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就是唤醒》学习笔记

《教育就是唤醒》学习笔记

《教育就是唤醒》学习笔记
《教育就是唤醒》学习笔记

《教育就是唤醒》学习笔记

第一讲守望道德星空

师德即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活动的范围内,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它不仅是一种规范,而且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一种境界和追求。

1.科学的质量观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2.多元的人才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P4

3.发展的学生观(差异有限,潜能无限——我的未来不是梦)

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树立哪些新的教育观念?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理想状态

二、自觉践行师德规范 3.关爱学生——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

4.教书育人——教师职业的根本任务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

6.终身学习——教师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简述1.爱岗和敬业关系P16

2.关爱学生的具体内涵P18

3.教书和育人是有机联系的P21

填空:

1. 教师基本的社会责任是(热爱祖国)。

2. 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是(依法执教)。

3. 教师职业的情感体验是(爱岗)。

4. 教师职业的行为体现是(敬业)。

5. 育人的主要途径是(教书)。

6. 教书的最高目的是(育人)。

7. 教师学习方式最主要的是(自主阅读)和(进修培训)。

三、提升自我心理素养

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包括:宽阔的胸怀;稳定的情绪;坚定的气质;乐观的心境。(P25)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我心理素养: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享受工作。(P26)

阳光思考就是当我们面对烦恼、挫折和不幸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用积极、正面、光明、有利的心态去看待事物。

学会享受工作:享受学生——生命的灵动;享受学科——智慧的体操;享受过程——生成的快乐。

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

一、教师职业美的现象考察(P29-41)

(一)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

(二)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1.学生成长,教师快乐2.平凡工作,诗意生活

3.无私奉献,乐在其中

(三)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

1. 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

2. 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研究者

3. 以终身学习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总结:“生存型”教师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消极和被动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更多的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痛苦;“享受型”教师主要是从兴趣出发,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因而感到快乐幸福;“发展型”教师主要是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自我完善、为社会做贡献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因而感到崇高而有价值。从“功利”到“非功利”再到“超功利”,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升华。在“发展型”教师身上,我们体会到他对提升自己的迫切愿望和富于创造的教育智慧,教师是超越职业的,是以“教育家”为发展目标的。真正的教师是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快乐和发展的人。(P40)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轮子是情感和思考。要善于反思,倾听“内在的声音”,思考“意外的结果”,捕捉反馈的信息。

二、教师职业美的领域分析(P42)

(一)对象之美——生命的灵动

1. 在主动参与中成长

2. 在独立探索中起飞

3. 在自主发展中成熟

(二)学科之美——智慧的体操

(三)过程之美——生成的快乐

1. 突发事件——危机中寻求良机

2. 独特见解——平淡里追求深刻

三、教师职业美实现的主要策略(P47-55)

(一)实施教育性教学——弘人性之美

“教育性教学”原则,是西方“科学教育学之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

特提出的,他视道德教育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讨论:怎样进行教育性教学?

1. 挖掘教材,抓凭借点

2. 寓于训练,抓融合点

3. 结合背景,抓拓展点

4. 为人师表,抓默化点

(二)实施创造性教学——展现智慧之美

1. 动之以情,激活学生

2. 运用迁移,激活知识

3. 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三)实施反思性教学——体尝发展之美

1. 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

2. 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 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

第三讲就这样成为名师

——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

讨论:名师从哪里来(P56-83)

一、心态决定态度(雄心、恒心、虚心)

二、思路影响出路

(一)读万卷书——在阅读中积累

(二)观万堂课——在听课中提高

(三)行万里路——在实践中成长

(四)名师点悟——在指导下飞跃

三、课内源自课外(课前准备、课后反思)

四、风格方显风采

讨论:教师应该怎样读书呢?

1.读书要善于选择,采取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

2.读书要善于积累。

3.读书要学以致用。

讨论:教师阅读的内容?(P63)

1.教科书、课程标准

2.其他学科的教科书

3.教育刊物

4.教育经典名著

讨论:如何让听课更加有效?(P64-67)

1.课前的“有备而来”

2.课中的“品头论足”(“三路一体”——教路、学路、文路、媒体)

3.课后的“说长道短”

讨论:如何做好课前准备?

1.明确教学目标

2.深入钻研教材

3.研究分析学生

4.制定教学策略

5.精选教学媒体

6.选择教学方法

讨论:选择教学媒体,要注意什么?

1.教学上实用

2.内容上正确

3.形式上美观

4.制作上经济

5.手法上创新

讨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待完善。

讨论:怎样进行课后反思?

1.写第二教案

2.写教学后记

3.听取专家评价

4.与别人做比较

5.写教学实录与评析

讨论:形成教学风格,应从哪几方面努力?

1.要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

2.要形成正确坚定的教学思想。

3.要善于分析自己、总结自己、提升自己。

4.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风格。

讨论:教学风格形成的几个阶段?

1.入格(模仿名师)

2.立格(走出影子)

3.破格(突破超越)

4.无格之格(不拘一格)

第四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一、成功教育必用心(爱心童心责任心信心)

二、千教万教总是情(一)知情——了解孩子(洞察力)【情况、情感】(二)共情——理解孩子(亲和力)

(三)生情——亲近孩子

三、柳暗花明巧借机(发现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

四、倾力唤醒显胜景(学校之力、家长之力、社会之力)

讨论:在遇到孩子犯错误时,应先问“是什么”、“为什么”,再问“怎么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了解孩子呢?

1.要学会观察

2.要善于倾听

3.要及时家访

教师了解学生时,既要横向了解,也要纵向了解。横向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纵向了解学生的成长史。

讨论:什么是共情?共情的目的是什么?(P98)

讨论:理解孩子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我们要做到理解孩子,应该把握好哪几个方面?

1.把自己当作成人

2.把学生当作孩子

3.把自己当作孩子

4把孩子当作成人

讨论:怎样才能培养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呢?

1.关怀孩子2宽容孩子 3. 关注孩子 4.赏识孩子

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

讨论:如何培养良好习惯?(P121)

(一)以身作则,良好示范

(二)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三)讲求科学,循序渐进1.要求适度2.把握关键期3.注意渐进性4.力求趣味性

(四)正面强化,鼓励为主1.方式要适当2.时机要及时

讨论:教育要有欣赏、鼓励,但也不能没有惩罚和批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只有拥有了惩罚的智慧,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运用惩罚手段时,必须把握好什么?

1. 认识到位——犯错就罚

2. 把握好度——量刑适当

3. 有规可循——依规惩罚

4. 要有希望——指明出路

5. 奖罚分明——忌罚加赏

6. 莫失良机——及时惩罚

7. 语言艺术——最忌讽刺

8. 分寸掌握——点到为止

9. 关注重点——就事论事

10. 有始有终——事后说理

第六讲让孩子做最好自己

一、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

二、善待孩子的优势智能1.发现孩子的天赋2.开发孩子的潜能

三、提供孩子成功的动力1.保持家庭美满和谐2.营造家庭幸福时光

1. 密切同孩子的感情4.给孩子决策的权利

5.交给孩子心理调适的方法(情绪宣泄法、情绪转移法、冷冻控制法、情绪

放松法)

四、培育孩子成功的土壤

(一)形成一致的家庭培养目标

(二)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1.珍惜共处,陪伴孩子

2.平等对待,尊重孩子

3.积极期待,信任孩子

第七讲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

一、引导孩子确立人生目标

1. 让孩子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

2. 善待孩子的梦想

3. 指导孩子制定人生目标

讨论:在制定目标时,应注意什么?

1. 目标合理

2. 要有时间期限

3. 目标要明确

4. 把目标视觉化

5. 制定达成目标的详细计划

二、培养孩子增强自信心理

讨论:孩子的自信从哪里来?

1. 正面鼓励,激发自信(郑渊洁的故事)

2. 积极暗示,提升自信(班尼斯特的故事)

3. 发挥优势,增强自信

三、激励孩子付诸实际行动

讨论: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目标?

(一)化大为小,逐个击破(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袁隆平)

(二)学会检讨,改变自我(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

第八讲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

一、勇于担当责任(里根总统的故事)

讨论: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意义

1. 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2. 是造就新世纪优秀人才的核心要素

3. 是帮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讨论: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2. 家庭教育的误导

3. 学校教育的缺失

讨论: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途径(P197-199)

1.在家庭教育中

2.在班级管理中

3.在课堂教学中

4. 在社会实践中

二、装满宽容上路

讨论:宽容的价值

1. 宽容有利于身心健康

2. 宽容有利于人生幸福

3. 宽容有利于事业成功

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

1.为孩子树立榜样

2.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3.教孩子学会接纳他人缺点

4. 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5. 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三、始终守住诚信

讨论:怎样才能培养孩子诚信品德呢?

1.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晓之以理,注重引导

3.发现失信,正确处理

4.制定规则,严格要求

四、学会懂得感恩

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1.成人注重言传身教

2充分利用个种节日3创造孩子感恩的机会4教育孩子及时感恩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学习版.doc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其中闪烁着教育改革思想的光芒,成为一本国际性的教育名著。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经典命题来阐述知与行的关系,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鲜明地体现为涵盖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教学所设计的重要方面的“从做中学”原则,故此,人们普遍将杜威与“从做中学”相链接。可以说,“从做中学”理论成为了杜威标志性的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一、对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理解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理解。 1.“从做中学”的涵义。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1]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三层基本涵义。 2.“从做中学”的合理性依据。 (1)“从做中学”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杜威在《民-主主义与育》中,把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现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他认为儿童由4至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由8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在这第二阶段中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开始学习间接的知识,但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第三阶段为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间,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儿童不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从“从做中学”开始的。 (2)“从做中学”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杜威认为生长中的儿童的主要兴趣是活动,对于儿童来说最初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可以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从做中学”能促使儿童用一切的力量和情感去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所真正需要的思维方式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如何去寻求。所以在学校中必须让儿童既要保持愉快又要保持忙碌,所以需要让儿童从课桌边解放出来,让他们有事可“做”。 (3)“从做中学”表现儿童的天然冲动。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天然的或天赋的冲动,天生就要做事、就要工作。这种冲动来自于儿童的本能,是无法压制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举了一个儿童搭积木的例子:儿童从事搭积木的活动,尽管他希望积木不要倒塌并且叠的越高越好,但是积木突然倒塌了,他还是会愿意重新开始再搭建。这就表现了儿童无法压制的强烈的做事冲动。杜威认为如果抓住儿童的这个冲动加以引导和发展,满足儿童的天然冲动并让儿童从事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这将是儿童一生受益的转折点。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认真说来,一个人受另一个人(例如一位作家,一位哲学家)的“影响”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种自我发现,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对心灵发生重大影响的,绝不是一种灌输,而是一种共鸣与抗争。无论一本著作多么伟大,如果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抗争,它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是周国平在《开卷未必有益》一文中的一个观点,我第一次读到它时,有“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之感,我想,这就是心灵被唤醒的体验。真正的阅读,就是一个人的心灵不断被唤醒的过程。 凑巧的是,我在林语堂的《读书的艺术》一文里发现了另一个类似的见解:“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的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外缘与心灵相似,是唤醒得以发生的根本条件。当外缘与心灵相似时,这时产生的体验是澄明、愉悦或者兴奋,当外缘与心灵的真实相背时,产生的体验则是拒绝和抗争,甚至厌恶。 所以,我们很难教给别人任何东西,我们只能为他人提供一种恰当的善缘,让别人借此去发现一些东西。在我看来,教育不是一种自外而内的过程,而是一种内外呼应。它先是点燃,而后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心领神会。中国禅宗里,有很多这样的教育案例,啐啄同时、拈花微笑等,我想,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把! 人心如镜,具有“光明能见”的特性。其实一切清澈晶莹的东西都有反映能力。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在向上的善行环境中人心就变善,在下堕的恶行的环境中人心就变恶。我认为,人心对外界的事物具有一种物理上的反射作用。当我们给他人带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时,他人也会报之以风雨、黑暗和悲观。同样的,人为什么冷漠?“生硬的话、粗暴的行为、强制的办法,这一切都蹂躏人的心灵,使人对周围世界和自己采取了冷漠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 很显然,如果你希望你的学生能学得快乐,那么你就应该用教师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来唤醒;如果你希望你的学生能体验到美感,那么你就应该用阅读

清华幼儿英语课文(1A-1B)

清华幼儿英语课文(1A-1B) kinderPower

Kinderpower Kinderpower,happy hour. We are learning kinderpower. We learn to sing.We learn to talk. We learn to play together. Kinderpower,happy hour. We love you.Kinderpowe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11767869.html,lalala. Lalalala,kinderpower. Kinderpower,happy hour. We are learning kinderpower. We learn to care.We learn to share.

We learn to help each other. Kinderpower,happy hour. We love you kinderpower. Kinderpower,lalalala Lalalala,kinderpower. 1a Unit 1 ALittle Bee (I am little bee. I love honey. Yummy! ) Little bee, little bee, round, round, round. Little bee, little bee, sound, sound, sound. bZzzzzz… 1a Unit 2 Peek-a-Boo Peek, peek, peek-a-Boo Peek, peek, I see you. Peek, peek, peek-a-Moo Peek, peek, I see you. 1a Unit 3 Gobble, gobble (Gobble, gobble, gobble. I’m turkey. Quack, quack, quack. I’m duck.) Gobble, gobble, gobble. Quack, quack, quack.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其中闪烁着教育改革思想的光芒,成为一本国际性的教育名著。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经典命题来阐述知与行的关系,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鲜明地体现为涵盖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教学所设计的重要方面的“从做中学”原则,故此,人们普遍将杜威与“从做中学”相链接。可以说,“从做中学”理论成为了杜威标志性的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一、对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理解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理解。 1.“从做中学”的涵义。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1]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三层基本涵义。 2.“从做中学”的合理性依据。 (1)“从做中学”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杜威在《民-主主义与育》中,把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现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他认为儿童由4至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由8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在这第二阶段中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开始学习间接的知识,但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第三阶段为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间,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儿童不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从“从做中学”开始的。 (2)“从做中学”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杜威认为生长中的儿童的主要兴趣是活动,对于儿童来说最初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可以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从做中学”能促使儿童用一切的力量和情感去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所真正需要的思维方式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如何去寻求。所以在学校中必须让儿童既要保持愉快又要保持忙碌,所以需要让儿童从课桌边解放出来,让他们有事可“做”。 (3)“从做中学”表现儿童的天然冲动。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天然的或天赋的冲动,天生就要做事、就要工作。这种冲动来自于儿童的本能,是无法压制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举了一个儿童搭积木的例子:儿童从事搭积木的活动,尽管他希望积木不要倒塌并且叠的越高越好,但是积木突然倒塌了,他还是会愿意重新开始再搭建。这就表现了儿童无法压制的强烈的做事冲动。杜威认为如果抓住儿童的这个冲动加以引导和发展,满足儿童的天然冲动并让儿童从事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这将是儿童一生受益的转折点。 3.“从做中学”的实现途径。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从做中学”的前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传统的教育

读《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

读《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 近期我阅读了彭兴顺教授的《教育就是唤醒》,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要唤醒人民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 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全书分别讲述了: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 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 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通读下来,我认为不光是唤醒教师,同时还要唤醒家长。我作为 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读了这本书受益良多。 一、唤醒教师 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 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 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 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作为教师,唤醒是教育的手段。面对学生我们要有更多的信 任和期待,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 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尤其是面对一些后进 生时,教师更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 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同时,唤醒也是教育的艺术。面对学生,教师要有一双赏识 的眼睛,这样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 时时、事事贴近学生,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 出来。 二、唤醒家长 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 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 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确立人生目标,因为选择什么样 的目标,就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当孩子朝着某个目标奋斗时,还需要我们家长的全力支持、配合,而不是冷嘲热讽、指手画脚 的旁观。告诉孩子:当一个人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追求梦想,无 论做什么,都能把工作做到最好,都能把人生的每一个乐章奏得 响亮,这就是成功。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 的基点正是责任感。重视和加强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让孩子学会 负责,对国家发展、个人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责任感是支 持孩子人生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健康人格的核心,是高素质 人格的保证和动力,是一个人将来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 重要品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 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

清华幼儿英语课文ab

清华幼儿英语课文a b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清华幼儿英语课文(1A-1B) kinderPower Kinderpower Kinderpower,happy hour. We arelearningkinderpower. Welearntosing.Welearntotalk. Welearntoplaytogether. Kinderpower,happyhour. Weloveyou.Kinderpowe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11767869.html,lalala. Lalalala,kinderpower. Kinderpower,happyhour. Wearelearningkinderpower. Welearntocare.Welearntoshare. Welearntohelpeachother. Kinderpower,happyhour. Weloveyoukinderpower.

Kinderpower,lalalala Lalalala,kinderpower. 1a Unit 1 A Little Bee (I am little bee. I love honey. Yummy! ) Little bee, little bee, round, round, round. Little bee, little bee, sound, sound, sound. bZzzzzz… 2a Unit 1 Sitting on the Carpet Sitting on the Carpet, 1-2-3. Sitting on the Carpet, you and me. Bunny, stand up. Yeah! Bunny, sit down. Oh! Bunny is dancing all around the town. Sitting on the Carpet, 1-2-3. Sitting on the Carpet, you and me. Piggy, stand up. Yeah! Piggy, sit down. Oh! Piggy is dancing all aound the town. Sitting on the Carpet, 1-2-3. Sitting on the Carpet, you and me. Everyone, stand up. Yeah! Everyone, sit down. Oh!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有感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并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身体力行。书中从四个部分: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关注教育的66个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其实,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实质也就是做人。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各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事,也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 编者将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细节一一阐述,而在阐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

燥的论述,在阐述一个品质细节前,编者都引用了两句名人名言来概括该品质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运用一些鲜活的真人实例来具体论述,最后,编者提出培养这些良好品质的方法和建议,使这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增加了不少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读者的兴趣。 书中讲述的教师最需关注的教育细节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贵的,给我的印象最深。我们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可见身心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从小就跟着酷爱体育运动的父亲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岁时,他从父亲那得到一支猎枪,之后开始独立活动,开始了钓鱼、打猎和探险的生活,而年幼时的这些经历成了《老人与海》的写作素材。 强身是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更要强调“强心”。我是一名体育教师,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是体育教学的目标,然而,作为体育教师更要在教学思想上和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教育,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爆发。在一次篮球运球的接力比赛中,女同学小林体型较胖,运球速度较慢,但和她一组的同学并没有嫌弃她。比赛还没有开始,队友们就给她出主意:小林,要运稳不掉球就行了!你别急,心一慌球就不听你话了……比赛开始了,小林小心地运着球一步一步向前走,在弯道处也很平稳,而此时,我也开始带领同学们为小林加油,在同学们的鼓励声中,小林只掉过一次球,而且还很快捡回来了,一圈下来,小林只落后对手五、六米。在后面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小林所在的组最终取得了胜利。小林获得了成功的快感,也正是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不善运动的小林在体育课上总是积极训练,从不感到自卑,运动能力和体质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对广大的教师

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

甘肃教师学苑甘肃教师学苑 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 ■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知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每块石头里都有一尊佛,每个学生都是沉睡地巨人,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 ■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你不能让西红柿结出苹果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在传统地课堂教学中,“学会”是教师像“搬运工”那样把知识从课本搬到学生地头脑中,好地“搬运工”可能效率高点,搬地是精华,差地“搬运工”不仅可能搬错运乱,还可能捡芝麻丢西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会学”呢,是学生掌握着主动权,主宰着课堂,在老师地引导辅助下,学生有独立思考地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地“学”和老师地“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把掌握地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学习生活地实践中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叶圣陶先生说得更好,“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教学理应追求地境界.形象地说,教师应逐渐实现由“抱着学生走”到“扶着学生走”,并最终实现“让学生独立行走”.一般说来,“学会”容易些,而“会学”则相对要难.“学会”关注地是结果,“会学”重视地是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自己都不知道,课堂上告诉学生地是错地,此不能为师;把自己知道地告诉给学生,此为庸师;把自己是怎样知道地告诉学生,此为常师;把自己是怎样知道地不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理解,此为良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地理解,此乃高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地理解,而这种引导以及学生表现出来地结果能指向学生未来地发展,此乃大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地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变成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地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地思维和智慧,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地阻力.它把学习建立在人地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地一面上,导致了人地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到了新生一代地健康成长.因此,提倡以弘扬人地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地自主学习,成为课程改革地首要目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过程.根据先前地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地知识结构.每个学生地背景知识地不同,也由于每个学生地情感活动地特殊性,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地建构也是各不相同地.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在学生主体中双向作用地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地,是别人无法替代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评价一节课、一位老师,标杆可以定得很低,就看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积极性,能否给学生展示地机会,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识得到检阅,光彩得到放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学生普遍在乎自己地形象,在充当小老师地过程中,自然全神贯注,积极投入,竭尽所能.学生在敢说、能说、会说、愿说中,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掘.当然,在人数越过地班级中,要想人人都有“表现”地机会,需要分组展示,需要借助黑板、专栏、手抄报等平台,需

清华幼儿英语-KinderPower-语感启蒙

清华幼儿英语KinderPower 语感启蒙(2007版,72首英文童谣完整文本)

2b1 I Love go to school 2b2 Lazy Mary 2b3 Row Row Row your Boat 2b4 I'm a Little Teapot 3b5 This Little Pig 2b6 Hickory Dickory Dock 2b7 Ali Baba's farm 3b8 How much Is That Doggy in the Window 2b9 I Can Hear 2b10 There Is Thunder 2b11 Rain Rain,Go Away 2b12 You Are My Sunshine

PART 1_a Unit 1-12 Little Bee (I am little bee. I love honey. Yummy! ) Little bee, little bee, round, round, round. Little bee, little bee, sound, sound, sound. Zzzzzz… Peek-a-Boo Peek, peek, peek-a-Boo Peek, peek, I see you. Peek, peek, peek-a-Moo Peek, peek, I see you. Gobble, gobble (Gobble, gobble, gobble. I’m turkey. Quack, quack, quack. I’m duck.) Gobble, gobble, gobble. Quack, quack, quack. A turkey says gobble. A duck says quack. Now Tall, Now Small I’m streaching very tall. Now I’m very small. Now tall, now small. Now I’m tiny ball. Four Little baby ducks (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 four. Four little baby ducks.) One little, two little baby ducks. three little, four little baby ducks.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Oh, come four little baby ducks. Cats One cats. Two cats.Three cats.Four. Five cats.Six cats.Seven cats.More. .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Hop, hop, hop, hop, hop, hop,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now let’s stop, now let’s stop. Teddy Bear Teddy Bear, Teddy Bear, turn a-round, Teddy Bear, Teddy Bear, touch the ground, Teddy Bear, Teddy Bear, show your shoe,

清华幼儿英语课文

清华幼儿英语课文(3A-3B) kinderPower

Kind erpower Kinderpower,happy hour. We are?learning?kinderpower. We?learn?to?sing.?We?learn?to?talk.? We?learn?to?play?together.? Kinderpower,?happy?hour.? We?love?you.?Kinderpower.? Kinderpower.?Lalalala.? Lalalala,?kinderpower.? Kinderpower,happy?hour.? We?are?learning?kinderpower.? We?learn?to?care.?We?learn?to?share.?

We?learn?to?help?each?other.? Kinderpower,happy?hour.? We?love?you?kinderpower.? Kinderpower,?lalalala? Lalalala,?kinderpower.? PART 3_a Unit 1-12 3a Unit 1 Three blue pigeons Three blue pigeons, sitting on a wall. Three blue pigeons, sitting on a wall. One flew away. Oh! Two blue pigeons, sitting on a wall. Two blue pigeons, sitting on a wall. Another flew away. Oh! One blue pigeon, sitting on a wall. One blue pigeon, sitting on a wall. And the third flew away! Oh. No blue pigeons, sitting on a wall. No blue pigeons, sitting on a wall. One flew back. Yeah! One blue pigeon, sitting on a wall. One blue pigeon, sitting on a wall. Another flew back! Yeah!

教育类读书笔记

爱的奉献 ——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

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次读书活动,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徐家集中心小学 王运玲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心灵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心灵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利用寒假,认真拜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彭老师分八讲分别从如何唤醒教师、如何唤醒家长、如何唤醒孩子三个维度,结合具体案例,做了具体的讲解。本文着重要谈的是如何唤醒学生的问题。 一、教育本质之辩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多数人热衷于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略了“为什么要教”。忽略了“为什么要教”,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就会大大降低教育的效果。 一段时期以来,我始终在思索“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因为我觉得,要想做好教育,必须首先要从宏观上弄明白教育是怎么回事,要达到什么样的终极目标,学校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惟其如此,教育才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 教育是什么?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想家,对此一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在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过程中,“教”和“育”字在甲骨文中都已出现,篆字表意更接近现代。甲骨文时期,=(爻,算筹)﹢(子)﹢(攴,手持鞭子、棍杖)。造字本义: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作算术。发展到篆文时期,“爻”代表《易经》等传统文化典籍,“教”意为施教者通过严格的教学组织纪律而向受教者传授传统的文化典籍。篆文的=(头朝下出生的婴儿,象征先天具有叛逆性)﹢(肉),表示生子并养育。《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不难看出,古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现代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是众说纷纭,中西亦有着显著差异。“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之辩,“培养人说”与“传递说”(传递知识、文化、生命意义)之辩,教育即生活,教育的本质是爱,教育就是唤醒等等,似乎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教育本质并不是一贯的、稳定的、唯一的,不是非此即彼。因为教育是人为和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从各自生存处境出发表达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与期望,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人们对教育理解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总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就是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的需要。这样看来,教育本身无时不在变化发展中,教育本质是教育特定发展阶段的本质,并不是“一”而是“多”。 那么,当前应该如何认识教育的本质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就有必要搞清“达到什么目的”和“培养什么人”两个问题。要明确“教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着作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着作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教育教学理论着作读书笔记1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

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三、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言,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我认为继续学习可以达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只有教师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的教学才不会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驾驭,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所有这些皆来源于教师平日里的学习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四、学会赞扬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有天才的一面。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反之,你只会看到无数的缺点。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

教育教学专著学习笔记

教育教学专著学习笔记(总10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教育教学专著学习笔记。1 《维果茨基教育专著选》读书笔记 1.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在机能意义中表现越强,其句法特性在简化和谓语化方面也显示得更加鲜明。内部语言的机智能力表现得越强烈,它的句法结构的特点就越鲜明。 2.链式复合的原则 机动地、暂时地将一些单个的环节连成统一的锁链,并通过这一锁链的一些个别环节转移意义。3.复合思维 构成复合思维发展中的第二阶段是将物品和物品的具体印象结合成特别的组合,这些组合在结构上非常像通常所称谓的成套收集品。 4.皮亚杰理论 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质与他的心里本性必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这种自我中心性质始终是合乎规律地、不可避免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不受儿童经验的制约。 5.思维和言语 思维和言语的关系可以简略地用两个相交的圆来表示,两个相交的圆表明言语和思维的过程的一定部分是重合的。 6.思想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反映事物本身的情况,同时也包括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就是说,思想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志。作为表现思想的形式的语言,也就具有这样两种属性,就是说,语言具有二重性。一是显真性。是指它能够说明、显示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即显示真理。二是示意性。是说能表示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图或看法。语言的二重性体现在具体语言中,即表现了语言的两种价值,就是显真值和示意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7.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无论什么样的思想,不借助于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一般来说,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图画语言、声象语言、实物语言(如雕塑)、行为语言、身体语言等。其中,行为语言就是人们的行动,从表达思想来说,一个人的行动也是一种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接触比较多的还有图画和声象语言。 8.在一定阶段前两种发展按不同路线进行,互不依存。 9. 儿童只有在过度年龄期结束其智力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达到概念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书笔记 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典案例3: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 经“快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这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来源于卢梭及裴斯塔洛齐的思想,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同代人、福禄贝尔主义的主师爷福禄贝尔(F.W.A. Fr?bel),主张教育的天然性、启发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尤其注重教育的人性价值,因为神性恰恰是通过人性而唤醒并弘扬的。如此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胶条和倡导民主的特征,带来许多国家二十世纪教育方式的革新。"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求知和思辨本是人的天性,而人又是能动的高级生命体,教育者只要去关注这种天性,顺其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加以方法上的开导,使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充分释放,还有什么本领学不来呢?让"学"成为一种自觉、主动以及独立的行为,这是这句话的重要内涵。此外,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学人失去思辨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多萝 茜洛诺尔特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对我一生成就最有影响的是我从幼儿园里学到的这两句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别人. 教育家名言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我国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爱因斯坦: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比有所思。)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1、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智育在整个教育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智育的目的是什么?为数不少的教育者认为传授知识是智育的全部内容,或者至少是主要目的,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而这种片面的认识,正是"唯知识论,唯分数论,的畸形智育得以泛滥的原因之一,智育当然离不开知识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 2、著名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__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在"学会认知时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以个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该每个人学会

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的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与理解,认识和发现。 3、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知识更多的是经验,因此,那时智育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传授知识,让经验一代代传下去,但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学生在学校学的大多数知识今后直接被派上用场的可能性很小,虽然仍有一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但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与学习知识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4、这种智育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却剥夺了学生精神发展的权利,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曾经说过,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之前,你的学习是无用的。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心智活动.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