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三六”教学模式学习资料

“一三六”教学模式学习资料

“一三六”教学模式学习资料
“一三六”教学模式学习资料

“五步三查六环节”课堂流程解读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景弘教学模式是顺应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后,建构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即:

一中心: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

新课程理念主张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学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以学评教,一切的教都应该围绕着学,教师的任务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三特点:自主、开放、高效。

景弘中学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们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探究新知,独立思考、演练基础,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展示提升、深入拓展;景弘中学的课堂是身心开放的课堂,这不仅表现在全校45间教室每天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兄弟学校老师及各界领导开放,还表现在学生的思维是敞开的、精神是放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景弘中学的课堂是高效学习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主体的、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获得过程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用价值、终身有用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

六环节:学前反馈、目标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达标检测

景弘中学的课堂教学流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五步三查六环节”,其中“六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程序,如下表:

六环节五

上课

流程

内容与操作方法目的

前反馈抽测

“学前反馈”主要是抽测上节课重点、易错

点知识。应注意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分

层次,重点关注3号学生。同时,要特别重

视黑板资源。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

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

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

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抽测是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巩

固功课的最有效办法。聪明的

老师是会精心设计好本环节

的。特别提醒:控制好时间。

标导入目标

导入

“目标导入”是所有课堂不可省略的必要环

节,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应在上课铃响之前让

学生写于公共黑板上。一般在导入新课后要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可以

运用多媒体、实验、讲故事等方式,该环节

可以培养学生主持人。

“明确目标”的作用在于让师

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和

努力方向。“导入新课”的作

用在于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

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

知识系统等方面。

自主探究第

独学

“独学”即自主学习。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

的自主学习行为,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能力的发展,。独学要以导学案为抓手,并运

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

带入对学中解决。

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

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

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合作交流第

对学

“对学”即ABC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互助学习,

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

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合作、探究、对子帮扶,

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

练兵。

展示提升第

组内

小展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

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

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

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

学情,进行大展示。

小展示的目的在于:一是展示

已解决的问题(即学习成果展

示);二是暴露并汇总未解决

的问题。小展示最终作用是为

大展示作准备。

班内

大展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在本环节将

得以展示。教师要做的是点拨、追问、启发、

引导、即时评价等。教师要根据“二查”情

况,对大展示预设内容、预设时间作灵活调

整。

让学生最终解决问题,思维打

开,问题明了,目标达成。

达标检测

整理

导学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

整理《导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

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

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导学案》的设定

位置,或者教材上,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

笔标记。

《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

课堂上问题、生成性知识等有

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

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三

查当堂

反馈

“当堂检测”是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

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全体学

生当堂练习(或测试)。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

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

题,要简而精。

目的:一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

识;二是把握学情,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尤其潜能生,以

便课后辅差和下节课“课前抽

测”。

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用数

学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

附:《课改的智慧》第五章第一节

揭秘“一三六”课堂教学流程

学前反馈

“学前反馈”又叫“抽测”,主要是抽测上节课重点、易错点知识。

抽测对象:应重点关注基础薄弱、自觉性较差的学生。

抽测内容: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的问题。

抽测方式:每组四名学生上黑板,为防止同学之间相互抄袭,每一个人抽测不同的内容,也可以分单双号抽测不同的内容。要特别注重黑板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及时批改与点评。其他同学则在座位上,将抽测内容写在自己的抽测本上,并在小组内完成相互批改。

抽测要求:(1)移位到黑板前要快速安静,不东张西望,回位同样安静迅速;(2)台上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组内编号、姓名再开始作答,台下同学在抽测本上作答;(3)板书要遵循“1268”原则,即字间距为1厘米,行间距为2厘米,每个字大小为6×6厘米的正方形,黑板每行的高度为8厘米。学生板书速度要快,版面要有规划,黑板要分栏,书写要工整,作图要规范;(这些要求需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训练,尤其是中文和英文书写)(4)要批改,写上批改人,打上分数,分数为十分制。一般用白色粉笔板书,红色粉笔批改,黄色粉笔更正、补充;(5)要点评共性错误,达到当堂落实的目的,方式自定。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学前反馈”作为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堂课的精彩程度,我们在操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板书时,相邻的两个同学互相抄袭。在安排抽测内容时,可以分单双号抽测不同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邻近抄袭现象。

2、座位上的同学抄袭黑板上的答案。在安排板书的时候,一般安排基础薄弱的同学上台板书,座位上的同学成绩相对好些,他们没必要抄袭黑板上的答案。

3、批改的同学发现错误后,只告诉正确答案,不讲解记忆的方法、解题的思路、相关的知识点,导致犯错的同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可以鼓励批改的同学出变式,检测板书的同学是否真正理解透彻,也可以由小主持人或老师在点评的时候通过追问、出变式等方式检测批改效果。

4、先完成抽测的同学无事可做,浪费时间。安排好环节之间的过渡,培训好学生先完成抽测的同学先进行独学。

5、时间掌握在5~10分钟。选择抽测内容时要注意难度、题量,预测抽测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让上节课的内容扰了这节课的学习。

对于老师来说,抽测其实并不陌生,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老师一直都有抽测的习惯。只是,我们的抽测不仅仅限于记忆内容,也有解答、计算、证明题等。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将大部分同学的抽测暴晒在黑板上。根据我们的观察和调查,学生非常重视自己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因为那样会让所有同学都看到,所以他们会提前复习,以免“出洋相”,而对于写在抽测本上的形式却不太在乎,因为那样只有老师一个人看见。而且,这样抽测还让批改的同学产生更强的责任感,他们必须要全部正确,并能讲解得让别人也明白,节省了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同时还解放了老师。

抽测是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功课的最有效办法,聪明的老师都会精心设计好本环节。

目标导入

“目标导入”四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明确目标,二是导入新课。

有效教学理论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学习目标需要在上课之前由学科小主持人板书到主黑板上,抽测完后由教师或者小主持人解读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正如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所言:“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或诗情画意,或行云流水,或妙语连珠,形式不一,但目的主要是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虽然总共只有短短的5分钟,却能为整堂课营造一个或轻松、或严肃、或激动、或期盼的基调。

景弘中学的老师特别喜欢动脑筋,在一次论坛上,初一年级主任邓春林和化学学科组长李勇一起总结出了十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我们将之命名为“勇春十全十美导入法”。

1、歌曲导入,心旷神怡

2、视频导入,绘声绘色

3、图片导入,形象直观

4、时政导入,开阔视野

5、生活导入,倍感亲切

6、漫画导入,回味无穷

7、故事导入,简单实用

8、悬念导入,引人入胜

9、小品导入,扩大参与

10、实验导入,趣味无穷

本堂课,教师抓住学生想要“认识自我”的强烈欲望,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不仅倍感亲切,而且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物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自然的奥秘,一下子就让学生的脑细胞活跃起来了。

我们要求教师对目标的解读必须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必要时可以对重难点知识做必要的铺垫式讲解。

段慧燕老师(注:本课堂的执教者)说:“有一段时间,我们语文课前板书的目标都是学生重新把教案上都有的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这些目标重新抄写在黑板上。在上课前主持人对照黑板念一遍。我认为这种做法无非就是机械的重复一遍专业术语,而且学生主持人无法真正解读好目标。所以我左思右想,把目标和教学流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读目标时,就明白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目的,以及如何完成这一目标。于是学生在解读我这种精心设计的目标时,便迈开了语文学习的步伐,同学们在主持人解读目标时,便得体的、自然的、优美的、从容的、有情趣的进入了语文学习。”

“每次我的设想都力争把教学的理性思考和诗意策划紧密结合,所以这一环节也是我对全文的教学设计的整体勾勒。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紧密结合,学生不仅明白本节课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同时对照目标知道自己学习的过程。这是我自己的教学创意,也是我本人的教学习惯。”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没有有效的独学就没有有效的讨论和交流,所以景弘中学信奉“独学不好的课不上”。

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和体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的两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从学习的职能来说,个体学习解决基础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提高的问题。没有个体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

讨论则如无源之水。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合作学习旨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个体通过独立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在小组里讨论。离开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也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这是无效的合作学习,它不但不能相互促进,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课堂教学就是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过程.在以展示为核心环节的课堂中,学生小组的合作特别是同伴的交流和互动、互助、互查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的确也发现学生因急于展示和互动而忽略了个人对文本的独立的深度的解读。宁静出智慧,任何课堂都需要学生个体独立的静悄悄的阅读和思考。这种阅读和思考越充分、越有深度,小组的交流和互动才会越有质量、越有效果。

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独立、安静、认真地阅读教材,完成自己“会的”,找出自己“不会的”,并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对学。先完成独学的同学先进入下一个环节(对学或板书)。

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生独学时,教师应该在各组巡查,关注各小组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的时候可以就学生独学

的状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

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特别

注意各组3号同学,必要时教师要

对独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法指

导、点拨,尽可能使其不掉队。但

尽量通过导学案来体现学法指导,

以减少对学生独学的干扰和学生

对教师的依赖。

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决定她在成长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要集中师生力量“聚集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高效课堂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与完善。

我们一直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当哑巴、当忍者、当懒汉、当忽悠者。课改当初还是有很多老师并没有理解老师四种身份的意思。我们有部分教师简直是课堂的“稻

草人”成了真正的懒汉,无所事事,在教室各处闲逛;有的不知所措,在教室一角将手插在衣袋里木然张望。特别是学生独学时,很多老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针对这种课堂现象,课程开发中心立即采取了措施。第一,组织老师业务论坛,主题是“五步三查六环节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二,召开学科主任会议,强调集体备课时应该认真推演一遍课堂,一个人口述,其他组员补充强调课堂上教师作用的体现;集体备课这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实战性”集智,预设学生的问题在哪,知道在第一次学情调查时该如何出手。第三,严格管理拼教,下下周围绕“五步三查六环节”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个主题组织微教研交流会。

实际上,问题还不止于此,看起来操作简单的独学环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问题。

1、学生不阅读教材直接完成导学案。究其原因是没有意识到阅读教材的重要性,更可能是不知道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有效地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应该是学生独学(预习)的核心任务,学生怎么读是其中的关键。根据我们的经验,阅读的方法需要老师的示范和指导,阅读的活动则应是学生独立进行的。老师的示范和引导既可以在课堂上现场进行,也可以通过编写导读提纲来进行。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读阶段。

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教材读通、读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引读阶段。

教师着力于引导,引导主要是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来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自读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地进行学习了。它的标志是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题,学会自己提问题。学生是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后面的学习环节的。这个阶段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独学(预习)不仅要完成和解决各自的处于现有发展区的内容和任务,并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同时还要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和思考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应尽量让学生在独学(预习)时进行“裸读”,即学生直接面向教科书文本进行阅读,可以借助工具书(字典)但不要依赖教参或教辅。学生在独学时直接查看教辅,走捷径,这是以教辅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讲授和灌输,它的危害性是很大的。第一,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读书只是向课本和教辅查找答案,没有思考的读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书代替思考,导致读书和思考都浅尝辄止。第二,容易造成“假知”,使教学失去针对性。“教科书+教辅”的阅读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看看和查找就可径直获得知识,把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都隐蔽起来,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找不到它的着力点。学生在课堂的展示也因此带有“泡沫”和“虚假”成分。有效的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上,学生展示的内容也应该基于学生自我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见解。(引自《中国教师报》)

2、学生独学时抬头张望或小声交流,部分学生甚至还没认真思考就进入对学环节。

对于这些问题,除了在学生培训的时候要做到位,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利用起评价这个武器。高效课堂建设有一句话“要什么就评什么,评什么就来什么”。比如,景弘中学的所有课堂都是全开放式的,经常有很多领导和老师来听课交流,他们可以在教室自由走动、观摩,如果不在培训的时候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认真独学的必要性和经常抬头张望的害处,学生是很容易受到打扰的。即使是培训的时候思想工作和行为规范都做到位了,也还是难免有些同学克制不住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能利用外部刺激来制约他们的行为了。当我们发现哪个班的学生经常抬头,我们就及时提醒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加强“抬头率”的评价;当我们发现某个年级的学生经常抬头,我们就提醒学校验评中心加强“抬头率”的评价;当我们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抬头,我们就开展评比活动,让全体教师都重视这个问题。总之,发现什么问题,就要重视什么问题,相关人员都行动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我们在初一上学期帮助学生成功地克服了以上的坏毛病,养成了好的独学习惯,以后的两年半就基本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了。就算是出现,也是很容易纠正的。

教育无小事,有问题自有解决的方法,可怕的是我们对问题的漠视。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也特别喜欢“自主探究”这个环节的设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脱离了教师的控制,更能充分暴露自身的问题,学习环境是安全的,生生之间是平等的,生生之间的知识落差不大,较本真的实现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包括对学与小展示。“对学”即ABC学习共同体三人学习对子之间,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对子帮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

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

兵强兵。“小展示”即由学

科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

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

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

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

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

露问题收集,以板面(各

组的小黑白处)曝晒的形式汇

报给老师,便于教师完成第二

次学情调查,掌握学情,为大

展示作准备。小展示目的,一

是展示已解决的问题(即学习

成果展示),二是暴露并汇总未

解决的问题。

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独学结束后,由1号同学组织各自共同体成员按规定位置站好位,先是核对独学时的答案,再将有争议的答案进行互助交流,有疑惑的同学先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它两个同学补充或解答,若是共性的问题经讨论后不能得出满意的结论就将问题带入组内小展示。经过组内讨论后要使用双色笔将错点点击与方法小结整理记录在导学案上,同时在对学环节要注意音量的控制,不能情不自禁大声争论而影响其它共同

体的交流。

合作交流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对学与小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个共同体与学习小组,发现学生的问题症结所在,对学生的“求助”要有回应,或将问题“踢回”给小组再讨论,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将问题情境化引导。此时教师手中要有一个学情调查记录本,对学生的生成与困惑做到心中有数,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为接下来的班内大展示做准备。

为了让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到规范有序,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移位,交流,记录、反馈四个环节的培训。全班各共同体的移位与站位如下图所示,起立时凳子要移至桌位下,腾出活动的空间。在不同的课上,由各共同体的学科1号(同学亲昵地称为学科师傅)进行组织,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其它同学补充、质疑,共同总结后由组长收集组内暴露的问题,以及成果,汇报给老师,准备班内大展示。

对学与小展示中的“假对学”与被动展示也是常有的现象。

有时对学环节,看上去站位有形,热热闹闹,但是由于学生对学目标不明确,共同体帮扶不到位,小组长执行力差加上教师无所事事,造成对学无成果,耗时低效,变成“假对学”与被动展示。如何让对学、小展示环节能在独学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合作探究有深度,提高有效性,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板书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板书与对学开始的时间,板书只能提前或与对学同步开始。即要么先独学完的同学先板书,要么指定共同体板书;二是确保分给每位同学的板书量适当,如果板书量过多,教师必须培训学生板书思路、提纲、知识框架图。

2、指导学生对学的方法。对学内容应该包括“对答案,找错误→论知识,讲方法→善总结,提规律→出变式,深拓展”。

3、各年级每期开学初的课堂操作规范培训时,要将对学的要求板书在主黑板上,提醒学生规范操作。

4、做好“一个准备三个带入”。“准备”就在预习新知时,对自己将在课堂上要进行的展示进行知识、工具、人员、表现形式的前期准备。三个带入分别是“预习与独学中有疑问的问题,自己认为有必要向对学伙伴交流的,自己所见所闻与本节知识相关的知识”简称为“疑问,提醒,关联”。具体操作为,独学后要在导学案上写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我要向学习对子问什么,②我要告诉学习对子什么,③本节知识的作用是什么。其中对带入第③点不作硬性的要求,但前面两个一定要写在导学案上,写在导学案上有利于老师的检查与督查。这样毎个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进入对学、小展示环节,对学、小展示就会有针

对性,有深度,有生成,避免或减少了“打酱油”或不愿意参与的现象。对学环节完成后,各组结合小展生成,对将要进行大展的内容进行预演准备。(引自《消灭假对学》李飞国)处理好对学、组内小展示之间的关系,规范了合作交流的操作,教师们能发现问题并即时解决,这样做时课堂会更有效,课堂也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方生态池塘!

展示提升

“展示提升”环节所指的展示主要是班级大展示。“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或小主持人组织的展示,是师生隐性与显性两条线相互交叉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主导作用和教学机智的体现。大展示环节是学生大展身手的T台,是知识消化的输出,是激情的飞扬,是唱念的表演,是顿悟的豁然开朗,是规律小结的水到渠成。它与小展示区别在于二者的展示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操作技术也不尽相同。

大展示对学生的要求:移

位做到快、静、齐,携带导学

案与双色笔,会者能积极说出

自己的思路与方法,惑者问题

能得到解决,学生要在质疑与

对抗中得到升华,运用合作表

演,诗歌朗诵汇报收获,互动

交流。

高效课堂是动静结合的课

堂,为了避免学生在移位的过程中的杂乱无序,在大展示环节学生的移位有专门的要求。

大展环节移位路线有统一的规定,同一组、同一共同体的学生站在一起,成U形对准展示者,学生站位时不重叠,便于所有同学看到黑板和展示者,老师站在中间或两端处。起立后将凳子收回桌子下面再移动。

第一种站位方式如图所示——移位到1、2、5、6组时的站位,1组学生移到6组一侧,2组同学展开站中间过道,3组同学移位至4组黑板侧。移位口令是:请同学们移位到第X 组。

第二种站位方式如图所示——移位到3或4组时的站位,1组学生移到6组一侧,2

组同学展开站中间过道,3组9人移位到后黑板处。移位口令是:请同学们移位到第X组。

如果课堂上4组大展示完,准备5组大展示时,也只有3组学生从后黑板处移位至4组黑板前即可,其他人不动;如果4组展示完准备3组展示时,则是应该等1、2、3组学生归位后4、5、6组再按照以上方法移位。

学生怎么展示才是精彩的,一首展示歌,可以实现“形、神”的完美结合。“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来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引自杜郎口中学)。

大胆、性格外向、基础较好,有着这些潜质的学生逐渐成了课堂上的明星,大部分话语权在这些学生间争抢。如是便有了“展示专业户”的代名词出现。如何解决“展示专业户”的难题?

我们的课堂中不能只培养一批展示专业户,这样就与课改初衷“发展学生”有偏离,发展学生中的学生应该是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出彩权,课堂中老师们要调动各种因素激发学生有展示欲望。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从评价入手,改对个体的评价为对学习小组共同体评价,利用捆绑评价调动共同体的互帮互助。针对3号同学不发言,将展示分数作个调整,如各组1号学生展示加1分,3号展示一次可以加3分,鼓励3号同学参与展示。

大展示对老师的要求:教师隐身幕后,扮演最好学生与最差学生的身份,通过点拨、追问、启发、引导、即时评价,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深水区”。以“第二次学情调查”为基础,对大展示预设内容、预设时间作灵活调整。让学生独学与小展示中的问题得到解决,锻炼学生能力,学习目标达成。

课堂大展示要解决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对导学案上的问题师生齐对答案;二是展示者照本宣科念展念答;三是老师在选取大展内容时觉得什么都重要,都要展,无取舍,通常

是由第一组展示到第六组,下课铃声一响匆匆收场或拖堂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如何让大展示有针对性,有温度,有深度?

首先要解决可以做什么,我们先要规定什么不可以做,那么大展示不展示什么呢?

下列两种情况是不需要进行大展示的:①学生独学可以学会,且已经学会的;②学生对学、小展可以教会,且已经教会的。

其次要解决的就是大展示展示什么?

展示内容的选取要突出师生两条线的功能。选取大展示的内容一般做到如下四个基本要求,①学生的疑点、错点与方法小结。让学生达到学会、培养会学。②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把课堂中各个零散的知识点像串“珍珠”一样串起来,形成知识脉络结构,并“挂”心中。③方法的发散与收敛。引导学生做好举一反三与多法归一的小结,做好“做一题,得一法,通一类”的总结。④课程标准的要求,考纲的重点,中考的高频点。这些才是课堂大展示的内容。

最后我们要知道大展示的资源从哪里来。

发掘大展示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三大资源:黑板资源、学生资源和教师自身资源。第一,黑板资源。其实黑板资源也是学习资源的一种,为了便于大家在课堂中操作,特将黑板资源单列。课堂中我们要与学生有个约定,就是充分利用符号显性表示学生学的情况,便于老师掌握学情。例如:学生独学与对学后,在本组或其它小组的板面上用红色粉笔打上“?”或“√”。“?”约定表示这个问题我有疑问,向同学们发出求教的信号,“√”约定表示这个问题我有其它的方法解决,要与大家分享。这样老师在巡查时一眼明白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也解决了我们常提的问题曝晒、错点点击、方法小结与分享来自于哪。当然前提是大家一定要保证独学与对学的充分与深度。第二,学生资源。要发现学生的资源除了第一条中提到的要与学生有个约定,还需要老师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五步三查”中的“三查”就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皱眉深思、顿悟狂喜、忘我争论、一筹莫展等等,当老师关注了状态,调查了学情,盯住了板面资源,聆听了对学,了解了小展示,跟踪了问题的提出、解决与生成……一句话:关注了学生,大展示的资源就来了。第三,教师资源。要利用好教师自身的资源,首先我们的老师要有学生观,并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其次是在备课时,要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个预设,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学生可能存在问题的预设,以及解决方案的预案,要对导学案中的经典例题举一反三。再次还可以向当堂拼教的老师征求意见。最后在课堂中做好三件事:“盯、观、跟”。盯: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显性资源;观:学生学习过程中与学习状态;跟:跟踪问题解决与生成。对发现的资

源根据前面要求的要展示什么进行提炼与过滤,作为大展示的内容。(引自《如何提高大展示的有效性》宾拥军)

大展示是高效课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大展示是孩子们知识升华的热土,是展示自我的乐园,是挑战自己、勇攀知识高峰的必经之路。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自信地站在这里,相信他们必将成为最亮的那一颗星!

整理测评

“整理测评”它分为整理与测评两个内容,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

整理就是经过前面的合作探究与展示提升后,学生回到座位用红色笔完成本节课中个性化重、难点记录,生成性知识构建,方法与规律的小结,将这些内容整理在《导学案》或者教材上,一方面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另一方面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测评是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制定的验收题,当堂测评既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又让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第三次学情调查,为课后转化潜能生和下节课“课前抽测”作好准备。

整理测评对学生的要求:使用双色笔,知识总结既要注重框架构建还要注意一题一法的收集整理,要将运用知识时易错点与方法写在相对应位置。

整理测评对教师的要求:要预留时间给学生,引导学生回扣学习目标,像串珍珠一样将课堂中的所悟所结作一个整理。测试题的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延伸性。检查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共同体,对子之间的互查、互批互改。潜能生的测评卷进要面批、面改。

景弘中学“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每节课是六个环节,其实上下两堂课之间环环相扣,上一节的整理测评既是收尾,也是下一节课前抽测的前奏。

“一三六”课堂的核心是“一”,“六”只是为突出“一”,完成“一”而设计的,课改初期我们追求模式,但是反对模式化,景弘人独创的“拼学”,“拼教”,“自驾课”,“跨界大课堂”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课改我们还一直在路上,”景弘中学苏志宏校长一直鼓励与告诫自己的团队,“发展与创新是景弘的永恒主题,为了教育梦,中国梦,我们应该做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景弘人一直在课改路上,既然是在路上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有对梦想的追求,有团队的力量,有集体的智慧,就是景弘中学不断前进的最大保障。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性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实践自学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但是我认识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研究、探索和网上讨论交流,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1、情境创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就可以收到“电子”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例如,在创设“美化工作表”这一课的情境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部分知识点与Word排版类似,容易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感觉没兴趣、不熟练的学生又跟不上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班的成绩表为操作样本,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组为单位,形成组合作、

502043《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502043 参考学时: 90 学分: 4 课程类型:专业课

2015年 1 月编 一、适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3年制中职,5年制高职) 二、开课时间 第4学期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3年制中职,5年制高职)的专业课程。 2、教学任务 本课程主要以Dreamweaver软件为操作平台,针对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中理论结合实践的特点,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知识模块上首先介绍网页的相关知识,学习HTML标记语言,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Dreamweaver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网页元素在网页中的使用技巧,锻炼学生网页的排版设计能力,最后通过样式表、客户端脚本、服务器行为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开发简单动态网站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中,选取紧密联系实际的项目并进行详细分解,重点培养学生的静态、动态网页制作能力、具备网站的建立和维护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严谨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事物美的观念;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 3、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网页设计相关知识、网页元素组成、网页结构、网站开发流程、网页设计 与制作工具;

2)掌握HTML标记语言并能够熟练使用标记元素来书写网页框架; 3)掌握Dreamweaver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习文本、图像等多媒体元素在网页中的 使用技巧; 4)熟练掌握表格的弹性控制及表格元素标记的使用方法并能应用单元格的合并拆 分、表格嵌套来完成网页的排版; 5)掌握模板的使用方法;熟练应用模板来制作、修改、批量更新网页; 6)掌握两栏框架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浮动框架嵌套网页的技巧; 7)熟悉AP元素的浮动和定位并能结合时间轴来实现多个AP元素的动画效果; 8)熟练掌握表单的制作方法、表单元素标记、了解网页通过表单来提交数据的原 理; 9)掌握网页中客户端行为的概念;能够使用常见的客户端行为来制作前台页面的 动态效果; 10)掌握样式表对网页的外观和格式的控制、样式表的冲突与继承并能够熟练 书写样式; 11)熟练掌握服务器行为的概念、连接数据库、插入、修改、更新、删除操作 记录;能够使用服务器行为开发简单的动态网站。 五、课程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Photoshop高级应用》,后续课程有《网站建设》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数分配见下表所示 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成果概述(郭振峰).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成果概述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0年 5月 30日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4039 课题负责人:郭振峰 负责人所在单位: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 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 已成为小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一方面,进入 21世纪以来,教学改革的呼声席卷教学界,小学教学改革也风起云涌。“师生互动” 一词被频繁运用, 在各教学学科与活动中处处可见。师生互动是教改的一面旗帜,成为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 (2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未见小学课堂教学中系统地研究师生互动的具体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报导。本地区尚未师生互动方式及其可行性、有效性的系统研究和成果,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程式化的、理性整理的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报复。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 (1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2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3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 (4师生互动教学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实践价值: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将努力建构起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的实施将为成功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成功的案例。 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可以给广大的校长和教师研究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模式, 使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少走些弯路,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 同时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一定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前言: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媒体、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定位于WEB技术开发工作岗位。它是WEB前端技术开发的必备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的说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网页设计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及HTML语言,掌握运用Dreamweaver(以下简称DW)网页制作软件制作网页的方法,通过运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和Flash动画制作软件,三个软件互相配合,完成网页设计与制作任务的方法。为今后从事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开发和管理奠定基础。在网页设计的实践中重点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是网页设计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

三、教学目标 1、职业关键能力目标 (1) 掌握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 (2) 掌握DreamweaverCS5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 (3) 掌握建立与管理站点的方法 (4) 掌握制作主要内容为文本的网页的方法 (5) 掌握在网页中插入与编辑图像的方法 (6) 掌握在网页中插入多媒体元素的方法 (7) 掌握表格处理与网页布局的方法 (8) 掌握创建超级链接的方法 (9) 掌握使用框架制作旅游网站的方法 (10) 掌握创建和使用模板的方法 (11) 掌握创建和使用库的方法 (12) 掌握在网页中添加AP Div的方法

(13) 掌握在网页中使用行为的方法 (14) 掌握HTML基础知识及通过代码修饰网页的方法 (15) 掌握使用CSS样式表修饰网页的方法 (16) 掌握动态网页的概念及简单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 2、职业专门能力目标 (1) 通过完成相关的项目,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 (2) 通过完成相关的项目,掌握网页设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完成相关的项目,掌握网页布局及美化的基本方法。 (4) 通过完成相关的项目,掌握简单网页交互的制作方法。 3、方法能力目标 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网页制作基础知识(4学时) 教学目标: 网页与网站基本概念、网页基本组成元素、常用网页制作软件 主要教学内容: 网页制作基础知识 网页的基本构成元素 网页制作常用软件和技术 第二章 Dreamweaver CS6轻松入门(2学时)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 式研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生态课堂考查与评估 一、生态化课堂教学背景 1.现实依据 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遭遇困难,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担负着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使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的辍学、失学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益需要探索新策略,新方法。因此,“中小学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 2.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

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三种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2005—12—06 作者简介:罗燕,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计算机专业工程硕士;孙友松,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510006)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因特网的普及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人类拓展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和能动性。先进的技术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共享成为可能,学习的选择性和公平性大大提高。同时,信息交互手段的使用,使个体化的学习、因需学习以及因材施教得以实现;信息化更能为教育理念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远程教育、终生教育、学习社会化也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国际教育技术界在总结近10年网络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给Blending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 BlendedLearning(结合式学习)赋予新的含义,即各种 学习方式的结合。例如运用视听媒体(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的学习方式或是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实质上,所谓Blending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 由于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是一切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策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有指引的作用,所以当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教改试验等等在内都将受到当时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致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 (CAL)、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三种模式。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CAI)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一种模式,该模式主要是让计算机扮演导师的角色,只讲计算机教育,还没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 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成功研制第一个CAI系统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CAI技术的发展,CAI课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从程序式教学发展为后来的智能导师系统。CAI课件制作越来越精美,功能越来越强大。其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 由于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接近原则(反应必须在刺激之后立即出现)、重复原则(重复练习能加强学习和促进记忆)、反馈与强化原则(与反应正确性有关的信息可以促进学习)、提示及其衰减原则(在减少提示的情况下,朝着期望的反应引导学生,从而完成学习)等,是早期计算机辅助教学和CAI课件设计的理论基础。它所提供的课件设计原则指导了CAI软件的设计开发,形成了CAI软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即基于框面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模式)。基于这种模式的课件,其功能主要有知识介绍、操作练习、单元测验、资料查询、演示说明等,但内容上只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简单替代,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课件教学模式单一 基于信息技术的三种教学模式 罗 燕 孙友松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致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 (CAL)、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三种教育模式。当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应用受到所处的时代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这三种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其优缺点。随着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模式在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因材施教、交互能力等方面不断得到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多元化;教育模式 2006年第2期 高教探索 HigherEducationExploration 78??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说课稿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技能课程,该课程不仅实用性强、应用面广,而且与岗位的联系非常密切,仅仅就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就可以从事相关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考取相关的网页设计与制作员的资格证书,如果将此作为技能基础,继续学好后续基于网络编程的动态网页设计技术,学生还可以从事网络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进行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同时也可以考取网页设计师、网络软件工程师等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该课程的开设,正好满足我校关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能够在一线工作岗位上从事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规划、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人才。基于该课程的主要工作岗位有:网站管理与维护人员、网页设计与编辑人员、网站策划人员及网页美工人员等。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一线工作岗位上从事网页设计、制作、编辑,网站规划、维护和管理的人员)、我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及本课程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网站的建设,毕业后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人才),我们将培养学生熟练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操作技能作为培养重点,在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中,应用“工学结合”的教育思路、实施“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思路下,主要以“工作导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知识学习”的一个架构来完成教学。 具体给大家阐述如下: 老师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根据知识点——设计任务——组合项目——达成一项工作 老师教学中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布置一项工作(工作导向)——将工作转化为项目(项目导向)——将项目细化为每一个任务(任务驱动)——通过任务引出知识点(知识学习)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辛店小学刘晓杰 一、本课题研究概况及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爆炸的信息化今天,素质教育应运而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语文课堂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在新一轮的课改实验中,语文课堂出现诸多的变化。如师生观念的变化,由原来的重教学轻学发展到重视学生的体验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和师生地位的转变,老师是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语文课堂教学多姿多彩,教学资源的改变,由原来单一的文本教学到网络资源的注入再到校本资源的研发。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体验了自我,课程的标准被语文教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演绎出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成为导演。这样,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成了新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育的地域差异也受到重视,针对农村学校教育的课堂改革和研究。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其他一切实可行值得借鉴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有选择地借鉴已有的研究经验,这样农村学校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很有可行性的。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方向转变。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我提出“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样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就几种课型做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 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总的说来,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如,高一数学在引入反函数概念时,说明为何只有对应的映射是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可以采用“设疑式导入”,依次提问如下: (1)当x∈r时,y=x有反函数吗? (2)当x∈(0,+∞)时,y=x有反函数吗? (3)当x定义在什么区间上函数y=x存在反函数? (4)什么样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信息技术课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信息技术课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浪潮向人们宣言,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课堂教学是学好每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课以前称为微机课或电脑课,大多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既然现在被正式纳入必修课,则必须按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程序,使之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总结、提炼出好模式。 信息技术课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型。教师应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规律的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种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理论实践结合型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高的课型。 理论实践结合型的课,如何具体操作,下面就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激趣导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动作。 1、准备资源:光盘,网站和课件等资源,供学生使用。 2、创设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在情境的作用下,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适应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3、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导入法(2)设疑导入法(3)多媒体导入法(4)作品导入法(5)演示导入法 二、展示教学(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展示当堂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令学生去奋发学习。 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实际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试卷(五)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 Photoshop中,下列__D_____操作不能提交图像变换。 A. 按Return键 B单击选项栏中的“提交”按钮 C. 在变换选框内双击 D在变换选框外双击 (2) Photoshop 中,利用蒙板制作淡出效果的方法为____C____。 A.添加蒙板后使用橡皮图章工具 B.添加蒙板后使用钢笔工具 C.添加蒙板后使用渐变工具 D.添加蒙板后使用填充工具 (3) 下列情况不属于冷色彩的是______A___。 A.黄色 B.蓝色 C.绿色 D.蓝绿 (4)下列情况不属于色彩联想性的是______D__。 A.蓝色——天空 B.黑色——黑夜 C.红色——喜事 D蓝色— —高科技 ^ (5) 创建浮动广告的路径应使用__C______. A.“窗口”—>“时间轴”—>“添加行为”命令 B. “窗口”—>“时间轴”—>“录制层路径”命令 C. “修改”—>“时间轴”—>“录制层路径”命令 D.“修改”—>“时间轴”—>“添加行为”命令 6)下列关于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D_____。 A.在DreamweaverMX中,层用来控制网页中元素的位置 B.层可以放置在网页的任何位置 C.层以点为单位精确定位页面元素 D.层中可以包含任何HTML文件中的元素 (7)要打开网页时弹出一个信息框,可以使用新建行为中的___B____。 A.打开测览器窗口 B.弹出信息 C.调用JavaScript D.播放声音 (8)要上传整个站点,要选定整个站点文件可以按的键是___A_____。 A.Ctrl+A B.Ctrl C.Shift D.Shift+A (9)检查测览器的兼容性应选的选项是_____D__。 A.搜索 B.验证 C.链接检查器 D.目标测览器检 查 (10)下列属于合法IP的是_____A__。 A.202.96.1.2 B.257.33. 21.5 C .33.23.99 D.10001111 (11)在模板中,由DreamWeaverMX自动建立的是____D___。 A.可编辑区域 B.可选区域 C.重复区域 D.锁定 区域 (12)在DreamWeaverMX中有___B____种方法可以建立基于模板的网页。 A.2 B.3 C.4 D.5 (13)模板文件的扩展名为______C_。 A.lbi B.htm C.dwt D.asp (14)下列不是FlashMX的选取工具的是___D____。 A.箭头工具 B.图标是空心箭头的工具 C.套索工具 D.手形工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

分为“12+24+4”。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 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

第二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八)教学策略的类型 1、依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1)内容型策略。内容型策略有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也就是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 (2)形式型策略。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形式型策略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学习三种类别。 (3)方法型号策略,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

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它要求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驱动设计要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应避免抽象或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使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实际任务来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如在教PowerPoint插入背景、声音一课时,把教学任务融于一张音乐贺卡上。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贺卡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头脑中就有初步的印象,接着再分析贺卡的结构:哪些部分是艺术字,哪些部分是普通字,哪些地方是剪贴画,哪些地方是文件中的图片,哪些是文本框,哪些是自选图形,哪些地方还须再进一步地完善,电脑中的音乐、背景又该如何放到贺卡中来。通过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就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时,我们再讲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讲时以点拨为主,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综合能力和审美观点。 小组合作形式教学 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开始,合作学习受到相当的重视,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呢? 首先是要合理分组,就是把学生从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组,就是要选好组长。要选择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担任组长,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组长肩负着分配本小组工作,协调小组成员、指导帮助小组成员的作用。另外是要选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有些课,如《网络与道德》这一课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那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这一课是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的,避开了机房。因为这一课比较适合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而小组讨论的教学如果在机房进行,比较难以控制,座位也安排不好。这样讨论的时候气氛会好一点。谈起网络,不同层次的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学生眼里的网络世界和成人的是不相同的。这就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很多精彩的话题。在这一课中,联系实际举了一些案例,如中学生的网友约会,少年黑客,网吧里的案件等,把这些案例解剖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去理解《全国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 简而言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不是适用于每一堂课的,我们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与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 法是否匹配,是否还有更适合的教学方式。 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上机辅导教学,其目的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分层次教学手段,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分层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所有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