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

作为一个小学科学课的兼职教师,我对我从事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是感慨颇多。以前我认为她是“豆芽儿科”,对我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紧要,常常是语文、数学学科的附带课程,是处理语文、数学作业的“泄洪”课程,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一件事情。大家都普遍认为,搞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事情,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很远。我接触科学课的教学已经有两年有余,在以我校曾主任为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使我对科学课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发展,在这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小学3—6年级的教材和教师用书(新版教师用书这一期才到,由于时间紧,还没有阅读完),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也激起了强烈的震撼。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光靠语文、数学的教学是远远不行的,也达不到科学课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生对科学课为什么特别感兴趣,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呢?

我曾经做个这样一个小实验,本来是该上科学课,我故意说成要上数学课。我的话音刚落,便听到大家长吁短叹,各种奇怪的声音也由然而生,有的同学极不情愿地把科学书换成数学书;也有的同学坐到那里根本不动,在等老师改变主意;也有的同学把科学书装进书包又拿出来。当我宣布还是上科学课时,教室里欢呼雀跃,掌声雷动,那欢喜之情,无以言表。而

我的数学课却从来没有如此待遇,使我不得不陷入深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作为一个教龄有十余年的小学数学教师,难道我上数学课,却如此让学生不感兴趣,真的让人费解。在数学课上不敢说妙语连珠,我也竭尽全力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可他为什么不买账呢?平时,我也阅读了大量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书籍和杂志,也观摩过许多的经典案例,也向别人请教和学习了很多,可效果总是不佳。当教师一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交流解决,同学们也就使出浑身解数来迎合老师的预设方案。我才知道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

而科学课上,教学的情形却大不一样。同学们一听到要做实验,眼睛就发“绿光”,像着了什么魔力似的。表现无穷的好奇与浓厚的兴趣,况且,上课的效果也特别地好。即使课后,还有的同学自己花钱买材料来做实验。比如,前不久我在教学《简单的电路》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连接一个并联电路和一个串联电路,当把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布置以后,同学们就开始做实验,不停地有同学举起手邀请我去指导他们的实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就连平时上数学课爱打瞌睡的也表现出无穷的兴趣。况且,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最强!这时,一个同学急切地把我拉到他们的实验小组,用近似于结巴的声音告诉我:“我们组的灯泡就是不亮,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那你应该检查一下你的电路有问题吗?”这又该怎么检验呢?“那能

不能制作一个专门检测电路的装置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这就很自然地引入下一节课的容《电路检测器》的制作。即使在课后自己动手买来材料来检测物体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通过以上的指导,学生由丰富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来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激情!

二、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现在科学颗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一周只安排了两节课,一学期也只有40余节课,况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面上的,(特别是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即使教师要做实验也可能是一个演示实验。真正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来,机会是少之又少。我认为科学课应该在实验室上,教师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来准备实验用的器材和药品。比如,在教学《酒精灯的使用》时,如果学生不亲自操作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教师越讲得有劲,学生反而越糊涂,通过学时亲自在实验室里的操作,学生就会正确使用酒精灯了,教他们如何利用酒精灯给试管、烧杯等器皿加热,他们才能心领神会,掌握操作的要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才能得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升华。

三、科学课的教学对教师的科学素质是一个挑战!

科学课涵盖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他涉及的容也十分丰富的,包括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化学、生物、矿产和环境保护等,对一个小学教师来说,要掌握这些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应该说是“万斤油”中的“万斤油”才能胜任科学课的教学,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农村的科学教师,他们有的对教材的容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来应对“满腹为什么”的小学生呢?所以,我认为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当务之急!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教育教学仅谈我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如有不正之处,请各位领导斧正!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一点认识

今天参与西片区的片区教研活动,听到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大致是让学生通过几个实验,如用两根吸管、一团橡皮泥,把一瓶矿泉水瓶中的水在不倾斜瓶子的前提下,让水从吸管里往外流;将杯底塞有面巾纸的杯子摁入水中,面巾纸却不湿;用塑料针筒验证空气的压缩与扩等,明白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课上得很顺,评课时大家赞美有加。

我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说:对于小学科学课,我是“门外汉”。“门外汉”议论“门”的事,可能贻笑大方,本不应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门外汉”也有方便的地方,即你说错了,容易被原谅——“门外汉”嘛;说对了——“旁观者清”嘛。比如,

一、实验要不要做得那么快、做得那么成功?

这个实验是:用两根吸管、一团橡皮泥,把一瓶矿泉水瓶中的水在不倾斜瓶子的前提下,让水从吸管里往外流。学生开始做实验,手忙脚乱地不知如何下手。一会儿,第一桌的同学就做好了,水从吸管里往外流。老师看见了,立刻将这桌同学的实验作品举起来,让全班同学看,然后教大家怎么做。很快,其他同学的实验都成功,水“哗哗”地从吸管里往外流。

说实话,这个实验的操作不难,但要想到这个办法的确很难,因为我当时就在想,我有什么办法呢?如果没有看书,真得很难想到。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多想一想,多试一试,不要急于求成,不求顺顺溜溜,因为科学实验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顺顺利利。

思考,比实验更重要。

二、实验要不要由老师先示,然后学生按部就班?

这个实验是在一个小的玻璃杯底下塞一层纸(棉花),然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看看杯底的纸(棉花)会不会湿。(我小时候也玩过这玩意儿。)

老师边演示边讲解,第一步将面巾纸塞进杯底,要塞紧;第二步将杯子倒过来,直直地摁入水中;第三步迅速地将杯子拔出来;第四步取出杯底的纸,检查湿了没有;第五步得出结论。

然后学生学着老师这么做,当然很顺利,一个个都说“纸没有湿”“空气占据了空间”。

我想,实验是不是都要老师示在前,学生按部就班在后?老师能不能只提要求,让学生先尝试实验?比如这个实验,是否能够这样安排:在杯子最底层塞一层纸,谁能够把杯子完全放入水中,又让纸不湿,同学试一试。

这样“百花齐放”,实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再通过观察、分析,再实验,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更有多种思路多个角度,这比“按部就班”的成功来得有意义。

三、实验器材不足时,同桌怎样合作?

农村小学实验器材不足,达不到人人都有,比如第一个实验,一桌只有一个矿泉水瓶两根吸管一团橡皮泥。做实验时,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同桌都是一个同学“唱主角”(这个同学都比较“强”),另一个同学当“旁观者”。待第一个同学做完,整个实验也就做完了。

我认为,这正是进行同桌合作的最好机会,老师真得要好好教导。比如规定,当一桌只有一套实验器材时,必须做两次:一个同学为主另一个同学为辅(如观察、记录),然后调换。

科学课的实验重要的是在动手操作中,认真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重要的是人人都经历实验的过程、用口头语言清晰地表达实验的结果;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学会合作、学会科学实验,等等,而不是快速地、顺利地得到实验结果。其实,实验也不一定都要有结果,更不一定要有正确的结果,关键是乐于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质疑、自己动手的实验过程。

科学是不怕失败的,或者说失败本身就是成功,因为走过一次失败的路就不会再走第二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