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尊敬的领导

尊敬的领导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我是兴隆中心校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站在这里我深感惭愧,因为工作上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只是追求在自己的能力、素养范围内,用爱为学生营造出阳光灿烂的天宇,让孩子们在爱的滋润里走好幸福人生的坚定一步。因为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因此我生活的每一天都被我的学生们感动着。

一以己之爱启动心灵

从教十四年,我始终相信,爱不是单向流动的小溪,而是向四处传播的海洋,只要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充满爱,就一定会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就一定会激发孩子们的生命激情,就一会使教育获得成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用最短的时间把名字和孩子对号入座,尽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感到亲切。称呼上,我一般比较随意,“孩子们”这是我常用的课堂语言;“、带头鼓掌、挑大拇指、抚摸一下小毛头们的脑袋。”都是我教学常用的动作。所以我带的班,一般都比较活泼,敢说敢做,在我营造的“朋友式”师生关系呵护下,茁壮成长。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习惯样养成教育是建设良好班风的关键。学生的良好习惯应该包括学习、纪律、礼貌、意志品质、自我约束、自我管

理等各个方面,这些习惯的养成,是长久的、经常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尤其是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常抓不懈,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学生变为自觉行为,由习惯变自然。今年,我带的是三年级,八、九岁的孩子,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绝非一周或一个月时间所能养成的,因此,每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我都身体力行,比如,为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在讲桌右腿上方挂了一个方便袋,聪明的孩子们心领神会,也挂起了方便袋,从此,铅笔屑、碎纸片统统入内,教室一片洁净,卫生监督员就这样“下岗”了。比如,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背诵的《三字经》、古诗,我必先背熟;学生写日记、周记,我也写,也按时由学习班长检查,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明白:老师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形成了。

我问班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除了我和配课老师,班里还有15个“小老师”,你可别小看这些小老师,他们作用可大了:给他们的学生指导功课,讲解习题、布置作业、检查作业等,“小班”之间展开竞争,“小班”之内也可展开组与组、桌与桌之间的竞争。这样整个三·一班“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就逐渐形成了。打仗的、迟到的、不完成作业的,统统没有了,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哪有功夫干那事。我就这样被孩子们“炒鱿鱼”了。可是我高兴,种瓜得瓜,孩子们终于修成正果了。

二钻研教材创新教育

从教十四年,应工作需要,我教过毕业班,也教过一年级,上过语文、

数学、英语,也上过科学、思品。但无论上什么课,我都会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争取创新教育。这学期开学前几天,手捧教材,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13《和时间赛跑》一文提到了第一堂课,把其中的一句话“假如你一和时间赛跑,你一定会获得成功”送给孩子们。从此,我们一起手牵手和时间赛跑:本来18周的英语课,我们7周就讲完了,且100%的同学会读,80%的同学能独立写句子,听写单词。双休日作业,一天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余下的时间又开始预习新课。孩子们时刻铭记三·一的班训:今天我因三·一而骄傲,明天三·一因我而自豪。努力、奋发。因此,我所担任的语文、英语、科学成绩都非常优异,全镇排名均名列前茅。

我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我常说:精心备课、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一半,而另一半取决于孩子们的积极配合,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师生共同融入课堂,才会使40分钟的课堂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无论遇到什么烦心事,只要踏进教室,望着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就会忘乎所以,就异常的兴奋,把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发挥的淋漓尽致。无论刮风下雨、大雾、雪天,我都不愿耽误孩子们的一节课,因为每一节课有每一节课的新知,没有传授到,我会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也许在别人眼里,这是一种职业病,一种工作狂。可是这样做我充实、我快乐、我愿意。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的回报是和谐的,十四年来,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用爱谱写了一曲曲和谐的音符,从一点一滴

做起,从一时一事做起。我时刻牢记,真心爱孩子、真诚为孩子和孩子们交朋友,给孩子们以尊重,给孩子们以快乐。当你走在街上,家长们那一声声问候,就是对你付出与奉献的回报;家长们争着往我班送孩子,那就是对你成绩的肯定。这些都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我承认,我是精神上的富有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爱我的职业,我爱我的学生,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

第1课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札记: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札记: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一定要提前嘱咐好学生避让,喷洒时动作幅度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卫生。

小圆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

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

的愉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现一个小圆点说: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1、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

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①、出示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

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 (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 (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②、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

排斥感。

③、总结: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在

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

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

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

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黑与白》教学设计

于洁姜堰市大伦中心小学 225504 137********

教学内容: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3课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本课通过欣赏不同手法的黑白画培养学生积极想象,敢于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感受的能力及大胆构思设计的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黑白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视觉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尝试过程中体验黑白对称图形组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插图,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讨论中学生能够博采众长,从作品表现产生的效果将它们进行归类,进一步体验到黑白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欣赏,让学生加深理解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进一步认识黑白图形在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感。]

三、欣赏评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设计意图: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现不同的黑白图形。]

四、创作表现:

1、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的正负形。

要求:(1)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2)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2、学生进行临摹或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学生呈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评价小结:

1、作品展示与交流: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或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喜欢的理由。

(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说自己这幅画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地方有疑问?

六、课后拓展: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创作一幅黑白漫画,注意体现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创作的情趣。黑与白,强烈的视觉冲击,会使人产生许多联

想,如非洲黑人的牙齿与皮肤、钢琴的键盘、水墨画、太极图、白纸黑字等等,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欣赏自己曾接触过或见到过的黑白图形,初步感知黑白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黑与白不仅能让人产生直接联想,还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人与杯子,当我们观察的参照物发生变化时所得出的结论也会发生不同。本节课通过二次欣赏,一方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可见美,另一方面通过感知作品中黑白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创作的情趣。

二、培养学生创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子”的制作过程,发现人像与杯子具有互补的关系,当我们将一张黑色长方形纸对折,剪去一只杯子的形状后展开,我们会发现两张人像的脸。反之,我们把一张白色长方形的纸对折,剪去一个人像的脸形后展开,我们同样发现中间留下一只杯子的形状。因此,创作黑与白正负形,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关键是我们要抓住谁是参照物。当然,有些学生画好样稿后用剪贴的方法,还是用涂色的方法,都能产生黑与白的双重视觉效果,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这种创作方法。

三、困惑: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并不是在创作过程中所有学生的作品都会得到两种不同的视觉效果,有些学生剪去一个图形后所剩下的图形并不能看出什么效果。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注意黑白图形的互补线条能否产生两种视觉效果,这值得今后去探索、去研究。美与生活同在,只要我们带着艺术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创造一个充满彩色的生活。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第4课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执教时间:3月6日——3月7日

札记:

在制作本节课的范作时,我把一张画着维尼熊的旧贺年卡的背景镂空掉,背面又贴上了一个封套,然后画了好几张风景画的背景插进去。这样就变成了“维尼熊去雪山”,“维尼熊去林海”等等有趣的画面。上课演示时引起了学生们很大的兴趣,也很容易明白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冰川与晚霞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的渐变,让学生体验色彩的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渐变练习涂色。

2.掌握色彩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色彩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渐变的知识。

2.掌握色彩渐变的调色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以及制作的小蜻蜓奖品等。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画面,你知道这是什么景色吗?

生:冰川与晚霞。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5课冰川与晚霞。(板书)

师: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美在什么地方?聪明的同学,你能找到这几幅画的共同点吗?

生:由一种颜色慢慢地变化。

师:是啊,这就是色彩的渐变。(板书)

2.观察,练习,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看,在绚烂的晚霞映衬下,老师手中的蜻蜓也变得漂亮了,请你们仔细观察蜻蜓的翅膀,猜猜老师是用哪几种颜色画出来的?你能在你的水彩笔中找到这些颜色并且排列起来吗?谁愿意上来画画?(拿小纸片)

师:现在请你们用其他颜色试着排列起来画画,看看能不能同样产生渐变的效果,谁先画出来老师就把小蜻蜓送给他!

学生试画。

师:画出来了吗?给大家看看!将你画的效果展示给大家!

师:同学们,看来除了红、橙、黄按序排列,能产生色彩的渐变以外,蓝。绿。紫等颜色的排列,同样能产生色彩的渐变。(板书画)

师:同学们很聪明,老师现在给你们出难题了,只给你一支油画棒,或者只给你一支彩色铅笔,你能不能画出渐变的效果呢?有没有信心挑战它?试试看吧!

学生尝试。

师:请你讲讲你刚才是怎么画出来的?(板书画)

师: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

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有什么

变化。

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

师: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画,这幅画中的渐变是如何画出来的呢?还是加白色吗?想想,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有结果了吗?

生回答。

师总结:也就是说当一种颜色逐渐加入另一种颜色也会产生渐变。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纯度渐变。(板书)

3.欣赏课本和范画,巩固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想到了很多种方法画出了色彩的渐变,你能说说有哪些方法吗?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学生朗读知识窗。

师:再来看这幅画,你能说说是用哪种方法画成的吗?

学生回答

师:这些知识我们同学都明白了,关键要看看你们会不会运用,请同学们试着用其中一种方法给这幅画涂上渐变的色彩,看谁画的效果最好,我将给他颁一个最佳效果奖,奖品就是老师的这幅画,好吗?

哦,快要下课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下一节课再来评选吧!

4.收拾与整理。

《画嗅觉》教案

题:

作者:董志玉所属班级:路北小学美术班地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创建时间:2009-07-27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

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象绘特征,并尝试运用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知识进

行嗅觉的表现性绘画。

2.丰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点、线、面等方法来表现多种嗅觉。

2、学生领会不同的色彩能表现出不同的、嗅觉。

教学准备:课件、绘画工具、一些气味大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

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闻到很香的味道。(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嗅觉)

师: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二、新授:

1、品尝水果: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不过放在袋子里。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闻一闻,说出这个水果是什么?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闻(苹果、甜味)

(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嗅觉)

2、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再次补充课题:画)

师: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管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勇士。

生:创作

师: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

师: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

(课件显示另外四张甜味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张?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

3、引出酸味:

师: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

师: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

4、闻一闻

师:老师今天要让同学们过把瘾,交换闻一闻自己带来的东西,看看你还闻到了什么味道?通过你的表情告诉大家,并且说一说给你带来了什么色彩感觉。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食物当中还有这么多的颜色呢!而且不同的味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同

的色彩感觉。(电脑演示体现其它味道的色彩)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样东西,想请你们上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大蒜、洋葱、生姜)

生:我闻出了……

师: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多的呢!

5、找一找

师:(教师出示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电脑演示自然风光图片。如:大海、沙漠、花草、春雨、草原等)

生:指名回答

7、再次引申

师:原来自然界中也有这么多的味道,正是因为自然界如此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加的幸福和快乐。你们瞧!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是多么的快乐呀;过生日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祝福,亲朋好友的祝福,还有小伙伴的祝福,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电脑演示一组幸福生活的图片)

师:可是,在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象样的桌椅,有些孩子甚至由于家境的贫穷而被迫辍学!(电脑演示一组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情景)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两段片子心里肯定充满了不同的感受。说一说。

三、作业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

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四、评讲

五、小结:

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辣等多种味道。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同时使用电脑演示,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