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德育故事——仲由负米

中华德育故事——仲由负米

中华德育故事——仲由负米
中华德育故事——仲由负米

中华德育故事——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注解】

1.周:朝代名,姬姓,文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其后武王灭商,有天下,都镐,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奄有中国黄河、扬子江两流域,及辽宁西部之地。至平王东迁,都洛阳。

2.藜藿:皆野菜,贫人所食者。

3.乘:辆也,谓一车四马也。

4.钟:古量名,受六斛四斗。

5.累:增也、积累也。

6.茵:音因,谓加于褥上者,犹今毯子也。

7.列:陈设。鼎:烹饪之器。列鼎:谓盛馔也。

8.承颜:谓得见也。旋:俄顷之间。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拯辞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

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古代孝敬父母成语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

仲由负米

仲有负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她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有觉得自己吃得不好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米之外才能买到米,在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米之外这么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米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夏日,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一会,只为了能早一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米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及其不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天山珍海味不断,吃的非常丰盛,过着富足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优越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因为他的父母不在了。他多么希望他的父母在世时能和他一起过上好生活啊!可是父母不在了,即使他再想负米百

米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看你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孝,孝无贵贱之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任何情形下,你都能曲承亲意。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日子是一天一天递减的,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生的后悔。如果没有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敬他们,等到你想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及时行孝,不要追悔莫及到时候,才思亲、痛亲。

2020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50)

2020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检测 一、积累和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贮.蓄(zhù) 粗犷.(kuàng) 莅.临(lì) 拈.轻怕重(niān) B.絮叨.(dāo) 荫.蔽(yīn) 狭隘.(ài) 刨.根问底(báo) C.怅.然(chàng) 蓦.然(mù) 羞怯.(qiè) 骇.人听闻(hài) D.流淌.(tǎng) 突兀.(wù) 怂.恿(sǒng) 参差.不齐(cī)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气慨爱慕漠不关心花团锦簇 B.云宵坍塌喜出望外沉默寡言 C.琢磨缥缈眉开眼笑不可救药 D.禁固惩戒怪诞不经神彩奕奕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秋天到了,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烟消云散 ....了。 B.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 C.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 D.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揭示广袤无垠 ....的宇宙。 4.诗文默写(8分) (1)《夜雨寄北》中设想与妻子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孤寂的诗句是: “,。” (2)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4)《<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 (5) ,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6)“”,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共享”概念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共享单车就是其中一种。②但是共享单车出现后,它们却常常遭到破坏。③各公司的单车都出现了二维码被划和零件被恶意损坏。④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狩猎的对象__________动物,_________共享单车,把单车从小区楼道等地方“解救”出来,义务修补破损的单车……⑤这套流程被称为“打猎”,这些人被称为单车猎人。 (1)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高品质版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二十四孝》全解

、【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原文】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囂。 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弓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贝y 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译文】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可是早已亡 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 叫象。性子又很傲, 曼。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 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 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 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译文】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 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他积聚的谷米。有一万钟的富。坐的时候。 便茵褥重叠。吃的时候。便鼎食满前。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说道。仲由的服事爷娘。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闵损芦衣】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原文】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所生子衣绵絮。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

《子路借米》读后感1000字

《子路借米》读后感1000字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今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这本书,它讲述着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美德小故事,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许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故事,一个故事给我一个感动,特别是《子路借米》这个故事,则令我印象最深,感动最大。 内容是这样的: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常年吃粗粮过日子。有一次,子路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中没有米,怎么办?子路很着急。子路想:“看来只能去亲戚家借米了。”可是亲戚家要翻过几座山。子路二话不说,就上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历经风雨,走了十几里地,从亲戚家借了一袋米来,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开心极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子路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啊!他很孝敬自己的

父母。但现在能够像子路这样又有几个呢,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十几里路到亲戚家借米的呢? 当我们吃着可口的饭菜,我们能否感恩父母的辛勤劳动?当我们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我们是否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爱?面对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们有时无动于衷,会感到厌烦,甚至会无理地和父母顶撞,现在看了这个小故事后,回想以前的点点滴滴,用子路来对照自己行为举止,又回想父母对自己曾经的关爱与宽容,我心中多了一份愧疚,但更多的是一份感动。 父爱如山,我认为这句话千真万确的,而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也让我更深刻地去领悟父爱的伟大,更让我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孝敬父母。那天深夜,我生病了,爸爸急忙把我送到医院,到了医院,爸爸忙前忙后,找医生,看了病,拿了药,打了针,看完病后,走出医院,爸爸问我:“肚子饿不饿?”我说:“不饿”。现在都晚上十二点了,哪里还有饭店是开的呢?爸爸让我在医院等,他去开车,我点点头。望着爸爸的背影,我心一惊:在我的印象当中,爸爸

古代名人的哲理故事

古代名人的哲理故事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 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 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 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 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 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不过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 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 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 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 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刘琦燃荻读书》 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 为灯”,发奋读书。宋濂冒雪访师。明朝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 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 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 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 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

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3.古人盖房的哲理故事 古人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读之使人回味无穷且有所启迪。今选择三篇哲理小品以飨读者,其蕴藉极其深刻,都是关于房子的。 三个字的劝谏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盖房,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人们纷纷劝阻。田婴下令任何人不得 劝谏,违者杀头。 田婴是战国时齐国宗室大臣,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 生的弟弟,田文(孟尝君)之父。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曾与成侯 邹忌以及田忌带兵去救援韩国攻伐魏国,初为齐将,参与马陵(今山东 范县西南)之役,立有战功。旋擢任为宰相,主管一国上计,弄权行私,财富骄溢。初封彭城(今江苏徐州),继改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 自营城郭宗庙,结交豪民,收纳逋犯,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威逼 主上,称薛公,号靖郭君(一作静郭君)。 慑于田婴的威势,人们都不敢前来劝诫。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 说3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这 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然后,掉头就走。 田婴忙叫住对方说:“你这话外有话。”那人说:“我不敢以死 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 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 离水,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 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 去筑城盖房?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于是,他很快就停 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有关孔子弟子的故事介绍

有关孔子弟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乃我国千年难得的教育家,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放在了教育上,弟子足足有数 千人,子贡就是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子贡是特别尊重老师的,这件事一直被后人称道, 现在就来说一下他尊重老师的几个事例。 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他特 别生气,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留面子,就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 子的话,那么我老师的房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办法 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他还把自己孔子比作是太阳, 比作月亮,太阳以及月亮光芒万丈,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超越的。说孔子坏话的那个人听了 这些话之后,感觉十分尴尬,羞愧万分。 子贡在外面非常维护孔子的名声,在孔子去世之后,子贡特别伤心,在他的墓地旁守 了六年。 还有子贡的一个好朋友说:“你对你的老师那么恭敬,但是他真的比你贤良吗?”他说:“我的老师是高不可及的,就像高空一样,不能顺着梯子爬上去,他老人家就像是日 月一样光耀,我哪能比得上呢?”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才能还是很厉害的,可以说一定程 度上是超过了孔子的,他才能那么高,却还是如此尊重老师,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值得 大家学习。 子路是一个勇敢豪爽的人,但是子路也是一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人,在子路很小 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上面的这些品质,孔子对于子路也是有很多的夸奖之语被记载在史册中的,孔子对于子路的了解甚至是超过了子路对于自己的了解,可以说孔子对于子路还是比 较喜爱的,其中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子路的孝。 汉代刘向的《说苑-建本》就记载了《子路负米》的故事,子路小的时候家里比较贫困,自己经常吃一些粗陋的食物,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双亲早一点吃到米饭,不远百里去外 地背米,在路途上不愿意休息,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双亲可以早一点吃到自己背回去的米,后来双亲去世了,子路离开家远游到楚国,子路也做了很大的官,生活条件非常的好,但是还是想回到吃粗陋的饭菜,去远方为自己的父母背米的日子,但是不可以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孝顺,也可以看到子路的勇敢与担当,后来为官为宰,但是父母已经不在,所以也提醒我们今天的人行孝一定要早,不要想着以后我要如何 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许当你发达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了,到那时再后悔就已经太 晚了。在古代有种说法,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一准则已经非常的不合 时宜了,我们大多数人都远离父母在外面打拼,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等到父母去世 了才后悔不已。

《中华德育故事》八德代表名言

《中华德育故事》八德代表名言 孝: 百善孝当先。我们为人子女,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吴孙劝夫》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吴孙劝夫》 父可以不父,子不可以不子。——《吴孙劝夫》 子欲养而亲不待。——《吴孙劝夫》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吴孙劝夫》 人之初性本善,只要能用德行和赤诚之心,必能感化家庭,感化世人。 ——《吴孙劝夫》 环境的好坏并不足以影响孝子的心。——《江革父母》 立身行道,放才能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及时行孝,才是立身行道的根本。 ——《黄香温清》善奉养者,不必珍馐也。善供服者,不必锦绣也。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 孝之至也。——《黄香温清》 老婆婆虽然是仆人,她也是别人的父母。事诸父,如事父。——《陆绩怀橘》古代圣者有云:“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为人父母,如果以身作则孝顺长辈,孩子就会起而效法,孝道家风就会代代绵延。 ——《陆绩怀橘》孝是众善之始,如果连做人最根本的德行培养不好的话。上不忠君,下不爱民机遇越好,祸患越大。——《陆绩怀橘》 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陆绩怀橘》物虽小,勿私藏。——《陆绩怀橘》当年橘子入怀日,正是天真烂漫时。纯孝成性忘小节,英雄自古类如斯。 ——《陆绩怀橘》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绪得参》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管怎样,娘就是娘。——《张李丐养》万善百行,惟孝为尊。——《张李丐养》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菊花无怨》孝,除了要养父母的身体,更要善待大自然。它如同我们共同的父母,珍爱天地间的万物生灵,也不失为对自然母亲的尽孝。 ——《郯子鹿乳》天下只有不是之子女,没有不是之父母。纵使父母有错,做子女的可以善加规劝。 ——《考叔舍肉》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考叔舍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缇萦上书》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缇萦上书》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缇萦上书》 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缇萦上书》 读书立业,孝悌做人。——《缇萦上书》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缇萦上书》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缇萦上书》 班固有诗赞缇萦,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上书》 执虚器如执盈。——《孟宗哭竹》 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外物障碍时,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在浮躁。心躁时周围万物都是障碍。但当心态平和时,眼前的万物,一切都是美好的。 ——《孟宗哭竹》

一点涟漪

一点涟漪 【仲由负米】 分类:德育教育 | 标签: 德育教育 2008-03-0208:26 阅读(?)(0)编辑删除 二、【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注解】 1.周:朝代名,姬姓,文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其后武王灭商,有天下,都镐,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奄有中国黄河、扬子江两流域,及辽宁西部之地。至平王东迁,都洛阳。 2.藜藿:皆野菜,贫人所食者。 3.乘:辆也,谓一车四马也。 4.钟:古量名,受六斛四斗。 5.累:增也、积累也。

6.茵:音因,谓加于褥上者,犹今毯子也。 7.列:陈设。鼎:烹饪之器。列鼎:谓盛馔也。 8.承颜:谓得见也。旋:俄顷之间。 9.衔恤:丁父母忧也。见《诗经·小雅·蓼莪》篇。 10.养,下奉上也。慨,感叹也。逮,及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他积聚的谷米,有一万种的富。坐的时候,便茵褥重叠,吃的时候,便鼎食满前。 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

初2016级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主题班会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班会 一、主题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二、背景分析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感恩缺失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现代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 在家中,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对父母不尊重、不关心;在社会中,有些人曾经由于各种原因接受过他人的资助,但最终却是以杳无音讯的方式来“报答”了他人的恩情;在学校中,同学间发生点小磨擦在所难免,可是有些学生不顾同窗之谊自私、霸道、蛮横无理,甚至刀兵相见,不存丝毫感恩之情;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有一个好的归宿,殚精竭虑,加班加点,常守在同学们的身边,无非是让同学们遵守纪律,别虚掷光阴,而有些同学不但不知老师在同学们身上的付出,心存感激、改过自新,却恩将仇报,敌视、欺骗甚至谩骂老师。 以上现象与父母的宠爱、溺爱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孩子,自幼娇生惯养,很少体谅父母谋生的艰辛。在“应试教育”环境中,考试成绩“一俊遮百丑”,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造成少数学生唯我独尊,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小皇帝”心安理得地大把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偶尔不如意,就给父母施以脸色,甚至以出走、自杀相威胁。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大部分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看到明媚的阳光;收到朋友的祝福;感受到父母、老师的鼓励;更体会到感恩的价值,爱的种子将跟随他们的步伐永远播撒着! 三、设计理念 通过感恩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对父母、老师、学校以及社会的感恩之心,并付诸于行动,我倡议:对待同学友好一点,团结一点;对待父母孝顺一点,体谅一点;对待老师尊重一点,关心一点。 四、教育目标 1.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3.加强学校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营造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学会感恩,回报父母,老师,学校和社会。 五、前期准备 1.初2016级同学共同参与本次主题班会,以手语舞蹈、诗歌朗诵、分享故事、合唱歌曲等活动形式展开 2.收集关于感恩的图文资料及典型事例 3.环境布置:使用PPT课件 4.学习关于感恩的相关歌曲和诗歌 六、活动形式 时间:2017年4月17日

新版子路借米的故事

新版子路借米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 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 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 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 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 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

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 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 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 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 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 孝顺的好孩子。?一日,父亲买了 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 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让梨 中国历史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 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 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 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 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感谢聆听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 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 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 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 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 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 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 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感谢聆听 ...... 感谢聆听 ......

弟子规教学反思2011

诵读中观照,生活中践行 ——《弟子规》教学反思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开设了儿童经典诵读课程。三年级开设的《弟子规》是经典诵读的入门读物。所谓“弟子”,指在家子女,在校学生,在外公民;“规”,从“夫”从“见”,即“大丈夫之见”。“大丈夫所见略同”,《弟子规》就是几千年以来,历朝历代有知识修养的读书人的共识。它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进行编写,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弟子规》有了重新认识、重新定位的机会,以下略谈四点反思。 一、诵读中“常省吾身,长善救失”。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课堂中,我常常请“弟子规”老师出来帮助同学在诵读中观照自己、观照生活。 针对课前学生诵读功课的内容,老师进行念书“考试”,用出上句学生对下句的填空方式提示重点内容。如“信”篇句子: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结合生活实例与学生思考、反省自身:“因为临时调课,刚才老师请同学们帮忙提示课前诵读,结果全班同学没有读书,都推说不知道。而且没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承担。现在老师生气了,请大家说说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言,都能说出“答应了的事却没做好……浪费时间,没有读到书……”“弟子规哪一句有教我们?”启发学生回忆观照:“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常请《弟子规》进行生活观照:“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活动,请同学们戒掉粗言秽语的坏习惯。我们校园存在哪些不良习气?”指导学生指出粗俗、无赖、不讲事实、不讲理的例子。“请问我们可以用哪句话来互相提醒?”“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请学生练习使用“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并观照“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等来互相督促进步。 二、促课堂习惯养成,长养正气。 俗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课堂学习中,我非常关注细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端正读书风气,常温“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逢读书必指导正气:“开腔念书,跟老师的一样清楚、响亮,声调比老师的更加悦耳好听!”通过抽查、接龙比赛,“火车修理”重读过关等的诵读形式,坚持正面鼓励和引导乐学原则,通过老师、“小老师”、全组、全班的示范诵读,营造共学、互助,乐学、乐助,共同进步的诵读学习气氛。

子路背米读后感

子路背米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子路背米读后感(一) 这是一个富有孝顺的感恩故事,主人公子路其实是博学多才的孔子的学生。 自小,子路的父母就对他关爱备至,而子路也非常孝顺,对父母照顾的无微不至,父母喜欢什么、爱吃什么,他都会不顾千辛万苦地买回来送给父母。有一天,他的父母想要吃米饭。可是家里并没有米饭,因为大米贵的很,家里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买米吃。可是,子路看着发已苍白的老母亲,于是就背起了篓子准备向他的亲戚家借米。想知,那个亲戚家离子路的家是那样的遥远,要翻越好几次山才能到达那儿。而且那时的子路才7岁,山上的危险连续不断,随时都可能让子路生命垂危,而子路却依然靠着他那坚贞不屈、勇往直前地精神,怀着赤子之心的信念翻越了大山。借到了大米,而回来的时候则更是困难重重,下山的时候都是滑坡,子路一不小心就会濒临其境,但是子路没有退缩,驮着重重的米一步一步地向前前进,好像一只顽强的蜗牛背着他那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挪着身躯坚持不懈地向前前进。子路背米读后感(二) 子路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但小时候家里面穷,经常缺米少面,家里人只靠挖野菜度日,有一次过节,村中其他人家都准备好了饭菜,四处飘满了诱人的饭香,子路的父母闻到这饭

香,不由得心中犯愁。子路看到父母每天因为吃野菜,身体十分虚弱,面黄肌瘦,十分伤心。于是,他想去亲戚家借米,当子路给父母说了之后,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但子路决心已定,他说服了父母之后,忍着饥饿,踏上了去百里之外为父母借米的路途。 子路一连走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亲戚家。他向亲戚说明了来意,亲戚们看到一个这麽善良的孩子,被子路对父母的孝顺感动了,二话没说,把米借给了子路,子路装好米,他刚要走,亲戚便想让子路歇一歇,但子路一想到要让父母吃上白米饭便马不停蹄的赶到家中,看到父母津津有味的吃上了百米饭,他常常舒了一口气便靠在桌子上睡着了。 多好的孩子啊!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多磨伟大的词汇,但现如今,能够像子路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百里路去道亲戚家借米呢?又有谁能像子路一样为了能让父母早点吃上白米饭,刚刚停歇了脚步又马上马不停蹄的又赶回家呢?一路上,饥饿劳累挡不住他,教的疼痛他也全然不顾,为的是能够早点赶回家让父母放心,子路的一片孝心真是让人感动。父母在子路的心中比自己都重要,但看看现在的儿女为了父母的家财连父母都不要了,父母生病了也不去给父母看病,更有甚者,是那帮“啃老族”整天游手好闲,在家里呆着吃着父母的养老金。但他们看看子路,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柔软的肩膀已经过早的担负起照顾孝敬父母得责任。在他看来,为父母分忧,不养父母挨饿受苦就是他这个做儿子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得行为来讲,就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得礼貌举止,也就就是此刻所说得礼貌。而礼貌得本质就是表示对别人得尊重与友善,这种心理需求,就是超越时代得,就是永存得、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得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她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就是谦虚、平等得表现,就是礼貌得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得祖先对自然文化得骄傲与自豪,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得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与她得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她们得政治主张。 一天,她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她们得去路。孔子说:您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得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瞧这就是什么?孔子一瞧,就是用碎石瓦片摆得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就应就是城给车让路还就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您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她能够做我得老师啊!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就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得。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她会热爱祖国与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得父母,还就应尊敬别得老人,爱护年幼得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得淳厚民风,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学生得职责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得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得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得父母想吃米饭,但就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就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得这点要求了不? 于就是,小小得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瞧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得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就是一个勇敢孝顺得好孩子、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三):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得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就是善于治国得政治家,还就是胸怀韬略得军事家;不论就是思维敏捷得思想家,还就是智慧超群得科学家,她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就是与她们从小得远大抱负分不开得。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她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呢?

八年级上(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

. 名著阅读(八年级上) 《朝花夕拾》 一、常识类: 出题方式:填空。作者姓名:鲁迅,原名周树人作品名:《朝花夕拾》 曾用名:《旧事重提》十篇篇目:《狗猫鼠》……《范爱农》一句话评价: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二、概括题 概括题之一: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记事为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琐记》 ①《五猖会》:“我”儿时有一次急切兴奋准备去观看迎神赛会,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等背完后我扫兴而又痛苦。 ②《父亲的病》:回忆“我”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最终父亲被庸医治死。 ③《琐记》: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然后去日本留学的经历。 概括题之二:概括人物形象。 写人为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①长妈妈是一位善良朴实、愚昧迷信、真诚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底层劳动妇女)。 ②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教授。 ③范爱农是一位耿直孤傲、不随波逐流、对辛亥革命和教育事业满怀热诚的知识分子。 概括题之三:主题思想的概括 ①《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蕴含着对儿时温馨的回忆。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对童年单纯美好生活的怀念,蕴含着儿时温馨的回忆。 ③《藤野先生》——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蕴含着对留学期间师生情温馨的回忆。 ④《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⑤《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⑥《五猖会》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⑦《无常》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⑧《父亲的病》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⑨《琐记》——批评了学堂的种种弊端,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三、细节题 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类举例。 例题:文中“我”和家人在准备着去哪里?顺利去了吗?为什么? 说几个《二十四孝图》提及的孝道故事。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①《藤野先生》中提及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哪两件事? 看电影事件、匿名信事件。 ②《朝花夕拾》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篇目有:

《子路借米》读后感

《子路借米》读后感 《子路借米》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xx收集整理的《子路借米》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今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这本书,它讲述着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美德小故事,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许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故事,一个故事给我一个感动,特别是《子路借米》这个故事,则令我印象最深,感动最大。 内容是这样的: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常年吃粗粮过日子。有一次,子路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中没有米,怎么办?子路很着急。子路想:“看来只能去亲戚家借米了。”可是亲戚家要翻过几座山。子路二话不说,就上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历经风雨,走了十几里地,从亲戚家借了一袋米来,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开心极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子路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啊!他很孝敬自己的父母。但现在能够像子路这样又有几个呢,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十几里路到亲戚家借米的呢? 当我们吃着可口的饭菜,我们能否感恩父母的辛勤劳动?当我们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我们是否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爱?面对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们有时无动于衷,会感到厌烦,甚至会无理地和父母顶撞,现在看了这个小故事后,回想以前的点点滴滴,用子路来对照自己行为举止,又回想父母对自己曾经的关爱与宽容,我心中多了一份愧疚,但更多的是一份感动。 父爱如山,我认为这句话千真万确的,而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也让我更深刻地去领悟父爱的伟大,更让我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孝敬父母。那天深夜,我生病了,爸爸急忙把我送到医院,到了医院,爸爸忙前忙后,找医生,看了病,拿了药,打了针,看完病后,走出医院,爸爸问我:“肚子饿不饿?”

209集中华德育故事动画片1-8部目录(2013)

209集大道通天动画系列片《中华德育故事》目录 第一部 1、江革负母黄香温凊陆绩怀桔孝绪得参 2、郑均悟兄伯鱼十往许武教弟敬女代嫁 3、冯谖焚券李秀忠烈赵柔一言魏征妩媚 4、孙晷温恭尹陈童训楼护养吕元振济窆 5、汉宾惠人査道博施进之救友妙聪井负 6、彦谦官贫李勉葬金刘宽多恕弘景异操 7、张李丐养菊花无怨吴孙劝夫 第二部 1、郯子鹿乳考叔舍肉缇萦上书孟宗哭竹 2、孔融让梨王览争鸩彦霄析箸邹媖引过 3、滂母无憾王旦荐贤冬梅践言文灿拒间 4、越姬信心张劭待式赵抃告天庭式心许 5、德言对经李后严明王珪循礼朱显焚券 6、魏谭请食巨伯请代公义变俗世恩夜待 7、阎敞还钱隐之饮泉罗伦还钏李纲辞职 第三部 1、鼎臣祝寿1-4集 2、穆姜仁爱1-5集 3、穆姜仁爱6-9集 4、长孙规谏1-4集 5、长孙规谏5-8集 6、留台拾金1-2集李习求贫1-2集 第四部 1、大舜1-4集 2、大舜5-8集 3、大舜9-12集 4、苏武牧羊1-4集 5、安世不妄1-4集 6、子阿委珠1-4集 第五部(6DVD) 1、《老莱斑衣》孝篇《韩郑鞠叔》悌篇《岳飞报国》忠篇《程妻守鞋》信篇 2、《宋桓罪己》礼篇《平阳义师》义篇《包拯贡砚》廉篇《勾践尝胆》耻篇 3、《泰伯采药》悌篇《邓曼抚民》信篇《太任斋庄》礼篇《杨震四知》廉篇 4、《子仪见酋》信篇《楚媛不违》礼篇《霸妻清节》廉篇《卢革避试》耻篇 5、《朱晖许堪》信篇《伯禽趋跪》礼篇《潘郭诗诫》廉篇《许阮愧允》耻篇 6、《曹彬激诚》信篇《季札挂剑》信篇《修母荻训》廉篇《管宁善化》耻篇

第六部(7DVD) 1、《仲由负米》孝篇《秀姑友恭》悌篇《樊姬进贤》忠篇《宿瘤采桑》礼篇 2、《关公秉烛》义篇《许衡心主》廉篇《班昭女诫》1-2耻篇 3、《曾参养志》孝篇《郑濂碎梨》悌篇《真卿劲节》忠篇《朱熹闲居》礼篇 4、《木兰从军》1-2孝篇《陈昉百犬》悌篇《彭陈辞姻》廉篇 5、《李绩焚须》悌篇(前26)《吴谢笞贺》义篇(前26) 《孔明洁身》廉篇 6、《孔子尽礼》1-2礼篇《仲淹义田》1-2义篇 7、《天祥衣带》1-4义篇 第七部(7DVD) 1、《董奉治病》1-4廉篇 2、《文本乞恩》1-4悌篇 3、《蒋女保弟》1-4悌篇 4、《柳卢睦族》1-4悌篇 5、《蓝姐捕盗》1-4忠篇 6、《子干垦田》1-4廉篇 7、《李密陈情》1-4孝篇 第八部(6DVD) 1.《文王问安》孝篇《芒孟慈母》悌篇《女婧谏槐》忠篇《义母践诺》信篇 2.《镇周赠帛》礼篇《兰根归美》义篇《陶妻泣富》廉篇《御妻求去》耻篇 3.《兰姐善谏》孝篇《穗女抚弟》悌篇《御己农谏》忠篇《蒙正三对》信篇 4.《缺妻敬馌》礼篇《臧氏义保》义篇《吴王洁己》廉篇《范乔哭砚》孝篇 5.《少娣化嫂》悌篇《发母数子》忠篇《卫姬信行》信篇《敏元奋剑》义篇 6.《朱寿诉冤》孝篇《孟尝还珠》廉篇《元方举知》忠篇《羊祜推诚》信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