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

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第四章卤素

第一课时氯气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卤族元素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第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第五课时晶体的类型和性质

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

第一课时氧族元素

第二课时硫硫酸

第三课时接触法制硫酸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化学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碳族元素

第二课时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八章氮族元素

第一课时氮与磷

第二课时氨铵盐

第三课时硝酸

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课时合成氨工业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十章电离平衡

第一课时电离平衡

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

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第十一章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一课时金属的概述

第二课时镁铝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第四课时金属的冶炼

第十二章烃

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

第二课时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

第三课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课时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

第十三章电化学原理

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第十四章烃的衍生物

第一课时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

第二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第三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2) 第四课时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

第五课时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

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实验探究

第十五章糖类蛋白质

第一课时糖类

第二课时油脂

第三课时蛋白质

第十六章合成材料

第一课时有机反应规律

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方法

第十七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课时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二课时物质的检验

第 一 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一讲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

【考纲要求】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方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学会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5.掌握用电子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双线桥法 单线桥法(箭头不过等号,不标得失,只标电子转移数目)

+

失n 氧化剂:得(电子)→降(价降低)→还(还原反应,被还原)→还(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升(价升高)→氧(氧化反应,被氧化)→氧(氧化产物)

2. 常见的氧化剂:活泼非金属单质、酸、过氧化物、PbO2、K2FeO4、K2Cr2O7、NO2、-282O S

3. 常见的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C 、S 及其氧化物、H2及其氢化物、离子、过氧化物、Mg 、Sn 、Na2S 、N2

二、自我训练:

1.K 2Cr 2O 7 + HCl = KCl + CrCl 3 + Cl 2 + H 2O

(1)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2) 是氧化产物, 发生氧化反应。(3)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作用的盐酸与起酸作用的盐酸的质量比为 (4)用短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 Fe 3C + HNO 3= Fe (NO 3)3+ CO 2+ NO 2+ H 2O

(2)P 4+ CuSO 4+ H 2O= Cu 3P+ H 3PO 4+ H 2SO 4

以上两个反应中,1mol 氧化剂分别氧化了 mol 的还原剂。

3.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常见方法:

(1)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比较: (2)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 (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和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氟 氯 氧 溴 三价铁 碘单质 硫单质 磷单质 从左到右氧化性降低,但是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比较: (4)根据反应条件比较:条件越容易,氧化、还原性越强 (5)根据具体反应判断:(6)根据浓度(硝酸、硫酸的氧化性,盐酸的还原性)、温度(升高氧化、还原都增强)、酸碱度判断(硝酸、高锰酸钾)

4. 遵循四大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5. 价态规律(中间可升可降) 强弱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邻位转化规律(不得越位) 强者优先

6. 配平方法:根据四大守恒配平。 特殊配平方法1. 零价配平(先令特殊化合物的化合价为零价,再配平)

2. 缺项配平

【例题解析】

[例1]已知Br2 +2Fe2+=2Fe3++2Br-、2Fe3++2I- =2Fe2++I2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解题思路:

[例2]在化学反应a Zn +b HNO3(稀)= c Z n(N O3)2 +d NO↑+ e H2O 中,若e的值为4,则d的值

A、1

B、2

C、3

D、4

解题思路:

第二讲离子反应

【考纲要求】

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2.掌握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书写技巧并能判断正误。

3.学会分析离子共存的先决条件。

4.对常见的离子进行检验和鉴别。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类别:酸碱盐典型金属氧化物水等。

2.非电解质:(1)概念:(2)常见物质类别: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绝大多数有机物

3.强电解质:(1)概念:完全(2)常见物质类别:。

4.弱电解质:(1)概念:部分(2)常见物质类别:。

5.离子反应:(1)概念:有离子参与(2)本质:通过反应使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数目或浓度明显减小。

6.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用等号、弱电解质用可逆、多元弱酸分步写、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写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

2.“拆”:

3.“删”:

4.“查”: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Ca(OH)2:Na2CO3:H3PO4:NH3·H2O:Fe(OH)3:Al(OH)3:NaHSO4:

NaHSO3:熔融NaHSO4:熔融Na2O:

四、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碳酸钙溶解于醋酸:碳酸氢钠与石灰水:碳酸氢钙与烧碱溶液:硫酸铵与氢氧化钡溶液:明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钙与氟化银溶液:溴化亚铁溶液中通氯气:硫化钠溶液中通硫化氢:乙醛与银氨溶液:

2、苯酚钠溶液中通CO2:。

五、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一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二看是否拆分合理、三看是否遵守三个守恒、四看符合和升降、五看是否配平及是否遗漏六、离子共存

生成难溶或微溶、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的物质、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隐含条件

七、离子检验

利用指示剂(酸、碱)、利用氢氧化钠检验(二价铜离子、三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铝离子、铵根离子)、检验碳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酸和氯化钡溶液)、特征反应(碘离子用淀粉溶液和氯水、苯酚和三氯化铁)、利用焰色反应、利用硫氰根离子检验铁离子、利用银离子检验卤素。

【例题解析】

[例1] 1、向FeBr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Fe2++4Br-+3Cl2=2Fe3++6Cl-+2Br2

B、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2Fe2++Cl2=2Fe3++2Cl-

C、向FeBr2溶液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Fe2++4Br-+3Cl2=2Fe3++6Cl-+2Br2

D、向FeBr2溶液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Fe2++2Br-+2Cl2=2Fe3++4Cl-+Br2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 2CH3COONH4 = (NH4)2SO4 + (CH3COO)2Pb。当在醋酸铅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时,有黑色沉淀硫化铅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COO)2Pb + H2S = PbS↓+ 2CH3COOH

B、Pb2+ + 2CH3COO- + H2S = PbS↓+ 2CH3COOH

C、Pb2+ + H2S = PbS↓+ 2H+

D、Pb2+ + 2CH3COO- + 2H+ + S2-= PbS↓+ 2CH3COOH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三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

【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理解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

3.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反应热:(1)概念:(2)符号:(3)单位:。(4)辨析:一般情况下,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物质越不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如果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产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就是反应,此时的ΔH 0;反之,则为反应,此时的ΔH 0。因此:ΔH= 物的总能量- 物的总能量;又知一种物质的键能之和越大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低。则:

ΔH= 物的键能总和- 物的键能总和。

2.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2)含义:(3)书写规则:①②③④(4)注意点:①注明在什么温度和压强下进行,若不注明,则代表;

②化学计量数代表,因而可为分数;③必须在每种物质化学式后的括号内标明;④在热化学方程式后,注明反应的热效应,即,在热化学方程式和热效应之间用号隔开。

3.燃烧热:(1)概念:(2)注意点:①燃烧条件、②可燃物的量、③完全燃烧的含义、④燃烧产物的状态和化合价。

4.中和热:(1)概念:(2)注意点:①反应条件、②生成水的量、③为何强调强酸强碱和稀溶液④如何测定中和热

5. 盖斯定律:(1)概念:

6.自我练习:(1)已知标准状况下,1升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a kJ的热量,请写出硫化氢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1g铁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使10毫升的水的温度升高Δt℃,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kJ/(g?℃),试写出铁粉燃烧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

式:。

【例题解析】

[例1] (1)已知:2H2(g) + O2(g) = 2H2O(g) ;ΔH=- Q1kJ/mol

2H2(g) + O2(g) = 2H2O(l) ;ΔH=- Q2kJ/mol。则Q1与Q2相对大小为__________。

(2)已知:2H2O(g) = 2H2(g) + O2(g) ;ΔH=+Q3kJ/mol,则Q3与Q1或Q2关系为___ __。

(3)已知:Q1= 484,Q2= 572,则蒸发2mol水所需能量为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 已知:(1)C(s) + O2(g) = CO2(g) ;ΔH=-394 kJ/mol。

(2)2CO(g) + O2(g) = 2CO2(g) ;ΔH=- 566kJ/mol。则反应:2C(s) + O2(g) = 2CO(g) 的反应热是多少?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二章碱金属

第四讲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钠的性质及用途。2.Na2O 和Na2O2的性质及用途。3. Na2CO3、NaHCO3、NaOH的性质及用途。

4. Na2O2与H2O、CO2的反应原理,以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差和质量差在计算中的应用。

【自学反馈】

一、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质地、光泽,密度比水,能于水,熔点低。是的良导体。

二、钠的化学性质

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在下面括号中填写化学式)

银白色金属钠→表面变暗→出现白色固体→表面变成溶液→白色块状物质→白色粉末状物质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Na + H2O 解释实验现象;浮熔游红②Na + H2O + FeCl3 ③Na + HCl④C2H5OH + Na

三、C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

1.CO2 + 2 NaOH 2.CO2 + NaOH 3.CO2 + Na2CO3 + H2O 4.由CO2 和NaOH如何制取Na2CO3?

四、Na2CO3与盐酸的反应(不用其它试剂鉴别Na2CO3与盐酸的方法)

1.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2.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少量的盐酸

五.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完成化学方程式)

1.Na2O2与SO2反应

2.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2+氧化Fe3+,同时生成Fe(OH)3沉淀

3.Na2O2投入氢硫酸中,可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溶液变混浊

4.Na2O2投入Na2SO3溶液中,可将SO32- 氧化成SO42-

5. Na2O2投入品红溶液中,因其有氧化性,所以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六..钠的冶炼化学方程式;

七. 钠的存放和取用。

【例题解析】

[例1]用金属钠制取Na2O通常采用下法;2NaNO2 + 6Na = 4Na20 + N2↑。试说明为什么不采用钠在氧气中燃烧而采用此法制取Na2O的原因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2.38克CO2和H2O蒸气的混合气体通过18.58克Na2O2固体后,充分反应,得到20克固体,求混合气体中CO2和H2O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五讲碱金属元素

【考纲要求】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2.碱金属单质的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3.焰色反应。

【自学反馈】

一、金属元素的相似性

1. 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个,原子半径为同周期元素中最的,化合价均为价。

2.物理性质:碱金属除铯略带外,都是色。质,密度,熔沸点,是的良导体。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ROH)均为碱。

二、金属元素的差异性和递变性

1. 碱金属从上到下半径逐渐。熔沸点逐渐,密度逐渐。

2. 化学性质:Li+O2→钠能形成、两种氧化物,K能形成氧化物。(写化学式)

三、金属的制取

金属La 、Na的制取主要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金属K因为易溶与熔盐不易分离,故一般用热还原剂法。

四、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一种物理变化,是元素的性质而不仅属化合物。

【例题解析】

[例1]工业上生产Na、Ca、Mg都用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但钾却不能用电解熔融KCl的方法制得,因金属钾易溶于熔

KCl反应制取。有关数据如下表:

KCl + Na →NaCl + K

(1)工业上制金属钾主要运用到上表所列的哪些物理常数?,其选择范围是。

(2)工业上制金属钾主要应用什么原理使反应变为现实?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某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4.0克,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干燥的固体5.0克。问∶(1)该金属是何种金属(2)混合物中碱金属单质所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六讲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考纲要求】

1.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相应单位为mol、g·mol-1、mol·L-1、L·mol-1)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3.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查内容】

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的计算;将阿伏伽德罗定律渗入到化学平衡中;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分值6-9分。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是一个集合的概念)。 (2)符号: n (3)单位:mol 。

2.阿伏加德罗常数(1)含义: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2)符号:

3)单位:mol -1 (4)注意点: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准是12g C 12中的原子个数。②现阶段常取 6.02×2310 mol -1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4.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符号:M (3)单位:g·mol -1(4)注意点:当以g·mol -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含义不同。 M — n m =

5.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2)符号:V m

3)单位:L·mol -1)(4)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①标准状况是指: 温度0℃,压强101k Pa 。②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 22.4L·mol -1。

N=V/Vm (5)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②③(6)变换计算关系:①M — =i i M n %∑②M —

=i i M V %∑ 6.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2)符号:C (3)单位:mol·L -1(4)说明:①物质的量浓度是溶液的体积浓度,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溶液中的溶质既可以为纯净物又可以为混合物,还可以是指某种离子或分子。 特殊的溶质:NH3、SO3 、Na 、 Na2O 、Na2O2、 CuSO4

7.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容量瓶上面标有规格、温度、刻度线。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检漏。容量瓶有各种不同规格,常用的规格有100mL 、250mL 、500mL 和1000mL 等。

(2)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及所用仪器如下: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带砝码的托盘天平(0.1g )、药匙、称量纸或小烧杯;液体为量筒(一位小数)

(3)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移液前要恢复到常温、玻璃棒靠在刻度线以下、读数、定容超出重配

二、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V

N N MV m V n c A === 2.c 、ω%、ρ之间的计算关系 M

c %1000ρω= 三、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W=s s +100×100% c=v n =)100(1000s M s +ρ 气体:c=MV V +224001000ρ w=MV

MV +22400(ρ-溶液密度、M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V-标况下1L 水中溶解的气体体积)

四、溶液的稀释

(1)溶液的稀释:

①V 1p 1×W 1%= V 2p 2×W 2% 或W 液×W 1%=(W 液+W 水)×W 2%(溶质的质量守恒)

②C 1V 1=C 2V 2(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2)溶液混合:C V=C 2V 2+C 1V 1(溶质的质量守恒)。

注:稀释或混合前后溶液与水(或另外一种浓度的溶液)的质量可以相加,但是体积一般不能相加,应用V=

ρm 求

得;若是题中没给出稀释后的溶液密度则可以将体积直接相加。

【例题解析】

[例1]某无水易溶盐X,摩尔质量为M g/mol,其溶解度为Sg.取其Wg 加入VL

蒸馏水,配制成密度为d g/mL,质量百分浓度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 的澄

清溶液.下式表示正确的是

A.1000d×A%=C×M

B.

C.S=100W/1000V

D.A%=W/(W+1000V)%]

解题思路: 。

[例2 ]已知98%的浓H2SO4的浓度为18.4mol·L—l,则49%的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

A.等于9.2mol·L—1B.大于9.2mol·L—1

C.小于9.2mol·L—1D.不能确定

解题思路: 。

第八讲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考纲要求】

1.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综合计算的方法

2.掌握物质的量应用于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自学反馈】

1.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推论:PV=nRT

2.常用计算方法:质量守恒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

十字交叉法:二元混合物(a1>c>a2)且有平均值c的计算。

【例题解析】

[例1]要把12mol/L的盐酸(密度1.10g/cm3)50mL稀释成6mol/L 的盐酸(密度1.10g/cm3),需加水

A.50mL

B.50.5mL

C.55mL

D.59.5mL

解题思路: 。

[例2]锌、铁、镁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混合物13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

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B)铁(C)镁(D)无法推断

解题思路: 。

[例3]用向下排气法在容积为V mL的集气瓶中收集氨气,由于空气尚未排净,最后瓶内气体的平均

式量为19,将此盛满气体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水马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即停止上升,则在同

温同压下,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A. B. C. D. 无法判断

解题思路: 。

[例4]取5.4克由某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反应完

毕,蒸发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得到8克无水晶体。试通过计算,判断该金属是哪一种碱金属?

.解题思路: 。

第四章卤素

第九讲氯气

【考纲要求】

1.氯气的性质。

2.次氯酸的性质(不稳定性、酸性、氧化性、漂白性) 。

3. 氯气实验室制法( 装置、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问题) 。

【自学反馈】

1.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呈色有气味,毒,密度比空气易液化,能溶于水的气体。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强氧化剂。)

(1)与金属的反应Cu + Cl2 →现象:

Fe + Cl2→现象:

干躁Cl2与Fe 反应,所以液氯可以贮存在中。

(2)与H2的反应Cl2 + H2→现象:点燃(盐酸的工业制法) 光照(故不能用与工业制盐酸)

(3)与水的反应Cl2 + H2O →

HClO 是一种强,常用来

氯水的成分

氯水的保存

(4)与碱的反应Cl2 + NaOH →(常用与吸收多余的Cl2 )。

Cl2 + Ca(OH)2 →(工业制漂白精)

(5)与还原性物质的反应Cl2 + FeCl2 →

Cl2 + H2S (HBr HI) →

Cl2 + Na2SO3→Cl2 +FeBr2→

(6)与有机物的反应Cl2 + CH4 →Cl2 + C2H4 →

3.氯气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2)装置类型(3)仪器名称(4)收集方法(5)净化方法(6)尾气吸收

4.氯气工业制法(用方程式表示)

【例题解析】

[例1]将KMnO4与KClO3的混合物加热可得气体A ,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浓H2SO4并加热,又可得到单质气体B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例2]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 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5

B. 11:3

C. 3:1

D. 4:1

第十讲卤族元素

【考纲要求】

1.卤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特性和递变规律。2 以.卤素知识为载体,判断“拟卤素”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即信息迁移题。3.综合考查.卤素单质的制备、收集、性质、保存与其它物质反应等实验题计算。

【自学反馈】

一.相似性

1.最外层都是个电子,常见的负化合价为价。氯、溴、碘的正化合价为+1、+2、+3、+5、+7价。

2. 卤素都是活泼的,具有性。与水、碱溶液反应时,除氟气外均可发生卤素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卤化氢为气体,溶与水,在潮湿空气中形成,水溶液都是挥发性的酸。

4. 卤素单质都有颜色。卤化银见光分解。

二.特性

1.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蒸气有毒。保存液溴采用水封法。

2.I2单质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AgI可用与人工降雨,碘盐可防止甲状腺肿。

3.HClO4是常见含氧酸中最强酸,而HClO是氯的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强的酸。

4.F2、HF均腐蚀玻璃。AgF易溶与水。

5.F2不能把氯、溴、碘从氢化物或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发生2F2 + 2H2O = 4HF + O2

【例题解析】

[例1]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F2与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H2

B.HF

C.O2

D.OF2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n- + 6I-+ 6H+=R-+3I2+3H2O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十一讲原子结构

【考纲要求】

1.理解原子的组成和原子结构的表示方式,掌握单核微粒的相对质量及所带电荷与基本粒子的关系。

2.理解核素与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与同位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和排布规律,了解电子云概念。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 原子的组成:

据以上关系填空:决定原子种类的因素是 、决定同位素种类的因素是 、决定原子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因素是 、决定原子所显电性的因素是 。

2.原子结构的表示方式:(分别以铝原子和氯离子为例说明)

(1)原子结构示意图: 、 ;(2)电子式: 、 ;(3)原子组成表示式(原子符号): 、 。

3.核素与同伴素:

(1)核素概念:(2)同位素概念:(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4)同位素特征:①核物理性质: 、②物理性质: 、 ③化学性质: ④在自然界中不同形态下的丰度: 。

(5)几种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的相对质量:②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④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2)最外层不超过 个(若最外层为K 层则不超过 个);次外层不超过 个(若次外层为L 层则不超过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个。(3)能量最低原理:即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 、然后才依次排在 、而原子失去电子时总是先失去 。(4)核外电子运动特征:自身质量和体积: ;运动范围: 运动速度: ;所以 固定轨道, 能同时测出某时

的速度和位置。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状态的方法是: ,此法中的小黑点表示的意义是 。 .【例题解析】

[例1]已知氢元素存在1H 、2H 、3H 三种同位素,氧元素存在16O 、17O 、18O 、

三种同位素,则形成的H 2共有 种,形成的H 2O 共有 种,在形成的水分子中,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水分子有 种。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已知X 元素能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 、b 、c 的三种双原子分子,其分子个数之比为m:n:q ,且a>b>c ,则X 元素存在 种同位素,其质量数分别为 ;这些同位素原子所占该元素原子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 。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十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考纲要求】

1.理解元素周期律含义,掌握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和由此引起的结果。

2.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律和具体结构。

3.掌握前四周期和所有主族元素“位、构、性”关系的相互推导。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元素周期律: (1)概念: (2)表现形式: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②原子半径:③元素的化合价:④ :⑤ :⑥ :…………其中 是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 而其它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 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表:

(1)概念:(2)编排规律:行: 、共有 行;列: 、共有 列(3)结构:

周期: 短周期: 、包括 、分别含 种元素;

长周期: 、包括 、分别含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

族: ;

主族: 、包括 列、用 代表主族。

副族: 、包括 列、用 代表副族。

零族: 、第Ⅷ族: 。

过渡元素: 。

原子A Z X 原子核

中子N 个=

(A-Z ,质子Z 个,决定

核外电子 Z 个

元素所显最高正价与族序数的关系。

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的递增,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得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增强,失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减弱。具体表现在单质的性增强,性减弱;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性增强,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性增强;……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的递增,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得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增强,失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减弱。具体表现在单质的性增强,性减弱;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性增强,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性增强;……

3.左上右下对角线元素的性质,催化剂通常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寻找,半导体材料通常在元素中寻找,研制新农药通常在元素的化合物中进行研究。

.【例题解析】

[例1] 已知A n+、B(n-1)+、C(n+1)+、D(n+1) - 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B>A B.A>B>C>D C.B>A>C>D D.A>B>D>C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已知a A与b B是同主族的两种相邻元素,又知A元素所在周期共有

m种元素,B元素所在周期共有n种元素,若a>b,则b的值可能为

;若a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十三课时化学键

【考纲要求】

1.理解有关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金属键等概念

2.掌握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的方法,并能正确写出常见物质和微粒的电子式,结构式。

3.掌握影响各类化学键强弱的因素,以及化学键的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化学键:

(1)概念:(2)种类:、、。

2.离子键:

(1)概念:。

(2)形成过程(以MgCl2为例):。

(3)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4)离子键的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共价键:

(1)概念:。

(2)形成过程(以CO2为例):。

(3)影响共价键强弱的因素:。

(4)共价键的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5)共价键极性强弱的分析方法:。

(6)共价键极性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配位键:

(1)概念:。

(2)形成过程(以NH4+为例):。

(3)形成配位键的条件:。

(4)配位键属于键,但在指出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时必须单独指出。

*5.金属键:失去价电子的金属阳离子与在晶体内自由移动的价电子之间

强烈的相互作用。

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金属的原子半径和价电子的多少。一般情况下,

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越多,则金属键,金属的熔沸点就

,硬度就。

二、自我演练: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Na2O:AlF3:Mg3N2N2:NH3:CS2:BF3:CCl4:、PCl3:PCl5:H3O+: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S:、NF3:、H2O2:、NaOH:、

NaHS:、Na2O2:、FeS2:、CaC2:、

NH4Cl:、KCN:、NaHCO3:、HCOOH:、

—OH:、CH3COO-:、CH3-:、CH3+:。

.【例题解析】

[例1] 判断并写出下列微粒符号:

(1)含18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18个电子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18个电子的化合物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含18个电子的单质分子.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 AB2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每摩AB2分子中含有54摩电子,根据下列反应:

①H2+B2→C ②B2+X→Y+AB2+H2O ③Y+C→AB2+Z Z有漂白作用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2___________X_________Y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AB2的形成过程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

解题思路: 易错点:

第十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考纲要求】

1.理解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形成原因,并能进行化学键的极性强弱比较。

2.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判断依据和判断方法。

3.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非极性键:

(1)概念:(2)形成条件:。

2.极性键:

(1)概念:(2)形成条件:3)共价键极性强弱比较依据:形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与偏离程度越大,键的极性就越强。

试比较下列两组共价键的强弱:

①H—H、H—F、H—O、H—N、H—C:②H—F、C—F、N—F、O—F、F—F:

3.极性分子:

(1)含义:(2)举例:。

4.非极性分子:

(1)含义:(2)判断方法:

①根据键角判断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叠

②根据AB n的中心原子A周围是否为完全等价的电子对

③根据AB 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

了同样的共价键。(或A是否达最高价)

(3)常见AB n型分子中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比较:

分子类型举例键角构形分子极性

AB CO

AB2(A2B)H2O

CS2

BeCl2

AB3PCl3

BF3

SO3

AB4CH4

AB2C2CH2Cl2

A2B4C2H4

A2B2C2H2

A6B6C6H6

5.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2)影响因素:(3)对物质性的影响:。6.氢键:

(1)概念:(2)形成条件:(3)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相似相溶原理: 。

【例题解析】

[例1] ] 氰(CN)2为无色可燃气体、剧毒、有苦杏仁味,和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

(1)写出氰与苛性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氰分子键之间夹角为180°并有对称性,(CN)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CN)2分子为___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CN-中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CN-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 将下列粒子的符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O2、NH3、CO2、H2O、N2、(NH4)2SO4、SiCl4。

(1)存在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是______。(2)存在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3)存在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_。(4)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十五课时晶体结构

【考纲要求】

1.理解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有关概念。

2.掌握影响四种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有关因素,并据此对各种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和硬度的大小进行比较。

3.了解晶胞的概念,会进行晶胞中微粒数的相关计算。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晶体:。

1.离子晶体:

(1)概念:(2)性质特征:(3)重要判断依据:(4)影响熔沸点高低的因素:。

2.原子晶体:

(1)概念:(2)性质特征:(3)重要判断依据:(4)影响熔沸点高低的因素:。3.分子晶体:

(1)概念:(2)性质特征:(3)重要判断依据:(4)影响熔沸点高低的因素:。

4.金属晶体:

(1)概念:(2)性质特征:(3)重要判断依据:(4)影响熔沸点高低的因素:。

二、各种晶体类型常见例子:

1.离子晶体:

(1)NaCl:一个Na+周围以离子键同时结合个Cl-,与一个Na+距离最近的Na+有个,在一个

晶胞中含Na+、Cl-分别为、个,若NaCl晶胞的边长为r c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晶体的密度为。

(2)CsCl:一个Cs+周围以离子键同时结合个Cl-,与一个Cs+距离最近的Cs+有个,在一个

晶胞中含Cs+、Cl-分别为、个,若CsCl晶胞的边长为r cm,晶体的密度为dg/cm3,则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2.原子晶体:

(1)金刚石:一个C原子周围以共价键同时结合个C原子,键角为,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并不断向周围扩展成空间网状结构。

(2)石墨(过渡晶体)一个C原子周围以共价键同时结合个C原子,键角为形成结构,

并不断向周围扩展成结构,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导电的原因是,

金刚石硬而石墨软的原因是,石墨的熔点高于金刚石而沸点与

金刚石相同的原因是。

(3)硅晶体:与相似,只需将其中的原子换成原子,键长变得稍一些即可。

(4)碳化硅晶体:与相似,只需将其中的原子用原子和原子交替更换,

键长介于和之间即可,其熔沸点比金刚石的,比硅晶体的。

(5)二氧化硅晶体结构能用类似方法模拟来吗?在1molSiO2晶体中含有mol的Si—O键。

3.分子晶体:CO2晶体:在一个晶胞中含有个CO2分子,与一个CO2分子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O2

分子有个。白磷分子与甲烷分子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例题解析】

[例1] 在白磷分子中,每个磷原子以________键与另外的________个磷原子相结合成________结构,键角为________。如果把一个白磷分子的每个P-P都打开插入一个氧原子,则一共可结合_________个氧原子,这样得到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生产金属镁,电解Al2O3与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的方法生产铝。为什么不用电解MgO的方法生产镁;也不用电解AlCl3的方法生产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

第一课时氧族元素

【考纲要求】

1.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2. 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的重要性质;

3. 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意义

【自学反馈】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递变规律

【小结】非金属性依次;金属性依次。

22.硫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结构、性质

3.金属硫化物的颜色和溶解性

4.硫单质与氢化物、氧化物的性质及化合价关系

强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 强氧化性

特别注意:中间价态的两类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O 2、H 2SO 3、Na 2SO 3以还

原性为主。

5. 硫的四种价态间的含硫物质之间的网络关系

①H 2S 是具有臭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氢硫酸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二元弱酸,硫化氢、氢硫酸都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碘水、溴水、氯水、FeCl 3溶液、HNO 3等氧化。H 2S 能燃烧,燃烧依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

②硫与Fe 、Cu 反应时,由于其非金属性比氯弱,所以生成低价态的物质FeS 、Cu 2S 。

③硫的氧化物有SO 2和SO 3,其中SO 2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亚硫酸、二元弱酸。SO 2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危害详见课本),防治方法有排烟除硫燃料脱硫等。

6.臭氧的性质:

(1)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的色

体,密度比氧气,溶于水;液态臭氧呈色,固态臭氧呈色。

(2)化学性质:

①极强的氧化性:O 3 +KI + H2O =

②不稳定性:

③漂白性:漂白原理是依靠性,因此臭氧是一种很好的剂和剂;

④产生方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过氧化氢的性质: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价,因此过氧化氢表现为即有性又有性,并以性为主,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

呈弱酸性。

a.化学性质:

(1)当遇到强还原剂时,体现氧化性,如:

SO2 + H2O2 = ;Fe2++ H2O2 + H+ =

(2)当遇到强氧化剂时,体现还原性,如:

MnO4-+ H2O2 + H+ =

(3)不稳定性:H2O2=

b.用途:

【例题解析】

[例1](2002年广东)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1)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它的氧化产物是____ __。

(3)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如图所示,已知:

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

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请填空:

(1)甲是_______________ 乙是。

(2)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

第二课时硫硫酸

1.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掌握硫酸的“三大特性”;

3.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本节知识网络图如下:

要求:1.明白各步间转化关系

2.能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结合本章知识网络,学习相关物质性质、制法

二.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为什么硫的非金属性比氧、氯弱?(通过硫、氧、氯分别与氢气和金属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性质说明)SO2与Cl2的漂白性有何不同?

1.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的还原性有何不同?(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

2.为什么SO3的吸收用98%的浓H2SO4?

3.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

7.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体现在那些方面?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加以说明:

(1)与活泼金属(如铁铝等,条件:常温和加热)

(2)与不活泼金属(如铜银等)

(3)与还原性物质(如HI H2S等)

8.判断离子反应方程式主要从哪几方面进行考虑?

9.离子共存问题如何考虑?

【例题解析】

[例1]把硫与强碱加热至沸,反应后硫转化为S2-和SO32-,则反应的S和生成的S2-、SO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1 B.3:2:1 C.3:1:2 D.4:1:3

【解法一】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解法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应相等关系进行分析: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m克铁粉与n克硫粉放入试管中混合加热,反应完全后将混合物与过量的稀盐酸作用,问在标准状况下,能制得气体多少升?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第八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

第三课时接触法制硫酸

1.掌握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并了解其生产过程和几个典型设备。

2.理解接触氧化反应条件的选择原理,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的理解。

3.理解硫酸工业的有关计算。

4.通过对硫酸工业“三废”、能量的利用以及生产规模、厂址的选择等的讨论,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生产原理

1.讨论:考虑原料和成本等因素,你认为工业合成硫酸的途径如何?

2.请写出由S生成H2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接触法制硫酸的过程和原理:

(1)造气:(在中进行);

(2)接触氧化:(在中进行);

(3)SO3的吸收:(在中进行)。

4.生产过程中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方法有、。

5.煅烧黄铁矿制得的炉气中含有,

需要、______和,避免。

6.讨论: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从综

合经济效益考虑:SO2接触氧化反应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有利?

7.接触氧化过程,应用了设备,其优点是。

8.工业上用吸收SO3,是因为。

课外作业

二.有关计算

1.由硫酸工业反应原理可推算出,理论上:1mol S完全转化能生成

mol H2SO4,1mol FeS2完全转化能生成mol H2SO4。

2.工业制硫酸中的计算问题:

(1)关系式法(多步计算的简捷运算方法):先写出多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然后找出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之比,列出关

系式,即可一步计算。如:S~H2SO4,FeS2~H2SO4。

(2)元素守恒法:原料中某一关键元素理论上若全部转入产物,则两物

质中该元素的物质的量。

(3)几个率:①矿物的纯度= ×100%

②原料利用率= ×100%

原料转化率=原料利用率= 1-原料损失率

③产率= ×100%

(4)多步反应的总转化率=各步反应转化率的

三.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

1.硫酸工业“三废”的处理和利用:

(1)尾气中的SO2,用吸收,可得到肥。反应方程式是。你认为还可以用等物质吸收,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式

(2)污水中含有,可用吸收,反应方程式是

(3)废渣的利用。

2.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三个反应是热反应,请你提出充分利用这些热能的方案。

3.如果要筹建一间硫酸厂,你认为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4.讨论:学过的化工生产(如钢铁工业、合成氨、硝酸工业、煤和石油化工、氯碱工业等)中,应该如何处理环境和综合经济效益等问题?

【例题解析】

[例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

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如右图),图中在a、b、c处流入或流

出的气体正确的是()

A.a处SO2、N2B.b处SO2、O2、N2

C.a处SO3、O2 D.c处SO3、N2

解题思路: 易错

点: 。

[例2]在接触法制硫酸的工业生产中,下列生产操作及其原因解释

二者都正确

的是()

A.硫铁矿燃烧前需要粉碎,因为块状硫铁矿不能燃烧

B.SO2氧化为SO3时需要高压,这样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C.SO2氧化为SO3时需要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D.用98.3%的浓H2SO4吸收SO3,可以防止形成酸雾阻碍SO3的吸收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3]接触法制硫酸和工业制硝酸分别经过以下的变化:

FeS2→SO2→SO3→H2SO4,NH3→NO→NO2→HNO3

①②③④⑤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②③⑤⑥都是化合反应

C.②④反应都要用催化剂D.②⑥反应需要足量的氧气

[例4]接触法制硫酸的原料是,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

原理: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5]硫酸最古老的生产方法是:把绿矾装入反应容器中加强热,会流出油

状物,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容器中的固体变为红色。这个变化过程可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6]在氧气中灼烧0.8g由硫、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经过一系

列变化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用20 mL 1 mol·L-1的烧碱溶液恰好能完全中和这些硫酸,则原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约为.。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7]含FeS280%的硫铁矿,煅烧时损失硫5%,SO2氧化成SO3时利用率为98%,问生产1 t 98%的硫酸,需要这种硫铁矿多少t?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8]取1g含SiO2和FeS2的矿石样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残余固体质量为0.84g,用这种矿石100吨,可以制得98%的H2SO4多少吨?(设生产过程中硫损失2%)

解题思路: 易错点:

第八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化学

【考纲要求】

1.大气污染及防治;

2.水体污染的危害、种类与防治;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碳族元素

【考纲要求】

1.掌握碳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导致性质上的特殊性。

2.能熟练运用碳族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解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掌握CO2与CO、CO2与SiO2、NaHCO3与Na2CO3这三组物质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等方面的不同。4.自主建立碳族元素的知识网络。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碳族元素:

(1)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中的决定)。

(2)包含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简图、原子半径、化合价等比较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简图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性质变化

碳硅锗锡铅

(3)相似性:、

(4)递变性:。

(5)特殊性:难形成离子化合物,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6)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3)(4)(5):

2.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碳:。

(2)性质:稳定性,比如;还原性:可燃性:;弱氧化性:含碳化合物:(1)CO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原料原理装置步骤。

(2)CO: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原料、

原理、

装置;

(3)碳酸正盐:稳定性、

溶解性;

(4)酸式盐:稳定性、

溶解性;

(5)其它含碳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金属碳化物

候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中用到上述哪些物质中的哪些性质?

二、碳元素知识网络:写出化学方程式实现下列转化:

Ca(HCO3)2CaCO

Si O

C CO2Na2CO

CO Fe MgO NaHCO

2

【例题解析】

[例1] 门捷列夫在19世纪中叶,曾根据他所发现的周期律,预言过第四周期第ⅣA族元素X(当时称为类硅)。下列有关类硅的元素性质,不正确的是()

A.XH4不稳定,但有强还原性B.可用焦炭在高温下从XO2中冶炼X

C.X单质的熔点比硅高 D.X(OH)4的酸性比H2SiO3强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 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与C60结构类似的还有C60分子D.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g/mol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二课时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考纲要求】

1.掌握硅和二氧化硅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法,能从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的角度理解硅和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

2.了解硅酸盐工业的含义和原理,掌握水泥和玻璃的工业制法,化学成分和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和性质特征以及它们的特殊用途。

【自学反馈】

一、硅及其化合物

1.硅:(1)硅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2)晶体结构、键角、键能;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常温下、

加热时;

工业制法;

高纯硅的制取。

2.二氧化硅:(1)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2)晶体结构;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5)用途。

3.硅酸:(1)组成;

(2)特性;

(3)制法。

4. 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变关系如图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 化学与生活

目录: 1、课题1-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2、课题2-生活必须物质--水 3、课题3-碳酸饮料 4、课题4-烟花爆竹烟火为何多姿多彩

课题一 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1、什么是营养和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物质(如鸡蛋)营养高、某某物质(如大白菜)营养低等说法。其实这种说法不够严谨。大家知道,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从中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组成细胞,吸取养分这个过程称为营养;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因此营养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只有被生物体充分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才能称为营养物质,如果只是被吃进肚里而没有被吸收、利用的物质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鸡蛋和大白菜。每100克鸡蛋中约含蛋白质10克、脂肪0.1克、碳水合物1克及钙19毫克、磷16毫克等;每100克大白菜中约含蛋白质0.8 克、碳水化合物1.5克、粗纤维0.3 克、钙42毫克、磷25毫克、维生素c13毫克等。鸡蛋中所

含的蛋白质等某些营养物质固然超过了大白菜,但大白菜中某些营养物质含量却超过了鸡蛋,特别是粗纤维和维生素c 等物质,鸡蛋中根本没有,而大白菜中的含量却较为丰富。再者,单就蛋白质而言,如果每天能吃250克大白菜,就可摄取蛋白质4克,这与一个鸡蛋(以50克计) 所含蛋白质的量相差不大。另外,如果一次吃某种食品(如鸡蛋)过多,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暂时摄入过量过剩的蛋白质不仅不能作为营养物质被身体消化、吸收、利用,反而作为废物排泄掉,从而有可能导致代谢障碍引发某些疾病,这些过剩的蛋白质也不能称为营养物质。由此看来,鸡蛋和白菜各有千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个营养价值高、哪个营养价值低。既使是水,由于它是人体细胞组成成分最多者,因此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最基本的营养要素。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让吃进肚里的食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营养物质。 2、吃什么东西最有营养 2002年美国《时代周刊》专辑介绍了十大最佳营养食品,分别是番茄、菠菜、硬壳果仁、西兰花、燕麦、三文鱼、大蒜、蓝草莓、绿茶和红酒(排名不分先后)。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日本人是亚洲区中最长寿的一群。这当然要归功于日本人崇尚低脂肪饮食,多吃三文鱼和多喝绿茶的习惯。三文鱼的脂肪乃奥米茄3号脂肪酸,属有益的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教案(供参考)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③删除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化简各物质的系数成最简整数比。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数是否守恒,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B.离子反应实质法 ①分析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反应物写出其电离方程式;难溶于水、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写化学式。 ②判断反应物存在形式的微粒哪些能相互作用生成沉淀、水、气体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综合上述两步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知识点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方法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注意要点 (1)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要臆造。 (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拆开写。如NaHSO3应拆分为Na+和HSO-3。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易忽视符号“===”与“”、“↑”与“↓”的正确使用。 (4)注意几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产物为CaSO4而不是CaSO3;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稀碘化氢溶液中,产物中的Fe元素应为Fe2+而不是Fe3+。 (5)注意“量”的条件,如漂白粉溶液通入少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通入足量CO2:ClO-+CO2+H2O===HClO+HCO-3。 (6)注意反应环境,不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制取NH3的反应。 (7)注意操作顺序,操作顺序不同,离子方程式有时也不同。如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和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的反应。 (8)注意是否漏掉了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既要写出OH-与HCO-3生成CO2-3的反应,又不能漏掉Ba2+与CO32-生成BaCO3的反应。 (9)看是否遵循守恒规律,离子方程式中一定符合两个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原子)守恒,如是氧化还原反应则还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 【领悟·整合】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类的反应。例如:强酸、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大都可以表示为:H++OH-=H2O。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2)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数均应相等。 精讲精练 【例1】已知白色PbSO4难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却可溶于醋酸铵饱和溶液中,其反应式为: PbSO4+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在无色的(CH3COO)2Pb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黑色沉淀(PbS)生

高中化学《离子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键》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探究】 1、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尽管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但就这一百多种元素却可以形成五彩缤纷 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 2、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却不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是两个氢原子,却不是三个、四个氢原子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习<<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离子键〉〉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定向自学】 1、【阅读课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先看看课本P21[实验1-2] 2、【实验】让学生上黑板做实验。指导学生正确地完成实验,同时和学 生一起来复习回忆:钠的保存、取放、颜色及剩余的钠处理、闻氯气方法; 【展示交流】观察[实验1-2],让同学站起来叙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探究钠燃烧之前有黑烟冒出的原因。 【巩固训练】让学生到黑板写出反应式。并填表格1 表格1 【问题探究】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呢?请同学们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同时在黑板副板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和氯原子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达到稳定结构了吗? 【副板书】不稳定。 【问题探究】它们怎样才能稳定呢?(同时板书稳定) 【展示交流】氯原子需要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精讲归纳】自己的东西谁舍得呀,钠原子想,不如送个人情给氯原子,自己也可以达到稳定结构,于是钠原子把这个电子给了(重点语气强调)氯原子,(同时板书电子转移箭头),

(完整)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已是毋庸多言,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更得到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笔者认为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笔者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此,笔者借用魔幻系列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名字,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籍此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 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笔者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 课程实施 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 3 课程评价 对校本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由于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发生的各种教学事件,他们的观点较客观和可信。为此,笔者编制了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用5点计分法,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课堂管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完成的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第二部分是2道陈述题,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和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总共有5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份。调查问卷能够代表学生群体的整体态度。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提交者:刘学涛 答题内容:授导型学习设计方案.doc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为了更好地美化PowerPoint,我们可以在PowerPoint里插入艺术字,使这篇演示文稿美观、别具一格。 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边上机操作,边探讨交流、边活动边总结的方法,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 2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 4 2-等常见离子。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CO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 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 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 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水 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为何更好 ………… 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 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 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 (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 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 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 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

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 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 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 二、提出问题 (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 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 (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2) 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 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 (1) 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 (2)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 结论:原假设(1)成立 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 (1) 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2)成立 探究3、调查分析: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有效 开发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区县:顺义区 单位:顺义区第二中学 姓名:赵建冉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变革时期。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要能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就得有开发利用的意识,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原则,还要看清挖掘、开发的方向和潜力,并积极行动起来,研究怎样去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这是落实校本课程的关键。开发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是当前实施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本课程化学课程系列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社会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新成就不断涌现,这为开发化学校本课程提供现实的土壤和拓展空间。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选题依据: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公布,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在旭东、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围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的过程,即校长、

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出现,现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与明确目标。由于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较典型的有锡山中学、七宝中学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力推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自此,全国各地各学校出现了大力发展校本课程的热潮,我校在顺应潮流的影响下,也开发适合学校、适合学生的化学校本课程,期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有所提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

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 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 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 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NaHSO4== Na++ H++SO42―NaHCO3== Na++ HCO3―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 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 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 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 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讲]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石墨、铜、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图片或录像或电脑动画,从实体中抽象出概念。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酸雨面面观》 一、【情景与需求】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校本课程,浓厚校园的科学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开设此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程概要】 酸雨面面观校本课程一方面介绍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监测与控制;另一方面是希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再一方面是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去评价某一具体问题。这对于学习和认识化学科学是积极有益的,同时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增加环保知识。总之整套教材在讲解酸雨相关知识时,有效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掌握酸雨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酸雨的控制与化学密切相关,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六、【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 七、【课程实施】 (一)课程内容 酸雨面面观分为六个专题: 1、酸雨的形成共3课时。 2、酸雨的分布共3课时。 3、酸雨的危害共3课时。 4、酸雨与环境共1课时。 5、酸雨的监测共1课时。 6、酸雨的控制共2课时。 (二)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参与研究的源动力,学生只有活动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对课题研究长久的兴趣,消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的: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4、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6、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7、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8、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9、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0、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1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1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1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15、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述]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讲述]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高中化学校本教材

高中校本教材 化学 ◆前言…………………………王文博陆平◆第一节如何学好高中化学…………吕平安 1 ◆第二节化学用语……………………王文博 6 ◆第三节常见的重要物质及物质分类……… ………………………………陆平14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陆平27 ◆第五节化学计算……………………王文博33 ◆第六节化学实验…………………吕平安44 ◆参考答案………………………………………… ………………吕平安陆平王文博58

前言 高一新生刚跨入高中时,他们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强烈愿望。而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到高中课程并不像初中课程那样简单易学——知识内容变多了,且更抽象、更深奥。在高中学习的初期,他们常常会感到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的成绩与初中时期相比出现了严重的滑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初、高中学科之间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衔接问题。 我们知道,由于国家在初中实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现行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都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会用到的初中知识,由于遗忘或初中知识的断层,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惑,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另外,高中新教材中的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教材体系严谨、规范,概念、定理抽象,逻辑性强,注重抽象思维,知识难度加大。而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所学内容明显增多,所以教学进度明显加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 从初中升入到高中,学习生活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两者之间虽然有知识的跨越与断层,但并非不可逾越,其中还是有衔接的规律可循。在高中入学就着手对学生进行初中到高中衔接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搭建过渡学习的平台,高一的起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成败。研究和实践表明,在高中入学前后的这段时间内,通过复习高中学习阶段必备的初中知识,并预学部分高中知识,提前熟悉和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可以扎实地迈好从初中到高中的第一步。

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新课标化学必修1(人教版) §2.2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的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的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二、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演示初中已做过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 定义:略。 【讲解新课】 (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展示)展示氯化钠电离的动画。(根据条件也可用简笔画展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结论】在水溶液中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1】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 ②NaOH ③H2SO4④H2O ⑤盐酸⑥小苏打⑦Fe ⑧C a(O H)2⑨蔗糖⑩CaCO3 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精讲】电解质属于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做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混合物,应是纯净物。所以,⑤⑦不属于电解质。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另外④⑨它们在熔融状态及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所以也不是电解质。⑩虽然难溶于水,但总会溶极少量,用灵敏电量计会测出,并且其熔融状态也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答案:②③④⑥⑧⑩ (请一位同学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提问】那么什么叫电离方程式呢? (师生共同总结,体会并得出其概念) 【板书】二、电离方程式 【练习2】请同学们写出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巡视、检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正) 【合作探究】 【练习3】请同学们写出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的电离方程式。 检查同学们完成情况。 【提问】根据上述电离方程式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自己得出结论。 【提问】当你得出酸的定义后,你还会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碱和盐的定义。) 【板书】三、酸、碱、盐的定义 【练习4】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化时或溶于时都能导电 D.液体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B.将硫酸钡溶于水,不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C.氢硫酸溶液中,c(H+)=2c(S2-) D.醋酸在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3.重金属粒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 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钡离子,如将甲、乙两种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 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Cu2+和SO42- B.Cu2+和Cl- C.K+和SO42- D.Ag+和NO3-【小结】指导学生自主总结。 【布置作业】教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