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基本理论 模拟题

马克思基本理论 模拟题

马克思基本理论 模拟题
马克思基本理论 模拟题

第一套题

一、辨析题:对下述观点的对错进行辨别,并加以分析。(每小题6分,共18分)

1、人和社会是环境的产物。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3、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总结和概括。

2、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为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如果理解这个判断?

3、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三、评述分析题:依据所学的基本原理评述下列观点。(每小题6分,共18分)

1、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迷恋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

信仰,总之,对“美好世界”的信仰。与这种侮辱和咒骂哲学唯物主义的误解和偏见相反,在一个时期内,人们又简单地以政治上的革命与反动、进步与保守、正确与错误等等去划分

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结果,就不仅仅是使哲学唯心主义抽象化和漫画化,而且也

使哲学唯物主义简单化和凝固化。

2、英国哲学家边沁说:“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道德和法律的根据”,判断一个行为

正义与否的方法是测量该方法促进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趋势。马克思说:“在一个既定的

时间我们对公正还是不公正所做出的正确判断,是由那时的经济关系的发展水平决定的。”3、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作用时曾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

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现代工业

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

辩的事实”。请评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四、文本阐释题:阐述下列文本的理论内涵。(每小题5分,共10分)

1、“如果我们拿两种极不相同的物体——例如一块陨石和一个人——来比较,在此二者之间

还有一个无限系列的其它自然物和自然过程,它们使我们有可能把从陨石到人的这个系列填

补起来。”(恩格斯)

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

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

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

五、课堂反馈题(共14分)

——结合任课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谈谈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你认为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一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回答内容应包括:是什么?为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答题内容不能与试卷内容知识点重复,且须是任课老师课堂授课内容,否则视为无效作答,不予给分)

六、材料分析题(共16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个洞穴寓言,他借苏格拉底之口把人类描写为囚徒。这些囚徒终生被囚禁在一个洞穴中,他们前面有一堵墙,后面有一个火堆;他们凭借火光通过投射在墙上的影子来理解世界。换句话说,他们与其说看到了实在,不如说看到了影子。【材料2】笛卡尔曾说:“理性总是告诫我,凡是不能完全加以确定的东西,凡是能够找到怀疑之处的东西,我都应小心翼翼地避免相信,就像避免相信那些显然虚妄的东西一样。”【材料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观中的意义。(6分)

2、谈谈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是什么使你确信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为真的?(10分)

第一套题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费尔巴哈的结论,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只是机械地在社会

的物质因素中寻求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只能得出极其简单的“人和社会是环境的产物”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结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在社会结构的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即“生产关系”中,寻找决定着这个社会结构的物质力量。人、社会与环境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4分)

2、答案要点:正确(2分)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容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例如19世纪经济落后的德国产生了黑格尔并孕育了马克思。(4分)

3、答案要点:正确(2分)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产生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经济关系。做为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物,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资本的直接表现形式是生产中物的要素,但它实质是一种生产关系。

所以分析生产关系必须透过“物”看到“物”后面的人与人的关系。(4分)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分)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6分)

2、答案要点: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的产生使商品世界分化为两级:一极是

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2分)商品只要转换为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就得到解决了。(2分)但货币的出现并没有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如果私人劳动无法转换为社会劳动,那么商品的占有者就会有巨大损失。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为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4分)

3、答案要点: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3分)在剖析资

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3分)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2分)

三、评述分析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答案要点:把唯心主义抽象化和漫画化或把唯物主义简单化和凝固化的理解,都没有正

取把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种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区别。(2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时,在理解世界是什么、人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大问题时的两种不同的角度。(2分)如此庸俗的或简单的、抽象的理解是应该警惕和批判的。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辩证的去理解两者的区别与关系。(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分析都可以成立。

2、答案要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了他们

的存在,而是相反,他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正义观、公正观最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受其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4分)边沁把促进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趋势作为判断行为正义与否的方法,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原则,抽象的设计出一个幸福计算公示,来把正义标准进行量化,显然是不可行的。(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分析都可以成立。

3、答案要点: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一个矛盾体,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共处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分)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即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现实要受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如社会制度的因素。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增强了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但却带了生态的破坏。科学技术也并非都使人摆脱贫困,而反有时表现为一种异己的权利,使个人愈益称为自己或别人的奴隶。(4分)其他言之成立的分析或合理的例证都可以成立。

四、文本阐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答案要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3分)一块陨石和

一个人,看起来好不相干的两个事物,可以通过无限系列的过程使两者联系起来。因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只是联系的样式是多样的。(2分)

2、答案要点:第一个角度: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来自于实践,指导实践,又要在

实践中运用和检验。(3分)“批判的武器”是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武器的批判”

是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本身。合理的理论能说服、指导人,而理论已经人应用与实践就会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2分)第二个角度: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是第一位公开承认自己的哲学隶属于一个特殊的“自为”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哲学同社会实践如此紧密的联系起来。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3分)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2分)

五、课堂反馈题(共14分)

结合任课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谈谈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你认为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一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回答内容应包括:是什么?(3分)为什么?(3分)你是如何理解的?(8分)答题内容不能与试卷内容知识点重复,且须是任课老师课堂授课内容,否则视为无效作答,不予给分)

六、材料分析题(共16分)

1、答案要点:角度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一是实践产生了认识

的需要;二是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三是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3分)四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即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3分)角度二:形而上学的认识论,都是在一个主客二分的前提下,主体通过理性(认识能力)去认识外在的客观世界,但思维本身与世界本身是否可以符合统一,是无法得到保证的。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分)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主观和客观的桥梁,任何具有真理性的认识都应该是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分析都可成立。

2、结合材料,谈谈自身认识世界的过程,和确信自己认识为真的理由,需言之成理,有

证有据。(10分)

第二套题

一、辨析题:对下述观点的对错进行辨别,并加以分析。(每小题6分,共24分)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

3、在同一时空条件下,对于同一个认识对象,不同的认识主体得出了不同的认识结果。这

说明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4、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依赖性越来越强,以至于容易爆发全球性经济

危机。所以,中国应放弃参与经济全球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主要缺陷。

2、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

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如何理解上述观点?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形态发展上“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观点及其辩证关系。

三、评述题:请依据所学的基本原理,评述下列观点。(每小题5分,共10分)

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2、“世界历史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四、文本阐释题:阐述下列文本的理论内涵。(每小题6分,共12分)

1、“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毛泽东)

2、“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列宁)五、课堂反馈题(共14分)

结合任课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谈谈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你认为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一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回答内容应包括:是什么?为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答题内容不能与试卷内容知识点重复,且须是任课老师课堂授课内容,否则视为无效作答,不予给分)六、材料分析题(共16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材料2】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说:“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文件。……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它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著名的社会学家弗朗基认为,人们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新的激情。……可以肯定的是,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看,谁都不能妄想使今人和后人远离马克思主义。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理论来源的合理成分与局限性进行分析。(9分)

2、请阐述你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理解?(7分)

第二套题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答题要点:正确。(2分)这是马克思针对旧哲学的根本缺陷谈到自己哲学的性质和特点的时候说的。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与以往的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否认自己哲学的解释性功能,但作为新哲学,其根本任务在于在实践中改变世界。(4分)

2、答题要点:正确。(2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自身存在的“度”。据此,在实践中,我们就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如“人世间的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也不例外,必须“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改变了事物的性质,获得相反的结果。(4分)

3、答题要点:错误。(2分)认识的结果正确与否是由实践的检验来决定。并不是由主体来决定的。在同一时空条件下,对于同一个认识对象,不同的认识主体得出了不同的认识结果。这是因为人的学识、经历等差异因素导致的,但绝不能由此说明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4分)

4、答题要点:错误。(2分)经济全球化会有可能带来全球性经济危机等系列消极后果,但是,它对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a、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b、吸引外资,扩大就业;c、利用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d、借助投资自由化利用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参与经济全球化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中国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4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答题要点:a、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3分)b、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2分)c、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3分)

2、答题要点:a、阐述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4分)b、随着货币的产生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在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与货币的矛盾。一切商品只有转换成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能得到解决,商品的价值就得到实现。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得以解决。所以,商品转换成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再生产能否继续进行,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如果没有实现,那么商品生产者就会破产,就会被“摔坏”。(4分)

3、答题要点:a、阐述“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观点(4分)b、阐述“两个必然”

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4分)

三、评述题(依据所学基本原理,评述观点。每小题5分,共10分)

1、答题要点:学生就下列某一方面来答题、评述皆可。a、这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b、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c、无产阶级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的革命实践目标的理论指南。d、其他言之成理的评述。

2、答题要点:学生就下列某一方面来答题、评述皆可。a、社会历史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c、其他言之成理的评述。

四、文本阐释题(阐述文本的理论内涵。每小题6分,共12分)。

1、答题要点:a、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b、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c、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的一个环节。

2、答题要点:这段论述说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b、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体系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和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c、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五、课堂反馈题(共14分)

答案要点:本题要求学生回答:是什么?(2分)为什么?(6分)如何理解?(6分)。

如学生未能结合教师授课内容,自己任意选择一个问题作答,可视为无效作答,不予给分。

六、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共16分)

1、答题要点:a、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3分)b、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理论来源的合理成分;(3分)c、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理论来源的局限性。(3分)

2、答题要求:a、阐述学生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理解;b、要求观点正确、论述时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7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B)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观是(D ) 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B.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C.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D ) A.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B.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 C.哲学就是世界观 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的问题 D.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自身生产的关系问题 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B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5、尼采哲学是(D ) A.经验论 B.唯理论C.唯实论 D.唯意志论 6、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C ) A.唯物主义观点 B.实践第一观点C.经验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这是(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B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世界的存在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D )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统一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1、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联系问题上的(B ) A.唯物论 B.辩证法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1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3、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B ) A.肯定和否定 B.量变和质变C.运动和静止 D.同一和斗争 1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 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增减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 15、现象和本质是揭示(A ) A.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B.真象和假象关系的一对范畴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一对范畴

最新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 答案] 一、单选题 1.生产力要素中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只能通过渗透其他要素来发挥作用的要素是D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2.在社会生产方式中,(A)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上层建筑 3.价值规律是在(C)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A. 货币流通 B. 调节商品价格 C. 市场配置资源 D. 商品流通 4.商品经济是以(C)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5.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7.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8.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9.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0.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1.社会形态是A 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12.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大学考试试题含答案马克思主义样卷三P

1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2.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1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14.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 15.从起源上说,国家是( ) A.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C.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D.人们协调公共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 1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宿命论观点 C.机械决定论观点 D.否认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观点 1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和壮大了我国的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说明(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上层建筑被经济基础所决定 18.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各种经典文献 B.科学家的活动 C.文学艺术家的活动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19.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矛盾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进步社会势力和保守社会势力的斗争 20.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马克思模拟试题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4)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4)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3.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1 )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4.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1)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5.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2)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思想关系 6.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2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7. 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2)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8.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2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9.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2 )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10. 意识的本质是( 3)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绝对精神”的体现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24)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124) 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123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1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2011学年第2次远程课程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1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符号填写在附加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金融资本是由 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D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自由是指 D A.摆脱了自然规律的束缚 B.摆脱了社会规律的束缚 C.能够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D.实现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C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工人罢工和起义 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7、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其中包含的涵义有A A.人类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B.世界各国家、民族是没有差异的 C.人类的文化观念和想法是完全相同的 D.人类世界是充满矛盾的 8、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B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C A.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1、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C A.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B.认识论上的经验论 C.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D.认识论上的唯理论 12、资本的本质是D A.一定量的货币 B.一定量的生产资料 C.投入到生产中的货币和生产资料 D.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马克思模拟试题答案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B)角度来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A、狭义的 B、广义的 C、具体的 D、抽象的 2、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是(C)的代表人物。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B、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D)。 A、认识运动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4、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 D、产品交换关系 5、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C)的关系。 A、价值 B、反映与被反映 C、改造与被改造

D、认识与被认识 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B)。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7、商品经济是一种以(A)为根本特征的经济形式 A、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 B、生产使用价值 C、自给自足 D、社会分工 8、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叫做(B)。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全部资本 D、固定资本 9、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是(A)的产物。 A、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资本主义 C、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10、列宁立足于(B),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A、社会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学说 D、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学说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 会。”这句话是说(C)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A )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9、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 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 出了否证 10、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范畴是( B )。 A ?—切哲学的基石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 C .辩证法的基石 D .世界观的基石 2 ?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C )。 A .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 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 D )。 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 .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4.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 .客观实在性 B .可感知性 5.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6. 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 B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C )。 A .互不相关的两回事 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 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 8.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是对运动的( D )。 A .朴素唯物主义理解 B .机械唯物主义理解 C .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D .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9. 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 A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 .否认静止 D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10. 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A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 .夸大静止的绝对性 C .具体性 D .真实性 A )。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 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C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4.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A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B )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 6.假象是(C )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反映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8.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地质队员探矿 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0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的历史观 A.唯物主义 B.宿命论 C.唯意志论 D.循环论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15.“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 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 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7、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光华村)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本质特征及产生的时代背景P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即体现了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的历史要求,又适应了开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时代需要;同时,它的产生与发展也依托于时代发展所积累与提供的经济\阶级\思想和科学等社会条件. 人类社会发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知识分子,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而深刻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或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及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P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 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 1、为什么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5 2、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选择题) P5 3、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P7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态(辨析)P7 所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物殊形态,表现为相对的位置不变和物质的相对稳定状态等.由于事物具有相对静止,它们才能存在和发展,各种事物才能区别开来,人们才能 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研究和认识.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辩证的统一. 4、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简答) P 8—9 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什么?(第9页)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实践改造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小题,共计18分) 1、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终端; 2、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5、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6、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3、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4、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5、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6、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1、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2、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3、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用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4、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食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5、抽象劳动;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6、生产集中;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20分;只判断,不需说明理由)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 3、根据生产力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形态。(× )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