操作及运算练习 设有分块矩阵A=[E R O S ],其中E,R,O,S 分别为单位矩阵,随机阵、零阵和对角阵,试通过数值计算验证A 2=[E R +RS O S 2 ] 程序: >> E=eye(3); >> R=rand(3,2); >> O=zeros(2,3); >> S=diag([1 2]) >> A=[E R O S] >> a=[E,R+R*S O,S^2]

>> A^2-a 2.直接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作图练习 1.在同一个坐标下作出sin(2π*1*t)和cos(2π*10*t)2条曲 线的图形,并要求在图上加粗相应标注 程序:>> x=0:0.001:1; >> plot(x,sin(2*pi*x),x,cos(2*pi*10*x)) 2.用subplot分别在不同的坐标系下作出下列两条曲线,为每 幅图形加上标题。 1.正态分布N(0,1)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 2.反正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取a=1。 程序:x=-5:0.01:5; r = randn(1,1); y1=normpdf(x,0,1); y2=1/(pi*sqrt(1-(r ^2))); subplot(2,1,1) plot(x,y1) subplot(2,1,2) plot(x,y2) 3画出下列曲面的3维图形:z=sin(π√x2+y2)。 程序:[x,y]=meshgrid(0:0.25:4*pi); z=sin(pi*sqrt(x^2+y^2)); mesh(x,y,z); axis([0 4*pi 0 4*pi -2.5 1]); 3.用MATLAB语言编写命令M-文件和函数M-文件 编写函数M-文件sq.m:用迭代法求x=√a的值。求平方根的迭 代公式为x n+1=1 2(x n+a x n )迭代的终止条件为前后两次求出 的x的差的绝对值小于10?5。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数据预处理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一) 数据预处理 姓名:李圣杰 班级:计算机1304 学号:1311610602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均值平滑,中值平滑,边界值平滑的基本原理 2.掌握链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文件读取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dev-c++5.11 三、实验内容 数据平滑 假定用于分析的数据包含属性age。数据元组中age的值如下(按递增序):13, 15, 16, 16, 19, 20, 20, 21, 22, 22, 25, 25, 25, 25, 30, 33, 33, 35, 35, 35, 35, 36, 40, 45, 46, 52, 70。使用你所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实现如下功能(要求程序具有通用性): (a) 使用按箱平均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b) 使用按箱中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c) 使用按箱边界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四、实验原理 使用c语言,对数据文件进行读取,存入带头节点的指针链表中,同时计数,均值求三个数的平均值,中值求中间的一个数的值,边界值将中间的数转换为离边界较近的边界值 五、实验步骤 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EEP 3 #define DATAFILE "data.txt" #define VPT 10 //定义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chain{ int num; struct chain *next; }* data; //定义全局变量 data head,p,q; FILE *fp; int num,sum,count=0; int i,j; int *box;void mean(); void medain(); void boundary(); int main () { //定义头指针 head=(data)malloc(sizeof(struct chain)); head->next=NULL; /*打开文件*/ fp=fopen(DATAFILE,"r"); if(!fp) exit(0); p=head; while(!feof(fp)){ q=(data)malloc(sizeof(struct chain));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范文(含数据处理)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 )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思考题 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七、实验小结 测量电压、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这样纪录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