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和参考题答案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和参考题答案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和参考题答案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和参考题答案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1.医学影像技术不包括()

A、X 线摄影

B、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C、磁共振成像

D、超声成像

E、心电图成像

2.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A、1895 年11 月8 日,伦琴发现X 线为放射技术伊始

B、1895 年12 月22 日第一张X 线照片诞生为放射技术伊始

C、20 世纪10~20 年代为医技一体阶段

D、随着X 线设备的发展出现医技分家阶段

E、1959 年慕尼黑国际放射学会议形成独立学科阶段

3.X 线成像的因素不包括()

A、组织的密度(ρ)

B、组织的原子序数(Z)

C、组织的厚度(d)

D、组织的形状

E、X 线的衰减系数()4.人体组织对X 线的衰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骨、脂肪、肌肉、空气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脂肪、骨、肌肉、空气

D、肌肉、骨、脂肪、空气

E、肌肉、脂肪、骨、空气

5.下列人体组织中,对X 线衰减最大的是()

A、肌肉

B、骨骼

C、脂肪

D、软骨

E、血液

6.人体组织对X 线的衰减,形成图像的()

A、清晰度

B、灰雾度

C、对比度

D、灰度

E、密度

7.与传统X 线诊断原理相同的成像方式有()

A、CR

B、MRI

C、DR

D、PET

E、CT

8.不属于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成像方法是()

A、超声

B、磁共振成像

C、屏-片系统X 线摄影

D、计算机体层摄影

E、计算机X 线摄影

9.CT 成像优势不包括()

A、获得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力高

C、可进行各种图像的后处理

D、空间分辨力比屏-片影像高

E、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X 线吸收衰减值

10.CT 技术的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1953 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X 线机

B、1989 年螺旋CT 问世

C、1998 年多层面CT 诞生

D、2004 年推出容积CT

E、2005 年双源CT 研制成功

11.磁共振成像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X 线作为成像的能量源

B、选择性成像

C、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D、图像对脑和软组织分辨率极佳

E、能进行形态学、功能等研究

12.下列医学影像成像方式的组合,错误的是()

A、X 线摄影----radiography

B、磁共振成像---- MRI

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ACS

E、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第二章

1.医学影像成像的要素()

A、信息源(被检体)

B、CT

C、信息载体

D、信息接收器

E、MRI

2.应用光或其他能量表现被照体信息,并以可见光影像加以记录的技术称()

A、影像

B、摄影

C、信息信号

D、成像系统

E、摄影程序

3.光或能量→信号→检测→图像形成,此过程称()

A、影像

B、摄影

C、信息信号

D、摄影程序

E、成像系统

4.摄影的程序是()

A、检测-光或能量-信号-图像形成

B、光或能量-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C、光或能量-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D、信号-检测-光或能量-图像形成

E、信号-光或能量--检测-图像形成

5.X 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

A、X 线

B、被照体

C、增感屏

D、胶片

E、照片

6.X 线影像信息的传递,错误的是()

A、被照体作为信息源

B、X 线作为信息载体

C、经显影处理形成可见密度影像

D、第一阶段的信息传递取决于胶片特性

E、X 线诊断是X 线影像信息传递与转换过程

7.关于X 线影像信息的传递及影像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照体的信息分布于三维空间

B、X 线影像表现形式均为三维图像

C、X 线诊断的信息来源于被照体

D、X 线为传递被照体信息的载体

E、被照体信息需经转换介质转换

8.X 线检查程序可以简化为()

A、X 线→被照物→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B、被照物→X 线→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C、X 线→被照物→检测→图像形成→信号

D、被照物→X 线→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E、X 线→被照物→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9.X 线信息影像形成的阶段是()

A、X 线透过被照体后

B、X 线照片冲洗后

C、X 线到达被照体前

D、视觉影像就是X 线信息影像

E、在大脑判断之后

10.X 线影像传递中,与被照体无关的因素是()

A、原子序数

B、密度

C、体积

D、散射线

E、厚度

11.屏-片系统X 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载体的是()A、X 线 B、胶片 C、被照体

D、增感屏

E、显影液

12.对不可见X 线信息影像,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被照体的原子序数

B、被照体的厚度

C、被照体的形状

D、X 线的质与量

E、X 线的散射

13.X 线影像信息的接收不包括()

A、屏-片系统

B、影像增强器

C、成像板(IP)

D、荧光屏

E、滤线栅

14.医学影像成像中常用的接收器不包括()

A、光盘

B、成像板(IP)

C、CT 检测

D、平板探测器(FPD)

E、MRI 的接收线圈

B 型题:

A、影像

B、摄影

C、信息信号

D、摄影程序

E、成像系统

15.光或能量→信号→检测→图象形成()

16.用能量把被照体的信息表现出来的图像()

17.由载体表现出来的单位信息量()

A、X 线信息传递第一阶段

B、X 线信息传递第二阶段

C、X 线信息传递第阶三段

D、X 线信息传递第四阶段

E、X 线信息传递第五阶段

18.通过视网膜上明暗相间的图案形成视觉影像()

19.通过识别判断作出评价()

20.通过接受介质将不均匀的X 线强度转换为二维的光强度分布()

第三章

1.国际放射界公认的模糊阈值是()

A、0.02mm

B、0.12mm

C、0.20mm

D、0.22mm

E、2.00mmb

2、下列哪些不属于医用X 线胶片结构()

A、乳基层

B、附加层

C、保护层

D、荧光层

E、片基层

3、下列哪项不属于医用X 线胶片特性的感光特性()

A、本底灰雾

B、感光度

C、颗粒度

D、反差系数

E、宽容度

4、关于X 线胶片曲线的组成,下列错误的是()

A、足部

B、平移部

C、直线部

D、肩部

E、反转部

5、关于增感屏对影像效果的影响,下列错误的是()

A、影像对比度增加

B、影像清晰度下降

C、影像颗粒性变差

D、影像模糊度增加

E、影像灰雾度增加

6、关于T 颗粒胶片,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A、影像清晰度增加

B、光采集容量提高

C、感光速度增加

D、荧光交叠效应,增加了影像模糊

E、卤化银颗粒切割成扁平状

7、下列不属于X 线管焦点成像性能主要参量的是()

A、焦点大小

B、、焦点的极限分辨力

C、焦点的密度分辩力

D、焦点的散焦值

E、焦点的调制传递函数

8、关于影响照片密度的主要因素,下列错误的是()

A、照射量

B、管电压

C、摄影距离

D、显影

E、定影

9、缩省半影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使用小焦点

B、缩小肢-片距

C、缩小照射野

D、增大焦-肢距

E、增大肢-片距

10、产生照片模糊度的因素哪项是错误的()

A、运动性模糊

B、焦点的几何性模糊

C、屏胶系统产生的模糊

D、散射线性模糊

E、暗室技术引起模糊

11、对照片密度和对比度有影响的因素中哪项不正确()

A、显影剂的选择

B、定影剂的选择

C、显影液温度

D、显影时间

E、显影液搅动

12、控制照射野大小的措施应是()

A、遮线筒与遮线器

B、滤线栅

C、集射罩

D、滤过板

E、空气间隙法

13、X 线从易到难穿过人体组织的顺序是()

A、肺、脂肪、肌肉、骨骼

B、肺、肌肉、脂肪、骨骼

C、骨骼、肌肉、脂肪、肺

D、脂肪、肺、肌肉、骨骼

E、骨骼、肌肉、肺、脂肪

14、滤线栅的比值越大,照片()

A、锐利度越高

B、密度越高

C、对比度越高

D、半影越高

E、灰雾越大

15、一张优质X线照片从X线摄影技术上分析应具备的条件哪项不正确()

A、适当的密度

B、良好的对比度

C、鲜明的锐利度

D、正确的几何投影

E、一定的照片斑点

16、X 线强度的空间分布错误的是()

A、近阳极端X 线强度大

B、近阴极度端X 线强度大

C、X 线管短轴两侧X 线强度大于阳极端

D、近阴极度端X 线强度大于阳极端

E、近阴极端长轴两端X 线强度是不对称的

17、下列错误的叙述是()

A、熒光屏上明亮的部分,表示人体结构密度低

B、X 线照片上明亮的部分,表示人体结构密度高

C、脂肪组织在熒光屏上表现黑暗的阴影

D、骨骼组织在照片上表现为白色的阴影

E、X 线照片影像又称负像

18、关于引起照片影像模糊度的因素,下列错误的叙述是()

A、几何学模糊

B、运动学模糊

C、增感屏的荧光扩散

D、中心线垂直投射屏-片系统

E、增感屏与胶片的密着状态

19、控制影像失真的方法,下列错误的是()

A、肢体与胶片平行

B、中心线通过被照体正上方

C、增加焦点到胶片的距离

D、增加肢体与胶片的距离

E、缩小肢体与胶片的距离

20、关于影响照片颗粒性的因素,下列错误的是()

A、X 线量子斑点

B、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C、增感屏荧光体的尺寸和分布

D、胶片对比度

E、被照体的形态第四章

1.关于数字摄影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密度分辨力高

B、动态范围大

C、立即显像

D、量子检测效率DQE 低

E、提高了X 线的利用率

2.关于数字X 线摄影优越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密度分辨力高

B、空间分辨力高

C、动态范围大

D、立即显像

E、软件后处理功能

3.关于数字摄影软件处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比度、亮度调整

B、增加灰阶

C、边缘处理

D、反转显示

E、测量功能

4.使用方法与常规X 线摄影一样转换器是()

A、影像板

B、多丝正比室

C、平板探测器

D、CCD 摄像机

E、硒鼓检测器

5.关于成像板(IP)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IP 的外观像一片增感屏

B、由基板和荧光材料层组成

C、荧光材料层主要成分是氟卤化钡晶体

D、含有微量三价铕离子

E、表面覆有一层保护膜

6.关于CR 工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IP 用暗合装盛使用

B、曝光后将暗盒送入数据读出装置

C、IP 被自动取出并进入扫描系统

D、激光束扫描带有潜影的IP

E、激光束能量决定了被激发的荧光强度

7.关于CR 一般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即存储荧光体方式

B、分CCD 方式、碘化铯方式

C、空间分辨率决定于像素大小

D、较新的系统提供4000 像素矩阵

E、新的读出装置提高了读出精度

8.CR 的密度分辨率为()

A、2Bit

B、4Bit

C、6Bit

D、8Bit

E、10Bit

9.CR 的应用中有()

A、能量减影

B、S 自动控制

C、KV 自动控制

D、mA 自动控制

E、透视功能

10.平板检测器的优点是()

A、动态范围小

B、余辉时间长

C、MTF 性能低

D、量子检出率高

E、空间分辨率低

11.直接转换的平板检测器使用的光电材料是()

A、碘化铯晶体

B、非晶硅晶体

C、氟卤化钡晶体

D、非晶硒薄膜晶体

E、碘化铯-非晶硅

12.关于直接转换型探测器断面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面电极 B、硒膜 C、介质层

D、碘化铯

E、薄膜晶体管(TFT)阵列

13.关于探测器动态范围的描述,错误的是()

A、比屏胶系统大

B、扩大了曝光的宽容度

C、减少了过度曝光的机会

D、增多了图像信号的灰阶

E、用信号字长表示

14.间接转换的平板检测器使用的光电材料是()

A 碘化铯晶体

B 非晶硅晶体

C 氟卤化钡晶体

D 非晶硒薄膜晶体

E 碘化铯-非晶硅

15.多丝正比室的扫描方式是()

A 左右扫描

B 定点扫描

C 狭缝扫描

D 上下扫描

E 前后扫描

16.DSA 的常用成像方式是()

A、时间减影

B、能量减影

C、混合减影

D、体层减影

E、K-缘减影

17.下列有关DSA 叙述,正确的是()

A、DSA 具有高的对比分辨力

B、DSA 具有高的空间分辨力

C、大血管成像用高浓度、大剂量对比剂

D、小血管成像用低浓度、小剂量对比剂

E、DSA 的信噪比高

18.关于能量减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不同能量的X 线

B、对同一部位进行连续两次曝光

C、其间病人不能移动

D、对一幅图像的数据进行特殊处理

E、可以得到去骨软组织像

B 型题:

A、多丝正比室

B、硒鼓检测器

C、影像板

D、直接转换平板检测器

E、间接转换平板检测器

19.CR 应用的一种信息采集方式是()

20.以非晶硒为光电材料的检测器是()

第五章

1.CT 与常规体层摄影相比其优势是①空间分辨率高;②低对比度分

辨率高③无层外干扰阴影;④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图像;⑤受照剂量小。()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③④⑤

2.对CT 扫描工作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A、利用X 线锥形线束穿透被检体;

B、探测器接收X 线之后,直接成像;

C、探测器接收X 线之后,变为视频信号显示在监视器上;

D、探测器接收X 线之后,经A/D 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到计算机重建图像,再

转成视频信号显示;

E、探测器接收X 线之后,计算机经D/A 转换成视频信号显示

3.与空间分辨率无关的是哪一因素()

A、X 线束宽度

B、扫描矩阵大小

C、重建函数

D、重建速度

E、探测器数目

4.不属于CT 性能评价项目的是()

A、密度分辨率

B、空间分辨率

C、噪声

D、图像的均一性

E、 X 线管焦点尺寸

5. 关于灰阶的概念①灰阶是显示亮度信号的等级;②灰阶实质指的是窗位

③视觉最大灰阶等级为8 个;④2000 个CT 值范围有64 级灰阶;⑤16 级灰阶中每一级含125 个CT 值。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③④⑤

6.关于像素的叙述①构成CT 图像的最小体积单元;②层面厚度大小;③

象素也即象元;④象素是二维概念;⑤象素是构成CT 图像的最小单元。正确的理解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③④⑤

7.有关CT 成像过程的论述①A/D 与D/A 转换器是CT 主要部件;②计算

机运算结果是数字输出;③计算机只能接收数字信号;④A/D 是将数字转换成模

拟信号;⑤图像重建不属于CT 成像过程。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③④⑤

8.有关准直器的论述①准直器输出呈锥形放射;②准直器输出窗呈狭缝状;

③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层厚;④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着线束宽度;⑤准直器狭缝决定着层间距。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③④⑤

9.螺旋CT 扫描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螺旋CT 属于滑环技术的一种

B. 患者随扫描床以一定速度连续步进

C. X 线连续曝光

D. 最大优势是扫描时间短

E. 螺旋扫描是一种容积扫描

10.螺旋扫描与常见CT 扫描比较,关键区别为()

A、球管运动

B、扫描时间

C、采集方式

D、三维信息

E、图像重建

11.CT 的成像方式为()

A、透射成像

B、衰减系数

C、荧光作用

D、光电转换

E、数字重建

12.CT 成像最关键的依据是()

A、X 线的吸收衰减特性

B、X 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直进性

C、数据收集系统(DAS)的特性

D、多方位成像特性

E、断面图像显示特性

13.CT 扫描参数中,对X 线剂量的理解,不妥的是()

A、X 线剂量是CT 图像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B、增加X 线剂量,可减少图像噪声

C、层厚越薄,所需X 线剂量越少

D、对内耳扫描所需剂量比颅脑扫描大

E、患者所受扫描剂量与扫描层有关

14.关于CT 扫描层厚的理解,错误的是()

A、层厚是CT 扫描技术参数的重要参数

B、层厚薄,空间分辨率高

C、层厚加大,密度分辨率低

D、层厚的选择,应根据扫描部位的病变大小决定

E、层厚薄,病灶检出率高

15.窗宽、窗位均选为100,CT 值的显示范围是()

A、50~50

B、-50~-150

C、50~150

D、100~-200

E、150~-150

16.将测得的剖面投影在反方向上进行反投影重建称为()

A、迭代法

B、解析法

C、直接反投影法

D、褶积反投影法 E.、二维付立叶变换法

17.CT 影像形成与传递的正确程序是()

A.X 线源→人体→准直器→探测器→A/D→显示

B.X 线源→准直器→人体→探测器→重建→A/D→显示

C.X 线源→人体→准直器→A/D→探测器→重建→显示

D.X 线源→准直器→人体→准直器→探测器→A/D→重建→显示

E.X 线源→人体→准直器→探测器→重建→A/D→显示

18.扫描一周的数据采集,并非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环,这种扫描是()A.常规CT 横断扫描 B.常规CT 冠状扫描

C.常规CT 矢状扫描 D.间断CT 横断扫描

E.螺旋CT 扫描

19.单螺旋扫描时,层厚为2mm,床速为5mm/秒,此时螺距为()

A、0.2mm

B、0.4mm

C、2.5mm

D、5.0mm

E、10mm

20.影响空间分辨率的因素①探测器孔径;②探测器间距;③滤波函数;

④象素大小;⑤设备的信噪比。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E、①②③④⑤

第六章

1.发生磁共振现象的基本条件是()

A、具有磁矩的自旋原子核

B、稳定的静磁场

C、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

D、以上都是

2.下面有关质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带电质子自旋产生磁场

B、质子的自旋方向决定磁场的方向

C、配对质子自旋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

D、偶数质子产生净磁场

3.下述静磁场的作用,错误的是()

A、使自旋质子沿静磁场方向排列,产生净磁化矢量

B、自旋质子以净磁场的磁力线为轴进行〝进动〞

C、因质子的进动产生纵向和横向磁分量

D、质子的进动频率与静磁场强度无关

4.下面有关自旋弛豫的叙述,错误的是()

A、T1驰豫是处于激发态的自旋质子返回到原来的状态的过程

B、T2驰豫是因为自旋质子的失相位

C、T1驰豫和T2驰豫是先后发生的两个驰豫过程

D、自旋驰豫是在RF 脉冲被关闭后发生的

5.使用梯度磁场的目的是()

A、增加静磁场的强度

B、进行层面选择

C、确定信号来自扫描矩阵中的那一列

D、确定信号来自扫描矩阵中的那一行

6.SE 序列中,180o RF 的目的是()

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

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 轴

C、使磁化矢量倒向XY 平面内进动

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

7.SE 序列相位重聚是指()

A、90o 脉冲激励时

B、90o 脉冲激励后

C、180o 脉冲激励时

D、使离散相位又达到一致

8.在SE 序列中,TR 是指()

A、90o 脉冲到180o 脉冲间的时间

B、第一个90o 脉冲至下一个90o 脉冲所需的时间

C、90o 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

D、180o 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

9.在SE 序列中,TE 是指()

A、90o 脉冲到180o 脉冲间的时间

B、第一个90o 脉冲至下一个90o 脉冲所需的时间

C、90?脉冲到信号产生所经历的时间

D、180o 脉冲到信号产生所经历的时间

10.SE 序列有关组织的MR 信号强度,下列哪一项正确()

A、T1越短,信号越强;T2越短,信号越强

B、T1越长,信号越强;T2越长,信号越强

C、T1越短,信号越强;T2越短,信号越弱

D、T1越长,信号越弱;T2越长,信号越弱

11.在GRE 脉冲序列中,翻转角(小于90o角)越大,所获图像越倾向于()A、T1加权像 B、T2加权像 C、质子密度加权像 D、以上均是

12.反转恢复(IR)序列中,第一个180o RF 的目的是()

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

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 轴

C、使磁化矢量倒向XY 平面内进动

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

13.梯度回波序列的主要优点是()

A、提高对比分辨率

B、提高图像信噪比

C、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

D、缩短MRI 检查时间

14.较长的TE()

A、T1权重越重

B、减少T1权重

C、T2权重越重

D、减少T2权重

15.在不同区域的K 空间数据与图像质量的关系中()

A、K-空间的中心部分决定图像的对比,边缘部分决定图像的分辨力

B、K-空间的中心部分决定图像的分辨力,边缘部分决定图像的对比

C、K-空间的中心与边缘部分均决定图像的对比

D、K-空间的中心与边缘部分均决定图像的分辨力

16.影响MR 图像分辨率的因素有()

A、观察视野

B、矩阵

C、层面厚度

D、以上均是

17.提高信噪比可通过()

A、降低信号的强度和提高噪声的强度

B、保持信号强度不变、提高噪声强度

C、提高信号的强度和降低噪声的强度

D、保持噪声强度不变,降低信号强度

18.信噪声比是指()

A、信号强度与噪声的差值

B、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的比值

C、信号强度与噪声的和

D、信号强度与噪声的积

19.信噪比是MRI最基本的质量参数,其正确的概念表述应为()

A、图像的亮度与暗度之比

B、两个像素的信号强度之比

C、两个体素的信号强度之比

D、图像的信号强度与背景强度之比20.增加或提高MRI图像SNR的是()

A、缩短TR

B、缩短TE

C、翻转角小

D、以上都不是

第七章

1.关于一个完整的PACS 系统组成,下列错误的内结构是()

A、医学图像采集

B、大容量数据存贮

C、图像显示和处理

D、图像读取装置

E、用于传输图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

2.医学图像采集系统主要采集来自下列设备的影像,错误的是()A、CT B、X-Rad C、DR D、MRI E、超声

3.下列影像管理内容中,错误说法是()

A、信息的查询

B、获取图像

C、信息采集

D、数据备份

E、影像打印输出管理。

4.关于医学影像信息压缩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

A、能够提高传输速度

B、能够节约储存空间

C、JPEG 标准压缩可以压缩灰度

D、压缩比越大,丢失信息会越少

E、JPEG 标准压缩可以压缩彩色影像

5.关于PACS 的优势错误的是()

A、无胶片化管理

B、优化打印任务,减少打印费用

C、影像显示处理功能强

D、图像资源不可共享

E、医院管理最优化6.仅限于医学影像学科内部实现影像传输的PACS 类型是()

A、大型PACS

B、小型PACS

C、中型PACS

D、超大型PACS

E、超小型PACS

7.影响PACS 影像传输速度的因素中错误的是()

A、终端与接口的数量

B、终端与接口的物理性连接

C、直线型传输最为迅速

D、PACS 的影像传输类型

E、不同信号媒介的转换

8.下列PACS 组成错误的是()

A、影像数据采集系统与管理系统

B、主要提供各种医学影像信息的HIS 系统

C、影像显示处理系统

D、高速信号处理系统

E、HIS 网关和EWB 网关

参考答案

第一章

1、E,

2、A,

3、D,

4、B,

5、B,

6、C,

7、A C E,

8、C,

9、D, 10、A, 11、A, 12、D

第二章

1、ACD,

2、B,

3、B,

4、B,

5、B,

6、D,

7、B,

8、E, 9、A, 10、D, 11、A, 12、C, 13、E, 14、A,15、D, 16、A, 17、C, 18、D, 19、E

20、B,

第三章

1、C

2、D

3、C

4、B

5、E

6、C

7、C

8、E,

9、E 10、E, 11、B 12、A 13、A 14、E 15、E ,

16、A 17、C 18、D 19、D 20、E

第四章

1、D,

2、B,

3、B,

4、A,

5、D,

6、E,

7、B,

8、E,

9、A, 10、D, 11、D, 12、D, 13、E, 14、E, 15、C,16、A, 17、A, 18、D, 19、C, 20、D

第五章

1、D,

2、D

3、D

4、E

5、C

6、E

7、A

8、D,

9、B 10、A 11、E 12、A 13、C 14、C 15、C

16、C 17、D 18、E 19、C 20、E

第六章

1、D,

2、D,

3、D,

4、C,

5、A,

6、D,

7、D,

8、B,

9、C, 10、C, 11、A, 12、B, 13、D, 14、C, 15、A,16、D, 17、C, 18、B, 19、D, 20、B

第七章

1、D,

2、B,

3、C,

4、D,

5、D,

6、E,

7、D,

8、D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doc

思考题与习题 1.一台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__________,斜率 C=___________。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3.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刷没有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位置上,试问此时电机正、反转时的输出特性是 否一样为什么 4. 根据上题 1 中已知条件,求该转速下的输出电流I a和空载输出电压U a0。 5.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电压与_________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6.测速发电机转速为零时,实际输出电压不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称为____________ 。 7.与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相比,直流测速发电机有何优点 8. 用作阻尼组件的交流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斜率_________,而对线性度等精度指针的要求是 次要的。 9.为了减小由于磁路和转子电的不对称性对性能的影响,杯形转子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通常是 () A.二极电机 B.四极电机 C.六极电机 D.八极电机 10.为什么异步测速发电机的转子都用非磁性空心杯结构,而不用鼠笼式结构 11.异步测速发电机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与转子转速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非线性同方向变化; C.成正比; D.非线性反方向变化 答案 1、.一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斜率 C=。 U a Ke n Cn =50 R a 1 R L C=50/3000= K e=C(1R a)= X (1+180/2000)= R L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答:直流测速发电机,当不考虑电枢反应,且认为励磁磁通、 R 和R 都能保持为常数时可认为其特性是线性的。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 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 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 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l 4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大学化学试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H故需加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2-3--(pKa=6.3 In pKa=11.55)HIn ? HIn ?322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CuNi、3、Al、FeCo2+2+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i掩蔽Cu、、CoS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或KCN23+3+。、Al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3+含量测定Fe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实验三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4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2+(NH)S0·FeSO·6HO的过程中,为了使Fe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22444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2+3+,影响产品Fe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氧化为供参考.质量。水中除去氧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将去离子水加热煮沸10分钟,用表面皿盖好杯口,冷却后使用。 3、在计算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理论产量时,各以什么物质用量为标准?为什么? 答:计算FeSO的理论产量时,以Fe屑的参加反应量为标准。4计算(NH)SO·FeSO·6HO的理论产量时,应以(NH)SO的用量为标准。42442244决定计算标准的原则是,以反应物中不足量者为依据。(详见讲解与示范中的3)。

思考题是与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1]

第二章溶液与离子平衡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E 2. E 3. T 4. E 5. E 6. T 7. T 8. E 9. E 10. E 11. E 12. E 13. T 14. E 二、选择题 15. C 16. A 17. C 18. C 19. C 20. B 21. A 22. C 23. D 24. B 25. B 26. A 27. D 三、填空题 28. 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29. D>C>A>B 30. 红红黄同离子效应31. K s°= (b(Ag+)/b°)2(b(CrO42-)/b°)2s = (K s°/4)1/3 33. 右34. 空轨道孤电子对35. HPO42-H[PtCl6]-SO42-[Fe(H2O)5OH]2+36. 5.68 10-10NH4+, H3PO4, H2S PO4, CO3, CN, OH, NO2-[Fe(H2O)5OH], HSO3-, HS-, H2PO4-, HPO4, H2O 四、问答题 38.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与溶液的组成有何关系? 答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即随溶质的粒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而与溶液的组成(溶质的本性)无关. 39. 怎样衡量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的大小? 答缓冲能力大小的衡量尺度为缓冲容量. 当缓冲组分比为1:1时, 缓冲溶液有最大的缓冲容量. 40. 试讨论怎样才能使难溶沉淀溶解. 答若要使沉淀溶解, 就必有ΠB(b B/b°)νB< K s°, 因此, 必须必须设法降低饱和溶液中某一组

分的平衡浓度. 可以根据沉淀的性质, 利用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或配合反应等措施, 以达到使沉淀溶解的目的. 41. 试用平衡移动的观点说明下列事实将产生什么现象. (1)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Na 2CO 3. 答 根据同离子效应的原理,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变小. (2)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氨水. 答 加入氨水时, Ag +与NH 3生成了稳定的[Ag(NH 3)2]+, 使溶液中b (Ag +)降低,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当氨水足够量时, Ag 2CO 3沉淀将完全溶解. (3)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HNO 3. 答 加入HNO 3时, CO 32-与HNO 3反应, 使溶液中b (CO 32-)降低,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当CO 32-足够量时, Ag 2CO 3沉淀将完全溶解. 42. 试说明什么叫螯合物. 答 螯合物是指含有多齿配位体并形成螯环的配合物. 43. 酸碱质子理论与电离理论有哪些区别? 答 (a) 对酸碱的定义不同; (b) 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c) 酸碱反应的实质不同; (d) 适用的溶剂不同. 五、计算题 44. (1) 14.6% (2) 0.454 mol ?dm -1 (3) 0.54 mol ?kg -1 (4) 0.991 45. 186 g ?mol -1 46. 2327.53 Pa 326.4 kPa 47. (1) b (H +) = 9.4 10-4 mol ?kg -1 b (Ac -) = 9.4 10-4 mol ?kg -1 α = 1.88% (2) b (H +) = 3.5 10-5 mol ?kg -1 b (Ac -) = 0.025 mol ?kg -1 α = 0.07% (3) b (H +) = 0.025 mol ?kg -1 b (Ac -) = 3.52 10-5 mol ?kg -1 (4) b (H +) = 1.76 10-5 mol ?kg -1 b (Ac -) = 0.025 mol ?kg -1 48. 0.01 mol ?kg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在298K 时, 测定其pH 为5.0, 求: (1) 该酸的K a °和α; (2) 加入1倍水稀释后溶液的pH, K a °和α. 解: (1) pH = 5.0, b (H +) = 1 10-5 mol ?kg -1 HB = H + + B - b (eq)/mol ?kg -1 0.01-1 10-5 1 10-5 1 10-5 52 8a 5 (110)1100.01110 K ---?==?-? 5110100%0.1%0.01 α-?=?= (2) HB = H + + B - b (eq)/mol ?kg -1 0.005-x x x K a ° = 1.0 10-8, (0.005-x ) ≈ x , 28a 1100.005 x K -==? b (H +) = 7.07 10-6 mol ?kg -1 pH = 5.15 6 7.0710100%0.14%0.005 α-?=?= 49. 计算20℃时, 在0.10 mol ?kg -1氢硫酸饱和溶液中: (1) b (H +), b (S 2-)和pH; (2) 如用HCl 调节溶液的酸度为pH = 2.00时, 溶液中的为S 2-浓度多少? 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第三章习题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和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对于指令XCHG BX, [BP+SI],如果指令执行前,(BX)=6F30H,(BP)=0200H,(SI)=0046H,(SS)=2F00H,(2F246H)=154H,(2F247H)=41 H,则执行指令后:(BX)=__4154H__,(2F246H)=___30H______,(2F247H)=___6FH____。 2、指令LOOPZ/LOOPE是结果_为零_且_相等发生转移的指令;而指令LOOPNZ/LOOPNE则是结果__不为零__且____不相等___发生转移的指令。 3、串操作指令规定源串在____数据_____段中,用__SI___来寻址源操作数;目的串在__附加__段中,用__DI__来寻址目的操作数。 4.、中断返回指令IRET后,从堆栈顺序弹出3个字分别送到___IP____、__CS_____、____标志寄存器FR____。 5、设(SS)=0FFA0H,(SP)=00B0H,(AX)=8057H,(BX)=0F79H,执行指令PUSH AX 后,(SP)=__00AEH________;若再执行指令: PUSH BX POP AX 后,(SP)=__00AEH________,(AX)=____0F79H________,(BX)=___0F79H_____。 6、设(SS)=2250H,(SP)=0140H,若在堆栈中存入5个数据,则栈顶的物理地址为___22636H________,如果再从堆栈中取出3个数据,则栈顶的物理地址为_____2263CH____。 7、M OV AL, ‘A’指令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__立即寻址方式________。 8、指出下列指令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AX, BLOCK[SI] 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 (2).MOV AX, [SI]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3).MOV AX, [6000H] 直接寻址 (4).MOV AX, [BX+SI] 基址变址寻址 (5).MOV AX, BX 寄存器寻址 (6).MOV AX, 1500H 立即寻址 (7).MOV AX, 80[BX+DI] 相对基址变址 (8).MOV AX, [DI+60] 寄存器相对寻址 9、以CX寄存器内容为计数对象的指令有循环控制指令和串操作重复指令。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大气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或SO 4 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H2S→H2O+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O)、一氧化氮 2 )。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用通式(NO)和二氧化氮(NO 2 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网络安全思考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网络安全思考题参考答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网络安全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osi安全体系结构? 为了有效评估某个机构的安全需求,并选择各种安全产品和策略,负责安全的管理员需要一些系统性的方法来定义安全需求以及满足这些安全需求的方法,这一套系统体系架构便称为安全体系架构。 2.被动和主动威胁之间有什么不同? 被动威胁的本质是窃听或监视数据传输,主动威胁包含数据流的改写和错误数据流的添加。 3.列出并简要定义被动和主动安全攻击的分类? 被动攻击:消息内容泄漏和流量分析。 主动攻击:假冒,重放,改写消息和拒绝服务。 4.列出并简要定义安全服务的分类 认证,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抵赖性。 5.列出并简要定义安全机制的分类。 特定安全机制:为提供osi安全服务,可能并到适当的协议层中。 普通安全机制:没有特定osi安全服务或者协议层的机制。 第二章 1.对称密码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明文,加密算法,秘密密钥,密文,解密算法。

2.加密算法使用的两个基本功能是什么? 替换和排列组合 3.分组密码和流密码区别是什么? 流密码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的加密,分组时若干比特同时加密。比如DES是64bit的明文一次性加密成密文。 密码分析方面有很多不同。比如说密码中,比特流的很多统计特性影响到算法的安全性。密码实现方面有很多不同,比如流密码通常是在特定硬件设备上实现。分组密码可以在硬件实现,也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上实现。 4.攻击密码的两个通用方法是什么? 密码分析与穷举法(暴力解码) 5.为什么一些分组密码操作模式只使用了加密,而其他的操作模式使用了加密又使用了解密 答:出于加密与解密的考虑,一个密码模式必须保证加密与解密的可逆性。在密码分组链接模式中,对明文与前一密文分组异或后加密,在解密时就要先解密再异或才能恢复出明文;在计数器模式中,对计数器值加密后与明文异或产生密文,在解密时,只需要相同的计数器加密值与密文异或就可得到明文。 6.为什么3DES的中间部分是解密而不是加密? 3DES加密过程中使用的解密没有密码方面的意义。唯一好处是让3des使用者能解密原来单重des使用者加密的数据。 第三章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思考题及习题8参考答案

第8章思考题及习题8参考答案 一、填空 1、AT89S51的串行异步通信口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答:全双工。 2. 串行通信波特率的单位是。 答:bit/s 3. AT89S51的串行通信口若传送速率为每秒120帧,每帧10位,则波特率为 答:1200 4.串行口的方式0的波特率为。 答:fosc/12 5.AT89S51单片机的通讯接口有和两种型式。在串行通讯中,发送时要把数据转换成数据。接收时又需把数据转换成数据。 答:并行,串行,并行,串行,串行,并行 6.当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时,为减小波特率误差,使用的时钟频率为 MHz。答:11.0592 7.AT89S51单片机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中,和的波特率是可调的,与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率有关,另外两种方式的波特率是固定的。 答:方式1,方式3 8.帧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的异步串行通信方式是方式。答:方式1。 9.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波特率的设定应该是的。 答:相同的。 10.串行口工作方式1的波特率是。 答:方式1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二、单选 1.AT89S51的串行口扩展并行I/O口时,串行接口工作方式选择。 A. 方式0 B.方式1 C. 方式2 D.方式3 答:A 2. 控制串行口工作方式的寄存器是。

A.TCON B.PCON C. TMOD D.SCON 答:D 三、判断对错 1.串行口通信的第9数据位的功能可由用户定义。对 2.发送数据的第9数据位的内容是在SCON寄存器的TB8位中预先准备好的。对 3.串行通信方式2或方式3发送时,指令把TB8位的状态送入发送SBUF中。错 4.串行通信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送SCON寄存器的RB8中保存。对 5.串行口方式1的波特率是可变的,通过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率设定。对 6. 串行口工作方式1的波特率是固定的,为fosc/32。错 7. AT89S51单片机进行串行通信时,一定要占用一个定时器作为波特率发生器。错 8. AT89S51单片机进行串行通讯时,定时器方式2能产生比方式1更低的波特率。错 9. 串行口的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只有1个单元地址,但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寄存 器。对 四、简答 1.在异步串行通信中,接收方是如何知道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的? 答:实质就是如何检测起始位的开始。当接收方检测到RXD端从1到0的负跳变时就启动检测器,接收的值是3次连续采样,取其中2次相同的值,以确认是否是真正的起始位的开始,这样能较好地消除干扰引起的影响,以保证可靠无误的开始接受数据。 2.A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有几种帧格式?各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如何确定? 答:有4种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方式2、方式3; 有3种帧格式,方式2和3具有相同的帧格式;方式0的发送和接收都以fosc/12为固定波特率, 方式1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方式2的波特率=2SMOD/64×fosc 方式3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3.假定串行口串行发送的字符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奇校验位、1个停止位,请画出传送字符“B”的帧格式。 答:字符“B”的ASCII码为“42H”,帧格式如下:

01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1、维持温度不变,将压力相同、体积不同的气体混合,混合后保持压力不变,总体积与各 组分体积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总体积是各组分体积之和 混合前:pV1=n1RT, pV2=n2RT, …, pV k=n k RT 混合后:pV总=n总RT=(n1+n2+…+n k)RT=n1RT+n2RT+…+n k RT=pV1+pV2+…+pV k=p(V1+V2+…+V k) ∴V总=V1+V2+…+V k 2、根据什么选择R的取值与单位?R有哪几种单位? 答: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单位n为mol、T单位为K,R的取值与单位则由p、V的单位来确定。R的常用取值与单位见书第10页,有8.31 kPa·dm3·mol-1·K-1, 0.0831 bar·dm3·mol-1·K-1, 0.0821 atm·dm3·mol-1·K-1, 62.4 mmHg·dm3·mol-1·K-1, 8.31 J·mol-1·K-1, 1.99 cal·dm3·mol-1·K-1等。其中最常用的R值取8.31,相应的单位为kPa·dm3·mol-1·K-1或J·mol-1·K-1。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含有1mol H2和2mol O2,哪种气体的分压力大? 答:p1V=n1RT, p2V=n2RT ∴ 在定容、恒温的条件下,分压的大小与分子的种类和分子量无关,只与分子的数量有关,所以1 mol H2与2 mol O2相比,氧气的分压更大。 4、“在沸点以上的液体不能存在”这句话对么? 答:不对。温度超过沸点的液体叫做“过热液体”,液体沸腾时,液体的内部必须有许多小气泡使液体在其周围气化,即小气泡起着“气化核”的作用,在纯净液体内小气泡不容易形成,因此容易出现过热现象。 另一方面,沸点与外界压力有关。只有临界温度以上时,无论如何加压都不能使气体液化。而临界温度以下的沸点,可以通过加压使气体液化。比如,在一个大气压和105℃时(高于水的正常沸点100℃)的水蒸气,通过加压到一定程度,可以使水蒸气液化。 5、什么是临界温度?它和液体的正常沸点有何区别? 答:①临界温度,使物质由气体变为液体的最高温度。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气体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②液体的蒸汽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升高到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就沸腾了,这个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而液体的正常沸点是外界压力为101.33kPa(1atm)时液体的沸点。 如表1-3所示,对于永久气体,不存在正常沸点Tb,其临界温度Tc低于室温;对于可凝聚气体,Tb低于室温而Tc高于室温;而对于常温常压下的液体,其Tb和Tc都高于室温。 6、在什么条件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于液体蒸汽压的计算? 答:当液体的蒸汽可以看作理想气体时,即压力不很高、温度不很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