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模式实施方案

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界定

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目标的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和实际体验,压抑了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扼杀了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以灌输、注入、说教为主,不注重教会学生学习,不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针对上述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与不足,我们觉得,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式,从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入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由依赖转为自主探究,从而造就具有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得到和谐发展的、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课题所研究的教学方式改革,着重关注“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并将其放在“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课堂教学方式的中观和微观的操作上。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并相应形成能力,形成学习个性。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就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适应学生的身心进一步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学是不能被教师的教所取代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教才能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的素质在学习中得到培养,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启发导学”,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启学生积极的思维之门,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启发,使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激活思维。为了防止盲目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设疑,激发思维,引发讨论,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以达成课堂的目标,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遭遇的困难障碍,教师还必须及时点拨,使学生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双案合一”,就是在教师备课时,既要设计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教案”,又要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学案”,并且要在课前分发到学生手中,然后让学生通

--

过课前的尝试性自学,明确目标,了解和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发现难点。同时通过“教案”和“学案”的和谐统一,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活动,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多边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对《“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定教,学教合一,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线的,多边互动的全新物理教学新方式。

今年下半年高中物理将进入新课程教学。新课程赋予了教学以新的内涵,教学必须实现价值转变,切实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教学变革的关键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而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思维型教学,因而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的切合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建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它的目标功能更为健全,首先提出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与过去的物理课程目标比照,新课程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即科学探究的学习,同时还明确了科学探究的要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新教材的使用对我们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崭新思路。根据新课程提出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的要求,我们意识到,走进新课程,一定要运用新教法。基于以上认真的思考、分析和比较,我们决定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

二、指导理论

1、新课程改革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自主学习理论

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

--

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自主学习是自我、行为和环境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结果。自主学习并非仅仅由自我过程来决定,它还受到环境事件和行为事件以一种交互作用的方式来影响。自主学习可以划分为内在的自主、行为的自主和环境的自主三个方面,因此,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应从个人内部、行为和环境三个方面着手。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更应是学习者在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将外部结论式知识强硬塞进学习者头脑中,而是通过学习者对知识产生的过程的理解从而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过程。

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学生能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即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不是靠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从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5.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式认识。通过活动丰富认识结构,通过学生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发现知识。这样,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更直接、更深刻、更灵活,而且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一方面能使他们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能使他们的能力、智力、精神、习惯、思维方式都得到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目的

1、为探索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寻找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为实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提高质量”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这一方式,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成为可操作性和科学化的途径和方法.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结合我校的实际,通过“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的教学设计和研究,构建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体系,探索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基本方式。

2、探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动力、动脑,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途径。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的自主学

--

习,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通过三年的研究,切实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他们在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的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切实提高中青年物理教师的业务素质,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心得,提高他们从事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的教学方式重点在教师的“启”和“导”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上,反映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它的实施载体呈现于“双案合一”,它的主要待征是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前后延伸到课前学生的自学初探、课内的“启发导学,自主探究”以及课后的整合反思、自主提高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要把知识转化成问题,启发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总结,自主得出结论,是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的具体表现,是最优化的情景载体。

该方式基本流程结构如下图所示:

各项操作的内容和内涵:

(一)设疑导学,自主探究

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编写的学案或自行编制的简易操作的小实验或对某一现象的观察,认真自学课本内容,探究解答,为新课内容的学习作一定的铺垫,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一堂课开始就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状态。问题的提出可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结合预习心得提出,其核心就是通过创设各类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心态。

教师必须以主体性发展原理为指导,恰当地编写教、学案,达到教师主导和

--

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借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实践是学生主体发挥、发展的中介。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学习实践活动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内容,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如自学、讨论、交流、表现、动手、实验、质疑、围绕课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等),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不仅应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

(二)、实验,观察,自主发现

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物理学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实验操作研究,演示、观察、思考。实验可以是教师演示,或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关键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学生个体的学习探究基础上,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全体学生合作总结规律,把个体的独立探索拓展到个体探索与全体学生间的交往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克服了知识上的不完整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探究、交流,自主建构

亲历实验过程,知识在学生个体的积累和沉淀上,就不再是教师“灌输”,而是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加工和获得的.但要形成学生掌握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强化探究、讨论,分析、释疑的教学环节。教师以启发性的提问,根据科学探究的要素,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和现象展开探究,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化解疑问,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问题转化为答案。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机械重复的巩固练习,充分利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条件发散、过程发散、问题发散,使学生懂得,知识在不同的习题中有相同的作用,相同的习题由于知识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解法。同时又要注意进行比较归纳,收集最佳答案。在这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中,使知识得以组合,并产生新的认识,实现求异思维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知识内涵,逐步洞察知识的内部境界,从而对知识有一种深刻的认识。

(四)、当堂训练、自主应用

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不仅包括对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还包括对知识的应用,这两者缺一不可,它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应用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质量的检验,在应用中可对知识进一步释疑、巩固,同时可形成熟练的技能和较强的能力。

--

知识应用的形式可采用动口、动笔、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

要重视知识的整合、知识结构的构建、学习内容的提炼和学科思想的升华,通过运用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

(五)、整合反思、自主提高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学案的要求,要做好两个工作:一是总结本堂课所学得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同时反思还存在哪些问题;二是完成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后作业及补充练习,以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使教师可进一步从中得到反馈信息,为后续教学作为铺垫和准备。

双案的设计和实施,要充分展示初探——深究——运用——评价这一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和注重实践的学习过程,凸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疑难问题,如实验现象、创造性的发现、解题错误等,此时,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作适当的点拨,给学生的思路一个正确的导向,使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思路能放得开,同时又能收得住。此时再引导学生去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样自主探究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总之,要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我评价和对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的“主导”作用的研究,构建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

五、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问卷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操作法等研究方法。

六、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主导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自主探究性与合作交流为主要教学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师生、生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互动。

2、实践性原则。坚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探究交流为核心的思想,除课标要求的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还应根据新教材的实际情况,因陋就简,适当增加生活小实验、小制作等,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及经验的联系。如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延伸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变通或抵制不利的环境,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

3、创新性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

--

4、整体性原则。使学生的整个学习疏密有间,张驰有致。目的性、条理性清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课堂学习过程的完整资料,有助于课堂的自主学习和课后的反省学习。

总的来讲,本课题在教学目标上,视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新并重。在师生关系上,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师生共同活动,民主相处,教学相长,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真正做到“施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教学手段上,以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3月~4月)

根据课题,部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召开骨干教师会议,商讨课题,构建实验方案。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提高科研理论水平。

(3)在物理组进行动员,组建课题组。

(4)填写江苏省《课题申请书》。

(5)对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

2.实施阶段:(2005年5月~2008年3月)

(1)根据实验方案,制订详细的实施细则。

(2)分阶段进行实施。

(3)每学期举行1~2次校际交流活动。

(4)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5)搜集本课题的教学个案。

(6)录制本课题课堂教学录像。

(7)制作多媒体课件。

(8)分阶段进行总结并形成阶段性总结。

(9)根据实验情况,调整实验策略。

(10)做好实验台帐。

(11)及时撰写有关研究论文。

3、结题阶段:时间:07年12月到08年3月。(1)总结整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并交流。(2) 搜集各科资料、台帐、数据等并整理资料,形成文档。(3)奖勤罚懒,表彰先进个人。(4) 撰写研究报告。(5)组织结题活动。

八、保障措施

--

1、学习制度。

课题组组织集中学习、研究、交流,做到收获和困扰集中交流,集体解决。开题时组织教师对“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结合”课题方案的学习研讨,消化吸收,使课题方案的基本思想变为教师的实际行动。加深对本课题支撑性理论的认识,开展对具体操作的效果评价并及时修正操作措施。小组研讨一周一次,大组研讨一月一次。

2、研讨制度。

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干力量,通过对这些教师的培训并组织研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促进各位教师积极参与学科特色的建设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人员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⑴、举办课题教学观摩,实战练兵,丰富操作实践。课题组成员每两周开设一次研讨课。

⑵、阶段性评价学生学习进步,检测能力发展情况。重点抓好期中、期末两阶段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

⑶、举办“双案”设计比赛,通过交流切磋、互动评价改进“双案”设计,提高“双案”质量,以更好实现启发导学。“双案”设计比赛每月一次。

⑷、邀请专家学者、教学一线有突出成效的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以提高“导学”水平。还拟开设课题专题论坛,合力攻关,克服操作难点。

⑸、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自评、互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互动式评价以教学单元为周期。

3.激励制度。

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与教师工作成绩、考核挂钩,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考核措施。

九、课题组构成情况

顾问:郑耀中(校长)

戴达明(教研室物理教研员)

潘纯良(教研室教科员)

课题组组长:蒋正怀课题组副组长:孙富春

成员:邵敏华王小强高群许卫群周旭东余泉洪

方以秀张俊岭谈立民黄国弋余冬冬张波

--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发表时间:2012-06-08T10:27:50.887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袁玉阔[导读]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云南省宣威市第七中学袁玉阔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 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目标,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内容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中。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的人格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2. 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是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不顾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考试有关的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的学习主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教师的职责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3. 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既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到底要考什么和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以往的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由于这种考试过分强化选拔功能,有时甚至成了决定师生命运的唯一指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 这就要求教师、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在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结果及其管理等在内的整个评价制度上寻求新的突破。同时,由于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特殊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评价制度的变革乃至于整个新课程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调查问卷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师生共建高效课堂,学校课题组决定开展本次问卷调查。请你们务必据实填写,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下列各题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在还可在12题中补充你的想法。 1、你对“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为主”的课堂模式持何态度() A、赞同 B、不赞同 C、无所谓 D、思维无法自主学习 2、你觉得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多长时间(分钟)为宜?() A、30 —45 B、20--30 C、10—20 D、5—10 E、教师因内容而定 3、你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何看法?() A、难学 B、好学 C、有兴趣学 D、思维跟不上 4、你的物理老师平常上物理课常用那些手段?() A、多用讲授,语言具有启发性 B、能引导探究,并有小组内交流合作。 C、插入多媒体课件。 D、做演示实验 5、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你清楚吗?:() A、不清楚。 B、清楚。 C、老师清楚,我跟着就行。 D、因有预习,故知道难点 6、你认为咱样的“学案”可以指导你高效学习?() A、有目标要求 B、有学法指导 C、有内容提要 D、有例题示范 7、你的物理老师对配套资料上的例题、习题是怎么处理的?() A、按顺序讲解 B、仅讲有代表性的题 C、授课中使我们会了,没有必要讲 D、让我们作,共性问题要求讲 8、你认为学好“物理”学科最重要的是什么?() A、掌握概念和规律。 B、掌握解题方法。 C、多做练习题。 D、学会思考 E、多做实验 F、多掌握基本模型

9、在高三复习中你认为那一阶段复习最有效?() A、一轮 B、二轮 C 、三轮 D、自行梳理E、考试太多,没法消化 10、在课堂上你没有积极参与问题交流或展示的原因是:() A、因为害怕说错,担心同学笑话我 B、因为老师不给我机会。 C、因为我不会,无话可说。 D、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说 11、物理课堂教学中你希望老师怎样做?() A、重组教材工作,不照本宣科 B、生动有趣的讲解。 C、多启发思维 D、多讲例题 12、课堂上学生主讲、老师只是点拨和引导可以吗?() A、不行,对知识总是掌握不好。 B、可以,学生讲解,我们记得更牢固;教师点拨和引导,掌握得很好。 C、对于重、难点必须由老师讲 D、如何思维得靠老师来培养 13、你觉得怎样引入新课最好?() A、引起学习兴趣 B、引起对问题的质疑 C、能提出问题 D、明确学习目标 14、你对待作业的态度是什么?() A、合适的量,会认真完成。 B、时间不够,有时只能应付。 C、随便抄一份或者干脆不交 D、喜欢思考和总结 15、你有没有笔记本和纠错本?() A、没有,觉得没有必要,做了也不看 B、有,将重点的知识点归纳,便于复习 C、有,但仅抄写老师在黑板上写的 D、有,不仅记老师写的,还记老师说的 16、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课是怎样的?( ) A、老师讲的精彩的 B、教学手段多样的 C、启发得当的 D、举一反三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导学案

第12讲 平抛运动 【重点知识梳理】 一、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1.性质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基本规律 以抛出点为原点,水平方向(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x =v 0,位移x =v 0t .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y =gt ,位移y =12 gt 2. (3)合速度:v =v 2x +v 2y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v y v x =gt v 0. (4)合位移:s =x 2+y 2,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 α=y x =gt 2v 0 . 3.对规律的理解 (1)飞行时间:由t =2h g 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 ,与初速度v 0无关. (2)水平射程:x =v 0t =v 0 2h g ,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3)落地速度:v t =v 2x +v 2y =v 20+2gh ,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有tan θ=v y v x =2gh v 0,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有关.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所以做平抛运动 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 内的速度改变量Δv =g Δt 相同,方向恒 为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5)两个重要推论 ①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 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2中A 点和B 点所示.

②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tan θ. 二、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 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除要运用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规律,还要充分运用斜面倾角,找出斜面倾角同位移和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常见的模型如下: 方法 内容 斜面 总结 分解速度 水平:v x =v 0 竖直:v y =gt 合速度:v =v 2x +v 2y 分解速度,构建速度三角形 分解位移 水平:x =v 0t 竖直:y =12 gt 2 合位移:s =x 2+y 2 分解位移,构建位移三角形 1.受力特点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2.运动特点 在初速度v 0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合外力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F 合m . 3.求解方法 (1)常规分解法:将类平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初速度方向(即沿合外力的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分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影响,且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 (2)特殊分解法:对于有些问题,可以过抛出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a 分解为a x 、a y ,初速度v 0分解为v x 、v y ,然后分别在x 、y 方向列方程求解.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例1.(多选)对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完整版)平抛运动导学案

平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结合牛顿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 3、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及规律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抛体运动 1、抛体运动:以一定的 将物体抛出,在 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在 作用下的运动。 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 方向的抛体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速度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1)特点:水平方向 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受 作用,做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 的直线运动。 (2)研究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 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 (1)水平方向:v x = (2)竖直方向:v y = (3)合速度大小:v = (4)合速度方向:tan θ= = v gt (θ为v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y ) v v x =v 0

三、平抛运动的位移 x= ,y= ; s= ,tan φ= 。 tan θ= tan φ 四、一般的抛体运动 物体抛出的速度V0沿斜上方或斜下方时,物体做斜抛运动(设V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1、水平方向:物体做 运动,初速度=x v 2、竖直方向:物体做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初速度=y v 【合作探究案】----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课题一、对抛体运动的理解 1、物体做抛体运动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抛体运动的特点 (1)理想化特点:物理上提出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_________的作用,忽略_________。 (2)匀变速特点:抛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始终等于_________,这是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其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运动。 (3)速度变化的特点: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________, 均为_________=?v ,方向___________。 3、平抛运动的理解 (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x v x =v 0 x v y1v y2v y3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表时间:2013-07-01T15:23:29.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总第146期供稿作者:李汉文[导读] 一上课老师投影出示:“考考你,看看谁最聪明——世界上偷什么的‘贼’最可恶?” 李汉文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吴堡中学7182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扎实严谨灵活多变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极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2.联系实际。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现。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现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1.转变观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 2.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这样有利于求新质疑。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王长柱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教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8。 [2]刘志明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安徽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9。

高中物理素质教学的五种模式

高中物理素质教学的五种模式 发表时间:2011-06-02T17:49:41.82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邓听言 [导读] 本文探讨高中物理素质教学模式: 邓听言 摘要:本文探讨高中物理素质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等,介绍它们的具体流程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教学模式;科学探究 作者简介:邓听言,任教于广西横县中学。 什么是素质教育?尽管说法有很多种,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而我国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1.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2.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3.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努力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完整的、和谐的人。 高中物理教学要紧跟国家的教学改革步伐,努力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还是在课堂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民主意识,改变以往应试学习为终身学习,学生也要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针对不同的物理知识特点,选择比较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等。不管采取那种模式教学,都要注意物理学科的四个特点:1.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应用广泛;2.是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3.是一门实验科学;4.是一门严密、定量的精密理论科学。例如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两类:①引导发现式:创设情景—观察探究—推理证明—总结练习;②探究训练式:遇到问题—搜集资料和建立假说—用事实和逻辑论证—形成探究能力。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教案 高中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电场强度设计如下探究过程: 本模式适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在学习中实现掌握知识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怎么样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儿、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可用下面的流程进行 该模式适用于陈述性知识点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自学能力,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后,教学真可谓实现“教,就是为不教”的更高境界。 三、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个人与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具体流程是: 本模式主要用于活动课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形成民主学术氛围,使学生在相互的交往、协作中体会到“互补是一种需要”的真正含义。在创新中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建议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建议 1、上好物理第一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在学高中物理之前听他们师哥师姐说:“物理最难学、最抽象、最难懂”,这无形之中对物理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同时在最近学习过程中某些章节较难理解,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学好物理缺乏信心。因此解决此问题尤为重要。 2、注意初中和高中的衔接。初中物理机械记忆东西较多,形象思维活动要求多。高中物理在学习内容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很大增加,研究物理现象较复杂,分析问题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需要具有特别的科学思维能力。 3、课前应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函数关系,图像应用等等; 4、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物理概念的引入要自然、直观,表述要准确,巩固要抓反复,反复抓。教会学生准确认识概念和规律,如速度的概念中,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 5、改变长期形成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 6、加强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必将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研究性实验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采集数据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7、一定教会学生准确运用物理符号,规范使用数学符号等等。 8、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指导学生怎样读?思考什么?通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9、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不定期召开学生物理学习座谈会,了解学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应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及生活状况。学生亲其师必信其道,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抛体运动》教学设计教学 课题 《平抛运动》[必修 2 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研究平抛运动采用的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直观感受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平抛物体运动规律。这一学习过程的经历,能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乐趣,领悟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这种方法的意义,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日常生活中平抛运动的现象也较多,通过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这两种运动的规律。 平抛物体的运动是曲线运动一章的重点,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平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它体现了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先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再进行合成,从而理解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叠加原理,并且会利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节的内容较简单,得出结论也并不难,但是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是运动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 问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运动规律,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并归纳出其运动规律。为突破这一难点,通过设计从观察现象--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录像慢放)的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平抛运动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并直接画出位移、速度矢量关系图,从而自然地归纳出其运动规律。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转折点,以前学生接触的都是直线运动,而本节内容是比较典型的曲线运动,对于直线运动的规律学生非常熟悉,而对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及运动规律是陌生的。所以本节教学通过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录像慢放)等手段探索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用合成和分解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思路,提高对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 (1)知道抛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分类。 (2)理解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 落体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处理平抛运动的思路,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4)了解斜抛运动的性质及处理思路。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导学案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实验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学会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出初速度。 【学法指导】 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 【知识链接】 平抛运动规律,数学中抛物线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方法探究 阅读P12面“参考探究”尝试回答问题1 问题1:我们能够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有那些? 阅读P11面“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尝试回答问题2 问题2:如何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阅读P11面“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尝试回答问题3 问题3:怎样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知识点二:实验案例 为记录平抛运动轨迹,实验室中较常用的方法是教材介绍的参考案例1 1、实验器材 附带金属小球的斜槽、木板、竖直固定支架、白纸、图钉、刻度尺、三角板、 重锤、铅笔。 2、实验步骤如下 ①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轨道上,如小球能在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水平水准已调好。

②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上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③确定坐标原点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 ④描绘运动轨迹用铅笔的笔尖轻轻地靠在木板的平面上,持续调整笔尖的位置,使从斜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碰到笔尖,然后就用铅笔在该处白纸上点上一个黑点,这就记下了小球球心所对应的位置。保证小球每次从槽上开始滚下的位置都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可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取下白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3、注意事项: ①实验中必须保证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方木板必须处在竖直平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木板但不接触。 ②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为此,可在斜槽上某一位置固定一个挡板。 ③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而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位于槽口末端上方r处(r为小球半径)。 ④应在斜槽上适当的位置释放小球,使它以适当的水平速度抛出,其轨迹由木板的左上角到达右下角,这样能够使实验误差较小。 ⑤须在斜槽末端用重锤线检查白纸上所画y轴是否竖直。 问题1:小球为什么每次要从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 问题2:为什么要将斜槽末端调水平? 知识应用: 例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能够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A.让小球多次从位置上滚下,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 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和,记下平抛初位置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 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⑴完成上述步骤,将准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⑵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提示回顾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对照分析即得。 反思: 例2:如右图所示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简图,下图是实验后白纸上的轨迹图。 ⑴说明图中的两条坐标轴是如何作出的。 ⑵说明判断槽口的切线是否水平的方法。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2019年精选文档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与深化,“导学案”、“活动单”充实着我们的课堂,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亦不能外,本文就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设计策略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课堂教学实践. 1 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 1.1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整理,再通过习题训练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偶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教师问,学生被动地答.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直至“自主学”的蜕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能力. 1.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环节划分 导学案教学模式具体讲是怎样一种教学模式呢?该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教师所发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明确对应章节的所学内容,明确已知和未知,这样可以更加明确上课的目的;

第二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对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讨论、探究.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拿出自己对导学案问题的结论和存疑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探究的基本思路,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将各组学生讨论学习的结论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 第三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巩固. 1.3 优秀导学案的特点 由上文可知,“导学案”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义,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能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学案的质量.优秀的高中物理导学案应该有这样一些特点: (1)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2)导学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 (3)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要起到引而不发的作用,推进学[HJ1.55mm]生自主学习,并提供足够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巩固物理所学; (4)导学案应该体现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导学案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路,这一点会有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养成; (5)导学案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 2 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探析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课标下,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今 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 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找出 合理的解决方法,浅谈一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探析 一、认清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高中物理教学中考核模式单一 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查就是通过考试,考试的成绩决定了 你学习的好坏。这样的考核方式,就完全依赖于成绩的高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与素质教育相冲突的,是不能 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物理学科本身就是实用性比较强的实验性学科,在物 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在考试试卷上是体 现不出来的。有些学生学得都是死知识,根本不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 缺乏动手能力。 2.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高考,考出好的成绩。正 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往往采取的是上课讲授物理基 础知识,布置大量的物理练习作业,或是出经典物理试题进行考试。这些对于原 本对物理知识没有真正理解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更是提不起一点兴趣,这样 一来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3.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内容枯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中生接触的信息量也日渐加大,而很多学校还是 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学生对 教学设备的要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上学校选取的教材 往往是理论性比较强,趣味性缺乏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比较难懂,重点难点不够 清晰,有些知识的安排不够合理,显得有些凌乱。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思路探析 1.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大纲的转变 实验教学大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第一,“物理实验”提法的转变。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的提法转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使 物理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第二,物理实验呈现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下, ①将“物理实验与探究”融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②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器材,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突出了让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 并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加以变化,与传统 教学方式相比要向灵活性高、实践性强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上转变,提高学生的 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 2.改变教学方式 (1)独立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教到学”,即从教师传授为主转变为学生 自己主动学。 (2)主动性。把学习的责任由教师的身上逐步转移到学生身上,两者相互结合,把学习与学生自身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3)问题性。归根结底,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文献综述.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文献综述 雷伟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目前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 进入全面实施和调整阶段,本文研究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基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诸多文献,从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新课改实施中高中物 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希望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新课程的变化促进高中物理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关键字: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使用,再加上广大教师的改革热情,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课堂教学 实践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1]部分教师仍将把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 教学的唯一目标,从而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导致中学物理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变得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课堂的确很“活跃”, 但只是形式上追实际上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时间观念不强,而且对教学内容处理随意求“热闹”, 性很大,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这些现象或做法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 或低效,而且漠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改 革的顺利进行。[2]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为我们设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就是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因此,有必要对近期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 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文献做一综述,以方便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进行 该方面的研究。 本人在CNKI中模糊搜索从2000年至今的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论文有总共22篇(包括10篇硕士论文、期刊11篇结果如下图所示。选择新课标

高中物理必修二52导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5.2《平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 2、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及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案导学】复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导出公式: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3. 在曲线运动中,合运动与分运动及各个分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运动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在效果上是完全相同的。 ②运动的: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种不同的运动,各个运动互相独立进行,互不 影响。 ③运动的: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结束,合运动与分运动时间相 同。 二、新知学习(一)抛体运动 1.定义:以一定的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2.特点:物体只受作用,其加速度,所以抛体运动是个运动。 3. 分类:(1)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叫做 (2)初速度沿竖直方向的,叫做 (3)初速度方向是斜向上或斜向下方,叫做 (二)、平抛运动的研究 1、平抛运动的特点 初速度沿方向,只受力作用,轨迹为线 2、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化曲为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做什么运动? 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竖直方向,它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是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那么物体在水平方向做运动;重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为所以加速度为那么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运动 平抛运动就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合成。 训练题1.关于平抛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的速度在时刻变化B.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在时刻变化 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 平抛运动的速度不可能竖直向下 (三)平抛运动的求解方法 1、抛体的位置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的求解。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物体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坐标为 ? ? ? = = y x 2、抛体的位移 位移的大小= s 合位移s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β tan 3、抛体的速度 水平分速度为Vx= 竖直分速度为Vy= t秒末的合速度= t v t v的方向= θ tan 课外思考:能否用v=v0+gt求A点的速度? 又能否用v2-v02=2gS求A点的位移? 知识小结:对抛体运动的理解 1、物体做抛体运动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抛体运动的特点(1)理想化特点:物理上提出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_________的作用,忽略_________。 (2)匀变速特点:抛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始终等于_________,这是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其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运动。 (3)速度变化的特点: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________,均为_________ = ?v,方向___________。 3、平抛运动的理解(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性质:加速度为g的_______________运动。 (3)处理思路: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_____________和竖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 一个物体以l0 m/s的速度从10 m的水平高度抛出,落地时速度与地面的夹角θ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

13平抛运动导学案

1.3平抛运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什么叫平抛运动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_____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物体只在____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特点 1.平抛运动的分解 (1)水平方向上物体不受力,做保持初速度不变的___________运动. (2)竖直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做_________运动. 2.平抛运动的性质:加速度为___________的________曲线运动,因此,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均为Δv=gΔt,方向__________.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水平方向:物体做____________运动,vx=v0,x=____t. 2.竖直方向:初速度为___,物体做_________运动,vy=____,. 3.合运动的求解及其运动轨迹(如图1-3-1)

图1-3-1 (1)任意时刻t的速度vt=_________,速度vt与x轴的夹角θ,则tanθ=__________. (2)运动轨迹方程 由x=v0t,y=gt2/2消去t得y=_______.因g和v0为常数,所以轨迹为_______. 四、学生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_____. (2)根据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并求_______. 2.实验原理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分运动合成的,即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根据公式:x=v0t和 y=1 2gt 2,就可求 得v0=_______,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