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9高中化学选修五课时作业: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5-1-1 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9高中化学选修五课时作业: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5-1-1 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9高中化学选修五课时作业: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5-1-1 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9高中化学选修五课时作业: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5-1-1 Word版含答案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第一单元糖类油脂

第1课时糖类

固基础

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糖类物质不一定有甜味

B.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戊糖

C.最简单的醛糖是葡萄糖

D.糖类一般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多糖一般没有甜味,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

木糖醇是醇,不是糖。

答案 A

2.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 ) A.糖类中含碳原子数最少

B.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分子中只有一个醛基

D.糖类中结构最简单

解析任何单糖,都是不能发生水解的糖。

答案 B

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OH)4CHO,含有醛基,因此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提供人类作生命运动,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180,属于小分子。因此选项D错误。

答案 D

4.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一步反应不能得到的是

( ) A.乙醛B.二氧化碳

C.己六醇D.葡萄糖酸

解析葡萄糖与H2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己六醇,经氧化可生成CO2或葡萄糖酸。

答案 A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 mol蔗糖完全水解的产物是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

B.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解析 1 mol蔗糖完全水解的产物是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所以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无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葡萄糖均含有醛基,都能发生银境反应。

答案 C

6.甘油醛()是化工生产中有重要应用的有机物,下列关于甘油醛的

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不属于糖类

B.该有机物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C.该有机物与H2加成后不含手性碳原子

D.该有机物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A项,甘油醛为多羟基醛,属于糖类;甘油醛加“*”碳原

子为手性碳原子,与H2加成后生成不再含有手性碳原子,B 项错,C项正确;D项,甘油醛中含有醛基和羟基,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 C

7.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错误的是

( ) A.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麦芽糖和蔗糖

B.用银镜反应可证明蔗糖是否转化为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完全转化

C.浓H2SO4可使蔗糖脱水变黑,证明蔗糖含C、H、O三种元素

D.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H2SO4,水浴加热几分钟,加入到银氨溶液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证明蔗糖不水解

解析做银镜反应之前要用碱中和稀硫酸。

答案 D

8.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在酸催化条件下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现在有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②加热煮沸③加入碱液使之呈碱性④加入新制

Cu(OH)2悬浊液⑤加入少量稀硫酸⑥再加热

A.①②⑤⑥④③B.①⑤②④⑥③

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⑥④⑤③②

解析正确操作过程为配制淀粉溶液→加入稀H2SO4→加热→加碱液(使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答案 C

9.下列物质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请按要求填空。

(1)在制镜工业和热水瓶胆镀银时,常利用上述的反应____________(填数字);

(2)①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氧化反应B.加成反应

C.水解反应D.消去反应

(3)反应⑦可用于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葡萄糖在细胞内彻底氧化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工业上制镜和热水瓶胆镀银都是利用了葡萄糖中含有醛基与银氨溶液反应,还原出单质银的性质,所以应为⑥反应,①②反应为淀粉与水反应,因此为水解反应。

答案(1)⑥(2)C

(3)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3H2O

(4)C6H12O6+6O2―→6CO2+6H2O

提能力

10.某有机物A分子式为C x H y O z,15 g A完全燃烧生成22 g CO2和9 g H2O。

(1)该有机物的最简式是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则其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

(3)若A和Na2CO3混合有气体放出,和醇能发生酯化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

(4)若A是易挥发有水果香味的液体,能发生水解反应,则其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

(5)若其分子结构中含有6个碳原子,具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则其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可按如下步骤解答:①根据燃烧方程式可求得最简式为CH2O,②根据给出的性质可推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答案(1)CH2O(2)HCHO(3)CH3COOH

(4)HCOOCH3(5)CH2OH(CHOH)4CHO

11.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防止环境污染。现按下列方式进行综合利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F是具有香味的液体。

(1)A 的名称是________;F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与其属同一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还有(写出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C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纤维素的水解,葡萄糖中含有

,要注意被

Ag(NH 3)2OH 的氧化,C(C 2H 6O)能被CuO 氧化,说明是乙醇。

答案 (1)纤维素 CH 3COOCH 2CH 3

HCOOCH 2CH 2CH 3、HCOOCH(CH 3)2、

CH 3CH 2COOCH 3 (2)CH 3CH 2OH +CuO ――→△ CH 3CHO +Cu +H 2O CH 2OH —(CHOH)4—CHO +

2Ag(NH 3)2OH ――→△ CH 2OH —(CHOH)4—COONH 4+2Ag ↓+3NH 3+H 2O

12.某市拟投资建设一个工业酒精厂,目的是用工业酒精与汽油混合制成“乙醇汽油”,以节省石油资源。已知制酒精的方法有三种:

①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反应;

②CH 3CH 2Br +H 2O ―→CH 3CH 2OH +HBr

③(C 6H 10O 5)n (淀粉)+n H 2O 酸或酶,n C 6H 12O 6(葡萄糖),C 6H 12O 6酒化酶,2C 2H 5OH +2CO 2↑。

(1)方法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②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缓解石油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你认为该市应选用哪一种方法生产工业酒精?__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4)如果从绿色化学(“原子利用率”最大化)的角度看,制酒精最好的一组方法

是__________(填字母)。

A.①B.③

C.①③D.①②③

(5)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后的有机物叫乙硫醇,其性质与乙醇相

似,但乙硫醇有酸性,它能与NaOH等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溶液。石油中因含乙硫醇(无色液体,微溶于水)使汽油有臭味且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因此要把它除去。

①用化学方法除去石油样品中的乙硫醇,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硫醇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注意绿色化学的概念和分子式的书写准确性以及条件。

催化剂

CH3CH2OH

答案(1)CH2===CH2+H2O――→

加热、加压

(2)取代反应(3)方法③淀粉是可再生资源,而乙烯、溴乙烷都是以石油为原

料制得的产品,是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它们制成酒精还不如直接利用石油(4)A

(5)①CH3CH2SH+NaOH―→CH3CH2SNa+H2O

②CH3COOH+HSCH2CH3

CH3CO—SCH2CH3+H2O

13.甲、乙两位学生分别对淀粉的水解情况进行了探究实验。

【提出假设】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

【实验过程】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 min

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实验分析】(1)淀粉水解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甲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完全水解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D.不能准确判断

(3)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乙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完全水解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D.不能准确判断

解析(1)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2)银镜反应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而甲的实验中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没有加入碱液中和硫酸。由于加入碘水后没有蓝色出现,这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答案选A。

(3)由于乙的实验中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了碘单质,从而不可能出现蓝色,因此无法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答案选D。

答案

(2)在做银镜反应实验前未加碱来中和硫酸 A

(3)在加碘水前加入了过量的NaOH溶液 D

高三化学2019年全国高考化学集锦

高考集锦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 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 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5.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O 数目为0.1N A A. 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 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6.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W

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1)

题型八框图、结构分析判断型 1.(2018·日照市高三5月校际联考)前20号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列四个不同周期和四个不同主族。其中A为Y元素组成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化合物;常温下乙为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Y B.反应①为吸热反应 C.反应②为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反应原理 D.X、Y分别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一定相同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分析可知,常温下乙为液体,乙为水,W为氢元素,Y为氯元素,A为氯气;甲为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X为氧,Z为钙;化合物丁和化合物戊可能为氯化钙或次氯酸钙。A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Ca2+< Cl-,错误;B项,钙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C项,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为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反应原理,正确;D项,过氧化钙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而氯化钙只有离子键,错误。 2.(2018·聊城市高三三模)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a、b、d、g为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c是Z的单质,在铝热反应中常作引发剂;e、f为常见气体单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Y>Z>X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Y D.W、Y的氧化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 B

解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中a、b、d、g为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则a为过氧化钠;c是Z的单质,在铝热反应中常作引发剂,c为金属镁;e、f 为常见气体单质,根据框图,镁与化合物b反应生成气体单质f,则f为氢气;过氧化钠与化合物b反应生成气体单质e,则e为氧气,则b为水,d为氢氧化钠,g为氢氧化镁。根据上述分析,a为过氧化钠,b为水,c为镁,d为氢氧化钠,e为氧气,f为氢气,g为氢氧化镁;则W为H、X为O、Y为Na、Z为Mg。A项,X为O、Y为Na、Z为Mg,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X>Y>Z,错误;B项,氢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沸点高于水,正确;C项,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Y>Z,错误;D项,水或过氧化氢都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氧化钠或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同,错误。 3.(2018·新余市高三二模)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p、q、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n分别是元素Y、Z的单质,m是常见的金属单质,n通常为深红棕色液体;0.01 mol·L-1 r溶液的pH为2,p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称为“氢的重碳化合物”,s通常是难溶于水、比水重的油状液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的溶液显酸性 B.W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C.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D.p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 C 解析由题中的信息可知,p为苯,n为溴,s为溴苯,q为溴化铁,m为铁,W为H,X为C,Y为Fe,Z为Br。A项,q为溴化铁,三价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正确;B项,W 的氧化物是水或过氧化氢,常温常压下为液态,正确;C项,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若为HBrO4时为强酸,若为HBrO时则为弱酸,错误;D项,p为苯,苯分子中没有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正确。 4.(2018·青州市高三三模)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

浅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10T14:55:35.36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4期作者:涂翔 [导读] 高中化学课外的作业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涂翔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科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良好的发展。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保障化学知识的有效传播,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布置相应的化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巩固化学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由此可见,高中化学课外的作业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凸显出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作业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作业分层 目前,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经得到重点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中化学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在这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却没有进行创新和改变,还是用传统的统一的、刻板的方式设计作业,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实施作业的分层设计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作用及其设计原则 (一)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作用 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科目,设计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并且在课外能够通过作业再一次巩固和复习课堂上的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传统的作业布置,通常都是统一的以班级为单位,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限制了教学的有效发展[1]。作业分层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布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布置和学生当前知识相吻合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并在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总的来说,分层作业设计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成长。(二)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原则 分层作业不同于传统的作业布置,因此在分层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首先,层次性。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层次性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分层布置。具体应该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能力作业以及提高型作业,从而分配给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练习。除此之外,也应该根据学生在化学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比如,善于动手的就安排实验性质的作业,善于理论的就安排书面作业,让学生各尽其能,量力而行,显示出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形式。其次,引导性。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应该具有引导性。高中化学作业应该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引发联想的功能,为学生创建情景,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作业中得以发挥。最后,主体性。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应具备主体性,也就是强调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可以设计多种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相应的作业。 二、高中化学教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 每一个班级都有优生和差生。对于优生而言,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能够很大的完成;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学困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而恰恰当前的作业布置都是统一的,就是不管优生和差生安排同样的作业,这就会导致学困生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或者优生觉得作业太过于简单,起不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分层[2]。比如在教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作业的布置上,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巩固基础,并且熟悉各个元素的符号和特点等等。对于优生,作业的设计就可以更加深入一些,比如利用熟悉化学键,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作业的分类 作业大提升可以氛围三类:即常规作业、应用作业。在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应该提前将要布置的作业先分类。常规作业一般指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难度较低。这类作业可以统一布置,让学生在课外夯实基础。应用作业主要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这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比如对于优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对于差生来说,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生活中相关的化学知识,同样也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兼顾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更有利于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作业的分层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实施作业分层设计,通过作业更好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019年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3、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被还原(还原反应)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 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原理: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

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类型:一般填系数和缺项填空(一般缺水、酸、碱) 5、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最高价的元素(kmno4、hno3等) 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2 、o2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 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注意:(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 (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非金属活动顺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 f2>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 h2so4>br2>fe3+>cu2+>i2>h+>fe2+

《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省长兴中学杭伟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新作业 2006年秋季,浙江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2012年秋季,《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新课程理念,探索新的教学行为,在关注“如何教”的同时更关注“如何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需要引起教师的重点关注。 作业的功能多数情况下被误解。传统作业只被认为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远离生活实践;作业形式单一,基本全是书面作业,缺少实践型、能力型的作业;作业方法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对学生能力要求低。然作业的功能远不止于此,有效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完成一次知识的探究、方法的提炼、思维的碰撞,有效的作业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可以成为教师反思教学的依据,可以成为提升课程意义的平台。 2.班级集中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班级集中授课制的课堂教学要求使用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着统一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内容基本统一,然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总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何能在实际教学中使得教学设计符合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作业,作为一种在教师要求下进行的课外活动。它没有象课堂教学那样有组织的集体形式,因此作业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校情、班情、生情进行设计,作业也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容易使得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能在已有知识、能力储备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方法,培养新能力。 3.化学作业资料存在与教材不匹配的现象 目前,我省使用苏教版《化学》教材。当前,在图书市场中高中化学教辅资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封面标榜“苏教版配套”,实质上是人教版的翻版,这些教辅材料存在不少问题,如习题内容与教科书不配套,不少是人教版的内容;习题内容要求与《指导意见》不一致,

2019北京高考化学卷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北京卷)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2.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 ...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CH3COOH在水中电离 NaCl溶于水电解CuCl2溶液 H2与Cl2反应能量变化

3.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In 是第五周期第ⅢA 族元素 B.11549In 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 >Al D.碱性:In(OH)3>RbOH 4.交联聚合物P 的结构片段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图中 表示链延长) A.聚合物P 中有酯基,能水解 B.聚合物P 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C.聚合物P 的原料之一丙三醇可由油脂水解获得 D.邻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过程中也可形成类似聚合物P 的交联结构 5.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 2溶液( FeCl 3) Fe 粉 B NaCl 溶液(MgCl 2) NaOH 溶液、稀HCl C Cl 2 (HCl ) H 2O 、浓H 2SO 4 D NO (NO 2) H 2O 、无水CaCl 2 6.探究草酸(H 2C 20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mol ·L -1 H 2C 2O 4的pH =1.3)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①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少量 NaHCO 3溶液 产生气泡 ③ 酸性KMnO 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④ C 2H 5OH 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422O C H 有酸性,Ca(OH)2+H 2C 2O 4=CaC 2O 4↓+2H 20 B.酸性:H 2C 204>H 2CO 3,NaHCO 3+H 2C 2O 4= NaHC 2O 4+CO 2↑+H 2O

(新人教版)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专题检测试卷-苏教版必修2【重点推荐】【精品推荐】

(新人教版)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专题检测试卷-苏教版必修2【重点推荐】【精品推荐】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专题检测试卷(四)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温州市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物质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金属钠、氢气和氯气 B.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C.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得到粗硅D.高炉炼铁中利用焦炭直接将铁矿石还原为铁单质 答案 C 解析Na+在溶液中是不能放电的,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NaOH、氢气和氯气,故A错误; 的溶解度小,澄清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小,Ca(OH) 2

不利于工业生产,工业上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的,故B错误;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是工业制粗硅的原理,故C正确;高炉炼铁中用焦炭燃烧产生的CO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还原为铁单质,故D错误。2.(2018·浙江舟山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提出学说与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戴维在实验室首次制得了金属钠,不久又制得了金属镁 B.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制碱法的最终产物是纯碱 (Na 2CO 3 ) C.舍勒发现了氯气,并将这种气体的组成元素命名为 chlorine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答案 C 解析首先制得金属钠的科学家是戴维,同时他还制得了金属镁,故A正确;我国化学家侯德榜

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化学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故B正确;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时发现了氯气,后来戴维将这种气体的组成元素命名为chlorine,故C 错误;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故D正确。 3.(2018·曙光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的分子间作用力A.干冰升华,克服的是CO 2 B.碳原子间连接方式的多样性,是含碳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C.航空航天等技术所需要的许多高新材料来自于化学合成 D.目前,科学家还无法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答案 D

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2元素周期律苏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二) 元素周期律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列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A .Na 、Mg 、Al B .Na 、O 、F C .P 、Si 、Al D .C 、Si 、P C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 2.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A .r +r B .r r - C .r 2-r +D .r r C [先据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判定 D 不符合;据同一元素阳离子半径必小于其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必大于其原子半径,判定A 、B 都不符合;再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序大径小”规律,r (O 2-)>r (Na +),C 符合。]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导学号:13572007】 ①C、N 、F ②Na、Mg 、Al ③F、Cl 、Br ④P、S 、Cl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高正化合价数,但要注意氟元素无正价。] 4.下列关于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金属性Cl>S>P B .还原性Na>Mg>Al C .酸性H 2SO 4>H 3PO 4>HClO 4 D .稳定性HCl>H 2S>PH 3 C [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剧烈,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5.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 .碱性:KOH >NaOH B .相对原子质量:Ar >K C .酸性:HClO 4>H 2SO 4 D .元素的金属性:Mg >Al B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2019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 " 高中化学 " 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 —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

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2010年12月,经自治区批准,我校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与探索》开始实施。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努力探寻有效的作业设计,着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初步研究实践,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长进。课题组教师注重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质,根植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化学作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课题组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成绩做一个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探索和总结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模式,通过研究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会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并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此提高整个班级的化学水平。 2.在教学中利用科学学科的特点,坚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实践,加强设计“精品”作业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发挥“求新、求活、求近”的整体效益。让作业不断成为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科学,获得必要的科学,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突破以往的框架,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作业不断成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4、在构建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校本体系方面作一些理论探索。 (二)研究内容 1. 探索学生课外作业分层理论研究 2.高中化学学生课外作业分层布置研究。 3.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菜单式”的作业设计。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Ⅰ卷与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噲?H++Cl?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 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 b点的混合溶液pH=7 D. 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 正极区,固氮酶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四点注重”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四点注重” 一、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让化学教学内容与身边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离不开化学,且天天都在用化学,那么,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所以我们在化学作业设计中,也要注重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比如,教学《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①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炊具。②用盐酸除去水垢或者茶垢。③漂白剂的使用的安全性……教学《化学2》中“社会调查”时,教师可安排实践活动:①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名称;②它们的危害性;③回收废电池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化学学习跟生活就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果设计的化学作业也能够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在自己熟悉的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就一定能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高涨,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设计化学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的作业难度也应有所不同。尽管化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个单元的作业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从尺度上讲是一致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将全体学生机械地“一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尽相同,学习能力各异,如果给他们布置同样的作业,对他们来说产生的负荷肯定不同。所以统一的作业要求跟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之间是矛盾的。这样的作业对不同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阻碍。因此,我们在化学作业布置中,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即设计的作业要有梯度、有区分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的题目可分基本题、提高题、思考题等,可以让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做基本题和提高题,而是给他们布置一些思考性相对较强的题,以保证他们能更上一层楼;要求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做基本题,先要将基础打牢;而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以保证他们能在学好基础的前提下有所提高。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有所获。 三、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探究性 高中化学作业中的习题应具有探究性,从本质上来说,探究性习题常常以科学探究为问题的切入点和载体,是科学探究过程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在做

2018-2019年高中化学重庆高三专题试卷拔高试卷【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化学重庆高三专题试卷拔高试卷【8】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有Al 、CuO 、Fe 2O 3组成的混合物共10.0 g ,放入500 mL 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混合物完全溶解,当再加入250 mL 2.0 mol/L 的NaOH 溶液时,得到的沉淀最多。上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 A .0.5 mol /L B .1.0 mol/L C .2.0 mol/L D . 3.0 mol/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守恒,当沉淀完全时最终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设盐酸的浓度为c ,则0.5Lc=0.25L×2.0mol/L ,解得c=1.0mol/L ,答案选B 。 考点:考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常温下,对于下列电解质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pH =1的溶液中,Fe 3+、I -、NO 3-、K + 可以大量共存 B .在c(SO )=0.1 mol·L -1 的溶液中,Na + 、Cl - 、H +、Ca 2+ 可以大量共存 C .工业上用过量的NaOH 溶液吸收SO 2:SO 2 + OH - ="=" HSO 3- D .将AlCl 3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 3+ + 4OH - = AlO 2- + 2H 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中是强酸性溶液,在该溶液中Fe 3+ 、I - 、NO 3-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 共存;B 组中SO 和Ca 2+ 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过量氢氧化钠吸收SO2应该生成正盐 SO ,C 错误;.将AlCl 3溶液滴入NaOH 溶液,开始碱过量,所以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Al 3+ + 4OH - = AlO 2- + 2H 2O ,D 正确,故选D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离子反应中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Fe 3 +、Mg 2 +、SO 42-、NO 3-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重庆市丰都中学校徐春明 摘要:作业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在新课程理念环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应有效设计新的作业形式,以达实现新课程中的各项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作业设计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要求,如何使化学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得以巩固和消化,能促进科学品质的形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的检验和批改,教师能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和改进。传统的化学作业对巩固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技能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1)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2)条件明确,结论唯一,缺乏开放性;(3)命题缺乏背景知识与情境性;(4)解题模式化,巩固性,模仿性强;(5)内容狭窄,紧扣教材重难点知识,紧扣考纲,考点,缺乏拓展性。如此存在“书面的变,探探究的少;动笔的多,实践的少;标准化的多,开放性的少”的几多几少现象。这样的作业设计,只能帮助学生会用笔在纸上完成

作用。通过“题海”帮助学生提高应试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多大的帮助和提高。因,作业作为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好和用好化学作业。有效地发挥作业的功效,以达到促进学生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 教师要以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导,根据自己所处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要求,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出可以从中获取较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这样便会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学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提高,这些都无疑会对化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2.1科学性原则:化学作业是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内容,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凡有悖于此的作业设计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2针对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针对每一具体的知识内

人教版2019年秋高中化学2.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课时训练7物质的分类 基础夯实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A.石灰石 B.Ca(OH)2 D.CH4 3 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胶体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3.(2016北京模拟)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豆浆 B.食盐水 D.蔗糖溶液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金属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52080092) 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只用肉眼就可以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 B.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H2SO4溶液,会生成红褐色沉淀 C.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 ,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6.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振荡,“微波炉”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食品中分子也产生振荡而发热;现代医学上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其好处主要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下列关于其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波电流迅速中和血液胶粒所带的电荷而凝聚

B.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 C.微波电流通过金属手术刀时产生高温而使血液凝聚 7.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填字母)。 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 (2)以H、O、S、N、K、Ca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在下表相应类别中: ,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O4KOH KNO3K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K2O+H2SO4K2SO4+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能力提升 8.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导学号52080093)甲同学: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填“正”或“负”)电荷。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丙(2)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 (3)①正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

浙江省2019~2020年高中化学非选择题专题汇编(有机推断大题)

浙江省2019~2020年高中化学非选择题专题汇编( 有机推断大) 题 1.(2019·武邑县教育局高三月考)薄荷油中含有少量的α ?非兰烃和 β?非兰烃,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根据如下转化,回答相关问题: 已知: (1) 写出 α ?非兰烃中官能团名称 ,β?非兰烃的结构简式 。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α ?非兰烃与等物质的量的Br 2 进行加成反应,产物共有3 种 B .C→D 和E→F 反应类型相同 C .聚合物H 易溶于水 D .C→M 反应过程中有高分子聚合物等副产物产生 +RCHO +CO 2 2CH 3 COOH

(3)写出F→G 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A 的同分异构体。 ①含有4 个-CH3 ;②1 mol 此同分异构体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需2 mol NaOH。 2.(2019·浙江高三)依折麦布是目前唯一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合成它的一种重要中间体M 的结构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以甲苯和戊二酸酐为原料,设计了以下合成路线,部分条件和产物已略去。 (5) 以甲苯和丙烯为基本原料合成(用流程图表示,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已知:①

② ③ 请回答: (1)物质K 的结构简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甲苯制B 需用Fe 作催化剂 B.物质H 水解后产物的最简单同系物为乙酸 C.反应①②③ 均为取代反应 D.1mol物质K 最多能与2mol NaOH反应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G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含有3 个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④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6 种氢原子。 (5) 设计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制备另一种医药中间体二苯甲酮( ) 的合成路线: 。( 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3.(2018·浙江镇海中学高三)化合物物G是一种用于合成γ- 分泌调节剂的药物中间体,其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