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脊柱内镜系统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技术操作的研究

脊柱内镜系统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技术操作的研究

脊柱内镜系统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技术操作的研究
脊柱内镜系统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技术操作的研究

Hans Journal of Surgery外科, 2018, 7(1), 26-31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journal/hj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10.12677/hjs.2018.71004

The Operation Study of Spinal Endoscopy

System with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athway and the Vertebral Plate Pathway

Zhifeng Li*, Hu Yan#

The Ta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an Shandong

Received: Jan. 12th, 2018; accepted: Jan. 23rd, 2018; published: Jan. 31st, 201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doscope system,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athway and the verte-bral plate pathway had been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t was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neck and lumbar disc disease, spinal stenosis disease,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d other spinal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small trauma and clinical effe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athway and the vertebral plate pathway completely, a review had been summarized.

Keywords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athway, The Vertebral Plate Pathway, Review

脊柱内镜系统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技术操作的研究

李志峰*,闫虎#

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

收稿日期:2018年1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31日

摘要

随着内镜系统、手术器械及相关解剖学的发展,经皮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的临床操作因创伤小、临*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李志峰,闫虎

床效果显著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逐渐应用到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管狭窄症及慢性腰痛等脊柱疾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为了更迅速、全面的了解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本文就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的技术操作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入路,椎板间入路,综述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licenses/by/4.0/

1. 前言

随着脊柱内镜系统的发展,经皮脊柱内镜系统手术技术渐趋成熟,其手术技术主要分为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两类,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及慢性腰痛等疾病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这两种技术彼此独立,又互为补充。目前对以上两种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治疗的疾病上,从而忽略了手术技术的研究。为了更快的了解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本文从两种入路的技术要点做一综述。

2. 经椎间孔入路

2.1. YESS及TESSYS技术

1991年Kambin提出了著名的“Kambin三角”,不仅详细描述了该解剖结构,而且还试验性的在该区域使用内窥镜施行髓核摘除术[1],进而为经椎间孔入路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1998年美国微创学主席Anthony Yenung等[2]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的基础上首先使用并提出了YESS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标志着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诞生。

YESS技术在原有腰椎侧后路经皮椎间孔内窥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硬杆状、组合式、多管道、广角的经皮椎间孔内窥镜系统,工作套管末端设计为不同角度斜面,这些设计通过生理盐水持续灌洗在内镜监视下经单通道即可完成椎间盘的切除和神经根减压,而且也可在同一视野下显示硬膜外间隙、纤维环的内外侧壁和椎间盘内间隙。该技术经Kambin三角区进入椎间盘,由椎间盘内向外逐步切除退变的椎间盘组织,并在高速磨钻、双极射频及侧孔激光系统的辅助下行椎间孔扩大成形的单通道或双通道技术[3]。这种由内向外逐步切除髓核组织的操作方式被称为“盘内技术”或者“inside-out”技术[4],属于间接减压手术方式,应用于包含型和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YESS系统的标准化操作推动了经皮内镜技术的蓬勃发展,但由于穿刺角度的局限性,适应证相对狭窄,对脱出型和游离型椎间盘组织、中央椎管、侧隐窝狭窄及髂脊较高的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也极难处理[5]。

针对YESS技术的不足,2002年,欧洲微创学前任主席——德国Hoogland教授在YES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TESSY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他设计了一套不同直径的椎间孔铰刀,逐级绞除上关节突前下缘部分骨质,扩大椎间孔,将手术工作导管直接置人椎管,在椎间孔内窥镜辅助下,经硬脊膜前间隙直视下不但能处理各种类型的腰椎问盘突出或脱出,而且还能够处理取出脱出或游离腰椎间盘组织及恻隐窝狭窄,该技术将手术通路由Kambin安全三角扩大到成形的椎间孔,有效避免和降低了穿刺与置管过程中对出行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的损伤[6]。TESSYS技术的问世将椎间孔镜技术

李志峰,闫虎

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这一技术更加成熟,为椎间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2. 经椎间孔入路的技术要点

2.2.1. 手术体位

包括侧卧位及俯卧位,对于体位的要求,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Matsumoto等[7]认为,侧卧位下手术可以垫枕,有利于开放患者术侧椎间孔,使硬膜囊偏向对侧,利于术中操作,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且呼吸更稳定。楚磊等[8]研究指出俯卧位患者腹部的压力大,影响患者的呼吸,不利于麻醉医师对患者的观察;同时指出患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的L3/4椎盘突出且有L4或者L3神经根受压的患者在仰卧位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忍受疼痛。也有学者主张俯卧位,如Yeung认为侧卧位下手术不仅可以对患者进行单侧操作,而且能够在一个体位下进行双侧的操作[9]。因此手术体位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耐受程度及术者对不同术式的掌握。

2.2.2. 麻醉方式

在临床应用时,麻醉方式包括局部麻醉、局麻+静脉强化、硬膜外麻醉,其中局部麻醉是大多数手术者通常选择的方式。有研究者[10]对全麻、硬膜外麻醉和局麻这3种麻醉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硬膜外麻醉更适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也有学者认为全身麻醉更适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11]。但是目前临床上为了避免术中摘除髓核时损伤神经,主要以使用局麻为主,这也为很多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机会。与传统开放融合手术相比较,可在局麻下进行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12]。

2.2.

3. 标记并穿刺定位

术前穿刺点定位:在前后位X线透视下用克氏针沿腰椎棘突中点标定一条纵线,再沿椎间隙中央标定一条横线,两线交点为正位像椎间盘中心点。在上、下椎弓根之间标定纤维环安全穿刺三角区。在侧位X线透视下沿椎间盘的倾斜方向标定出椎间盘的侧位线,该侧位线与经椎间的横线之间的交点为穿刺点。L2/3和L3/4的穿刺点位于棘突中线外侧8~10 cm,L4-5和L5/S1穿刺点位于棘突中线外侧12~14 cm。

根据患者椎间孔的大小和体形调整穿刺点的位置,椎间孔越小、身体越胖,穿刺点越偏外侧。

YESS入路穿刺标准:“C”型臂正位透视下穿刺针尖位于上、下椎弓根中心点的连线上;侧位透视下穿刺针尖位于上、下椎体后缘连线上。这表明穿刺针尖正好位于Kambin安全三角区纤维环上。将穿刺针逐渐刺入椎间盘内。正位透视下穿刺针尖应位于棘突连线上,侧位透视下位于椎间盘中、后1/3连线上。TESSYS穿刺标准:正位透视下标定腰椎棘突中线和经椎间盘上缘的水平线,侧位透视下沿椎间隙倾斜方向标定一条经下位椎体后上缘的侧位线,该侧位线与经椎间盘上缘水平线的交点为穿刺点。对L5S1椎间盘,应在正位透视下标定髂嵴最高点连线和L5S1椎间盘上缘的水平线,侧位透视下标定一条经S1上关节突到S1椎体后上缘的侧位线,该侧位线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交点为穿刺点。穿刺方向为S1椎体后上缘,通常L4L5的外展穿刺角为30?~40?,L5S1为40?~50?。

穿刺针继续进入椎间盘中央,取出针芯,注入碘海醇(欧乃派克)和亚甲蓝混合液1~3 ml行椎间盘造影,有学者[13]认为腰椎间盘造影术已被整合成PTES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作为穿刺定位是否准确的指示;同时椎间盘诱发试验结果是否阳性,也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盘源性疾病的一个最重要依据及进一步治疗的前提。

2.2.4. YESS与TESSYS技术的区别

1) 器械不同:TESSYS设计了一套不同直径的椎间孔绞刀,逐级绞除部分上关节突前下缘骨质结构,

扩大椎间孔,直接植入椎管操作。2) 手术技巧不同:YESS采用经椎间孔内Kambin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由内向外逐步切除髓核组织,称为“inside-out”技术。TESSYS工作通道不再仅仅只限于Kambin

李志峰,闫虎

安全三角,而是经过扩大成形的椎间孔,由外向内操作,称为“outside-in”技术;3) 穿刺定位不同:YESS 技术定位:穿刺针尖位于上、下椎弓根中心点的连线上;侧位透视下穿刺针尖位于上、下椎体后缘连线上。TESSYS穿刺针沿标定线方向侧位应穿刺至下位椎的上关节突前下,正位为不超过上、下椎弓根内侧缘连线上。4) 透视次数不同:有研究表明YESS操作过程中X线照射次数相对较少,平均9次/例,而TESSYS手术组为23次/例。5) 适应症不同:YESS的适应症性对狭窄,根据病理分型,YESS适应于包容型及韧带下型。根据CT分型,适合于隆起型。TESSYS适应症相对广泛,可以应用其对上位关节突前下缘进行逐级切除,从而扩大椎间孔即椎间孔成形术,工作通道可以通过扩大的椎间孔置入椎管内,于是术者便可以在椎间孔镜直视下由外向内的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可配套使用激光或双极射频对纤维环进行修补、成形术,因此该技术不但能处理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而且还能够处理取出脱出或游离腰椎间盘组织及恻隐窝狭窄。

目前,国内有学者对YESS及TESSYS手术技术进行改良,如白一冰等[14]使其由原来的单纯靶向摘除椎间盘解除神经根压迫,变成对造成神经根压迫的所有因素的全面解除,即由原来的椎间盘摘除术改良成神经根松解减压术,并把这一改良技术称为“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是椎间孔镜技术的一大发展。

3. 经椎板间入路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作为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2006年,Choi等[15]首次报道,主要用于高髂嵴和L5横突肥大,经椎间孔穿刺入路特别困难的L5-S1椎间盘突出和脱出患者,主张保护黄韧带,但容易造成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脱出物残留等众多并发症。Ruetten等[16]将PEID技术改进,采取切除黄韧带,经行走神经根外侧(肩路)进入椎管内摘除脱出椎间盘组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是忽略了椎间盘内松动的髓核的处理。李振宙等[17]结合Choi和Ruetten的技术优点,提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合适椎管内工作区域的手术策略,大大增强了该手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3.1. 手术体位

王冰[18]在俯卧位、屈髋屈膝位下行经皮内镜PEID,日本学者Hirano Y [19]在其早期临床实践中则采用侧卧位,均取得了良好效果。Choi在侧卧和俯卧位情况下均实施了PEID,认为患者侧卧并屈髋屈膝位可更方便地放置工作套管,硬膜囊可以向下移动增加了工作空间,也不会导致腹内压的增加,从而减少了硬膜外出血的机会,但俯卧位下外科医生的操作更易控制,也更为精准,而且只要腹垫放置规范,即可避免腹内压增加。

3.2. 麻醉方式

麻醉方式的选择与术中患者的耐受性有关,也涉及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国内外尚无统一意见。虽然全麻下有利于患者消除手术相关性痛苦记忆、松弛肌肉、椎板间隙张开及控制血压、减少术中出血等优点[20],但Chen HT [21]在椎板间入路内镜下L5/S1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进行了局麻和全身麻醉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发现局麻组中位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恢复更快。局麻简单易行,术中患者可以配合并及时反馈感觉情况,术者可依据反馈信息调整进针方向及深度以避开神经,减少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损伤,术中患者咳嗽可促使盘内残留髓核组织溢出,术中及时摘除,减少复发可能。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在局麻下手术。4. 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的优缺点

以上两种方式均有优缺点,其共同的优点为以微创方式进行操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其手术切

李志峰,闫虎

口仅需7~8 mm即可完成,术后1 d即可下床活动,由于术中极少破坏维持脊柱稳定性的肌肉和关节突关节等骨性结构,减少了术后脊柱不稳和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发生的可能。同时术中只需少量咬除黄韧带即可进入工作区域,术后由于黄韧带的保护,椎管内纤维化程度较轻[22]。缺点是操作视野局限,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椎管内粘连,甚至易造成神经根的牵拉损伤,与开放手术术野的三维图像不同,对术者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解剖知识要求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曲线更为陡峭,对术者的悟性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小结

脊柱内镜系统中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的技术操作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核心理念在于维持或重建脊柱结构稳定性,但微创环境下减压有限,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这两种技术对术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临床疗效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及人们对手术质量期望值的提高,脊柱内镜系统微创下治疗各种腰椎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腰椎间融合、关节突关节融合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脊柱内镜系统手术技术将不断完善,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

基金项目

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编号:2016NS118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Kambin, P. (1991) Arthroscopic Mierodiskectomy. 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 58, 159-164.

[2]Yeung, A. and Yeung, C. (2007)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r-

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38, 363-372.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10.1016/j.ocl.2007.04.005

[3]周跃.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 19(5): 326-328.

[4]Yeung, A.T. and Yeung, C.A. (2003) Advances in Endoscopic Disc and Spine Surgery: Foraminal Approach. Surgic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11, 255-263.

[5]周建伟, 杨滨, 任冬云, 等. 杨氏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17):

1537-1540.

[6]Hoogland, T., Schubert, M., Miklitz, B., et al. (2006) Transforaminal 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or

without the Combination of a Lowdose Chymopapai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in 280 Consecutive Cases.

Spine, 31, E890-E897.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10.1097/01.brs.0000245955.22358.3a

[7]Matsumoto, M., Hasegawa, T., Ito, M., et al. Incidence of Com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Sp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ationwide Survey in 2007 by the Committee on Sp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kill Qualification of Japanese Ortho-

paedic Associatio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 15, 92-96.

[8]楚磊, 晏铮剑, 陈亮, 等. 不同体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2): 166-167.

[9]Yeung, A.T. (2011) Gore SR In-Vivo Endoscopic Visualization of Patho-Anatomy in Symptomatic Degenerative Con-

ditions of Lumber SpinalⅡ: Induadiscal, Foraminal, and Central Canal Decompression. Surgical Technology Interna-

tional, 12, 229-319.

[10]Yoshikawa, H., Andoh, T., Tarumoto, Y., et al. (2011) Usefulness of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 Masui, 60, 1370-1377.

[11]王星宇, 谢水华, 骆云鹏.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病变中的应用和进展[J]. 医学诊断, 2016, 6(2): 47-53.

[12]徐仲林, 蒋赞利.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 治疗范围, 并发症及特点[J]. 东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5, 34(3):

452-455.

[13]李广松, 乔荣慧, 刘伟, 等.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J]. 中国微创外科

杂志, 2015, 15(6): 522-526.

李志峰,闫虎

[14]白一冰, 李嵩鹏, 王力文, 等. 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J]. 颈腰痛杂志, 2015, 36(1): 16-19.

[15]Choi, G., Lee, S.H., Raiturker, P.P., et al. (2006)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for Intracanalicu-

lar Disc Herniations at L5-S1 using a Rigid Working Channel Endoscope. Neurosurgery, 58, 59-68.

[16]Ruetten, S., Komp, M. and Godolias, G. (2006) A New Full-Endoscopic Technique for the Interlaminar Oper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s using 6-mm Endoscopes: Prospective 2-Year Results of 331 Patients.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49, 80-87.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10.1055/s-2006-932172

[17]李振宙, 侯树勋, 宋科冉, 等. 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L2-5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策略[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22(3): 201-207.

[18]王冰, 吕国华, 李晶, 等. 完全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 2011,

49(1): 74-78.

[19]Hirano, Y., Mizuno, J., Takeda, M., et al. (2012) Pere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Early Clinical Expe-

rience. Neurologia Medico-Chirurgica (Tokyo), 52, 625-630.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10.2176/nmc.52.625

[20]钟琼, 刘勇, 魏俊. 经皮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3):

219-222.

[21]Chen, H.T., Tsai, C.H., Chao, S.C., et al. (2011) Endoscopic Discectomy of L5-S1 Disc Herniation via Interlaminar

Approach: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under Local and General Anesthesia. 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 6, 93.

[22]Li, S., Xia, H. and Han, C. (2015)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Correlation Factors of Preserving the Ligamentum Fla-

vum in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139, 46-50.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10.1016/j.clineuro.2015.08.018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8-5584,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hj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

最新全部步骤(椎间孔镜)手术

STORZ椎间孔镜技术操作步骤 概念 德国STORZ 的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由外向内( outside-in)”技术。使用由德国STORZ公司专利的、独特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工作套管放在硬膜外腔,神经根的下部,因此,可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工作套管不放在椎间隙,从椎间盘纤维环之外使用STORZ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 的手术器械,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使用美国ellman公司独特设计的、可控制长度和弯曲角度的双频射频机专用的Trigger-Flex双极技术消融残余组织、止血、和利用局部热收缩的原理,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手术时,病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整个手术过程可以不到1小时,病人在手术后当天就可以出院。手术可以在门诊手术室完成。与目前其它的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技术相比,STORZ椎间孔镜技术适应症更广、更微创、损伤更小、效果更明显、恢复更快。 TESSYS?椎间孔镜技术原理图示 安全三角区用椎间孔镜和相应配套器械在安全三角区摘除突出的髓核手术入路侧面观手术入路背面观手术入路轴向观手术前L5-S1左侧尾端突出髓核随碎片解压后的神经根手术后L5-S1左侧尾端

手术前L3-L4外侧向椎间盘突 突出的髓核碎片解压后的神经根手术后出 标准配置器械和设备 椎间孔镜 STORZ提供两个系列的椎间孔镜。一个是独特设计的专门配 合其光电一体机的椎间孔镜,另一个是可以与其它光源和摄 像系统兼容的椎间孔镜。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最大可以达到 3.7 mm。 手术器械 STORZ 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手术器械。既可以实施椎间孔镜下手术,也 可以实施经皮穿刺手术。 环钻 STORZ专门为扩大椎间孔设计的环钻可以安全有效地扩大椎间孔,不 会损伤到神经和其它软组织。 射频机: 脊柱外科专用的Ellman(Elliquence) 4.0/1.7 MHz双频射频机。专门 为髓核消融和纤维环收缩设计的两档双极功能(双极消融和加力双 极消融)。专利的独特设计的可伸缩、可弯曲双极射频电极可以通 过椎间孔镜的工作腔达到工作部位,根据手术的需要任意改变工作 方向。 选配件 治疗椎管狭窄器械 STORZ专门为治疗椎管狭窄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手术器械可以通过 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治疗椎管狭窄。 光源摄像一体机 STORZ专门为脊柱微创手术独特设计的光源摄像一体机。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 . .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

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全部步骤(椎间孔镜)手术范小春

STORZ椎间孔镜技术操作步骤 范小春 概念 德国STORZ 的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由外向内(outside-in)”技术。使用由德国STORZ公司专利的、独特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工作套管放在硬膜外腔,神经根的下部,因此,可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工作套管不放在椎间隙,从椎间盘纤维环之外使用STORZ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手术器械,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使用美国ellman 公司独特设计的、可控制长度和弯曲角度的双频射频机专用的Trigger-Flex 双极技术消融残余组织、止血、和利用局部热收缩的原理,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手术时,病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整个手术过程可以不到1小时,病人在手术后当天就可以出院。手术可以在门诊手术室完成。与目前其它的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技术相比,STORZ椎间孔镜技术适应症更广、更微创、损伤更小、效果更明显、恢复更快。 TESSYS?椎间孔镜技术原理图示 安全三角区用椎间孔镜和相应配套器械在安全三角区摘除突出的髓核 手术入路侧面观手术入路背面观手术入路轴向观

手术前L5-S1左 侧尾端突出髓核随碎片解压后的神经根手术后L5-S1左 侧尾端 手术前L3-L4外 侧向椎间盘突出 突出的髓核碎片解压后的神经根手术后 标准配置器械和设备 椎间孔镜 STORZ提供两个系列的椎间孔镜。一个是独特 设计的专门配合其光电一体机的椎间孔镜,另一 个是可以与其它光源和摄像系统兼容的椎间孔 镜。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最大可以达到3.7 mm。 手术器械 STORZ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手术器械。既可以实施椎间 孔镜下手术,也可以实施经皮穿刺手术。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 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对 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 床研究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实验组予以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的JOA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的V AS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予以椎间孔镜技术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lective decompress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technique intervertebral disc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Methods 78 cases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ized,double blind method,3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laminectomy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selective decompress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technique intervertebral disc approach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JOA scor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immediate,3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V AS score of the immediate,3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selective decompress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technique intervertebral disc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canal,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relieve pain,the effect is remarkabl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Intervertebral foramen technique;Intervertebral approach;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Selective decompression,minimally invasive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中极为多发的一种骨科疾病,发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主要是由于其各项身体功能退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出现狭窄的现象[1]。发病后患者伴随出现下肢疼痛、腰腿酸疼等现象,正常的活动受到影响,生命质量水平严重下降[2]。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方法,以往多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但是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创伤。近年來,随着微创手术的推广应用,椎间孔镜技术经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治疗方法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由门诊或病区医师按专用申请单所列项目详细填写,同时开出术前用药处方,然后到内镜室登记预约。急诊、危重患者,需与内镜室负责医师事先联系,商定检查治疗时间、检查前准备等事宜,并由申请医师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2.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尽量减少交叉感染。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当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严密消毒仪器及用具。 3.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检查前操作医师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以详细了解病史及需检查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必要时阅读有关X片及院外医疗资料。 5.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

6.检查治疗时,医师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发生并发症,对疑有与检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并作相应处理。 7.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医师应细心地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遇有问题,应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要进行随访或与申请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8.送检病理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表明病理号及活检序号。内镜检查记录及病理申请单中应准确表明取材部位及数量。要严格查对,严防差错。 9.要爱护仪器、设备,操作结束时,应严格按规定消毒、干燥并妥善保管仪器。应建立器械、物品登记制度。 10.每次检查、治疗后,应及时把申请单、保管记录、病理结果、相片等资料归档。 11.建立检查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与评价体系,确保诊断治疗,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椎间孔镜微创手术记录

2015-12-05 8:00操作记录 操作记录名称:椎间孔镜微创手术 操作起止时间:09:40-12:30 操作过程:患者右侧卧位于手术床上,右下腹垫枕8CM,沿脊突标记正中线为A线,标记髂嵴最高点为A点,然后左旁开11CM画一条与脊柱平行的水平线B线,当DSA侧位时。用一个导针帮助确定进针路线,从髂嵴最高点A点到突出的髓核画一条进针路线C线,B线与C线交叉点即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贴无菌贴膜,局麻穿刺点,插入一个18G的穿刺针经L4/5安全三角,到达突出髓核后外侧,在18G穿刺针中放入一22G空心针,到达突出髓核。推出22G针,插入导丝,沿导丝推出18G 穿刺针,保留导丝,用手术刀在进针点切开一8mm小切口,沿导丝向小关节方向插入导杆,沿导杆逐级放置外套管扩张软组织,在红绿套管间插入22G穿刺针给予0.5%局麻药。沿套管逐级放入环锯,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环锯,通过环锯切掉部分上关节突,扩大L4/5椎间孔远端,侧位影像显示环锯的前端正好处于终板的后角,正位显示前端正好在棘突的中线,不超过中线,取出环锯,沿着红色导杆放置工作套管,然后取出导丝和红色导杆,DSA下确定工作套管放置在神经根下方,椎间盘水平,顶端正好在中线,开口朝向突出的髓核。接椎间孔镜,在屏幕上清楚显示纤维环及突出的髓核,用髓核钳反复夹取出退变突出髓核,探查,松解左L5神经根松弛,颜色基本恢复正常,硬膜囊搏动良好。接双极射频消融止血,封闭纤维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出血约20ml,术中所取髓核标本请病人家属过目后送病检,术后安全

返回病房,予消炎,营养神经药物静滴。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椎板间镜

随着目前社会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部分的初发病例通过保守治疗可以得到控制,例如卧床休息、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但对于部分症状严重而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则需要手术干预。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方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组织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慢、病人常需全麻等问题,于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开始使用微创的方法来进行脊柱手术。 比较而言,脊柱微创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发展较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后诞生了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侧路椎间盘镜、椎间孔镜(PELD)、后路椎间盘镜(MED)、激光(PLDD)、针镜及后来的椎板间镜、二代椎间孔镜、射频纤维针镜、纤维椎间孔镜等。德国人胡兰德在杨氏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大了手术器械通道,操作上采用椎间孔入路的方式,这就是后来的椎间孔镜。以提斯技术为代表的椎间孔镜能够摘除突出的髓核,应该说在杨氏镜技术的基础上的一大进步。但过于粗大的内窥镜直径限制了其技术的发展,进入椎间孔必须先进行椎间关节的打磨,多数人认为这是危险和不必的,而且其处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的能力也较弱。 MED即后路椎间盘镜克服了椎间孔镜的弱点,从椎板间入路进行操作能成功的处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等,处理脱垂游离的髓核也较为简单。但由于其较大的手术切口(大约20mm)和术中椎管内出血难以有效解决等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 椎板间镜技术是MED技术的发展,手术医生可以采用经皮穿刺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小切口并支持脊柱其他微创技术和镜下内固定等,操作简单安全,以下具体介绍。 工作原理 在内窥镜辅助下,通过一个直径为1.0cm的工作通道在椎管内完成全部手术操作。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光学纤维将光束传到内窥镜物镜前端,照亮被观察物体,然后依靠透镜的成像、放大以获得图像,从而清晰观察腰椎管内硬膜囊、神经根、突出的腰椎间盘等结构,对病变部位进行处理。 技术简介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

关的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

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与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 一、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二、内镜室建筑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功能相匹配,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不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清洁消毒应当分槽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三、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附件数量及清洗消毒设备,保证所用器械与使用前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四、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和进入皮损皮肤、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应当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消毒。 2、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进行每一项操作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采用化学消毒剂经浸泡灭菌的环境,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照无菌储存,储镜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清洗;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的规定。 5、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侵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 一、设备名称:椎间孔镜手术系统。 二、数量:一套。 三、设备要求及用途:进口品牌,内窥镜与手术器械为同一品牌,适用于椎间病变的诊断及微创治疗。 四、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1、椎间孔镜参数要求: 1.1 视向角30°。 1.2 视场角≥75°。 1.3 工作通道直径3.5mm — 3.9mm。 1.4 外径6.0 mm — 6.5mm。 1.5 工作长度 170mm — 175mm。 2.摄像/冷光源系统: 2.1 数字化高清摄像,视频输出≥720P。 2.2 氙灯冷光源,功率≥100W。 2.3 自动白平衡,自动电子快门。 2.4能随意控制图像采集和存储。 2.5 输出方式包括SDI、DVI、S-Video、数字视频、混合视频和USB等。 2.6 ≥24英寸高分辨率医用显示器,像素≥1920×1080。 3、高频/射频主机及配套器械: 3.1工作频率≥1.2MHz,双极功率≥60W。 3.2射频电极必须为河南省医用耗材采购交易系统内品种。 4、手术器械参数及配置要求: 4.1 ≥四种尺寸锯齿型骨质扩孔器及配套的快速卡口式手柄,扩孔器直径4.0mm —7.5mm,扩孔器用不同颜色标记,便于与扩张器械配合使用。 4.2 内窥镜下使用的骨质扩孔器及配套的掌型手柄各1个,扩孔器直径≥3.5mm。 4.3 配合扩孔器使用的2种直径推进-取出器,并有相应的颜色标记,直径3.8mm~ 5.0mm。

4.4≥六种尺寸和形状的扩张导杆有不同的颜色标记。前端为钝形的导杆3支,圆锥形导杆3支,内径1.0mm—2.0mm,外径2.5mm— 5.0mm,与对应颜色标记的扩孔器和扩张导管配合使用。 4.5固定扩张导杆的夹持钳1把,夹持孔尺寸2.5mm—4.0mm。 4.6≥三种尺寸的扩张导管,前端为圆锥形,有不同的颜色标记。能与对应颜色标记的扩孔器和扩张导杆配合使用。内径2.8mm~ 5.2mm,外径4.0mm~ 6.0mm,长度155mm — 180mm。 4.7双通道扩张导杆1支,含2个1.5mm通道,外径≤6.3mm,长度≥220mm。 4.8工作套管1支,前端为斜面,内径≥6.5mm,外径≤7.5mm,长度≤171mm。 4.9内窥镜下使用的神经剥离器1支,前端弧形,直径≥3.5mm,长度≥320mm。 4.10可曲性窥镜探棒及手柄各1支,能手动控制弯曲角度和伸缩长度,直径≥2.0mm 。 4.11内窥镜下使用的尖圆型活检钳1把,直径≥3.5mm,咬合口长度≥6.0mm,长度≤320mm。 4.12内窥镜下使用的小尺寸勺型活检钳1把,直径≤2.5mm, 钳口长度≤4.0mm,长度≤320mm。 4.13内窥镜下使用的活检钳1把,直径≥3.5mm, 钳口长度≤4.0mm,长度≤320mm。 4.14内窥镜下使用的勺型抓钳1把, 直径≥3.5mm, 钳口长度≥4.0mm,长度≤320mm。 4.15内窥镜下使用的带角度勺型活检钳1把,直径≥2.0mm,钳口弯曲角度≥45°,长度≤320mm。 4.16内窥镜下使用的可随意控制弯曲弧度的半柔性抓钳1把,直径≥2.5mm,钳口上翘角度≥45°螺旋弹簧活动关节长度≥25mm,长度≤320mm。 4.17内窥镜下使用的咬骨鞘管1把,直径≥3.5mm,钳口为40°,前端楔形,宽度≤1.5mm。 4.18可拆卸式咬骨鞘管手柄1把,手柄内孔道≥ 5.5mm。 4.19内窥镜下使用的打孔钳1把,头端上翘≥12°,直径≥2.5mm,钳口长度≥4.5mm,长度≤320mm。

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原理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以及ellman双频射频机,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使用椎间孔髓核切除术可以精确的对椎间盘进行手术而不触及健康组织。由于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在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记住微创手术概念。可以开展从颈椎到腰5骶1所有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成型和纤维环修复。手术的满意疗效可以达到75%-90%。由于它的诸多优越性,目前国际脊柱外科领域已经公认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在将来会和发展完善的关节镜一样成为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优越性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一套完善和成熟的技术,由着名的德国脊柱外科医生ThomasHoogland(汤姆.胡兰德)等人在实施超过千例成功的手术后才开始向全世界推广。

脊柱内镜系统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技术操作的研究

Hans Journal of Surgery外科, 2018, 7(1), 26-31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journal/hj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5511922.html,/10.12677/hjs.2018.71004 The Operation Study of Spinal Endoscopy System with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athway and the Vertebral Plate Pathway Zhifeng Li*, Hu Yan# The Ta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an Shandong Received: Jan. 12th, 2018; accepted: Jan. 23rd, 2018; published: Jan. 31st, 201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doscope system,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athway and the verte-bral plate pathway had been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t was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neck and lumbar disc disease, spinal stenosis disease,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d other spinal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small trauma and clinical effe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athway and the vertebral plate pathway completely, a review had been summarized. Keywords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athway, The Vertebral Plate Pathway, Review 脊柱内镜系统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技术操作的研究 李志峰*,闫虎# 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 收稿日期:2018年1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31日 摘要 随着内镜系统、手术器械及相关解剖学的发展,经皮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的临床操作因创伤小、临*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内镜科各项制度(内容清晰)

内窥镜科制度目录 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3.消化内镜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 4.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5.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6.内镜科仪器管理制度 7.消化内镜科工作制度 8.消化内镜科查对制度 9.清洗消毒间工作制度 10.消化内镜室预约窗口工作制度 11.内镜诊断报告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关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的有关规定,明确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的重要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定期讨论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作用,大力支持感染管理专职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4. 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将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 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 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科、血液透析室、临床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一、诊断性内镜质控 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程质量控制: 1、临床医生要规范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申请单必须写明病史、体检、与化验 结果、申请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及病人有关的资料如EKG、B超等。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时,必须按"医护常规"要求审查该项目检查是否具有禁忌 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3、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 4、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作局部或静脉麻醉时,麻醉前应询问有否药物过敏 史,静脉麻醉须由麻醉医师进行,且须在有监护设备情况下进行;术者在检查前 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它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 次询问病情;每一检查台必须配备一名护士,检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 好。 5、检查过程中的质控要点: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 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检查部位;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 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黏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检 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病人情况的变化。 6、操作结束后注意事项: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 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 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实行首检负责 制。

7、内镜及附件按规范2004版清洗消毒。 二、治疗性内镜质控 1、通过内镜作止血、息肉摘除或安放支架等手术称为治疗性内镜,又称内镜下介入治疗。 2、治疗性内镜要实行术前讨论:除急诊内镜外,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均须按外科手术要求,由科主任(或负责人)组织术前讨论。讨论前要详询病史、体查、诊疗目的及要求、有关化验检查或影像检查资料,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讨论的主要内容为: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介入治疗方式、风险及疗效估计、手术人员的组成等。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 3、治疗内镜术前告知制度: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要特别告知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方案、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为防止发生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等。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与疑虑应耐心解释,直至完全同意并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内镜介入治疗手术。 4、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一)必要时备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二)检查治疗器械、设备是否俱全,性能是否良好。 (三)新开展的项目需按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开展。 5、术中质量控制 (一)明确主要手术者与助手(1~2名)的分工与职责,互相配合,各尽其职。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討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采用数学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术式的基础上实施正中入路开窗髓核摘除或TLIF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总时间、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总有效率、手术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 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改善幅度、围术期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总时间、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达到9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 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6%,低于对照组的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传统术式的基础上实施正中入路开窗髓核摘除或TLIF手术治疗,可以短时间内改善腰椎生理功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疼痛、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via the interlaminar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56 case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and the mathematical random list method was adopted,which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with 28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 by PTED,while in the treatment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surgery,nucleus pulposus was removed by median fenestration or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The operation time,total hospital stay,normal time of lumbar function recovery,total effectiveness rate,improvement of pain degree 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operation time,total hospital stay,and normal recovery time of lumbar function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Improvement of pain degree (V AS)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3.6%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the treatment group,which was lower than 21.4%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implementation of median fenestration or TLIF for the 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 can improve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lumbar spine in a short time,maximally control the pain,shorten the therapeutic time,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o as to increase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rate.[Key words]Lumbar disc herniation;Interlaminar approach;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Treatment

消化内镜中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中心 临 床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 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 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3.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4.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