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建议

城市内涝主要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排水能力致使城市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及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大暴雨以及极端暴雨天气的次数、频率、强度也在逐年上升,我国许多城市都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到暴雨,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为此,加强城市内涝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

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有气候灾害的缘故。但主要是排水设施规划和建设滞后,在调蓄水、行洪排水主渠道、排水管网方面基础设施硬件不到位、不健全、不完善。

1、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匹配。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但城市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能够跟上,出现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低,排水能力小,一遇特大暴雨,内涝无法及时排除。新建的城区、工业园区、住宅区等是由原农业区发展而来,本来农村的防洪排涝能力就很低,在新

区建设中排涝设施没有同步实施,致使雨水不能及时下泄。特别是在立交桥、公路桥、低凹地带,排水泵站排水能力不足,城市内涝问题更为严重。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排水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治水理念上重地表、轻地下的问题较为突出,据《2009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市政基础设施财政资金,仅有4%投入到排水系统建设中。西方重要城市地下管道都是直径2米以上规格的,而中国除了上海之外,再没有第2个城市建有直径2米的排水管道。排水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在短期内不一定有政绩出现,所以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投资地下,更愿投资可体现政绩的地面标志性建筑。

2、城市调蓄水能力与城市发展不匹配

城市的中、小水库、沟塘水系具有天然良好的调蓄雨水、涵养渗流的功能。但在城市扩张建设中,大量洼地、沟塘被填平或被侵占,自然蓄水和渗水的设施越来越少。承担着城市蓄洪重要功能的中、小水库,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被人为填筑占用,或者没有进行除险加固,达不到原定的设计蓄水标准,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蓄水作用。加之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绿化面积较小,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路面积水。在城市建设中新老城区调蓄水池设臵较少,在特大暴雨来临时,雨污水没有很好的出路,从而加重了城市内涝问题。

3、城市行洪排涝主渠道与城市发展不匹配

城市排水系统由地表径流子系统(庭院场地、街道、下水道)、传输子系统(排水管网)、受纳水体子系统(行洪主干河道、主干渠、主河道)组成。大部分雨水、污水流水排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再流入受纳水体系统。一部分雨污水通过排水渠直接流入排水主渠。当前不仅存在排水管网建设滞后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排水主干渠排水能力不到位的问题。如山西运城市姚暹渠始建于南北朝时,距今已1500年,但至今仍是中心城区的泄洪渠道,没有增加新的排水主渠道,虽然10多年前将原官道常硝渠改造为排洪渠道,但排水能力较低,随着近年来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运城市的城市面积扩大了近10倍,行洪主渠道,由于年久失修,其过水断面和过水能力都已不堪重负,远远满足不了城市发展对排水的需求。

二、解决城市内涝的建议

治理城市内涝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推进,具体提出建议如下:

1、转变治水理念加快排水基础设施建设

排水基础设施滞后是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必须加大排水设施基础建设。首先是要确立“先地下后地上”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理念,根据城市发展现状,统筹做好

城市排水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即要考虑到老城区的排水设施改造问题,又要考虑到新城区的排水设施建设问题。其次是按照规划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建设,对老城区重点是改造旧管网、提升建设标准;特别是对立交桥、公路涵、铁路涵主要道路的低洼地段等易发生积水和内涝的地段,提高现有排水泵站的排水能力,根据区域排水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臵新的排水泵站,使雨水能够及时下泄。对新建城区和新开发、工业园区,在建设时严格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进行排水设施建设,作为一项硬指标进行落实。

2、加快城市行洪排水主干工程建设

排水主干工程包括设蓄水工程和行洪主渠道工程两部分。城市中小水库承担着蓄洪滞洪的重要功能,有针对性的对中小水库进行全面的除险加固整治,提升蓄洪能力。按照城区内部地势高低和水系特点划分为若干个排涝区,每个排涝区规划建设调蓄水设施,就近调蓄雨洪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引进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比如使用渗水性很强的地砖、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等等。同时进行中、小水库和城市调蓄水池的联通工程,将城市排水体系联为一体,形成循环网络。对现有的主干排水河道进行改造,拓宽、清淤,拆除违章建筑物,提高排水能力。按照城市防洪规划,新建排水主干河道、城市主干工程投资较大,单靠地方财政来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特别是国家

要加大投入力度,把城市大型排水主干工程列入国家发展计划。

4、建立城市内涝预防体系

根据城市暴雨中近期预报及时发布预警消息;降雨达到一定强度后按照预案开展防洪减灾行动,如避难、抢险、救援等;明确防洪减灾的目标,落实各各部门、各地区行动指挥的负责人及行动计划;特别是要做好高风险区域的行动计划,尽力避免和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5、加大城市内涝立法工作

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内涝预防工作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国有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规定得相当详尽。而我国尽管也有一部《防洪法》,但在城市内涝方面几乎是空白。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重地表、轻地下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与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系。为此,建议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城市内涝治理和防洪作为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治理问题将更加显现,必须把城市内涝治理纳入国家战略,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以确保城市安全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政协委员肖丁

二0一二年八月十二日

城市内涝

定义: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 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成因: 降雨 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地形地貌 地势比较高的地区不容易形成积水,例如苏州、无锡等老城虽然是水乡城市,但是因为老城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所以不怎么容易形成积水。而城市范围内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就容易形成内涝,城市建设用地选择什么样的地形地貌非常重要,如果选择在低洼地或是滞洪区,那降雨积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城市排水系统 现在国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特点 首先,城市内涝在中国比较普遍。从发生的区域来看,以前主要发生在一些沿海地势比较低的地区,现在内陆城市也经常发生。过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小,可选择的区域比较大,一般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建设,而现在,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可选择的余地少。 其次,城市的某些特定地点的发生率较高,例如立交桥。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排水内涝方面也出现许多新问题。例如很多地方的立交桥下,降雨后会积水。过街的地下通道、铁路桥、公路桥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而立交桥等在农耕社会是不存在的。 分布 任何地区都有可能发生城市内涝,从城市设计研究的角度来说没有主要分布地区的说法。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内涝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几率还是比较多,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城市内涝的发生率要低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亚洲的一些国家出现城市内涝,大家躲开避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在西方建设观念上,就认为这是很大的事故。 影响 中国现在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就像在摊大饼。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没了,原来可以渗水的地面都变成不渗水的水泥地了。 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市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对突然发生的积水和交通瘫痪等不能容忍。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无处可去,当然会在城市里肆意奔流,于是,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建设在河道、湖畔等低洼地带的居民区、工厂等,随之成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也涌现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城市排洪问题。近几年,国内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包括北京、南京、长沙、广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屡次遭遇内涝。深入分析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城市径流 引言 2010 年,住建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对351 个城市的调研,调查表明在 2008-2010 年的 3 年间,将近有 62% 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内涝发生 3 次以上的城市有 137 个。基本上是逢大雨必涝,面对全球气候异常,频繁出现暴雨,部分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也属正常,但我国大中城市广泛、频繁受淹,显然说明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受涝原因分析 1.1 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频繁出现的内涝凸显了城市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地面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城市硬化地区面积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径流增大,但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与其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建设档次提高了,排水设施还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有的城市道路建成了,而排水设施还未配套;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已列入建设规划,但很不受重视,项目经常受到排挤,久久不能实施;有的城市降低规划排水系统标准,仅解决当下面临的短期问题。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不匹配城市建设水平,不适应特殊气象条件,已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1.2 局部地段排水建设标准偏低 当前城市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规范》要求采取 1-3 年的重现期标准,重要地段采取 3-5 年的重现期标准。而大部分城市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执行的还是较低的标准,很多省会城市是 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地级城市是 0.5-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 1.3 排水系统老旧 在城市发生的内涝中,老城区往往是受涝的重灾区。由于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仍在使用早年建设的排水管道系统,这些管道当年的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都比较低,管沟规格小、雨水口少、管道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再加上地面坑洼,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形成成片积水。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2011 年六月,国内普降大雨,二十余大中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2012年7月21日,北京又遭遇61年来特大暴雨,截止今日城区内涝造成37人死亡,经济损失拭目以待。最近,其它城市暴雨内涝也比比皆是从技术角度看,城市内涝主要是由于国家排水设计规范所采用的低设计标准造成的。防洪规范GB50201—94,规定了对人口超过150万的城市,防洪标准采用重现期>=200 年,这是合理的城市防外洪的标准,但不能指导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规定城市排水设计重现期为0.5 年到5 年,按照规范中这一排水设计标准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一两年内涝一次是理所应当的。此规范只规定了雨水收集系统的低设计标准,缺乏城市整个排水系统(包括管道和地表排水通道)防御高重现期强降雨能力的规定。从管理角度看,近几年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应有的配套排水设施没有跟上,给原本超负荷工作的下游排水系统造成更大压力,有些建设项目缺乏水力评价,破坏了地表排水通道,这些都会使内涝频率更高,危害更加严重。 据有关报道,国内某一大城市为了改变频繁的大面积内涝,在全城范围内不惜开挖主要道路,甚至是新建道路,来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可是耗费巨资、按照国家排水规范改造后的排水系统,仍然让该城市裸奔在2011 年之夏的暴雨中。 下面以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的排水建设为例,介绍较为合理的城市排水规范及设计研究方法,为国内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1,澳大利亚水文水力学发展概况 总体上,澳洲是除南极洲外降雨最少的一个洲。但是受热带气旋的影响,人口分布密集的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也会有特大暴雨袭击,洪涝泛滥给澳洲农业、矿业及城市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澳洲政府非常重视水文水力学的研究及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Australia Rain Fall and Run Off 是澳洲水文水力研究理论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提供了全国各地降雨基础设计资料,在指导地方具体防洪排涝工作方面也很给力。另外,各州及地方政府针对本地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也都有各自的补充性规定。这些完备的水文气象基础资料及成熟的水文水力分析方法,为本

关于治理排水系统内涝的提案

关于治理排水系统内涝的提案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市区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城区内湖泊、池塘等天然蓄水场地越来越少,水泥屋顶和路面等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多,城市自然的滞洪调蓄能力越来越小。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城区地下管网及排水河系建设不配套的现象,近年来,每逢雨季城区排灌、雨污不分,城市防洪排洪能力弱。无论是西城中心城区还是东城新开发城区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来临之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现象,同时在县区的各小区及主要街道也是经常出现内涝问题,积水较深的地方积水深度甚至能超过50cm。 城区内涝的出现不利于文明城市的形象,因此建议: 一、借鉴成功经验,加强基础建设。 在国外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汽车在巨大的排洪渠道甚至是地下的排水管道中追逐,而我国很难见到规模庞大的排水系统,因此在我们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心间城区开建之前就规划好地下管道并且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辅助地面排水明渠设施防止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突降暴雨,并逐步对老城区现有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换,以发挥排水设施抵御暴雨的能力。 二、大力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化害为利。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一方面可大幅降低强降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将宝贵的雨水资源收集起来,充分利用雨水,化害为宝。国内如太原、北京、南京、郑州等城市已在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建议在借鉴其他国家治理城市内涝成功案例和总结我国部分城市推广雨水收集系统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较好的案例在我市推广。 三、建立城市蓄洪区,实行老旧社区排水沟改造。

在旧城改造和新建城区规划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区蓄洪区的规划设计。在城区的老旧社区低洼地带无排水沟处开挖排水沟,已有排水沟但太小或未与内河排水沟相连的应进行疏浚排水沟和适当扩大后并与内河管道相连,在常遭水淹的地方应备有抽水机抽水以防内涝。对现有仅存的一切能缓解城市内涝的地方进行严格的保护,严禁蚕食。在道路露天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规划设计时,优先考虑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应急自救能力。 一是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排水系统是一件关乎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大事,保护好排水系统便是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使保护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护城河道通畅、不任意侵占泄洪通道和排水设施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在面临突发灾害(包括应对洪水和内涝灾害)时应急自救能力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以处置得当的自救方法降低灾害中的人员伤亡。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雨水入渗的通道几乎完全被硬化地面所阻隔是关键,投入不足、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又加重了城市的内涝。 多年来,城市雨水排放一直在一个怪圈里徘徊: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加大城市的排水能力, 来缓解伴随城市地域扩大和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所带来的积水问题,但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规模总是领先于城市排水能力的更新,原本已不堪重负的城市排水管网只能是超负荷运转。大多数城市运用的雨污合流制为主的排水模式,更使得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按照现有的城市排水设计标准,重要地区按照3—5年重现期设计,只要超过5年重现期的暴雨,必然会导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而目前济南市地下排水管道长达2000多公里,指望短期内全改造一遍显然不现实。”济南市市政设计院副院长聂爱华认为,城市排水体系标准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排水标准也不可能无限提高。 在专家们看来,城市内涝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是目前采取的治涝措施单一,未 走综合治理之路。 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洪水风险始终存在,人类不应单纯与洪水抗争,更应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管理者应进一步转变防洪除涝理念,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实现从“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的转变,最终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实换个角度看,雨洪水不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贾玉良也表示,“我们应该在积极应对雨洪灾害的同时,科学开展雨洪 水利用,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让洪水猛兽也展现出似水柔情。”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尤其对以泉为名片的济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贾玉良解释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大量硬化,济南市通过降雨获得地下水的补给量在逐年减少,每年 约3000万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济南市东南部、南部等泉水补给范围内拦蓄降水、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减弱,严重影响泉水补给。 有研究资料表明,泉域内以现有开发方式每占用1平方公里土地,泉水将每年减少29.2万立方米的补给能力。贾玉良表示,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较地下水回灌等措施对保泉和供水更具操作性,雨洪水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投资规模小、投资分散、运行成本低,既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又能有效增加雨水下渗量,涵养回灌地下水源,能从根本上增大泉水喷涌量。 力求恢复雨水的生态功能 “世界发达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同样遭遇过城市内涝问题的困扰。”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副局长罗卫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将人与洪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纳入到城市建设体系中,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比如,美国加强立法防内涝, 强制性要求就地滞洪蓄水,兴建地表回灌系统;德国则采用人工湖、透水砖铺装人行道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同时积极倡导小区雨水零排放。

关于城市内涝的国内外实践经验浅析与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12314991.html, 关于城市内涝的国内外实践经验浅析与对策探讨 作者:陈旭张博 来源:《卷宗》2013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在城市内涝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以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应对城市内涝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城市内涝;实践经验;解决办法 1 城市内涝的原因 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包括设计因素,地面因素和气象因素。 1.1 设计因素 我国的城市建设一向是“重地表,轻地下”,一味的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轻视了地下各种排水设施的建设,从而使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明显滞后城市的发展,旧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承担城市建成扩大后的负荷。其次就是城市现有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 年-3 年,重要地区也只有3 年-5 年,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有的甚至比下限还要低。 1.2 地面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原有的草地树木等地表植被以及流和湿地被大面积的水泥地,柏油路和高楼大厦所取代,使降雨入渗能力减弱甚至使降雨下渗功能丧失,从而使暴雨产流量增加、汇流速度加快,从而给地表排水造成了很大压力。 1.3 气象因素 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是造成城市内涝的直接原因。,而城市由于“雨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比农村更易遭受暴雨的袭击。“雨岛效应” 是指城市内兴建的高层建筑使空气循环不畅,空调、汽车尾气等增加了热量排放,在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加上城市建筑物集中使风速减小,导致强降水滞留时间变长,总降水量增多。城市“混浊岛效应”对降雨的影响表现为:尘埃等混浊物是云层中水汽变成降水最需要的凝结核,城市上空的凝结核越多,水汽就越容易在此凝结造成降水,从而增加降雨量。 2 国内外城市内涝防治经验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浅谈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浅谈 摘要: “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名作家龙应台的这句话,在近日武汉、南昌、上海等多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后,屡屡被人们提及。随着首都北京迎来一场强降水,致使部分地区出现积水情况严重,一些道路基本中断,地铁站渗水险些被淹再次升级了城市内涝的严重性。也充分暴露出城市在现化代建设的进程中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本文对城市内涝的原因及一些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字: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城市排水标准; 近日,南方数省遭遇强降雨,武汉、杭州、南昌等地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为便。也使人们开始普便关心起这个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合理性及建设的可靠性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什么才是城市现化代的标准的深思。随着城市化建设现代化的发展,城市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排水系统不仅只是一个排放的过程,而且对城市的规划和环境保护起到深远的影响。具体的原因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从中国现状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比以往任何一个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都要快。而基础建设的标准方面却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中国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统不仅设施达标标准低,而且施工质量也无法达到长期使用的标准。为防范城市内涝。国外的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要高,美国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标准。日本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标准。法国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而在我国,北京市是“三年一遇”至“五年一遇”标准,特殊地区“十年一遇”标准。可想而知这样低的标准要求怎么可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的建设速度。 其次是规划不合理。按理说,城市的规划应具有前瞻性。比如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是先建地下管道后建城,而中国是先建城市再建管道。这样就限制了建设排水管道的合理规划性。更谈不上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各地区的排水系统和排水体制。 其三是各级政府们对于排水管道的保养维修方面也不够重视。众所周知的巴黎的下水道可以发展旅游,且不说咱们国家的排水系统发展成可以旅游的景点了,就是基本的环境卫生都成问题,有的城市的下水道人们都是掩鼻而过的。本来低标准的情况下,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长期使用标准,再对已有的排水系统不保养维修,可想而知。这样的排水系统能起到人们预想的要达到的效果吗! 最后一点是国家对于城市内涝问题不够关注。中国的现状是有钱盖楼,却没有政府愿意把钱投在地下看不到的排水系统上,这是为什么?。在一些发达国家,防城市内涝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国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规定得相当详尽;德国有《城市内涝保险法》,不仅减轻

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内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水效果。针对城市内涝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内涝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表明,重视城市内涝的预防筹备,对于解决城市内涝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前言 城市内涝是指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一般积水深度达到15-20cm将导致影响交通和产生其他灾害,可视为发生城市内涝。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频繁发生,城市一定程度上陷入瘫痪,交通道路受阻,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排水设施支持和服务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排水设施出问题时引发的城市内涝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导致地下电缆出现故障,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将会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给城市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 城市内涝原因分析 对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降雨热岛效应导致降雨量增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内的人口数量大量增加,交通运输量加大,建筑群建造的更加密集等许多因素导致城市内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稳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直接改变了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而形成热岛效应,而城市热岛效应会直接影响降水,导

致降雨强度增加,同时,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断发生的人工降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降雨量增加,进而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另外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这给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都造成了很大压力,比如强降雨的发生直接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比如一些城市内的降雨强度和范围超过历史最高记录[1]。 2.2排水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许多城市的地表大都被水泥、沥青等进行加铺,导致地面出表面硬化的情况,由于城市的建设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状况,土地表面硬化导致地面摩擦阻力减小,导致水流的径流量增加,表面硬化的地面的雨水储存功能大大下降,导致地面雨水不能渗入地下,同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于排水管网的建设没有进行详细研究和规划,缺乏长远而科学的发展规划,一些地方的排水管网建设设计不科学,甚至出现与城市排水主管道不相连的情况,同时没有考虑城市建设安排和建筑布局对排水的要求,以及忽视了当地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可能造成排水影响,因此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以及没有严格按照排水设施标准进行建设,导致排水设施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2.3雨水管渠设计精度较低 目前国内雨水流量的计算主要采用推理公式法,这种计算方法在计算汇水面积较小的区域时有足够的精度,但对于汇水面积较大的区域则会产生较大偏差。欧盟和美国对推理公式法的适用范围均有明确的规定。欧盟规定推理公式法仅可应用于汇水面积小于200公顷或汇 水时间小于15分钟的区域;美国规定推理公式法仅可应用于汇水面积小于65 公顷的区域。超出标准的区域需采用计算机水力模型辅助设计。计算方法的问题导致雨水流量的计算结果精度较低,造成雨水管渠的设置不甚合理[2]。 2.4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

城市内涝问题分析报告

xx内涝问题分析报告 2011年入夏以来,中国多个大城市因暴雨出现内涝。多位专家受访时称,城市内涝不仅是大城市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到2010年间,全国351个城市中的60%在降雨量达到50厘米以上时曾发生过内涝。城市内涝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因极端天气造成城市排水不畅的现象,但本质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城市内涝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而且严重的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天气增多。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地方出现特大暴雨,有些城市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短时内大量降雨,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二、城市框架拉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这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力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 三、排水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一直是“重地上、轻地下”,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着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较低、排水管网布臵不科学等问题。四、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城市内涝或者城市积水方面的规定,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标准、规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有关部门在监督建筑物地下设施规划、设计时,缺乏法律依据。 五、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市政设施建设维护,都是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现在提倡水务一体化,很多城市成立水务部门;但是有利于城市排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维护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因此,要本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浅谈城市内涝防治措施

浅谈城市内涝防治措施 【摘要】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了到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笔者对内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 【关键字】城市内涝,防治 今夏以来,暴雨先后对众多城市的建设管理进行了“能力测评”,一些城市再次交了不及格的答卷,“水浸街”悲剧再次上演:道路水浸、交通瘫痪,商铺、学校“水漫金山”,地下停车场变成游泳池、小汽车成了“潜水艇”,财物损失巨大,城市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大受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部分城市的城区排水系统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排水管网系统不完善、老城区排水标准较低、部分管渠河道淤积严重,行洪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市区内涝主要原因:缺乏科学全面的防治内涝规划,规划与建设脱节,部分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下游排放口未能同期建成,雨水出水口系统不完善;老城区管网管径小,普遍达不到强降雨的排水要求;管道腐蚀、坏烂、被树根侵入、垃圾泥浆堵塞;雨水口数量不足、排水渠被人为堵塞、管渠疏通不及时等因素,致使城区每遇强降雨便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城市内涝具体原因如下: 1.排水量增大,管网配套不完善,设计重现期较低

随着城市市区面积增加较大,市政道路网初步形成,但与之配套的市政排水系统和出海口大部分未完善。大部分管网的暴雨设计重现期为0.5~1年。更有其中部分新建区的雨、污水就近排入旧城区排水管网,加大了旧城区排水管网负荷,造成旧城区管道排水不畅,内涝受淹。 2.填塘造房,天然调蓄池被毁 城市开发过程使大部分天然的调蓄池遭到破坏、减少甚至消失,雨、污水全部排入市区管网,使管网负荷增加,而管网未得到相应的改造,许多地区管网形成颈瓶效应,致使排水不畅,造成内涝受淹。 3.排水管道、雨水口堵塞,雨水不能及时排除,降低管道过水能力 部分排水管道堵塞严重,管道内的杂物包括生活垃圾、建筑泥浆、垃圾,排水管道设施缺少必要的沉泥装臵,导致管道内积沉了大量的杂物。由于这些垃圾不能及时清通,使得这些杂物越积越多,本来就超负荷的管道过水断面进一步减少,造成排水不畅,内涝受淹。部分雨水口被人为堵死,部分雨水口由于长年不清通,堵塞严重。这些现象造成雨水不能由雨水口及时排入排水管网,而沿地面顺势汇集至低洼地区,导致这些地区内涝受淹。 4.下游管渠未完全修建,雨水出水口系统不完善 城市路网建设先后不一,部分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下游排放口未能同期建成,雨水出水口系统不完善;需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排涝规划,统筹安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城市内涝灾害含解析高考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8城市内涝灾害 【高考母题再现】 【2015?新课标全国1】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 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blogid=5a18c50f0102w08c&url=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M 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考点:洪涝灾害 【考点定位】洪涝灾害 【难点中心】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同时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作用。 【考点难点突破】 【知识链节】 1.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 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2.城市内涝带来的影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就像在摊大饼。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没了,原来可以

城市内涝防治对策探讨

城市内涝及防治对策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受暴雨内涝带来的城市危害越来越大,造成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和各个行业的生产生活。气候的变化,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地面硬化持续扩大,雨水管渠建设标准低、设施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低影响开发从源头减小雨水径流量,提高排水管渠设计标准,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加强排水系统维护和管理等措施减少城市内涝灾害。 关键词:城市内涝防治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waterlogging disaster prone, urban rainstorm waterlogging brings harm to the city more and more, the impact scope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the urban road traffic and various industries. Climate change, the fast urban development lead to hardening of the ground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rainwater drainage pipe construction of low standard, facilities is not perfect, the management is not in place is main cause of urban waterlogging.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rom the source reduction rain water runoff and improve drainage drainage design standards, 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storage facilities, strengthening drainage system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reduce urban waterlog disaster. Keywords:urban rainstorm prevention and cure countermeasure 一、造成城市暴雨内涝原因分析 1、管理不善 雨污合流 管道淤塞 雨水进水口堵塞 2、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因建设经费等原因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 排水设施还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 有的城市道路建成了,而排水设施还未配套; 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已列入建设规划,但很不受重视,项目经常受到排挤,久久不能实施;有的城市降低规划排水系统标准,仅解决当下面临的短期问题。 3、局部地段排水建设标准偏低 当前城市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规范》要求采取1-3年的重现期标准,重要地段采取3-5年的重现期标准。而大部分城市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执行的还是较低的标准,很多省会城市是1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地级城市是0.5-1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 4、排水系统老旧 在城市发生的内涝中,老城区往往是受涝的重灾区。管道规格小、雨水口少、管道老化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形成成片积水。 5、雨水调蓄能力小 城市的河湖水面是调蓄雨洪的主要设施,当发生超过排水系统排水标准降雨强度或降雨过程时,应采用河湖水面或蓄水设施暂时蓄存,降低雨洪峰值和延缓峰值到达时间,待降雨

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分析

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分析 发表时间:2019-10-29T09:01:50.6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张岸红 [导读] 摘要:迄今为止,城市内涝问题的严重性在不断加大,因此治理城市内涝问题刻不容缓。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对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进行研究,了解其现状。 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 518101 摘要:迄今为止,城市内涝问题的严重性在不断加大,因此治理城市内涝问题刻不容缓。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对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进行研究,了解其现状。比如有些管网已经陈旧,就要对这些管网清理和更换。又或者在一些污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可以采用湿地的调蓄功能达到净水和排积水的问题。技术人员发现在对排水系统和截流雨水管改造能够较大程度上改造城市内涝现状。 关键词:城市内涝;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引言 近几年天气变化较大,许多城市都遭受了持续性暴雨的袭击。然而,有些城市的排水设施并不完善,还有些城市的排水设施比较陈旧,排水性能并不好,因此积水问题频发。积水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就会产生内涝问题。为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顺利实现,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城市水体环境。政府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调研,提出了一些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1雨污分流现状和作用 城市发展一直在不断推进,其中对城市水涝灾害的治理也在继续。提高城市内涝治理的进度和雨污分流改造能力对提升城市污水排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发现已经接受改造的城市的排水和排涝能力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对改善城市内涝问题有很大帮助。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它有着非同一般的国际地位。但是深圳的地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城市的水域情况比较棘手,所以和水相关的一些工程很难在此开展得起来。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雨污分流改造已经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一大重要工程。为了贯彻和落实这些计划,深圳政府按照标准对一些排水和排涝设施进行了检查维修,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实施难度。雨污分流的理念在于实现多元化的环保。雨污分流有着很多优势。由于雨污分流的设计周密,调理清楚,所以能够较为容易地对每个环节进行调控管理。除此之外,雨污分流的环保效率很高。通俗点说,雨污分流就是对污水和雨水进行再次利用,将污水和雨水处理干净后将它们用于花草树木的浇灌,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清洁水资源的效果,还能节省清水资源,使城市环保力度增强。城市环境在得到优化工作的同时,还能节省成本。但是此项工程也是有缺点的,它的前期开支很大,而且如果想要达到一定效果必须要有一些后续的技术支持。另外,对城市内涝问题和雨污分流的改造的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城市很可能出现秩序问题,这也是改造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雨污分流技术的运用不仅推动着城市环境保护进程,更是间接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来,雨污分流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城市雨污分流改造的总体策略 2.1 原有管道的清理和废除 每个城市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技术水平也有所不同。所以要改造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采取一模一样的方法,必须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开展工程,这就会造成局面混乱且程序繁琐的问题,这也会阻碍城市地下水净化工程的开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于必须定期对城市的管网系统进行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整个排水排污系统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针对一些破损得比较严重的管网系统,应果断废弃更换,以使整个雨污分流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发挥功效。 2.2 对原有的排水管道要充分利用 众所周知,雨污分流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因此如果把管网系统大批量废除和更换是不太现实的,原来的管网系统仍然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技术人员理应根据管网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其重复利用。比如,如果遇到管道的管径不相符合情况,可以根据管道的具体功能进行适当分配。管径较小的一般都是新的管道,所以应该将新管道互相连接在一起,原来的管道就可以用作雨水管道,这样把新管道和旧管道都做了合理的分配,自然投入成本就会降低不少。原有管道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出现一些水渗透的问题,这也刚好供给了一些城市地下水,使城市环境保护的力度得到了加强。旧管道一般采用的都是合流设计,这种设计会使污水和雨水汇集到了一起,管道的疏通工作便会变得异常棘手。所以如果大范围对原有管道进行保留又会增加雨污分流改造的技术难度。但是如果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上来讲,确实可以降低改造成本。举个例子,宜宾市的旧城区内涝情况极其严重,大多是污水积累造成的,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宜宾市排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排查,更换了一些陈旧的管网,并且安装了城市排水系统,对雨污进行分流处理。 2.3对区域内地形和湿地等调蓄功能的充分利用 城市中总是具备一些具有调蓄功能的池塘和湿地,一般来说城市的雨水管道都是和其相联通的,这样在处理城市水涝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池塘和湿地的调节功能。不仅如此,在进行管道改造时可以减少管道的长度,节省一部分改造成本。利用池塘和湿地等的调蓄作用可以加快缓解城市的水涝灾害,对净化水体起着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它对城市环境保护和美化也有突出贡献。 2.4雨污合流立管的改造,加强后期管理 虽然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推进,但是城市中依然存在着越多旧式小区,这些小区的排水系统大多已经很陈旧了,并且建造时没有规范起来,所以这些老式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在开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目前城市的排水管道大多采用的设计还是合流式,如果要实现分流,第一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将屋面的雨水收集起来进行排放。同时,雨水立管的位置也必须进行深思熟虑,考虑将原来的合流管道当做排放污水的管道。技术人员尤其要重视新建筑的雨水立管问题,对于其位置必须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雨水的排放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同时注重后续问题的处理和管理,将每一个细节都落实下来,使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最佳。 2.5 截留雨水管初期雨水,建设初期雨水处理系统或新建小型湿地系统 我们都知道,工程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会使用很多化学物质,很容易造成水体污染。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也很高,尤其是一些重金属物质的雨水如果渗透到污水管道,这些有毒的化学物和污染物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必然会对水体产生很大污染,甚至城市的居民用水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不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处理污染水的问题也刻不容缓。一方面技术人员可以从雨水管渠入手,让雨水管渠的设计更加标准规范。为了防范污染水的问题,通常采用截留式的管道。这样一来,工程刚开始可能受到污染的雨水能够受到雨水管道截留作

城市内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城市内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内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 重视。必须要及时地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才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最大程度地避免内涝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 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该文中进行了几个方面的阐述,其一,城市内涝出现的 主要因素。其二,城市内涝主要的解决对策。最终保证我国城市运行的健康性和 稳定性,保证广大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城市内涝;成因;防治措施 引言 城市内涝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其严重,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内涝灾害是 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管理的关注重点是风险评估,这也是国内 外学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内外对城市内涝灾害进行了早期危险性评估和风 险评估,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就。 1城市内涝的原因 1.1“重力流”排放原因 在四川平原地区早期大力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土地开发,以及水泥、沥青这 种难透水地面的增加,使得城市硬化地面过多,导致雨水很难通过自然下渗达到 排水的目的,所以雨水只能通过地表径流,向较低地势汇聚,从根本上增加了城 市低洼地积水现象,这些汇集的水在通过不够完善的城市排水管网排向河道。而 大多数城市的雨水系统基本上是通过较落后的“重力流”将雨水汇集最后排入河内,一旦河流上涨淹没了排水口,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将受到大幅度影响。有研究表明,如果城市不透水面积达到城市面积20%的时候就会出现内涝现象。 1.2地形地貌的发展导致排水的不平衡 由于我国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进一步影响自然蓄水排涝能力。以成都平原 为例,原来其水系非常发达,沟壑纵横,伟大的都江堰工程造就了闻名的天府之国,得益于丰富的水系,灌溉良田万亩。随着城市的扩张,许多良田被占用,灌 溉沟也就失去了灌溉功能,同时为增加土地的使用面积,一些失去灌溉功能的沟 渠被变窄,被改道,被变暗渠,甚至被灭失,从而直接影响到雨水的自然调蓄分 流功能,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被保留下来的沟渠中排放,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水位 猛涨,排水不及时,必然造成城市内涝。 1.3管网建设与维护原因 管网工程也是整个排水体系的重点,过去城市的管网工程在规划和建设上并 没有超前的思维,管径偏小,八十年代前大多数城市甚至采用了雨污合流的方式,导致现如今的排水系统已经跟不上排水的需求。同时我国城市的决策者往往重建 设轻维护,造成排水维护部门资金缺口大,一些老旧街道,小区管网堵塞、破碎、老化现象严重,长期得不到维护改造。雨污分流困难重重,推进缓慢,这种种原 因造成一旦遇到瞬间雨量大增,管道的充水饱和速度过快,必然造成内涝。 2城市内涝的主要防治措施 2.1低影响开发策略 新城区建设应贯彻海绵城市理念,顺应自然,保护原有生态,追求人与自然 和谐,充分发挥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严格控制 综合径流系数。现状建成区改造时,应加大地下管网改造的投资比例,积极推广 下凹式绿地和透水性铺装改造,并加强小区、公共建筑的雨水收集和利用。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建议 城市内涝主要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排水能力致使城市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及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大暴雨以及极端暴雨天气的次数、频率、强度也在逐年上升,我国许多城市都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到暴雨,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为此,加强城市内涝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 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有气候灾害的缘故。但主要是排水设施规划和建设滞后,在调蓄水、行洪排水主渠道、排水管网方面基础设施硬件不到位、不健全、不完善。 1、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匹配。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但城市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能够跟上,出现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低,排水能力小,一遇特大暴雨,内涝无法及时排除。新建的城区、工业园区、住宅区等是由原农业区发展而来,本来农村的防洪排涝能力就很低,在新

区建设中排涝设施没有同步实施,致使雨水不能及时下泄。特别是在立交桥、公路桥、低凹地带,排水泵站排水能力不足,城市内涝问题更为严重。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排水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治水理念上重地表、轻地下的问题较为突出,据《2009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市政基础设施财政资金,仅有4%投入到排水系统建设中。西方重要城市地下管道都是直径2米以上规格的,而中国除了上海之外,再没有第2个城市建有直径2米的排水管道。排水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在短期内不一定有政绩出现,所以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投资地下,更愿投资可体现政绩的地面标志性建筑。 2、城市调蓄水能力与城市发展不匹配 城市的中、小水库、沟塘水系具有天然良好的调蓄雨水、涵养渗流的功能。但在城市扩张建设中,大量洼地、沟塘被填平或被侵占,自然蓄水和渗水的设施越来越少。承担着城市蓄洪重要功能的中、小水库,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被人为填筑占用,或者没有进行除险加固,达不到原定的设计蓄水标准,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蓄水作用。加之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绿化面积较小,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路面积水。在城市建设中新老城区调蓄水池设臵较少,在特大暴雨来临时,雨污水没有很好的出路,从而加重了城市内涝问题。

关于防治城市内涝的提案

关于防治城市内涝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08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防治城市内涝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水利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城市,市政管理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市区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城区内湖泊、池塘等天然蓄水场地越来越少,水泥屋顶和路面等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多,城市自然的滞洪调蓄能力越来越小。而许多城市制订城市规划时偏重对大江大河洪涝灾害的预防,忽视了对强降雨引起城市内涝的预防,对防治城市内涝灾害所定的标准很低,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大部分城市都位于平原或盆地之中,虽然市区面积并不大,但周边广大面积的山区集雨都汇入城市排洪通道,若遇强降雨,由于市区排涝标准低,极易发生城市内涝。如一些城市在制订排涝规划中,排涝标准仅为“五年一遇内河不漫溢”。五年一遇设计暴雨参数为24小时暴雨量167mm,6小时暴雨量114mm,1小时暴雨量60.6mm。同时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不能同步,城区地下管网及排水河系建设不配套,城区排灌、雨污不分,城市防洪排洪能力弱。此外,近年来许多城市未经水行政部门批准,擅自改道,缩窄,甚至填埋河道,造成“断头河”、“瓶颈河”,违章建设,挤占河道,在河道上搭建修房,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河道淤塞严重,减少过水断面的现象严重,原有的排洪河道被封堵、占用,新的排水体系又不健全。由于城市市区各条内河的河底高程相差很大,一旦出现强降雨,虽然所有的排涝设备都打开运行,低洼地带的洪水仍然无法快速排泄,导致大雨大涝、小雨小淹,带来巨大损失。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有效应对强降雨等异常气候对我国各地城乡内涝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刻不容缓。建议: 1、制订国家级防强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应急标准预案。应科学制定强降雨应急预案,把强降雨列为与强台风等一样的自然灾害来预防,在预案中对城市排涝系统综合治理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检查各省市努力提高各城市排涝标准,应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调整排水规划,多方位、多渠道、多系统综合治理,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整治。建议由水利、水文、城建、交通、道路、勘测、园林、气象等部门的专家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各城市城区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整理统计,包括各条内河河底、道路、建筑物底部等处的高程、历次洪水淹没高度,地下排水管网体系,不同等级的暴雨、洪水可能威胁到的单位和居民情况等,综合形成永久性的基础资料库,并定期进行修正和补充,为排水规划、防涝标准制定、综合治理奠定基础。 2、大力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化害为利。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一方面可大幅降低强降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将宝贵的雨水资源收集起来,对缺水城市来说可以充分利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