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歧义句专题训练导学讲义

歧义句专题训练导学讲义

歧义句专题训练导学讲义
歧义句专题训练导学讲义

歧义句专题训练

一.看下面的句子及分析:

1、全班同学全bù过线。

2、这是zhì癌物质。

3、明天期zhōng考试。

歧义原因:口语表达时同音字造成多种理解,在发言稿中属病句之一。

4、这个同学好说话。

5、还欠款四万元。

6、这个人头发长得怪。

歧义原因:书面语中多音字造成多种理解。

7、他想起来了。

8、他背着妹妹做了很多事。

9、北大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10、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把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歧义原因:词语多义或词性不同造成多种理解。

11、咬死了猎人的狗。

12、数百名死难者的亲属。

13、当了县委书记的女人。

14、他们是两个高中的学生。

歧义原因:多重修饰语造成中心语不确定从而造成多种理解。

1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16、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17、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歧义原因:指代不明造成多种理解。

二.消除歧义的两种方法:

1、调语序

2、设语境

补充方法:

3、标停顿

如:他们是两个高中的学生。

①、他们是两个︳高中的学生。

②、他们是两个高中的︳学生。

4、明重音

如:他一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①、他一早晨就(重读)写了三封信。(写得少)

②、他一早晨就(轻读)写了三封信。(写得多)

三.训练:消除下列各句的歧义。

(1)、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

(2)、他今天评了优秀教师。

(3)、连我也不认识。

(4)、我大弟弟三岁。

(5)、我营一连发起了三次进攻。

(6)、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7)、看打乒乓球的中学生。

(8)、科长也应该检查。

(9)、中国女排大败美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

(10)、县里通知张乡长15日前去报到。

(11)、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些。(12)、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聆听了英雄的母亲感人的报告。

(13)他的笑话讲不完。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15)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16)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17)演员和观众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英雄的父亲。

(18)出席会议的有三个学校的代表

(19)桌子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20)拿着篮球的老师和同学们站在操场上

(21)他哥哥和妹妹的三个朋友参加了他的生日晚会

(22)你们三人一组

(23)小王去打针了

(24)我正在考虑修改方案

(25)(某广播稿)地震过后,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了赈灾调查工作。

(26)进口机电产品

(27)关心自己的孩子

(28)学习文件

(29)开刀的是他父亲

(30)我要炒肉丝

仿拟

一.定义:仿拟是以家喻户晓的词、成语、谚语、诗词、公文等为本体,以不同的语义为仿体,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造成喜剧效果。

二.分类

1、词句仿拟,即根据已有的词或仿照前人的句式,造出新词新句,以表达新的内容。如:(1)默默无蚊的奉献。(蚊香广告)

(2)天苍苍,野茫茫,今年的希望太渺茫。水弯弯,路长长,没钱的日子太漫长。楼高高,人忙忙,恨不得抢银行。

(3)衣带渐宽终不悔,常因宁红减肥茶。

(4)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只送五千万:千万要平安,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幸福,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

(5)满纸废号码,一把辛酸泪。都云彩民痴,谁解其中味?

(6)风萧萧兮股市寒,钞票一去兮不复还!

(7)昨夜思友无数,想来想去,还是你最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你却躺在猪栏深处煽动,惊起蚊虫无数!

(1)是仿照成语“默默无闻”,换用声音相同的语素而造出的新词语“默默无蚊”,突出蚊香的功效。

(2)是仿照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造,在幽默的调侃中宣泄出内心的苦闷,这对于紧张忙碌的生活、学习、工作而言,是一种调节。

(3)是仿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造,突出减肥茶的功效。

(4)是仿照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而造,读到五千万时,让人猛地吓一跳,还以为是五千万元钱呢。再向下读,一股温馨溢满全身心,原来是含有五个“千万”的祝福。在诸多的祝福语中,它显得极新颖奇特,让人过目难忘。

(5)是仿拟“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作。将“废号码”换成“荒唐言”,“作者”换成“彩民”,换得极其恰当、贴切,很形象。

(6)是仿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作。

(5)、(6)这两句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买彩票、炒股而失去很多钱,甚至倾家荡产,但仍痴迷不改的社会现实,在幽默的调侃中强调了当事人的辛酸痛楚。

(7)是仿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词调,并改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而作,开头给人造成错觉,让你飘飘然,洋洋

得意,接着读,便又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2、文体仿拟。摹拟古诗词、天气预报、公文文体等来制造幽默的效果。如:

(8)平日无计可消愁,发发短信解忧愁。偶尔美眉来挑逗,乐透,乐透;信息来往永无休,聊到最后,原是远方老嫂,作呕,作呕。

(9)今天白天有点想你,下午转大至暴想。心情将由此降低五度,受此低情绪影响,预计此类天气将持续见到你为止。

(10)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你的手机将出现鹅毛般的祝福,你的心情将以晴为主,受气氛影响,笑声将席卷你周围,预计将来52周将不断刮顺风!

(11)公安部新法五条禁令:禁止假装工作忙不理我!禁止发财忘了我!禁止有难不帮我!禁止吃饭不叫我!禁止闲暇时候不想我!要求务必贯彻落实。

(12)尊敬的用户:

您好!您已欠费,请您在近日内卖鞋卖帽卖大米,砸锅卖铁卖点血,卖房卖地卖自己,把手机费交上,谢谢合作!

例:(1)是仿照李清照的《如梦令》而作。“美眉来挑逗,乐透,乐透”,“聊到最后”,却出人意料,“原是远方老嫂,作呕,作呕”,令人不禁失笑。

例(2)、例(3)是仿拟天气预报的格式,例(2)将“大至暴雨”换为“大至暴想”,“气温”换为“心情”,“寒流”换为“低情绪”,换得极其贴切、恰当,强调想念的程度极深,迫切希望见到所想念的人。例(4)是仿拟公安局的通告,形式庄重、严肃,而内容却因是朋友间的真情告白,而显得很活泼生动。

例(5)是仿拟网络服务的通告文体而造,语言生动俏皮。这种文体仿拟形成了题旨情趣与言语体裁的强烈反差,让人忍俊不禁。

可看出,不论是那种类型的仿拟,实际上都是仿照已有形式稍作更改,以表达新的内容,化熟悉为陌生,化平淡为新奇,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

一、增加语言的幽默风趣感。再请看下面两则广告语:

(13)趁早下“斑”,请勿“痘”留。(某化妆品)

(14)一“臭”万年,香飘千里。(豆腐乳)

例:(13)仿照习惯用语,婉转鼓动人们尽快地使用某产品。早日祛除斑和痘,言语之间不乏幽默;

例:(14)仿拟成语“遗臭万年”而作,但却化贬为褒,一则强调产品历史悠久,二则突出产品质优纯正,尤其是一“臭”一“香”相对应,突出豆腐乳“臭名远扬”,香飘千里,极富幽默色彩。不仅用于贴切,而且很有表现力度。

二、对于反面事物和不良现象具有讽刺和嘲弄作用。如例(5)、例(6)中幽默地对人们沉溺于买彩票、炒股的状况进行了调侃、嘲弄,加深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担忧。又如仿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万年”而作的“贪官代有新人出,各占版面没几天”,让贪官辈出和人才辈出形成鲜明对比,辛辣地嘲讽了某些干部前“腐”后“继”的不良现象,同时“各领风骚数万年”和“各占版面没几天”的对比,又含蓄地揭示出这些腐败分子很快就会被历史抛弃的下场,含义十分深刻。

仿拟,在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格式近似的特点,在内容上又赋予新意。仿拟使语言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产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双关

双关,利用语言或语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

际上是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者的真意所在,这种辞格就叫双关。双关有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谐音双关—两个词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说话或写文章时,用其中的一个词语,使它兼顾到这两个意思,表面上讲的是甲词语,实际上表达的是乙词语的意思。

古诗中有很多诗句利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如《天安门诗抄—向总理请示》中说:

黄浦江上有座桥,

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眼看要垮掉,

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江上的桥快要垮掉了,实际上指“江青”“张春桥”等人快要垮台了。用腐朽表明了四人帮害人民害国家的本质,他们已经穷途末路了,“眼看就要垮掉”。用“拆”和“烧”表明了人民对他们深切的痛恨,对总理无限的热爱。“请指示”表明对革命有着必胜的信心。他比直接站出来骂四人帮如何反动,如何垂危更具有形象性,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人民的悲愤之情。

又如:清朝大学者侍郎纪晓岚与尚书和绅、御史三人在一起吃酒。和绅有意调侃纪晓岚,指着地上的一只狗说:“是狗是狼?”纪晓岚明白和绅在骂自己,就机智地说:“上竖是狗,垂尾是狼。”御史马上说:“喔,是狼是狗,我明白了。”纪晓岚听出御史是在骂他,就又说:“还有区别,狼只吃肉,狗则不然,遇啥吃啥,遇屎吃屎。”这三个人的对话十分巧妙,都利用了各自官职名称的谐音,巧设双关,妙趣横生。“是狗是狼”一句,表面上是问:“这是狗这是狼?”实际上谐音就成了“侍郎是狗”。“上竖是狗”谐音成了“尚书是狗”。“遇屎吃屎”谐音成了“御史吃屎”。既使对方明白真实含义,又不至于伤了体面。和绅利用谐音骂纪晓岚,纪晓岚并没有急,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牙还牙,丝毫没有输给和绅。他们不只在于调侃对方,还在于较量智力,纪晓岚连着两次给对方以有力的反击,实在是巧妙至极,大快人心。古诗词中以谐音双关来表达感情的,不在少数,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句,“晴”表面上指阴晴的“晴”,实际上指情感的“情”。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的“丝”和“思”谐音,表面说的是丝才吐尽,实际表达的是思念才会完。这两例是同音异形的的谐音双关了。以谐音表情,是一种暗示,是一种缠绵,有着直白所不能有的特殊魅力。

不少人知道刘三姐,那是广西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她聪明机智,疾恶如仇,在与三个秀才对歌时,她有这样的歌词:“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材哪里来?”这里,刘三姐将三个秀才的“陶、李、罗”三姓,与“桃、李、锣”三个物件谐音双关,辛辣地讽刺了地主老财的帮凶,嘲笑了他们歌穷理屈的窘态,听来饶有风趣,大快人心。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其呕心沥血之作《红楼梦》中,更是大量运用谐音双关,来揭示封建社会的没落腐朽,来表达严肃的思想与主题。如贾家第二代人的名字是代化、代善、代修、代儒,寓“等待变得越来越好,等到的是羞和辱”;第三代人的姓名贾政和贾敬,合起来喻“假正经”,贾敕、贾效合起来是“耻笑”;第四代人贾珍贾珠贾琏贾环,喻“珍珠连环”都是“假”的,没一个好东西。如贾府四姐妹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如英莲谐“应怜”,冯渊谐“逢冤”,等等等等。再如小说第五回太虚幻境中的《十二钗图册判词》,也多是用谐音双关,暗示众多女子的悲剧命运。

语义双关—指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指桑骂槐”。如:唐玄宗祭祀泰山,派大官张说做封禅使。按老例,祭祀泰山以后,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以下官员都提升一级。张说有个女婿叫郑镒,本是个九品官,因为张说的关系,却一下升了四级,变为五品官,还赐他红色官服。有一次大宴会,玄宗看见郑镒的官位突然越级升迁,觉得奇怪,问

他是怎么回事,郑无言可答。旁边有个乐师忍不住插嘴说;“这就是泰山的力量啊!”“泰山”既指祭祀泰山的事,说他是因封泰山而得升官;又是因岳父张说的关系而得升官。因为古人称岳父为“泰山”,所以这话揭了他的底,但揭得天衣无缝,没有得罪张说,同时又表达了乐师对官场混乱的憎恶和对张说这种以权谋私之徒的讽刺与嘲笑。

另外,有些歇后语是借用谐音双关构成的。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拉着胡子上船——牵须过渡(谦虚过度)。而平日里的“指桑骂槐”“话里有话”,又多是语义双关。

双关的使用可以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幽默诙谐,内蕴深刻。

回环

一、定义: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叫回环。

二、结构与分类:词的回环;短语的回环;词的回环。如:

①从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这是词的回环,论述了“社会主义”与“科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

②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邓小平《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这也是词的回环,它是由“人民”和“艺术”两个词的语序变动构成的回环。

短语回环。如: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毛泽东《实践论》)

这是短语回环,精辟的阐明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②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曹禺《王昭君》)

这一句也是短语“回环”,前后两个分句,均以短语作为句子成分。

句子回环。如:

①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

千万人站起来,一个人倒下去(挽闻一多联)

②近来呀,我越帮忙,她越跟我好,她越跟我好,我越帮忙,这不就越来越对劲儿了吗?……(老舍《女店员》)

这两句都是句子回环。揭示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等的关系。

③、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要关心群众生活,党越是关心群众生活,群众的干劲也会越大。(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这一句也是句子回环,说明了党群关系。

民族文化的进步需要文化的宽容,文化的宽容需要宽容的思想,宽容的思想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关于“宽容”的话题)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关于“经济与金融”的话题)

3、修辞作用: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辨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论理,使人容易理解事物的辨证关系;

抒情,使人感到深情无限;

叙景,使人容易体会出景物间的联系。

例:

1、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3、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柯灵《戏外看戏》)

5、客满堂,满堂客。

6、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苏轼)

7、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秦少游)

8、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苏小妹)

9、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10、在调整中前进,在前进中调整。

11、他爬起来跌倒,跌倒了爬起来。

飞白

飞白是一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明明知道是错误的语言,故意如实地记录或仿效的修辞格。“飞”有“凭空或任意运用”的意思,“白”有“错字”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滑稽、幽默,甚至是给人揶揄之感。其作用是不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语言的感染力,而且往往有助于体现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例如小品《送水工》里的一段台词:

赵:听你妈说你搁哪研究爹呢?

范:(笑)不是,没有,研究木乃伊。

赵:哦,研究姨呢?

范:不是姨,是古尸。

赵:古尸,你上那研究啥啊,咱们国家就有古诗啊!(胸有成竹的样子)唐诗三百首,床前明月光,玻璃好上霜,你要不勤擦,整不好就得脏,我都会。(哈哈)范:爸,这个“尸”是“尸体”的“尸”。

赵:哦,是古人的尸体啊!

在这里,看似简单地将“木乃伊”理解成“木乃姨”,将“古尸”理解成“古诗”的语误,将李白《静夜思》具体内容记忆的错误,但其作用却是真实生动地表现了送水工落后的文化水平。这些语言不但对他“十分合身”,也增加了这段对白的趣味性,把小品的幽默搞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出来。

上面这三个错误实际上就是三处对飞白修辞格的使用的代表性例子。

按照其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飞白分为四种去理解它的作用。

“语音飞白”是把由于生理(大舌头或咬舌头)、方言、理解偏差、根本不会念而胡诌

等原因形成发音不准确或故意读错的现象,使话语中的某些词语的读音同正确读音发生了偏离。如前例中“木乃伊”与“木乃姨”、“古尸”与“古诗”的语误。德江的小品《找面子》中“你那话的话的先停下”“那话的话的比较踏实”等台词中“话的话的”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口齿不清楚的村长形象。《夜走灵官峡》通过了“宝情(成)情(成)渝”“开仙(山)工”“印(任)务”“朽(守)住康(岗)位”这些运用了飞白修辞格的句子来体现小男孩的活泼可爱的形象,从而间接地体现他们的父母的光辉形象的。

“字形飞白”利用的是文字使用上的错误,是因字形相近而故意写错,被记录或援用下来而构成的飞白。如小品《不差钱》中把“苏格兰情调”说成“苏格兰调情”。

再如《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学成语的一个片断:

小燕子忽然发现一个成语,惊喊道:

“哎呀……这句好厉害!简直就是皇后和容嬷嬷!”

“哪句?哪句?”永琪伸长脖子问。

“一发千钩!这一定是一种刑罚,一根头发,要用一千个钩子钩起来,你们说多厉害?”

“天啊!是‘一发千钧’!”尔康喊着。

这段语言描写,灵活运用“字形飞白”这一修辞格,夸大了小燕子无知个性,比侧面描述更有真实感。不但符合小燕子的人物身份,而且为小说增添不少笑闹气氛。

“语义飞白”利用的是用词上的错误,故意夸大、缩小或转移词义,往往形成滑稽幽默之趣,而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如小品《钟点工》中的一段台词:

宋:你就拉倒吧,你就搁家,整个网,上网呗!

赵:我多年不打鱼了,还哪有网呀?那么多年了。

宋:我说的是电脑,上网。

赵:电网呀?

宋:嗯。

赵:电脑的上网?

宋:电脑网。

赵:啥网呀?

宋:因特儿网呀。

这段话中,围绕“网”的含义“渔网”“带电的铁丝网”“因特儿网”,编剧使用了飞白的修辞方法,把“宋丹丹”的前位和时代化的城市老人形象和“赵本山”这位刚刚进城的比较落后的农村老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逻辑飞白”主要利用语言逻辑上的错误,增强表达效果。如小品《火炬手》中的“谁也不是一下生就跑出来的”,小品《钟点工》中的“宋:大哥,你你你抽烟吗?/赵:我不喝水。/宋:喝水吗?/赵:我不抽烟”,再如文首的例子中将李白《静夜思》具体内容记忆的错误,这些都有语言逻辑错乱的问题,它们的运用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小品中说话者心理的尴尬和错乱。

飞白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使自己的语言出现明显的毛病。这种故意出错的修辞往往能使语句表达的内容和效果更为显著突出,为文章增添特别的情趣。所以,飞白的修辞格常常出现在一些娱乐性比较强的文艺作品如小品、相声以及喜剧性的小说或戏剧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不少例子,并且对其作用体会得更加深刻。

小练习

1、下面的广告词运用了飞白修辞格的一项是()

A 山高人为峰

B “咳”不容缓

C 一切皆有可能

D 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2、选出下列各项中使用了字形飞白的一项()

A 把“司马光砸缸”念成“司马缸砸光”、“司马光砸光”。(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B 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就像……对了,对牛弹琴。(韩复渠在齐鲁大学的“训辞”)

C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是感冒。(韩复渠在齐鲁大学的“训辞”)

D这个‘一苦千金’,大概是说‘如果有了一千两金子,人就不苦了’!”尔康、永琪、紫薇同声一喊:“什么?‘一苦干金’?”“是‘一诺千金’!”永琪说。(电视剧《还珠格格》)

3、选出下列各项中使用了逻辑飞白的一项()

A 宋:秋波是啥玩意?你咋都不懂呢?这么没文化呢?

赵:啥呀?

宋: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B“一丝不句!”小燕子继续念。“一丝不苟!”大家再喊。(电视剧《还珠格格》)

C 说都不会话了,走都不会路了,吃都不会饭了,睡都不会觉了。

D 高:儿子你读博士后了,(拍赵)你咋不吱声呢,儿子都读博士后了(笑)

赵:你得往前赶哪,不能老在后边大家都笑。(小品《送水工》)

参考答案:

1 B (A比喻B飞白C没有使用修辞格 D比喻回环)

2 D(A 语音飞白 B语义飞白C 语义飞白 D字形飞白)

3 C(A语义飞白 B字形飞白C 逻辑飞白 D语义飞白)

3.6乘法估算导学案上课讲义

3.6乘法估算导学案

第六课时 乘法估算 姓名:_________ 1、 学习课本60页例5,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怎样学习 1、通过学习我要掌握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我要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链接: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2、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3、本校有688人,大约是( )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二、自主学习 认真自学课本60页例2,我一定能完成自学任务! 四年级同学去旅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列式:49×104≈ (元) 第一种方法: 49≈_____ 104≈_____ , 50×100=5000 应该准备5000元。 第二种方法: 49≈______ 104≈_______, 50×110=5500 应该准备5500元。 你认为第 种方法好一些。 因为 . 体验学习 学习什么 我能边读边做好笔

我要提醒大家在进行估算时应该考虑实际情况。一般在算有关钱的问题是都要估算的()一些。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估算乘法的方法: 1、要接近____________(符合实际); 2、要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数)。 四、当堂检测 1、估算:223×18≈ (1)把223看作,把18看作,× = 所以 223×18 ≈ (2)把223看作,把18看作,× = 所以223×18≈ (3)把223看作,把18看作,× = 所以223×18≈ 2、估算:340×12≈(包) (1)把340看作,把12看作,×=所以 340×12≈(包) (2)把340看作,把12看作,×=所以340×12≈(包) (3)把340看作,把12看作,×=所以 340×12≈(包) 3、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估小了估大了) 两个因数都变大,就把原来的结果() 两个因数都变小,就把原来的结果() 一个因数变小,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一个因数变大,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4、电影院有1000个座位,学校有19个班,平均每班61人,这些同学如果都去看电影,电影院能坐下吗?为什么?

病句歧义句辨析

病句歧义句辨析 一、病句辨析 1.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谓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2.句子成分残缺 (1)句子成分残缺—缺主语

(2)句子成分残缺—缺谓语 (3)句子成分残缺—缺宾语 3.句子成分多余 4.逻辑矛盾 (1)时态矛盾 (2)肯否矛盾

(3)因果倒置 (4)主客倒置 二、歧义辨析 1.定语修饰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 3.语义含糊歧义

4.指代不明歧义 【例1】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面前。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虑不当。 C.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D. 既然你来了,我就该走了。 【例2】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美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B.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C.入世后,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 D.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例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例4】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C.通过参观访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D.作为党的负责人之一的方志敏,从他身上,竞搜不出一个铜板来。这就是一个共产党的“清贫”。

小学四年级阅读训练-找出文章地中心句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阅读方法点拨: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有学会找中心句的方法,这样才能在阅读之后迅速地抓 住文章的主旨。那么怎样迅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呢? 1、从题目中找中心句。 例:《爱书如的人》一文,题目就揭示了中心。 2、从开头找中心句。 这是一种较常用的寻找中心距的方法。抒发情感的开头,阐述一定道理的开头, 引用名言的开头等,多为文章的中心句。 例:《我爱秋天》一文的开头:秋天是五彩缤纷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 爱秋天的美丽与丰实。 显然,这个抒发真实情感的句子,就是本文的中心句。 3、从结尾找中心句。 有的作品,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或抒发一定的情感,或及时一定的道理,或赞美可贵的品质,或说明获得的启示,, 这样的句子也是中心句。在借物喻人的文章中,中心句通常要到结尾部分去找。 例:《人体的“夜班工人”》一文结尾:感谢这些“夜班工人”,它们使我们 的生命能平稳地延续。 4、学会抓重点段的中心句。 抓重点段找中心距的方法与找整篇文章的中心句的方法可以通用。段落的中心 句,有的在开头,引出下文;有的在结尾,总结上文;还有的在中间,前部分承 接上文,后部分引出下文,起着过渡的作用。 阅读达标训练: 环境的天然保护网 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消声器”“除尘器”“制氧机”“预报员”“防 疫员”,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植物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分、 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作用。由于植物广泛分布于地面、水面等一切有生命的环境中,这就形成了一个将整个地球都网住的巨大的环境保护网。 微生物能把地球上的全部动植物遗骸分解而被土壤吸收,是地球上的“清洁工”。且微生物也广泛分布于地球上,也形成了一个“清洁网”。 益鸟能捕食害虫,保护这些益鸟就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就保护了环境。 一只灰喜鹊一年可消灭1.5 7 /条松毛虫,可保护十多亩松林不受虫害。两只

病句歧义句相关知识(公务员考试)

病句辨析题 【提问方式】 病句辨析题的提问方式常见的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解题原则】 病句辨析题常见类型有五类: 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①他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该句中“考试”与“录取”搭配不当,属于主谓搭配有误,应该将“录取”改为“通过”。 ②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该句中“月光”与“发出沙沙的声响”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2、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该句中谓语“提高”和宾语“专业技术人才”谓宾搭配不当,“提高”应和“水平”搭配。 ②大会期间,代表们认真学习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该句中第一个谓语动词“学习”与宾语“精神实质”搭配不当,应改成“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江西的瓷器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该句中主语“江西”和宾语“省份之一”搭配不当。 ②童年的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 该句中主语“记忆”和宾语“真情”搭配不当,可把“真情”改为“回忆”。 4、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 ①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优越的贡献。

该句中修饰语“优越”和中心语“贡献”搭配不当,应改为“卓越的贡献”或者是“优越的条件”。 ②这家兵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造成了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①研究者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前一个分句是一种肯定语气,后一分句的能否则包涵有两面的意思,造成了一面对两面的搭配不当。 ②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好坏”、“优劣”、“高低”均包涵有两面的含义,后一个分句则为一种肯定语气。 ③你能否成就一番事业,不在于你分数的高低,而要看你较强的能力。 该句中的“能否要求”所谈到的研究者应该包含成败正反两方面,而不仅是成功这一个方面,所以可将“能否”删去。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 1、句子成分残缺 (1)、缺主语 ①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主语残缺,可以删去“使”字。 ②他查获各类走私案三十多起,()价值人民币80000多元 主语残缺,在价值人民币之前填上一个主语。 ③通过这次谈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主语残缺,可以删去“使”字。 (2)、缺谓语 这个问题解决的很好,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需要我们努力”缺少谓语,可以在后面加上改正。 (3)、缺宾语 ①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们还是要抓紧()来研究问题。 该句缺少宾语,应在“抓紧”后加上宾语“时间”。

公考歧义句辨析题分类解法:语法结构法

在一些地方省市的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常会考查一种题型,即歧义句辨析题。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歧义句不同于病句,句子本身不存在意义和语法上的错误,由于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容易使人误解。所以要判断出歧义句,必须结合一定语境。下面我们从语法结构看如何对歧义句进行分析和判断。 1.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例题】(2007年浙江)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 需要相信自己的人 B.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C. 任何事都要从头做起 D. 他理解小张有困难 【解析】A项可以理解为需要相信“自己人”,也可以理解为需要一个相信“我”的人。B项可以理解为我的权利没有被他们干涉,还可以理解为他们没有权利干涉我。D项可以理解为他知道小张有困难,也可以理解为他不能理解小张。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 2.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例如】“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例题】(2009年安徽)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他先后将该公司的6辆车分别送给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 B.那天下午,数十位死难者的亲属聚集在矿主的家门口,要求讨个说法。 C.本人已八十高龄,体弱多病,目前头脑尚清醒,决定辞世后X楼X室产权归义女李小玲继承,特立此遗嘱。 D.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在本届车博会上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解析】本题的各选项歧义部分,都出现偏正结构上,即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语。A项“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存在歧义,“子女”所属不明确,是“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还是只是“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难以判断。B项“数十位”是指“死难者”还是指“家属”,难以区分,存在歧义。D项和A项错误一样,“升级换代产品”指代不明,是“江淮汽车”独有的,还是“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都有的,不很明确。所以正确答案为C。 3. 词性不同造成歧义

阅读理解寻找中心句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15分钟) 一、练一练,找出下列各段话的中心句,划上横线。 1)、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2)、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3)、雷锋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生活十分简朴。雷锋参军后,从每月的津贴费中拿出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用一些钱买书,其余的钱存入银行。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不知补了多少次,最后已补得完全改了样,还舍不得丢。他的搪瓷脸盆已经用了多年,上面的搪瓷掉了很多,他也舍不得买新的。他的一件大衣,是从家乡带来的,已经很破旧了,但他洗了又洗,补了又补,还穿在身上。 4)、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6)给语段选择合适的中心句,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爱因斯坦会见以色列总理时,不打领带,不穿袜子,他觉得那样太费时间。同样,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受到沙皇接见之前就声明,请允许他随便穿什么衣服——平时穿什么,接见时就穿什么。牛顿的袜筒常常缩到脚后跟,他毫不在乎。陈景润穿鞋子常忘了系鞋带,衣服纽扣也常扣不齐。() A、他们穿着从不讲究。 B、B、科学家们都不爱打扮。 C、科学家们专心科学,对于生活总是从简从朴。 D、科学家们在生活上很随便。 ②天热,我们每天要出很多汗。出汗,一面把身体里的热散发出来,一面排出许多废物,汗液把灰尘和排出的废物粘在皮肤上,把皮肤弄脏了,这时候就需要洗个澡。不然,在肮脏的皮肤上,病菌容易生存,就会生疖子和黄水疮。经常洗澡,能清洁皮肤。每洗一次澡,能清除掉皮肤上亿个各种各样的细菌。() A、勤洗澡,身体好。 B、皮肤很重要。 C、天热了,爱出汗。 D、皮肤可以把热散发出来。

清平乐村居导学案上课讲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清平乐·村居① 【宋】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⑥溪东,中儿正织⑦鸡笼。最喜小儿⑧亡赖,溪头卧⑨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 吴音,也被成为吴侬软语。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互相夸赞对方 ⑤翁(wēng)媪(ǎo):老年夫妇,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亡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在此与“无”同音。应读作“wú” ⑨卧:趴、躺。 作品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 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俯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创作背景: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屡遭奸臣排挤与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之久。这首词就是辛弃疾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描绘了一个农村家庭普通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一、思考:读着这首词,你的眼前看见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二、1、小练笔: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了翁夸媪(或者媪对翁说): “。”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扮演翁或者媪,来选择三个儿子中的一个来夸一夸 “”

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

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 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 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 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 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 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A 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 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 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故选D。 例题2.(2003年山东省第22题) 下面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 A.捉住老鼠的花猫 B.袒护孩子的妈妈 C.残害百姓的匪徒 D.审判罪犯的法官 【解析】语句停顿在“袒护”后面和“的”的后面产生不同的意思,前者是个动宾短语,表示对“孩子的妈妈”有“袒护”,而后者则表示“妈妈”在“袒护孩子”。故选B。 二、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中心句 过渡句 总起句的阅读训练

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的阅读训练 练习: 一、阅读,填空 (一)、《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二自然段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1、课文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文章从()、()、()三方面介绍了南沙的物产丰富。 3、“用之不竭”中“竭”的意思是(),“用之不竭”形容南沙的海洋动力()。我还能从文中()、()、()读出南沙物产丰富。 4、南沙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如();南沙蕴藏这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南沙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如()。 (二)、《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三自然段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1、这段话是围绕()来写的。 2、这段话中,作者将天比作(),将海比作(),从中可以看出天的蓝和谁的绿;从()可以体会水天一色,融为一体的蔚为壮观的景象;从()可以想象龙虾穿梭、燕鱼飞跃、海龟漫游的有趣情景;从“洁白”“一团团”“一簇簇”中可以体会到()。 (三)、《庐山的云雾》第二自然段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这段话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 2、这一自然段重点写了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即()、()、()、()。作者把这些云雾分别比作()、()、()、()。 3、庐山景色美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她的诗句,如()。 (四)、《庐山的云雾》第三自然段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这段话是围绕()词来写的。 2、我们可以从()、()、()等语句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3、作者想象力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象成()、()、()、(),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4、云雾还会在瞬间由什么变成什么,试着写一句()。 (五)、《葫芦池的四季》片段 葫芦池一年四季景色秀美。春天,池边翠绿色的柳条在春风里摇曳。红艳艳的桃花把葫芦池镀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夏天,池里铺满荷叶,一阵风吹过,像翻动

导学案教学基本步骤

导学案教学基本步骤 一、自主学习阶段 1.安排学生按照导学案要求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可将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堂),作业用铅笔完成。教师下组指导。 2.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科组长进行导学案学习内容的培训,重在思路讲解,不直接给答案(这是导学案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 3.合作交流课前,检查批改学科组长的导学案作业(如果学科组长没完成作业,意味着上一阶段的培训没有消化,势必影响下阶段自己对组长的培训)。 二、合作交流阶段 由学科组长对组员进行导学案学习内容的培训,并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小组之成员导学案学习活动评价量表》从第一堂课开始,由学科组长公开随堂使用;《班级之小组导学案学习活动评价量表》从第一堂课开始,由科代表公开随堂使用(若前有自主学习课,都移前课开始使用)。教师下组指导。 三、展示讨论阶段 1.科代表针对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安排各组展示内容和顺序,展示讨论课即将开始前才告知各组(防止有的小组不重视非自己展示的学习内容)。 2.展示讨论课由学生主持。教师观察把控课堂,以备作课堂总结。 3.展示讨论课毕,收集各小组对本课存在的其他问题(记录到小组“积极质疑”的分数中去),准备个别或全班解答。 4.授课完毕,可将导学案重要题目的答案发送各组,以便学生修正。学生用黑色或蓝色水笔修正和完成导学案所有作业。 5.学科组长检查组员的导学案全部作业(包括拓展提升作业和自主反思)。若没有问题,每道题都用红笔打勾;若有错,退回修正,再打勾。 四、达标测评阶段 完成本课“达标测评”后,学科组长将组员成绩记录在其导学案讲义的相应处。 五、结题阶段 1.学科组长完成本组的《小组之成员导学案学习活动评价量表》,公示后,将此表与本组导学案讲义一起提交科代表。 2.科代表完成《班级之小组导学案学习活动评价量表》,公示后,将此表与各组评价表及本班导学案讲义一起提交学科教师。 3.学科教师检查学生提交的导学案讲义和评价表,完成导学案讲义中的“自主反思”。

辨析歧义句

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 歧义句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句子。自2004年起,歧义句的理解与辨析便成为高考的热点。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方法。 一、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音。例如: ⑴这里房间本来就多,空房间做什么用? 【解析】一个句子中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句中“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例如: ⑵她看不上这种级别的明星演唱会。 【解析】一个句子中如果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那么,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例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 三、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兼类。例如: ⑶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解析】句子中有些词语由于兼有两种词性,在使用时可能引起歧义。例句中“锁”可以是名词,表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是动词,表示自行车装了锁,但没有锁上。 四、分析句子重音是否可以落在多处。例如: ⑷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解析】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句中重音如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少;重音如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多。 五、分析句子是否能在不同位置停顿。例如: ⑸我看病一定能很快治好。 【解析】一句话停顿的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有时就会不同。例句如果在“看”后停顿,则表示“我对病情的一种估计”;如果在“病”后停顿,则表示“我医术高明”。 六、分析修饰词语能否修饰不同成分。例如: ⑹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刘伟的表哥。 【解析】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如果能够同时修饰后面的成分,则有可能产生歧义。例句中“前几天才认识的”既可作“刘伟”的修饰语,也可以作“刘伟的表哥”的修饰语。 七、分析句中代词指代成分是否明确。例如: ⑺我看见刘小明扶着王大伯过马路,他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解析】在某一个句子中,如果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句子往往会产生歧义。例句中“手

(word完整版)三年级阅读之中心句训练

三年级阅读训练之——中心句 姓名: 知识点一:中心句 一、中心句就是文章中最核心的一句话。一篇文章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所 有内容都是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 二、思考:1、文章有没有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2、这个中心句在文中处于什么位置? 3、这个中心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例1: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例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例3: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每次上课,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还舍不得扔掉。两个指头掐得紧紧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时候才扔掉。那时候,你看到粉笔头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你一定会想: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 三、找中心句的方法: ⒈认真阅读全文。 ⒉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的中心意思,判断本段是否有中心句。 四、了解中心句在段内的位置及作用: ①开头: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中间:承上启下作用。 ③末尾:归纳和总结作用。 课堂巩固 一、阅读段落,回答问题。 (一)“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大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划出来。 2、这段话按()的顺序来介绍小花鹿的。这一段是()结构。

三年级数学培优奥数教材导学案讲义电子档练习已整理02

培优数学教材三年级全册已整理 目录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一) ...................................................................................................................................... - 3 - 第二讲找规律填数(二) ...................................................................................................................................... - 5 - 第三讲找规律填数(三) ...................................................................................................................................... - 8 - 第四讲从数表中找规律........................................................... - 10 -第五讲数线段................................................................... - 13 -第六讲数三角形................................................................. - 15 -第七讲数长方形和正方形......................................................... - 18 -第八讲加法的渐变运算----凑整................................................... - 21 -第九讲减法简便运算-----凑整.................................................... - 23 -第十二讲添加运算符号(二)..................................................... - 29 -第十三讲横式算式谜(一)....................................................... - 31 -第十四讲横式算式谜(二)....................................................... - 33 -第十五讲竖式加减算式谜......................................................... - 35 -第十六讲竖式乘除算式谜......................................................... - 38 -第十七讲文字算式谜............................................................. - 41 -第十八讲填数阵图(一)......................................................... - 44 -第十九讲填数阵图(二)......................................................... - 47 -第二十讲不封闭路线上植树....................................................... - 50 -第二十一讲封闭路线上植树....................................................... - 53 -第二十二讲与植树相关的问题(一)................................................. - 56 -第二十三讲数三角形............................................................. - 59 -第二十四讲等量代换............................................................. - 62 -第二十五讲用等量代换解应用题................................................... - 64 -第二十六讲等差数列............................................................. - 67 -第二十七讲配对求和............................................................. - 70 -第二十九讲乘法的速算与巧算..................................................... - 74 -第三十讲除法中的巧算........................................................... - 76 -第三十一讲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 79 -第三十二讲数的整除............................................................. - 82 -第三十三讲有余数的除法......................................................... - 85 -第三十四讲周期问题............................................................. - 87 -第三十五讲个位数字是几......................................................... - 90 -第三十六讲时间与日期........................................................... - 92 -第三十七讲试商技巧............................................................. - 95 -第三十八讲包含与排除........................................................... - 98 -第三十九讲盈亏问题............................................................ - 101 -第四十讲鸡兔同笼.............................................................. - 104 -第四十一讲平均数(一)........................................................ - 107 -第四十二讲平均数(二)........................................................ - 110 -第四十三讲和倍问题(一)...................................................... - 113 -第四十四讲和倍问题(二)...................................................... - 115 -

从幽默到歧义句 一点语言学分析

从幽默到歧义句——一点语言学分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c11722462.html,/s/blog_496719bd0100benj.html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笑话,问:“南京市长叫什么名字?”答案虽然令人忍俊不禁,但却合情合理——“江大桥”。解释很简单,在小学课本里已经见到过了,“南京市长江大桥”。确实佩服此笑话创作者看问题的独到角度,能把这么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辟出新解。 以上便是一个歧义句的例子,通过多音字使句子产生了不同的意思,属于语音层面上的歧义。其实,很多幽默中都运用并反映了歧义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如果从语言学的专业角度来思考,也许会发现,供人消遣甚至恶俗的幽默中竟蕴含着各类语言学的问题;同时,这也让人感慨语言学的无处不在。 当然,不仅是汉语,英语中的歧义句也不胜枚举(真不明白为什么国际上的合同及法规仍以英语为准)。以下就有一个与多音字有关的英文幽默: Mother: “Tom, today is a fine day. Go out and do some exercise. You need sun and air.” Tom: “What? I have not even got married! How do the son and heir come?” 除了多音字,断句和停顿也是笑话中惯用的技法之一,“南京市长江大桥”也运用了这种手段,即断成“南京市长”“江大桥”。而这就成了句法层面上的歧义了。通过标点的使用,一个句子可以有若干种解释,甚至表达相反的含义。如那个经典的“粮食不卖给八路军”的例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英语中此类也不乏此类幽默: “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 通过标点或断句,可变成:“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 从语言学的语音、词法、句法、语用这四大部分分析,歧义句也可相应地被划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四类,其均在中英文幽默中有所体现。 “你要哪本小说?”“黄色的那本”——词汇歧义,“黄色”可理解为“黄颜色”,也可理解为“淫秽”; “When was Rome built?” “At night. Because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词汇歧义,“day”既可理解为“天”,又可理解为“白天”。 “When a lawyer is dead, he lies still.” “lie still”既可解作“静静地躺着”,又可解作“继续说谎”。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上课讲义

第1课时:5.1.1 相交线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图1 b a 4 3 2 1 第1题F E O D C B A 第2题F E O D C B A 第3题

歧义句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分类: 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2、多音字、多义词(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 3、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 4、停顿引起的歧义句 5、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1)代词表意不明 例如: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持手术刀为别人开刀),又可以是受事者(被人开刀),因而造成歧义。 消除办法:明确代词为施事或受事。 A 我父亲正在为病人开刀。(施事) B 医生正在为我父亲开刀。(受事) 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2)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 例如:两个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两个学校,又可理解为学校的两个教师。消除办法:选择语义明确,修辞正确的量词。 A 两所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B 学校的两位教师都来了。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例3: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解析:“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3)兼类词造成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