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 城市生态系统

第八章 城市生态系统

第八章 城市生态系统
第八章 城市生态系统

幻灯片1

第八章

城市生态系统

幻灯片2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基本组成:生物群落、自然环境

基本功能:物质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幻灯片3

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空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它是一个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以人为中心的陆生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幻灯片4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幻灯片5

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功能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

1 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2 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幻灯片6

3 是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生态系统。

4 是一个功能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1)维持城市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从系统外的其

他生态系统中输入;

(2)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

(3)城市的生产活动中把许多自然界中深藏地下的甚至本来不存在的物

质引进城市系统,加重了环境污染。

幻灯片7

5 能量流动主要产生于非生物之间的生态系统。

6 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

7 受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

幻灯片8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为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综合体状态变化过程对城市居民的作用或贡献。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实质上就是研究这些状态变化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主要受控于人的决策,决策能影响系统的有序或无序的发展。城市CEO

幻灯片9

(1)生产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能够利用城市内外系统提供的物质和能量等资源,生产出产品的能力。

包括生物生产与非生物生产。

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生产是人类生态系统特有的生产功能,是指其具有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满足城市人类的物质消费与精神需求的性质,有物质的与非物质两大类。

非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实际上是城市文化功能的体现。

幻灯片10

(2)生活功能

(3)还原净化和资源再生功能

幻灯片11

第三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个城市的能流强度,也就是它的能量消费,可以代表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

排名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排名城市生活质量指数

1 广州 64.07 6 合肥 56.42

2 上海 60.05 7 石家庄 56.27

3 南京 59.49 8 北京 56.23

4 银川 58.23 9 长春 56.01

5 呼和浩特 57.61 10 福州 56.00

幻灯片12

一、城市能源结构

幻灯片13

幻灯片14

山西近七分之一地面“悬空”,大面积土地塌陷

幻灯片15

二、城市的能源利用与城市发展

1. 中国的能源问题

(1)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2)能耗强度高、效率低、浪费大;

(3)结构不良,污染严重。

幻灯片16

2. 城市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1)大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需求总量;

(2)多元发展,改善能源结构;

提高天然气和水电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幻灯片17

(3)大力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减少污染;

煤的合理和充分利用是解决城市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

(4)发展核电。

幻灯片18

第四节城市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

城市生物多样性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指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各种活的生物体,在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的前提下,所体现出来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分异程度。

幻灯片19

一、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生存的根本条件,它对维持区域和城市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直接价值:生物资源供城市人口消费的作用;

间接价值:环境资源价值。

幻灯片20

幻灯片21

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法规来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2)加强公众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培训;

(3)加大力度建设城市绿地及生态园林;

提高园林绿地斑块的多样性;

增加园林绿地的空间异质性;

建立大型城郊森林斑块;

幻灯片22

(4)建立自然廊道来提高城市的景观连接度

幻灯片23

廊道(corridor)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分为线状生态廊道、带状生态廊道和河流廊道三种类型。

幻灯片24

(5)加强城市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

建立城市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等基础的调研工作;

探讨城市化进程与生物多样性的内在机制及其模式

幻灯片25

三、城市的生态平衡

1. 生态平衡的两层含义: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生态系统在环境改变和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内部的调整,以维持结构和机能的稳定。

生态系统平衡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平衡;

(2)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输出和输入的平衡;

(3)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

幻灯片26

2.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1)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幻灯片27

3. 生态系统保持其内部稳定的四个基本原则

(1)物质保护原则

(2)生产保护原则

(3)结构保护原则

(4)关系保护原则

幻灯片28

第五节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

城市是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口等的集中之地和中心所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形成而发展的一种有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中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的法律涵义,是指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

幻灯片29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本质

1. 城市化的概念

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人口学: 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地理学: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社会学: 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经济学: 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

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幻灯片30

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此外农村中城市特质的增加也属于城市化。

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幻灯片31

2. 城市化的本质

(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2)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4)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农村渗透和传播的

过程。

(5)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幻灯片32

幻灯片33

幻灯片34

二、城市化的利和弊

1.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幻灯片35

2. 城市化的不利影响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城市土地质量下降

(3)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4)改变城市的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例如出现“热岛效应”

(5)产生“三废”污染

幻灯片36

3. 应对策略

(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

(2)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相协调,保持一种良性循环。淹没在城市化中的江南水乡

幻灯片37

幻灯片38

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组成主体营养结构系统功能能量流通调控机制自然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金字塔型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通过食物网各生物间流通具有自净能力城市生态系统人类倒金字塔型还具有人口流和价值流利用机械设备依赖性强,易被破坏组成从组成上看,自然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而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有两大部分,即由生物物质与无生命物质两部分组成,生物物质主体是消费者——人,而不是动植物。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强。 营养结构从营养结构上看,我们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自然生态系统内能量的流动是靠各种有机体来转化和传递的,能量在顺着营养级序列传递时,大部分用于呼吸,只有10%左右输送给上一级。 这样便形成了逐级地、急剧地、梯级般的递减图形,即能量金字塔。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则成倒金字塔,即生产者所占比例很小,消费者所占比例大。 维持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正常生产的物质与能量,必须从环境中或外界输入,并同时向环境排泄废物,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开放式的。 系统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及其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组成成分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类型优的服务。 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上面3个流以外,还有人口流和价值流在发括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系统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

绪论1 1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 B、交通拥堵 C、城市问题 D、城市环境恶化 我的答案:C 2 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 B、城市历史 C、城市建设 D、城市环境 我的答案:A 3 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劳动分工 C、分配制度 D、经济制度 我的答案:B 4 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 B、历史发展 C、人类活动 D、人类属性 我的答案:D 5 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 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 C、非自然环境部分 D、人为环境部分 我的答案:A 6 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A、城市环境 B、城市生态系统 C、城市系统 D、城市人文环境 我的答案:B 7 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 8 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 9 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 10 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 绪论二 1 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 A、城市文明现代化 B、城市环境现代化 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 D、城市文化的发展 我的答案:C 2 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A、人 B、经济 C、政治 D、聚居 我的答案:B 3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 B、公园 C、湖泊 D、商场 我的答案:D 4 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 B、建筑用土地 C、城市用地 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 我的答案:C 5 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 B、心理生态 C、人群生态 D、文化生态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社会生态系统 B、自然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

附件1 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 编制大纲

目录 前言 1 1、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形势 1 1.1主要成效 1 1.2突出问题 2 1.3面临形势 3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5 2.1指导思想 5 2.2基本原则 5 2.3规划目标7 3、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8 3.1 构建目的8 3.1 构建原则8 3.3 构建方法9 3.4 指标体系框架构想 1 4、城市生态系统分区域保护与建设策略 2 4.1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分区域引导 2 4.2重点地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指引 6 5、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7 5.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7 5.2城市水系统保护与建设(地表水/地下水)9 5.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与改善11 5.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与建设12 5.5城市资源能源高效利用13 6、政策与保障措施13

前言 阐述项目来源、项目背景、规划编制目的及城市生态系统认知等。 1、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形势 本次规划首先要对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遥感等技术和手段,对不同区域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科学地认知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概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面临形势。 1.1主要成效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现状概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 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况与历年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城市生态系统五大方面的现状概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 (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到2012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 (2)城市水系统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湿地与水生态系统得到一定恢复,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有所提升,…… (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全国大气污染物年浓度有所降低,…… (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加快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生态学?近代生态学有哪些特点?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学科,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近代生态学的特点: 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物,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但是人类生活在特殊的社会中,具有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社会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2.何谓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中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中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1)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化学—生物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2)水生生态系统:浮游动物(初级消费者)→草鱼(次级消费者)→鲇鱼(三级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生产者:植物微生物(藻类) 3)陆生生态系统:土拨鼠,兔子,昆虫(初级消费者)→狐,蜘蛛,鹰(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真菌,霉菌,细菌。生产者:庄稼,草 5.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 50+50*10%=55人 8.何谓生态演替?举一个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例子。 1)生态演替: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2)举例:原生演替:火山造成的大片裸地;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重力侵蚀的陡岩 次生演替:从以前曾经生长过植物的地方,由于火烧、砍伐、洪水、干旱、局部毁灭了植被而成为裸地的地上开始。 9.何谓种群?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种群:也译为居群,人口学上就是人口,它是在一定的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2)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第二章 1.何谓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 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或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 2)我国城市化的标准:市的人口一般应该在10万人以上,镇的人口应在2000人以上。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万—20万人口的城市为小城市。 2.试述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前工业社会手工业生产集中地农产品集散地市政设施简陋生活条件落后规模较小 数量很少城乡分离相对封闭 工业社会机器大工业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市政设施完备生活条件改善规模扩张数量猛增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后工业社会第三产业中心功能多元化市政设施现代化生活条件较优越规模数量稳定 形成大都市连绵区城乡融合差距缩小 信息社会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中心城市信息化、园林化、宜人化超级城市裂解中小城镇崛起城乡一体化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系统 第一节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 一、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 表现两种形式: 城市数目增加; 城市规模(人口、空间)不断扩大:数量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质量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二、城市化的特点 (1)人口集中;(2)产业集中;(3)能源结构改变;(4)需水量增加;(5)交通便捷;(6)信息传递快速;(7)不透水地面增加;(8)绿地减少;(9)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改变。 三、城市化带来的优点 (1)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 (2)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 (3)通讯便捷,信息集中,促进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 (4)城市中良好的医药卫生,周到的公共服务,方便的生活条件,丰富的文娱活动,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为人们发挥多种才能提高了机会。 四、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各历史阶段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农业、畜牧业带来的生态问题 (二)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生态问题 (三)现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五、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1.城市中物流链很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线性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2.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 3.各部门分割,行业间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事。 4.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着重当前经济利益。 5.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 6.人们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内,自我驯化。 第二节城市生态学 一、城市与城市生态学的定义 1.城市(City):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 从生态学角度定义: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是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生态系统。 特点: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常为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生态学: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由于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体,将城市视为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因此也可以说,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城市生态学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 研究的目的:通过对城市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的研究,最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调控、管理及人类的其他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决策依据,使城市生态系统沿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为解决城市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城市社会问题)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矛盾(城市生态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三、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 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 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

国外城市生态研究的主要方向与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4-9479(2001)03-0086-06国外城市生态研究的主要方向与研究进展 刘 力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长春 130024) 摘 要:对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蕴育了早期的城市生态思想,将城市作为生态系统研究标志城市生态学的诞生。20世纪城市生态学经历了从思想萌芽到学科体系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从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到MAB 的城市问题研究到美国的LTER 城市生态系统研究,都衬托着深刻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背景。本文结合这种背景追踪了20世纪主要的城市生态研究方向,概括其理论成就,评价其研究进展。 关 键 词: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生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地,其形成与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城市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环境。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人类社会与生物圈之间的联系,这是城市生态思想的本质所在。城市生态思想从城市形成之初就有所体现[1][2]。在工业革命以前的几千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基本保持着平衡关系,城市的规模和形态受自然生态平衡的制约,城市生态思想仍属在自然哲学范围的思考。工业革命引发了现代城市化过程,并伴生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刺激了城市生态思想的发展。1898年,英国学者霍华德(E .Howard )提出的”田园城市”规划理论是工业化初期城市生态思想应用于城市开发规划中的具体体现。 进入20世纪,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城市研究及其开发规划中大量地吸收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开创了人类生态学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方面,奠定了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基础。20世纪70年代,是城市生态学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系统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态系统理论的形成,为城市生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 )计划为契机,展开了多学科广泛参与的城市生态的系统研究,特别提出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MAB 计划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对于其理论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但MAB 城市生态系统研究还没有走出城市中的生态学概念框架,距离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系统研究还有差距。真正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是在美国长期生态研究(LTER )网络中进行的巴尔的摩和凤凰城的城市生态系统研究[3],通过将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综合进入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以城市生态系统为核心的完整的城市生态学理论体系。 收稿日期:2001_08_01; 修订日期:2001_09_08作者简介:刘力(1966_),女,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在职博士生,从事世界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第10卷第3期2001年9月 世 界 地 理 研 究W ORLD REGIONAL STUDIES Vol .10,No .3Sep .,2001

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

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 摘要: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河流具有的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旅游娱乐、交通运输等各项生态功能,指出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水文过程、控制河流水污染、综合规划河流是发挥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河流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建设 人类诞生伊始濒水而居,近水而种。河流与城市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河流或穿城而过,城市或滨水一侧。在远古时代河流就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后来,随着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河流成为了城市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业化阶段,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不仅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而且是污染净化的场所;在现代,城市生态化成为城 市建设的主流,在其生态建设过程中,河流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河流对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河流与城市生态 城市生态建设就是城市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创建一个物质循环畅通、能量流动高效、系统过程稳定、结构和功能协调的生态系统,为城市人口提供一个与社会和自然发展相匹配的、持续稳定的物质环境,保证城市人口的身心健康发展。河流本身所具备的物质静态和动态特性,为城市生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1河流与城市水源 水在人类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许多城市人均用水量(除工业用水)已达到100L/d·人以上,如此庞大的用水量从就近河流中引取,具有投资少,稳定性高等诸多优势。城市生产中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类工业用水从就近的河流中解决,也具有明显低成本、高稳定的优势。地下水可以作为城市的水源,但是地下水安全性、卫生性、稳定性,经济高效性等方面都无法与地表河流相比,且城市地下水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补给量仍来源于河流,河流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均会影响到地下水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的时空分布,且大量使用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地面沉降而加剧地质与洪涝灾害。尽管人类可以远距离调水,但是伴随而来的将是高的供水成本。可以预见,河流在未来仍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最佳水源。 1.2河流与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 组成 从组成上看,自然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而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有两大部分,即由生物物质与无生命物质两部分组成,生物物质主体是消费者——人,而不是动植物。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强。 营养结构 从营养结构上看,我们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自然生态系统内能量的流动是靠各种有机体来转化和传递的,能量在顺着营养级序列传递时,大部分用于呼吸,只有10%左右输送给上一级。这样便形成了逐级地、急剧地、梯级般的递减图形,即能量金字塔。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则成倒金字塔,即生产者所占比例很小,消费者所占比例大。维持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正常生产的物质与能量,必须从环境中或外界输入,并同时向环境排泄废物,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开放式的。 系统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及其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组成成分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类型优的服务。 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上面3个流以外,还有人口流和价值流在发括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为系统内外的物质、能量、信息、货币及人力资源的输入、转换和输出。 生物生产功能 1 生物的初级生产: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2 生物的次级生产: 非生物生产功能 1 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所需的各类有形产品及服务。包括,各类生态产品;生态建设的设备产品;服务性产品 2 非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 城市起到了保存与保护人类文明与文化进步的作用。城市又始终是文化知识的“生产基地”,是文化知识发挥作用的“市场”,同时城市

城市生态学简答题

简答: 1简述系统的特征 1 整体性或称集合性 2 关联性 3 目的性 4 环境适应性 5 反馈机制 2 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哪几种? 1)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黑箱,白箱和灰箱三种 2)黑箱研究思路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性 3)白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输入和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 4)灰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只有部分已知,而其余部分未知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析系统 3 何谓还原者?其基本功能是什么? 1)还原者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2)还原者是把杂交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再次利用,所以还原者的功能是分解,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可分为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2)生命类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三种 3)无生命类可分为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三种 5 简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根据循环的属性可分成水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三种类型2)水循环:水是自然的驱使者,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气态循环:主要蓄库是大气和海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质 4)沉积循环:主要蓄库是岩石圈和土壤圈,具有循环缓慢,非全球性,不显著的特点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1)生命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密切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沿食物链营养级向顶部方向流动,能量都以自由能的最大消耗和熵值的增加,以热的形式而损耗,因此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由外界获得能量 3)物质流动是循环的,各种有机物最终经过还原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吸收的形式重返环境,进行再循环 7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级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 如何理解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答:1)环境中各种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其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疾病残疾,所以说总体上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在局部能补偿 2)在一定条件下的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生态因子来补偿,同样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3)但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部分补偿,而不能以一个因子代替另一个因子,且因子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创新生态系统是以生态学的理念来考察创新系统而形成的概念体系,本质上是“创新系统”的“生态学隐喻”;它的提出和兴起,既是创新模式演进的规律使然,也是全球创新实践的共同选择。近年来,学术界和实践界掀起了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热潮和持续关注,但从“演化”的视角来审视区域或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还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学术领域。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生物进化视角揭示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要素、结构、功能及其演化的一般模式和动力机制;参照演化经济地理学和关系经济地理学的分析逻辑,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要素E-关系R-功能F三维模型(ERF模型),并以上海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为例,从构成要素(创新物种)、网络联系(创新网络)、系统功能(创新功能)等三个层面,探讨其演化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模式;同时,设计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系统演化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演化状况进行综合测度;最后,从政府公共治理的视角提出推动上海创新生态系统良性演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全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从创新生态系统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梳理阐释了生态系统、演化经济地理学、自组织理论以及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发展脉络及其分析框架。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创新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详细论述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结构模型及其主要功能。创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创新主体(群落)与创新环境之间通过复杂的知识、技术、文化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大小和特定结构的功能复合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适应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扩散、发展驱动和文化引领等功能,一般由知识生产群落(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创新机构,也包括一些具有知识生产功能的企业研究机构)、知识应用群落(主要是各类企业)、知识扩散群落(主要是指各类服务机构和组织)和创新环境要素(经济、政策、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构成。第二,基于“演化”的基本要义,分析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基本规律。 作为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协同性、路径依赖性和阶段性等特征,一般可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或再生期等几个阶段。演化过程和路径通常受到不同因素和多种动力的共同作用。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一)基本原理 1、“生态位” 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生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城市生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2、多样性与稳定性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 人力资源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土地的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 城市功能与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辐射力; 行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使城市经济稳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等。 3、食物链(网)原理 食物链: 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食物网: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用于城市系统时,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生产原料,某一企业的产品是另一企业生产 的原料;某些企业生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一些企业的原料。如此可以对城市食物网“加链”和“减链”。减链: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食物网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加链: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高的产品。 食物链(网)原理表明:人类居于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依赖于其他生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养”而维持其生存;人类对其生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即污染物的富集作用)而归结于人类自身。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1/2+1/2. ●子系统功能和系统整体功能相辅相成; ●子系统都有无限制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 ●城市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 ●理顺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 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 5、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 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三者的限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 环境承载力原理具体内容: (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天然降雨和降雪。 7.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括人工食物链和自然食物链两种类型。 8.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城市以煤为主要能源。

生态规划复习题(终极版)

1.生态评价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生态学方法,评价某区域生态的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优劣极其影响作用关系。 2.“反规划”指的是建立一个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刚性框架。。 3. 生态功能分区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规划区划分成不同生态 功能区 4. 乡土景观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包括农田、果园及人工林地、农场、牧场、水域和村庄等生态系统,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 5. 人类生态学研究人与生物圈、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 6.生态风险评价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 8.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9.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10.都市圈都市圈又称城市带、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 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1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12.生态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 13.人类复合生态系统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 14.生态敏感性态系统对区域内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 它反映区域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时, 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的大小, 并用来表征外界干扰可能造成的后果。即在同样干扰强度或外力作用下, 各类生态系统出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性的大小。 15.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 16.生态适宜性是指区域土地的生态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或是指在规划区内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要素的影响程度(生态要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 1. 生态规划的类型按地理空间尺度大小划分为:景观生态规划、区域生态规划、生物圈保护区规划。 2. 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所具有的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县级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包括:生态调节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与人居保障功能区。 3. 生态评价包括三个要素: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参照系。 4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其发展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5系统生态学的三类关系:元—元关系:如物种与物种之间; 元—库关系:植物群落与养分库的关系;元—系关系:单一群落与区域景观(多群落)的关系。 6选择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因子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所选择的因子对给定的资源利用方式有较显著的影响;二是所选择的因子在网格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梯度。 7复合生态系统的演化决定于:社会、自然和经济的相互制约关系。 8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类:能值分析法、物质量评价法和价值量评价法 9.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产、生活、还原三大功能。 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分三类,即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价值法。 (√) 4.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与传统上的生物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的意义大致上是相同的。(×) 5.城市的生态足迹如果超过城市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 6.城市生态规划原理主要包括生态位原理、环境承载力原理、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原理、食物链原理、最小因子原理和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化原理。(√) 7.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选择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群健康状况五个要素来构建指标体系。(√) 9.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瓶颈要素是阻碍和制约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发展速度和规模、主导城市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1)简述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

城市生态系统相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相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所属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 学号:20140054 姓名:魏宇 摘要: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所谓动态平衡系统是指把城市当作由物质流、能量流所联系起来的各种关系的整体。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光、热、水、气、土壤、岩石、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生态要素以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系统等则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系统的消费者是人,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现存量远小于消费者需求的数量,而且均为次生的植被,城市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循环不能依靠自然调节来维持,需要通过合理的人工调控来改善系统的动态平衡关系。城市生态系统是开放式的生态系统,由于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不能自给,依赖农田、河湖、海洋、草原、森林以及矿区、工厂等生态系统提供。另一方面,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弃物因不能在城市内分解和释放,向其他生态系统输送,造成河湖、海洋、农田、大气等环境污染。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丶环境污染丶人工生态系统丶能量不能自给丶调节能力弱。

引言:世界发展,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的会城市化,于是演变出了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当然它也有许多缺点,比如环境问题。 ①城市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类为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创建的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城市生态系统无论是从营养结构.能量和物质的流动特点,还是从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看,都有显著的区别。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巨大而开放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如下特点: (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城市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创造的。人类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人类的心愿。人类的生命活动是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部分,人类亦具有其自身的再生产过程。 人类又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动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现存量计很少,且主要为一些伴人害虫或家养动物,体现着人类的影响。人类的生物物质现存量不仅大大超过系统内的动物,也大大超过系统内绿色植物的现存量。与绿色植物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处在营养级倒金字塔的顶端。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宰者,其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参与生态系统的上述各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着控制和管理,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二)城市生态系统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消费者是人,其所消费的食物量大大超过系统内绿色植物所能提供的数量。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所需求的大部分食物能量和物质,要依靠从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建设、交通、运输等都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制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能够定量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综合阻碍。换言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可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阻碍评价,即分析计算规划方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现状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技术路线为:首先,依照一定的标准,如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或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其次,依照不同的测算方法,计算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资本;最后,计算总资本,汇总得到总资本结构表。 1都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一般包括对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与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1) 调节气候功能。深圳市地处南亚热带,都市植被的微气候效应极为显著。都市林地在夏季的降温作用可直接减少都市空调的使用,故而这项功能可用替代成本法即减少空调的耗电费用来衡量。 (2) 固碳释氧功能。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评估生态系统固定C O2 经济价值的方法,参考前人工作经验,比较运用造林成本法及

碳税法2 种方法,评估深圳市生态系统固定CO2 的间接经济价值;而生态系统释放氧气的价值用释放的氧气量与氧气价格的乘积衡量。 (3) 保持土壤功能。首先采纳无植被覆盖的土壤侵蚀量和森林、草地的实际侵蚀量之差来估算森林、草地每年减少的土壤侵蚀量;然后再评价森林、草地在减轻表土损失、肥力损失和泥沙淤积灾难3 方面的价值。 (4) 涵养水源功能。依照水量平衡评估林地、水域涵养水量。涵养水源价值为年涵养水量乘以水价,水价可用影子工程价格替代。 (5) 净化环境功能。采纳替代成本法,用其他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成本代替生态系统净化环境功能的价值。 (6) 减弱噪声功能。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降低噪声价值的估算多以造林成本的15 %计。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分为直接利用价值(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 ,间接利用 价值(生态功能价值,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选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

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并试图应用整体、综合有机体等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天然降雨和降雪。 7.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括人工食物链和自然食物链两种类型。 8.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城市以煤为主要能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