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 杠杆的科学 习题1

2. 杠杆的科学 习题1

2. 杠杆的科学 习题1
2. 杠杆的科学 习题1

杠杆的科学

一、填空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2、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

(格数)。

3、钉锤,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杠杆)

4、我们用杠杆尺进行研究实验。我们把杠杆尺当“撬棍”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

钩码看做是(被撬起的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做是(我们用的力)。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不断改变杠杆左右放置钩码的(位置)和两边钩码的(个数)。

二、问答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呢?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呢?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呢?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荔堡镇小寨小学李志兴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六人一组配备)。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 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用力点)。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

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杠杆原理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省力和方便。 过程与方法: 1、科学小探究:以打开奶粉罐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杠杆尺的探究实验:教师说明和演示杠杆尺的实验探究方法,学生进行杠杆尺实验探究并填写实验记录,最后进行杠杆尺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原理。 3、课外找一找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杠杆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2、体会科技提升生活质量,热爱科技创新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体会和理解杠杆原理,找出生活中的杠杆原理。 教学难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理解杠杆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杠杆尺(机械实验盒)、一盒砝码。 △教师演示实验:羊角榔头拔钉子,锥子,剪刀剪纸,天平称物体(实验演示)。【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奶粉罐,老师掰了半天没打开,谁能来试试能把它打开吗? 2、学生上台操作,结果以失败告终。

3、教师:“谢谢这位同学的上台,看样子光用手是打不开了,有同学能想到用其它方法打开吗?” 学生会说出用东西撬,老师顺势拿出铁片请同学再试试并给出图片日常生活中也有用到这种类似的方法撬开石头的并同时导出:像铁棒这样的物品在科学的殿堂里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杠杆的科学。(教师板书:杠杆的科学)二、新课教学 师:动画展示撬石头和跷跷板请同学回答,这两个都是杠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点支撑这杠杆。 师:你很聪明,其实除了这个点外杠杆上还有其它的两个点,我们一一来认识下它们。图片和讲解结合说明: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板书) 师:压水井和跷跷板都是杠杆,你能用箭头指出并写出相应的名称吗?(完成记录表练习一,并让学生进行汇报) 师:杠杆都有三个点的,以下这些工具是杠杆吗?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判断。( 三、杠杆尺的研究。 1、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杠杆的基本结构,回到撬石头这个图,如果用力点在这里还能省力吗?看样子我们有必要研究下怎么样做杠杆能省力? 2:杠杠尺的介绍:老师带来了一个杠杆尺,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底座,支架,固定轴(支点),杠杆尺(尺上离支点左右各有四个小格)。 3.使用:现在老师将杠杆尺左边挂两个钩码,手按住另一端,你能指出三个点的位置吗?现在我手按的一端用钩码代替,我们规定左端为阻力点挂点,右端为用力点挂点,再让它水平平衡,是省力还是费力还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方法:在杠杆尺的左右两端各选择一个挂点,分别挂上不同多少的砝码,最后达到杠杆尺的平衡,看哪一组最先完成。实验数据及时记录到实验表格中后,小组合作整理你们的发现,看哪一组发现最多? 4、学生进行杠杆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填写实验记录,教师进行分组指导。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

《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 教科书说明: 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板书:杠杆 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

师:出示杠杆图 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 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 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 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 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生组装杠杆 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生指着杠杆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 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师指着杠杆: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 师:手用的力小,比谁小?生: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 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生:可以省力 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 (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 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师演示讲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教案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工具和机械单元第2 课,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 从课本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 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杠杆。 从生活中的撬棍引入杠杆,与今天的课堂对接起来,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上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分析出杠杆的特征,从而让学生能够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认识一些生活生产中的杠杆。 第二部分:研究杠杆的秘密。 这部分内容是本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如果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则杠 1/ 10

杆是省力的; 如果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并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杠杆现象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了,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 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认识。 本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并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认识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主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杠杆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具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孩子们,我们走在路上,如果碰到大石头(300千克)挡在路中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 生:用起重机, 生:用棍子撬。 师出示棍子撬石头的活动图,总结: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板书:杠杆的科学 二、认识杠杆。 1.出示撬棍撬重物、跷跷板两个动画,让学生观察、思考。师:结合动画,看一看这两个杠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支着的点; 生:都有两个力点。 学生结合动画进行思考,找到杠杆上的三个重要位置,并让简要描述完成工作时各个位置所承担的作用。 师生共同归纳: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师: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也是杠杆,你能找到它们三个点的位置吗? 生到屏幕前用手指给大家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杠杆。 教科书选用撬棍撬木箱这个情景开始这节课的研究,是因为这是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通过对教科书中这张示意图的研究,学生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能有较直观、清晰的认识。 像撬棍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这是“杠杆”的描述性概念,是适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工作的杠杆都有三个重要位置:支撑杠杆,使杠杆能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下面是将杠杆这一概念进行推广应用。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是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 不同的杠杆类工具,三个点的位置也常常不同。找一找身边的常用工具,观察分析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锥子、擀面棍等是不是杠杆工具(只有锥子和擀面棍不是杠杆工具,其他4个均是杠杆类工具),说一说理由(不一定非要学生标出这些杠杆工具的三个点),是为了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 第二部分:研究杠杆的秘密。 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作用进行思考,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怎样做才能省力,怎样做就不能省力? 教科书向学生介绍研究杠杆的好工具——杠杆尺,可以把左边挂上的钩码当作被撬动的重物,把右边挂上的钩码当作撬动时我们用的力。 学生可先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两个钩码试用一下杠杆,然后分组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说明用杠杆做事情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不能省力。要学生充分讨论并思考在此过程中应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 在学生研究杠杆尺的活动中,要由学生自主决定两端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只在左右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当杠杆尺静止不动时,要把杠杆尺挂钩码的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这个点就是……。但是我用

杠杆的科学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上期) 一、教材分析:上一节课,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从这节课开始将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来认识一下杠杆、轮轴等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但缺乏科学探究,这节课通过研究发现杠杆省力和不省力的规律。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系,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提高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杠杆的三点和省力和不省力的规律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的知识与初中物理的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因先入为主的原因,所以必须在本堂课要让学生通过和小组的合作探究总结出肯定的结论和认识。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对于课本上的杠杆工具都见过并有亲身的体会,对于把握杠杆的三个点认识上就比较快,同时动手实验的能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男生同学的动手能力较强,根据对学生公平公正的原则,这个探究性实验要让每个学生都要动手,养成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目标: 科学概念:杠杆的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探究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体会自己收集数据带来的快乐。 三、器材的准备 1、杠杆尺、钩码(盒)、实验记录单、实验报告单 2、视频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视频展示木棍撬动大石块的过程,教师: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就是杠杆。今天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板书:杠杆的科学) 二)新课教学 1、认识杠杆 1)、认识杠杆上的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进行标识,重点讲一下支点,要让学生明确支点的一个特点,就是固定点,可以出示一张支点要运动的图片说明这个问题,找到支点对于另外两个点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支点其它两个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就简单了,用力点通常就是我们握手用力的地方,阻力就不要木棍动的力,那个点就是阻力点了。 2)、出示压水井和跷跷板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这三个点。 3)、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课本上的六幅图片的三个点,出示视频图片。 4)、杠杆有什么作用?对于撬石头的图片,同学们能提出哪些相关的问题?过度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2、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的视频图片,介绍杠杆尺的使用方法,语言要做到精确,不要模糊,三个点在哪里,一定要明确,在视频上演示出三个点的位置。然后出示

《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教案 元坝区陈江乡小学范永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2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杠杆有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杠杆尺的模型做实验,研究杠杆的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2、学会正确收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和归类,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科学实验中数据的胜利和分析的重要性。 2、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 本课知识点 1、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杠杆的秘密:

①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②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③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正确判断常用杠杆类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 2.会通过动手实验,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杠杆的省力规律。 难点:通过科学实验,得到科学的实验数据,进而验证杠杆的省力规律。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学生的杠杆尺模型、剪刀、铁皮罐、开瓶器、擀面杖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创设情景: 活动1:趣味比赛 让全班力气较大的男生和一力气较小的女生进行比较谁可以在最段的时间内打开铁皮罐。其中,男生只能徒手进行而女生则可以借助工具(如尺、小木棒等)从学生的比赛结果来引出课题——杠杆。

活动2:神力搬大石 学生以笔代替杠杆,以字典代替重石,动手操作以最快最省力的方式搬动大石,其间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让几个学生介绍各自方法后从他们汇报中总结概括,笔在这个活动中的角色:1、有力作用在它上面;2;能绕固定点转动;3、是一根硬棒。由此自然引出了杠杆的定义。 二、读书提问、示范练习: 1、学生速读教材,提问解决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等概念。 2、教师示范画杠杆结构示意图。 3、教师展示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等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三个点的位置。 5、展示我国古代使用杠杆的图片。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科学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环节中对于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边讲边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落实。让学生找不同杠杆的支点,一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杠杆;二是为了突破难点。 三、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1、学生猜想、教师记录:杠杆的秘密,即: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2、设计实验,交流方案: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教案 教科书说明: 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板书:杠杆 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 师:出示杠杆图 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 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 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 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 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生组装杠杆 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生指着杠杆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 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师指着杠杆: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 师:手用的力小,比谁小?生: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 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生:可以省力 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 (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 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课程讲解教案 国际关系学院马维康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什么是杠杆,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使学生掌握杠杆的几个具体要素,并能对一些简单杠杆作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实验发现杠杆要素之间的关系,尝试做出总结; 4.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杠杆原理。 二、教学概念: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物体就是杠杆。 2.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 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共同点; 2.课堂实验,组织学生通过操作简单杠杆,对比前后不同尝试得出结论; 3.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和知识点,在黑板上画图并讲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杠杆的各要素和杠杆原理; 2.难点:能具体分析日常生活中杠杆的各要素,通过实验和引导尝试推出杆杠原理。 五、课时安排和准备工具: 1.课时:一课时; 2.准备:学生准备一支笔、一块橡皮和一把尺子,老师除此之外要准备各种日常工具。

教学过程 (一)通过PPT和实物展示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跷跷板、剪刀、钳子、订书机、镊子、指甲钳、天平、撬杆等。 教师提问:这些日常生活工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都在使用中转动;都绕着固定点转动;都要用力;都有特定用途) 教师引出杠杆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物体就是杠杆。(PPT) (二)指导学生制作一个简单杠杆, 教师:请同学们将笔放在尺子下面,把橡皮放在尺子上,橡皮左侧对准零刻度线(边说边示范),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易杠杆。(用手压尺子的另一端,将橡皮抬高),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杠杆的由那几个要素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 同学:……(由笔、支点,尺子、杠杆,橡皮、阻力,人手、动力组成) (三)分析这一杠杆的要素 教师引入力的三要素概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PPT) 将简易杠杆画到黑板上,把同学们之前所说的要素标示出来,边说边画,引入概念; 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和支点 ⒈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通常用O表示。 ⒉动力:为达到目的而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表示。 ⒊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表示。 ⒋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通常用L?表示。 ⒌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通常用L?表示。 (在画的过程中让同学们也跟着画) (重新展示撬杆图片) 教师提问:图片中的工人为什么将小石头放得离大石头很近,而离自己很远?杠杆各要素间是什么关系?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 (四)利用简易杠杆做探究实验 1.将橡皮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将笔放到4cm处,用手压尺子另一端将橡皮抬起; 2.橡皮位置保持不变,将笔挪到7cm处,做同样的动作,体会用力的不同; 3.将笔挪到尺子的一半位置、10cm、12cm,做同样的动作,体会用力的不同;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几组实验,大家有没有发现杠杆各要素之间有什么规律? 同学:……(笔所处的位置越靠后,抬起橡皮所用的力越大。) 教师:(课堂板书)橡皮的重量一直不变,动力臂缩短,阻力臂增长,要撬动橡皮,动力必须加大。 如果我们要更加精确的实验数据,就需要天平和砝码。(展示课本实验用的天平),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都可以精确计算,可以看出四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六年级科学上册 杠杆的科学 1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 1教案教科版 2、杠杆的科学教科书说明: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活动准备: 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 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板书: 20、杠杆 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师:出示课件杠杆图师结合课件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 生(齐):想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要求: 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 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 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发现。师:你们是怎样玩的?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 教科书说明: 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板书:杠杆 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 师:出示杠杆图 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动画

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 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 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 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 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生组装杠杆 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生指着杠杆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 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师指着杠杆: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 师:手用的力小,比谁小?生: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 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生:可以省力 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 (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 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师演示讲解: 所需仪器:底座、支架、杠杆尺、钩码师边说边组装 注意事项:1.杠杆尺有标记一端钩码做重物,一个钩码重=0.5牛,另一端为力;2.杠杆平衡了,说明使用杠杆可以撬起重物了;3.支点不变,杠杆尺上力点、重点只能各有一个;4.我们看课件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几个格表示,在第一个洞,距离是1个格,在第二个洞,距离是2个格;5.请根据表格做好记录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杠杆的科学_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杠杆的科学_教科版 1.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翘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做。 解析:解答:杠杆属于简单机械,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就是杠杆。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的定义。 2.杠杆上面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用力点。 解析:解答: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做支点。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做阻力点。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 3.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 解析:解答: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做支点。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做阻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用力点。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 4.杠杆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解析:解答: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 5.杠杆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解析:解答: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分为三种类型,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的种类。 5.理发剪是一种杠杆。 解析:解答:理发剪上,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所以是费力杠杆。 分析:本题考查费力杠杆。 二.选择题

6.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 A.支点 B.杠杆 C.用力点 解析:解答: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的发现。 7.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能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 A.斜面 B.杠杆 C.轮轴 解析:解答: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翘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做杠杆。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的定义。 8.下列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铁皮剪 B.理发剪 C.镊子 解析:解答:在铁皮剪上,由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是省力杠杆。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的种类。 9.下列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铁皮剪 B.理发剪 C.跷跷板 解析:解答:在理发剪上,由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是费力杠杆。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的种类。 三.判断题 10.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和不省力杠杆。() 解析:解答: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的种类。 11.杠杆工作时,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是费力杠杆。() 解析:解答: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教案 (一)导入课题 师:(举起一根棍子)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棍子。 师:对,一根棍子,你可别小看一根棍子,它具有神奇的力量,我们看:(出示课件:撬石头动画) 师:看了撬石头的情景你有什么问题? 生谈。 师:是呀,一根棍子,当我们用它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板书:杠杆的科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揭开杠杆撬动石头的奥秘。 (二)认识杠杆上的三点 师:我们能自己制作一个杠杆吗? 生:能!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些材料,我们动手试一试。 生制作杠杆,体验杠杆上的三点。 师:当我们撬重物时,哪些地方在起作用? 生:用手压的地方、垫小木块的地方、字典压的地方。 师:(出示课件:撬石头示意图) 用手压的那一点我们叫它“力点”;小木块支撑的那一点,我们叫它“支点”;字典压得那一点,我们叫它“重点”。 (三)体验杠杆的作用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手中的杠杆,并把你们的体验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小组操作撬石头装置,填写记录单。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组的体验? 生汇报。 师:你们认为杠杆有什么作用? 生:杠杆有省力的作用。

(四)实验探究杠杆的作用 1、初步探究杠杆的作用 师: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比赛,看哪个组能撬起石头。 师:(出示杠杆尺)大家认识它吗? 生谈。 师:这是杠杆尺。怎么用? 生谈。 师:把杠杆尺放在支架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平衡。 师:(出示钩码)这是什么? 生:钩码。 师:它们的轻重相同。我们用其中的两个当石头可以吗?(演示)当我们把两个钩码挂在距离支点2个格的地方。指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说用力情况。 师:为了更准确的测定出力的大小,找出杠杆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这样也可以解放我们的手做更多的事情。 师:在做实验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谈。 (出示课件:注意事项) 生实验。(发记录单2) 师:哪个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实验? 生汇报图表。(实物投影) 师: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要撬起重物有三种方法:1、在同样的距离下挂钩码,这时既省力也不费力2、重点到支点距离大于力点到支点距离,费力3、重点到支点距离小于力点到支点距离,省力 2、探究杠杆的规律 师:那么杠杆撬动其它重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下面我们继续研究。注意做好记录。 生实验,并做记录。

杠杆的科学课件

杠杆的科学课件 杠杆的科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六人一组配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 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 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用力点)。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 杆尺才平衡。(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呢?我们来个规定:杠杆尺左边挂钩码的位置是阻力点,右边挂钩码的位置是用力点。等会研究的时候 你们喜欢把钩码挂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想挂几个钩码也随便你,但 是挂好后一定要让杠杆尺平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