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供应链生命周期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合格)

供应链生命周期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合格)

供应链生命周期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合格)
供应链生命周期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合格)

供应链生命周期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分析了供应链不同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价角度和重点,形成极端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展阶段供应链的成本和柔性、成熟阶段供应链的成熟度、顾客的满意度及价值开发、衰落阶段供应链的重构性等方面来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现今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关键词]供应链;生命周期理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angles and emphasizes of SC perfomance evaluation in different life stages and establishes a S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he light of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in the formation stage,development stage,maturity stage and decline stage of supply chain reconstruction.

Keywords:supply chain;life cycle heor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一、引言

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物料流以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因此它与现行的企业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在绩效评价与分析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同时发现其绩效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参考系,同时也是建立标杆活动、标杆节点企业和标杆供应链体系的基准。所以对其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发展以及具体运用具有重大意义。

二、供应链生命周期理论的有关概述

2.1应链生命周期综述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社会系统,都会经历形成、发展、成熟、衰落的过程。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供应链会长期存在,但是作为具体的供需网络,供应链也会经历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有其自己的生命历程,也像自然规律一样不可逆转,即供应链具有生命周期。但是供应链生命周期本身不是对它存在时间长短的描述,而是对它的灵活性、成长性及其给企业带来竞争性的本质揭示。

生命周期理论结识了供应链运动的内在规律及其运期间价值属性的变化,告诫人们应该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去对供应链进行管理。供应链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生命周期包括形成、发展、成熟、衰落四个阶段;供应链在全部生命周期过程在中先后表现不同的作用或价值,使其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区分为不同的运动阶段;所以应该针

不同阶段供应链的特点,构建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2供应链的生命周期

根据供应链成长各阶段的发展特征,供应链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落期。供应链的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有着密切联系。

(1)形成期。形成期是供应链的筹备组建阶段。为有效整合内外资源优势,企业根据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条件,寻找合作伙伴,签订契约,构建供应链,与合作伙伴共同管理某个或某几个相关产品采购、生产和分销活动,并确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明确各参与方在供应链上的职责分担。

(2)发展期。供应链是由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存在产品供需关系的若干独立和半独立企业构成,一旦形成,就会快速进入高速发展期,即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进入正轨,合作更加深入,合作范围更加广泛,供应链的的利润分配和风险分担也处于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本阶段供应链管理的整体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生产和流通成本显著降低,消费者满意度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收益快速增加。信息共享、合作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是保证本时期供应链健康发展的关键。

(3)成熟期。成熟期是供应链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趋于完善,生产和流通成本稳定,供应链的整体收益高且稳定持久,最高收益出现在这一时期。本阶段利润的分配、风险的分担基本得到完善解决。

(4)衰落期。作为以产品为核心形成的供需网络,供应链的生命周链期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当相关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原来以这种产品(或几种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制造商和销售为基础所形成的合作关系也相继解体,并使供应链最终走向衰亡。

三、应链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测评角度和重点

3.1成阶段测评重点分析

在供应链的形成阶段,企业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个人行为,随意性较大。企业内没有制定目标,或者制定的目标被员工误解,供应链管理混乱,成本很高。难以实现资源集成,资源运营的效率低。企业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了基本的业务关系,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竞争而非合作。因为无法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撬动外部的优势资源为己所用。

供应链合作不管是紧密型的还是开放型的,都要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稳定性是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供应链反映速度的需要。特别是在供应链的形成初期,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形成有效的供应链。

与此同时,可靠性定义为:“供应链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条件下,完成规定订单产品和服务以及各项业务的能力”,它反映了供应链履行承诺的能力。在供应链的形成阶段若不进行供应链可靠性的评价,就不能了解到供应链可靠性的高低程度,也就无从着手进行供应链可靠性保障,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就体现不出来。可见可靠性虽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的生命周期中,但是尤其在形成阶段更应该将它作为测评重点。

在供应链的形成阶段,稳定性是一种“顽强性”,可靠性是一种“胜任性”。

3.2发展阶段测评重点分析

在供应链的发展阶段,企业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加强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沟通,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关系开始走向合作,能初步利

用自身优势资源快速集成外部企业的优势为己所用;客户可以迅速地、水平地融入供应链,供求响应速度加快。企业及其所在的供应网络的自组织、自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企业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关系更多的表现为合作而非竞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企业与供应网络上的合作伙伴共同制定预测、计划和目标,并保证有效实施。

供应链成本将成本的含义延伸到了整个供应链上企业的作业成本和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是供应链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供应链的发展阶段,成本决定了供应链能否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优势。供应链柔性就是供应链在对环境和不确定性变化所达到的现实状态,是一个由众多因素集成的概念,是指供应链具有的在合作伙伴核心能力有机集成的基础上,软、硬件系统协同所具备的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利用变化并能创造变化的竞争能力。供应链在其生命周期运作过程中,供应链的边界动态变化及其柔性在发展期这个阶段成为现实灵活、开放、有效、动态和敏捷的供应链的重要标志。

3.3成熟阶段测评重点分析

在供应链的成熟阶段,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实现供应网络的战略目标;建立起基于信用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供应网络体系和学习体系,形成面向最终客户、相互协作的供应链文化;供应网络上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机制度化、标准化,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快速响应;各成员企业都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为己所用,使整个供应网络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成本最低。

供应链成熟度(Supply Chain Maturity)是反映当前整个供应链体系运营及管理水平的测评指标。供应链成熟阶段成熟概念的提出及其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更有利于我们迅速了解供应链当前的运营及管理情况。顾客满意度定义为顾客对整个公司提供的包括产品、服务和其他无形资产的感知。实施客户满意度评价有很多困难及很大的风险,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都要认真考虑影响顾客满意度评价的诸多因素。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顾客具有“投票权”。顾客群及潜在的顾客群决定了产品需求的特点,使得各级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将以前

认为是“后台”功能的物流,转换成高度可视化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在成熟期这个黄金时期,特别要把顾客满意度作为测评重点。

3.4衰落阶段测评重点分析

可重构性指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以及供应链自身的变化进行系统的扩展或重构。重构性体现了对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能力,在供应链的衰落阶段,资源的有效整合往往能产生一个更加稳固的新供应链系统,而不是供应链的简单衰亡。所以在衰落阶段将重构作为其测评重点。

3.5不同生命周期下的绩效评价框架

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简单的指标组合并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绩效水平。总结上面的评价重点,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各阶段测评重点:为下四个方框的内容。

图1不同生命阶段下的绩效评价框架

四、不同生命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

4.1形成阶段

表1 形成阶段指标指标体系表

以上五个指标存在与供应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但是供应链在形成阶段表现出比其它阶段更多不稳定、不可靠的因素,而供应链的存在依赖系统内部企业的状态,所以在此阶段把反映供应链中企业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

标作为测评重点。

4.2发展阶段

表2 发展阶段指标体系表

在供应链的发展阶段供应商和分销商加强沟通并通过开始走向合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经不再作为测评重点。这样的供应链系统既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能以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做到及时调整、及时响应不可预测时间和顾客日益多样性化的需求,实现动态、柔性的管理。

4.3 成熟阶段

表3 成熟阶段指标体系表

在供应链的成熟阶段,决定供应链成熟度的三个指标:信息共享度、流转时间效率和产能利用率出现在供应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但是在成熟阶段整个供应网络要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成熟度的测评就表现的由为重要。供应链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在成熟阶段仍然要把顾客意作为测评重点。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就是要侧重客户反映、产品质量、准时交货等指标。

4.4衰落阶段

表4衰落阶段指标体系表

在供应链环境下,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的范围扩大到整条供应链。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在于供应链中自上而下的改造内部和外部的许多基础过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在供应链上不断解算和重建,特别是在供应链的衰落阶段,重构能够可由以上四个指标测评得出。

五、结束语

在供应链战略的不同阶段,其绩效测评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在供应链的形成阶段,供应链的形成阶段,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测评的重点,发展阶段侧重于成本和供应链的柔性评价,成熟阶段侧重于供应链的成熟度、顾客的满意度及价值开发的测评,衰落阶段的供应链的可变柔性、重构性等等。因此,使用固定的绩效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权重是非常不合理的。本文以供应链生命周期为基础对这个问题重点研讨,提出基于生命周期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供应链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和丰富。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1.0)构成方案[R]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2003﹒

[2]许贤浩,马士华,陈荣秋﹒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极其指标体系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

[3]方承武,雷勋平.基于顾客满意度供应链绩效评价[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4).

[4]马士华,李华焰,林勇.平衡记分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管理,2002,(4).

[5]徐鳞文.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J] .商业研究,2004,(4).

[6]王水淼,宋艳.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管理,2005,(3).

[7]马秀波,朱琳捷.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8]刘元洪,罗明.供应链可靠性管理研究综述[J] .商场现代化,2006,(7):139-141.

[9]吴冰,刘仲英.供应链柔性研究与探望[J] .科学进步与对策,2007,24(2):190-195.

[10]杨军强.供应链成熟度测评研究方法[J] .经济与管理,2006(20):88-91.

[11]刘静楠,孟卫东,吴俊.供应链挂历视角的客户服务满意度评价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04,(1):146-151.

[12]郑传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0).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摘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评述,指出供应链绩效评价存在供应链绩效评价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没有明确界定等问题,井对今后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评价 当前企业的外部环境正经历一个巨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席卷全球,客户的需求不断增长,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市场变化呈现不确定性。为了增强竞争,迫使企业和上游、下游合作者(如供应商、客户、物流公司等)更加重视相互间的协调,共同为最终用户创造新价值,这就使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化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就必须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估,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为了评价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供应链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可以将这些评价体系划分为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和Beamon提出的ROF(资源、输出及柔性,Resourc-es,Output,Flexibility)体系三大类。 1.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Refer-enee—modd简称SCOR)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面最广的参考模型,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使战略性的进行企业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rit简称SEM)成为可能。 Bullinger等人用SCOR框架对供应链进行了“自底向上”的绩效评价。高萍等人运用SCOR模型从供应链的可靠性、响应能力、灵活性、成本以及资产五个方面衡量和测评供应链绩效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何忠伟等人选择SCOR模型的绩效衡量指标作为基准分析的基础,对供应链流程进行绩效评价。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简称CSCC)于2003年10月颁发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l.0)构成方案》17),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2级指标和45个3级指标,也与SCOR相似。 2.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 RobertS.Kaphn等人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xd简称BSC)评价体系。BSC不仅是一种评价体系而且是一种管理思想的体现,其最大的特点是集评价、管理、沟通于一体,即通过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超前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结合起来,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短期的目标实现转移到兼顾战略目标实现。该体系分别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过程角度、学习和创新角度建立评价体系。其中,财务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供应链的改善做出贡献;顾客角度指标显示顾客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内部过程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内部效率;

供应链绩效评价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目的 A.T.Kearney早在1985年就指出,进行综合绩效衡量的公司,可提高总体生产率14%~22%。 Garvin(1993)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测量它,你就不能管理它”……这些足以反映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1、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做出评价 2、对供应链内各企业做出评价 3、对供应链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做出评价 4、对企业起到激励作用 CANON公司的绩效评价 1979年,CANON公司的竞争对手在复印行业取胜,他们以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使得CANON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几年时间内从49%减少到22%。为了迎接挑战,CANON 公司对照最强的竞争对手或者著名的顶级公司的有关指标对自身的产品、服务和实施进行不断地衡量,通过定期将公司的目标和外部市场连接起来,从而使公司的目标得到合理化。经过一段时间,CANON公司的制造成本降低了50%,缩短了产品周期25%,并使每个雇员增加了20%的收入。 二、绩效评价指标的发展历程 单一财务指标→包含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 单一指标→多维指标 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客户需求大于供给,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战略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以财会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的惟一指标是无可厚非的。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的重心也逐步由成本管理向客户关系管理发展,单纯以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的弱点暴露无遗,各种批评之声也纷至沓来。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人们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迅速升温,并设计出综合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缺陷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侧重于单个企业,评价的对象是某个具体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或者职工个人,其评价指标在设计上有如下一些缺陷: 1、数据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略为滞后,不能反映供应链动态运营情况。

供应链绩效评价

供应链绩效评价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就在于降低整体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和费用,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 率,因此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行绩效,就成为供应链管理中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一环。 本章介绍了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含义、及过程,并系统介绍了有关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以及绩效管理的方法。 第一节供应链绩效管理概述 一、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含义 (一)绩效的含义 绩效是人们在管理活动中最常用的一个概念,是组织非常关心的话题,但对于什么是绩 效、其标准如何、如何衡量等,都存在着多样性的解释。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中产生的有 效输出,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从经济学角度看,绩效与薪酬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即绩效是员工对组 织的承诺,而薪酬是组织对员工的承诺。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确定的角色来承担的那一 份职责。 综合以上看法,我们认为,绩效是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所做的与组织战略相关的、具有 可评估要素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它体现了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和价值。 (二)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有效管理员工以确保员工的工作行为和产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进而促 进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持续过程。绩效管理能够将企业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发展战略和创新技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组织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和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之中,以持续改进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实现组织战略和目标。 绩效管理从绩效评价发展而来,但它又不同于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中的 一个组成部分,它注重事后的绩效考核。现代的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就工作目标和如何 达成工作目标进行协调并达成共识的过程,是一个经过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考核等阶 段的连贯的过程,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员工应该完成的工作目标;衡量工作绩 效的标准;员工和管理者如何共同努力以完善和提高员工的业绩;指明绩效管理中会遇到的 障碍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等内容。 二、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一)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绩效管理就是指从供应链整体出发,为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开发 供应链系统的各种潜能,顺次完成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等过程,以提高供应链整体及其成员绩效而进行的管理。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供应链流程的监

供应链生命周期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供应链生命周期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分析了供应链不同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价角度和重点,形成极端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展阶段供应链的成本和柔性、成熟阶段供应链的成熟度、顾客的满意度及价值开发、衰落阶段供应链的重构性等方面来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现今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关键词]供应链;生命周期理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angles and emphasizes of SC perfomance evaluation in different life stages and establishes a S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he light of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in the formation stage,development stage,maturity stage and decline stage of supply chain reconstruction. Keywords:supply chain;life cycle heor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一、引言 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物料流以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因此它与现行的企业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在绩效评价与分析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同时发现其绩效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参考系,同时也是建立标杆活动、标杆节点企业和标杆供应链体系的基准。所以对其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发展以及具体运用具有重大意义。

供应链绩效评价常用指标

供应链绩效评价常用指标 我们将这些指标分成内部绩效评价指标、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和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三类。 内部绩效评价指标和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包括: 1.准时交货率 是指下游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低,说明其协作配套的生产能力达不到要求,或者是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跟不上供应链运行的要求;供应商准时交货率高,说明其生产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 2.成本利润率 这是指单位产品净利润占单位产品总成本的百分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在市场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供应商生产的产品价格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变的量。按成本加成定价的基本思想,产品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因此产品成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供应商在市场价格水平下能获得较大利润,其合作积极性必然增强,必然对企业的有关设施和/或设备进行投资和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3.产品质量合格率 这是指质量合格的产品数量占产品总产量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应商提供货物的质量水平。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数量越多,则产品质量合格率就越低,说明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或质量差,供应商必须承担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修或报废的损失,这样就增加了供应商的总成本,降低了其成本利润率。因此,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与产品成本利润率指标密切相关。同样,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也与准时交货率密切相关,因为产品质量合格率越低,就会使得产品的返修工作量加大,必然会延长产品的交货期,使得准时交货率降低。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

指标包括: 1.产销率指标 产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已销售出去的产品与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值。产销率指标又可分成如下三个具体的指标: (1)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销率,反映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 (2)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销率,反映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产销经营状况。 (3)供应链产销率,反映供应链在一定时间内的产销经营状况。 该指标除了反映产品生产和销售量的比率外,还反映了供应链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的有效利用程度,产销率越接近l,说明资源利用程度越高。同时,该指标也反映了供应链库存水平和产品质量,其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产销率指标中所用的时间单位越小(比如:天),说明供应链管理水平越高。 2.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 该指标反映在一定时间内供应链总体库存水平,其值越大,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大,库存费用越高。反之,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库存费用越低。 3.产需率指标 产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与其上层节点企业(或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比值。具体分为如下2个指标: (1)供应链节点企业产需率。该指标反映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产需率越接近1,说明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协调,准时交货率高,反之,则说明下层节点企业准时交货率低或者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较低。 (2)供应链核心企业产需率。该指标反映供应链整体生产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若该指标数值大于或等于1,说明供应链整体生产能力较强,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若该指标数值小于1,则说明供应链生产能力不足,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4.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循环期或节拍指标

供应链绩效评价现状

未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之中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评价系统与工具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目前供应链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问题探讨 目前,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对其供应链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有的企业即使制定了评估指标也没定期对他们进行监控,从而导致绩效评估的成效不大。因此,建立科学、全面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是当今供应链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截至目前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以及绩效的计算方法上。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 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取最为关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组织所采取的指标体系有所不同。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1.Lummus等人从四方面列举了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在供应方面,有供应的可靠性、提前期;在过程管理方面,有过程的可靠性、所需时间以及计划完成情况;在交货运送方面,有完好订单完成率、补充提前期、运输天数;在需求管理方面,有供应链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Lummus等人对指标并没有完全给出所有指标的具体定义和算法,例如供应商可靠性、过程可靠性等指标只是一个定性的描述,具体怎样操作尚未涉及。 2.Beamon从资源、产出和柔性三个方面构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资源方面的指标有:总成本、配销成本、制造成本、存货成本和投资报酬率;产出方面的指标有:销售额、利润额、订单满足率、准时交货、缺货、顾客响应时间、

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供应链策略研究论文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aa 供应链管理实训 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供应链策略研究论文 班级: 物流3122班 成员: 彭青青丁丽华徐艳张娇 老师: 吴邦雷 日期: 2013年6月8号

内容摘要 本文在分析价值链和供应链战略的基础上,研究产品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供应链战略与策略的选择,并探讨产品生命周期中供应链战略如何与营销战略进行匹配,以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水平。并在文中介绍了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起源等一些内容,阐述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征,对供应链的构造策略计划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 在文中我们先对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的起源、概念和内容做了具体的了解,并且面对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我们也提出来不同的应对策略,找到了解决方案,也知道了不同生命周期的意义。然后我们又对供应链管理也进行了解释,从定义、起源、意义等方面做了较为完整的阐述。最后我们紧接着论文主题,对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都匹配了不同的供应链战略,还介绍了供应链的几个战略策略。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着重介绍的是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分别有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在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特征做了了解后,深入研究了其不同生命周期中所存在的问题,要知道一件产品的完成和出售是一间过程漫长的事情,我们必须从产品的每个环节中都要下功夫,这样才能让顾客买到他们心仪的商品,也能让产品大卖特卖。文章的最后一章是介绍的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些策略,例如有:渠道策略、外包策略、运营策略。面对不同阶段的产品,对应有相应的、匹配的策略。通过合理发展供应链管理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节约交易成本等,为企业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主题词:生命周期供应链策略

如何衡量供应链绩效

如何衡量供应链绩效(案例学习) 作者:默罕默德;马哈莫得;赛义德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决定伊朗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对它们进行等级划分以强调其中最突出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通过深入的回顾文献和听取专家们的意见,最终,一些指标被认定和选择用来衡量供应链绩效。在从业者中对这些指标进行调查,促进了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的发展。因此,通过部署统计分析能够帮助定义最重要的因素,最终可以合理的将其进行排序。这些因素在整体上可以被考虑成为衡量供应链绩效的模型。针对这一行业的结果显示,诸如订购时间和订单输入方法等因素是最重要的。同时,由于在精益生产(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精益”,利用杜绝浪费和无间断的作业流程──而非分批和排队等候──的一种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的系统中缺少行业发展的趋势,诸如频繁交付、持续的关系以及具有成本效益的创新等一些事实上来源于精益生产的近期受到关注的指标,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研究结果还表明,大规模生产是这个行业的主导方法。还应补充的是这种方法如何在其他行业面临其他情况时定制衡量指标模型。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排序;绩效衡量;供应链和非参数测试 研究领域: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 1、介绍 作为21世纪的一种重要生产模式,供应链管理在提高产业竞争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发现这一领域中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飞速发展。供应链管理是供应商和客户双方为了提高制造型企业的责任感和灵活性而产生的竞争策略。在当今的市场上,技术和竞争因素飞速发展,使得企业越来越难以自主生产它们需要的产品。相反,外包策略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策略。与此同时,飙升的全球化和顾客导向化进程导致组织规划过程中物流问题变得越来越敏感。供应链管理就是在这些要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方法。它面临的挑战例如,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中建立信任和协作,确定可以促进供应链过程一体化的最佳行动,实施最新的成功的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技术以促进供应链过程中的效率、绩效和质量。这需要对供应链进行评估。然而,传统的评估方法与供应链管理关联并不深,因

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原则

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原则 作者:畅享网 2006-5-19 15:49:38【我要评论】 本文关键字:理论探讨 作者:马士华 我们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通过对该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度量和评价,以此判断这项工作的绩效及其存在的价值。同样地,在供应链管理中,为了能够使供应链健康发展,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如前所述,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因此它与现行企业管理模式有着较大区别,在对企业运行绩效的评价上也有许多不同。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侧重于单个企业,评价的对象是某个具体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或者职工个人,其评价指标在设计上有如下一些特点: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略为滞后,不能反映供应链动态运营情况。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主要评价企业职能部门工作完成情况,不能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评价,更不能科学、客观地评价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不能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而是侧重于事后分析。

因此,当发现偏差时,偏差已成为事实,其危害和损失已经造成,并且往往很难补偿。 鉴于此,为衡量供应链整体运作绩效,以便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供应链整体状况,应该设计出更适合于度量供应链企业绩效的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根据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目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恰当地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不是孤独地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情况。 例如,对于供应链上的某一供应商来说,该供应商所提供的某种原材料价格很低,如果孤立地对这一供应商进行评价,就会认为该供应商的运行绩效较好。若其下游节点企业仅仅考虑原材料价格这一指标,而不考虑原材料的加工性能,就会选择该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而该供应商提供的这种价格较低的原材料,其加工性能不能满足该节点企业生产工艺要求,势必增加生产成本,从而使这种低价格原材料所节约的成本被增加的生产成本所抵消。所以,评价供应链运行绩效的指标,不仅要评价该节点企业(或供应商)的运营绩效,而且还要考虑该节点企业(或供应商)的运营绩效对其上层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基于部门职能的绩效评价指标,才适用于对供应链运营绩效的评价。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供应链实践的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应该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内容比现行的企业评价指标更为广泛,它不仅仅代替会计数据,同时还提出一些方法来测定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是否有能力及时满足下游企业或市场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上,为了建立能有效评价供应链绩效的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生命周期分析和创建绿色供应链的商业案例

生命周期分析和创建绿色供应链的商业案例 生命周期分析是指对产品从原材料到处理过程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和相应的规划。对于在当今困难的商业气候下经营的许多企业和大型机构而言,生命周期分析不再仅仅是用来文饰公司报告的一种方法。它已被成功纳入可盈利的经营模式之中。随着社会对污染问题的“明码标价”(通过限量管制和排放交易,例如已在欧洲采用的和美国正在考虑的),公司发现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可以减少系统产生的废弃物,降低成本并有助于迎接更加严峻的监管环境。 明智运用生命周期分析可以帮助公司发现错失的商机,以获得越来越多的盈利。比如,生产的副产品能被复用、回收或再出售吗?可以将废弃物从系统中排除吗?可以减少水资源的利用并对空气污染进行控制吗,从而消除清洁所需费用及潜在的监管风险? 与生命周期分析密切相关的是绿色供应链管理这一新兴理念,在某些情况下,要求供货商遵守严格的行为准则及材料披露准则。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公司如果忽视他们的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只计直接效果),将无法实现减少其生产过程75%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目标。例如,Timberland公司在对其皮靴的气候影响进行评估后发现,80%的气候影响可归因于供应者(尤其是母牛,因为母牛会大量产生致使全球变暖的甲烷气体)。 生命周期分析与绿色供应链是两个单独的过程,但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为有效的环保改造提供支持。去年,由费城宾大/沃顿商学院的全球环境领导力计划(Initiativ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简称IGEL)举办的“对生命周期分析的整体思考:希望与局限性”会议期间,与会者对上述两种绿色改革措施进行了讨论。 “40%的工作在供应链过程中,”锡拉丘兹大学惠特曼管理学院的供应链管理学教授帕特里克·潘菲尔德(Patrick Penfield)说道,“因此,我们必须从那里开始入手,确定不产生废弃物的过程,以及使产品能在其生命周期结束时被回收利用的方法。我们以前采用的方法只是按最低价格从供货商手中收购,但我们现在知道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修订版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 状与问题探讨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 目前,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对其供应链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有的企业即使制定了评估指标也没定期对他们进行监控,从而导致绩效评估的成效不大。因此,建立科学、全面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是当今供应链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截至目前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以及绩效的计算方法上。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 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取最为关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组织所采取的指标体系有所不同。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1.Lummus等人从四方面列举了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在供应方面,有供应的可靠性、提前期;在过程管理方面,有过程的可靠性、所需时间以及计划完成情况;

在交货运送方面,有完好订单完成率、补充提前期、运输天数;在需求管理方面,有供应链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Lummus等人对指标并没有完全给出所有指标的具体定义和算法,例如供应商可靠性、过程可靠性等指标只是一个定性的描述,具体怎样操作尚未涉及。 2.Beamon从资源、产出和柔性三个方面构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资源方面的指标有:总成本、配销成本、制造成本、存货成本和投资报酬率;产出方面的指标有:销售额、利润额、订单满足率、准时交货、缺货、顾客响应时间、制造前置时间、运送错误和顾客抱怨;柔性方面的指标包括:时间柔性、数量柔性、产品柔性和混合柔性。资源和产出评价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柔性则很有限。 3.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国内外研究得很少,我国学者徐贤浩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七个能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的评价指标,并一一进行了解释。他们列举的指标有:产销率指标、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产需率指标、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循环期、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供应链核心产品成本指标、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 4.马士华教授等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统计指标,包括客户服务、生产与质量、资产管理和成本四个方面。他们还指出,除了以上一般性统计指标外,供应链的绩效还应辅以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供应链生产效率来度量,也可以用某些由定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如用户满意度等来反映。 5.供应链研究的权威机构PRTM在SCOR模型中提出了度量供应链绩效的11项指标,它们是: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完美的订货满足情况、供应链响应时间、生产

供应链绩效研究综述

供应链绩效(衡量)研究综述 本文对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供应链绩效(衡量)研究的现状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这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关于绩效与供应链绩效问题 理论界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绩效的研究侧重于以非财务绩效研究为主,但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绩效”的研究重点的认识并不一致。张涛和文新三(2002)认为,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是成本绩效衡量阶段,而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是财务绩效衡量阶段。赵红(2004)认为,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是财务指标衡量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是以财务指标衡量为主的阶段。马璐(2004)则认为,14世纪的复式记账法可以被认为是绩效的观察阶段,19世纪以后,可以被认为是成本绩效衡量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是财务绩效衡量的阶段。 然而,关于“绩效研究”的考察,有两点不容忽视,一是,绩效研究带来衡量观念和内容的变化,即:“传统绩效似乎就是从财务报表可计算出来的利润,如此定义绩效会使我们的思维走入死胡同。正如杜拉克认为,“我们必须树立企业绩效的新观念,要发展新绩效的方式,比如绩效能以非财务来衡量”(冯侠圣,汪光武,2004)。二是,自从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以后,SCP范式使绩效研究已经涉及到各个产业及其所有问题,如产业绩效研究,企业绩效研究,组织绩效研究,甚至有政府机构的绩效研究等。这些研究大都是从组织行为角度来研究绩效问题,Walker and Ruekert(1987)从组织的角度将绩效分为:效能(指产品与程序之成功表现程度)、效率(指资源投入与产出比值)、适应性(指企业的反应能力)三个维度;John B. Matchette和Hans von Lewinski(2005)研究的内容是,供应链组织是不是能够有效率,从而能够使供应链节点企业有增长和核心绩效。目前,还有研究人员从绩效角度来研究绩效对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如Tim Breene 和Robert J. Thomas (2004)在核心绩效(High Performance)应用研究中提出了核心元素:领导与战略、人力开发、IT能力、绩效衡量和创新在组织中的作用。

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一、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如前所述,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因此它与现行企业管理模式有着较大区别,在对企业运行绩效的评价上也有许多不同。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侧重于单个企业,评价的对象是某个具体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或者职工个人,其评价指标在设计上有如下一些特点: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略为滞后,不能反映供应链动态运营情况。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主要评价企业职能部门工作完成情况,不能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评价,更不能科学、客观地评价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不能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而是侧重于事后分析。因此,当发现偏差时,偏差已成为事实,其危害和损失已经造成,并且往往很难补偿。 鉴于此,为衡量供应链整体运作绩效,以便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供应链整体状况,应该设计出更适合于度量供应链企业绩效的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根据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目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恰当地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不是孤独地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情况。例如,对于供应链上的某一供应商来说,该供应商所提供的某种原材料价格很低,如果孤立地对这一供应商进行评价,就会认为该供应商的运行绩效较好。若其下游节点企业仅仅考虑原材料价格这一指标,而不考虑原材料的加工性能,就会选择该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而该供应商提供的这种价格较低的原材料,其加工性能不能满足该节点企业生产工艺要求,势必增加生产成本,从而使这种低价格原材料所节约的成本被增加的生产成本所抵消。所以,评价供应链运行绩效的指标,不仅要评价该节点企业(或供应商)的运营绩效,而且还要考虑该节点企业(或供应商)的运营绩效对其上层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基于部门职能的绩效评价指标,才适用于对供应链运营绩效的评价。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如图10-1、图10-2所示)。通过示意图,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图10-1 现行的基于职能的绩效评价指标示意图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供应链管理的五个发展阶段

一、供应链管理的五个发展阶段 社会组织和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体一样,都存在一个起源——成长——发展——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企业要想达到供应链管理的最高阶段,一般需要经过五个发展阶段,由企业内部的协调分工到企业间的协作与联盟,最后实现网络经营一体化,如图1所示。 1、第一阶段——企业内部功能集成 本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关注于内部部分功能、流程的改进与集成,例如原材料采购与库存控制集成为物料管理功能,送货与分拣、拣选等集成为配送功能。在美国,为了指导早期的实践,许多企业采用供应链委员会开发的“计划、采购、制造、运输”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在这一阶段,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最初的关注焦点放在了原材料采购和物流两大功能。 然而,大多数企业在这一阶段不能实现整个企业的均衡发展,他们只满足于由部分功能集成化带来的少量利润,认识不到功能一体化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因此,他们反对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也就不会建设对整个公司有利的信息系统。 2、第二阶段——企业一体化管理 本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整个企业供应链系统的优化,把各项分散的物流功能集中起来作为一个系统管理。过去,企业多为分项管理,即把采购、运输、配送、储存、包装、库存控制等物流功能割裂开来,各自为战。各职能部门都力图使自己的运作成本最小化,却忽略了整个企业的总成本,忽视了各功能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事实上,各部分的优化并不能保证整个企业的最优化,因为企业的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冲突。 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意识到企业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所产生的利润,并且力求在这一进程中领先。原材料采购上升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地位,并且承担了决定第二阶段全部交易成败的责任。随着企业把注意力集中于最有战略意义的供应商,企业间的关系发展到更高级的买卖关系。同时,企业的物流部门开始关注资产的利用和配送系统的效率,但关键之处在于寻求最好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承担准确、及时的运输配送业务。交易活动的自动化与信息化使得各部门之间保持信息畅通,有助于装卸、搬运及仓库管理人员满足顾客的需求。此外,需求管理在这一阶段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因是公司逐渐意识到需求预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生产和制造的准确性。 正如图1所示的,大多数企业中存在一堵“文化墙”妨碍其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发展。这堵“文化墙”是建立在这样一系列不完善的前提之下:所有好的创意都来自于公司内部;公司一般不会从外部寻求援助;如果确实要从外界获取信息,公司也不会与他人共享。常常是行业领导者率先越过这堵墙,然后带动其他企业。一旦越过这堵墙进入第三阶段的外部环境,公司就开始进行企业间协作,并且与其精心挑选的合作伙伴结成战略联盟。 3、第三阶段——合作伙伴业务协同 企业逐渐意识到产品的竞争力并非由一个企业决定,而是由产品的供应链决定,并开始与关系较近的合作伙伴实施一体化管理。过去,企业尽量将成本转嫁给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这样或许会降低某个企业的成本,但它好比把钱从一个口袋放入另一个口袋,钱的总数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成本的转移无法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终仍要反映在产品售价上。由于产品竞争力并未得以提高,最后受损失的仍将是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所以牺牲供应链伙伴的利益以谋求自身利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于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开始寻求一种变通方法,先与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协作,共同寻找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的途径。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随着企业与重点供应商结成利益同盟,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变得日益重要。企业经常邀请供应商参与其销售与运作计划(S&OP)的筹划,提出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的解决方案。企业还引进了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加强了他们与关键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总之,企业与重点供应商在物流、运输和仓储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同与战略伙伴关系。 从顾客的角度来看,企业对顾客与市场需求能够作出快速响应,力求更好的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提供更为贴切的服务和产品,客户关系管理(CRM)称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任何供应链都只有惟一一个收入来源——顾客。顾客是供应链中惟一真正的资金流入点,其他所有的现金流动只不过是发生在供应链中的资金交换,这种资金交换增加了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因此,顾客是核心,公司只有尽早、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密切与顾客的关系,通过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了解顾客想要什么、什么时候想要,然后快速地交货,才能实现整条供应链企业的利润“共赢”。 总之,在第三阶段,企业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与重点供应商和客户协作,能够缩短产品生命周期,更快地占领市场,更有效地利用资产,实现“双赢”。 4、第四阶段——价值链协作 企业不仅要与重点供应商和客户协作,而且需要整合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将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及服务供应商、内容提供商(ICP)、中间商等进行垂直一体化的整合,构成一个价值链网络,追求系统的整体最优化。这一阶段的协作被称为“价值链协作”。企业试图通过价值链中其他合作伙伴的帮助来建立其在行业中的支配地位。当每个价值链成员的活动都像乐队队员按同页乐谱演奏那样时,延误程度将降到最低。供应商知道何时增加生产,运输公司能够掌握何时提供额外的车辆,分销商也可以及时地进行调整。价值链成员之间利用

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

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 1引言目前,针对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展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应用比较多的两个体系是SCOR 模型和供应链平衡记分卡。SCOR 模型通过对供应链流程的分层分析为供应链的改善提供了有效途径。模型同时在每个层次都给出了用以评价绩效的指标体系。供应链平衡记分卡有不同的变型体系,都是基于传统上应用于企业的平衡记分卡,针对供应链的特点加以变化而得到的。它们仍然强调平衡的理念,且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关系简化为线性关系。 2体系构建一般原则与具体思路 2.1体系构建一般原则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数据,绩效评价时应该选取哪些或多少数据,对这些数据又如何进行加工组织,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就是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目前公认的一般原则可以归纳为: 2.1.1成本与收益平衡原则:绩效评价将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也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如果无止境的要求绩效评价做到全面、准确、必然导致成本的上升,甚至超过收益,那么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就将失去意义。 2.1.2简单且有效原则:构建的体系既要有可行性、又要有效。一味的追求简单,就不能达到绩效评价的反馈信息、查找问题的目的;同时,如果体系过于复杂不易执行,即使有效也不免被束之高阁。 2.1.3分析、选取关键指标原则:供应链管理纷繁复杂,涉及很多方面,要坚持简单的原则,又要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就必须抓住重要的方面、选取关

键指标,用最简单的体系反映最真实的状况。 2.1.4基于过程和活动原则:传统的评价有许多是基于职能进行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基于过程和活动的评价可以体现流程的绩效,对流程进行改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绩效问题。 2.2 体系构建具体思路 在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的指导下,本文的具体构建思路是分层次、区分主体地进行体系的构建。 2.21 分层次。整个绩效评价体系分为结果层、运作层、战略层。结果层侧重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价,是一种事后反馈;运作层侧重对供应链当前运作状况与能力进行评价,是一种事中控制;战略层侧重对供应链未来发展情况进行预测评价,是一种事前控制。 2.22 区分不同主体。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涉及供应链的方方面面,到底应该衡量哪些内容呢。本文采取的方法是从所有者、经营者、消费者三个主体出发考虑关键指标。明确主体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关键指标的选取。下面将分三小节分别具体叙述三个层次的体系构建。 3体系构建 3.1 结果层体系构建 结果层上,每个主体关注的问题并不相同:最终顾客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接收者,比较关注顾客服务水平;所有者和经营者则比较关注财务状况(也关注顾客服务水平,但这种关注可以看作是间接的)。考虑不同主体的关心事项,我们将结果层绩效分为顾客服务水平、财务状况两个方面。

产品生命周期中供应链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讲解

产品生命周期中供应链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摘要:本文在分析企业战略和供应链战略匹配的基础上,研究产品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供应链战略,并探讨产品生命周期中供应链战略如何与企业竞争战略进行匹配,以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水平。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战略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用户需求层次升级和需求结构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如何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有效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现代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满足客户对产品日益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是通过反馈的信息流和物料流以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美国《财富》杂志已经将供应链管理能力列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竞争资源,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 IBM 、 DELL 、 P&G、 HP 公司等都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国内,供应链管理对丁?企业实现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的转变、迅速迈向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然而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现状却差强人意,主要的问题表现为供应链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和它在实际运作中显示出的绩效不成比例。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供应链的认识还停留在操作层面上,没有把它看作是企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从全局角度出发进行规划的战略性思考,结合企业的竞争战略来构建供应链以获取战略匹配,才能使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产生质的飞跃。 供应链战略 供应链战略,是指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供应链管理这一核心问题, 从而决定如何构建供应链,即确定供应链的结构和每一环节必经的流程。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己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这就要求企业跳出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和竞争力,而且必须关注企业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强调从供应商到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顾客的整条供应链上的资源和竞争力的集成。供应链是当代企业界的最新组织形式之一,它能把多个相关企业或企业集团原本独立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发挥出“1+1 > 2”的整体效益。但是,由于供应链是由多个企业或企业集团按一定形式组合而成,其管理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单一的企业管理。供应链所带来的增值收益需要通过交织成网络状关系的各成员企业实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思想才能实现,这样企业就遇到了新课题:如何协调企业利益与供应链整体的利益,这就需要企业实现从个别业务职能的管理到以供应链的观点进行管理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如何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以相对客观的标准和方法予以评价,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从而促进供应链的有效改进和运作。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联系起来,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顺应这种管理模式的变化,要求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供应链整体状况,设计出更适合于度量供应链企业绩效的指标和评价方法。 本文在深刻理解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发展过程以及与企业绩效评价和物流绩

效评价的差异。在对供应链绩效研究现状,其中包括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的分析过程中,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并且具体对常用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SCOR模型、平衡记分法和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介绍和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的理论建立了供应链绩效模糊综合评价体系;针对供应链管理目的提出的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满足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依据实际应用情况的不同,给出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针对不同供应链之间或供应链的不同时段进行绩效评价,解决定性与定量指标的综合评价问题。 根据这个研究思路,本文将全文分成六章来进行论述,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研究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对于国内外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分歧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对应链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章,确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为建立供应链绩效综合评价体系选择适当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含义。 第四章,在符合实际的具体指标层次结构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权重。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实现供应链绩效评价。 第五章,在建立的供应链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供应链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第六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