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心理学教案

管理心理学教案

管理心理学教案
管理心理学教案

管理心理学2011版

第一讲组织管理的内涵拓展

社会学:强调的是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整体思维

心理学:强调的是自我的一种认知以及通过这种认知学会怎样热爱自己周围的环境

管理心理学也称组织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一.管理心理学存在的意义

1、人本管理的趋势

尊重人的价值,人的个性和人的创造才能将日益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经济的发展不再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标识,尽管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经济势在必行。

管理理论必然要考察两种结果:一是经济生产力,产品质量和财富的创造等二是人性产品,包括员工的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获得以及个人目标的达成等,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后者的重要性将会日益提高。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是组织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人际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主要强调人的个性特征、人的需要、动机、激励水平、人际关系、领导水平及组织氛围等心理因素在管理上的作用。

个体群体组织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一方面组织的结构形式、制度和专业性质,制约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也影响着群体中的每一个人。

2、如何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

A 理性:假定论及的目标和现实世界不变,那么,只有行动得以正确的筹划,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目标,这种行动就是理性的

B 个人理性:行为者是自己利益的理性寻求者

C 集体理性:集体是团体自身利益的理性寻求者

如何协调个体人格与组织之间的矛盾与背离?

A 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与背离构成了各种组织管理中的关键所在

B 在小型组织中,往往可以从个人理性自动过渡为集体理性,大型组织则需要运用激励和控制手段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

C 创造与获取一定的激励资源是进行激励与控制的前提条件,这构成了对管理者的挑战之一。

D 由于极力资源的有限,管理者必须合理设计制度化的“激励结构”包括“艺术的”创造激励资源,比如充分运用领导艺术,创造者如“尊重”“社交”“自我实现”等精神性资源,从而通过改变行为的成本与收益有效引导个人理性走向集体理性。

3 人性假设是制度设计的前提

A 合理的人性假设是制度设计成功的前提

(补充:泰勒的绩效理论X理论(经济人)Y理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性假设:人性恶和人性善——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善因。

约束性和激励性制度的有机结合是制度成功的基础。

建立基于合理人性假设之上的科学实施机制是制度成功的关键。

二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来源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

三、管理心理学的内涵理解

传统管理学与现代管理学的内涵的不同

(1)关注的内涵不同:传统——生产力效率

现代——理念公正人的价值组织文化的培育

(2)视角的转换

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定义: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而控制和预测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组织功能。

个体层面——个体关怀的内涵(心理学关注)

群体层面——激励是核心问题(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组织层面——组织文化是提高组织凝聚力的关键

六、心理学对我们的帮助

“心理”最早被称为“灵魂”“精神”“心灵”

弗洛伊德——心理是包括各种感觉思想和愿望的一个过程

心理学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帮助?

心理学强调的是主观感受,认知和内化,所以会对自己内心起到扶助、激励的作用,即自我解剖。

使得内心更加强大,是自我内心的支撑点更加坚固,即自我调整,

1、学会生存:

A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B罗杰斯——给我们造成麻烦的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原来不是这样,即最可怕的是生活给我们扭曲的认知,从而影响了个性的塑造

2、锻炼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教育的目的:最终目的是人自己的提升。

适应——个人不断的作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发展——个体的成长与才能品质在时间上所发生的积极的变化

适应水平侧重于个体与环境关系的现状,发展概念则指向在未来可能达到的关系状况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A首先确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积极、开放)

B情绪商数的培养

情商:即人们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方法运用情感处理与他人关系的一种能力

情商包括的五大内容:A 自我认知能力

B 具有一定的社会技巧(倾诉与倾听)

C 乐观的态度

D情感控制,内在的稳健与笃定——知己知彼知物

荣宗敬——非持有充实之资本,乃持有充实之精神

E 灵活(变通),不刻板不较真

带来的益处: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机会,。有成效的使用你的能

量,在为预料的变化面前,保持平静和放松,使用你的理性去

解决问题,构建你的优势,帮助别人摆脱压力。

4心理健康

人格特点:A型性格、B型性格

詹侯达的观点:

(1)个人能主动的操作或者运用环境,而非只是被动的接受环境

(2)个人的行为具有弹性,且能保持稳定和完整的人格

(3)能正确的了解其环境,并善于自知,而且不曲解现实

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观

A、中国文化中的自我与心理内涵——关系型(西方的自我则是区别型的)

西方文化下的自我:强调的是你和我的区别自我内部的整合自我同一性

中国文化下的自我:不是我与你的区别而是我和你我和环境的关系即“大我”总结:西方主张自由张扬,而中国更强调的是坚固关系——和

B、中国文化的崇高与健康理解——好的生存状态:顺从性(去私我,存公我)秩序性(安居乐业)适中性(为人处事恰到好处)

C、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

D 现代人的心理健康观

a个人身心的和谐

b 人与组织的和谐(角色扮演能力群体的归属感环境的安全感)

c 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自然关怀自然)

d与意义世界的和谐(怎样活着才有幸福感)

健康的定义

1.总之,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才可以称之为健康

2.同样,我们说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才可以称

作一个完善的人我们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控制感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增加人名控制感世走向心理健康的途径。

生命控制有两种途径: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A、内在控制:自我能够控制生命的感觉,不是说自我中心,而是自我作为(放弃

自我中心,主张自我作为)。内在控制的力量来源于生命哲学。

B、外在控制:强调借助于宗教或重要的他人感受。其中,宗教哲学的力量是十分

重要的。

生活的审美化和诗意化的要点(道家思维):

A、首先意味着人要去除功力之心。

B、其次,要学会热爱天地自然(两层含义:a只有天地自然才是没有经过污染的

完美所在。b真正追求自然质朴的生活,在心境上与自然合二为一,让心宁静)

C、其三是要看透生死。

课堂讨论:与意义世界的和谐——什么样的人生有意义——你理解的“幸福”

老师总结:A 源于他人的标准来判断需要一种外在的参照体系

第二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图景

一、.哲学心理学(古希腊时代至19世纪)

二、.实验科学心理学1897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被称为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关于心理学是科学还是人文,出现了两大理论流派的论证:艾宾浩斯与狄尔泰的论争,作为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长期存在于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心理学是一门严格的经验科学(它强调精确及定量陈述,严密的试验程序,还是一门广泛的多维的学科?——《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哲学的溯源:西方哲学一两种对立的思潮向前演进,对自然科学的敬仰使理性主义试图用实验以及数学的方法来改造人文科学,而非理性主义者把精力主要集中于人的价值生存与死亡,人的动机与欲求等

(一)非理性思潮:

A 叔本华意志就是盲目的欲求叔本华认为,世界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表象是意志的客体化。因此,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一种无法遏制的盲目的冲动和无限的欲求,而意志欲求的本质是生命,即生存和繁衍。因此,生命意志又可以称为生命意志。生命意志和痛苦是一致的,它是痛苦之源。同时它愈强烈,则痛苦愈深。

B 尼采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

(1)不否认痛苦但不否认痛苦的价值痛苦实则是幸福的一部分

(2)人的价值在于自己的超越性光荣不在于你哪里来而在于你往哪里去

C 萨特“存在主义”存在即是合理的

(1)强调未来为不是过去(2)断定人类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

D 柏格森

E 福柯《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

(二)理性主义思潮

A孔德实证主义 B 马赫经验批判 C 逻辑实证主义

结论:心理学既属于自然学科(概括的寻求的是普遍的规律)同时又隶属于人文科学(注重具体的社会现实。解读个人的独特性以及现实存在),因为自然科学是概括的,寻求的是普遍规律;而人文科学注重的是具体的现实,解读对象的独特性。

三、当代心理学的三大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

推荐书目:《现代人格心理学历史引导》《精神分析学引论》

第三讲、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传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一)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的经济学家,其代表作是1776 年发表的《富国论》。其主要观点有:1.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只有减少非生产性的劳动,增加生产性的劳动,同时提高劳

动者的技能,才能增加国民财富。

2.强调了劳动分工,对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性,列举了劳动分工的三个优点。

3.提出了“经济人”的管理,认为企业家和工人追求的都是金钱,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得最大

限度的利润、工人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所以经济因素是管理中刺激人的积极性的唯

一因素。

亚当?斯密被后人称为“自由经济之父”。

(二)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 1771-1858)

罗伯特?欧文是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是十九世纪初期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

也是杰出的管理的先驱者,其代表作是1820 年发表的《致拉纳克郡的报告》。

其主要观点有:

1.关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人的因素”,把工人比喻有生命的机器,维护好机器并使其效率

高、寿命长,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2.灵活、稳健的人事管理政策(不虐待、不解雇工人,改善劳动条件、指出现有的组织制度

是一种压迫式的管理,资本家和工人是对立的)。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是传统的家长式的经验管理,只追求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很少考虑其他

方面的问题。这和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关系。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竞争激烈,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罢工经常发生,工业企业进

一步采用机器体系生产,生产规模更大、更集中、生产技术更加复杂,分工协作更加严密,所使用

的设备、人员和材料更多。所有这些都要求生产本身加强组织性,要求生产实行标准化、专业化、

定额化,迫切要求管理科学化,只有这样,同样的人同样的设备可以生产出3-5 倍的产品来。

(一)泰勒与其“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毕生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效率”,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效率等。他在管理方面

主要著作有:1895 年的《计件工资制》、1903 年的《车间管理》、1912 年的《科学管理原理》,

尤其是《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

他因此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在1906 年被推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

“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是通过工时研究试验、搬运生铁的试验、铁锹试验和金属切削试验完

成的。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1.亨利?甘特(Gantt)

亨利?甘特是泰勒亲密的合作者,他发展了生产管理中的“计划评审技术”。提出了“计件奖

励工资制”,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

2.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 Ton Emerson)

哈林顿?埃默森对效率问题作了实践和研究,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 条原则,被称为“效率大

师”。另外,在组织结构方面提出了直线制和参谋制的组织形式。

3.法约尔(Henry Fayol)

法约尔是与泰勒并驾齐驱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由于法约尔是作为高层管理人员,从组织经营问题出发,对管理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因而被

后人称为“经营管理之父”或“管理过程之父”。

法约尔为管理工作规定基本职能,把企业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分为六类(即经营六职能论)(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2)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

(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4)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活动

(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统计与核算等

(6)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项职能活动

在六种基本活动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

法约尔还规定了组织经营的十四项原则:

(1)劳动分工:其目的是实行劳动的专门化,这样用同样的劳动而获得更好的效果。(2)职权与职责:职权是发号施令的权力和要求服从的威望;职责是在行使职权的同时必须

承担相应的责任。

(3)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必须根除多头领导。

(4)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5)纪律:纪律的实质是企业和其下属人员之间,在服从、勤勉、举止等方面所达成的一种

协议。为了保证纪律有效,必须具备品质优良的领导、明确而公平的协定和合理的惩罚。(6)统一领导:组织对于目标相同的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一个计划。_西方现代管理理论

(7)个人的报酬应当公平合理。

(8)集中化:集中的程度应该适合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所属的环境。

(9)秩序:企业成员和物品都应各得其位、各得其用。

(10)公正:只有遵循公平原则,才能鼓励所属人员忠诚地履行其职责。

(11)人员稳定: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以保证所属人员能很好的工作。

(12)首创精神:表现为组织人员发表建议和执行任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它是企业发展的巨

大力量。

(13)团结精神:必须注意保持和维护每一个集体中团结协作、融洽的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

间的相互关系。

(14)等级链:表现为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底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上下层次之间和横向部

门之间应保持灵敏的信息沟通。为了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法约尔设计了一

种“跳板”(也称为“法约尔桥”)即:授权同级下属之间,在一定的规范内,可直接商议解决问

题,再分头向上汇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效率。

4.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体系理论”。其主要代表观点是:(1)明确的分工:每个职位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

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任用:人员的任用要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和教育训练来实行。(4)职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降制度,这种管理人员是一种职

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所规定的规则和纪律、按级办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只是工作与职位的关系,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要有公正不倚

的态度。

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能提高效率,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方面优于

其它组织。许多批评者认为这种组织体系虽适合于从事以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常规的组织活动,但

不利于从事以创造和革新为重点的非常规的非常灵活的组织活动。

三、行为科学学派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泰勒的任务管理模式已显得简单粗暴,西方的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开

始把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环境、满足员

工的心理需要等观点。行为科学理论(也称人际关系理论)应运而生。行为科学学说运用人类学、

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和知识,以人的行为为对象,对人的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产生的原

因进行分析研究。其中,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是行为学派主要创始人之一。

梅奥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美国。曾获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后来又学习了医学,并进行过

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于1926 年进入哈佛大学从事工业研究,不久,参加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他于1933

年和1945 年分别发表了《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在这两本书中

总结了霍桑试验的工作,阐述了他的人际关系学理论。

(一)霍桑试验的内容

霍桑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试验由四个单项试验组成:工场

照明、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二)霍桑试验的结论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它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518

性,工人并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

2.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

率的目的。

3.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它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霍桑实

验中发现小团体存在如下约定:不能过于认真,否则就是出风头;不能过于懒惰,否则会被当作懒

汉;不得向上司报告内情,否则会被认为拍马屁;同事之间不得耀武扬威。

四、现代管理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又称为管理中的“数量学派”、“运筹学派”。其特点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

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

决各项生产和经营问题。代表人物是美国研究管理学和现代管理方法的著名学者伯法(Buffa)、

英国杰出物理学家布莱克特(Blackett)等。它把管理工作纳入到科学化的轨道上类,使管理理论

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管理科学”名称是由许多现代的具体管理理论构成的理论学派的统称。这些具体的管理理

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上述学

派可以概括为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学三个主要方面。

(一)社会系统学派

(二)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管理理论:超Y理论、复杂人假设)

(三)决策理论学派(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

(四)经验主义学派

(五)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思考题

1.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来源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3.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管理学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5.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它是如何产生的?

6.如何理解霍桑实验对管理科学发展的意义?__

推荐阅读书目:刘永中金才兵主编的《管理的故事》

陈照明《实用管理心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业:1 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思想

2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竞争激烈。资源有限的今天,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此外,这句话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第四讲认识自我理解人生

1 领导者应该具备怎样的心里特征

2关注蒋介石、毛泽东具备怎样的个性特点,放在历史大背景下

兴趣爱好理想

个性倾向性

个性

需要动机语言价值观信念

个性心理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在):气质性格能力

什么是个体? (1)有生命基础,这是大前提,而不只是一个物理概念(2)个体是相对于整体而言的,是整体中的基本单位(所以强调社会化更多的强调同化、适应,以及个体地位的隐形消亡)

A个性倾向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偏向,体现为不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信念,有人更倾向社会认同,而有的人更倾向于内心的整合,人与人有着巨大的差

B 气质。性格有时能决定能力

C 父母赐予我们的生物基础,所以有自我的气质(遗传得来)

希腊德费尔神庙:认识你自己“面具”的另一种含义——性格

人格心理学的几大派观点:

1 生物学的观点:代表人佛洛依德强调的是生物的本能

2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人格是人们扮演各种角色的综合体

代表人阿德勒霍妮埃里克森强调的是角色的重要性

3 学习论:我们每个人人格的行程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行为进行鉴赏的结果代表人斯金纳强调的是经验的构成

4 存在主义/人本主义不注重人格的起因,关注你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代表人马斯洛(人本主义是马斯洛的哲学基础)

5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其现实性上说,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的几种代表性的定义

1 阿尔伯特:个人身上的心理系统的动态结构,这决定它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

2 卡特尔:据以推断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将会如何行为的东西

3 麦克里兰德:总结一个人行为的一切细节的最适宜的概念

气质差异与组织管理

所谓气质就是个体生来就具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对气质的解释:先天性稳定性静中含动

“动力特征”的解释:所谓“动力特征”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速度”指思维的敏捷或迟钝;言语快慢与行为的反应速度。

“强度”指情感的强弱程度。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是指向内向还是外向。

气质的生理机制——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

俄国生理学巴普洛夫以神经类型作为划分气质类型的根据,使是气质类型的划分建立在比较可靠的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划分的依据:根据神经过程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

兴奋与抑制是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是相互统一的对立面,机体组织在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射时,由相对的静止状态显著的活跃状态,或由比较弱的活动变为较强的活动,这个过程叫做兴奋,反之则是抑制。

抑制:显著的活跃相对的静止较强的活动变为较弱的活动

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叫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1 神经最基本的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2 突触:兴奋心的突触——释放具有兴奋性的神经气质;抑制性的突触

3 多巴胺:让你感到幸福的大脑分泌物

名词解释:

1 强度: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或者是耐力的标志

2 平衡性: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两者力量大体相等是平衡的,否则是不平衡的,

不平衡兴奋过程分别占优势两种

3 灵活性: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互相转化的速度

灵活——活泼型:多血质

平衡

强 不灵活——安静型:粘液性

不平衡——不可遏止型:胆汁性

弱——弱型:抑制型

抑制型代表人:韦伯 达尔文

埃克森理论: 神经质

内倾 外倾

非神经质

神经质的特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 容易沮丧 易激动

气质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1 理解气质类型的特点,气质并无好的坏之分

2 发挥特长,扬长避短

3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的团体可发生互补作用

4 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关系

性格的差异

费洛姆认为,气质就反应方式而言,它是体制上的不可改变的,性格本质上是有人的体验,尤其是早期生活的体验所构成的,而且,由于见识的一些心得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

人格形成的奥秘

讨论课的问题:

1 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思想——“以其不争,故天下

莫能与之争”,在竞争激烈资源有限的今天,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有存

在的价值吗?

2 如何解决一个组织内或者是社会内的难题——弱者的恶

3马修大叔与校长分别运用了怎样的管理和领导方式,其效果如何?

4你认为马修大叔是一个成功的管理着吗?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放在中国文化下的组组织内会起到怎样的效果?

5 你认为领导者因该具备怎样的领导素质与特点,以马修大叔为例

6 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你认为是什么?

7 如何没有社会适应于社会比作为参照性,该问题算不算心理问题

8 我们如何接受体制化,如何避免体制化,环境育人神秘的关系如何解读

9 在接受管理过程中如何突出管理的价值与创造力,同时还能保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10如何兼顾不以群体中大多数人冲突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杰出

11怎样让一个大学生对他所加入的社团保持热爱与忠诚

12你认为大学生创业需要哪些素质

13何为中庸,中庸在管理中的意义何在,其可行性意义有多大

精神分析学(深层心理学动力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两大理论基础:

1、人的内在精神为研究对象: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荣格分析心理学、马斯诺人本

主义心理学。

2、人的外显行为为研究对象: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思考:精神分析学对管理心理学有什么理论贡献?

精神分裂症:意识状态的瓦解,无意识的彻底解放

用精神分析学分析正常人有两个原因:

A 每个人都有精神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B 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状态下更可能公开讲出自己生活中的隐私事件

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或者是无意识的):

佛洛依德思想的主要贡献: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1、冰山深处的隐秘——童年的创伤

2、梦是无疑是工作的舞台

3、组织管理者具体应用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过程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大类:

意识:人能够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部分,是心理过程的最高形式

有意识:有可能被全部解释出来的人的全部精神观念

无意识:人格的心理过程的深层领域,是塑造的经验和基本的冲力、内驱力等形成的巨流,这巨流左右看人的行为,而人的意识通常觉察不到它——A、冲力:冲动

等;B、内驱力:攻击等阴暗面。

无意识的内容:A、潜伏着的东西:遗忘的经验和暂时不为人所知的部分。

B、人为压抑下的东西,因与社会道德相抵触而被迫压抑下去。

荣格——分析心理学——重要观点是“集体无意识”

“早期经验决定人格的成长”——情结:

它是一种经常隐匿的以特定的情绪或者是痛苦的情绪为特征的心理内容的团集物,它往往带有创伤的特征,在特定的人格结构里能造成人格的分裂。

意识(中心是自我)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精神个人无意识(中心是情结)A人格面具:精神的外貌

(人格)

集体无意识(中心是原型)B 阿尼玛:男人中的女性精神

C阿尼玛斯:女人中的男性精神

D阴影,个性深处动物性精神

E自身:有意识的自我调整能力

“本能”的提出(佛罗伊德)

1 无意识深处奔腾的熔流——力比多:A爱涵盖下的所有本能

B 本能体现着作用于心理的肉体欲求

2 战争给予思想家的沉痛的思考:生之本能与死之本能

3 本能理论组织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三种观点:

1、我们遗传得来的机体倾向于以某种方式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这些反应对维持物种起到过作用。

2、凡是来自于本能的刺激,都不是一种瞬间就能消失的冲力,而是一种永恒的力量,任何的逃避行为都不能将其消除。

3、本能是介于精神与物质的边缘概念,它既代表着神经过程的某种兴奋,同时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

“升华”——升华是文化演变特别突出的特征,也称为移置作用,是宣泄原始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此外还有一个途径是运动。

“人的攻击性和破坏力”的提出完善了佛洛依德的“本能论”

性——爱欲

生之本能

自我保护——食欲

向内:伤害自己

死之本能

向外:对他人的伤害

人在本性上是双重的,生之本能是一种创设性建设性的本能,死之本能是一种破坏性的活动

人格的结构

1 人格内部复杂的特征——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可划分为三个层面:本我、自我、超我。“本我”通常看成是本能的部分;“自我”指的是人格积极的控制、观察以及学习的功能。“超我”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道德理想、社会戒律和规范。充分发展的超我有良知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超我”却追求尽善尽美,“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其任务是审视外在的现实和内在的体验,然后选择能够满足需要但又不违反道德禁忌的行动。对于不健康的人格而言,如心理症患者,其自我是弱小的,因而不能鉴定内在的和外在的现实,不能调节欲望、现实和道德之间的冲突。在弗洛伊德论述中,“自我”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其目的是最终使种种冲突的力量达到平衡。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可以在表达感情与抑制感情之间、在满足需要与抑制这种满足之间进行选择。因此我们可以把本我看作是生理遗传的心理表现,把自我看作是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超我则可以看作社会化的产物,是道德、理想、良心与责任的运载工具.

2 “本我”没有时间、逻辑、是非,遵守的是快乐原则,当我们慢慢长大时,我们就学会了选择,因而会放弃那些破坏性的不安全的快乐,开始修正我们的快乐原则,学会检验现实,选择利弊分析,接受了长期的保守的快乐,自我遵守的是现实原则——理性精神建立了,“超我”,是人格中的检察官,主要是良心与自我理想。

3 良心:被惩罚的经验的内化,良心是针对错误而言的;理想:被奖赏的经验的内化

4 如果我们把“本我”看作是生长进化的产物,是生理遗传的心理表现。如果我们把“自我”看作是与客观事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角高级的精神活动领域,“超我”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文化船载的运载工具,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那里,三者应该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组织结构,既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与欲望,同时又能有效地与外部世界进行交往。反之,当三个系统相互冲突时,人会处于失调状态,既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世界,既不要求委屈自己,也不要与世界发生冲突。

5 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强健的“自我”。

思考:作为一名管理者对组织内的攻击性的热情如何管理和疏导?

人格理论对管理心理学有什么贡献?

案例分析:松下崛起的秘密——经营的方法是什么?松下幸之助确立的经营管理理念,即“克尽实业家的职责,致力于社会生活的改善与提高,以期对世界文化的

发展作出贡献”。

1价值的渗透:松下电器公司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价值观的作用,其活动的原则是

公司中努力创造一种人们自由发表意见的气氛,既能使人们无拘无束的发表意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对提出意见和建议者及时嘉奖。、

2 松下公司重视用奖励和重用的手段,激励和培育松下精神。其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全力专注于某一专项事业的“无退路经”2)自主责任经营,在松下集团中,这种提法被称为是强化员工的主人翁精神3)集思广益的经营4)顾客至上的原则(5)造就人才先于制造产品。

3 提案奖金制度以及一些人性化的日常活动与关怀,具体的表现在送红包,请吃饭,出气室

4 价值观的作用——

A 企业价值观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B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性C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及员工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D企业价值观能产生凝聚力,激励员工释放潜能

5 企业合理建议的作用——

集体心理学的阐述

1 原始部落遗留的抹不去的痕迹管理中如何运用

假设:佛洛依德采纳了达尔文的一个假设,即人类的本质是部落的形式,被一个强有力的由男性主宰的专横统治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记忆和痕迹,一旦部落的形式有机会出现的话,人就会产生崩溃,集体心理是最古老的心理。

两大特点:A、情感倾向会十分剧烈,而智力却显著下降:在集体中,个人没有批判能力,靠想象思考,感情倾向简单而夸大

B 社会生活中的潜意识含有对内施爱,对外施恨的特点

精神分析学的贡献:

1、精神分析学是方法论的一场变革。

2、它描绘了一个逼真的人性画像,试图证实了一个人性复杂的人。

3、它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人格理论,处处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4、重视了意识的作用。

总结:精神分析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延伸至个体行为的内部动机,描绘了一幅复杂的人性画像,对于心理与社会给予了真切的关注,另外,佛洛依德把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格也是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开始

行为主义

美国文化土壤中诞生的关于人性的解释——行为的条件反射(关注如何控制、矫正人的行为)

一、学习的重要

1 人类行为中所有那些似乎像本能学习的方便,实际上都是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因此,决定人类行为的关键因素是后天的学习经验而不是天生的生物本能

学习强调奖赏(正强化)和惩罚(负强化)。

2 行为主义的典型特点是,我们每个人人格的形成都是别人对我们的生存行为进行江上的结果:A、奖励产生学习。

B、如果缺乏讲理,可能会有潜在的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学习发生在没有奖励,但一个

奖励与正确的行为发生联系时就会被激发出来。

3 就学习论者来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只能在奖赏的模式中寻找,而不是在遗传因素中

4 华生,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理论要点如下:

A 心理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

B 研究方法应该客观的,而不是内省的。

C 研究目标应该是预测控制行为,而不是对精神现象的基础理解

5 斯金纳(华生的继承人)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

他首先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个体为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得行动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后果对她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趋于消失

斯金纳认为管理者可以利用这种规律通过改变行为的结果来修正人的行为,修正行为结果的手段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控制行为的因素称为强化物基本原理:强化理论是以操作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理解和修正人们行为的激励理论。

A、增强或维持行为的强化:正强化——把一种刺激物加入有关情景;

负强化——把一种刺激物从有关情景中排除掉

B、减少或抑制行为的强化:消退——排除某种强化物,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消失;

惩罚——给予某种反感的刺激,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甚

至会造成仇恨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行为原则:

A经过强化的行为趋于重复发生

B 依据具体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

C小步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定你和表述

D 及时反馈

E 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评析:行为主义主要在于怎样做而至少对人格作出解释,它详细的说明人格所赖以改变的原则,强调了人格的可塑性,这对组织管理中行为的塑造与改变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显然它只注意人的外显行为,忽视了人的主观意识和主观世界是有失于偏颇的

人本主义

1 人本主义致力于研究正常的和健康的人,强调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强调人的自由与主动,本主义典型的特征是对人类持乐观态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2 马斯洛提出的“潜能说”对组织管理也是很有帮助的,他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有一种内在的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合理的和现实的

强调组织环境育人际关系:发挥人的潜能,超越现实的状态,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社会环境或者是组织环境应该有一种和谐的氛围,有一种真诚的信任与理解。

3、缺失性的需要与成长性的需要:马斯洛特别强强调“人”,我们需要更高层次的需要,

只有人类才能获得深层的幸福感,他也强调人格的健康,自幼需要尊重和鼓励,不应该受歧视或者是漠视,否则这种童年的创伤会伴随我们一生。

缺失性的需要: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

成长性的需要:尊重,包含自我尊重,不仅仅来自他人评价,而有自我高度认可。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

代表作《行功与个性》1954年

图示: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丢个人自身固有本性的认识和成人,是一种永无止境地趋向于人内心的整合。更重要的是人格而不是成功。(区别于“本能论”,人性是由许多按照层级所排列的四本能需要的综合,心理学的基本目的在于提高,而行为主义在于预测人的行为。)自动人观点(Y理论)

以工作的安排满足其需要

社会人观点(参与管理理论)

以社会承认满足其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经济人观点(X理论)

以金钱满足其需要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存需要人际关系理论

复杂人观点(超Y理论)

人文主义补充了人们对于人格的了解,强调了对文化环境塑造人格的重视。

人本主义心理学给我们的启示:

探索人性化管理的途径:

即使不是为了考虑人们的精神或者是生活质量,只是单纯为了追求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也会使得管理者更关心劳动者个人的需要。——德鲁克

那么人性化管理的途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传统文化汇总蕴含了怎样的管理心理学思想?

性格的生理机制

一、性格的差异与管理

1 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是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

2 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性格是个性中心理特征中占据核心地位的规定了能力与气质的发展方向

B 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中,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

C 性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性格类型:

社会生活类型说(斯普兰格)

A 经济型:以经济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从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价值,以获得财产,

追求利润为生活目标

B 理论型:冷静而客观的观察事物,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判断事物的价值,但遇到实

际问题时,无法处理,以追求真理为生活目标

C 审美型:不太关心实际生活,而是从美德角度来判断事物的价值

D 宗教型:信仰宗教,有感于圣人相救之恩,坚信求存的生命

E 政治型:重视并努力获取权力,总想指挥命令别人

F 社会型:重视爱以爱他人为其最高的价值,有志于增进他人或社会的福利

内外倾向型(荣格):

外倾型:活泼开朗感情以外露,决断快,独立性强,但比较轻率,自我分析不够,能迅速建立起各种外界关系,反应快,但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内倾型:感情较深沉,待人接物谨慎小心,处理事务优柔寡断,不善社交,反应慢,自我批评自我审视能力强

更多人是在两种倾向之间摇摆,每个人需要不断的自我调节,两个极端都是不好的

伯恩 PAC(parents、adult、child)人格

1 父母人格:主要是对父母言行举止的记录,记忆中父母状态的标志是权威和优越感的

标志,表现为同志人、训斥人,对于一个管理者,则会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滥用权威,爱用命令方式

2 儿童人格:来自于儿童时期情绪化记录,大部分是沮丧压抑的,人格状态是冲动性,

无主见易激怒

3 成人人格:来自于儿童自己正确的信息加工,并由此作出预测或决策后的记录,表现

为客观和理智,管理者表现: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4 管理者应强化自己的成人意识,因为成人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布莱克莫顿领导方格图:

二、性质与气质的异同:

A、区别:

a、从性质上来讲,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品质,价值观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过程和性为主的动力特点,是由人的神经系统的某些生物学的特点,特别是脑的特性决定的。

b、从生理基础上讲,气质是天生的,是由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决定的,性格是后天的,生理系统是高级精神活动的类型特点与暂时圣经系统的“合金”,其中起作用的是人在后天形成的各种复杂的条件反射,由于二者生理基础不同,因此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特点,气质表现在先且不易变化,性格表现在后,虽具有一定稳定性,但一定社会环境下可以改变。

B、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a、气质对性格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性格带着某些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另一方面,气质会影响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b、性格可以掩盖指导气质的发展,使之服从社会生活的需要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的关系

1 健康性格是对管理者素质的一个要求。

2 性格会影响但人际关系创造力竞争力工作效率。

3 提高性格修养可以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4 性格对领导类型的影响,性格对领导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形成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等不同类型。

5 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

6 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性格的环境:美国著名学者克里斯阿基里斯认为,以X 理论假设为指导的正式组织具有先天抑制人们性格成熟的功能。

第五讲调整知觉重建理性认知

一、一般知觉概述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认知世界开始与我们的感觉系统:知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要认知事物就要

能够感知充斥于我们周围世界刺激并且感悟这些刺激的意义或者是信息。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3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指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现象的直观判断和反映,其核心是对人的知觉,通过人的外部行为把握人的内心世界

几种与社会知觉相关的理论:

A、前景理论——认知的偏差:在信息不全面或者是不完善的情况下,面对不确定性风险时,人们是如何进行判断和决策的

a.人是否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踏实做事,把失误减到最小.

b. 矛盾的人性: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而在面对损失时,却人人成了冒

险家.

c. 前景理论的三个基本原理:①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

②大多数人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

③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

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d.行为经济学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利益的驱使,还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前

景理论揭示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机制,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卡你慢的或将有可能改变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B、社会认知地图(坏境行为学):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化环境的主观认识: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a. 人对社会结构的主观认识,社会结构内化于人的大脑中,形成了社会认知地图的基本框架

b. 社会认知地图是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程序性反应

c. 社会认知地图是客观的内容和主观色调的统一。

如何培养积极的色调:①尽量充分发挥社会结构对个人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而尽量

少的或不夸大社会结构对个人的制约作用。

②建立一种对各种路径可行性持有的信心。

③体验到劳动的必须和回报的愉悦。

构建积极的社会认知地图:积极的社会认知对图——脉络清晰,色调明快,指导作用积极: A 占领制高点B 参与社会生活(角色)C 掌握与社会环境沟通的能力

C、心理契约:

a. 1965年,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确定的概念——心理契约是组织和员工对双方在雇佣关系应该承担责任的理解和认知,是个人和组织之间不成立的,非正式的、关于彼此对对方付出与回报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或者是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

健康的人:自我广延能力、与他人有热情交往能力,没有占有感,嫉妒心,富有同情心,容忍价值观与性格的差别、情绪上又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尽得其所有不幸与挫折,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具有现实性的知觉,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主观愿望,实施可观的看待情景与环境、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对自己所有所缺都十分清楚

b. 心理契约的特点: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沈伟晔 部门:商学院 联系方式:电话: Email: 本学期教学安排及参考书目: 教学总学时:36 其中:讲课--24、课堂练习--4、讨论--4、心理测试--4 教学参考书: 《管理心理学》(第三、四版)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孙时进等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俞文钊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张昱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王重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孔祥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实用管理心理学》龚胤晖等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感知历程与管理 第四章个体心理差异与管理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 第六章挫折与管理 第七章激励理论 第八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九章群体的沟通与决策 第十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十二章组织心理与管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管理心理学概述 一. 含义: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独立的现代管理科学。它遵循客观原则和系统方 法,研究管理系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关系,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综合学科。 二.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 主要理论基础——心理学 四. 研究对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心理学的内容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间接;自然、参与; 调查法:谈话、问卷 实验法:自然、实验室 测验法:自陈量表、投射测验 个案法: 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的必然性: 1.管理实践的需要: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管理者自身认识的提高和转变 2.心理学科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社会心理学派 工业心理学派 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 二. 管理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1.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 2.群体动力理论:勒温 3.社会测量学:莫雷诺 4.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三.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章感知历程与管理 §1.感觉历程 一. 含义:人脑对当前事物个别属性或具体状态的直接反映 二. 特性:直接性、个别性 三.作用:心理活动的开端 四. 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五. 规律:适应律、阈限律、对比律、联合律、练习律 §2. 知觉历程 一. 含义:是人脑对当前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二. 感与知的关系:感是知的基础、知是感的综合 三. 种类:时间、空间、运动、社会 四. 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五. 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学习经验、观点差异、动机作用 §3. 社会知觉效应 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优先效应) 二. 近因效应 三.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阿希实验: 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 四. 定势效应 五. 投射效应 六. 名人效应(移情效应) 七. 权威效应 八. 仁慈效应 九.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四章个体心理差异与管理 §1.个性概述 一.含义: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来的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个体心 理特征。 二.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生物因素 后天环境 自身实践 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儿童时期 学生时代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整理管理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本)

管理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本

管理心理学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杨建党 一、课程简介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现代管理学科。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大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掌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的活动规律,分析、解释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提高自己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is a modern management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ir laws of people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The teaching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knowledge and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master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group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of the law of ac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management, improve their prediction, guide and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people's ability to initially have the use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1 (选择+判断)

管理心理学作业1 1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A、以上选项都对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D、优越型和自卑型 2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人际关系理论 3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罗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领导心理 5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 6个性的特质包括,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倾向性 7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被称为()。首因效应 8()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9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 10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11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 12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出自我国古代哪部经典名著()孙子兵法 13自我知觉的核心是()精神自我 14对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的是()。早期教育

15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出现的四种影响较大的人性假设是:“经济人”假设、“社会人” 假设、“自动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1、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核心是性格的差异。(正确) 2、工人阶级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直爽、讲究实际。(正确) 3、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提出了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的气质学说。 (正确) 4、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正确) 5、按创造的程度可以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确) 6、早期行为主义激励论的主要激励手段是物质刺激。(正确) 7、社会知觉是个人对自我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翻与判断的过程。(错误) 8、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知、情、意、识四个过程。(错误) 9、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错误) 10、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情况发展,这种效应叫晕轮效应。(错 误) 11、按心理机能可将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思考型。(错误) 12、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会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以达到防御目的。(正 确) 13、性格和气质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正确)

管理心理学整理范文

一、个性与管理 1、个性的定义: 它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2、人的心理过程: 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 3、个性的特征: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倾向性 4、个性的心理结构: 能力、气质、性格 5、气质的含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 定的心理特征。 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6、性格的含义: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类型:a。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b.向性说—内外 c.顺从说—独立型,顺从型 d.文化社会类型说----理论型,实际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7、能力的含义: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务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 的本领。 类型:个体的一般能力。个体可以发展的潜在内力。通过教育可以得到的能力。 8、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差异于管理有何意义?(看笔记) 个性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效率,人际关系---------根据个性特质安排工作 相符互补性进行人员配置 管理者要设立一种使员工个性不断成长的氛围 二、重点:人员激励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1、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性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 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 马斯洛: 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2、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模型激励理论是研究从人的动机产生到最终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的理论。它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勒温的“群体动力场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取决的因素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A.行为=f(激励·个性) B.行为=f(个性·环境) C.行为=f(他人影响·个性) D.行为=f(他人影响·智力) 2.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3.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A..梅奥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4.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份包括认知、情感和() A.冷漠 B.理解 C.思维 D.意向 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主要行为特征是() A.缓慢稳重 B.小心迟疑 C.活泼好动 D.胆量较大 6.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A..价值观及其体系 B.人生观 C.世界观 D.态度 7.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用的角色是任务角色和() A.自我中心角色 B.社会角色 C.维护角色 D.协调角色 8.麦格雷戈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称为()

A.PM理论 B.Z理论 C.情势理论 D.X理论 9.在领导方格模式中,(9.1)型领导又称() A.贫乏型领导 B.俱乐部型领导 C.任务第一型领导 D.中间型领导 10.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11.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该考虑被领导者的() A.素质 B.业务水平 C.成熟程度 D.培训提高 13.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中,所谓解冻是指() A.鼓励人们接受新观念,改变原有的态度、习惯与传统 B.形成人们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C.重新组合工作关系 D.重新组合工作群体 14.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15.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

管理心理学 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霍桑试验:著名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曾于1927——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总结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人际关系学说,即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这为管理学说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方向。 2. 经济人假设:是雪恩人性假设中的一种类型。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于维持效率。 3. 目标管理法:指目标设置和在管理过程中对这些目标的运用,并以这些目标鉴定个人和组织的工作。 4. 正式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人群集合体。 5. 传统的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个部门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合理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人性假设的Y理论的基本观点、管理原则与措施。 观点:y理论是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①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是极自然的事,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②人为了达成已经承诺的目标,能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③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最有意义的报酬。④只要情况适当,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也能学会争取责任。⑤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是大多数人拥有的能力。⑥在现代产业生活的情况下,常人的智慧潜能只有一部分已被利用。 管理原则与措施①任何一个组织绩效低落都应归于管理。②应采用参与管理。③组织的基本原则是融合原则。④兼顾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 2.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①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食、性、渴等;②安全需要:③爱的需要:朋友、爱情、归属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3. 组织变革的内容。 ①组织结构;②技术革新;③环境改善;④人员变化;⑤战略调整。 4. 关于领导有效性的生命周期论的主要内容。 ①该理论是美国的卡门首先倡导的。②要点是,领导者的行为要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相适应,随着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从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到成熟,领导的方式也依次要经过从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到授权式的变化。③成熟度意味着有成就感、有负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工作经验和受过一定教育等。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试解释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理论: ①人需要保持公平感。②公平感是通过比较而获得的,用自己的报酬和贡献与别人的或自己过去的报酬和贡献进行比较。若比值相等则会有公平感;若不等,则其中一方易产生不公平感。③一旦产生不公平感,人就会设法消除不公平感,方法包括降低自己的贡献;增加别人的贡献;增加自己的报酬;降低他人报酬;找一个报酬和贡献的比值比自己还小的人比较。指导意义: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2016-2017旅游心理学教案

教案 姓名贾振振 2016-2017 学年第 2 学期时间节次 1-2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的心理现象 动态-稳定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整体性,稳定性,差异性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 能否被知觉意识无意识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认知过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情绪过程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的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的关系 个性心理 个性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形成的,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 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标志着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 个性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 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现在正被人觉知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 二个体心理和行为 行为: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三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人际关系,团体,社会习惯,时尚 第二节心理学的分类作用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门类 基础领域普通,实验,比较,发展,生理,社会 应用领域教育, 管理 ,劳动, 医学 ,商业 ,军事 ,司法 ,运动 作用 使人们运用已发现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一、认识内外世界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三节心理学的方法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观察法(observation)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进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内省法 2 实验法(experiment)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形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3 测量法(test) 测量法是指使用测量工具对具有某一属性的对象给出可资比较的数值而采用的方法。量表 4 调查法(survey) 指对不能直接研究的心理现象,需要收集有关的侧面资料,以间接了解有关人员的心理状况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1、什么叫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通过学习起到以下作用: 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1、“企业就是人”。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管理心理学是在广义行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在学习过程中,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国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做到学能致用,用能生效。 一、要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 二、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先后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了素材,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2、梅奥的“霍桑实验”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实验他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观点? “霍桑实验”历时八年,分为四个阶段( 四项实验):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谈话研究;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梅奥的结论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一、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 本问题,掌握管理心理学及其相关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及其相关概念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二、组织、管理与管理学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一)心理技术学 (二)霍桑实验 (三)群体动力理论

(四)需要层次理论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美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及理 论源泉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体 系 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源泉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一)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

精神,挖掘人的潜在能力。(二)重视对人性的研究,并把对人性的认识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 点 (三)重视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合起来,为实现组织 目标服务 (四)重视领导行为的研究,调节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三、学习和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一)经验研究 1.观察法 2. 问卷法 3. 谈话法 4. 案例研究法

5.内省法 (二)实验研究 1.自然实验 2.实验室实验 (三)测验研究 1.标准化测验 2.社会心理测验 第二章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学科发展史上的基本理论,掌握并领会各

理论中的管理思想精华。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古典效率管理 1.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 嘉图巴贝奇艾默生 2.主要观点 (1)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管理的核心就是效率和 盈利 (2)认为要考虑以人性观作为管理 理论建立的依据

管理心理学

2017管理心理学 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 1、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教育 C、素质 D、实践活动 2、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教育 C、素质 D、实践活动 3、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A、人际关系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需要层次论 D、领导行为理论 4、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 A、社会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现实自我 5、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被称为()。 A、优先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6、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A、优越型和自卑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D、以上选项都对

7、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大众心理 B、激励心理 C、组织文化 √D、领导心理 8、“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出自我国古代哪部经典名著(): √A、孙子兵法 B、春秋 C、诗经 D、史记 9、自我知觉的核心是()。 A、社会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生理自我 10、()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科学管理理论 B、社会系统学派 √C、需要层次理论 D、决策理论学派 11、对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的是()。 √A、早期教育 B、学校教育 C、遗传 D、社会教育 12、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3、个性的特质包括,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 A、优越性 √B、倾向性 C、情绪型

管理心理学教案

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分院(系、 部):教育学院 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 授课班级:2015级应用心理学本科主讲教师:王雪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现代管理心理学》 邯郸学院制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管理心理学课程编号 英文:Managerial Psychology 学分 3 授课教师王雪职称讲师 课程性质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对象专业、层次和班级: 2015级应用心理学本科 课程学时 48学时周学时 3学时起止周1—16 学时分配理论讲授: 40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使用教材教材名称:《现代管理心理学》2009年1月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程正方主编 主要参考资料及指定参考书《管理心理学》2001年9月第2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周妙勤编,2001年出版《组织行为学》(21世纪本科应用型经管规划教材),2005年8月第1版,电子工业出版社,石兴国安文姜磊编著,2005年出版 《管理心理学》2005年2月第1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王雁飞编著,2005年4月出版 《管理心理学》2004年第3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丁茂生主编,2004年8月出版 审核 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周次第 1 周日期节次 授课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授课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学科性质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教学重点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学科性质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教具和 媒体使用 多媒体、黑板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课程介绍(10分钟) 课程的主要内容、学时、考核方式、教学资源网站地址等。 讲授新课(105分钟) 心理与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30分种) 一、管理的含义 二、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任务(15分钟)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30分钟) 一、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管理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0分钟) 一、实验法 二、问卷调查与心理测量 三、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法 四、经验总结和个案分析法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5分钟) 思考题作业思考题: 1、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行为科学的关系如何? 2、学习一个个案分析法

管理心理学第四章教案

南IB师院课程(澡时)教学廿划 课程:管理心理学 教师:徐浩豪____________ 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年学朗:

2002r200&学年第一学

南阳师范学院澡程教学安排

南阳师范学院媒时教学廿划

断,他是外向个性的人。 2.独特性。个性与共性不同。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地球上没有两个指纹相同的人,同样,也不存在两个个性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与别人有所不同、有独特风格,存在差异。正是个人身上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构成个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3.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而不象外界刺激那样瞬息万变。偶尔一次出现的某种心理特征,不能叫个性。只有那些一贯的、经常而持久出现的心理特征,才能叫个性。当然,这种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随着人所处的环境改变或本人主观努力,个性也是可以改变的。例:受重大挫折后,乐观变忧郁沉闷。 4.倾向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定的内在意识倾向性,个体差异是由内在的倾向性所致,外露的各种行为特征只能作为推断内在倾向性之用。 5.整体性。个性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组成个性的各种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个人身上不存在彼此孤立、不联系的个性特征。只有把各个个别的心理特征,同个性的整体性及其他个性特征联系起来分析,才能识别其确定的意义。例如“狂妄”这一特征,在各个人的身上可能有不同的意义。某甲可能是由于多才多艺,性情孤傲,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这是自信的表现;某乙可能由于自知落后于人后,又无力赶上,故以目空一切的虚张声势,这是自卑的表现;某丙可能是自视过高,自感不可一世,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谈到一个人的个性指他的整个心理风貌,科研时不能抽象单独探讨。 二、个性的形成 个性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环境两个方而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那种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都具有片面性。遗传只为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前提与可能性,但不能起决定作用。一个人的个性发展的方向与水平是由后天环境,特别是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主要是在社会中经过长期的塑造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双生子的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当把遗传因素完全相同的双生子放到社会情况,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

管理心理学 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A ) A.莱维特 B.马斯洛 C.闵斯特伯格 D.泰勒 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 B ) A.群体动力B.人际关系C.需要层次 D.科学管理 3.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 D.实验法 4.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D ) A.冯特 B.马斯洛 C.闵斯特伯格 D.勒温 5.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C )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 D.实验法 6.被称作“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C ) A.莱维持 B.马斯洛 C.闵斯特伯格 D.泰勒 7.“鸡尾酒会效应”说明知觉具有( A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8.“一俊遮百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什么效应?( C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9.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D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10.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属于哪种自我认知方式?( A ) A.他人评价B.社会比较C.内省 D.自我显示 11.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C )A.知觉者B.知觉对象C.知觉情境 D.知觉态度 12.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 B ) 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 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 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13.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 D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 D.抑郁质 1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C )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 D.抑制型 15.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是( D ) A.艾森克B.荣格C.霍兰德 D.卡特尔 16.热情、正直、诚实、认真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A ) A.态度B.意志C.情绪 D.理智 17.独立、果断、勇敢、优柔寡断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B ) .理智 DC.情绪B.意志A.态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