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一、选择题

1.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A)的教育。

A.世俗封建主

B.教会封建主

C.资产阶级

D.城市平民

2.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C)

A奥古斯丁 B柏拉图 C昆体良 D西塞罗

3.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A)

A拜占廷教育 B阿拉伯教育 C基督教教育 D世俗封建主教育

4、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不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C)

A.在世界观上,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B.在教育观上,前者认为体操训练应先于智力训练,后者认为则相反。

C.在国家起源上,前者认为国家起源于社会的分工,后者认为国家起源于人类本性所导致的自然生成。

D.在治国原则上,前者强调法治,后者强调人治。

5、关于古希腊的教育中,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B)

A.在荷马时期,古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B.斯巴达的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的原因是为了保持政权稳定。

C.在早期智者和苏格拉底那里,古希腊哲学完成了从自然哲学向社会人事哲学的过渡。

D.古希腊人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教育遗产,这些遗产对西欧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成为西方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基础。

6、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C )教学原则一致

A.学不躐等

B.学而时习之

C.长善救失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利用学校设施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试验是(A)

A.葛雷制

B.昆西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设计教学法

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了新教育运动,标志着新教育运动开始的是(A)。

A.英国人雷迪开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

B.法国人德莫林开办罗歇斯学校

C.德国人利茨开办乡村教育之家

D.1912年国际新教育联盟的成立

9、提出了“公民教育”,并且成为了19世纪末期开始在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B)。

A .梅伊曼

B .凯兴斯坦纳

C .拉伊 D.桑代克

10、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德国师范教育之父为(B)。

A.赫尔巴特

B.第斯多惠

C.裴斯泰洛奇

D.福禄培尔

11、第斯多惠认为,影响个人发展过程的因素为( B)。

A.天资、智力与主动性

B.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

C.自然、智力与自由自主

D.天资、激发与主动性

1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 D )。

A.马克思、恩格斯与欧文

B.涂尔干、斯宾塞与傅立叶

C.爱尔维修、欧文和圣西门

D.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

13、下面哪一项特点不属于拜占庭教育(C)

A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

B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

C多方筹集教育资金以保证发展教育的物质条件。

D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

14、下列哪个是中世纪阿拉伯教育的重要阵地?(C)

A隐修院 B文法学校 C清真寺 D宫廷学校

15、以下哪种教育倡导世俗性,它的出现使人的思想解放,信仰趋于多样?(D)

A 天主教教育 B耶稣会教育 C新教教育 D人文主义教育

16、两河流域早期的文化教育里,人们利用本地丰富的黏土资源,就地取材,将字(或刻)在上面,然后再晒干或烧干,就成了(B)

A.纸草

B.泥板书

C.陶片书

D.土板书

17.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之外还有(A)

A.僧侣学校

B.教区学校

C.文法学校

D.角力学校

18.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成功的模仿,这种观点是属于(C)

A.生物学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心理学起源论

D.需要起源论

19、关于赫尔巴特及其思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的思想家。

B、赫尔巴特提出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经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C、赫尔巴特提出的课程理论最为完整和系统,真正解决欧美近代学校的课程问题。

D、赫尔巴特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没有真正解决欧美近代学校的课程问题。

20、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不仅包括他所说的“训育”,而且涉及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那么以下关于赫尔巴特道德教育说法错误的是:(B)

A.在道德教育这个问题上,赫尔巴特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B.他指出,训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道德自制是道德的基础,因而是道德教育的起点,而道德判断则是对自我道德感的认识。

C.在训育的具体实施方面,他提出了六种基本的措施和方法。

D.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的意志。

21、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C)

A、前提

B、主要观点

C、主要依据

D、重要基础

22、最早将敏感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发展并运用于儿童教育中的是(A)。

A.蒙台梭利

B.皮亚杰

C.加德纳

D.马拉古兹

23、1907年,蒙台梭利开办了第一所“公寓幼儿学校”,又称(A)

A.儿童之家 B.幼儿园 C.儿童的花园 D.快乐之家

24、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是(A)

A.有准备的环境B.导师C.工作材料D.活动

25、夸美纽斯(B)四种品德作为自己的德育教育内容。

A、智慧勇敢仁慈公正

B、智慧勇敢节制公正

C、博学勇敢仁爱公正

D、智慧勇敢节制礼让

26、世纪北美殖民地原有的市政学校已不能顾及离市镇中心较远的家庭的儿童,1725年开始,马塞诸塞开始采用(A)解决这一问题。

A、巡回学校

B、堂区学校

C、星期日学校

D、市镇学校

27、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但他否定了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的是(C)

A、拉夏洛泰

B、马卡连柯

C、狄德罗

D、洛克

28、卢梭认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程度,而其中的青春期中,最重要的教育是(A)

A、道德教育

B、宗教教育

C、爱情教育

D、性教育

29、卢梭认为哪一方面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C)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30、裴斯泰洛奇提出的语言教学的三个阶段的顺序是(B)

A、语言教学、单词教学、发音教学

B、发音教学、单词教学、语言教学

C、发音教学、语言教学、单词教学

D、单词教学、语言教学、发音教学

31、杜威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B) 3分

A 从书中学 B从做中学 C从活动里学 D 从生活里学

32、1917年,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成立的第三天,就成立领导全国国民教育工作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其教育人民委员

A、B、卢纳案尔斯基发表了《告人民书》中提出苏维埃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基本任务是:(D)3分

A.实施免费的普及义务教育,组织统一的苏维埃学院

B.培养师资,增加国民教育任务

C.广泛地建立成人文化教育组织吸引老师讨论有关国民教育建设问题

D.以上都是

33、凯洛夫的《教育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 )

A 教学论 B学生论 C课堂论 D教师论

34、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教育就已经形成了典型的三轨制,在这种制度下形成了三类学校,其中不包括(B)。

A.国民学校

B.理科学校

C.中间学校

D.文科学校

35、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A)在全面和谐的教育中应占有主导的地位。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36、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37、关于终身教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

B.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C.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D.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二、名词解释

1.职官学校:亦称书吏学校,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12年。

2、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3、市民阶层: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为主从事这些的手工业者、商人等构成的城市中的特殊阶层,是资产阶级的前身

4、泛智教育:这是夸美纽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

的知识就可使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国家应为每个人设立适合他们发展的学校。

5、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

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6、永恒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亦称“新古典主义教育”,是现代欧美国家一种强调理性训练以及人的理性和教

育基本原则的永恒性的教育思潮。

7、古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理论

8、终身教育: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知识和民主性,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三、解答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大致有哪些特点?

1)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包括婚姻关系)相对立,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于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年人的榜样、

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2、简述希腊化时期古希腊教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1)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波斯、埃及等地区,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

积极作用。

2)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在古典时期,雅典一直是文化和教育的中心,而在希腊化时期,这一中心逐步转移

到亚历山大利亚城。

3)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带有军事性质体育被取消和美育逐步被削弱,初级学校主要局限于读、写、算等知

识性科目,注重和谐发展和多方面的教育传统被破坏。

4)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境地。原有的中等教育机构——体育馆被文法学校所取代,偏重于知识教学,强调文学

教育,体育和美育被忽视。

5)希腊化时期真正得到明显发展的是高等教育。雅典大学出现。但高等教育的内容逐步压缩,日益侧重修辞学的

教学,并逐步限于形式主义。

6)教育机会逐步扩大。教育机会被不同民族和文化群体分享。

3、简述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及其教育内容。

中世纪是一个被神学色彩笼罩的时代,这一时期也是基督教得到急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大批不是基督教的人也开始涌进教堂,如何把申请入教和刚刚入教的人训练成为合格的教会人员成为教会的一项教育任务,早期基督教教会学校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发展起来。

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由一开始训练教会成员转为传授知识。修道院最初只接受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了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但两类学生分开,前

者成为“内学”,毕业后将终身做圣职。后者称为“外学”,入修道院只是学习知识,学成后仍为俗人。修道院的学生一般十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大约为八年。早期修道院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以后课程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成为主要课程体系。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10分)

1)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

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入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

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3)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

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

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

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5、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论。

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论尽管看起来是宗教的,但却包含了大量的新观点。一方面,他从其宗教世界观出发,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为达到“永生”,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因此,教育目的也应是使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这是他的宗教性的教育目的;但另一方面,在他的《大教学论》等著作中又渗透着现实性的教育目的,认为人既要是上帝“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创造物,人就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要主宰万物,并利用万物来过好现实生活。夸美纽斯教育目的论的外壳涂抹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其内芯却洋溢着文艺复兴运动带来的人文精神。

7、裴斯泰洛齐所主张的“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主要有哪几方面?P197

1)要求把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基础上

2)要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育内容心理学化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4)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调动儿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懂得自我教育)

8、马克思从哪些方面说明了教育对社会生产的重要意义?(6分,每点2分)

1)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3)学校还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场所。

9、要成为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学校的教师有四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1)教师自己的专业修养要高,教学技术要精

2)教师要细心地照管每一个儿童

3)教师准备的教具教材要多,让儿童自由玩弄、自由试验

4)教师要尽职尽责,热爱儿童。

10、实验教育学的主张?(P306)

主张学生学习,首先通过观察,获得印象,构成知觉感受,其次是把所获得的印象和知觉进行加工整理

最后付诸行动表现

11.请简述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教学原则 P471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难度”这一概念的涵义,一是指教材有需要克服的障碍,二是指学生的努力。以高难度进行教学,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并不是在于无限度的难。“难度的分寸”限

于“最近发展区”。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这条原则在赞可夫的教学论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是针对传统教学论形而

上学地看待巩固性原则造成的进度慢、重复多的弊端提出的。高速度绝不意味“越快越好”,也有一个掌握分寸的

问题,即根据能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来决定速度。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这条原则是对高难度原则的补充和限定,它要求高难度必须体现在提高理论知识

的比重上,而不是追求一般抽象的难度标准。所谓理论知识,是针对具体的技能技巧而言的,指的是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赞可夫的这条原则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部机制,要求学生理解的对象是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5)使班上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这条原则是前面四条原则的总结,是大面积提高教

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12、20世纪前期,德、日两国教育改革中都出现了极端的民族主义倾向,最后又都导致了法西斯专制主义教育,

二者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 德国教育的特点

①多轨性、等级性和阶级性②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倾向③法西斯化

(2) 日本教育的特点

①民族主义加强②引进国外教育思想③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④高等教育得到发展⑤重视民族精神

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日本的教育开始军国主义化。

四、论述题

1、简述杜威的主要教学思想。

1)关于教育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教育生活、

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历程、它是辅助受教者使之生长、发展、改造经验的活动。(4分)

2)关于教育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

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4分)

3)教学的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

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4)关于师生关系: 儿童是中心。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5)教学方法: 五步教学法。他提出了五步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

?(2) 引导儿童发现情境中的问题。

?(3) 鼓励儿童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4) 引导儿童提出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假设。

(5) 鼓励儿童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2、论述终身教育概念的建立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考虑?

1)教育权的终身保障――教育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终结,有限的人生应与无限的教育挑战及机会联系在一起,

而且对此应给予制度上的保障。

2)对现代学问的追求――终身教育提倡的学习内容应不以个人的职业和专业为限,广泛的教养教育、德育、体育

以及一切现代学问都应该包括在必须学习之列。

3)不成为未来的文盲――未来关于文盲的概念将不再局限于不认识字,而是在于你是否掌握了自我学习的方法。

因为现代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大量信息产生,如果面对新的事态不能正确判断,不能迅速思考,那就无异于“文盲”。因此,终身教育的方法论,从某种程度上说,又可以理解为是学习“学习方法”的方法论,而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教会每一个人不成为“未来的文盲”。

(从制度、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3、“一些不怀偏见的西方学者所肯定的:“光明来自东方”;“历史是有一个决定的‘东方’,太阳便从这里升起。”人类教育的发达亦以东方为先。”请根据所学,论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大致具有的特点。

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③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制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

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者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与后来古希腊、古罗马学校教师社会地位卑下形成鲜明对比。(答题答到教师地位高即可得2分) 2分

⑦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失去早衰或有过断层期,在此意义上,或许可称源远而流不长。

4、简述柏拉图“学习及回忆说”。

①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认识共相,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将理性思维做出唯心主义的解释。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有永恒不变、四海皆准的知识。而人出生时有些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能回忆起原有的认知,这就是柏拉图的认知论。

②认知就是回忆,学习不是从外界得到的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学习在于通过感觉经验,唤起对理念世界知识的影子,从而恢复理念。

③因此,柏拉图认为,教师只是在人学习过程中起到“助产婆”的角色作用,我们的知识是通过回忆这种学习方式获得的。这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5、试述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的主要观点,并对其思想进行评价。

1)夸美纽斯将德育视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德行是学校主要任务之一;

2)道德教育的内容为①“持重”(谨慎):对于事物和问题健全的判断,这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②节制:指在

各种生活行为方面不过度的品质;③刚毅(坚忍):要求学生习惯用自己的理智去做一切事情,即要求学生养成忍苦耐劳的品格;④正义(正直):对别人抱着公正无私的态度,不伤害他人,且乐于助人。

3)道德教育的方法①尽早实行正面教育②榜样③严格的纪律④规则与惩罚⑤避免不良社交

评价

优:其道德教育反映了人本主义启蒙思想家的道德观;重视理性的发展;其道德思想与旧势力的道德观相对立;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他提出的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对后代教育家有很大的启发性,对近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足:其道德教育思想的进步性显然受到时代的局限和宗教的影响,带有不彻底性。

6、结合《爱弥儿》一书论述卢梭关于“自然人”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

1)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绝对统一体”),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当时所谓的“公民”,其一切仰赖

于专制社会,失去自身的独特价值。

2)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之中,公民是有等级的。“回归自然”的教育当然不培养等级的

人,不造就王公贵族或奴隶。

3)自然人又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而国家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他被囿

于他的职业而失去自由。

4)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自食其力便可无需仰赖他人为生,这是独立自由的可靠保证。

7、请简要论述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1)道德教育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

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所谓“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

2)教育性教学原则:依据其对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广泛研究,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

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3)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直接有关的主要是“训育”。“训育”是指有目的的进行培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

道德力量。赫尔巴特把“训育”分为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六个基本措施和方法:①维持的训育②起决定作用的训育③调节的训育④抑制的训育⑤道德的训育⑥提醒的训育

8、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及教育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基本教育思想

①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

②吸收的心智。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

(2)教育原则:自由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3)教育方法

①教育环境。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一个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的“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

②教师。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她们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的学校。因为在这里,教师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③教具——活动材料。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具进行的。

五、材料分析

1、材料分析题:“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美德就是知识”的意思表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二者是互为存在的美德条件。

问题: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道德哲学的创始人,“美德就是知识”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教育目的?“美德”又指的是什么?(评分标准,共10分,一个问5分)

答:苏格拉底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质修养,提出“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人的智慧,完善人的道德。在苏格拉底这里,“美德”包含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包括这些品质在现实中发挥作用这样一种能动性,因而可以理解为“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之“理念”。这样,对于“德”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理念”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对于自我的认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反思自我——既是真理,又是道德,正是在这里,知识与道德统一起来。

2、15世纪末16世纪初,意大利政局发生变化,共和制为君主制所取代,人们对共和制、公民权等概念的意义日益淡漠。在教育上,由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转而注重培养理想的君主和朝臣,出现了许多关于君主、朝臣教育的论著,其中尤以卡斯底格朗(1478—1529)的《宫廷人物》影响最甚。卡斯底格朗的培养目标不是中世纪擅长军事体育、具礼仪风度而只粗通文墨甚至不通文墨的骑士,也不是前期文艺复兴精通古典文化的学者型人物,而是二者精华的凝炼与综合,体现了新的“文雅骑士”精神,反映了新时代对富于开拓精神的人的需要。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其一,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入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其二,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其三,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其四,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其五,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3、1967年的克为英国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里拟写过一份,《工作学校计划》,洛克主张,没有工作而领取教区补助金的贫民家庭的14岁以下的子女,组织起来劳动,安定社会秩序,减轻教会负担,创造更多利润。

上述材料体现了,洛克教育思想的哪些特点,并指出工作学校的实质,及其与绅士教育的不同之处。

答案:

1)体现了洛克教育思想的世俗化,功利性的和等级性特点。

2)工作学校的实质就是贫穷儿童的收容所,职业分配机关或童工工场。

3)不同,从教育场所来看,绅士教育的场地在家庭,通过聘用优良教师对儿童进行个性的个别指导。工作学校的场地在工厂从教育的内容上来看,绅士教育的教育内容是体育德育智育,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能力。工作学校教育内容是,没有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养成宗教意识的活动和从事纺织品制作等方面的手工劳动。

从教育的目的上来看,绅士教育是,为了培养新兴资产阶级的新式人才,主张把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子弟培养成身强体壮,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实际才干的事业家。

工作学校的教育目的是,收容贫穷儿童,分配职业。

4)1800年,欧文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1840年,福禄倍尔创办世界第一所幼儿园,他们的建立标志着社会化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请结合外国教育史的学习,分析社会化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客观必然性,并论述社会化学前教育机构对今天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背景及客观必然性:欧文和福禄倍尔所处的时代正好处于手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劳动力走进工厂,特别是给妇女提供了工作岗位,使得众多的妇女走出家庭。这样,照管和教育幼儿的任务势必要交给社会机构,也就是,对幼儿的照管和教育有了社会化的需求,社会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也就由此产生。

意义和影响:使幼儿园进入教育体制,特别是福禄倍尔的幼教方法和经验相继传到英国、美国、日本等,产生了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促进了各地幼儿教育运动,对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幼儿教育的义务化进程也有启示作用,使学前教育机构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分支,成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社会对幼儿的义务和责任由看管走向教育。

从福禄倍尔所处的时代、学校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理论分析均可

4、梭利在其著作中仔细描写了其感觉训练和教育的方法。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和评价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

材料;

在实验教育法中,感觉训练无疑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我采用的方法是以教具进行教育实验,等待孩子的自发反应。

......

我们的第一套教材室由福禄倍尔小砖块和立方块组成,我们让孩子注意这两种物体的不同形状,让他们睁着眼睛,仔细和准确感知这些物体,并反复用语言提醒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物体各自特点上。然后告诉孩子,把立方块放在右边,把小砖块放在左边,只是触摸,不用眼睛看。最后,让孩子蒙住眼睛,再重复这种练习。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做好这个练习,经过两三次后,他们就能完全不出错误。练习中共用24块小砖和立方块,以便使这种游戏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

答: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东西。例如她强调对幼儿进行感官训练,这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而且她设计的训练材料,也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让儿童通过对注意、比较和判断的练习,使感官超于敏锐。这套感官训练材料活动性强,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但是,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①她的感觉训练是孤立进行的,她孤立的训练幼儿的各个感官,某个活动只用来专门训练某种特定的感觉,割裂了各种感觉之间的内在联系②其感官教育采用的方法有机械、呆板、枯燥乏味的倾向,儿童长期利用感官教具进行训练,容易受到操作顺序的束缚,不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5、材料一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王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表2 1801年王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联郑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郑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6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3分)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2分)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在校大学生人数”等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概括出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即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科技成果大大超过英国和法国等老牌强国等。随着德国在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迅速推动了德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从而不断加速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两大非正义军事集团之一,“三国同盟”的中心国家,为德国的一战提供了必要物质条件等。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德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成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关于二战后德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 重视科技教育;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稳定的国内、国际局势以及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等。

(3)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成文即可酌情给分。综合材料,可知,几个材料的主题,主要是围绕“经济实力增强与科技发展以及与国际国内环境展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如 加强政府对教育、科技的支持; 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发展经济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

(完整word版)外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古代埃及的“职官学校” 1.答:(1)到中王国时期,各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 (2)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 (3)让他们在现职官吏的教导下,既受一定的基础训练,又受充分的业务训练;(4)从而造就所需要的职官,是为职官学校。 2、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 2.答:(1)为了满足当时奴隶制国家各方面事务对各种书吏的需求,不少书吏便以教育为专业,广设书吏学校;(2)教授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3)也有的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4)富有者入水平高、年限长的书吏学校,经济拮据者入水平低、年限短的学校。 3、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 3.答(1)由于当时僧侣们垄断科学知识;(2)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就是当时传授高深学问的学府,所以古代埃及很早就出现了寺庙学校;(3)它与培养政治才干为主的职官学校不同,着重科学教育;(4)寺庙就有需要也有条件进行培养专业人员的工作。 4、古代雅典的“教仆” 4、答:“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在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教仆”多为老年奴隶。 6、“苏格拉底法” 6、答: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 8、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 8、答: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属于中学性质,招收12岁至16岁的贵族子弟。罗马的文法学校本来是一种外国语学校,即希腊语学校。到了共和末期,由于罗马(拉丁)文化的发展,又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它不但一直存在于罗马整个时代,而且后来在英国也占重要地位,再从英国传至美国,成为美国中学的前身。 9、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 9、答: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相当于现代的高等专科学校,是按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办起来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 5、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 5、答:“三艺”是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为“智者派”所创。 7、古代希腊教育中的“四艺” 7、答: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简称“四艺”。 10、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 10、答:中世纪学校科目的“七种自由艺术”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1、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 11、答:在中世纪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学校全被取缔,教会学校是唯一的教育机关,早期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1、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答:1、他受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热爱儿童,重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他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民主和科学 思想,他关于普及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主张预示了近代教育的方向。 3、他拟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单轨学制,后来更发展 为一个系统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近代单轨学制及终身教育的先驱。 4、他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提出很多设想。 5、他努力探讨教学工作的规律,提出了改革旧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工作的原则 和方法,奠定了近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他被称为“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教 育史上的哥白尼” 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有两种类型: ①、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由学校掌管学校行政,由学生充任校长; ②、一种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由教师担任。南方诸如意大利、西 班牙、葡萄牙以波隆那为例;北方诸如英国、德国、丹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3、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A、相同点: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 教育。此外,两者均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军体训练。 B、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 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7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西欧中世纪教育(主要特点是神学、宗教色彩)】 一、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2)主教学校,又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为《上帝之城》;(1)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2)托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包括①正反论辩式②开放调和式③启发诱导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以“七艺”为主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2.骑士教育: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分为①家庭教育(出生到7、8岁)②侍童教育(7至14、15岁)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岁);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2)疾病防治等的需要;(3)东方文化的影响;2.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3.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标: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可选择其他三科,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4.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2. 城市学校的特点:(1)世俗性;(2)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3)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4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5×3’=15’) 产婆术: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学方法 古儒学校:设在印度古儒,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家中,教学渗透婆罗门教的神学精神。 哲学王: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中成就卓越,特别是在哲学上有着高深造诣的人最终成为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兼政治家 智者派:智者泛指有智、有才的人广泛出现构成了所谓的挥着学派 骑士教育:旨在培养身体强壮、虔信上帝、忠君爱国的武夫 教师大学:大学的管理由教师行会负责,学生相当于商业领域中的学徒学生大学:大学主要部分由学生管理 城市学校:新兴市民迫切希望其子弟能够接受对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有所准备的世俗教育,城市学校应运而生 《大教学论》学年制:除特殊情况外,各年级应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没有特殊情况,不应该在其他时间接收儿童入校,务使全班同学的学习程进度意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过考试,升入更高的年级 导生制:教师先在学生中挑选一些年龄大且学业成绩较佳的学生充任 导生,预先对其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双轨制:劳动者所受的简陋的教育和贵族子弟所受的精英教育在目标、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是极不相同的 星期日学校:专门招收贫民儿童和童工,在礼拜日上课 公学: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寄宿制学校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代表作,全书共5卷,用夹叙夹议的小说体裁写成,卢梭在书中尖锐地批判封建教育,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消极教育法:“自然后果教育” 文实中学:偏重实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 《初等教育法》:英国会议于1870年通过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 又称<福斯特法> 形式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洛克 实质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斯宾塞 城市学院: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所以在工业城市建立了许多新大学 大学推广运动:利用大学的师资优势创办一种巡回授课大学,在各地开设课程,扩大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新大学运动: 泛智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但一切男女青年受教育程度和目的不同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名词解释(目录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目录(及答案)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 3、骑士七技: 4、要素教育 5、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 7、恩物 8、昆西教学法 9、初级学院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11、国防教育法 12、开放大学13、终身教育 14.智者(诡辩家) 15.产婆术 16.知识即美德 17.文雅教育 18.快乐之家 19.实科中学 20.柏林大学 21.费里法: 22.恩物: 23.四段教学法 24.骑士教育 25.公立教育运动 26.教育性教学 27.泛智 28.爱弥儿 29.教父学 1、自然主义教育 2、恩物 3、“发现学习法” 4、“一般发展” 5、全面和谐发展 6、智者 7、自然主义教育 8、经院哲学 9、“劳作学校” 10、改造主义教育 11、宫廷学校 12、骑士教育 13、中世纪大学 14、城市学校 15、新教育运动 1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7、实验教育学 18、终身教育 19、人本化教育 20、“从做中学” 1、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4、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7、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 8、昆西教学法: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又称昆西制度。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9、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的教育,它主要特点是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授以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初级学院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1、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12、开放大学:于1969年6月1日获得皇家特许状,1971年1月正式开学。主要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需参加入学考试,一般不需按时到校上课,无严格的学习年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也被许多国家效仿 13、终身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郎(Lengrand),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古代: 一、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优点: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教学法所吸收。 ②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近代: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 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 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 3.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 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 4.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5.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 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试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遵循自然原则:首先,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其次,夸美纽斯也十分强调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 ⑵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原则,把学校从“文字教学的绝境中引导到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的广阔道路上来”,抨击了经院主义教育。但也夸大直观性原则的弊端,不理解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⑶启发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呆读死记,反对强迫教学。 ⑷系统循序渐进性与原则: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当是系统的,教学的进行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⑸巩固性原则:他认为,练习和复习是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⑹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必须照顾儿童的年龄发展,应将儿童的年龄所能接受的材料交给儿童。 夸美纽斯依照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 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P356 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11、综合中学运动:20世纪以来,在民主社会的背景下和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中,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欧美各国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制度和机构的运动。基本精神是反对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双轨制,强调中等教育的民主化。 12、统一学校:1919年法国出现。一种面对所有人开放的共同学校,要求平等、义务、免费的基础教育。初等学校与中等学校相衔接,而高等学校的大门也向所有中学毕业生开放。 13、大学推广运动: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伦敦、剑桥、牛津等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形式将大学推广到非全日制学校。 14、新大学运动: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了许多民办的城市学院,如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 15、英国11岁考试:在儿童11岁、六年级结束时举行的标准水平测试。水平测试共有三次,分别在二年级结束、六年级结束和九年级结束时举行。该系列考试旨在测试儿童在同龄人中的发展程度。 16、习明纳:起源于德国、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具体含义是:在教授指导下,学生组成研究讨论小组,定期集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教学活动。 17、儿童研究运动: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强调以儿童为对象进行身体健康、智力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各方面的系列研究,从而科学地解释儿童的心理及教育等问题,揭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18、德国的实科中学: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实科中学的社会地位也比文科中学低得多,它的学生是不能升入大学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的学生才有权报考大学。 20、哈勒大学:1694年在德国创办,坚持大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把自然科学引入到大学研究中,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公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 与巴比伦一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天文学上能区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10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造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一般认为古埃及建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 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发达 天文学:观测天象,预测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建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造庙宇、房舍 水利学:灌溉 知识体系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 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 ②前3500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取配置大小官吏,强化国家机器,实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专门的机构传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 2、学校类型: 最早建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任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处所为校址,官吏充任教师。 此外,还有寺庙学校。一些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同时又是传授高深科学知识的学府,吸引着要求深造的青年到寺庙里求学,重在学术知识的传授和探讨。 书吏学校:包括绘文书吏、书信书吏、军队书吏、国王书吏等,学习的内容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近代各国教育制度 英国: 1、4R:是西欧各国中世纪以及近代初等学校的基本课程。包括宗教(Religion)教育,以及读(Read)、写(Write)、算(Reckon)的基本技能。因这4科的英文名称的第一重音均为R,故称“4R”教育。 2、导生制:起源:1789年,英国非国教派的新教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招收各种基督教派儿童时采用;同时,国教派传教士贝尔在英殖印度招国教派儿童办类似学校。做法:选拔年龄大、成绩好的学生充当导师,由教师培训后转教其他学生。效果:大大增加了学额,适应了对贫民童工施行初等教育的需求;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影响:在英国盛行(1803年取代了主日学校)30年之久,后又传至法、美、意、瑞士等国。 3、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 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由当时的下议院议员福斯特(Forster)主持制定,故又称《福斯特法案》; 规定:国家拨款,设立公立学校;划分学区,由学务委员会负责督学;实施5-12岁强迫教育;承认此前的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拨款;接受公款补助的公立学校不能强迫学生上宗教课; 意义:宣告了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国家负责、公私并存)正式形成的标志。 4、1868年汤顿报告 1868年,以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的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 内容:把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古典型学校:上层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升学; 现代型学校:培养军队、义务、法律、文官、工商人才; 职业技术学校:下层子弟,普通职员和文书。 意义:奠定了此后英国三类中学的基础;推动了新型学校的开办。 美国 1、殖民地时期的教育状况: 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 新英格兰地区—— 文法学校:1635年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1642年、1647年,马萨诸塞强迫教育法 高等学校:1636年哈佛学院,1702年耶鲁学院 中部殖民地—— 教区学校 文实中学(1751,富兰克林,“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南部殖民地—— 家庭教育+送回欧洲接受高等教育 牧师学校:1740,詹姆斯?莫利牧师创办寄宿学校,华盛顿、麦迪逊、杰斐逊等都从这里学习 高等学校:1693年,威廉-玛丽学院 2、公立学校运动(P186) 19世纪初~1860年,以建立公立初等学校(common school)、实施普遍的国民初等

外国教育史00945

普洛塔格拉智者派代表人物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 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教育主题:伦理道德 “知识即道德”是其最重要的命题 苏格拉底方法:把教师比喻成“知识的产婆”“苏格拉底法”被称为“产婆术”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 《理想国》《法律篇》 认为学习即回忆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 《伦理学》《政治学》 灵魂论与教育 理性部分思维、理解、判断 非理性部分植物的灵魂(营养、生长、发育) 动物的灵魂(本能、情感、欲望) 西塞罗(前106-前43)罗马 培养雄辩家通过实际观摩获取雄辩知识 昆体良(35-100)罗马 《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着作 奥古斯丁(354-430)罗马 《忏悔录》 原罪伦所有人带着原罪来到世界禁欲思想 拉伯雷(1493-1553) 法国 《巨人传》 法国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统治、教会权威,经院哲学 名言:没有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 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 1、国家掌权 2、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3、建立包含初等、中等、高等国家教育体系 加尔文(1509-1564)法国 主张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对贫苦儿童免费,更重视宗教和道德教育 洛克(1632-1704)英国 《教育漫画》 教育作用: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 教育目的:培养绅士不能通过学校,需要通过家庭培育

绅士教育内容: 体育:教育的第一位“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德育:重视榜样和示范作用,强调说理,重视练习对形成习惯的作用; 智育: 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 倡导:及早实践、反对体罚、重视榜样作用、主张用宗教思想规约儿童。 斯宾塞(1820-1903)英国 《教育论》 提出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传统的“绅士教育” 目的:为未来“完满生活”作准备 首次鲜明而正确地表达了智育、德育、体育三个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批判了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卓越见解。 缺点:过于强调自然科学,忽视人文科学,课程功利色彩浓厚。 爱尔维修(1715-1771)法国 提出“教育万能论”否定遗传因素的作用。无神论者 鉴于教育的影响,主张国家创办世俗教育。 狄德罗(1713-1784)法国 否认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 为俄国拟定《俄罗斯大学计划》 同拉夏洛泰一样都提出:教育权应属于国家而非教会。 拉夏洛泰(1701-1785)法国 《论国民教育》 法国国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同狄德罗一样都提出:教育权应属于国家而非教会。 康多塞(1734-1794)法国 《康多塞方案》1792年提出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学校的教育计划 雷佩尔提(1758-1794)法国 《雷佩尔提方案》 受卢梭教育思想影响 目的:把儿童培养成身体健康、热爱劳动、遵守法律、具有文化知识的共和国公民。 重视初等教育,注重革命思想灌输,科学知识传授,劳动技能获得。 洪堡(1767-1835)德国 筹建柏林大学德国教育部长 19世纪初德国教育的推动者 这一时期,以费希特为首的教育家倡导“教学与研究统一”、“教与学的自由”。 教育方法上以“习明纳尔”为主

外国教育史重点整理

一、古典时代得教育(斯巴达、雅典):以斯巴达与雅典为代表得城邦时代 二、斯巴达得教育 (1)教育背景(军事化得农业国家;由严重对立得三个社会阶层构成得国家) (2)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3)实行严格得体检制度,以保证体质上得优越性。 (4)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得教育。7岁—18岁男子进入教育机构,主要学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并接受严酷得训练。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得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年满20岁得公民子弟在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5)重视女子教育。 (6)斯巴达人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而不关注文化知识得学习 (7)教育目得在于培养体格强壮得战士 三、雅典得教育 (1)民主化得商业社会 (2)高度重视教育,盛行私人办学 (3)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游泳、舞蹈、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与审美教育。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属于预备公民阶段。20岁,经过一定得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获得完全得政治权利。 (4)雅典教育得目得在于培养身心与谐发展得能履行公民职责得人. 请思考: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得差异表现为哪些方面? 四、西方三杰——-柏拉图得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国家管理(①国家控制教育,公养公育,培育人才. 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得长官. ③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与军人)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 1.1.“成均”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7.2.壬子一癸卯学制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7-8.苏霍姆林斯基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 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 “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 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 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 这种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 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 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 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 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 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 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 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 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 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 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 考试。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 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 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 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 “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 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 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 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 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

外国教育史重点范文

外国教育史重点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 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 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 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 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 5、重视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 2、私人办学 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 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 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 —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 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

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 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 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 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4、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1、古罗马三个阶段的教育体制: 1、共和早期,家庭教育,目标是培养农夫、军人 2、共和后期,私立学校,演说家、政治家 3、帝国时期,国立学校,忠诚的官吏和顺民 2、昆体良的主要教育思想 著作:《雄辩术原理》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 他强调以下观点: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他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1培养雄辩家、政治家; 2教育适应天性,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3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4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5重视学前教育 教育理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启发诱导,并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对教师的要求。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教会教育机构:修道院、主教学校、堂区学校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原因:1、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成为专门的职业;2、新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资料)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 (一)巴比伦学校 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 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 (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 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 2、僧侣学校 3、职官学校 4、文士学校 (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 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 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 3、职官学校— 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 三、古代硬度的教育 (一)波罗门教育 1、古代印度等级制 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 3、教学内容:《吠陀》经 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 (二)佛教教育 1、寺庙学校 2、教学内容:佛经 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 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 (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 (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 (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 第二章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一)巴斯达教育 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

四.名词解释与简答 1.斯巴达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优选婴儿,只有部落长老认为健康的儿童可养育;②?儿童督导?教育:七岁后,开始在专门机构家受教育;在公共教育机构中过艰苦生活;强调集体性的养成,不允许有任何个人意志;③青丁?艾弗比?(青年军事训练团)教育:十八岁后,接受直接由军事首领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强化军事训练,并进行?秘密服役?。 ——评价:斯巴达教育没有给智育留下余地,他们几乎拒绝一切文化知识,甚至连基本的读写都拒之门外,造成了整民族的素质低下。这种封闭的状态最终导致了斯巴达城邦的衰落。 2.雅典教育 ——教育目的: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新生婴儿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②六岁前接受家庭教育,六岁后,女孩由母亲教育,男孩则由?教仆?进入音乐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③十三岁起,在体操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五项竞技?;十六岁后,少 数人进入体育馆接受专门教育;④十八岁后,接受艾弗比军事训练 ——评价:雅典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后世的自由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3.智者学派 ——智者:原来泛指有智、有才之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们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的人,因此,可以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的特点:(1)哲学上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2)论辩术、文法和修辞学方面的研究与建树;(3)以教书为职业并收取学费;(4)重视实际利益及个人主义倾向。 ——智者的贡献:(1)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促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2)是一批真正意义的教师;(3)智者们之力于文法、修辞和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发展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4.产婆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传授现成的真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误会,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产婆术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的追求和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产婆术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是主观片

外国教育史重点整理

一、古典时代的教育(斯巴达、雅典):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的城邦时代 二、斯巴达的教育 (1)教育背景(军事化的农业国家;由严重对立的三个社会阶层构成的国家) (2)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3)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以保证体质上的优越性。 (4)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7岁-18岁男子进入教育机构,主要学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并接受严酷的训练。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在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5)重视女子教育。 (6)斯巴达人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而不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 (7)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 三、雅典的教育 (1)民主化的商业社会 (2)高度重视教育,盛行私人办学 (3)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游泳、舞蹈、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属于预备公民阶段。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 (4)雅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请思考: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的差异表现为哪些方面? 四、西方三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国家管理(①国家控制教育,公养公育,培育人才。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