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国以来的财政赤字问题
【摘要】恰当地使用财政赤字会起到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如果财政赤字规模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存在着巨大的财政风险。如何控制财政赤字规模、弥补财政赤字对发挥财政赤字的积极作用、加速经济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本文对建国以来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的财政赤字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弥补财政赤字的思路,以期能为当前及未来我国的财政赤字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赤字;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在西方,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背景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具有缓解有效需求不足、动员闲置资本加速经济发展的效应。因而主张国家运用财政手段等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刺激消费,增加投资,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克服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在我国,从建国初到1978年,我国政府一直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政策,其间大部分呈持续下降的态势。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局面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财政赤字长期化,赤字额日益增大。为什么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能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却出现连年巨额的财政赤字呢?本文以时间为主线,分别对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市场经济时期的财政赤字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以期获得对我国财政赤字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