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h03

ch03

ch03
ch03

第3章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

一、简答题

1.试述社会最终产品与企业最终产品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工、农业企业(工厂与农场)自产自用的原材料,对于相应企业总产出的计算分别会起什么作用?

3.工农业总产出(C V M ++)中物质消耗C 是过去生产的,本期生产的,或过去本期生产的兼而有之,试说明理由。

4.对比总产出、净产出而言,增加值十分重要且应用广泛,试从增加值的价格构成(1C V M ++)的角度说明其理由。

5.在我国改革开放、大量引进外资的情况下,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孰大孰小?为什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得平衡?

6.试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净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及所能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

7.为什么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等于社会最终产品(含劳务)的完全价值?试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8.SNA 的中间消耗概念与MPS 的物质消耗概念有何不同?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如何正确确定其中间消耗。

9.国民产值计算的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和支出法各有什么特点,不同部门应采取何种计算方法。

10.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再SNA 、MPS 核算体系中各有什么特点和表现。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各项中没有纳入生产核算范围的是( )。 A 农民自产自用粮食 B 房屋 C 居民家计活动 D 房屋租赁

2.生产核算的国土原则和国民原则的共同点是具有相同的( )属性。 A 常住属性 B 非常住属性 C 基层属性 D 非基层属性

3.在生产核算中需要做虚拟核算的是()。

A市场产出 B非市场产出

C主要是市场产出,也有少部分是非市场产出

D主要是非市场产出,也有少部分是市场产出

4.国民经济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内容是().

A、资产负债核算

B、国际收支核算

C、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D、资金流量核算

5.已知某地区GDP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总值为().

A、5600亿元

B、3600亿元

C、800亿元

D、1600亿元

6.某地区1996年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数据为(单位:亿元):劳动者报酬300,生产税160,生产性补贴160,固定资产损耗80,营业盈余120,则该地区GDP为().

A、520亿元

B、600亿元

C、800亿元

D、480亿元

7.GDP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全部()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之和.

A、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

C、基本单位

D、基层单位

8.在生产单位的生产核算中,只能从它生产的()构成上划分中间消耗和增加植.

A、产品实物

B、最终产品

C、产品价值

D、劳务

9.在生产核算中,生产税除了各种利前税之外,还应包括().

A、所得税

B、调节税

C、奖金税

D、增值税

10.服务是提供无形产品,其特点是().

A、生产和使用同时进行

B、可以多次交换

C、无法计算产出价值

D、无法计算增加值

11.在SNA中,拥有资产承担债务,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从事交易的经济实体是().

A、物质生产部门

B、机构单位

C、产业活动单位

D、产业部门

12.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提供全部使用的货物和服务总量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总供给

C、社会总产品

D、国内生产净值

13.一定时期生产产出包括().

A、原材料库存价值

B、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

C、期初在制品价值

D、期末在制品价值

14.下列哪项属于收入法增加值的统计内容().

A、增值税或营业税

B、生活价格补贴

C、所得税

D、设备普通保养费

15.从总供给和总需求出发如何理解出口().

A、国外供给

B、国内需求

C、国外供给和国内需求

D、国内供给和国外需求

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A、统计在工业总产出之中

B、不统计

C、统计在建筑业总产出之中

D、统计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之中

17.新核算体系的生产范围是().

A、所有货物的生产

B、所有有酬劳动者提供的服务

C、所有货物的生产和有酬劳动者提供的服务

D、所有货物的生产及营利性服务

18.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

A、消费品及服务

B、用于积累的生产资料

C、出口货物及服务

D、进口货物及服务

19.按产品法计算总产出的部门是().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房地产业

20.生产账户的平衡项目是().

A、总产出

B、中间消耗

C、增加值

D、固定资本消耗

21.产业部门生产账户中的总产出和中间消耗要求().

A、都按产品加以分类

B、只列总数

C、总产出按产品加以细分,中间产品不加细分

D、总产出不按产品细分,中间消耗需按产品加以细分

2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A、中间产品价值

B、总产品价值

C、社会最终产品价值

D、社会成品价值

23.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不包括().

A、购买的消费品

B、家庭成员自己从事的家务劳动

C、购买的各种服务

D、获得的实物报酬

24.国民总收入不包括().

A、生产税净额

B、资本消耗价值

C、国外净要素收入

D、中间消耗

25.包含重复计算的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总收入

C、总产出

D、国内生产净值

三、多项选择题

1.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

A固定资产损耗 B净出口

C生产税净额 D营业盈余

E劳动者报酬

2.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包含以下各项().

A总消费 B总投资 C净进口 D净出口 E期末国家储备3.总产出价值构成().

A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B中间消耗

C固定资产损耗 D净增加值

E出口

4.在SNA中机构单位是具有哪些特征的经济实体().

A拥有资产 B必须从事物质产品生产

C承担债务 D独立从事经济活动产品

E独立核算

5.在SNA中,采用“常住单位”概念是为了().

A区分国内交易与国外交易 B界定交易主体范围

C界定生产活动范围 D区分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

E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6.保险业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A保险费收入与赔金支出之差 B手续费收入

C投资净收入 D其他经营项目收入

E工资收入

7.生产核算中的虚拟交易方法主要用于()核算.

A地下经营活动 B自给性生产

C不以获利为目的的非市场产出 D非法交易活动

E家务劳动

8.下列哪些项目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统计之中().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企业自制设备

C体育、文艺活动及其服务 D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E森林、矿藏等资源价值

9.服务产出包括().

A教育服务 B居民服务

C娱乐服务 D国防、治安等安全服务

E金融、保险业服务

10.每个产业部门的统计范围确定依据是().

A行政隶属 B企业生产规模相同

C生产产品的同一性 D统计部门规定,无理论依据

E生产过程技术的同一性

11.企业增加值统计包括().

A工业企业增加值 B企业医院服务增加值

C职工食堂饮食生产增加值 D职工子弟学校、技术学校增加值E企业房管部门服务增加值

12.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A总产出合计减中间消耗合计 B社会总产品

C最终产品价值 D货物和服务生产总值

E全部增加值之和

13.生产账户包括().

A收入分配账户 B生产总量账户

C国民资产负债账户 D产业部门综合生产账户

E机构部门综合生产账户

14.包含折旧在内的指标有().

A国民总收入 B国民净收入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净值

E总产出

15.以收入作为其总产出的部门().

A农业 B工业

C运输邮电业 D餐饮业

E其他营利性服务性企业

16.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品有().

A居民个人和个人社会集团购买的消费品

B作为固定资产的产品 C增加储备的产品

D出口的货物和服务 E进口的货物和服务

17.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有().

A劳动者的货币工资 B劳动者的实物报酬

C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 D生产税

E居民储蓄的利息收入

18.计入政府和事业单位总产出的项目有().

A办公用品支出 B业务用品支出

C差旅费及医疗费支出 D基建及转移支出

E工资性支出

19.不包括折旧项目的有().

A国内生产净值 B社会总产出

C中间投入产品价值 D最终产品价值

E国民生产总值

20.国内生产净值的实物构成为().

A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

B新增的固定资产

C用折旧资金替换的固定资产

D增加储备的产品

E净出口的货物和服务

四、计算题

1.在下面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中,添入适当的数字,并解释原因(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单位:亿元

2.根据给出的资料,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某地区的GDP。

已知:(1)农业总产出为200亿元,其中生产者自产自用部分价值30亿元,中间投入50亿元;(2)工业总产出为60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1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出为200亿元,中间投入为80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200亿元,中间投入为40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出为200亿元,中间投入为60亿元;

(6)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200亿元,中间投入为40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费用总支出为3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经常性支出的10%计算;

(8)全地区劳动者报酬总数为70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200亿元,生产补贴为120亿元,固定资产损耗为400亿元,营业盈余为280亿元;

(9)全地区总消费价值为1000亿元,总投资为640亿元,外地购入为400亿元,固输出外地为180亿元。

3.某地区2000年的固定资产折旧为96亿元,劳动者报酬总数为472亿元,生产税为114亿元,生产税补贴为50亿元,营业盈余为282亿元,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为-1.2亿元.试计算该地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

4.某地区2000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1200为亿元;(2)中间投入为700亿元;(3)固定资产折旧为60亿元;(4)劳动者报酬300为亿元;(5)生产税净额为40亿元;(6)营业盈余为100亿元;(7)总消费为300亿元;(8)总投资为210亿元;(9)出口为80亿元;(10)进口为90亿元。

试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5.某工业企业全年生产活动统计为:销售收入25万元,期初成品库存16万元,期末成品库存10万元,半成品库存期初期末存货价值没有变化,在制品价值期初8万元,期末11万元,本年度购进原材料20万元,承作来料加工收入5万元,自建厂房施工产值15万元.要求计算本年度工业总产出。

6.某地区全年农业统计为:农产品粮食产量为103万吨,每吨平均价格为1300元,其余农产品价值8.7万元,林产品价值为3万元,森林培植费用为6万元,畜产品产值为6万元,期初牲畜存栏价值为15万元,期末牲畜存栏价值为17万元,要求计算农业总产出。

7.某地区工商银行男末储蓄存款余额为110亿元,该年度应支出利息10.5亿元,贷款70亿元,该年度利息收入15亿元,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服务费2亿元,投资收益12亿元,其中自有资金投资收益8亿元,要求计算该地区本年度工商银行总产出。

8.某地区教育部门全年支出各种办公、教学材料费用0.53亿元,支付教师、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性费用1.63亿元,虚拟固定资产折旧0.84亿元,要求计算该地区教育部门本年度总产出和增加值。

9.已知金融部门总产出350亿元,中间投入128,固定资产折旧15亿元,生产税净额15亿元.要求:计算增加值和营业盈余,并根据有关数据编制金融部门生产账户。

10.已知如下资料(单位:亿元)

(1)总产出与中间投入:

部门产出中间投入率(%)

农业 766.20 34.29

工业 2392.40 69.53

建筑业 304.30 71.47

货运邮电 153.50 40.20

商业饮食业 171.39 58.58

非物质生产部门 433.55 37.41

(2)分配再分配情况:

劳动者报酬 866.89 自产自用 231.34

生产税及营业盈余 459.26 所得税 200.00

固定资产折旧 196.17

(3)使用情况:

农民居民消费 492.04 非农民居民消费 381.20

社会消费 192.64 固定资产大修理 22.30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111.89 基本建设 333.76

库存增加 171.20 净出口 48.33

要求:分别用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11.已知全年总产出9159亿元,中间消耗4381亿元,最终消费物品和服务3858亿元,资本形成总额88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589亿元,货物和服务出口1124亿元.要求:(1)计算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2)国内生产总值;(3)国内生产净值。

12.已知全年全年居民消费2802亿元,公共消费(社会消费)1256亿元,总投资98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88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形成总额1005亿元,库存增加-16亿元,净出口32亿元,其中出口1125亿元,进口1093亿元,总产出8854亿元,劳动者报酬2683亿元,生产税净额60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598亿元.要求:(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2)计算中间消耗;(3)计算营业盈余;(4)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账户;(5)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

13.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

(1)国内总产出 28000亿元

(2)中间消耗 17600亿元

(3)总消费 8054亿元

(4)总投资为 2546亿元

(5)固定资产折旧 1310亿元

(4)劳动者报酬 6560亿元

(5)生产税净额 972亿元

(6)营业盈余 2068亿元

(7)出口 2100亿元

(9)进口 1310亿元

(10)国外净要素收入 -45亿元

要求:(1)分别用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2)计算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

(3)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账户;(4)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

14.设某地区国民经济某年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物质产品1500亿元,生产中耗用物产产品8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占10%),劳务产品80亿元;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劳务产品为360亿元,生产中耗用物资产品1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占10%),劳务产品20亿元。试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用以反映该地区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2)物资生产部门的社会最终产值,以便和历史资料作比较。

15.设某地区以MPS口径计算的社会总产值为1400亿元,供本物质生产部门和劳务部门的中间消耗为616亿元和104亿元;而劳务总产出为280亿元,供物质生产部门和本劳务部门的劳务中间消耗为100亿元和40亿元。试求出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16.给出下表资料,试推算出表中空缺的指标,并填入相应的位置。

17.运用上题的资料和推算结果,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分别用生产法、分配法和使用法计算MPS口径的“国民收入”(即“物质产品净值”)指标,并观察三种方法的结果是否符合“三方等价”的要求。

excel公式中的if条件语句

excel公式中的if条件语句如何在excel公式中的if使用and和or逻辑 例如是如何根据分数来给出优、良、中、差的等级。 如果只有两个分数段(如及格、不及格两个级别)很好办,假设成绩数据已经输入单元格A1,直接用Excel 公式输入条件A1>=60,为真时填写“及格”,为假时填写“不及格”就可以了。这时显示在Excel单元格里的公式是:=IF(A1>=60, “及格”,“不及格”)。 如果有多个分数段,比如要求: x<60-----------------------不及格 x>=60 AND x<75--------及格 x>=75 AND x<85--------良 x>=85----------------------优 其实很简单,只要了解Excel里IF函数参数和返回值的用法,第一个参数是条件,第二个参数是条件为真的返回值,第三个参数是条件为假的返回值;而且IF函数可以嵌套(根据Excel2003的帮助文件,最多嵌套可达七层),这样上面的问题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解决: =IF(A1<60,"不及格",IF(A1<75,"及格",IF(A1<85,"良","优"))) (这时无法使用Excel的交互式的方法输入,可以把这个公式修改后复制到单元格里) 因为Excel特有的单元格拖拽功能,很容易就把这个公式给复制到一整列上了,这样就实现了一系列成绩自动的给出等级,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这个小技巧比较初级,但是我认为还是比较的实用的,见笑了。 (yanqlv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feng1725改进与完善: 成绩的正常值在0到100之间,大于0或小于100就是非法值,对此,我们对以上公式进行改进:

单向散列函数算法Hash算法

单向散列函数算法(Hash算法): 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消息摘要)的函数(过程不可逆),常见的单向散列算法有MD5,SHA.RIPE-MD,HAVAL,N-Hash 由于Hash函数的为不可逆算法,所以软件智能使用Hash函数作为一个加密的中间步骤 MD5算法: 即为消息摘要算法(Message Digest Algorithm),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消息进行预算,产生一个128位的消息摘要 简易过程: 1、数据填充..即填出消息使得其长度与448(mod 512)同余,也就是说长度比512要小64位(为什么数据长度本身已经满足却仍然需要填充?直接填充一个整数倍) 填充方法是附一个1在后面,然后用0来填充.. 2、添加长度..在上述结果之后附加64位的消息长度,使得最终消息的长度正好是512的倍数.. 3、初始化变量..用到4个变量来计算消息长度(即4轮运算),设4个变量分别为A,B,C,D(全部为32位寄存器)A=1234567H,B=89abcdefH,C=fedcba98H,D=7654321H 4、数据处理..首先进行分组,以512位为一个单位,以单位来处理消息.. 首先定义4个辅助函数,以3个32为双字作为输入,输出一个32为双字 F(X,Y,Z)=(X&Y)|((~X)&Z) G(X,Y,Z)=(X&Z)|(Y&(~Z)) H(X,Y,Z)=X^Y^Z I(X,Y,Z)=Y^(X|(~Z)) 其中,^是异或操作 这4轮变换是对进入主循环的512为消息分组的16个32位字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重点)将A,B,C,D的副本a,b,c,d中的3个经F,G,H,I运算后的结果与第四个相加,再加上32位字和一个32位字的加法常数(所用的加法常数由这样一张表T[i]定义,期中i为1至64之中的值,T[i]等于4294967296乘以abs(sin(i))所得结果的整数部分)(什么是加法常数),并将所得之值循环左移若干位(若干位是随机的??),最后将所得结果加上a,b,c,d之一(这个之一也是随机的?)(一轮运算中这个之一是有规律的递增的..如下运算式),并回送至A,B,C,D,由此完成一次循环。(这个循环式对4个变量值进行计算还是对数据进行变换??) For i=0 to N/16 do For j=0 to 15 do Set X[i] to M[i*16+j] End AA = A BB=B CC=C DD=D //第一轮,令[ABCD K S I]表示下面的操作: //A=B+((A+F(B,C,D)+X[K]+T[I])<<

第2章 国际分工理论

第二章国际分工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两种形式——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分析两种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和区别: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被认为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起点。李嘉图理论重点分析劳动生产率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并以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认为,即使一个国家所有产品的成本都比另一个国家高,另一国成本相对更低,它们之间仍然可以进行分工与贸易。在劳动成本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在不利中选择不利较小的产品进行生产与出口;在劳动成本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则可以选择优势更大的产品生产与出口,两国都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李嘉图理论的发展和补充,他们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该理论把李嘉图单一的劳动要素分析,扩展到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的模型。这一理论强调,一国应该利用国际分工机制,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地使用本国最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今天学术界所讨论的比较优势理论,基本上是以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为蓝本的。 相同点与不同点何在? 2.关于比较优势原理对发展中国家是否适用的争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性以及主要缺陷。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问题,国内外理论界的认识分歧较大,我国近年来两种对立观点的论战一直在持续。 一种观点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误导,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参与国际分工,将永远成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会陷入停滞的比较利益陷阱(洪银兴,1997、王允贵,2001)。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选择与其要素禀赋即比较优势相符合的产业与技术结构,才能达到要素禀赋结构的快速升级,从而使其经济收敛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违背比较优势原则选择产业与技术结构,则会使企业丧失自生能力(林毅夫,2002、林毅夫、李永军,2003)。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优势原理在中国的现实应用,使中国成为名列世界前五位的出口贸易大国。但是,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竞

单向杂凑函数解读

第 6 章單向雜湊函數 密碼學上的雜湊函數(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為一種可以將任意長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11719694.html,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 经济等word文档 度的輸入訊息加以濃縮、轉換,成為一相當短的固定長度輸出訊息的函數,此一輸出訊息一般稱為文件摘要(Message Digest)或雜湊值(Hash Value)。 設計或使用雜湊函數於密碼學系統上的主因是因為利用公開金鑰密碼系統簽章時,因其運算速度較慢,若對整份文件加以簽章則效率不彰。因此加以變通,使用由該文件經過雜湊函數運算所產生之長度較短,但足以區別該文件的文件摘要(Message Digest),或稱文件的數位指紋(Digital Fingerprint),來加以簽章,取代原先對整份文件簽章的方式,以加速數位簽章的應用。 雜湊函數與加密演算法一樣,均是將訊息加以隱藏。但其不同點在於加密演算法的結果可以藉由適當的方式加以還原,而雜湊函數則必須具單向與不可逆(One-Way)的特性。因此使得給定文件時,順向計算該文件的雜湊值相單簡單快速,但經過雜湊函數濃縮、運算後的文件摘要,無法反向還原成先前的訊息。 密碼學中所使用的單向雜湊函數(One-Way Hash Function)必須具備以下兩個特性: 1.當給定一特定的雜湊輸出值後,欲找出任何文件可以輸出此一特定 的雜湊值,為計算上的不可行,此為抗拒事先描繪的特性(Preimage Resistance)。 2.即使給定一份文件及其雜湊值後,找出第二份文件可以輸出此一特

散列函数

散列函数 又称hash函数,Hash函数(也称杂凑函数或杂凑算法)就是把任意长的输入消息串变化成固定长的输出串的一种函数。这个输出串称为该消息的杂凑值。一般用于产生消息摘要,密钥加密等. 一个安全的杂凑函数应该至少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①输入长度是任意的; ②输出长度是固定的,根据目前的计算技术应至少取128bits长,以便抵抗生日攻击; ③对每一个给定的输入,计算输出即杂凑值是很容易的 ④给定杂凑函数的描述,找到两个不同的输入消息杂凑到同一个值是计算上不可行的,或给定杂凑函数的描述和一个随机选择的消息,找到另一个与该消息不同的消息使得它们杂凑到同一个值是计算上不可行的。 Hash函数主要用于完整性校验和提高数字签名的有效性,目前已有很多方案。这些算法都是伪随机函数,任何杂凑值都是等可能的。输出并不以可辨别的方式依赖于输入;在任何输入串中单个比特的变化,将会导致输出比特串中大约一半的比特发生变化。 常见散列函数(Hash函数) ·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是RSA数据安全公司开发的一种单向散列算法,MD5被广泛使用,可以用来把不同长度的数据块进行暗码运算成一个12 8位的数值; ·SHA(Secure Hash Algorithm)这是一种较新的散列算法,可以对任意长度的数据运算生成一个160位的数值; ·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消息认证代码,是一种使用密钥的单向函数,可以用它们在系统上或用户之间认证文件或消息。HMAC(用于消息认证的密钥散列法)就是这种函数的一个例子。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校验由于实现简单,检错能力强,被广泛使用在各种数据校验应用中。占用系统资源少,用软硬件均能实现,是进行数据传输差错检测地一种很好的手段(CRC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散列算法,但它的作用与散列算法大致相同,所以归于此类)。 讨论几种散列函数。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假设处理的是值为整型的关键码,否则我们总可以建立一种关键码与正整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把该关键码的检索转化为对与其对应的正整数的检索;同时,进一步假定散列函数的值落在0到M-1之间。散列函数的选取原则是:运算尽可能简单;函数的值域必须在散列表的范围内;尽可能使得结点均匀分布,也就是尽量让不同的关键码具有不同的散列函数值。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关键码长度、散列表大小、关键码分布情况、记录的检索频率等等。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散列函数。 1、除余法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 【内容提要】比较优势原则仍然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进行国际分工定位的原则。加入WTO之后中国现实的选择是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现代制造业中心。中国具备成为现代制造中心的比较优势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处在要素驱动转向投资、创新驱动阶段“入世”与经济全球化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巨大机遇。短中期内中国不具备成为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基础和条件研发活动与服务业的发展应围绕提升制造能力而展开以避免盲目性。【摘要题】对外开放与中国【关键词】比较优势/制造业/研发业/服务业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理性定位应该是取代上个世纪中后期日本的地位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生产制造中心。这一结论的主要论据有三:其一目前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在全球竞争体系中最具优势的竞争要素仍然是劳动力包括高素质劳动力和简单劳动力;其二研究与开发优势的形成不仅有赖于知识存量和知识增量有赖于超常规模的资本投入而且必须以强大的制造能力为基础;其三服务业尤其是面向生产、管理与资本运营的服务业必须有其服务对象即制造业同时服务业的高度化也必须有先进的技术硬件作支撑。 一、理论分析:比较优势仍是全球化下国际分工的基础与原则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高潮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分工协作体系正在形成它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生产制

造、研究开发、管理运营。把中国定位于现代制造业中心就是将经济资源重点配置在新兴产业和经过现代技术改造过的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同时对其他两个环节也有所注重的国际分工定位和产业竞争战略。在全球化生产体系的三个环节中研究开发环节居于关键地位管理运营环节能获取较多的国际分工利益生产制造环节则处于较低的层次。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将中国定位于生产制造环节呢?以比较优势作为国际分工的基础和原则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的。20世纪30年代的H—O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比较优势学说的经典理论地位但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实践对比较优势学说似乎形成了挑战。围绕着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二战后国际分工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循着两条脉络:一是继承比较成本学说根据实践的变化修正和发展比较成本学说如新要素理论、动态周期理论等循着这一方向形成的研究成果扩大了比较优势的内涵指出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特征但仍然坚持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的基础与原则;二是从全新的角度去研究贸易产生的基础及国际分工所应依据的原则如产业内贸易理论、公司内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等。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因而寻求产品的差异性并以差异产品为基础进行规模扩张是进行分工、获取贸易利益的有效途径。表面上看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结论与比较优势学说的主张似乎是不一致的但确定差异产品的过程本身就是比较优势、劣势的过程扩张规模以降低成本的过程就是创造比较优势的过程。产业内贸易理

推荐2017年高中数学课下能力提升六条件语句新人教A版必修3

课下能力提升(六) 条件语句 [学业水平达标练] 题组1 条件语句与条件结构 1.下列关于条件语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条件语句中必须有ELSE和END IF B.条件语句中可以没有END IF C.条件语句中可以没有ELSE,但是必须有END IF D.条件语句中可以没有END IF,但是必须有ELSE 2.下列对条件语句的描述正确的是( ) A.ELSE后面的语句不可以是条件语句 B.两个条件语句可以共用一个END IF语句 C.条件语句可以没有ELSE后的语句 D.条件语句中IF—THEN和ELSE后的语句必须都有 3.下列问题需要用条件语句来描述其算法的是( ) A.输入x,输出它的相反数 B.输入x,输出它的绝对值 C.求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的面积 D.求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的体积 4.若a=11,下面的程序段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 5.已知如图所示的程序,其运行结果是________.

题组2 条件结构的应用 6.已知程序: 若输出y 的值为6,则输入x 的值为________. 7.试设计程序,求函数y =|x -4|+1的函数值. 8.铁路托运行李,从甲地到乙地,按规定每张车票托运行李不超过50 kg 时,每千克0.13元,如超过50 kg ,超过的部分按每千克0.20元计算,如果行李重量为W (kg),运费为F (元),计算公式为: F =????? 0.13×W W ,50×0.13+W -W > 设计程序,输入行李的重量W ,输出运费F . [能力提升综合练] 1.给出以下四个问题,①输入一个数x ,输出它的绝对值;②求函数 的函数值;③求面积为6的正方形的周长;④求三个数a ,b ,c 中的最大数,其中不需要用条件语句来描述其算法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2016·临沂高一检测)下列程序的功能是:判断任意输入的数x 是否为正数,若是,

论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

论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 11710班刘芳芳1107314056 摘要:资本主义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形成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马克思不仅从生产力方面科学的分析国际分工生产和发展的客观性,而且从生产关系方面提示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性。 关键字:马克思国际分工关系阶段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二、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各阶段及特征(四个阶段)。三、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 ①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没有国际分工,就没有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 ②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 从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到产业革命的开始,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萌芽阶段。 地理大发现以前,只存在极不发达的地域分工,世界市场也还没有出现。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一些殖民主义国家积极推行殖民政策,把广大的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都卷入到国际贸易的行列,从而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和民族迅速增加,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种类显著增多,从而形成的区域性的国际市场,也产生了国际分工的萌芽,出现了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

即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 2、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建设阶段; 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是国际分工形成和世界市场建立的阶段。也就是产业革命开始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结束(典型特征是机器大工业的建立)。 这个时期,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德、美等国先后建立起大机器工业,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最终确立,机器大工业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卷入到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之中,从而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形成了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和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 3、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世界工农业生产迅速增长,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巨大变革,就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到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中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把世界各国都联系在一起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并在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 4、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扩大阶段: 二战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殖民体系的瓦解,资本的国际化与生产的国际化,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使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三、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技革命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任何分工(其中包括国际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迄今为止所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许多生产领域,不断地改善了工艺技术和劳动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使国际分工无论是它的形式或是广度、深度都随之而不断发生变动。 从个别国家来看,也是如此,一国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历史上,英国最早进行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它最先,以后又和美国一起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和支配力量。二战以后,许多殖民地国家

人教版高中数学 高一人教A版必修3课时达标检测(六) 条件语句

课时达标检测(六)条件语句 一、选择题 1.下列问题所描述出来的算法,其中不包含条件语句的为() A.输入三个表示三条边长的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B.给出两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斜率 C.给出一个数x,计算它的常用对数的值 D.给出三棱锥的底面积与高,求其体积 答案:D 2.运行程序: INPUT A,B IF A>B THEN C=A/2 ELSE C=B/2 END IF PRINT C END 在两次运行中分别输入8,4和2,4,则两次运行程序的输出结果分别为() A.8,2B.8,4 C.4,2 D.4,4 答案:C 3.给出如图所示的程序: 执行该程序时,若输入的x为3,则输出的y值是() A.3 B.6 C.9 D.27 答案:B

4.阅读下列程序: 如果输入x=-2,则输出结果为() A.2 B.-12 C.10 D.-4 答案:D 5.已知程序如下: INPUT“a,b,c=”;a,b,c max=a IF b>max THEN max=b END IF IF c>max THEN max=c END IF PRINT“max=”;max END 根据程序提示输入a=4,b=2,c=-5,则程序运行结果是() A.max=a B.max=b C.max=c D.max=4 答案:D 二、填空题 6.判断输入的数x是否为正数,若是,输出它的平方;若不是,输出它的相反数,则横线上应填________.

INPUT“x=”;x IF THEN y=-x ELSE y=x^2 END IF PRINT y END 解析:y是一个分段函数,由题意知, y= ?? ? ??-x(x≤0), x2(x>0). 答案:x<=0 7.读程序,写出程序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程序可知,该算法功能是求函数 y= ?? ? ??-2x(x<0), 2(x=0), x2+1(x>0) 的函数值. 答案:求函数y= ?? ? ?? -2x(x<0), 2(x=0), x2+1(x>0) 的函数值 8.下面是一个算法,如果输出的值是25,则输入的x的值为________. INPUT x IF x<0THEN y=(x+1)*(x+1) ELSE y=(x-1)*(x-1) END IF PRINT y END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

【内容提要】比较优势原则仍然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进行国际分工定位的原则。加入wto 之后,中国现实的选择是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现代制造业中心。中国具备成为现代制造中心的比较优势,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处在要素驱动转向投资、创新驱动阶段,“入世”与经济全球化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巨大机遇。短中期内,中国不具备成为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基础和条件,研发活动与服务业的发展应围绕提升制造能力而展开,以避免盲目性。 【摘要题】对外开放与中国 【关键词】比较优势/制造业/研发业/服务业 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理性定位,应该是取代上个世纪中后期日本的地位,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生产制造中心。这一结论的主要论据有三:其一,目前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在全球竞争体系中最具优势的竞争要素仍然是劳动力,包括高素质劳动力和简单劳动力;其二,研究与开发优势的形成,不仅有赖于知识存量和知识增量,有赖于超常规模的资本投入,而且必须以强大的制造能力为基础;其三,服务业尤其是面向生产、管理与资本运营的服务业,必须有其服务对象即制造业,同时服务业的高度化也必须有先进的技术硬件作支撑。 一、理论分析:比较优势仍是全球化下国际分工的基础与原则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高潮,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分工协作体系正在形成,它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生产制造、研究开发、管理运营。把中国定位于现代制造业中心,就是将经济资源重点配置在新兴产业和经过现代技术改造过的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同时对其他两个环节也有所注重的国际分工定位和产业竞争战略。在全球化生产体系的三个环节中,研究开发环节居于关键地位,管理运营环节能获取较多的国际分工利益,生产制造环节则处于较低的层次。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将中国定位于生产制造环节呢? 以比较优势作为国际分工的基础和原则,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的。20世纪30年代的h—o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比较优势学说的经典理论地位,但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实践对比较优势学说似乎形成了挑战。围绕着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二战后国际分工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循着两条脉络:一是继承比较成本学说,根据实践的变化修正和发展比较成本学说,如新要素理论、动态周期理论等,循着这一方向形成的研究成果扩大了比较优势的内涵,指出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特征,但仍然坚持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的基础与原则;二是从全新的角度去研究贸易产生的基础及国际分工所应依据的原则,如产业内贸易理论、公司内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等。 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因而寻求产品的差异性并以差异产品为基础进行规模扩张,是进行分工、获取贸易利益的有效途径。表面上看,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结论与比较优势学说的主张似乎是不一致的,但确定差异产品的过程本身就是比较优势、劣势的过程,扩张规模以降低成本的过程就是创造比较优势的过程。产业内贸易理论所研究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水平分工发展到产品间分工、零部件分工和工艺工序分工阶段的条件下,各国如何进行分工并获取贸易利益的问题,其所依据的分工原则仍然是比较优势。公司内贸易理论分析了跨国公司进行公司内贸易的动机、利益和格局,显然公司内贸易是与国际直接投资紧密联系的,而跨国公司在决定是以投资还是出口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时,比较优势、劣势的分析始终是其基本的分析方法。由此不难看出,跨国投资即要素的全球化流动与配置,是国际分工的一种新形式,其所依据的原则仍然是比较优势。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贸易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简而言之,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鼓励特定产业产品的出口或限制其进口来达到改善经济绩效的政策体系。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比较优势分工原则的确形成了挑战,因为这一政策蕴含着这样一个理论逻辑和政策导向:某国某一产业即使处于比较劣势或没有比较优势,通过政府干预仍可实现国际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依赖于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条件,其成效也

瑞典学派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

瑞典学派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 瑞典学派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李嘉图在阐述比较成本学说时,运用了“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简单的国际贸易模型。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进入国际贸易的产品:布和酒。在劳动和资本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生产成本(劳动耗费量)和技术条件既定时,英国生产一定数量的布要耗费100小时劳动量,葡萄牙生产同样数量的布只需耗费90小时劳动量;英国生产一定数量的酒需耗费120小时劳动量,葡萄牙生产同样数量的酒只需耗费80小时劳动量。在布和酒的生产上,英国的单位产品成本显然都高于葡萄牙,但是,在布的成本上英国的生产成本是葡萄雅的1.1倍,酒的成本上英国的生产成本是葡萄牙的1.5倍。于是,英国在布的生产成本方面的劣势比在酒的生产成本方面的劣势要小,换言之,英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布生产方面,因为在英国国内,布和酒的生产成本比例是100:120,即少生产1单位酒的节余劳动,可以用来生产出1.2单位布。葡萄牙虽然两种商品成本都低于英国,但在布的生产中葡萄牙的生产成本为英国的90%,在酒的生产中葡萄牙的生产成本仅为英国的67%,葡萄牙的比较成本优势在酒的生产方面。在葡萄牙国内,布和酒的生产成本比例是90:80,即少生产l单位布的节余劳动可以用来生产9/8单位的酒。 如果英葡两国实行国际分工,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商品,英国生产布,葡萄牙生产酒,然后进行国际贸易,这样对双方都有利。在实行按照比较成本优势的国际分工前,英国国内市场上需要以1.2单位布换1单位酒,葡萄牙国内市场要用1单位布换8/9单位酒。实行国际分工后,若按1:1的比例交换(这一比例在1:1.2和1:8/9之间,若比例定在1:1.2或1:8/9,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只能对葡萄牙或英国一方有利),英国现在用100小时劳动生产的布可换到需本国120小时劳动生产的酒。而葡萄牙则用80小时生产的酒换到需耗费本国90小时劳动生产的布。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使双方都节约了劳动,得到利益。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达一个世纪之久。到了本世纪20-30年代,它受到了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奥林的挑战,他们反对李嘉图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学说,用在相互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出了所谓“生产要素比例—生产要素密度原理”,即著名的“赫克歇尔—奥林定理”。 早在1919年,赫克歇尔在题为“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这片论文中,就提出了上述“定理”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概念(如区域和次区域)。1933年,赫克歇尔的弟子奥林用英文写作和出版了《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该书列为“哈佛经济研究丛书”),在他的老师的理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国际贸易理论。 奥林认为,两个区域在孤立状态时所存在着的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出不同区域的生产要素“禀赋”(或相对稀缺件)的差异决定的。按照他的看法,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有两方面的缺陷:—是由劳动量决定生产成本,不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和资本)的作用及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如地租和利息)对商品生产成本的影响;二是只强调供给方面的因素,忽视了需求变化的重要影响。奥林继承了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出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且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具体地说,价格是由供求的四项基本因素决定的:①消费者的欲望;②生产要素所有权的情况(它通过影响收入从而影响需求);③生产要素的供给;④生产的物质条件。由于生产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要素的物质特性在各地都是一样的(例如,各国种植小麦均需土地,劣等地的农产品产量较低),所以第④项因素可以置而不论。第①项因素和第②项因素

人教A版必修三 第一章 第6课时 条件语句 作业

第6课时条件语句 知识点一 IF—THEN语句1.对于程序: 若输入a=4,则输出的结果为( ) A.11 B.-11 C.11或-11 D.4 答案B 解析∵a=4>0,∴a=2×4+3=11,b=-a=-11. 知识点二IF—THEN—ELSE语句

2.阅读下列程序: 如果输入5,则该程序运行结果为( ) A .1 B .10 C .25 D .26 答案 D 解析 a =5时,条件a >5不成立,故执行ELSE 后的语句b =a 2+1=52+1=26. 3.以下给出的是用条件语句编写的一个程序,根据该程序回答问题: (1)若输入-4,则输出结果是________; (2)若输入3,则输出结果是________; (3)该程序的功能是求函数________的值,根据x 的取值,选择相应的语句执行. 答案 (1)-8 (2)8 (3)y =??? 2x ,x<3,x 2-1,x ≥3

解析 (1)因为-4<3,所以y =2×(-4)=-8. (2)因为x =3,所以y =32-1=8. (3)将程序转化可得,此程序表达的是求分段函数y =??? 2x ,x<3,x 2-1,x ≥3 的值. 4.读下面程序,写出程序的意义:________. 答案 求函数y =??? -2x ,x <0,2,x =0, x 2+1,x >0的函数值 解析 由程序可知,该算法功能是求函数 y =??? -2x ,x <0, 2,x =0, x 2+1,x >0的函数值. 知识点三 条件语句的应用 5.某软件有效期至2018年3月5日,输入2018年的某月某日,判断该日期是否在2018年3月5日之后,如果在2018年3月5日之后,输出“软件过

第三章国际分工练习题

商务师考试------国际分工试题 单选: 1.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生产力 C.资本流动 D.上层建筑 2.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 B.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间的分工 C.农业国与农业国间的分工 D.纺织国与纺织国间的分工 3.大卫·李嘉图的代表著作是: A.《国富论》 B.《国际贸易》 C.《域际和国际贸易》 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4.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是: A.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C.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 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 5.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12个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多选 1.国际分工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只有间接影响 B.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宗主国和殖民地等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 C.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 D.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利益是各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因素 E.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突出地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上 2.西方国际分工代表性论点包括: A.罗伯特逊的“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D.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说” E.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 名词解释: 1.水平型国际分工:

2.垂直型国际分工: 3.混合型国际分工: 4.对外贸易依存度: 判断题: 1.赫-俄的要素禀赋说,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忽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2.战后,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简答题: 1.述赫-俄的要素禀赋说和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说的区别? 答题提示:(1)古典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以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则用在互相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生产要素的劳动价值理论。 (2)李嘉图认为国内价值理论不能适用于国际贸易,俄林则把国内价值理论扩大到区际贸易或国际贸易上。 (3)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个国家生产各种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且各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都是固定不变的。俄林则在他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因而排除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2.赫-俄的要素禀赋说的三个重要结论是什么? 答题提示:(1)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 (2)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万个产要素收益的国际差别。 3.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题提示:李嘉图的代表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商品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马克思国际分工

第三章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把握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诸因素,了解西方经济学家有关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和学说。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问题: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二、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各阶段及特征(四个阶段)。三、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 (一)分工与交换、市场的关系 1、什么是分工:分工是劳动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社会分工是整个社会内部创造使用价值的各种有用劳动发展起来的多支分工体系。分工包括三个层次,即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 一般分工,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各个产业内部,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等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通常所说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等的分工。 特殊分工,是指产业内部的进一步分工(细分),如:工业内部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分工,重工业内部冶炼与机器制造业的分工等等,同样,轻工业内部纺织业与食品加工业的分工等等。 个别分工,是指工厂内部的分工,即车间与车间之间的分工,这是把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局部劳动,并使其独立化为不同劳动者的专门职能。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即各个国家(地区)对具有某种优势的物质生产部门实行专业化生产。国际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扩大和继续。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向纵深和广阔方面发展时就形成国际分工。 2、什么是交换 所谓交换,就是生产和由生产所决定的分配为一方,消费为另一方的媒介要素。 3、什么是市场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的表现。 4、分工和交换、市场的关系 ①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和市场的基础,没有分工,就没有商品生产,就没有商品交换,也就没有市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以及市场的规模、发育程度等等都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取决于分工的发展水平。(从人类社会三次分工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②商品交换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市场的规模对于分工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会反过来推动分工的深入发展,通过交换和市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从而

vf6语句及函数大全

Vf6 命令大全 ? 在下一行显示表达式串 ?? 在当前行显示表达式串 \ 在下一行文字直接输出命令 \\ 在当前行文字直接输出命令 && 标明程序文件中非执行的内部注释的开始 * 标明程序文件中非执行的注释行的开始 @... 将数据按用户设定的格式显示在屏幕上或在打印机上打印 ACCEPT 把一个字符串赋给内存变量 APPEND 给数据库文件追加记录 APPEND FROM 从其它库文件将记录添加到数据库文件中 AVERAGE 计算数值表达式的算术平均值 BROWSE 全屏幕显示和编辑数据库记录 CALL 运行内存中的二进制文件 CANCEL 终止程序执行,返回圆点提示符 CASE 在多重选择语句中,指定一个条件 CHANGE 对数据库中的指定字段和记录进行编辑 CLEAR 清洁屏幕,将光标移动到屏幕左上角 CLEAR ALL 关闭所有打开的文件,释放所有内存变量,选择1号工作区 CLEAR FIELDS 清除用SET FIELDS TO命令建立的字段名表 CLEAR GETS 从全屏幕READ中释放任何当前GET语句的变量 CLEAR MEMORY 清除当前所有内存变量 CLEAR PROGRAM 清除程序缓冲区 CLEAR TYPEAHEAD 清除键盘缓冲区 CLOSE 关闭指定类型文件 CONTINUE 把记录指针指到下一个满足LOCATE命令给定条件的记录,在LOCATE命令后出现。无LOCATE 则出错 COPY TO 将使用的数据库文件复制另一个库文件或文本文件 COPY FILE 复制任何类型的文件 COPY STRUCTURE EXTENED TO 当前库文件的结构作为记录,建立一个新的库文件 COPY STRUCTURE TO 将正在使用的库文件的结构复制到目的库文件中 COUNT 计算给定范围内指定记录的个数 CREATE 定义一个新数据库文件结构并将其登记到目录中 CREATE FROM 根据库结构文件建立一个新的库文件 CREATE LABEL 建立并编辑一个标签格式文件 CREATE REPORT 建立宾编辑一个报表格式文件 DELETE 给指定的记录加上删除标记 DELETE FILE 删除一个未打开的文件 DIMENSION 定义内存变量数组 DIR 或 DIRECTORY 列出指定磁盘上的文件目录 DISPLAY 显示一个打开的库文件的记录和字段 DISPLAY FILES 查阅磁盘上的文件 DISPLAY HISTORY 查阅执行过的命令 DISPLAY MEMORY 分页显示当前的内存变量 DISPLAY STATUS 显示系统状态和系统参数

单向散列函数的原理_实现和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120422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资助课题(20002A312 01205) 单向散列函数的原理、实现和在密码学中的应用3 辛运帏,廖大春,卢桂章 (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简要介绍了单向散列函数的有关理论及实现情况,并且以密码学中广泛应用的单向散列函数M D5 为例,详细介绍了它的原理和实现过程。最后简要介绍了单向散列函数在当前的应用,并且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向散列函数实现的新的用户密钥管理方案。 关键词:单向散列函数;密码学;邮摘散列算法;M D5中图法分类号:TP3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695(2002)022*******  The Principle and Implement of One 2way Hash Functions and Their Cryptographic Application XI N Y un 2wei ,LI AO Da 2chun ,LU G ui 2zhang (College o 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cience ,Nankai Univer sity ,Tianjin 300071,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im plement of one 2way hash functions ,and using the M D5Alg orithm which is extensively used in cry ptography as an exam ple ,introduces its principle and im plement in detail.At last ,we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them ,and pre 2sent a new schedule of user key management. K ey w ords :One 2way Hash Function ;Cry ptography ;Message Digest Hash Alg orithm ;M D5 1 单向散列函数简介 密码学中使用的单向散列函数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单向散列函数又称为单向Hash 函数,它不是加密算法,却在密码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各种加密算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模型为:h =H (M )。 其中,M 是待处理的明文,可以为任意长度;H 是单向散列函数,h 是生成的报文摘要,它具有固定的长度,并且和M 的长度无关。其中H 具有以下的单向性质:①给定H 和M ,很容易计算h ;②给定h 和H ,很难计算M ,甚至得不到M 的任何消息;③给定H ,要找两个不同的M 1和M 2,使得H (M 1)=H (M 2)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 根据单向散列函数的安全水平,可以将单向散列函数分成两类:强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和弱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上面描述的是强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的性质。如果将第③条改为:给定h 和一个已知的消息M ,找另外一个不同的消息M 1,使得h (M )=h (M 1)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就叫做弱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 显然强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比弱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安全性要高。因为弱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安全性逐渐降低,强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则不会因其重复使用而降低安全性。因此在实际中要求使用强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求单向散列函数具有如下特点: (1)单向散列函数能够处理任意长度的明文(至少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碰到的长度的明文),其生成的消息摘要数据块长度具有固定的大小,而且,对同一个消息反复执行该函数总是得到相同的信息摘要。 (2)单向散列函数生成的信息摘要是不可预见的,消息摘要看起来和原始的数据没有任何的关系。而且,原始数据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对生成的信息摘要产生很大的影响。 (3)具有不可逆性,即通过生成的报文摘要得到原始数据的任何信息在计算上是完全不可行的。 单向散列函数在密码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字签名、消息的完整性鉴别、消息的起源认证等,另外也和各种密码算法一起构成混合密码系统。 2 实现综述 实现一个安全的单向散列函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52?第2期辛运帏等:单向散列函数的原理、实现和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