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英语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中考英语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中考英语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中考英语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中考英语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临近中考,每位教师都希望最后的复习为中考“锦上添花”,每位学生都渴望能以更优异的成绩结束中学英语的学习。我们所使用的仁爱英语教材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语言点多而零散,复习时间又有限。让复习高效,让学生中考得高分,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下面我就复习过程中的一些要点,谈谈自己的个人建议和做法。

首先,我们要研读中考考试说明,以便及时了解中考信息,了解中考的命题原则、出题规律及考查范围,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效劳动。

其次,我们一般要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梳理教材,第二轮则是专项训练,第三轮就要进行综合训练。

第一轮是对课本基础知识复习。由于时间紧迫,梳理教材时不可能像上新课一样,逐课慢慢复习。讲授要适度,不能不分主次、不分轻重地把学过的知识重新再讲一遍。老师在对教材提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突出重点、难点,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讲授,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单靠某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肯定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之

间必须合作,几个老师负责一个单元,每个老师负责一个版块,把单元的重点、难点编成复习提纲,并编写好本单元的配套练习题。教师要根据考试要求和题型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编写练习题。恰当的练习能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注重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并及时评讲,对于学生没掌握的重难点,尤其是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就再做再练。

第二轮复习时,我们除了对词性、时态、语态、句型进行复习以外,更注重对听力,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在中考试题中,听力相对简单,我们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尽量得满分。由于听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从初一就开始注重听力技巧的传授和指导。到初三总复习时,我们就选用与中考题型相似的听力材料,坚持每天课前进行听力训练。

阅读理解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头戏,占分比重大,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来理解英语书面材料的能力。学生能否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阅读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坚持每天要求学生至少做一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或者短文填空题,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用较快的速度从大量材料中捕捉有关信息。在日常练习

中指导并教授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与中考难度相当的各种题材的材料,可涉及历史、地理、科普、天文、人文趣事等各方面,做到熟能生巧。

写作虽然在中考试题中只占15分,但它却能体现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第一,教授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比如不同文体,不同文风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模式。时态和语法的前后照应等。在写作之前要仔细审题,仔细考虑要写作的题目、题材、格式和情景,也就是要弄清题目或所说情景要求表达的要点关键词,列出提纲。要使习作成为一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的文章,一些连词的使用非常必要。老师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连接词。第二,听写练习。我们一般是从初一就开始听写练习,听写的内容包括单词、固定词组以及含有本单元重点语法的句子。单词、词组书写正确是句子正确的前提和保证。听写课文上的句子,要体现各种时态、语态以及句型,这有助于学生仿照句型,编出自己的语句。这是英语写作的基石。第三,坚持让学生用课文中重要的词、短语或者句型造句:或者让学生翻译句子。第四,默写练习,就是要求学生把重要的课文或者段落限时默写出来,这就要求学生要提前准备,把要写的内容先背诵,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的积累。第五,就某种文体或者题材,让学生先写,老师批改(当然批改的形式可以是多种的)后评讲,让学生

再写,再检查无误之后,就可以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范文背下来。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英语应试能力为目的,进行数轮综合测试及模拟考试,查漏补缺,认真纠正学生复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集中强化训练。由于资料繁多,为了避免“题海战术”,我们使用最原始的“剪刀糨糊法”,把有用的试卷进行整合,节约时间节约金钱。

最后,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老师都有一个习惯,就是要求学生看错题,整理错题。把试卷和做过的练习题里的错题整理出来,专门抄写在一个本子上,及时订正反馈。老师要加以选择,并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做基础知识练习,让学生走出题海。同时,老师们也会在集体备课时相互交流,对于共性比较大的错题,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并会在下次练习题中出现,以达到再次巩固的目的。

复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个人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目的,真正得到落实才是提高复习质量的保证。

编辑杨兆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