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斯宾塞《教育论》

斯宾塞《教育论》

斯宾塞《教育论》
斯宾塞《教育论》

斯宾塞《教育论》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斯宾塞出生于教师家庭,童年因此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斯宾塞自幼身弱,生性孤独,但对山川林野颇有兴趣,养成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他有时还随其父的学生从事物理和化学实验,并经常旁听父辈对各种科学问题的讨论,阅读科学期刊和各种书籍,从而学到了许多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学和土木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

13岁时,斯宾塞跟随叔父系统学习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三角学、拉丁文、法文、希腊文、机械学、化学和政治经济学等大学预备课程。3年后,回到父亲身边继续自学。17岁那年,斯宾塞由于数学成绩特别优异而被其父好友查尔斯·福克斯邀请参加筑路工程,充任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之后10年的工作生涯为他深入研究和运用其颇有兴趣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掌握科学发展的动向,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中的作用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这对他后来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影响甚大。

从1848年到1853年,斯宾塞担任了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家》的副编辑。此间,斯宾塞经常为各杂志撰稿,并分别于1850年和1852年出版了《社会静力学》和《进化的假说》。其教育思想也开始初步形成,其后来汇编成书的教育名著《教育论》四个章节在这时也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先后发表;《智育》(《北不列颠评论》,1854年5月号)、《德育》(《不列颠季刊》,1858年4月号)、《体育》(《不列颠季刊》,1859年4月号),《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威斯特明斯特评论》,1859年7月号)。

1853年,斯宾塞辞去《经济学家》副编辑之职而专事著述。之后,他积30余年之功,先后撰写出版了《第一原理》(1862年),《生理学原理》(两卷,1872年)、《心理学原理》(两卷,1873年)、《社会学研究》(1873年)、《论理学原理》(两卷,1893年)、《社会学原理》(三卷,1896年),从而完成了他自己所构想的《综合哲学》体系。《综合哲学》体系的形成,使斯宾塞成了英国实证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成了第一代实证主义哲学流派中的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位杰出代表人物。这为斯宾塞赢得了极大的殊荣,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斯宾塞也因之先后获得了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布达佩斯大学、波伦亚大学和圣安德鲁大学的博士学位,并被罗马科学院、巴黎科学院等近十个科学院聘任为国外院士或通讯院士。

《教育论》(Education:Intellectuav,Morav,Physical)如上所言,《教育论》一书本系斯宾塞先期发表的四篇教育论文《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结集。1860年,《教育论》在美国出版;1861年,又在英国面世。《教育论》对世界近代教育有较大影响,其出版不久,即先后被译成13种文字流布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1923年,胡毅始节译了《教育论》的第一、二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使《教育论》得以在我国广为传播。196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全译本。

斯宾塞在其《教育论》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庸俗进化论的政治思想。《教育论》虽然出版于《综合哲学》之前,但在其《教育论》中的教

育思想提出之前,其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大体上业已形成。而且,即使是在《教育论》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其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庸俗进化论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子。

斯宾塞禀承并发展了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和庸俗进化论的社会政治思想。斯宾塞认为,哲学应该像自然科学那样,以事实和经验为依据。事实和经验永远只能表达现象领域,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正是借助于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自然科学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因而也才能成功地运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领域之中。自然科学的知识之所以正确,正在于它遵从人的主观感觉经验的限制,而只描述事物和经验的表象,不去侈谈诸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之类的不可实证的形而上的东西。因此,真正的哲学应该是实证哲学,它的任务不在于揭示世界的本质,而在于搜集和综合整理各门科学的原理,描述和记录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表象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人们提供科学的分类和各门科学的一般方法。正是通过将哲学的研究领域严格规范于事实和经验的范围内,通过使哲学与科学的携手调和,才使得实证哲学不再涉足形而上方面的虚无领域,从而成为凌驾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上的科学的哲学,使得哲学上的路线斗争宣告结束。因此,实证哲学体现了人类的最高智慧。但是,事实上,实证哲学只能导致不可知论,并为神学的存在留下一席之地,斯宾塞曾援引英国的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话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宗教是双生姊妹,把一个从另一个分开,一定会使双方死亡。”可见,实证哲学最终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社会政治思想上,斯宾塞将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入社会领域,用以解释社会现象,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从而形成了其庸俗进化论的社会政治思想。按照其社会进化论思想,斯宾塞指出,各个时代的教育制度都是随着与其共存的各个时代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旧教育的一套,从它的迷信的教条,严酷的纪律、烦琐的禁令、虚伪的禁欲主义以及对人为措施的信仰各方面,都同当时的社会制度接近;同样的,我们现代的培养方法在与上述相反的措施中就同我们比较开明的宗教政治制度相适应”。

斯宾塞还依据其社会进化论思想,概括出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一切事物进化发展的“普遍规律”:集中→分化→平衡(确定、普遍和谐),认为宗教、政治和教育信仰的进化也应遵循这一“普遍规律”;开始是权威的统治(集中),然后是权威的衰落(分化),最后是形成整套正确的、完整的主张(平衡)。而资本主义社会正是处于最美好的“平衡”阶段。斯宾塞还通过这一“普遍规律”提出了他的“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的职能也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通过各个器官的功能的平衡协调来保证整个机体的平衡、协调,因而,社会分工是必要的,是社会机体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在生物机体上具有提供、分配与调节营养的各类器官及其机能,相应地,在社会有机体上,也必须具有担负各种职能的不同阶层:工农大众形同人手,担负社会的营养职能;商人形同人之胃肠,担负社会的分配、调节与交换职能,资产阶织统治者则形同人之神经系统,担负社会之支配职能。正像生物机体之各个器官各安其就,统一于一体一样,社会各阶层也应各安其旧,亲密合作,不相僭越。不然,必会引发社会动乱。

正是从上述理论基础出发,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科学教育思想。

(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教育论》一书的首篇。在此篇的上半部,斯宾塞当头棒喝,提出了教育理论中的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即教育目的问题。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就是“为

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人生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生活,如何谋求现世的幸福,而这意味着一个人必须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做出合乎理性和社会准则的行为。教育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正是在于教会人们怎样生活,使之运用自已的一切能力,做到“对己对人最为有益。”接着,《教育论》论述了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相互关系:“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所以,“我们有责任把完满的生活作为要达到的目的摆在我们面前,而经常把它看清楚;以便我们在培养儿童时能慎重地针对这个目的来选择施教的科目和方法。”

但是,要恰当面正确地选择一门教学科目,选择一个学校教学的课程表,以便最有效地实现教育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目的,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当时英国的教育思想界在究竟“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上,意见纷纭,争论迭出高潮。阿诺德,这位英国保守的古典主义者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当在使一个人了解他自己和这个世界,而“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最好东西是世界上已经想过和说过的东西;……这个最好的东西的最主要部分就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学,这个部分是最为令人满意的。”而科学课程则易会因其鲜明的实用目的而扼杀真正的“文化”。因而,他主张,教育的最好内容应该是古典文学而非自然科学。另一位保守派人物纽曼则反对教育的功利目的,强调教育在理智训练方面的作用。

从当时英国的教育实际来看,英国的中等教育完全是古典主义的,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构成了各类中学的全部内容,在英国工业革命经过了近百年之后的英国中学课程表里,竟找不到“科学”二字的影子!英国的大学情况也是如此,“十九世纪英国的大科学家没有一个人在他的自传中提到自己所受到的训练是与当时的大学有关的,这一事实是当时流行的狭隘的教育概念最惊人的证据之一。”

面对上述两方面的情况,斯宾塞在本篇中激烈地抨击了古典主义的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指出,古典主义的教育只注意“顺从社会舆论”,借以装饰门面,显示自己的文雅和高贵,以至于“一些被发觉把希腊文中人名的重音读错就会脸红的人,或是以为说他不知道一个半神话人物的传统事迹就是侮辱的道)在哪人,都毫不羞愧地承认不知道欧氏管(指由中耳近至咽喉的管里,脊椎神经有什么用,正常脉搏是多少次或肺是怎样充满空气的。”《教育论》指出:“生产过程既然那么快地科学化,合股经营既然那么快地推广,而事实一定会如此,科学知识就应该同样快地或为每个人所必需的”,所以,“学校科目中几乎完全忽视的东西,都是同人生事业最有密切关系的,……而一些钦定的教育机构一直念念叨叨的却几乎全是一些陈腐的公式”的违背社会发展潮流的教育现状必须彻底予以改变。

于是,面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教育论》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答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持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那个叫作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需的不可缺的钥匙是科学。同样,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这就是说,科学的知识不仅可以指导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调节人们的行为,而且可以最大可能地训练人们的智力,所以,科学之于人,不仅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具有训练意义。另外,从生产过程的科学化要求和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来说,科学都是必需的和最有价值的。所以,学校教育中的课程也必须以各门科学作为内容。

《教育论》指出,一个人要想完满地生活,就必须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活动”问题:第一,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第二,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第三,目的在培养教育子女的活动;第四,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第五,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与之相应,《教育论》提出了一个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门类齐全的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对所设诸科目的功能和作用,作了不厌其烦的说明。

对应于第一类活动,应设置生理学和解剖学诸科。因为二科为维持生命和健康,精神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以及养儿育女所必备,故被作为“合理教育的最重要部分”而被列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之首。

对应于第二类活动,应设置读写算、逻辑学、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意在帮助生产和经营,保持国家强盛。对应于第三类活动,应设置心理学(包括一部分生理学原理)和教育学,意在使人能够更好地履行当父母的职责,教养好自己的子女,使之成为身体道德和智慧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对应于第四类活动,应设置历史,意在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自然的社会史”,弄清国家进步的原因,了解和研究宗教、国家、社会习俗、生产制度和生产工艺、国家各级文化情况、人民的日常生活、各阶级的道德理论和实践,找出社会现象所遵循的根本规律。

对应于第五类活动,应设置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意在满足人们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的需要,以便使人能够完满地度过闲暇时间。

《教育论》在从知识的指导意义方面论述了课程设置之后,又论述了课程的心智训练价值,认为,“在获得那些调节行为最有用的五类知识中就包括了最适宜于增强能力的心智训练”,各类知识都共具智力价值,但却有大小之别,自然方面的知识之于人文方面的知识,更具智力价值。“科学供给更广大的园地去练习记忆,”如果科学“不比语言更好,至少也同它一样”,而且,语言只能训练记忆,但科学“却同时练习了记忆和理解”,“科学比语言还有一个优越得多的地方,它培养了判断力”。知识的心智训练价值还表现在品德培养和宗教修养上。正是由于科学经常要求人用理智去判断事物,所以,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坚毅性格和诚实美德。

(二)智育

“智育”是《教育论》的第二篇。此篇集中地探究了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和教学方法问题。认为,适当的课程内容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儿童并不一定能够必然地学习和掌握好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进程中,儿童的心智并不能自发地得到充分的发展,还必须遵循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选择正确而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产生。人的心智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的演进、发展过程,“干扰它就会发生损害;我们不能把人为的形式硬加在一个正在发展的心智上;心理学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供求规律?,而我们要不出毛病就必须遵守它。”据此,本篇论证了在了解儿童的心智能力自然演化、发展的次序和活动方式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问题:

第一,像一切发展事物一样,儿童心智能力的发展也是从相同到不同,“最初只有少数能力在活动,逐渐才有较晚完成的能力起作用,最后才是所有的能力同时活动”,所以,施教的内容必须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教学应该从同时只教少数科目开始,逐渐增加,而最后是所有科目齐头并进”。

第二,像一切发展事物一样,儿童心智能力的发展也是从不准确到准确,“心智的整体和它的每一个能力,都是从分辨事物和动作的大概开始,逐渐进到更细致更明晰的分辨”。所以,教学必须先从粗糙的概念开始,等学生积累了经验,了解了各个事物的特点和熟悉掌握了各种事物的相互关系时,才能逐步进到“高深知识的准确定义”。

第三,像人类的认识过程一样,儿童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讲授原理的时候要通过事例,要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教学中,必须使儿童的受教方式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相一致,亦即儿童所学知识的次序要和人类掌握科学知识的次序相一致,应按照整个人类心智发展的步骤来引导每个儿童的心智发展。应高度重视感官的作用,重视观察和实验的科学方法,观察和实验可以发展儿童的心智,而且“最适合于养成周密的观察的习惯。”

第四,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归纳的法则要求,先教规则的演绎法只教给儿童一些空洞的概念,使学生只能了解知识的外表而不能理解其实质,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则遵从了儿童心智发展规律的要求,能使学生自己将知识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各部分都连结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整合为一体的知识原理运用于解决新问题的活动之中,“一个学习了原理的青年解决新问题同解决旧的一样容易”,“更大的优点还在于它形成一个有效手段去进行研究、独立思考和发现”。

第五,教学过程应该坚持自动的原则,鼓励个人发展,“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而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每个人的心智必须多少照同样方式取得进步”,“在青年期同在儿童早期与成年期一样,整个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鼓励个人发展,重视自我教育,这一原则无论强调到怎样重要的程度都不过分!这一原则成为贯穿《教育论》中的教学论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

第六,教学过程要贯彻兴趣性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导航下,愉快地接受知识。兴趣性原则应该成为教学的指南针与标准,没有兴趣的教学,必然不是好的教学,因为“儿童在每个不同年龄所喜欢的智慧活动是对他有益的,不喜欢的就是有害的”。如果儿童对某种知识产生了兴趣,“就意味着在开展的心智已经能够吸收它,也需要它去促进发育”。因此,必须“要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此外,“智育”篇也还论及了“自然教学”、“实物教学”和“学生独立练习”等方面的内容。

(三)德育

“德育”是《教育论》的第三篇。在此篇中,斯宾塞继承并发展了边沁和穆勒等人的功利主义,鼓吹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道德观:“一种行为,如果它当时的和日后的整个结果是有益的,就是良好的行为;而一种当时的和日后的结果都是有害的行为就是坏行为。归根究底,人们是从结果的愉快或痛苦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他甚至极端地认定,如果偷盗能使小偷和

失主同感愉快,便算不得是一个罪恶。无论是议会的决议、政治运动、慈善事业,还是个人的行为,其好坏对错也概由它们所产生的结果是增人类之痛苦还是愉快来决定。

从此出发,“德育”篇围绕着德育的原则和方法展开了集中的讨论。主张“自然惩罚”,反对“人为惩罚”,认为“自然惩罚”严格说来并不是惩罚。它们并不是人为地或不必要地给予痛苦,而只是对那些基本上对身体有害的动作加以有益的限制”,其“特点在于它们只是那个行动的不可避免的后果。它们只是儿童行动所引起的必然反应”。正是通过这种“自然后果”式的德育方法,才能使儿童认识到惩罚的公正性,从而在儿童受到惩罚后,其情绪波动会小一些,家长的情绪也可保持平静,这样就有可能在亲子之间建立一种较愉快和较能发挥教育力量的关系。“自然后果”法的必然结果是可使儿童从对好坏结果的经验中,得到关于什么是正确与错误行为的理性知识。所有这些优点都是人为惩罚的教育方法所望尘莫及的。所以,在斯宾塞看来,“自然后果”法构成了道德教育的核心方法。

斯宾塞为什么如此强调“自然后果”法呢?在斯宾塞看来,社会需要的理想人格是一种能够自作主宰的人,这种人必须具有自主自律的精神,教育的目标便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教育“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管理的人”。而“自然后果”法正是实现这一德育目标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根据“自然后果”法的总要求,“德育”篇进而又论述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和细则。比如,要耐心地对待儿童所经常表现出来的缺点,不要过多地管教儿童,而应让儿童通过正确与错误的经验逐步受到教育;要少发命令,令之当发时,必要果断和前后一致;家长的管理应该减少,尽快地使儿童能“从预见结果中学会自治”;正确地进行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家长和教师应该有钻研精神,并在教育中表现出机智、忍耐和自制;要了解儿童,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使之适合每个儿童的性情;教育者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等等。“德育”篇也指出,对婴幼儿不宜实行“自然后果”教育,而应实行专制管理,“在婴儿时期,需要有一定分量的专制,三岁娃娃拿着剃刀玩,也不能让他从自然后果去学习,因为那样后果太严重”。但是,当儿童心智渐开,这种绝对化的干涉就可以而且应该减少,逐渐让他们得到一些许可的自由,继而把自由适度扩大,到最后,则完全不需要家长的管教,达到完全“自治”的自律境地。

(四)体育

“体育”是《教育论》的最后一篇。“体育”篇一开始,就尖锐批评了当时英国社会普遍流行的十分重视豢养动物,训练牲畜,却普遍忽视儿童健康和养育的恶劣风气。“体育”篇引用一位作者的话说:“一个人要有成就就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好动物?,而成为一个好动物组成的民族是民族繁荣的第一个条件。不仅战场的胜负常取决于兵士的壮健程度,商场竞争也部分由生产者的身体耐力所决定。……现代生活的竞争是如此尖锐,以致很少有人能够经受负担而不受损伤。……因此,在训练儿童的时候,使他们不只在心智方面适合于面临的斗争,也在身体方面经得起那斗争中的过度损耗,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可见,斯宾塞是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出发,来论证体育之重要性的。正是出于对体育的高度重视,斯宾塞大声疾呼:“把我们的牛羊从实验室研究所得到的好处分点给我们的孩子,应该是时候了”。

对儿童实施体育的总的原则和要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使体育符合生理学的科学原理,另一方面,要使体育能够遵循自然的指导。据此,“体育”篇围绕着儿童的饮食、穿着、游戏、运动以及学习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在饮食方面,要使儿童注意正常的饮食规律,不要吃得过多或过少。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因此,应讲求食物的质量,使儿童饮食的营养高于成人。应该按照气候的变化,儿童的身体锻炼情况、食物种类和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配制儿童的食物,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并应适当搭配,以保证儿童获取各方面的营养。

在穿着方面,也应和饮食一样,种类和分量都当应时而变,不应该在一切情况下照一成不变的办法去穿衣服,而穿衣服的种类和分量应该在每一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护身体,使它不致于经常有任何轻微的寒冷的感觉”。

在游戏和运动方面,要让儿童多游戏、多运动。游戏同体操相比具有更多的好处。游戏是自然的、自发的活动,而体操则是人为的制度。游戏的动作富于变化,能使儿童的机体得到锻炼,儿童也可从中得到乐趣,而“快乐是最强的补品”。游戏可使男孩子成长为绅士,也可使女孩子成为大家闺秀。

“体育”着重谈到了儿童的学习问题。指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父辈们已将其因操劳过度而损伤的身体遗传给了他们的儿女,造成了儿童的体质虚弱。这些儿童因课业负担过重,用脑过度,而使身体衰弱下去。大学毕业的结果,是使人变成了病号,甚至有些儿童不堪繁重的学习负担,被迫提前离开学校。负担沉重的学习制度必然导致儿童的“虚弱、黄瘦、没精神和普遍的不健康”。

19世纪50、60年代,英国教育正处在走向古典人文主义教育还是科学教育的十字路口上,20年代业已出现的“人文”与“科学”之争此时又趋高潮,呈现出各家蜂起的白热化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斯宾塞的《教育论》高举着鲜明的科学教育大旗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当时高倡科学教育的最坚定的宣言书。《教育论》中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英国教育,而且对近代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论》被认为是“用英语写成的论教育的最重要的书之一。”

《教育论》一书围绕着教育的目的任务、课程理论和教育方法,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内容涉及到德、智、体诸育的方方面面,这些见解中的许多,不仅适应了时代的要求,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教育论》猛烈抨击了坐谈玄远、空疏无用的传统古典主义教育,大力倡导科学教育,将教育的目标定义为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使教育指向培养能够运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管理者和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人。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已对当时的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广泛发展也为实施科学教育提供了教育内容等方面的保证,在这种既有必要又有可能的情况下,《教育论》的上述主张无疑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教育论》“最明确地回答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最透彻地论述了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重大实际作用,最强烈地要求科学应当在学校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和主要的地位,最清楚地表达了三个世纪以来的教育改革家们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上,《教育论》的科学教育思想在当时英国教育界进行的实科学校同古典中学争取平等地位的斗争

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地推动了包括美日等国在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第二,《教育论》扬弃了英国自17世纪业已流行的“绅士教育”,转而重视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比洛克的《教育漫话》更为广泛、更为实用、更为偏重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体系,加强了学校课程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时代气息。同时,《教育论》也强调指出,科学课程具有一身二任的功能,它不仅可以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而且也同样可以训练人们的心智,发展人的心智潜能。这些思想显然都是非常正确的。当然,《教育论》是以其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进化论为思想基础的,这使得它的课程论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忽视乃至完全否定了人文科学的价值,忽视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学校课程中的协调和平衡,有矫枉过正之嫌。而且,在学校课程中为宗教留下一席之地也暴露了《教育论》的阶级和时代局限。另外,《教育论》将各门科学直接引入学校课程,而没有注意到科学与学校课程的区别,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规律对科学和学校课程在可接受性方面的制约作用。现代教育科学业已表明,即使是最先进的知识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教学内容和训练心智的工具,必须将其加工改造,使之变成适于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所以,《教育论》的上述缺点也是应该注意的。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教育论》注意到,教育者决不是转移知识的“搬运工”,科学知识也决不能像“集成块”般地嵌入学生的心智中,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贮存器”。强调自我教育的原则,提倡启发性教学,反对强制性灌输,注意使教学适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主张使教室成为富有趣味、充满快乐的殿堂。所有这些都是正确的。可以看出,《教育论》的教学思想吸收了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的关于教育要“顺应自然”,“合乎自然的进化”的思想,为近代教学论的心理学化做出贡献。当然,由于受其实证论和进化论的影响,《教育论》的教学思想也存在着机械主义和自然类比的错误倾向,如强调学生所受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的人类教育相一致,完全否定演绎法,有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和理论知识传授的倾向等等。

第四,在德育理论方面,《教育论》鼓吹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道德,提出了以“自然后果”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原则,并详细地列举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其“自然后果”论明显来自卢梭的“自然后果”论,它割裂了动机与效果的联系,是一种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观点。但是,《教育论》强调道德教育中的自律原则,主张德育方法应有助于培养具有内在道德的自主人才,这一点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第五,在体育理论方面《教育论》继承了洛克《教育论》中的注意儿童身心健康的思想,强调身心健康在个人幸福和建功立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它并不过多地强调洛克所注意的身心健康在忍耐劳苦,开拓实业方面的作用,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生活的享受和人生幸福对身心健康的依赖性上,这反映了《教育论》的体育思想的时代特色。当时生理学和医学方面的巨大进展,使《教育论》能够提出一些比《教育漫话》更为科学的体育主张,这一点,我们能从前面对“体育”篇的论述中看得很清楚。但是,《教育论》中也有一些荒谬的主张,如,认为营养和食物在生存竞争和种族优劣上是有重要作用,“营养不好的印度人就被食物较有营养的英国人征服”,“印度人在智力上、体力上都低一等”等等。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王萍最近,我有幸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深读,所以只能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几点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 1、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对于忍耐和自我克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给予的是惩罚,而惩罚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惧、胆怯、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行着学习,收获一定甚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励和爱。有一句话讲得真好: 在教育你的孩子时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2、斯宾塞谈到: 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舒畅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吓唬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畅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舒畅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

要他们快乐,他们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地学习,就会高效地进行工作。如果一个人不快乐地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还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让孩子学会某种知识,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高兴地加入到这一知识的学习氛围之中。 3、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这个章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教会孩子开启心灵智慧大门的同时,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孩子爱的情感。现在的孩子不缺爱,可都是别人去爱他,而不是去爱别人。教会孩子懂得感激和回报,要教会他们不能只是索取,不能只是接受而不知感激和回报。斯宾塞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教育理论恰恰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变化,他的教育著作是父母和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是培养未来新人的最好的指南。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有这么大的魅力和作用,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典思想,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吸收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精髓,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们快乐学习,希望经过我的努力,使我的生物课堂快乐起来,让学生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我也能更加享受教育的快乐。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寒假里终于捧起了朋友推荐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 早就听说对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对人类有着恒久的价值,就像宝石,经过时光的打磨,更加光彩夺目。他的教育因为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孩子和家庭受益。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想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斯宾塞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带着一种好奇与疑惑的心情,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研读。 这是本半是自传,半是札记的书。包括安琪儿降临的序曲、快乐教育最初的秘密、快乐的家庭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如何找出不快乐的小虫子、快乐的智力培养、孩子心智成长的

规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助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写作的能力、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在孩子的教育中、快乐的自然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如何快乐地进行孩子身体的培育、如何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的权力、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如何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如何发挥父爱在教育中的作用等二十一章。这本书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但纵贯整本书的就是“快乐”,于知识的学习,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在一个有效而快乐的环境中,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法教育是斯宾塞教育思想的核心。斯宾塞自己在书中说写这本书对于他而言是件轻松而愉快的事,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可以说,读这本书对我

《斯宾塞快乐教育》工作心得

《斯宾塞快乐教育》工作心得 在暑假里,我再一次拜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伟大的教育名著,它来自于英国的著名教育家赫。斯宾塞。他的教育思想快乐而富于人性,他的教育方法奇妙而具有开创性,书中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许多有趣的小事例,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生动而具体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仁慈而睿智的父亲、一位伟大的英国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仔细地叙述了小斯宾塞的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历程。它使无数的孩子和家庭受益,对我们教育孩子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书中有提到以兴趣为孩子引路。每一个孩子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产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许多孩子看似没有任何意义的活动,其实都可以引导他们从中获得新的知识、方法以及对孩子有益的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它不仅是指学有所获及学会某件事的成就感,而且还指学习过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乐的。因此,我们应当努力让孩子们确立学习是快乐的信念。只有孩子们都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学习过程也从“必须学”转变为“我要学”。 但孩子们的心理,往往被大人忽视。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反映,就像一条隐秘而又曲径通幽的林中小路,它时而平缓、宽广,时而又狭窄、荒芜。我由衷地赞同斯宾塞先生的观点:让孩子乐观面对生活,

给孩子信心,让孩子懂得珍爱自己,让勇气给孩子带来希望。我们都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为孩子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他是一切教育行为的起点。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xxx”,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明亮,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很多其他的书也教育我们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同样是下雨天,乐观的人则想: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我正好在家里整理一下我的房间、书籍,好好地享受一番。而悲观的人则说:真倒霉,好不容易有个星期天,就这样泡汤了,唉由此一天心情都不舒畅。乐观的人是“总有一盏灯亮着”,悲观的人的世界永远灰暗,看不清前途在哪儿。身为父母的我们如果希望孩子的将来幸福,请从小感染他,引导他乐观地面对生活。 在第二章“快乐教育最初的秘密”里斯宾塞是这样说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接受知识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他也很难接受。所以我们可以说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让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则主要依靠父母和老师。在本书中,斯宾塞先生认为:习惯来自重复和快乐,并阐述了有关专注、运用、积累和自己选择方面习惯的养成。我自己在这方面就深有感触。从中学起,我就养成了看书并积累的习惯,我乐此不疲的记着那些让我感动的词句,写下当时看书的感受。这个习惯一直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本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本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深读,所以只能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几点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 1、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对于忍耐和自我克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给予的是惩罚,而惩罚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惧、胆怯、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行着学习,收获一定甚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励和爱。有一句话讲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时

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2、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舒畅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吓唬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畅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舒畅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他们快乐,他们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地学习,就会高效地进行工作。如果一个人不快乐地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还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让孩子学会某种知识,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高兴地加入到这一知识的学习氛围之中。幼儿园总务工作总结范本1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 摘要:19世纪中叶,赫伯特·斯宾塞大力倡导科学教育,唤起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重视,也促进了科学知识在欧美学校课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本文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出发,阐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原则。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育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原则 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到十九世纪中期,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已使发达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的进步不仅增添了发明创造,也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面貌,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那时,德国和美国的学校教育早已引入科学,而在英国,它的工业生产蓬勃发展,但它的教育却比同时期的德国和美国落后很多。 造成当时英国教育落后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自文艺复兴以来,拥护传统古典教育的人认为,只有拉丁文、希腊文等一些古典的知识有用,学校教育也应当只教授这些古典知识,而那些科学知识是无关紧要的,也应当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这样就出现了斯宾塞说的:“在心智方面同在身体方面一样,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装饰先于实用。不只在过去,在我们现代也差不多:那些受人称赞的知识总放在第一位,而那些增进个人福利的知识倒放在第二位。……假如我们问到给男孩子古典教育的真正动机是什么,那就只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1这样一种重装饰轻实用的知识观长期统治学校教育,产生了英国教育的落后状况。 然而,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英国的学校教育,使其不得不做出一些变化。当时,英国就是否应当实施科学教育、是否应将科学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猛烈抨击了传统的古典教育,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回答得最清晰的就是斯宾塞了。1859年其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充分显示了科学知识的重要价值,与后来的《德育》、《智育》和《体育》一起组成了《斯宾塞教育论》,也形成了他本人的科学教育体系。 一、教育目的 “古典教育的真正动机只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同给儿童装饰身体一样,人们也随着风尚装饰儿童的心智。”2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更多的称赞和荣誉。斯宾塞猛烈抨击这种现象的同时,深刻指出这种空疏无用的教育目的完全忽视了个人的需要,这样的教育与生活分离巨大。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生活,教育目的也应当围绕“完满生活”展开。“怎样去完满地生活?这个既是我们需要学的大事,当然也是教育中应当教的大事。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3这完满的生活一方面是指它能指导我们的行为使其规范,另一方面是它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心智,如何对待身体,如何处理好各项事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如何带好自己的子女,甚至如何为人类创造幸福。凡事均有轻重缓急,斯宾塞按照人类生活的重要程度将“完满生活”细化为五个方面,即“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须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4 斯宾塞的教育目的受其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抛弃了抽象的、形而上的框架,比起过去 [1]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7页 [2]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7页 [3]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11页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屯升小学翟亮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快乐”两个字: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教师快乐地教育。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那种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学习的真谛!学生要快乐地学习,首先要有学习兴趣,不能把学习当成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地乐学,从而好学。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更是教师的责任。所以,让老师快乐教育就尤为重要了,斯宾塞说,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如果我们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如果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认为这是件苦恼的事,那么他也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把郁闷和烦躁心情表现出来,这样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也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当然快乐教育本身并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微笑面对生活,微笑面对学生,更要求教师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这无疑给了教师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使自己博学多识,能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出学生喜欢的教学。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传授知识的欲望。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

是教育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 其中里面有个例子,感觉不错和大家分享一下。老斯宾塞和小斯宾塞做12卡片的游戏,每张卡片上面都有一个问题,比如说一下你讨厌的人,或者拥抱一下你喜欢的人或是说一下你最不快乐的事等等,两个人轮流抽取卡片,抽到哪个卡片都必须要回答卡片上的问题。这个游戏对于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有帮助的。小斯宾塞抽到一个卡片,要回答“说一件你感到最不快乐的事”,他回答说是最近做恶梦,总是梦到一个怪物,白天还会常常想到它,这令他十分苦恼。然后老斯宾塞就评价说做恶梦是白天遇到的人或者事影响的,梦到怪物一定是白天遇到什么可怕的人或者事了,所以老斯宾塞就问孩子他害怕哪个人,然后帮孩子分析让小斯宾塞消除恐惧,晚上孩子睡觉前为孩子整理了下房间,换了一张新床单,并且打开窗子换新的空气。就这样,小斯宾塞脱离了噩梦的烦恼。当孩子的情绪处于快乐状态时,对他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家长朋友可以通过和孩子玩12卡片游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替孩子分忧,使他们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态成长。 不得不承认,《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确是一部难得的好书,这是一本充满爱,充满人性,充满灵性的家庭教育学专著。读它我受益匪浅,读它我感受颇深。我将重拾此书,重新细读,定将有更丰厚的收获。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百科内容来自于: 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概念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起源 科学教育即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起源于美国。 特点 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内涵 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科学”内涵的理解紧密相关。从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这一变化。19世纪中叶,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突出了科学知识的价值,第一个系统阐述了其科学教育思想,同时,著名科学家赫胥黎也尖锐地批评传统的古典教育,强调科学知识的教育。从这一时期看,科学教育主要强调“知识系统”和“生产力因素”内涵。目标 科学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促进人发展的目标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前者是科学教育本体功能的体现,后者是科学教育外在职能的体现。随着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全面,对科学价值的认识日益深刻,科学教育目标也不断发展。 总的来看,科学教育育人目标与科学教育内涵的发展是一致的。从最初的注重知识、技能到关注方法与过程,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科学教育育人目标的重心在发生着摇摆和震荡,并不断寻找着平衡与融合,这种平衡与融合集中反映在当代“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与发展,也表现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全面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科学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随着社会实践和对科学本质的逐渐认识而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反省与进步的过程。这种反思与进步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人们最初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满足人类社会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整个社会崇尚科学知识,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成为近现代科学教育的旗帜。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到现在开始重新思考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基于尊重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王萍 最近,我有幸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深读,所以只能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几点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 1、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对于忍耐和自我克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给予的是惩罚,而惩罚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惧、胆怯、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行着学习,收获一定甚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励和爱。有一句话讲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时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2、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舒畅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吓唬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

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畅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舒畅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他们快乐,他们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地学习,就会高效地进行工作。如果一个人不快乐地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还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让孩子学会某种知识,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高兴地加入到这一知识的学习氛围之中。 3、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这个章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教会孩子开启心灵智慧大门的同时,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孩子爱的情感。现在的孩子不缺爱,可都是别人去爱他,而不是去爱别人。教会孩子懂得感激和回报,要教会他们不能只是索取,不能只是接受而不知感激和回报。 斯宾塞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教育理论恰恰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变化,他的教育著作是父母和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是培养未来新人的最好的指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_心得体会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应该说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父母的书,主要讲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但我从教师的角度来审视,同样获益匪浅。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前奏,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父与子,师与生,谁人能轻易否定这两对关系的相似性? 赫伯特·斯宾塞,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德比城郊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祖父、父亲和两个叔叔都是教师,他本来有很姐妹,但不幸的是先后有六弟妹夭折,在斯宾塞看来,这是由于父母“缺乏最起码的育儿知识造成的”。书中反复提及的小斯宾塞其实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远房兄弟丹尼·斯宾塞的遗孤,但赫伯特·斯宾塞为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竟担当起了父亲的角色,甚至为此终身未娶。可以这样说,他遭遇了家庭的不幸,但又拯救了不幸的家庭。也许是承受的不幸太多,所以特别看重快乐。作者以小斯宾塞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快乐教育为主题,融理论于实践,寓思想于方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读来颇有教益。涉及教育、心理、医学、生理的方方面面,确系一本难得的育人全书。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首先要会寻找快乐,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可能会遇到很多令我们不快乐的事,如有的同学上课趴桌子,有的同学练习册没写,有的同学考试又得了零分。每当这时我们应该学会克制与宽容。一个快乐的人,看待自己的学生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学生的缺点。其实,当我们以快乐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学生;每当批评完一个学生的时候,他都不忘记和你说声“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因为他并没有记恨在心,他知道你是为他好;每当放学回家的时候,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和你再见;每当过节时候,总是有无数的祝福包围着你。想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就有许多暖意。这就是快乐,这就是生活中最难得的收获。和学生们在一起,感受到的是他们的快乐和纯真。那种快乐的感觉常常包围我整个的心灵,而这种快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只有在快乐中工作,工作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有热爱工作本身,我们才会被这种快乐所滋养,所润泽。

论“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_简述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论“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_简述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与教学。陈鹤琴在幼儿教育方面总结出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活教育思想”,其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组成部分。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病,主张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教学上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他的活教育课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传统科学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活教育; 启示; 意义; 科学教育 一、引言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充分体现了陈鹤琴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中国化新教育创造精神。而“活教育”课程理论是“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它不仅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中国化、科学化的宝贵遗产,而且对于今天中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他提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我们的活教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许多应用,笔者在实习中对此很有兴趣,因此笔者选择“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作为本次研究内容。 通过对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分析,借鉴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幼儿园科学教育该如何实施,为当今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解决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活教育”,是由陈鹤琴先生一手创立的,其灵魂是“活”,核心是“做”。他反对没有人性的、死读书的死教育,所以他提出了“活教育”理论,希望改善当代的教育现状,这种全新的教育观对旧教育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它是陈鹤琴从事学前教育多年的经验和总结,理论基础也很深厚,对我国幼儿教育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科学教育”,所谓幼儿科学教育其实就是指在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对其进行的科学的教育,要注意的是这个词的关键点是幼儿而不是其他的人群所以必须是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而科学呢只的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而且要做到循序渐进。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当前,关于国内对于科学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继而,也出现了不少理论。 1、关于活教育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中的课程论对于我们幼儿科学教育方面,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他提出我国幼儿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他主张让幼儿自己去做,去实践了解,他在他提出的17条原则中指出:凡是儿童能做的让他自己做,让他自己去接触了解。 2、杜威“儿童中心论”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后 绵竹市广济学校魏启弘 对于赫伯特﹒斯宾塞,有人说,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也有人说在现代教育史上,他是一座纪念碑。 读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我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愧疚。这愧疚,是对我的孩子而言。时光不会倒转,我的孩子已经十九岁了,可我在过去的十九年里,怎么不去读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呢? 继而,我能做的是,把《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书名,给了我的朋友,建议他们空了的时候也去读读,特别是那些孩子还小的朋友。我希望能从中弥补一点我的过失。 下面,我还是想谈谈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后的些许感想,抑或叫读后感吧。 书的第八章《如何培养孩子自助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讲到“帮孩子形成自助能力和习惯”时,赫伯特﹒斯宾塞从这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1)让兴趣帮助孩子自我教育。(2)帮孩子准备必要的自我教育的工具;(3)让孩子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儿童协会;(4)让孩子自己拟定一个计划;(5)从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开始;(6)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事。这当中,就第一点,他还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工具、材料、书籍,仅此而已;把从兴趣到成果的过程完整地交给他自己,遇到困难时,适当给予鼓励;把他的兴趣变成对家庭有用的东西,让他感到他的兴趣和劳动的价

值;有机会让他自己讲解;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希望他自己去找到答案;对他因兴趣而产生的成果,作出阶段性的评价,让他看到评价的变化,他会很重视这种评价,并从变化中思考怎样获得好评价的方法;如果你想让孩子的兴趣保持下去,就不要随时随地地满足他,相反,你想让这种兴趣消失,就不断满足,他很快会觉得无趣。 这又说到“兴趣”上来了。关于“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那是人人都可以叙述一番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说的,也是谈论“兴趣”一次时引用最多的。赫伯特﹒斯宾塞也说:“没有什么比满足孩子的兴趣更有吸引力,也没有什么比兴趣更能让孩子忍受哪怕是吃苦受累。”由此,我想到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个问题。或许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确实是我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后想得最多的。 我想,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师者本身来说,首先要有个人魅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师者先行一步,要有深厚的感情、浓厚的兴趣、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独到的见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采用精炼、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三,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互尊互重,以爱为基础,以亲密、融洽的朋友关系为框架,以树立教师的威信为支柱。 再从教学技法上说,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兴趣意识。如学习目的的教育、榜样教育、语文运用教育等。其次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将听录音、讲故事、演小剧、对口令、找朋友、夺红

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及文学常识

九上名著导读及文学常识复习姓名学号 《水浒传》 一、填空 1、《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朝代元末明初 ,它就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它就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水浒传》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水泊梁山聚义的故事。 2、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就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就是《中国的勇士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这部名著就是《水浒》。 3、《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她们就是王伦、晁盖、宋江。 4、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武松就是《水浒传》中的,她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斗杀西门庆 ,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5、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就是史进,她的绰号就是九纹龙。 6、《水浒传》的主要题材就是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 7、《水浒传》歌颂的主要精神就是被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8、《水浒传》中三位女英雄及其绰号: 一丈青扈三娘 ; 母夜叉孙二娘 ; 母大虫顾大嫂。 9、毛泽东曾经赞扬合乎辩证法的最好的事例就是“三打祝家庄”。 10、在《水浒》中挑选您比较喜欢的某个人物,谈谈她(她)的主要事迹及其性格。 人物:鲁智深 (鲁达) 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野猪林救林冲 性格: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二、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⒈大闯五台山鲁智深⒉误入白虎堂林冲⒊风雪山神庙林冲 4、醉打蒋门神武松 5、怒杀阎婆惜宋江 6、大闹清风寨花荣 7、智取生辰纲吴用 8、浔阳楼题反诗宋江 9、血溅鸳鸯楼武松 10、斗浪里白条李逵 三、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您最熟悉的故事: 答案示例: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与尚大闹桃花村花与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小李广梁山射雁 四、概括《水浒》的艺术特色: 答案示例:《水浒传》的主要艺术成就: 1、《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 2、《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3、在语言上,《水浒》用的就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傅雷家书》 1、《傅雷家书》主要讲的就是如何教育孩子。

斯宾塞科学教育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一、赫伯特·斯宾塞教育思想产生的科学和哲学基础 斯宾塞26岁开始投身于当时社会、政治、哲学、宗教和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并广泛猎涉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论理学、美学等领域的书籍。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和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上升和巩固,维多利亚政府在思想和社会文化方面实行自由开放政策,宗教神学和古典人文主义受到功利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实证主义的巨大冲击,尤其以约翰·S·穆勒(1806—1873)的经验主义和奥古斯特·孔德(AogustCom te, 1798—1857)的实证主义最为活跃。当时“英国一些著名思想家都受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的影响”。孔德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推理为依据,而应以实证的可靠事实为依据;它应建立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一切均应以感觉验为契机;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也只有为实证科学所证实的知识,才能成功地运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领域;实 证哲学的任务是搜集和综合整理各种科学原理,揭示各种科学的相互联系,为人们提供科学分类和各种科学的一般方法。这一哲学思想深深感染了斯宾塞,使他最终成为英国实证主义哲学的代表。 1850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社会静力学》,明显地反映了约翰·S·穆勒的经验主义和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主义观点。以后,他又陆续发表了《发展假设》和《进化:它的法则和根据》等文章。从1860年开始,斯宾塞耗用34年时间完成了巨著《综合哲学》。他用实证主义哲学和进化论的观点,并吸取当时生物学、心理学的最新成就,综合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他将进化论的原理一般化,并把它作为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运用于有机界、无机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提出`适者生存’的假说,认为一切事物进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集中—分化—确定, 把一切进化、发展概括为进步现象,其中也包括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 关于个人的发展和教育,他运用进化论原理,并吸取了卢梭和裴斯泰洛齐“自然教育”的思想,提出:教育必须遵循人类的“进化过程”;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然权利”;反对任何“权威“—包括教师、家长、政府的权威—的束缚和干涉。他认为,如果教育活动具有政府干涉或家长权威、宗教法规或训诫的性质,将必然会损害儿童的自然权利,并阻碍其自然发展。他的这种自然教育观虽然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但其内含的进步意义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以后各国自由教育改革和实践的理论依据。 二、科学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学背景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大工业化以及工业机械化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和海外贸易的大发展。英国的工业产品和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垄断地位,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工业国。“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科学的地位和影响逐渐上升,科学知 识精英开始取代传统的宗教知识精英”。然而,在教育方面,则由于英国的中等和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所垄断,仍然奉行并维护着英国高等教育几百年来形成的封闭、保守的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高贵”的仪表风度的绅士和文职官吏,以古老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最具代表性。中产阶级的中等学校也深受具有悠久历史的“公学”和文法学校的自由教育的传统影响,古典人文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统治地位,自然科学被排斥,实用

读斯宾塞快乐教育有感

读《斯宾塞快乐教育》有感 前段时间,在当当网上看到一本《斯宾塞快乐教育》书,于是到图书馆借阅,读完之后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其实这本书相比较《卡尔威特的教育》,从内容上讲要单薄得多,但是它对于我的意义,好比是为我在教育这个问题的认知上又搭了一级楼梯。 赫·斯宾塞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需要一点耐心和同情心”。但凡成功的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耐心用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赏识和鼓励,老师、家长和同伴们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动力,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许多有趣的小事例,仔细地叙述了小斯宾塞的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历程,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些都对我们教育者给孩子的教育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斯宾塞这样说:“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枯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细细咀嚼,确实如此: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

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看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后,我才真正领悟到: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在我的教育工作中自己也能体会到,当看到学生们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会因为学生的错误使我不快乐,心中会产生许多埋怨。带着这样的心态,我会不由自主的去批评他们,而他们则在这种不快乐的氛围中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即使在老师的逼迫下学习,也不是快乐的学习。长此以往,怎么教育出快乐的孩子呢?其实作为教师一个微笑、一个抚摸足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斯宾塞的教育思想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将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希望我的课堂能让孩子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附书中精彩话语 1.正确进行教育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儿童,而在于家长。并不是儿童对强制的影响不敏感,而是家长的德行不足以运用这些影响。 2.父母们夸大了子女的不正当行为给他们带来的苦恼,总认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读书笔记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笔记 高刘学区中心学校王连生 作品:《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作者:(英)斯宾塞著,方舟编译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1月定价:¥32.00内容简介 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孩子的生与死、善与恶、‘聪明和愚蠢,都在于教育者怎样教养他们。 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明白教育应该什么时候停止和明白它什么时候开始同样重要。 教育的目的就是有一天能够不教,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自我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的多。 本书作者曾获英、美、法等11个国家32个学术团体院士、博士荣誉,并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该书问世百年来,广泛作为学校和家长教科书,成功培养无数孩子。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第一部分

本书以“案例+智慧+启示”的形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独具匠心,演绎经典,呈献给广大家长一部最新颖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为家长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提供了权威的教育指导。 第一部分有以下章节: 第一章快乐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第二章怎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快乐 第三章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 第四章拥有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第五章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人生 第六章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爱” 第七章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品质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第二部分 本书在总结和提炼原著提出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以情景演绎、故事讲述等形式,为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读书心得: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有感 经孩子老师推荐我拜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通过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而揭示科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引导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而引导则能促进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有目的。好奇心让孩子自愿学习:只要掌握了孩子的好奇心,就不用担心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父母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 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就必须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书中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许多有趣的小事例,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生动而具体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仁慈而睿智的父亲、一位伟大的英国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仔细地叙述了小斯宾塞的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历程。这些都对我们教育者给孩子的教育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世界上有这样两种思想:一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也随着这个时代的结束而宣告过时,另一种也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但却对人类有着不朽的价值,它经过时光的打磨,反而更加光彩夺目。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无疑属于后一种思想。他的教育被证明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孩子和家庭受益无穷。 在读这本书时,我不时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经有过的一些过

失而惭愧,也为自己偶尔的一些做法与斯宾塞的方法相同而有成功之感。作者以小斯宾塞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快乐教育为主题,融理论于实践,寓思想于方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读来颇有教益。 书中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他说:“我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上,的确得到的快乐比苦恼多得多,我一直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同时还提出,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2、在教育中,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3、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缺点。在我的教育工作中自己也能体会到,当看到学生们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会因为学生的错误使我不快乐,心中会产生许多埋怨。带着这样的心态怎么会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教育出快乐的孩子呢? 书中还谈到,教育者要有效的教育孩子,需要自我克制。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自己的言行。想想自己平时的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往往只是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却很少真正的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我们往往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却忽视了让自己不断的接受教育。

斯宾塞

试谈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教育”思想体系 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他以其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和社会观理论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讨论了资产阶级子女教育的问题。 斯宾塞是科学教育的倡导者。19世纪上半叶,他敏锐地看到了“生产过程既然那么快地科学化……科学知识就应该同样快地成为每人所必需的”。他说,科学是使文明生活成为一切过程能够正确进行的基础,所以科学应该进入学校课程之中,科学教育应成为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广泛建立实科中学。 斯宾塞将人类活动分成五大类,并按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列如下: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3.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 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5.生活中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 知识的价值标准方面:1.斯宾塞把实用价值作为衡量知识的重要性的首要标准。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教导每个人怎样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2.知识的比较价值。斯宾塞认为,教育方面在编订一个合理的课程之前,应依据知识的比较价值,确定某一学科在课程中的地位。3.知识的训练价值。斯宾塞指出,科学对训练智力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科学所表明的观念联系是符合事实的。又因为科学所表明的关系多是因果关系,学生了解事实的因果关系就较轻易进行推理和判断,而且也易于记忆。4.知识的教育价值。斯宾塞肯定了科学在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课程分类方面:斯宾塞将课程分为五类,包括了生理学、逻辑学、心理学、历史学、美术、音乐等课程。 教学方法方面,斯宾塞主张:教学应该从具体到抽象,从正确的、引导儿童认识大自然和社会入手,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的知识,然后再进入推理和书本知识的学习。 总之,他的科学知识教育思想体系对资本主义货架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反对传统教育的同时,提倡科学教育,自我教育,自然教育等等。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近代科学教育的迅速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