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时间轴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时间轴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时间轴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时间轴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时间轴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1、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

2、世界古代史(距今三四百万年前——1500年)

907年

3、中国近代史(1840-1949)

4、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5、世界近代史(1500-1917)

6、世界现代史(1917-至今)

苏俄:1917-1922 苏联:1922-1991

2018高考历史复习指导

2019 高考历史复习指导 今年的高考考生面临高考改革,考生如何适应新课程 背景下的高考,相信各学校都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应对,那么,在冲刺阶段,考生还能做些什么,以应对高考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对新课程高考的理解,谈几点做法和注意事项,供各位考生参考。 依托教材、回归基础查缺补漏不会错与旧的高考考试大纲相比,新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不再有对历史知识的再认与再现的要求,新考试大纲的第一条要求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许多人由此认为,高考就是考能力,高考备考不必再去记忆了,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新课程高考主要的是在考能力,但是没有基础知识,哪来的能力? 没有基础知识,就无法真正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自然也就难以准确作答。因此,考生的备考依然要依托教材、回归基础、查缺补漏。 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两个原则和三个目标,两个原则是:严格按照2019 年高考考试大纲所列考试内容; 打破教材的专题模块体系,构建通史体例。 三个目标是:对于考纲的每项内容,要知道是什么(如内 容、经过、含义等)、为什么(如背景、原因、条件等)、怎么样(影响、意义、评价等) 如考试大纲的第一项内容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在复习时

我们首先应了解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都是(有)什么,为 什么在商周时期有这样的制度,这些制度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的制度对商周及以后有何影响等。 另外,岳麓版教材在三本必修的最后都附有《中外历史 大事年表》,建议考生认真看看,有利于将中外历史相联系。 精练真题、重做错题知己知彼方能胜一般认为,我省的高考方案更多的参照了宁夏的高考方案,因此在备考中我们要精选近年来宁夏的高考真题,尤其是非选择题认真练习,在教师的帮助下,揣摩命题人的思路和特点。 同时,对于平常做过、考过的错题,要找出来重做,对于重做仍错的试题,要引起足够重视,这很可能就是知识或能力的薄弱点和软肋,一定要认真琢磨,找出自己再次出错的深层次原因,必要的时候可以找自己的老师帮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不可改过来就了事。 通过上述努力,基本可以做到知己知彼,高考就又多了几分胜算。 把握技巧、统筹时间不慌不忙一定赢新课程的考试大纲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注重考查在科学 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因此,“命题不拘泥于教材,运用新材料,创设

中外历史大事时间轴-清晰版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史约三四百万年前~21世纪初世界史约三四百万年前~20世纪初箭头上方为中国史,下方为世界史)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禹建立夏朝商朝建立 约三四百万年前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万~20万年距今约1万年公元前3500年左右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894年约公元前1600年人类出现埃及和两河流域出古巴比伦王国 现了早期国家建立 (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B.C.356 西周建立 B.C.770春秋开始战国开始商鞅开始变法秦朝西汉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21~207 公元前202年斯巴达和雅典城佛教产生罗马共和国建立亚历山大开始 邦建立东征 A.D.25东汉三国鼎立建立西晋建立东晋建立隋朝 公元前27年公元1世纪220~280年265 317 395 476 581 710 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伊斯兰教产生开始灭亡 后金改清 建立唐朝北宋建立南宋建立建立元朝建立明朝建立清朝清军入关 618 646 960 1127 1271 1368 14~16世纪1492 1519~1522 1636 1640 1644 日本大化改新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麦哲伦环球英国资产阶开始航行级革命 1649 1660 1688 1689 1765 1769 1773 1774 1775 1776 处死查理斯图亚特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波士顿倾第一届大陆.4.19来克星.7.4《独立宣言》一世王朝复辟茶事件会议顿枪声美国建国 1777 1781 1783 1785 1787 1789 1791 1792 萨拉托加北美独立战争英国承认美国瓦特改良蒸汽美国制订宪法.7.14攻占巴士《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 大捷结束独立机(确立联邦制)底狱(法国大革和国建立 命爆发)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中历史词语解释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中历史词语解释 一、一些常见词语的理解 1、简述、简要述评、简要评述、简要说明、概括说明、概括指出、概述、试述(1)“述”,就是叙述,即摆事实。“评”,就是评论、评价,即讲道理,谈观点。“述评”或“评述”,就意味着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 ★评价:评定价值高低。(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述与评价二者的区别在于评述偏重于叙述,评价偏重于结论。历史问答题中,常用“评述”作提示语。例如,评述罗斯福新政。 (2)说明(表明),一般来说就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的意思。 如2005年江苏卷工业化题第②问“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此外,“说明”有时相当于“表明”的意思,或相当于从所给材料可得出什么结论(有时题目直接用“表明”)。例如:1995年高考三大发明材料题第④问“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就相当于问“表明了什么?”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表明什么,说明什么,就是结论是什么。此外还有阐述、分析的含义。 指出:是直接说出某个(或某些)史实或结论; ★“说明”、“指出”,实际就是评述、解答问题的依据是什么,怎么样? ★列举(举出):一个一个的举出来。一般应全部列出(史实或结论)。 (3)“简”“简要”“概”“概括”,说到底意思差不多,都包含两层要求:一是要求“简”,就是要求全面综合,高度概括;二是“简要”,简单扼要,既要简单、精炼,又要准确抓住要点,亦即抓主干去枝节,点到为止,否则是面面俱到或简而不要。 例如,“……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此题只要简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写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就行了。当然写出“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必须先回顾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世界政治领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进行归纳、提炼,书写虽然简单,但思维过程并不简单。而学生往往拿到题目总是力求在头脑中直接想出答案(一般很难做到,除非是史实直接再现),一旦想不出就会将记忆库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和盘托出或想起老师“多多益善”的谆谆教导后,一开始就盲目的下笔如有神,结果长篇大论、离题万里,即使有那么一些沾边的内容也因为卷面拥挤、不清楚而成了水草中隐匿的小鱼。 2、体现、反映、表现、意味 体现、反映和说明、表明在历史试题中意思相近,都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 体现是某种性质或者某种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反映是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因此,它是间接说明、深层说明、本质说明,而不是直接、表面、现象的说明。换句话说,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透过此现象看到彼险象。表面的能直接看到现象的东西,觉不是体现、反映的东西。 表现,则是就历史情况、历史事实而言,是历史事物本身具体情况外在的表现。与“反映”、“体现”不同,不是由现象而本质,而是由本质而现象。……。“表现”部是多方面的,若干点的。 3、结合、联系、据、依据、根据 联系,是联络,结合相关的人或事。结合在这里与“联系”意思差不多。

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

大学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适用于大学、高中、初中生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2018年全国卷I高考历史试卷的几点分析

2019高考历史复习:2018年全国卷I文综高考历史试题的几点分析 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素养、能力和方法的特质要求,使试卷试题保持了历史学科一贯坚持的严谨稳定,2018年高考的历史试题的突出特点是政治性、思想性和导向性。立意明确,选材典型,设问得当,遵循新的评价体系要求,注重主干知识、必备知识的考查,历史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试卷新鲜,但着实难度比之往年,降了不少。 1. 紧扣热点。 第33题考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热点相关;41题考察中国古代地方自治,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基层民主自治等热点相关。 2. 避免偏题、难题、怪题。 试卷考察整体较为容易,主要考查主干知识,避免偏题、难题、怪题,如第26题和第27题分别考查宋代手工业发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第32题考查人文主义起源,第34题考查工业革命等知识。 3. 考查历史核心素养及史观。 第30题考查建国初期我党的外交状况,第35题考查1945-1970年,考查20世纪60、70年代不结盟运动。这些题主要考查时空观念,但也出现了时间考察的明显位移,如第33题的1847年,则考查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前一年。 第42题虽为开放型题目,考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中早期殖民扩张,延续考察近代化史观。 二、试卷结构(必做题) 必做题部分分值共85分。 1、通史角度:中国史:57分左右(上升),世界史:28分左右;世界史的比重略有减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基本保持“三分天下”的格局; 2、模块角度: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必修3比例大幅度下降,必修1比例激增,三个模块比例失衡。42题按政治、经济、文化各占4分计算。 3、:试卷整体结构比较平衡,选择题继续保持着以往不变的时空排列顺序。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例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稳健”是高考命题的一贯风格,高考不讲求覆盖,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考查方向始终如一。如:诸子百家、古代手工业、藩镇割据、郑和下西洋、甲午战争、中共成立、中共外交、村民自治、一五计划、雅典民主、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三世界崛起等。试题涵盖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甲午战争、人文精神、第三世界、农村基层民主。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卷-最新学习文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卷 1.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 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 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 2.《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 3.荀子不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还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这说明荀子 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 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 D.完善了儒家“德政”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某显学学派提出:“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这一学派 A.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B.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C.代表作《道德经》为后世道教提供理论 D.备受秦王嬴政赏识成为治国的思想 5.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C.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6.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体现其这一价值的思想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7.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8.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 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使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 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9.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2018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答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答案 1~5.BADAB 规范练习 一:选择题: 1~5:BDABD 6~10:ACCCC 11~12:AA 二:综合题 13.(1)分封制。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4.(1)秦朝。三省六部制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 (3)清朝。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15.(1)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8分)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2分) (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3分) (3)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3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解析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叙述的就是清代定居在台湾的福建籍宗族回乡请祖先牌位的历史事实。其实,这反映出的就是中国人浓郁的宗法情结,宗法情结是中国人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稳定的时候台湾人才会回大陆来请祖先牌位,说明它们在台湾已经定居下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 选项本末倒置,族谱的修订没有移民也会进行;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能从材料中看出内地宗族全都整体开始迁移台湾;D选项说法与材料表达含义相反,既然能回乡请祖先牌位,说明交流没有受阻。 2.【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是等级森严的,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选官用官制度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发展到科举制最主要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这就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因此选择D选项。C 错在“排除”二字上,不应该是排除世家子弟入仕而是避免垄断政治,富贵人家的学生依旧可以通过考试来进入官僚系统。B选项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考查的要点,所以科举制度并不具备优势,故排除。A说法过于绝对,选拔官员的优秀程度不能仅仅通过科举制度体现出来,只能说该制度扩大了招生范围,有利于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官场。 4.【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他害怕自己偶尔的行为失误也会被史官如实记录,所以说修史对影响到君主个人的行为选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宋代史官所撰实属全部真实可信明显过于绝对,所以B项说法错误;宋太祖主要是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没有反映出史官与君主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确实对史官如实记录的做法不开心,不愿意其记录,但这是表面现象的描述,不是对此事本质问题的反映,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由多种因素也会对君主专制形成制约和影响,包括官僚集团、重史传统和君主的个人的品质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既能到书本中去,又能跳出书本外,从多角度看待、思考问题,不要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观点。 5.【解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明初地方分设三司掌管和负责,并且直属六部,这样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地方控制过严过死。“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不必事事经过六部,能够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巡抚是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集中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有增加全力,所以A项中扩大地方行政权力的说法不正确;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但并没有增加权力,所以A项中扩大地方行政权力的说法不正确;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并没有减少六部原有的权力,谈不上削弱六部权限,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地方要接受中央的领导,更不存在地方与中央对立的情况,所以D项说法错误。

七年级上册 历史大事件年表

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 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 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 普通通了。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大事件年表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 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 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 普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 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 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 普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时间(整理后)

中国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1.先土器时代(?—1万年前) 日本全域出现原始人类活动。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日本列岛形成。大陆人移居日本列岛,成为早期居民。开始制作、使用石器。 2.绳纹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3世纪) 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 绳纹土器出现,制作技术不断提高。 竖穴居住,瓮棺出现。 陶制或木制的工艺品及屈葬、拔牙习俗盛行。 母系氏族形成,原始农耕出现。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3.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后半) 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 北九州地区稻作与金属器出现、弥生土器发达。 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铁制工具、木制农具出现。 稻作波及中国、四国、近畿、关东、东北等地区。 大陆青铜器如铜剑、铜铎等传入。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

4.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 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5.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 【こふんじだい】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大化改新之后日本进入封建时代。 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 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中国与西方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中国的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docx

考什么,教什么,怎样考便怎样教 根据高考试题研究命题趋势(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教材仅是命题的背景和依托。淡化历史结论,突出考查学牛学习过程。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强调重要概念的阐释。试题与答案呈现--定的开放性。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拉近与大学命题专家的距离o) 根据高考试题有效整合教材(定位教材在备考中的地位。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根据高频考点确定教材的重点。根据高考试题完整准确阐释教材重要概念。根据高考试题宏观、微观结合准确把握历史事件。根据高考试题正确处理选修与必修的关系。用通史体例进行复习) 根据高考试题培养学生能力(发现学生失分原因。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关注修订版课标 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标必修课程名为《中外历史纲要》,强调中外贯通,整体视野。如强调古代中国大一统和多民族特征;又如明清史叔写:知道明初的屮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管理体制,认识这些制度在秩序重建中的作用与弊端;通过了解由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世界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识16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通过了解18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及此后各种矛盾的加剧,理解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转折。通过清前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认识清朝在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上的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 一、构划吋空坐标、明确阶段特征 陈旭麓先生说:“历史是年代的累积,历史的辩证法是从时间上展开的。” 时空包括具体时地、阶段特征、年代特征 (2013 ?全国I 33)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o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一一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D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2013 ?全国I 31)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屮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C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17年高考一、二卷历史选择题特征:不排序,无逆向,多最佳,重逻辑;讲时空,扌II概念,脱教材,小见大 【应对方略】

2019届高考(押题)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四部分 选考 专题26专题训练

第四部分专题二十六 1.(2018·全国卷Ⅲ·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信息“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概括得出:朝廷财政收入增加、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等。 第(2)问,“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并结合所学有关唐太宗的人物活动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 2.(2018·全国卷Ⅱ·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完整版)高中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世界近代史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十四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五世纪晚期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后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中后期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得兴起 十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十六世纪 1517年,马丁·路德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十七至十八世纪 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运动 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在法国进入高潮。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新航路开辟: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 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 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7年美国1787年宪法 1870-1871普法战争 1871年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 ●三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7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重难点及补充要点(上)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重难点及补充要点(上) 主题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家国同构是我国传统社会的独特的社会结构,它源于“始于殷、成于周”的宗法制度。“家国同构”的本质就是家、家族、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也就是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古代早期“家国同构”实现了“族权”与“政权”的统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现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识——系统理解] 1.宗法制产生的宗法观念 2.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庶民和奴隶分封给他们而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内部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3)西周的礼乐制度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主题二从先秦贵族政治到秦朝官僚政治——郡县制的确立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以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郡县制的确立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史识——系统理解]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时间轴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 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 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 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 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 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 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 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 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