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政策复习要点

社会政策复习要点

社会政策复习要点
社会政策复习要点

1、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指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组合。

公共政策是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未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组合。

2、我国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一、国家宪法和法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宪法中包含了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政策的最高依据。国家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法律的总称。二、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指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三、国务院部门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等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四、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五、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

3、我国社会政策的新发展: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基础,以满足民众基本需要和维护社会稳定

并重为政策制定的原则。二,更加强调社会公平和基本权利的保护。三,更加强调向弱势群体倾斜。四,在社会政策的主体责任方面,中央政府责任明显增大,中央财政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投入增大,地区之间再分配(转移支付)水平提高。五,在福利水平面方面,福利水平总体回升,政府社会开支占GDP的比例明显提高。

4、蒂特马斯社会政策研究取向及其长处和不足:长处:一,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二,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能离开客观事实,因此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三,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两个不足:一,单一价值取向。在强调价值和价值冲突在社会政策中的角色的同时,蒂特马斯非常执著于费边主义的价值观和他自己的福利观。二,非理论的取向。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分析取向是特别的、非系统的和非理论的。

5、个人需要:指个体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满足的摄取状态。

6、个人需要的基本类型:①规范性需要②感觉的需要③表达的需要④比较的需要

7、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1)自己劳动。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包括基本需要在内的各种需要,这是首要的原则。2)靠外在力量获得需要满足的传统途径:家庭、家族、亲友、邻里、民间慈善团体、宗教慈善组织等(3)市场机制:如私立医院、私立学校、商业保险、私人养老院等等。(4)非营利机构和专业团体:如科技团体(社会团体)、法律援助、社会工作者协会等(5)国家。社会政策――主流方式。

8、社会需要:指社会整体的需要,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9、社会需要与社会政策的关系:(1)有效性①有效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满足社会的整合需要;

②社会政策成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有效组成部分,能够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动,满足社会的秩序需要;③通过资源再分配,缩小不同利益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差别,有效消除社会紧张状态,满足社会稳定需要;④通过规划和落实社会政策,可以有效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使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能同步进行,达到效率与公平的社会目标,从而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局限性①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原来的利益格局,可能引发新的社会冲突;②社会秩序的实现还需要其他社会控制制度的配合才能实现;③并不能完全控制个人的社会风险,个人风险会引发社会风险,影响稳定;④社会政策试图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10、社会问题指的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在社会政策领域内,社会问题应该是众多的个人或社会整体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

的一种社会状况。

11、社会政策的行动主体:指社会政策过程中具有能动性的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12、社会政策的主体单位有国家、民间组织、就业组织、社区组织等。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1)社

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2)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3)资源提供者(4)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13、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主要的责任和作用:(1)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2)资源提供者。

(3)社会服务提供者。

14、国家福利模式:指由国家(政府)负责为民众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福利模式。

15、当代国家福利模式的优点与缺陷:(1)优势①可提供普遍、大规模社会服务。②较强行政能力、更好

调动资源。③体现福利、公平性特点。(2)缺陷①效率低下。②承担责任过多,导致福利依赖。③垄断不利服务领域发展与个人自由选择

16、民间组织: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具有民间和非营利的特点。

17、社会政策对象就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

18、社会政策的受益者:指从一项社会政策行动中具体获得好处的个人或群体。

19、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能力相对低下的群体

20、社会政策的资源: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社会条件。

21、社会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中的一类总称,其具体的内容包括其社会政策或社会事业各个方面的支出。

22、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23、准市场机制主要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

24、准市场机制的内容:①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在福利性服务中的垄断,

通过服务机构之间的横向竞争而提高机构和项目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②改变政府拨款方式:将面向机构的“按人头拨款”方式改为按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来拨款,并进一步转向面向服务对象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③增大受益者的选择:扩大服务对象对服务机构的自由选择,通过服务对象“用脚投票”的效果来促进服务机构重视效率和质量。④增加福利使用者的付费,通过使用者的付费一方面体现受益者的个人责任,并约束其福利需要,另一方面也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并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⑤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并在业绩考核和评估中强化效率和质量的指标。

25、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1.是否采取政策行动社会政策的首要内容之一就是面临一定的需要和社会问题

时,政府是否采取相应的行动,即是否决定制定、修改或取消一项或多项社会政策。2.社会政策行动的受益者范围是广覆盖,还是小覆盖。3.福利水平的高低福利水平的高低是受社会需要和政府财政资源共同影响的。4.资源调动方式在制定社会政策过程中,一般应将实施该项计划所需要的资源及其调动方式作出规划,还需要对完成该项社会任务所需的人员和物资做出计划安排。5.社会政策项目的运作方式一般来说项目设计时应考虑受益者资格、资金分配比例、资金给付方式或服务传递交方式、社会服务的组织设计和社会福利项目的管理模式、与该项社会政策行动有关的配套政策体系等。

26、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一)确立社会政策议程社会政策议程特指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

的制定社会政策的计划。(二)设计社会政策方案社会政策方案,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政策行动的基本内容、规模和水平、受益对象、资源调动方式、运行机制、组织方式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等内容。(三)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指运用各种社会调查及其他的技术和方法,分析社会政策方案是否可以实施,确定社会政策方案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四)社会政策的试点一种局部的社会实验。指决策者为了验证社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发现其存在的缺陷,而在正式实施方案之前先在局部区域或组织内将社会政策的方案做实验性的实施,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有关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效果的实际情况。(五)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社会政策的审批,就是将经过前面各个阶段而得到的社会政策方案交给最高决策层讨论,以决定是否批准实施的过程。政策文本的发布一是确定社会政策文本的形式,二是社会政策文本发布的方式。

27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内容(1)受益者资格及其认定方式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除了要一般性地界定其收益者范围外,还需要具体地制定出确认受益者资格的标准和认定方式。(2)对受益标准的具体规定要

对受益者的受益标准作出规定。没有规定或规定笼统的,在实施细则中要加以规定。(3)对受益者及相关机构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

特点:将受益者的受益行为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一旦一个人被界定为有资格的受益者,他就在某一或某些社会福利项目中具备了一定的受益权利。但同时也要承担某些义务。(4)其他配套政策及措施的设计和运行配套政策是指与某项政策配套运行的政策措施。

28、社会政策评估的重要意义①社会政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而任何完善的决策和精致的计划都难以保证社会政策实施过程能够自动地按照计划进行。因此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加以监控,防止其发展方向发生偏差。②在许多情况下社会政策决策本身是一个不完善的过程,其产生的社会政策行动方案可能是一个尚待实践检验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在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通过政策评估等方式对政策方案不断地加以检验。③社会政策行动的效果常常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政策评估行动来判断其效果。

29、社会政策评估的常用方法①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通过深入解剖少数个案(个人、社区或组织)而获得对整个社会政策行动及其收效的深入了解。②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指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从而获得对社会政策行动及其收效的数量分析结论。

30、社会政策评估主要环节:①评估计划的拟定内容包括:对评估工作的执行者、对象、内容、标准、方法与步骤等环节的具体规定,以及对评估工作需要的经费及组织方式的安排。②评估机构的选定A 评估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制定评估工作的计划、组建或聘请评估的执行机构、验收评估工作的报告。B 评估工作的执行机构负责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③评估者的选定一般是由专家和政府官员担任,并且需要根据评估任务来选择不同类型的专家。④评估的实施实施评估就是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制定、执行、影响、效益等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运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对政策进行评估,做出评估结论。⑤评估报告的撰写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的最终产品。评估报告的内容要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陈述,对政策进行价值判断,在对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另外,还要对评估过程、方法、评估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加以说明,对评估工作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31导致社会政策变动的基本原因:(1)政策本身的原因政策本身的原因主要有:原定政策不恰当,如目标过高或过低、政策实施方案不完善;政策实施的总目标或阶段性目标已到达,要追求更高目标;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或运行效率太低。(2)政府方面的原因政府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政府社会政策目标改变。如领导人更换。(3)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分为:来自社会政策对象、来自利益群体方面、来自普通公众的态度等方面的原因。

32社会政策变动的方式:(1)社会政策的修订是指对有关政策作局部修改。即在不改变政策基本框架的情况下,只做一些技术性的调整。(2)社会政策的改革是指对一项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或社会政策体系做出带有根本性的改变。(3)社会政策的终止是指政策制定者根据一项社会政策运行中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终止实施该项社会政策的行为。

3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社会政策的影响:就分配讲,个人主义强调成本效益;集体主义强调社会效益。就供给看,个人主义强调选择的自由;集体主义强调社会的控制。就传递说,个人主义强调的是异议的自由(民主路线),集体主义强调的是效率(官僚路线)。就财政言,个人主义强调的是地方自主;集体主义强调的是集中化(国家为主)。

34、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即生产能力或财富总量;二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模式。

35、社会政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社会政策行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属于消费行为。

②政府社会政策的再分配后果可以改变社会成员的有效需求状况。③实施社会政策可以在许多方面改变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风险感,从而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

36、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即社会政策在一个国家的政治行动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对政治过程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支撑政治制度和政府的合法性、维护政治稳定、帮助实现政党政治目标。

37、公民参与,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社会政策行动之中。

38、关于社会政策的社会学研究中的理论视角:(一)功能主义的社会政策分析视角基本立场:社会福利是社会功能需要,在现代工业化国家中由国家来承担社会福利事务是社会整合和社会发展的功能需要。(二)冲突学派的社会政策分析视角基本视角:强调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和价值的冲突,认为社会政策的过程是各个利益集团协商和妥协的结果。三)性别视角的社会政策分析基本观点:当代社会中女性受到男性的剥削,而现存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有利于男性的。

39、全球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1)视角一,随着资本主义占据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全球化会导致社会政策的倒退。(2)视角二,全球化作为一种外生性的力量,对各国的社会政策影响不大。(3)视角三,全球化对福利国家产生了影响,但其影响和作用却受到了各国政治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制约。(4)视角四,福利国家带来了全球化,同时,也限制了全球化的未来走向。

40社会倾销指的是将劳工标准较低的国家生产的商品出口到劳工标准较高的国家的行为。

41福利移民指的是低层次劳动力向福利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迁移的现象。

42、社会保障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而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使社会成员在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43、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1)保障基本需要。(2)维护社会稳定。(3)促进社会发展。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调节利益关系。一是政治方面。二是经济方面。44、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创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环境,提供各种社会性津贴、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以不断增进国民整体福利水平。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5.社会互助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45、社会福利服务,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家庭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4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的特征(1)福利性。(2)针对个人的社会服务。(3)与社会救济是既相关又不同的服务。

47、反贫困政策的基本原则1.促进就业与提供救助相结合的原则2.确定救助对象的原则3.确定合理救助水平的原则

48、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一)婚姻家庭权1.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2.居住权 3.婚姻自由权4.财产所有权5.继承权(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1.生活保障权2.医疗保障权 3.文化教育权 4.享受社会服务的权利

49、残疾人问题的实质是残疾人的平等的公民权利得不到实现,其具体表现是:(1)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最起码的保障,威胁着残疾人的生存权。(2)残疾人难以享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发展得权利受到严重剥夺(3)就业范围和选择的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难以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4)缺乏医疗保障和必要的康复服务,由于自身的残疾和现实的障碍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参与机会(5)在家庭、财产、社会参与等方面权益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

50、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51、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方式:(1)家庭保护(2)学校保护(3)社会保护(4)司法保护

52、妇女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1)妇女就业政策(2)妇女教育政策(3)妇女卫生保健政策(4)妇女婚姻家庭政策

53、医疗卫生政策的基本内容一是疾病控制,二是公共卫生项目。公共卫生项目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提供面向全社会成员或部分人员的预防性卫生服务;(2)大众健康教育,主要是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和食品

安全知识,使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3)健康环境的改善,重点是改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和放射卫生等。

54、住房政策的内容:(1)住房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有两种形式:第一,政府直接介入住房供给并相应投入财政补贴。第二,政府向住房需要者提供财政补贴(2)住房金融政策有四种主要模式:第一,在国家有效控制之下的私营机构为主的综合性模式。第二,公私机构互为补充的混合型模式。第三,政府全面直接控制的基金型模式。第四,民间专营机构控制的互助型模式。

55、教育政策是政府在教育事业方面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56、教育政策的内容:从横向看,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和教育手段三个要素;从纵向上看,包括:某一单项教育政策;某一教育领域的政策的集合;一个国家总体的教育政策的总和;元教育政策文本,即关于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57、就业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58、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1.促进就业机会增多的社会政策: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由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失业人员的创业活动。2.合理分配就业机会的政策:制定就业社会政策时,要优先考虑处于弱势的人员,给予他们更多地政策优惠,努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3.增强劳动者利用就业机会能力的政策:有不少劳动者虽有劳动能力,但他们却不能够利用就业机会获得工作岗位,原因是他们缺乏利用就业机会的能力。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使他们具有更强的就业能力,以更好地利用就业机会,实现就业。4.对劳动者的就业保护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劳动权利更具神圣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就业保护方面的政策包括就业权利的保护、劳动者获得基本工资和基本福利的权利以及在劳动场所基本的安全和健康方面的保护。5.与劳动者就业有关的其他政策:与就业问题密切相关的各项经济政策;直接或间接影响劳动者就业的人口流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的政策。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要点说明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政策概念的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 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P5 2.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 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P6 3.社会政策的定义: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 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P11 4.社会福利的概念的含义:首先,“福利”一词常常指人们社会生活 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其次,“福利”是一种按照实际需要而进行的财富分配方式,如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福利性医疗制度等。P15 5.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 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利益损害。P17 6.社会保障的含义: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行动而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使社会成员在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P242 7.就业政策的基本含义:就业社会政策,又称劳动就业政策,常常

简称为就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P297 简答题: 1,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容;○4政策 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P3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最突出特点之一);○2权威性(包括政策制定中的权威性和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3价 值性(即指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4群体性与社 会性的统一。P6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8 社会政策的其他容(如对越轨行为者的“行为矫治”、家庭政策、社区发展政策等)。P13 4,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趋势:○1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2研究对象的围进一步拓宽;○3研究方式发生转 了移。 5,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来自哪些方面:社会政策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明,社会政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多学科的 理论基础之上的。一方面,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的学者来自许多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给社会政策下定义有直接界定、(间接界定)与(理论界定)等3种基本方式; 2、社会政策的范围包括(价值)、(对象)、内容、过程等方面; 3、《伊丽莎白济贫法》于(1601)年在(英)国实施; 4、社会政策的主体包括(弱势群体)与(政府服务机构); 5、环境分析包括政府与社会、(国内)与(国际)、场景与背景等维度。 6、社会政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人性假设、(调查研究)与(政策分析)等3种基本方式; 7、教育有主体性、学习性、社会性、(传承性)与(生产性)等特征; 8、福利国家一词最早见于(1941)年(公民与教徒)一书; 9、社会政策包括(公平)与效率、(人权)与主权等价值维度; 10、当代世界的特征包括经济(市场化)与生活(网络化)、管理全球化及发展不平衡等。 11、全球性社会政策面临权力的边界模糊化、资源的(配置不平等)与问题的(普世化压力)。 12、马克思认为人性包括生存、(发展)与(享乐)等需要。 13、马斯洛认为人性依次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五种需要。 14、社会保障的基本方式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15、医疗卫生政策包括医生与(患者)的矛盾、经验与(科学)的矛盾。 16、医疗卫生政策包括精英与(民主)的矛盾、心理与(生理)的矛盾。 17、教育在历史上呈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自主)与开放的结合; 18、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包括(公共)与私人的统一、投入与(产出)的关联。 19、社会政策分析应突破传统政府、市场二元论,走向政府与(市场)、(社会)三元互动视角。 20、社会政策在理论基础上包括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与(政治学)理论。 二、判断题(20分) 1、社会政策是政府介入社会生活领域的行为(对); 2、作为政府的一项常规职能,社会政策是从近代开始的(对); 3、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必要条件(对); 4、社会政策就无条件追求自由(错); 5、社会政策的分析应在事实基础上先判断其价值(对)。 6、社会政策是政府处理社会福利的文件(错); 7、古代社会政策不是政府的一项常规职能(对); 8、社会政策以人的生活的社会性为条件(错); 9、社会政策在价值上应将自由与合作统一起来(对); 10、社会政策的分析从寻找原因开始(错)。 11、我国长期社会政策目标是建设福利国家(错)。 12、我国长期社会政策目标不是建设福利国家(对)。 13、政府始终以促进就业为宏观调控目标(错)。 14、政府应有条件的以促进就业为宏观调控目标(对)。 15、应试教育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基本教育挑战(对)。 16、教育公平是我国当前教育政策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对)。 17、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政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看病难(错)。 18、看病贵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政策面临的尖锐矛盾之一(对)。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1105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2011.5)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20分;简答题4,32分;问答题2,28分,实践分析题1,20分。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有关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其外延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2、剩余模式社会福利的需求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满足的,只有当基本社会安全网络无法提供有效保障时,公共部门才有必要进行介入并提供帮助 3、制度模式社会福利体系被看做是与其他社会制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为处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人提供保障,而且为那些处于劳动力市场之外的福利需求者提供普遍的保障。 4、职业福利也称为附带福利,指与就业或缴费记录有关的由企业提供的各种内部福利,可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常常由政府依法强制实施,如企业补充医疗和补充养老保险、子女教育和住房补助、有薪假期等等。 5、财政福利指具有明确社会目标的特别减税和退税措施,如在许多发达国家,凡市民参加慈善捐款、社会保险或抚养子女等都能获得

所得税减免,从而增加净可支配收入。蒂特姆斯把它看成是一种转移支付。 6、贫困烙印指因接受福利救助而被定为“穷人”,并因此而感到自卑或受到其他人歧视的现象。 7、福利依赖接受福利的人不仅在收入上依赖福利津贴和服务,在心理上也处于一种依赖状态,他们丧失了积极性、技能、独立性,甚至是自我生存的能力。 问答题: 1.简述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 答: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公共利益-公民福利 研究的内容不同:政策机构的制度能力和制度设计-社会福利 追求的目标不同:多元化-公平公正 提供物品和服务性质不同:非排他-排他 增进福利的路径不同:社会福利到个人福利-个人福利到社会福利研究路向不同:实证研究-价值关联 2.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福利国家的批评。(没找到) 3.简述布来萧的需要类型分类及其意义。 答:第一,标准的需要(normative need) 第二,感觉的需要(felt need) 第三,表达的需要(expressed need ) 第四,相对的需要(comparative need(注:意义找不到。) 4.对社会需要的理解差异如何影响社会政策行动?(可参考笔记,我

社会政策 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于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这种相对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价值观为基础做出的主观判断。 公共政策的目标: 1.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2.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公共政策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5.公共政策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但是这两个概念在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1.这两个概念表达问题的角度仍有很大的不同。2.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并不相同。 社会政策的学科特点: 经过100多年的演变,社会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如今,社会政策通常被认为是研究国家与其公民的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把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纳入到个人的“福利组合”中去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政策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一系列与国家和社会相关的个人福利问题,因此,它必然会涉及政府财政、收入分配等领域,以及非政府部门对个人福利的影响。 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取向三长二短: 1.蒂特马斯肯定了价值在社会学科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2.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能离开客观事实,因此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 3.对于蒂特马斯来讲,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 1.单一价值取向。在强调价值和价值冲突在社会政策中的角色的同时,蒂特马斯非常执著于费边主义的价值观和他自己的福利观,以至于他总是拒绝其他的价值观点。 2.非理论的取向。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分析取向是特别的、非系统的和非理论的。 艾斯平—安德森提出的“三个世界模型”: 第一个模型是具有自由主义特点的昂格鲁—撒克逊模式。在此模式中,公共福利的责任范围较窄,并主要是针对穷人;而大多数人更愿意通过私人市场去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个模式是欧洲大陆传统模式,其前提是就业和贡献相关联的公共社会保险计划。这一制度也具有相当大程度上的“家庭化”特点,因为许多福利要由家庭本身来承担。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

问答题: 1.简述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公共政策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公共利益;社会政策研究的关注点是公民福利 研究的内容不同:公共政策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福利方面追求的目标不同: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社会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追求社会公平提供物品和服务性质不同:非排他-排他增进福利的路径不同:社会福利到个人福利-个人福利到社会福利研究路向不同:公共政策主要是实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主要是价值关联方向2.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福利国家的批评。20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从社会行政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此后,社会政策的研究重心转向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也受到重视。率先对福利国家体制进行反思的是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他们对福利国家理论大肆抨击,指责福利国家福利开支巨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了西方经济的衰退;政府过多包揽福利事业导致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垄断,剥夺了人们选择福利的权力;同时,政府部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在经济效率方面也受到质疑,而且可能造成了社会公德的沦丧。左派方面,指责保守党政府使福利国家衰退了;下层阶级,尤其是那些低收入的大家庭仍陷于贫困之中。右派方面,福利国家体制想向所有人提供普遍性的福利服务去消除贫困只是幻想,而应该运用选择性福利模式,将福利帮助更多地对准穷人。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阶级剥削的问题,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女权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体制并没有保证妇女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相反,它的许多所作所为使针对妇女的传统歧视性价值和态度合法化了。 3.简述布来萧的需要类型分类及其意义。类型:第一,标准的需要;第二,感觉的需要;第三,表达的需要;第四,相对的需要意义:布来萧的这个分类是指出界定需要时所包含的因素,区分出需要的类型。比如个人感觉到的需要不一定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需要也不一定是个人真正感觉到的需要,专家或专业人员对他人需要的认定也可能与当事人自己感觉到的需要有很大的不同,同样,个人感觉到的需要与相对的需要之间有时也难以区分。所有的需要或多或少的都带有主观的性质,即使是标准的需要,所建立的标准也是人为的,涉及到价值的判断,因而也是社会的、文化的。 4.对社会需要的理解差异如何影响社会政策行动?对社会需要的认识不同,会导致政策选择上巨大差异。当把个人的某些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满足个人的需要就是社会政策追求的最终目的,当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分离,社会政策满足个人的需要就变成了手段,而满足社会需要才是其最终目的,很显然,只要目的实现了,手段运用的充分与否就无关紧要了。社会政策是满足个人的需要还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成了制约社会政策行动的关键因素。社会唯实论:社会作为整体有其自身的需要。这种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并不完全一样,也不等于个人需要的总和。如多亚尔和高夫看来,保证社会成员最低水平的生存和基础、养育和教育后代、学习必要的生产和服务的知识和技能等是社会文化要持续和发展所必须实现的,于是它们也就成了社会的需要。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社会政策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包含了政府为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各种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是在特定目标指引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选择和分配。 2、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一般来说,社会政策具有三方面含义,包括社会性价值、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行动。福利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产品或服务的制度和过程。狭义上认为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4、社会问题:是一种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集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变异性、复合型和周期性等特征。 5、民间组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性组织的总称。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它们以其民间和非营利两个方面的特点而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区分开来,并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6、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是介于政府和营利性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它具有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营利性。其次,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福利性特征。最后是其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性特点。 7、普惠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每个人是否有满足的需要。 二、简答题 1.简述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即所谓“退休基金社会主义”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政府通过这一制度有效地调控消费基金,解决职工购买住房和退休后的养老问题。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实行会员制,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无论是雇员,都必须按雇员月薪的一定比例缴交强制性的公积金,并按月存入雇员户下。公积金制度在新加坡实行40多年来,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5点:(1)为国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保障。(2)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局将归集的公积金购买国债,因此它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

社会政策概论三合一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1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 5、社会政策可行性的实质内容包含了政策的可能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7、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二、名词解释 1制度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福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其特点是首先由政府的福利计划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2、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行动的总和。 3、普遍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的给全社会或者某些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每个人是否有满足的需要。 4、社会政策主体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直接主体是指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直接作用或在政策目标实现过程中直接执行政策的个人、社会团体或组织;间接主体是指在政策制定或目标实现过程中不拥有合法的权利直接参与而是通过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起作用的个人、社会团体或组织。 5、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是指在社会决策过程中的基本政策体制、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 6、社会政策的资源是指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它可以是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也可以是权利、地位、威信、名誉等非物质资源。 7、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者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8、剩余性福利模式是由维诺斯基和美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以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会介入运作,并且只是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9、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性的的接受者,是接受社会政策帮助的个人或家庭或者说是受社会政策行动影响到人。 三、简答 1、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准市场机制”,其具体内容如何? ①准市场机制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 ②基本内容: a、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b、改变政府拨款方式。 c、增大受益者的选择。 d、增加福利使者的付费,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 e、加强对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 5、导致社会政策变动的原因及变动的主要方式? 原因:①政策本身的原因②政府方面的原因③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变动的方式:①社会政策的修订②社会政策的改革③社会政策的终止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 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 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2.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1)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4.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5.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6.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 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7.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是 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8.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 的制度。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9.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 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10.社会保障:是指由社会(主要是政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他一些社会福利的方式向失去 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11.社会保护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 1) 预防性两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和增能。增能,Empowerment,即通过教育培训、增大人力资 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能力等途径而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 2)治疗性两大原则:补偿原则和社会关照原则。 12.社会行政(Social Adminstration)一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 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三层含义:1) 代表着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领域。2)代表管理社会事务的政府机构。3)代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则和程序体系。 13.完全积累制:智力20世纪80年代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 制,并由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需要承担供款义务。 14.社会行动政策的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来保证社会 政策行动有序地进行,以便高效率地到达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过程。 三个层次: 1)社会政策行动的行政管理层次(即社会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宏观管理体系。 2),..行业管理层次:是指在与社会政策相关的行业中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3)…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层次:是指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即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机构,包括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建立的管理体系。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1

Ch1.公共政策学 ●案例1-1(书P4-6)辨析是否属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功能(单选/简答P157) (1)引导功能:正向与负向 (2)管制功能:对影响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管制与约束。 如《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为消极性管制,还有突出正激励原则的积极性管制。(3)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不仅需要指明人民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而且还需指明人民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Eg: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 (4)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分类(了解) 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得利者,而没有明确的受损者; 再分配性政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和权利的转移分配。 例如,累进收入税、养老退休金额度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反贫困”计划。 3、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 如广播、电视、煤炭、电力等特殊行业兼具自我管制政策的性质。 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最低工资标准、经济适用房政策、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等 设立教师节、环境政策 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 国防是典型的涉公政策 而垃圾收集、邮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也带有一些私人物品的特征。 Ch.2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与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A**过程模型(P235): 1.公共政策的阶段性 2,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B渐进模型: 1. 林德布洛姆: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作出的局部调整。 2. 渐进模型有以下特点(P238): (1)政策具有承继性,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有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C团体模型: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 ●公共政策的系统 1.公共政策的主体 直接主体: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领袖权威人物 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非执政党/思想库 2.公共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 概念: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政策问题:公共权威当局趋同(+概念) 目标群体: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目标群体理解、接受、服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3.公共政策环境(了解) 自然环境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经济环境(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经济利益) 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行为模式) Ch3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的内涵: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简答) 公共政策工具分类: 三分法(按国家干预程度分) 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 混合型工具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答案完整版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B )时期形成的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18世纪 2.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A )。 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解释 3.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C ) A.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 B.行政系统之间的复杂性 C.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 D.政治家之间的利益分肥 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防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风险最小的政策方案,这是(D )。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5.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D )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6.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特殊群体(A )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社会需求 B.个人生活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 )。 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B.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C.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 D.社会救助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8.1.90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D)的教育经费体制。 A.以教育税费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补充 B.以非义务阶段学杂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辅 C.以教育税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补充 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教育基金等为补充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C )。 A.计划配置就业 B.全员就业 C.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D.就业终身制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2106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olicy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社会工作专业 3. 课程目的 社会政策是党和政府在特定时间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所采取的政府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政策、策略、法规、措施、办法、方法、规章、条例等的总称,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社会政策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政策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达到该专业学生在社会工作和管理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导论、法学概论、形势与政策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社会政策导论》.杨伟民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不但要注重课堂讲授,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动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根据授课教师开列的相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按照授课教师的布置完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按时提交调查报告。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述 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畴 1.政策 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定义的三层含义: 第一,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第二,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第三,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2)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3)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4)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容 2.制度 定义:“制度”(或“社会制度”)主要指一种规体系,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组织或群体等)和必要的物质条件。——辨析:而政策则是一个组织为达其目标而制定和实施各种规则和方案而采取的行动。 制度与政策不同之处(理解): 一,从基本视角上看,制度主要是指一套既定的规则、结构和行为规,而政策则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在一个领域中的行动体系;(制度概念是从静态的视角,而政策概念则主要是从动态视角去反映一个领域的状况) 二,就规的要素而言,尽管政策和制度都包含了规的要素,但制度概念所反映的规要素主要是一种客观的、既定的规体系。而政策概念中的规要素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制定和实施规的行动; 三,从产生的方式上看,制度即可以是自上而下规定的,也可以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自然形成的;而政策则是一个组织有目的地制定和实施的。或者说,制度可以是自发和自然形成的,但政策却是人为的。 3.公共政策 定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核心特征:公共性 公共政策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4.社会政策 定义(了解):政府或其他组织在社会公平等价值目标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满足民众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等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社会政策根本特征:福利性

社会政策法规期末复习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 .单项选择 1.(C)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A.《劳工章程》 B.《亨利济贫法》 C.《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 D.《伊丽莎白济贫法》 2. 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现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政策法规本质上是(B)。 A. 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 B. 统治阶级的政治措施 C.分配社会价值的工具 D. 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 3. 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初只涉及到( C )方面。 A. 社会救助 B. 社会保险 C. 社会优抚 D. 社会福利 4. 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A)。 A. 大于法律 B.等同于法律 C. 小于法律 D. 各不相干 5. 社会政策问题的“内在引发机制”不包括哪种情况(C)。 A. 自然灾害 B. 生态变迁 C. 战争 D. 资源配置失衡 6. 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A)。 A. 事前评估 B. 外部评估 C. 非正式评估 D. 执行评估 7. 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策与法规(D)。 A. 有潜在效果 B. 有附带效果 C. 没有效果 D. 有象征性效果 8.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D)。 A. 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B. 体现基本国策的精神 C. 促进社会公平 D. 实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标 9.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以达到最大优化,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B)。 A. 目的性特征 B. 动态性特征 C. 系统性特征 D. 完备性特征 10.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的关系是(A)。 A. 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 B. 实践指导认识的关系 C. 平行的关系 D. 前后承接的关系 11.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判断必须(C)。 A.以政府利益为重 B.以某个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为重 C.以公共利益为重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 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 福利性社会 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 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 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 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 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 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 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__ 1) 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 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 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一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 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 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是 指直接面向 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 … 的制度。 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 和过程。 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 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9度和措施, 以避免或 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 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10. 社会保障:是指由社会(主要是政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他一些社会福利的方式向失去 劳动能力和 劳动机会的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11. 社会保护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 1) 预防性两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和增能。 增能,Empowerment 即通过教育培训、增大人力资 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能力等途径而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 2) 治疗性两大原则:补偿原则和社会关照原则。 12. 社会行政(Social Adminstration —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_ 米取的 各种行动的总和。 三层含义:1)代表着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领域。2)代表管理社会事务的政府机构。3)代表政府 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则和程序体系。 13. 完全积累制:智力20世纪80年代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 制,并由私 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需要承担供款义 务。 14. 社会行动政策的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来保证社会 政策行动有 序地进行,以便高效率地到达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过程。 三个层次: 1) 社会政策行动的行政管理层次(即社会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宏观管理体系。 2) ,..行业管理层次:是指在与社会政策相关的行业中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3) …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层次:是指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即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机 构,包括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建立的管理体系。 15. 社会政策行动管理的对象: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 一、简答题 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的关系。 教育法规:是指狭义上的作为某一种教育法律,是由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所指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低于宪法。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教育法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所以,我认为教育法律、法规往往是把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规范化,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法规的依据。】 【联系: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法规的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是将教育政策具体化。 区别:教育法律、法规是任何政党或集团组织无论执政与否,都可制定的,而教育法律只有统治阶级才能制定。实施的手段不同,政策是通过学习,教育实施的,而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实施的。】 2、我国的教育法律有哪些。 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儿童权利公约》 百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3、我国学前教育的行政法规有哪些? 1989.9《幼儿园管理条例》 2010.11《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201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 2012.8《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 4、《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的意义。 (1)《规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我国幼儿园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里程碑。 (2)《规程》向全社会宣传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是真正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5、《纲要》中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2)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3)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 (4)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5)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政策概念的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 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P5 2.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 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P6 3.社会政策的定义: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 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P11 4.社会福利的概念的含义:首先,“福利”一词常常指人们社会生活 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其次,“福利”是一种按照实际需要而进行的财富分配方式,如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福利性医疗制度等。P15 5.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 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利益损害。P17 6.社会保障的含义: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行动而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使社会成员在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P242 7.就业政策的基本含义:就业社会政策,又称劳动就业政策,常常

1,学科和专业背景,譬如,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另一方面,当他们进行社会政策研究时,往往依靠社会学、统 计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地理 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论来探讨社会福利 问题。而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理论基础是主要的。P53 2,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第一,描述性分析;第二,过程分析;第三,评估;第四,规范性分析;第五,价值或目的取向。 P58 3,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1社会政策学科的综合性;○2社会政策学科的应用性;○3社会政策学科的价值关联性。(老师补充 的) 4,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点:○1含义:从社会政策的角度看,社会问题是众多的个人或社会整体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从 而对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一种社会状况。○2特 点: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P71 5,当代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1社会不平等问题;○2贫困问题; ○3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4环境、资源与生态恶化的问 题;○5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问题;○6社会歧视问题;○7健 康与疾病问题;○8居住环境问题;○9其他各种社会问题。P72 6,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确立社会政策议程;设计政策方案;可行性研究与试点;审批与通过社会政策;发布政策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