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

一、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指通过认知调整和暗示性学习,帮助来访者了解正确的元认知知识,掌握元认知策略;并在元认知情绪体验中产生积极情绪,进而形成适应行为反应的心理学应用技术。元认知是一种智慧,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治疗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培养来访者的一种智慧和智慧行为。它是通过提升当事人的自觉能力而使顽固心理障碍彻底治愈和不再复发的技术。而彻底治愈和不复发的关键原因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使来访者形成了元认知智慧能力———来访者对自身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理和干预技巧有自己的理解和控制技能,形成有效适应自身生活环境的理解能力和技能,最终使自己的心理症状完全消灭在有效的积极适应生活和高效的自我调适当中。

1.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路线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路线是通过认知调整和暗示学习,向来访者输入正确积极的程序性知识,调动来访者积极的心理状态,减弱、消除条件性刺激所引起的负性条件性情绪反应,从而切断条件刺激与负性情绪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适应性条件性情绪反应,以及积极、有效的行为;通过几次训练使这种积极条件性情绪反应稳固、增强,当类似刺激再出现时,来访者能自动化产生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2.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工作原理

(1)干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无意识现象是一种条件反射[2],无意识也称潜意识。人们情绪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基本上都是由于在大脑中建立起潜意识条件性的情绪反应所致。而这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应[3]。

交互抑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个体不可能同时对一个刺激产生两种对立的情绪反应,要么执行原有的情绪反射S-E-R(S代表刺激事件,E代表情绪,R代表行为);要么执行新的情绪反射S-E`-R`(S代表原刺激事件,E`代表新情绪,R`代表新行为)。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工作要点一,为个体在大脑中建立起新的S-E`-R`情绪反应与行为方式,使之能够替代或对抗原有的S-E-R反应模式。

(2)控制程序性知识运行

根据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操作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C-A(如果……那么……)的方式在大脑中表征,其中C(Condition)与条件反射中的S相似,代表问题情境,但它更强调解决问题的条件,A(Action)与R相似,代表对当前情境所做出的反应,但它更强调人的认知反应,是更复杂的运用知识思维的高级反应。

同一个人的大脑中储存着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有一些知识被优先应用转化为行为,而另一些却长期得不到应用,无法转化为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倾向受其大脑中有什么样知识的制约,也受其大脑中哪一种知识处于优势兴奋状态的制约[4]。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工作要点二,即在放松状态下,向来访者输入新的一套积极的程序性知识,通过几次巩固练习,让这个新的程序性知识系统具有在大脑中优先实现运行的兴奋性,以表现为积极行为。输入的程序性知识,实质上就是向来访者大脑中输入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反应。它省略了调整来访者认知的漫长、低效的干预过程。运用程序性知识输入原理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来访者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反应,使心理干预过程变得高效。

(3)使用暗示学习技术

心理暗示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暗示现象;另一类是应用心理学临床技术进行治疗时的暗示技术。暗示技术是通过催眠、放松等训练程序,来保证接受信息者不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或思维、情绪情感对其进行评价、反思,而改变行为的心理学临床技术。它是一种能够唤起愉悦情绪体验和高度集中状态的高效学习过程和方式。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使用的暗示学习技术是在扬弃传统催眠理论中的玄虚蛇足之处,完全建立在暗示学习理论基础之上,易于掌握、易于使用和相对安全的暗示技术。它是通过运用放松训练程序,在一定的心理诱导作用下,消除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促成愉悦和高效能学习心理状态的临床心理技术

常用的危机干预技术与方法

常用的危机干预技术与方法 (一)、心理危机快速干预ABC法 1、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2、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快速建立信任关系; 3、认知调整,情绪减压和哀伤辅导。 (二)、放松训练 一般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要求完成特定的动作程序,通过反复的练习,使人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失调,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1、深呼吸放松法 又称为腹式呼吸法。在感觉压力时,试着调整呼吸。深度把手放在肚子上,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腹部用力,感受气息从鼻子进入腹腔,肚子慢慢鼓起来。然后再专注地让腹部慢慢回落,吐出这口气,慢慢地让自己呼吸的时间拉长。每次10分钟左右,可以帮助有效放松。 2、冥想放松法 不管有什么样的想法,不去评判他,只是体验;耐心,我们不必以每时每刻的运动来填充自己的生命。让事物按自己的时间展现出来;不要对自己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期待。只是时时刻刻对自己开放;信任,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直觉;

无为,不想努力获得什么或到达什么地方;接纳,不要担心结果,只集中注意力接纳此刻发生的事情,即便出现了分心也要接纳,只要再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或那个词汇上就好了;放任,如果出现了评判想法,那么就放任并去观察这种想法。 3、音乐放松法 音乐可以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大脑,让脑细胞随着音乐的节奏改变放电频率,从而影响神经递质和激素分泌,改变我们的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皮肤电导率和肌肉紧张程度等指标,起到改变个体情感、情绪、认知以及行为的作用。 三、如果你被隔离,应该如何调适自己? “隔离”对普通人而言并不寻常。面对一个陌生而且不确定的处境,我们常因自我环境控制力被限制产生不满情绪,又因空间封闭,孤立无援的恐惧感容易扩大。 1)突然到来的人身自由限制,可能会造成暂时的慌张、不知所措。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压抑情绪,反而会影响后续的抗压能力; 2)可能会出现抱怨、愤怒。这时候,你需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比如:打电话给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情绪;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与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与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症状得到缓解,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帮助的及时性、迅速性是其突出特点,有效的行动是危机干预成败的关键。 1、危机干预的步骤 在大学校园内,当我们发现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可使用心理学家总结的“六步干预法”进行危机干预: (1)确定问题。 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解求助者的问题。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同感、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2)保证求助者安全。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3)给予支持和帮助。

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确实很关心你的人”。 (4)提出应对的方式。 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替代解决方法,促使当事人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启发其思维方式。当事人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 (5)制订行动计划。 帮助当事人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另外的资源的提供应付方式,确定当事人理解的自愿的行动步骤。计划应该根据当事人应付能力,着重于切实可行和系统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计划的制订应该与当事人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制订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和自尊。 (6)得到当事人的承诺。 帮助当事人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制订计划完成得较好的话,则得到承诺是比较容易。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除以上六步之外,还应该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人、来自于老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如朋友和社区志愿者的支持等。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失眠的案例分析

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失眠的案例分析 ——母亲失眠治好了 河北省涿鹿县张海明 我的母亲从八年前开始就有失眠症状伴随,为此母亲很烦恼,我也是上网查,求医问药,找偏方,还有穴位按摩等等,不定期的给母亲买西药、中药,强身的、补脑的,但是都没有治疗好。偶尔吃某些药物后,当时也能见效,时间一长,效果降低。近一年,母亲不让买药了,说是不管事,自己白天也没什么干的,困了就躺会儿。说实话母亲是不愿意让我花钱再买药,尚且吃药也不管事。 医学上失眠是这样定义的:失眠即睡眠失常,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不能再继续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觉,多因健康情况不佳,疼痛、感觉不适,生理节奏被打乱,睡眠环境影响等,也有怕睡眠而失眠的。 一、母亲的症状主要表现,我归纳如下 1、入睡困难。入睡慢,母亲晚上十点躺在床上,直到一两点钟才能睡着。这对母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睡不着的这段时间里,大脑会不停地想事情。结果,越想越清醒,很难入睡。 2、睡眠中途经常醒来。每天晚上母亲都会在睡眠中途突然醒来,有时是因为外界的声音,有时是自动醒来。虽然,醒来后能够再次入睡,但是,数次的醒来也对母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3、对声音敏感。只要有哪怕是极轻微的声音也会睡不着。比如,父亲的鼾声,甚至呼吸声音大一些,都会让母亲觉得很烦,不能入睡。 4、睡眠质量不高。母亲觉得每晚真正睡着的时间就是傍天亮时才睡着,其它时间都是“迷迷糊糊的”,还做些漫无边际的梦,感觉睡眠质量很低。 5、白天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如果晚上失眠严重了,那么次日上午母亲会感觉没有精神,身上发困难受,心情烦躁。 6、对睡眠过分担心。母亲一直都非常担心睡眠,经常不自觉地想起睡眠问题。 庆幸的是母亲每天在中午饭后,只要赶快躺下睡午觉,即使睡的时间短或是睡不着,也会感觉下午精神状态会好些。 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带来了福音 今年我有幸成为教科局“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实验教师,从看书自学到听金洪源教授的讲座,我都热情很高,尤其是金教授说失眠是很好治疗的,我更是万分欣喜。那时我就有了要给母亲治疗失眠的想法和信念,并且我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病症的治疗理论和操作流程。下面我简单阐述一下治疗母亲失眠所要用到的心理学知识。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痴呆患者照料者心理的影响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痴呆患者照料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痴呆患者照料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2例痴呆患者照料者的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分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照料者的PAC评分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自我肯定、未来展望和PAC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痴呆患者照料者的影响显著,能够减轻照料者的心理负担并加强积极感受,进而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标签: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痴呆;照料者;心理 我国痴呆(AD)病症的发生率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呈增加趋势,由于AD 病程较长,AD患者照料者的负担较重且易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影响AD患者的康复效果[1]。为此本研究将46例应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的AD患者照料者,与46例行常规护理的照料者进行比较,以期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2例痴呆患者照料者的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6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9:27,年龄18~53岁,平均(35.51±9.24)岁,照料时间1~7年,平均(3.86±1.43)年;对照组男女比例16:30,年龄19~55岁,平均(36.07±10.58)岁,照料时间1~7年,平均(3.91±1.29)年。两组照料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①专业护理人员对AD患者照料者进行心理压力、疾病知识、照料能力等方面的评估,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建议。②引导照料者了解积极护理对于AD患者的重要性及其积极作用,以便纠正其之前的错误认知或者行为模式。③组织医院或者社区照料者参加联谊会,鼓励其相互分享照料经验和自我调节的有效方式。④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或者家庭随访,了解照料者在照料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帮助其营造合理的家庭照料环境。对照组:对AD患者照料者进行健康宣教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依据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评价AD患者照料者的积极感受,共自我肯定、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得分与照料者的积极感受程度呈正比[2]。按照1988年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选取其中4个项目,每项0~100分,分数与质量成正比[3]。

元认识心理干预技术

1.什么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元”康熙字典[爾雅·釋詁]解释道:元,始也。元认知字面理解是对认知的认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给元认知下了定义: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正式提出以前,人们对元认知的概念局限于此。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创始人金洪源教授打破了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局限,将元认知定义为:个体对整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反思认知和调控。这当中的“整体心理活动”不仅包括认知活动,还包括情绪情感、人格以及潜意识等内容。认知心理学家没有提及元认知对情绪情感及潜意识的认知,不是说人类的元认知不可以或不能对情绪情感和潜意识进行认知,而是由于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任务目标和条件的限制(认知心理学实在模拟研究电子计算机的信息输入、储存提取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以研究人类的智力为主要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决定了他们只能回答元认知能够对自身的认知进行认知和调控。 基于对元认知概念进行全新的阐释形成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也称元认知干预技术或CEI技术)是指通过心理辅导干预,使人们对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进行有效地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以解除心理困扰和发挥潜能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这里的元认知一词译自英文的“Meta-Cognition”。“元认知心理干预”即自己站在高于自身心理活 动之上进行反审认知、监督调控,以更好地实施高效心理治疗、人格修正和促进学习潜能开发等。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这是一个系统的技术,不好解释和定义,但可以从金老师在08年心理学名师讲座的首讲中的概括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天才学习生学习状态、灵感状态都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状态;几乎所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状态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核心因素的;而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易建立也是易消除的,因此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可以治愈的。从这句话中可以得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干预人的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主的潜意识心理活动状态,从而塑造积极的心理状态(认知、情绪、人格)。而干预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概念、原理和方法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团队重新解释和对前人经验的继续加工所得出的,在临床治疗中起到高效不复发的作用。这个体系我们称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这一技术体系研发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效果明显,经住了实践的检验!现这一技术体系在国内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011电大一体化职业生涯规划2答案.docx

一、判断题 1.高“职低就”现象意味着工作者所具有的教诲和培训 比工作所要求的多。 ( √) 2.生“涯”指一个人的职业或糊口活动 ,而非糊口模式。 ( × ) 3.执“行”是 CASVE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 ( √) 4.“职业”指不同行业和组织中存在的一组相类似职位。 ( √) 5.组“织文化”可以被视为一种组织经验的习得产物。 ( √) 6.CIP有助于改善生涯发展 ,因为它排除了在决议计划拟定中 怎样定位这一环节。 ( ×) 7.按照亨考夫的概念 ,高收入的脑外科医生、辩护律师、电影 xx和会计也属于服务行业。 ( √) 8.彼得德鲁克认为“组织”不是一个社区或家庭 ,而是阶级或党派。 ( ×) 9.独立签约人包括像市肆业主或酒店业主这样的商业业主。( × ) 10.独立签约人被定义为依靠自身供给的一种产品或服务而获 得消费者的个人。 ( √) 11.对于不同的雇主 ,工作和家庭糊口的关系是相同的。( × ) 12.对于一些刚进入工作市场的新工作者来说,可以或许协商的空间是很宽的。 ( ×) 13.对于员工来说 ,临时就业和为调派机构工作之间是没有区

分的。 ( ×) 14.工作不仅限于有偿活动,休闲活动也是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 √) 15.工作面试中雇主的兴趣焦点在于三个范畴,个人兴趣、技能和价值观。 ( √) 16.雇主和求职者是以相同需要进入招聘和聘任过程的。( × ) 17.和就业运动有关的最重要元认知是指一个人的积极参与精神。 ( √) 18.后备员工被定义为只在需要时才被聘任一天或几周的员工 储蓄。 ( √) 19.技能与能力常常用于职业评定,所以二者的含义是相同的。( × ) 20.继续教诲并非对于所有工种的工人都是必需的。( × ) 21.简历的目的是帮助寻找面试的机会,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 生命历史。 ( ×) 22.尽管电子沟通有很大进展,但是很多求职过程仍然依赖标 准形式的文字表达和口头沟通。( √) 23.据计数 ,世界各地的女性都比男性工作更长的时间。( √) 24.考虑来自重要他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所有的意见都是有帮助的。 ( ×) 25.科技不能对职业生涯孕育发生足够的影响。( × )

初中生理科学习困难的认知结构分析与及个案辅导

初中生理科学习困难的认知结构分析与及 个案辅导 〔关键词〕认知结构;问题中心图示;知识表征 一、问题提出 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结构特征及其干预的研究,是教育实践中长期以来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根源是其认知结构存在各类缺陷。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离开学生的知识,特别是离开学生的学科知识空谈智力,解决不了学习困难生的问题。同时,认知结构不是孤立的,它是与情绪共存的,它们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几乎所有学习困难生的个案临床诊断与技术干预过程,都涉及情绪阻碍认知结构的问题。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生的消极学习行为和认知结构是伴随着消极情绪建构起来的,消极情绪是学习困难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重要且起关键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临床干预与辅导,积极情绪和认知结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理科学习困难的初中生进行行为及学科的干预,以智育知识观中对三类知识的分类和认知心理学中知识表征顿悟所需要的问题中心图示为主要分析目标和依据,进行认知

结构的诊断分析,通过对理科学习困难生进行行为和学科心理辅导,改变其错误的认知结构和知识表征,提高其理科学习成绩。 二、来访者基本情况 (一)来访者自然情况 葛某,男,15岁,某中学初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亲经营一家服装店,业务繁忙,对其生活和学习很少过问。母亲没有工作,有时帮父亲打理店面,但主要负责照顾家庭和葛某的学习生活。母亲对葛某非常宠爱,只要是葛某提出的要求,母亲都会很痛快地答应,因此葛某和母亲的关系比较好,比较听母亲的话。 (二)问题表现 1.学习方面 葛某学习成绩一般,在班级中处于中下等水平。升入初中后,葛某对学习的兴趣渐渐下降,尤其是理科成绩一直处于及格边缘,有时甚至不及格。母亲对其学习成绩很重视,专门请了家教为其补习功课。在进行辅导前葛某的理科成绩是:物理65分,数学44分,化学73分。班级总排名39名(共48人)。 上课时,葛某经常不认真听讲,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在提问他数学基础知识时,发现他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回忆知识点时没有清晰的脉络,对知识点的

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本次学习的收获: 1、通过这次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学习,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学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预的计划筹备,对日后工作实务特别是个案工作有较大帮助。 2、初步了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评估和筛选技术,学习了简单的干预技术,了解了“简快重建法”、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 3、今天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危机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介入、处理技巧等,收获最大在于对应急事件发生后和心理创伤者使用保险箱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 4、第一次系统的接受这样的学习,很有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让我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方法,总之,这样的培训系统,完整,很好。 我认为在讲座中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1、讲座方式比较合理,并贯穿有模拟练习,增强了讲座效果,实操和小组讨论能让学员得到锻炼 2、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新知识的讯息,如简快重建法,讲课与互动良好结合,小组演练,探索讨论,现场气氛调动比较好 3、完整、系统、清晰、有条理,互动,注重重点,有具体技巧练习,切身感受印象深刻,提问,现场热烈,也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很信服。 4、时间安排较合理,开讲者平易近人、语言风趣,能很好的解释社工所提出的问题,与社工的互动较多,能够很好的根据社工知识结构来讲解。 5、对演练过后社工过的疑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互动,很好的调动了社工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诚挚的感谢部门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非常感谢医院和科室领导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踏踏实实工作,为医院的明天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2016-3-12

强化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强化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凌卫仙周俊余蔚菲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帕金森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1)和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并辅以必要的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强化心理干预,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MSE、MOCA、HAMD量表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简单易行,可在护理工作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帕金森病;心理护理;认知功能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1.072 The effect of mental nursing in the cognition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LING Wei-xian,ZHOU Jun,YU Wei-fei(Anning Hospital of Hainan province,Haikou57010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mental nursing in the cognition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Methods:80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39patients)and mental nursing group(41patients).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ognition function in both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MMSE,MOCA,HAMD before and three weeks after mental nursing.Results:Before mental nursing,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each scal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but after three week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th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especially to the cognition function.Conclusion:Mental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and it is easy to be used widely in nursing. Key words Parkinson's disease;Mental nursing;Cognition function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伴随有认知、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1]。年龄、起病年龄和病程对PD的认知功能也有重要影响,抗帕金森病药物对认知的影响也是一个复杂的因素。药物、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均可改善病情,同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均有积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0年10月 2012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入组 作者单位:570105海南省安宁医院神经内科 凌卫仙: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标准:(1)PD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2)年龄18 80岁。排除标准:(1)帕金森综合征。(2)听力及语言表达障碍者。(3)既往有精神病史。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59.48?10.55)岁。平均病程(4.90?2.3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9.76?3.45)年。对照组男18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60?11.74)岁。平均病程(5.68?1.8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0.31?3.9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这些患者时应多注意心理疏导,帮助她们找到适当的情绪宣泄方式,让其配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配合共同治疗。 3.3.5侥幸的心理护理对这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应重视数据的说服力,必要时可请患者一起阅读具有权威性的教科书,让她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梅毒对母体及胎儿或新生儿的危害性,主动接受正规治疗。 4结果 34例患者中26例已分娩,2例孕期未做梅毒检测,急产入院在产后确诊的患者所生新生儿被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儿;1例孕前确诊经治疗后妊娠,5例孕期确诊为梅毒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所生新生儿经随访已确诊为阴性,18例患者所生新生儿正在随访中;8例尚未分娩患者均接受了驱梅治疗。 5总结 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妊娠期间因生理变化带来的种种不适已使她们的心理变得较为脆弱,此时被确诊为梅毒患者,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往往会出现多种复杂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影响其对治疗的配合及疗效。提高孕前梅毒检测率,在妊娠前治愈梅毒,可减少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生。及时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减少母婴传播。 参考文献 [1]张玉兰,杨彩霞,冼翩,等.妊娠合并隐性梅毒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110-111. [2]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3-194. [3]苏明容.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1):197-199. (收稿日期:2012-05-07) (本文编辑崔兰英) · 821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1期(上半月版)

普通小学教师成为心理干预技术专家型教师

普通小学教师成为心理干预技术专家型教师 〔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技术;专家型教师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2014年4月份,我被县教科局领导选送外出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系统培训课程。在短短不足五个月的时间里,同一门元认知干预技术培训课程我重复学习了三遍。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名教师如果学会了这样一项技术,真的是意义重大。 一、在生活中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人的心理有潜意识层面,即意识不到或意识到了调控不了的心理过程。条件性情绪反应潜意识里的核心与关键,而条件性情绪反应一旦形成,将不受自己的控制。我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比如一遇某事就冲动、发脾气,过后又常常责怪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更因此多次伤害身边的人。我明白自己是做了情绪的奴隶。这种行为是自己在以前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系列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给自己做程序,改变自己。慢慢地我能够在当下觉知自己的情绪,并很好地调节了。 看到了自己的潜意识问题,慢慢地也能看到别人的潜意识问题,能更好地包容别人,并策略性地和别人相处,避免了很多和他人的矛盾。这一切改变都源自我学习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看到了彼此之间的条件性情绪反应,随时察觉并调节自己的情绪,我觉得生活变得透明了。 二、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做法发生了改变 学习了元认知干预技术,我在工作中的思维有了很大的转变,明白了自己或其他教师的很多行为是受了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影响。多年的教学使很多教师形成了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学生的学习障碍一样,是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反应会驱动单向思维,形成消极思想的沉淀,消极思想会助长消极情绪……这种消极增强的循环是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七)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2分/题,共50分 1、世界上首创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C ) A.华生 B.艾宾浩斯 C.冯特 D.弗洛伊德 2、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是 (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是( A ) A.弗洛伊德 B.巴浦洛夫 C.马斯洛 D.华生 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分为几个信息单位( A ) A.5-9 B. 3-7 C. 7-11 D.9-13 5、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求知欲是一种( B ) A.责任感 B.理智感 C.集体感 D.道德感 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 A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的趋避冲突 7、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A.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实践作用 D.主观努力 8、一外地患者住院,思念亲人,泪流不止,表现出患者哪一需要未满足( 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9、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是( C ) A.反向 B.否认 C.升华 D.幽默 10、青少年什么心理最多见( C ) A.紧张 B.恐惧 C.矛盾 D.快乐 11、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有( C ) A.心态好 B.智商高 C.善于调控情绪 D.道德品质高尚 12、文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D ) A.生活方式 B.语言 C.风俗习惯 D.结婚或离婚 13、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以下哪种疾病混淆( A ) A.甲亢 B.糖尿病 C.肺结核 D.胃溃疡 14、患者对刚做过或早已过去的事情要反复地进行回忆,是指( B ) A.强迫怀疑 B.强迫回忆 C.强迫联想 D.强迫行为 15、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中不包括( C ) A.确立生存意义 B.适度锻炼运动 C.加强学习能力 D.加强人际交往 16、患者总是严肃认真、固执、猜疑,属于下列哪种人格障碍( A )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响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就诊的200例不孕症患者,根据实施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护理),各100例,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健康知识认知度、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较对照组优,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度明显提升,负性情绪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标签:不孕症;心理护理干预;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不孕症是指夫妻同居时间大于1年,在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条件下,超过1年未有妊娠情况发生[1]。诸多针对不孕家庭报告研究指出,在不孕家庭中女性因素約为50%,男性因素占比约30%,夫妻共同因素及其他不明因素二者分别占10%,因此针对不孕症的治疗不仅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药物或手术治疗,还需要为患者讲解不孕症相关知识,并提供给患者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其提升不孕知识认识度,消除其内心紧张、不安的负性情绪,使得夫妻双方对不孕症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帮助患者提高不孕症治愈率,改善其预后[2-3]。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不孕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就诊的200例不孕症患者,根据实施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年龄23~40岁,平均(30.41±1.57)岁;病程1~5年,平均(3.41±1.24)年。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31.21±1.47)岁;病程1~5年,平均(3.57±1.33)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女性;(2)均符合WHO不孕症诊断标准:夫妻正常同居1年,在未实施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超过1年未妊娠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3)严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及语言障碍者;(4)既往或现存精神疾病史者。患者对

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护理中价值体会

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护理中价值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护理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诊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 究组采用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症状指标评分。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统计学差异成立。结论:在抑郁症的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心理认知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护理, 缓解不良情绪,护理价值积极,值得应用。 【关键词】心理认知护理干预;抑郁症护理;价值 抑郁症是临床长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疾病特征为情感改变或心境变化,同时伴有心理、认知、生理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变化。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对周围事情丧失兴趣,甚至出 现自残、轻生等负面行为。临床调查发现,临床上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患者自杀 率高达15%,因此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护理干预非常重要[1]。本文分析了心理认知 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诊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进行护理分析,纳入 标准:患者均确诊为抑郁症,符合临床精神类疾病的确诊标准,患者均签署护理知情书;排 除患者有认知障碍、心肺功能不全等与本次研究无关的情况。按照双色球分组方法将患者分 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42.5±0.6)岁,病程 为(3.7±0.2)年,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41.6±0.3)岁,病程为 (3.6±0.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数据可比,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均给予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和舍曲林等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干预,护士要指导患者采取轻松的方式缓解不适感,促进睡眠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 础上进行心理认知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举办座谈会。医院要定期举办患者座谈会, 内容包含患者正确疏解自身情绪、应对轻生等不良情绪的方法等,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内 容和话题[2]。当患者有语言障碍时,要采取肢体语言沟通的方式来进行认知干预,缓解不适 症状。针对记忆力较差的患者要协助强化记忆力,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特点进行个 性化的护理调控。(2)强化心理护理。针对负面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要重点护理,特别是 带有轻生、妄想等患者,要重点沟通,熟练运用沟通技巧,避免刺激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 主动宣泄自身不良情绪,共同讨论患者所面临的问题,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对抗和控制[3]。 若患者抵触语言沟通,要采取非语言沟通的方式传达关爱。(3)音乐、运动疗法。舒缓的 音乐和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保持身心放松,有助于疾病好转。护士在不影响 患者休息的情况下在病房内播放舒缓音乐,让患者情绪松弛;选择患者喜爱的运动方式,保 持适当的运动量,以患者运动后无疲累感为适宜,促使患者将不良情绪转移。 1.3护理效果判定 对比两组抑郁症患者在护理后的症状评分,制定症状自评量表,量表共分为抑郁、人际关系 敏感、躯体化和偏执四项,每项均25分,分值高表示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述,t检验,若检验结果P<0.05可判定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 一、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指通过认知调整和暗示性学习,帮助来访者了解正确的元认知知识,掌握元认知策略;并在元认知情绪体验中产生积极情绪,进而形成适应行为反应的心理学应用技术。元认知是一种智慧,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治疗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培养来访者的一种智慧和智慧行为。它是通过提升当事人的自觉能力而使顽固心理障碍彻底治愈和不再复发的技术。而彻底治愈和不复发的关键原因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使来访者形成了元认知智慧能力———来访者对自身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理和干预技巧有自己的理解和控制技能,形成有效适应自身生活环境的理解能力和技能,最终使自己的心理症状完全消灭在有效的积极适应生活和高效的自我调适当中。 1.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路线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路线是通过认知调整和暗示学习,向来访者输入正确积极的程序性知识,调动来访者积极的心理状态,减弱、消除条件性刺激所引起的负性条件性情绪反应,从而切断条件刺激与负性情绪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适应性条件性情绪反应,以及积极、有效的行为;通过几次训练使这种积极条件性情绪反应稳固、增强,当类似刺激再出现时,来访者能自动化产生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2.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工作原理 (1)干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无意识现象是一种条件反射[2],无意识也称潜意识。人们情绪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基本上都是由于在大脑中建立起潜意识条件性的情绪反应所致。而这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应[3]。 交互抑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个体不可能同时对一个刺激产生两种对立的情绪反应,要么执行原有的情绪反射S-E-R(S代表刺激事件,E代表情绪,R代表行为);要么执行新的情绪反射S-E`-R`(S代表原刺激事件,E`代表新情绪,R`代表新行为)。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工作要点一,为个体在大脑中建立起新的S-E`-R`情绪反应与行为方式,使之能够替代或对抗原有的S-E-R反应模式。 (2)控制程序性知识运行 根据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操作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C-A(如果……那么……)的方式在大脑中表征,其中C(Condition)与条件反射中的S相似,代表问题情境,但它更强调解决问题的条件,A(Action)与R相似,代表对当前情境所做出的反应,但它更强调人的认知反应,是更复杂的运用知识思维的高级反应。 同一个人的大脑中储存着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有一些知识被优先应用转化为行为,而另一些却长期得不到应用,无法转化为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倾向受其大脑中有什么样知识的制约,也受其大脑中哪一种知识处于优势兴奋状态的制约[4]。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工作要点二,即在放松状态下,向来访者输入新的一套积极的程序性知识,通过几次巩固练习,让这个新的程序性知识系统具有在大脑中优先实现运行的兴奋性,以表现为积极行为。输入的程序性知识,实质上就是向来访者大脑中输入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反应。它省略了调整来访者认知的漫长、低效的干预过程。运用程序性知识输入原理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来访者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反应,使心理干预过程变得高效。 (3)使用暗示学习技术 心理暗示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暗示现象;另一类是应用心理学临床技术进行治疗时的暗示技术。暗示技术是通过催眠、放松等训练程序,来保证接受信息者不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或思维、情绪情感对其进行评价、反思,而改变行为的心理学临床技术。它是一种能够唤起愉悦情绪体验和高度集中状态的高效学习过程和方式。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使用的暗示学习技术是在扬弃传统催眠理论中的玄虚蛇足之处,完全建立在暗示学习理论基础之上,易于掌握、易于使用和相对安全的暗示技术。它是通过运用放松训练程序,在一定的心理诱导作用下,消除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促成愉悦和高效能学习心理状态的临床心理技术

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价值

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8-01-23T10:56:38.1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5期作者:韩雪花[导读] 总之,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精神病防治院江苏南京 211214)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两组都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认知功能;阿立哌唑【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216-01 精神分裂作为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常具有感知、思维、意志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碍[1]。精神分裂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确,而对于精神分裂的治疗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当前应用也比较广泛[2]。本文评价了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年龄16~60岁;至少有1名监护人在2年内对患者进行监护;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病程≦10年;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孕妇、2年内计划怀孕的女性、哺乳期妇女;精神发育迟滞者;严重躯体残疾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56.13±2.49岁;平均病程为5.35±1.42年。80例患者随机分为各4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两组都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起始剂量5mg?d-1,根据病情情况在2周内加至治疗剂量(20~30)mg?d-1,共治疗观察3个月。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地心理护理护理,准备能容纳40~60人左右的教室和能容纳20个人左右的环境安静的房间;安排2名人员负责综合护理,1人负责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治疗,1人负责心理治疗,在每次护理结束后预约下一次护理的时间,并发放护理时间表,每月护理2次,共6次。(1)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难治性精神分裂相关知识的讲解,促进他们对于精神分裂有正确的认识,也有利于医生能够及时的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并对其进行处理。(2)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积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家庭社会背景,积极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并争取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使他们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配合。(3)康复训练:通过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和作息时间表等方式,加强患者的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纠正不规范行为;通过自我介绍、做游戏等方式提高社交技能,帮助患者调整面对应激的心态,防止或延缓发生严重的社会功能衰退,提高患者解决现实工作、生活困难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2)认知功能PANSS评分:PANSS量表阴性症状包括7项条目,阳性症状包括7项条目,主要根据检查者的临床经验进行评定,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1.0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见表1。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