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团体协约法

团体协约法

团体协约法
团体协约法

团体协约法

(1932年11月1日施行)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称团体协约者,谓雇主或有法人资格之雇主团体,与有法人资格之工人团体,以规定劳动关系为目的所缔结之书面契约。

下列各款亦属本法所称劳动关系:

一、学徒关系。

二、企业内之劳动组织。

三、关系职业介绍机关之利用。

四、关于劳资纠纷调查机关或仲裁机关之设立或利用。

第二条团体协约有规定劳动关系以上之事项者,对于其事项不适用本法之规定。

第三条劳资团体之代表机关,非依其团体章程之规定、或依其团员大会或代表大会之决议、或受其团体全团团员各个所授予特别书面之委任,不得以其团体之名义缔结团体协约。

违反前项规定所缔结之团体协约,非得其团员大会之追认不发生效力。

第四条团体协约应由当事人双方或一方呈请主管官署认可。

主管官署发现团体协约条款中有违背法令、或与雇方事业之进行不相容,或与工人后来生活标准之维持不相容者,应删除或修改之。如得当事人同意时,得就其删除或修改后之团体协约认可。已认可之团体协约自认可之翌日起发生效力。

前项之规定于团体协约之变更或废止准用之。

第五条劳动关系于有二个以上之团体协约可以适用时,其效力发生在前之团体协约无特别规定者,先适用职业范围较小之团体协约。团体协约不属于职业性质者,先适用地域或人数适用范围较大之团体协约。

第六条资方之团体协约当事人为多数时,如无特别之泌正,其各方式人不得单独与一般工人团体为异于团体协约之特别规定。

团体协约当事人除前项规定外,各自独立取得权利、负担义务。

第七条雇主团体协约之拘束者,应将团体协约于工作场所易见之处揭示之。

违反前项规定者得处以50 元以下之罚款:

第二节限制

第八条团体协约得规定雇用工人限于-定工人团体之团员,但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雇方不受限制:

甲、该工人团体解散时。

乙、该工人团体无雇方所需要之专门技术该工人时。

丙、该工人团体之团员不足供给或不愿应雇时。

丁、雇主雇用学徒或使役时。

戊、雇主雇用为其管理财务、印信、或机要文件者时。

己、雇主雇用该工人团体以外之工人,除丁、戊两款不计外尚未超过其厂店工人人数2/10时。

第九条团体协约有规定雇主雇用工人应依工人团体所定轮雇工人表之次序者,其规定为无效。

第十条团体协约得规定雇主雇用工人应由工人团体介绍,但限制雇主之自由去取者其规定为无效。如规定工人之团体有介绍权时应规定由接到雇主通知之日起一星期内之一定期间尚未介绍工人到工时,雇主得雇用工人团体以外之工人。

第十一条团体协约得规定雇主于休假日或于原定之工作时间外必须工人工作或继续工作时,其工资应加成或加倍发给;但不得超过2 倍,超过2 倍者视为2 倍。

第十二条团体协约得规定工人团体现任职员因办理会务得请假之时间,但至多每月平均不得超过30 小时。

第十三条团体协约有限制雇主采用新式机器或改良生产、或限制雇主买入制成品或加工品之规定者,其规定为无效。

第三节效力

第十四条团体协约如无特别限制,下列各款之雇主及工人均为团体协约关系人,应遵守团体协约所定之劳动条件。

一、为团体协约当事人之雇主。

二、属于团体协约当事团体之雇主及工人,或团体协约订立或订立后加入该团体之雇主及工人。

对于团体协约订立后始为协约关系人者,除该团体协约另有规定外,其关于劳动条件之规定自取得团体协约关系人资格之日起适用直。

第十五条前条第一项各款所列团体协约关系人之所属关系于该团体协约终止时终了。团体协约订立后由协约当事团体退出之雇主或工人之所属关系亦同。

第十六条团体协约所定劳动条件——当然为该团体协约所属雇主及工人间所订劳动契约之内容。如劳动契约有异于该团体协约所定之劳动条件者,其相异之部分无效;无效之部分以团体协约之规定代之,但异于团体协约之约定为该团体协约所容许、或为工人之利益变更劳动条件而该团体协约并无明文禁止者为有效。

第十七条团体协约已届期满,新团体协约尚未订立时,于劳动契约另为约定前,原团体协约关于劳动条件之规定仍继续为该团体协约关系人之劳动契约之内容。

第十八条团体协约关系人如于其劳动契约存续期间抛弃其由团体协约所得劳动契约上之权利,其抛弃为无效;但于劳动契约终了后 3 个月内仍不行使其权利者,不得复行使之。

团体协约所属之雇主,因工人维持其于团体协约所生之权利,或基于团体协约所生之权利而终止劳动契约者,其终止为无效。

第十九条团体协约关系人违反团体协约中不属于劳动条件之规定时,除该团体协约另有规定外,法院依利害关系之雇主或团体协约当事人之声请,得科雇主500 元以下、工人50 元以下之罚金。

前项罚金应使用于为工人之福利事业。

第二十条团体协约当事人及其权利承继人,对于妨害团体协约之存在,或其各个规定之存在之一切斗争手段不得采用。

团体协约当事团体,对于其所属团员,有使其不为前项斗争,并使其不违反团体协约之规定之义务。

团体协约得约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团体协约所约定之义务时,对于他方应给代替损害赔偿之一定偿金。

关于团体协约之履行,除本法有特别规定外,适用民法之规定。

第二十一条团体协约当事团体对于违反团体协约之规定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为本团体之团员,或他团体之团员,均得以团体名义请求损害赔偿。

第二十二条团体协约当事团体,无须特别之委任,得为其团员提出团体协约上一切之诉讼;但以先通知本人而本人不表示反对时为限。

关于团体协约上之诉讼,团体协约当事团体之团员为被告人时,团体亦得随时参加诉讼。

第四节存续期间

第二十三条团体协约得以定期、不定期、或一定之工作为期订立之。

第二十四条团体协约不定期者,其当事人之一方于团体协约订立一年后得随时终止团体协约;但应于3 个月前以书面通知他方当事人。

团体协约所规定之通知期间较前项规定期间为长者,依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团体协约为定期者,其期限不得超过3 年;超过3 年者视为3 年。

第二十六条团体协约以一定工作之完成时为期限者,其工作于 3 年内尚未完成时,视为以3 年期限订立之团体协约。

第二十七条团体协约当事团体在团体协约上之权利义务,除团体协约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因团体之合并或分立移转于因合并或分立而成立之团体。

团体协约当事团体解散时,其团体所属各员在团体协约上之权利义务不因其团体之解散而变更其效力;但不定期之团体协约于解散后经过通知期间失其效力。

第二十八条团体协约订立时之经济情形于订立后有重大变更,如维持该团体协约有与雇主事业之进行或与原来工人生活标准之维持不相容、或依团体协约当事人之行为致无达到当初目的之希望时,主管官署因团体协约当事人一方之声请得废止团体协约。

第二十九条团体协约之废止,纵有反对之约定时,仍对于该团体团员全体发生效力。

第五节附则

第三十条团体协约在本法施行前订立者,自本法施行之日起适用本法。

第三十一条本法施行日期以命令定之。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完整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但是,整体地看,现行的方法中,多数与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不相吻合,教育效果最终也是相对失败的。相当多的父母在子女教育的方法上感到迷茫、无措、不知所向。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

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 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 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 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 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六、说服教育法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家长用得最多的方法。 1、讲解。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家长讲,孩子听。在讲、听 的过程中,家长是主动者,孩子是受动者。它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便于家长控制教育过程,启发孩子思考,使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讲解的时间,语句的长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语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 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这一目的来看, 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word gram2 mar) 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是完全一致的, 这样他们的理论似乎可以合法地称为/ 认知语言学0。然而/ 认知的承诺0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它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并不起支配作用, 对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未作具体的要求。因此, 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都许下认知的承诺, 但前者与后者代表的却是两个极端, 所以前者也就不属于今天公认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雷科夫、兰格克、菲尔莫(C. Fillmore) 、约翰逊(M. Johnson) 、杰拉茨(D. Geeraerts) 、福科尼耶(G. Fauconnier) 以及塔尔米(L. Talmy) 等人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它认为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差别。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 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 即是说, 语言不是一个由任意符号组成的系统, 其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相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单位( 如词、短语、句子) 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而范畴化通常以典型( prototype) 为基础, 并且涉及隐喻和转喻过程。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 其描写需参照相关的认知结构, 如通俗模型( folk models) 、文化模型( cultural models) 以及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ls) 。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结果之一, 就是要首先强调意义的研究。正如维尔茨比卡(Wierzbicka 1988: 1) 指出: / 语言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通力协作, 传递意义) ) ) 词、语言结构以及言外手段( 包括语调) 。0费斯米尔( Fesmire 1994: 150) 也指出, 认知语言学摆脱了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传统, /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0, 并且把自己/ 置于人类经验这一潮流中, 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王国里0, 因此, 认知语言学/ 发展了一套人类理解的生态理论0。简言之, / 认知语言学明确地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象维度( imaginative dimension) 结合起来0。很明显, 意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隐喻就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语言学也就不再是对语言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解释, 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有力工具。 据上论述, 我们大致可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寻找不能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即所谓的/ 关系问题0(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 ,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显然, 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宏伟目标与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课题之一/ 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0完全一致。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 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 1987: 2) 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 第一, 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 conventional image) 基础之上, 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 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 相反, 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 存在于语义结构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 语法与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 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数有别, 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雷科夫从更基本的层次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不过, 他是用/ 承诺0 ( commit2 ments) 来谈的。他( 1990: 3) 认为, 认知语言学有 两个根本承诺: 第一, 概括的承诺: 对支配人类语言各个方面的一般原则进行描写; 第二, 认知的承诺: 从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出发, 使对语言的解释与有关心智和大脑的一般知识一致。当然, 兰格克和雷科夫提出的理论原则只代表两家之言, 并未囊括认知范式中所有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 至少有六个基本原则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 1) 概念语义原则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 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 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 更为具体地说, 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 它具有主观性, 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 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 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 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 百科语义原则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 通常需要考虑意象( 视觉的和非视觉的) 、隐喻、心理模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 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方可达到目的。 3) 典型范畴原则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 属性模型( 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 定义的, 也不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定义的(Lakoff 1987; Taylor 1989) ; 相反, 范畴是围绕典型、家族成员相似性, 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组织起来的。 4) 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 语法性判断涉及范畴化。一个话语的语法性或可接受性并不是二分的, 即要么可接受, 要么不可接受, 而是渐进的。因此, 语法性判断是渐进的, 并且同语境、语义以及语法规则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家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 要把语法写成是一部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 因为语法性判断具有渐进性、可变性以及语境的依赖性, 要实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显然十分艰难。 5)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相关原则 认知语言学之所以为认知语言学, 是因为它要在一般的认知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由此可见,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的提出: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纪律涣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成绩差,有自卑、戒备、逆反、冷漠,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心理问题。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擂肥逃学等也常常是问题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 我校是一所城郊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纷扰,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2003-2006年,为了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开展了“城郊中学生心理障碍调查分析与学校辅导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的实际效果不如人意,在家校协作层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与学校教育实现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受到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极大困扰。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由于问题学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最终导致违法犯罪几乎成为社会公害。党和人民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寄予厚望。在这样的情势下,学校和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教育问题学生的重任。然而,事实表明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尽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但也是困绕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曾经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对问题学生教育开展过方方面面的研究,包括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但是从近年来问题学生不断增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升高的严峻局势看来,问题学生的帮教和感化工作成效有限,没有能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因此,继续开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深入探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与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成因,非常有现实性。作为初中学校也急需有新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解决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使本校更加深入系统地关注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这对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探究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这一课题将提高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1、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当前末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由此可见,研究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初中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2、理论依据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在其家庭教育中找到依据和成因。其中14-17岁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高发期,最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初二和高一年级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两成以上的问题学生来自单亲或离异家庭,半数问题学生的家长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七种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

母爱影响恋爱模式,父爱影响社会角色,父母关系影响人际交往,。“比较完美的家庭关系应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人的关系是等距离的,亲一方或疏一方都可能让孩子长大后难以对人产生信任。 三句话,让孩子更听话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三、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教育的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口头教育、训练、熏陶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怪咔的福音——《26种死法》影评

怪咔的福音 ——《26种死法》影评 喜欢荒诞诡异风格的影迷必看的片子,再没有哪部电影能让你看得如此过瘾了,26部短片,虽然不是个个都很精彩,但是绝对能让人过足瘾啊,大部分拍得都很赞! 最奇葩的是日本的,一个放屁,一个切腹,除了奇葩,我想不出其他形容词来形容这两部短片。 最搞笑的是丹麦的,一坨无所不能的屎。 最恶心最禽兽的是印尼的,性、血腥、暴力、冷漠、人性的丧失。 最浪漫的是法国的,唯美梦幻演绎的性高潮(也是我唯一看风格就猜出导演国籍的短片)。 最惨不忍睹的也是法国的,《xavier gens》扑面而来的讽刺,无孔不入的嘲笑,让人汗毛直立的残忍,如果不是有法语台词,我绝对不会把这片子和法国联系到一起去。

最无厘头的是泰国的,碉堡的鹦鹉,学做爱声音那段,我笑崩了。 最震撼的是塞尔维亚的,一位被做成胶卷人的军人,隐忍那么久,终于成功逃脱,临死前完成任务。 最深刻的是英国的,一个伟大的母亲和对堕落的社会讽刺。 最看不懂的是英国的,毒品、逃避、对抗、自我救赎,没太明白。 最怪诞的还是英国的,黏土动画,前半段做得比真人版更血腥恐怖,结局尤其的讽刺,要表达的未必是乐极生悲?尼玛,看英国的东西真的很费脑子。 最会说故事的是加拿大的,科幻、阴谋论、精神控制、全人类危机、成功逆袭。 最毁我童年的是美国的,那只狗难道指的是《飞狗巴迪》里面的巴迪吗?可恶,小时候看那片子可是哭得死去活来啊! 最恶搞的是美国的,《what the fuck》,看完之后的感想和标题一样,what the fuck! 最变态的也是美国的,恋童癖老头舔板凳那场面看得我直作呕,不过我喜欢那个背景音乐。 最后的Z,日本导演西村喜广,前面那两部日本短片我以为已经将日本的奇葩发挥到极限了,但是看到最后一部,我深深的发现我错了,我错得非常离谱!日本的奇葩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尼玛,我真的不能不说一句佩服了,能奇葩到这样,也就只有日本了! 完美音调在线观看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12361608.html,/yrxjp/29745.html 看电影电视剧,请上优热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12361608.html,

语言学 常见英语构词法

Conversion词性转化法 1.基本概念: 词性转化法英语中有些单词,词形不变, 词性却可以由一种转化成另一种。这就是转化。单词转换后的意义往往与未转换前的意义有密切的联系。也叫做“零位后缀派生法”或“零位派生法”;是指有一种词性转化为另一种词性往往与之前的意义联系密切。 2.分类: A.名词转化为动词 ①表示物品、器具和地点的名词转化为动词,表示把……放人,或置于……之中。如:The books have already been shelved. ②表示人物称呼的名词转化为动词表示具有这类人的典型特征。如:Whenever I am sick, my mother doctors me and nurses me carefully. ③表示人体各部分的名词几乎都可以转化为动词,通常用来表示工具。如:He tried very hard to elbow his way to the front. ④表示动物,植物及其典型动作的名词转化为动词时,有很强的隐喻含义。如:The company has branched out all over the world. ⑤表示物质和实物的名词转化为动词通常表示结果,具有“使……成为”,或“把……变成”的含义.如:Where can we cash some money? ⑥抽象名词转化为动词。如:We are angered by his unruly behavior. ⑦表示时间的名词转化为动词。如:He has been dating the pretty girl for about five years. B.形容词转化为名词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转化(full conversion), 另一类是部分转化(partial conversion) ①完全转化:完全转化为名词的形容词具有名词的全部特征,能作不可数名词表示抽象概念,能加s构成复数,加s’构成所有格,也可以用形容词来修饰。如:black,black→the black →the blacks’ tradition→the injured black 一些表示有某些特征或表示有某种信仰,某一国籍或某一组织的人称名词很多来自形容词,如:American, Catholic, Christian, Socialist等;有些则是短语的修饰成分,经过缩略后变成名词,如:shorts=short trousers; a wrong=a wrong thing. ②部分转化: 部分转化为名词的形容词通常不具有名词的全部特征,一般带有定冠词,作为复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如一类人或物。与完全转化为名词的形容词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多数无词尾变化,不能表示多数;无所有格;仍存在形容词特征,可用副词修饰,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如: The young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the old. He is always interested in the new. We are trying our hardest to finish the task before the deadline C.其它词类的转化 除了以上词类的转化外,还有其它词类的转化。虽然这些转化涉及各类词,但是构成的词类数量有限。如: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o to Beijing and back? (名词→副词) Stupid! Don’t do that again! (形容词→感叹词) Easy come, easy go.(形容词→副词) I don’t have one; neither do I want.(形容词→连词) Take your hand off mine! (副词→介词) Why did you first talk to him? (数词→副词)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思想引导法 中学生已经基本脱掉小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叫响“学生不学习不算尽责任,学习学不好,不算好学生”的口号。引导教育不可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要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把家庭引导结合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等特点,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做工作。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目标鼓励法 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大量事实证明,印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思想素质、文化基础、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年度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

一步。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多鼓励夸奖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家庭教育8个要点 1家长如何缓解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2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做农业项目的十种死法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农业投资者来说,“活下来的项目总是相似的,死掉的项目各有各的死法”。相比较那些成功的经验,创业者失败的教训更值得关注。 农业项目怎么研究,可以总结为“三个一定”,即农业项目有条件一定实地调研,农业企业家 有机会一定现场交流,农业干部有想法一定当面请教。 成功未必可以复制,但失败却往往在重复。农业项目的死法有千千万万,但有共性的问题往 往集中在几种上,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我将其中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教训总结下来,主要 有如下十种: 1.无知无畏 很多人搞农业,真的是凭着一种所谓的情怀,或者是对传闻中暴利诱惑的一种冲动,在没做 什么功课的情况下,就贸然决然的冲了进来。 由于对农业真的不懂,这种无知,让他们很容易就产生出轻视、无畏的看法、想法。 手上有个几十万,便开始盘算着要兼并多少企业,刚融资几百万,就想拳打京东,脚踢阿里。干多大的项目,首先就要想有没有匹配相对应数量的资金、团队和资源。 不少创业者心比天高,力却不逮,敢想敢干是好事,但仅有胆大还是远远不够的,原本想成 就一番大事业,最后发现连找几个初始客户都很艰难,等到后面资金链断裂,只好草草收场。 2.无法无天 农业看似简单,可各种各样的规矩却一样不少。 春夏秋冬,有老天爷的规矩;飞禽走兽,有大自然的规矩;人情世故,有民间习俗的规矩; 红头文件,有政府部门的规矩;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宪法,那是耕种技 术的规矩;至于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那些则是来 自市场经济的规矩。 入了这行,就得懂这些规矩,敬畏这些规矩,哪一条规矩咱都不能小瞧,更不能不受管束, 否则到头来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3.无根无蒂 选择农业项目创业的人一定要知道,这个行业需要很多资源,包括人际资源。如果在这个领 域完全没有基础,下无所根,上无所蒂,实施起来,难度一定不会小的。 比如说,当项目与所在地农民发生利益冲突时,如果没有有影响力的人帮你协调,或者是有 关部门不能够强力介入的时候,即使法律向着你,最终你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此外,农业项目还往往需要政府的资助和产业链条上其他企业的配合,如果完全没有这些资源,做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认知语言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

认知语言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 浏览了“北大中文论坛- 汉语语言学- 认知、心理与逻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12361608.html,/bbs/forum.php?fid=83)的一些关于认知语言学的贴子,觉得 “认知语言学”这个名称算得上个难以躲避的陷阱了,太容易引人望文生义了。认知语言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还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每次教认知语言学,都要碰到。例如这个学期开的课,是“汉语认知语言学”。第一次课的一个重点,就是讲认知语言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第二次课一开始,我就问了一个问题:认知语言学是不是类似于心理语言学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是的,是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学科。这样的回答,让我悲伤地想到:第一次课对此问题的唠叨毫无效果,跟他人的思维定势搏斗,何其吃力。没有办法,只好变本加厉地唠叨。 简而言之,正确答案是: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而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学派。它是功能主义语言学这个大学派中的小学派。这个大学派还包括不少小学派,如西海岸学派(学者主要在美国西海岸的加州。代表性学者之一是也做汉语的安珊笛。专做汉语的李讷也属于此学派)、俄勒冈学派、系统功能语法学、词语法学等。这个大学派是当代语言学两大对立学派之一,另一大学派就是形式主义语言学(包括古典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当代形式主义——生成与法学)。这两大学派的最大基本假设对立,是语言系统及其子系统(广义句法系统[包括传统的语法和词汇]、语音系统、广义语义系统[包括狭义语义系统、语用系统、话语系统])是不是自足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假设是自足的,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假设是不自足的。 认知语言学与功能主义语言学中的其他小学派有不少差异,如着重语言的心理因素,不同于系统能语言学等学派的着种语言的社会因素,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了三个类似的心理[广义]句法模式(Lakkof 的《女人、火和危险的东西》、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学基础》第一卷、Fillmore和Kay的《结构式语法学教科书》);主张意义是百科知识,不同意把语义系统分割为语言知识的狭义语义系统和百科知识的语用系统;主张主观论(如语义塑造等过程中的主观作用),不同意某些功能主义学者(如安珊笛)的客观论。尽管认知语言学着重语言的心理因素,但它并非只考虑心理因素,不能把它缩水为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从认知(或心理)角度研究语言,是当代语言学各学派的普遍倾向,并非认知语言学的专利。R. Hardson 在《英语词语法学》的开头列出了当代语言学的10个倾向,其中之一就是“认知主义”。当代语言学的认知主义倾向,是其教父Chomsky从一开始就提出的。他早已有力地批驳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行为主义倾向,把语言假设为认知子系统。 “认知语言学“这个名称,为什么容易引人望文生义呢?大概是因为有“认知”这个时髦译名,而且这玩意儿加在“语言学”前面,让这个名称看起来像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现役的或退役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如前二者早已是语言学的核心学科了,但曾经是边缘学科)。“认知”译自英语名词cognition或形容词cognitive。老的译名就是“认识”,没什么神秘色彩了吧:)。传统上把心理活动分为三类:认识、情感和意志。三者之中,只有认识得到了密集研究。汉语的“认识”,原是个多义的常用词,再做术语,有容易引人望文生义的缺点。新造个“认知”译名做术语,有好处。再者,用“认识”来译cognitive 打头的名称,就会有容易误解为动宾结构的“认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识科学”(认知科学)、“认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识语义学”(认知语义学)、“认识语法学”(认知语法学)、“认识音系学”(认知音系学)、“认识人类学”(认知人类学),也不如新造个“认知”来译。 认知主要指人类的信息加工杨宁兄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认知语言学确实有被时髦地滥用的倾向。认知语言学确实和心理语言学有很大交叉。但是想一想“认知心理学”这个词,就可以知道两者不同。有“认知心理学”而没有“心理认知学”,可见认知科学可以看作心理学一部分。两者的不同,可以说认知科学主要把认识过程看作一种信息处理加工过程。所以“认知”也不等于一般的“认识”。我们用“认知”的场合不用“认识”,原因也不仅限于杨宁兄所说的。 认知科学的主要奠基人George Miller 的名著:“神奇的数字7+2”,其副标题就是“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局限”(此文我翻译后发表在《心理学动态》1983(4)期)。这篇文章的英语 原文前几年有被人贴到了网上(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12361608.html,/user/smalin/miller.html)。可见此文的地位之重要。现在许多人常常提到这个数字七,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了原文或译文。但大家接受它,可见符合我们的心理直觉。Miller 在发表此文的同时,发表了另一篇重要文章:“人类记忆与信息贮存”此文我翻译后发表在,《思维科学》1986(1)期。这个杂志是山西出的,英文题目就叫Cognitive Science 。不知这个杂志现在还在不在? 不过后来认知科学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大,认知语言学跟心理语言学也就越来越难分了。我觉得认知语言

五种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精编版

五种最有效的家庭教育 方法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五种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交谈的质量,跟交谈的艺术有密切关系。 一、交谈。是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娓娓谈心。交谈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交谈的话题应该是有益的、孩子是感兴趣的。交谈之前,家长应该诱导孩子无拘无束地把心里话倾吐出来,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见解作为一份礼物回赠给孩子 交谈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交谈时机的捕捉和交谈方式的运用上。一般地说,家长和孩子双方在情绪不佳时,特别是在气头上,不要交谈;在事情的原委还没有搞清楚时,不要交谈;有局外人特别是有客人在场时,请不要做批评性的交谈;在饭桌上,在孩子睡觉前,也不宜做批评性的交谈。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物则诲”,所以教育的时机要灵活掌握,一切从教育的需要,特别是教育的效果出发,以孩子能接受为准则。交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漫谈式、调查式、激励式、严肃批评教育式等都可采用。其中的漫谈式,即不拘时间、地点、内容,海阔天空、轻松愉快地交谈,常常是孩子欢迎交谈方式。 二、跟孩子一同活动的艺术。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季的落叶,寒冬的白雪,对孩子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家长掐着时令带孩子郊游,赏心悦

目的自然景色会带给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唤回家长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共同的心境和语言,使长幼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内容都可以在此时此刻进行。 跟孩子一起去参观游览。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开心的。那些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都值得去看一看。游览时,若家长能做精辟的讲解,孩子是最为佩服;如显知识不足,则会迫使家长去翻书查资料,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购物。孩子小的时候喜欢跟家长逛商店,顺便要点民爱之物,家长可乘机介绍商品知识,灌输勤俭持家的道理。孩子长大一点了,可以为家、为自己购物,家长陪着当参谋,边买边谈,边看边谈,边走边谈,两代人相互没有戒备,是教育的好机会。 跟孩子一起娱乐。晚饭后,节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长,谈天说地,让家庭充满欢乐的气氛,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 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目的是要消除代沟,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 三、表扬、奖励的艺术。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选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给予表扬、奖励;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虽只是苗头,也可给予表扬、奖励;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表

《巫师3》陶森特人100种奇葩的死法

《巫师3》陶森特?100种奇葩的死法 《巫师3》?与酒的新区域陶森特,?家?定注意到了这?有很多的墓地和墓碑,上?的墓志铭都很有趣,下?为?家带来《巫师3》陶森特墓志铭?全,记录了陶森特?100种奇葩的死法,?起来看看吧。 陶森特有很多墓地,制作组也很有?思地为?部分墓碑加上了墓志铭,在此整理了?些,其中不乏很有趣的部分 1、普利?司拉伍沃雅克昆?和害?的英雄猎??辈?都在驱?除?,现在则跟??起躺在地底下 2、汤马斯马贺琴战?死于?字战场上 3、思维林厄?维??匠我只需要?些银矿,我就可以做出你这辈?看过最好的桌?! 4、贾各查莫斯诞?于1186年?辈?不烟不酒,但还是死了,唉,希望先知雷?欧达可以在另?个世界让他喝?杯 5、[?提乎]史提夫尼??他原本想当杀?,结果却变成了艺术家 6、安东芬特爱普利又名?王?1200—1244 7、雅克冯雅科斯基也许他不是最聪明,最帅?的家伙,但他永远都会拿出60%的实? 8、查尔斯?雅克他认为60%不够,所以就拿出61%的实?,看看成果吧 9、杰罗?马丁?爵的顾问 10、吉姆默?森施术师,半?半蜥蜴 11、亚图罗伊芬尼弗迦德?使把爱德玛塔?爵称为[?太婆]之后遭到闪电劈打致死 12、帕维尔施维其斯基旅?喜欢来来去去,被他抛弃的?孩所杀死 13、路卡斯施帕科斯基想让他的骑?弟兄见识??的?超剑术,结果死在??的剑下 14、马达连娜吉伊作家被吃醋的爱?拿?捅死 15、莲娜马克拉妮可拉吉遥远国度来的公主,可以使?意志扭曲光线 16、马约马耶斯基?称[玩家中的玩家],喜欢?以为是,结果被??给害死了 17、亚那波琉在此安息舞者,?贩兼地质学家 18、?耶蒙克雷森?雷诺?世吟游诗?,厨师兼乒乓球选?

《语言学》构词法 Blend

[Expand] Support Wikipedia: a non-profit project —Donate Now Blend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For other uses, see Blend (disambiguation). "Blending" redirects here. For alpha blending, see Alpha compositing. In linguistics, a blend is a word formed from parts of two other words. These parts are sometimes, but not always, morphemes. Contents [hide] ? 1 Linguistics o 1.1 Formation ? 1.1.1 Blending of two roots ? 1.1.2 Lexical Selection ? 2 Use ? 3 See also ? 4 References [edit] Linguistics Blends deal with the action of abridging and then combining various lexemes to form a new word. However, the process of defining which words are true blends and which are not is more complicated. The difficulty comes in determine which parts of a new word are "recoverable" (its root can be distinguished).[1]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blends, based on how they are formed. Algeo, a linguist, proposed dividing blends into three groups[2] : 1.Phonemic Overlap: a syllable or part of a syllable is shared between two words 2.Clipping: the shortening of two words and then compounding the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