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一科中医适宜技术

外一科中医适宜技术

外一科中医适宜技术
外一科中医适宜技术

外一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起病急。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属中医胃脘痛,腹痛范畴。中医认为是由暴食暴饮,蛔虫上扰和外邪侵袭所致。西医认为是各种因素造成胆汁胰液逆流,激活胰中的胰酶,胰液分泌增加,胰管内压增高,小胰管破裂,胰液外渗,自我消化而使胰腺发生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近年来,治疗急性胰腺炎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延期手术和个性化方案治疗,其治疗费用明显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减少

治疗方法:西医方面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电酸碱平衡,给善宁、静脉营养,解痉止痛等治疗;并进行医学影像对胰腺变化的监测,必要时行手术治疗。中医方面给予静脉注射丹参、生脉;胃管内注入大气汤或清胰汤。大承气汤:柴胡、黄苓、芒硝、厚朴、积实。清胰汤:柴胡、黄苓、胡连、白芍、木香、元胡、大黄、芒硝,若为蛔虫上扰,加使君子、苦楝皮根,细辛等。针刺足三里穴或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中上腹部给皮硝外敷。

讨论:生脉和丹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结和粘附作用,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改善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缺血对胰腺的损害。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给予善宁可减少胰腺分泌胰液;大承气汤或清胰汤由胃管注入,可起到通里攻下,增加肠蠕动,恢复肠动力,减轻肠胀气,清除肠内容物,排除毒素,以减轻中毒症状,同时可减轻肠胀气引起的腹高压症,以改善呼收、循环等。上腹部外敷皮硝,可减轻胰腺水肿及炎症。在进行保守治疗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动态的B-US、CT等影像检查,有脓肿形成、胰腺囊肿破裂、出血坏死进行性加重时可考虑手术清创引流。有胆总管被结石梗阻时,可采用ERCP取石。我们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较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其方法、效果肯定要好,其并发症和病死率有明显下降。有资料表明,其手术率由77.05%降至29.55%,病死率由40.5%降至11.36%

中医药治疗急性肠梗阻

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秘方

核心提示:一、中医中药: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大横。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

2 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

一、中医中药:

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

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

配穴:大肠俞、大横。

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

2 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3 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应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法。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肠粘连松解汤和温脾汤等。

二、在采用非手术疗法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病情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应及时修改治疗方案,以免丧失手术时机而影响预后,如病人症状有所改善出现排便排气也要分析是真象还是假象,防止在病情判断上发生错误。下列指标可作为判断梗阻解除的参考条件:自觉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出现通畅的排便排气,大便变稀,排便时有多量气体同时排出;排便排气后,腹胀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平片显示液平面消失,小肠内气体减少,大量气体进入结肠

中药敷脐治疗肠梗阻

老人长期便秘、婴儿巨结肠、颅脑外伤后长期卧床以及各种腹部手术后,都可以引起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发生,多数病人反复发生,在医院往往由医生主持治疗,但有些病人不可能长期躺在医院,需要自己或家人协助处理,掌握一些简易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很有帮助。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晚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淋巴管与神经,故渗透性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到全身。中医学认为,脐为任脉之神阙穴,任脉

乃奇经八脉之一,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在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同时,应用中药敷脐治疗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易为大多数患者接受。

现把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介绍如下:

芒硝外敷脐部选用纯净芒硝200~300g,装入棉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脐部。棉布袋潮湿或芒硝结块后即予更换,一般每日1~2次。芒硝咸苦而寒,具有较强的泻热通便、润下软坚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为高渗状态,它除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水分外,还能大量摄取腹腔内的渗出液,促

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大黄外敷脐部大黄粉30克,蜂蜜或75%乙醇调匀外敷脐部及其周围皮肤, 用胶布固定,持续敷10~12小时,每日换药1次。生大黄味苦寒泻下,可以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它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从而达到泻下通便作用。

大黄、芒硝合用外敷脐部把大黄300克、芒硝200克用榨汁机磨成粉状,充分混匀后用食醋调成糊状,装入布袋内,布袋的质地要柔软,然后铺平置于病人脐部,用腹带包裹固定。二者合用外敷具有消除腹胀、调理胃肠功能、促进排气、通便、消炎消肿、散瘀等功效。

麝香外敷脐部麝香1克,碾碎成药粉,置于患者脐部,外用4cm×4cm医用橡皮膏覆盖,注意四周要贴紧皮肤,每日一次。麝香乃辛温香窜之品,入肝脾经,开窍通闭,有促进胃肠蠕动、治疗肠梗阻之作用。

吴茱萸外敷脐部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贴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盖住并以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药1次。吴茱萸辛、苦而热,入肝、脾、肾经,上可暖脾胃,下可温肾阳,有疏肝下气、散寒止痛之效,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中药复方外敷脐部

(1)白芷、小茴香、檀香、大黄、赤芍、厚朴、木香、枳实、大腹皮、芒硝各30克,共研末,鸡蛋清调糊状,30克/次,纳入医用胶布敷于脐部,2次/日。(2)木香、丁香、小茴香、肉桂各100克,研为细末,取30克药末装于纱布袋内,置于脐部,其上加热毛巾热敷,再覆以塑料薄膜保温。每次外敷30分钟以上。

(3)当归、丹参、红花、桃仁、厚朴、元胡、陈皮、白术、生白芍、甘草、赤芍各100克,粉碎后装入1个10cm×10cm的粉红色纯棉布包中,将“药包”敷在脐部,外用绷带或宽布带固定,温水袋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3次。

食醋、食盐为主外敷脐部先将中药大黄、厚朴、桃仁、枳壳、赤芍、卜子各30克碾碎,入砂锅炒热,再将食醋、食盐、芒硝混合溶化,倒入砂锅同中药快速翻匀,装入棉布制成的袋里摊平,放在脐部热敷至余温消失,每日2次。

鲜生姜、葱白外敷脐部鲜生姜、葱白各100克,研细用纱布包裹,敷脐,每12小时更换1次。生姜归脾胃,能祛脾胃寒邪,助脾胃阳气,开胃健脾消食去滞;葱白归肺胃经,有散寒通阳、温经通络之效。

疗法提供:宁夏彭阳县医院袁卉屏王东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①禁止饮食饮水。②胃肠减压:持续减压非常重要,可以减轻肠腔过度膨胀,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肠麻痹的发生。

③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采用静脉补液,可迅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抗生素应用:由于梗阻后肠道环境发生变化,血运障碍,肠道防御屏障破坏,极易发生肠道及血液感染,应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⑤保留灌肠:可迅速排除肠道积滞,减轻肠道负荷。⑥酌情给予止痛药、解痉药:此类药物应慎用,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中医中药治疗:肠梗阻由于肠腔部分或全部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治当通里攻下为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辅。以此为原则,我们采用中药治疗。

方剂为:厚朴12g,枳实12g,莱菔子(炒)12g,木香10g,乌药10g,青皮10g,当归15g,赤芍15g,桃仁6g,红花6g,丹皮6g,延胡素6g,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6g。

呕吐重者加姜半夏、竹茹;发热者加金银花、黄芩。水煎,由胃管注入,每日1剂。亦可药液保留灌肠。

针灸疗法: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三阴交。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中脘、曲池。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种类型肠梗阻的40%左右。肠梗阻属于祖国医学的“关格”、“肠结”范畴。凡因饮食不节,虫疾内扰,内虚外寒,脾湿积滞,阳明热结,气滞瘀阻,饮停肠间,均可发为“关格”,出现痛、呕、胀、闭等症状。

肠粘连、粘连带多是由于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采用通里攻下,行气合血之法,可取得良好效果。自拟粘连松解汤以通里攻下为主,厚朴消气散壅,枳实破气散结,大黄攻积泻热,芒硝润燥软结。

“气行则血行”,行气合血化瘀药物则能改善肠道血运,增强通里攻下作用。再配合针灸穴位刺激,加强肠道蠕动,辅以西医一般治疗,相辅相成,痛、呕、胀、闭诸症皆除,效果满意。腹膜炎体征不明显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保守治疗,症状多能缓解。

攻邪不可太过,以防伤阴。亦应密切观察病情,保守治疗48小时后症状仍无缓解,出现腹膜炎症状者,或治疗过程中腹痛无缓解或进行性加重,甚至出现休克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处理中的难题,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因此预防粘连形成十分重要。在行腹腔手术时,止血不彻底,肠管暴露过久,手套上滑石粉等异物带入腹腔,腹膜撕裂、缺损,大块组织结扎,腹腔引流放置等均为促成粘连的因素,应予预防。

中药熏蒸治疗腰腿痛

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秘方

核心提示:一、中医中药: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大横。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

2 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

一、中医中药:

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

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

配穴:大肠俞、大横。

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

2 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3 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应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法。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肠粘连松解汤和温脾汤等。

二、在采用非手术疗法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病情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应及时修改治疗方案,以免丧失手术时机而影响预后,如病人症状有所改善出现排便排气也要分析是真象还是假象,防止在病情判断上发生错误。下列指标可作为判断梗阻解除的参考条件:自觉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出现通畅的排便排气,大便变稀,排便时有多量气体同时排出;排便排气后,腹胀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平片显示液平面消失,小肠内气体减少,大量气体进入结肠

中药敷脐治疗肠梗阻

老人长期便秘、婴儿巨结肠、颅脑外伤后长期卧床以及各种腹部手术后,都可以引起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发生,多数病人反复发生,在医院往往由医生主持治疗,但有些病人不可能长期躺在医院,需要自己或家人协助处理,掌握一些简易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很有帮助。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晚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淋巴管与神经,故渗透性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到全身。中医学认为,脐为任脉之神阙穴,任脉乃奇经八脉之一,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在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同时,应用中药敷脐治疗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易为大多数患者接受。

现把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介绍如下:

芒硝外敷脐部选用纯净芒硝200~300g,装入棉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脐部。棉布袋潮湿或芒硝结块后即予更换,一般每日1~2次。芒硝咸苦而寒,具有较强的泻热通便、润下软坚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为高渗状态,它除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水分外,还能大量摄取腹腔内的渗出液,促

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大黄外敷脐部大黄粉30克,蜂蜜或75%乙醇调匀外敷脐部及其周围皮肤, 用胶布固定,持续敷10~12小时,每日换药1次。生大黄味苦寒泻下,可以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它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从而达到泻下通便作用。

大黄、芒硝合用外敷脐部把大黄300克、芒硝200克用榨汁机磨成粉状,充分混匀后用食醋调成糊状,装入布袋内,布袋的质地要柔软,然后铺平置于病人脐部,用腹带包裹固定。二者合用外敷具有消除腹胀、调理胃肠功能、促进排气、通便、消炎消肿、散瘀等功效。

麝香外敷脐部麝香1克,碾碎成药粉,置于患者脐部,外用4cm×4cm医用橡皮膏覆盖,注意四周要贴紧皮肤,每日一次。麝香乃辛温香窜之品,入肝脾经,开窍通闭,有促进胃肠蠕动、治疗肠梗阻之作用。

吴茱萸外敷脐部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贴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盖住并以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药1次。吴茱萸辛、苦而热,入肝、脾、肾经,上可暖脾胃,下可温肾阳,有疏肝下气、散寒止痛之效,促

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中药复方外敷脐部

(1)白芷、小茴香、檀香、大黄、赤芍、厚朴、木香、枳实、大腹皮、芒硝各30克,共研末,鸡蛋清调糊状,30克/次,纳入医用胶布敷于脐部,2次/日。(2)木香、丁香、小茴香、肉桂各100克,研为细末,取30克药末装于纱布袋内,置于脐部,其上加热毛巾热敷,再覆以塑料薄膜保温。每次外敷30分钟以上。

(3)当归、丹参、红花、桃仁、厚朴、元胡、陈皮、白术、生白芍、甘草、赤芍各100克,粉碎后装入1个10cm×10cm的粉红色纯棉布包中,将“药包”敷在脐部,外用绷带或宽布带固定,温水袋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3次。

食醋、食盐为主外敷脐部先将中药大黄、厚朴、桃仁、枳壳、赤芍、卜子各30克碾碎,入砂锅炒热,再将食醋、食盐、芒硝混合溶化,倒入砂锅同中药快速翻匀,装入棉布制成的袋里摊平,放在脐部热敷至余温消失,每日2次。

鲜生姜、葱白外敷脐部鲜生姜、葱白各100克,研细用纱布包裹,敷脐,每12小时更换1次。生姜归脾胃,能祛脾胃寒邪,助脾胃阳气,开胃健脾消食去滞;葱白归肺胃经,有散寒通阳、温经通络之效。

疗法提供:宁夏彭阳县医院袁卉屏王东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①禁止饮食饮水。②胃肠减压:持续减压非常重要,可以减轻肠腔过度膨胀,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肠麻痹的发生。

③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采用静脉补液,可迅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

抗生素应用:由于梗阻后肠道环境发生变化,血运障碍,肠道防御屏障破坏,极易发生肠道及血液感染,应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⑤保留灌肠:可迅速排除肠道积滞,减轻肠道负荷。⑥酌情给予止痛药、解痉药:此类药物应慎用,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中医中药治疗:肠梗阻由于肠腔部分或全部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治当通里攻下为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辅。以此为原则,我们采用中药治疗。

方剂为:厚朴12g,枳实12g,莱菔子(炒)12g,木香10g,乌药10g,青皮10g,当归15g,赤芍15g,桃仁6g,红花6g,丹皮6g,延胡素6g,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6g。

呕吐重者加姜半夏、竹茹;发热者加金银花、黄芩。水煎,由胃管注入,每日1剂。亦可药液保留灌肠。

针灸疗法: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三阴交。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中脘、曲池。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种类型肠梗阻的40%左右。肠梗阻属于祖国医学的“关格”、“肠结”范畴。凡因饮食不节,虫疾内扰,内虚外寒,脾湿积滞,阳明热结,气滞瘀阻,饮停肠间,均可发为“关格”,出现痛、呕、胀、闭等症状。

肠粘连、粘连带多是由于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采用通里攻下,行气合血之法,可取得良好效果。自拟粘连松解汤以通里攻下为主,厚朴消气散壅,枳实破气散结,大黄攻积泻热,芒硝润燥软结。

“气行则血行”,行气合血化瘀药物则能改善肠道血运,增强通里攻下作用。再配合针灸穴位刺激,加强肠道蠕动,辅以西医一般治疗,相辅相成,痛、呕、胀、闭诸症皆除,效果满意。腹膜炎体征不明显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保守治疗,症状多能缓解。

攻邪不可太过,以防伤阴。亦应密切观察病情,保守治疗48小时后症状仍无缓解,出现腹膜炎症状者,或治疗过程中腹痛无缓解或进行性加重,甚至出现休克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处理中的难题,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因此预防粘连形成十分重要。在行腹腔手术时,止血不彻底,肠管暴露过久,手套上滑石粉等异物带入腹腔,腹膜撕裂、缺损,大块组织结扎,腹腔引流放置等均为促成粘连的因素,应予预防。

中药熏蒸治疗腰腿痛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

朱少华

宋贵杰教授为全国第二批百名师带徒名老中医之一,为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在其临床、教学、科研实践40余载中,悉心研究,推陈出新,学验俱丰。在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既擅长手法,又善用药治,非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立法,用药精当,疗效显著,享誉陇原。笔者有幸跟师读研,悉得传授,兹将宋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立法及遣方用药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1辨证分型及立法方药

1.1内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属于中医“腰腿痛”、“痹证”的范畴,宋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既与外伤导致气血淤滞经络相关,又与肝肾亏虚致腰府功能失调、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有着密切联系。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之肢体、筋脉、肌肉、关节等部位,以致痹阻不通,气血不行,加之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不荣则痛或伴有麻木,内外相合而致痹证。病久邪阻经络,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或痹久正虚,气血津液运行

迟涩,形成瘀血,或因猝然扭伤,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故依据症状及四诊合参分为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郁结证、肝肾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青壮年多见,常与跌仆、闪挫等外伤有关,急性发作,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卧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合舒筋活血汤化裁加减。基础方为枳壳12g、青皮12g、香附12g、川芎12g、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制乳香6g、制没药6g、五灵脂12g、蜈蚣9g、虫9g、三七粉3g、甘草6g。

风寒湿阻证:腰腿冷痛,酸胀麻木,渐渐加重,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恶寒畏风,肢体沉重发凉,阴雨天疼痛加重。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治宜祛风散寒利湿,温经通络止痛。方用独活寄生汤合小活络丹化裁加减。基础方为制草乌9g、独活12g、桑寄生12g、焦杜仲12g、川牛膝12g、细辛6g、秦艽12g、茯苓12g、肉桂9g、防风12g、川芎12g、当归12g、杭白芍12g、地龙12g、制乳香6g、制没药6g、甘草6g。

湿热郁结证:多为急性期,腰部疼痛,腿软无力,步履困难,遇温热或阴雨天痛增,痛处伴有热感,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筋活络。方用二妙散合加减木防己汤化裁加减。基础方为黄柏12g、苍术9g、防己12g、薏苡仁15g、通草12g、滑石12g、萆薢12g、秦艽12g、泽兰12g、益母草12g、紫丹参12g、红花9g、蜈蚣12g、甘草6g。

肝肾亏虚证:多见慢性腰痛或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腰腿酸痛,腿膝无力,喜按喜揉,筋转跟痛,遇劳则甚,休息后缓解,有时伴有耳鸣、重听。偏阳虚者少腹拘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或面目、下肢浮肿,气短语怯,精神萎靡,自汗便溏,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心烦失眠,头晕目眩,口干舌燥,面色潮红,倦怠乏力,便秘溺赤,多梦或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方用补肾壮筋汤化裁加减。基础方为炙黄芪15g、熟地黄15g、杭白芍12g、山茱萸12g、云茯苓12g、续断12g、焦杜仲12g、川淮牛膝各12g、五加皮12g、蜈蚣9g、川芎12g、当归12g、紫丹参12g、甘草6g;偏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肾阳,合金匮肾气丸或青娥丸化裁加减;偏肾阴虚者,治宜滋补肾阴,合六味地黄丸化裁加减。

宋教授在上述基础方药中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善于使用虫类药物蜈蚣、全蝎、乌梢蛇、虫以搜风除痹。同时依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结合本病病理特点,使用频率较高的几味中药为蜈蚣、川芎、当归、牛膝、续断、紫丹参,其中蜈蚣的使用频率最高。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

明蜈蚣、紫丹参有扩张血管、解除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续断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炎症吸收;川芎、当归、牛膝能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平滑肌收缩,从而达到止痛,纠正腰椎运动失衡的作用。

1.2外用熏洗方药及随症加减

外治法以祛邪为主,标本兼治。正如清代医家吴师机概括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以自拟敦煌腰腿痛活络方为基础化裁加减。药用:伸筋草30g、透骨草30g、生五味子15g、生山茶15g、威灵仙15g、生川乌12g、生草乌12g、羌活15g、独活15g、红花12g、川芎15g、当归尾15g、鸡血藤15g、泽兰叶15g、桑枝15g、海桐皮15g、陈醋250mL、黄酒20mL。气滞血瘀偏重者去生五味子、生山茶,加枳壳25g、三棱12g、莪术12g、赤芍15g、延胡索15g;肝肾亏虚证实显者,去生五味子、生山茶、威灵仙、生川草乌、羌活、独活、川芎,加五加皮30g、千年健15g、川淮牛膝各15g;风寒湿邪偏重者,去生五味子、生山茶、当归尾,加花椒30g、防风15g、木瓜15g、麻黄12g、苍术15g、艾叶15g、桂枝15g;湿热郁结明显者,去生五味子、生山茶、威灵仙、生川草乌、羌活、独活,加连翘15g、秦艽15g、益母草15g、萆薢15g、车前草15g、汉防己15g。

2典型病例

赵某,男,43岁,于2006年8月3日因慢性腰腿痛两年余,加重1天初诊。患者自述近两年来有慢性腰腿痛病史,常因劳累或受凉后出现症状或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平素腰膝无力,双下肢发凉,少气懒言。此次发作因在山路驾车颠簸后,忽然腰痛剧烈并向左下肢后侧放散,活动翻身困难。查体见L4、L5椎体棘突及旁开3cm处深压痛及叩击痛均阳性,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左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均减弱,左拇趾背伸及跖屈肌力均Ⅳ级。X线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有轻度向左侧弯畸形,骨质及四周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CT示:L4~5及L5~S1髓核向左侧突出,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舌质淡,脉沉细。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为肝肾亏虚证,以肾阳虚为主。嘱患者卧硬板床绝对休息,二便都在床上进行,给予补益肝肾,温阳通络中药内服。方药为上述补肾壮筋汤化裁加减后的基础方,每日1剂,煎2次分服,3周为1个疗程。外用熏洗方药为伸筋草30g、透骨草30g、五加皮30g、红花12g、川芎15g、当归尾15g、鸡血藤15g、泽兰叶15g、桑枝15g、海桐皮15g、制川草乌各12g、桂枝15g、千年健15g,陈醋250mL、黄酒20mL,清水2升,每日2次,2天1剂,每次熏洗30min。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体征缓

解,开始床上五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随症变化加减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体征完全缓解,开始下地活动,生活自理。

中药在肛肠痔漏专科中应用

俗话说十人九痔,本文为您系统介绍痔疮的症状与治疗.

常见症状

1.便时出血

特点是无痛,血色鲜红,便时出现。出血量一般不大,但有时也可较大量出血。

便后出血自行停止。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是出血的诱因。

2.痔块脱出

痔发展到一定程度即能脱出肛门外,痔块由小变大,由可以自行回复变为须用手推回肛门内。

3.疼痛

肛门沉重、疼痛,常与排便不尽感觉同时存在。痔块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时,局部疼痛剧烈。

4.癌痒

肛门周围搔痒,甚至皮肤湿疹,常使病人极为难受。

常用中成药

本病中医亦称痔,可分以下3型辨证治疗。

1.瘀滞型

症见痔核初发,粘膜郁血,肛门瘙痒不适,伴有异物感,或轻微便血,瘀阻作痛,舌暗,脉弦涩。

治宜:活血祛瘀。

可服:痔疮内消丸、少腹逐瘀丸、消痔丸等。

外用痔疮膏、化痔栓。

2.湿热型

症见肛门坠胀灼痛,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干苦,舌边尖红,苔黄厚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可服:地榆槐角丸、肠风槐角丸、脏连丸等。便秘加服脾约麻仁丸。外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九华膏、野茶花栓

3.血虚型

便血日久,眩晕耳鸣,心悸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补血止血。

可服:归脾丸、阿胶补血膏等。年老体虚,痔核脱出难以回复者,可服补中益气丸。

常用西药

1.高锰酸钾: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热水坐浴。

2.缓泻剂:用于便秘。如液体石蜡10-20毫升,每晚1次。或双醋酚酊5毫克,

每晚1次。

内痔外洗方:

1.五硝百部汤:五倍子30克芒硝30克桑寄生30荆芥穗花椒黄柏防风明

矾蛇床子苦参百部各15克煎水1000毫升每日2次。

2.】消肿止痛方:金银花蒲公英白菊花艾叶芒硝各30克花椒五倍子各

20克苍术防风侧柏叶各15克煎水1000毫升每日洗2次。

外痔方:

三黄坐浴汤

大黄赤芍蒲公英紫花地丁各次20克金银花芒硝黄柏1 各15克川黄连红花各10克用法:煎水1000毫升,坐浴每日2次。

中药在伤口不愈合方面的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实施方案

考勒乡卫生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落实东乡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决定在我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以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率和知晓率,降低农民群众看病费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使农村中医药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农民群众对于中医药适宜技术也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一、成立组织 我院成立以马树德院长为组长、马麟麒、马煜博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项目筛选 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满足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药适宜技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所选项目必须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尤其是目前正在使用的、疗效确切的、群众反映良好的、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项目;二是要安全、有效,便于掌握;三是要具有

较强的实用价值,疗效较好;四是成本要低;五是要适合农村和基层应用。确定10项适合在镇卫生院推广使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培训学习确定4项适合在村级卫生室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培训学习。 三工作实施 1、推广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专家指导与自学为辅,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培训与推广实效 2、设立针灸医疗科,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与推广工作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是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重要举措,对开发利用中医药资源,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明确责任,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推广工作。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宣传工作,采用宣传栏、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特点及疗效,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知晓率、认同率,引导群众自觉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带动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加强建设,分期培训。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定期集中进行辅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

目录 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1-2页 第二章推拿的手法………………………………3-7页 第三章推拿的手法………………………………8-13页 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 一、推拿的基本素质与要素 推拿医生的三项基本素质:良好的医德、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功夫。 推拿医生的临床三要素:诊断要明确、经穴要准确、手法要得当。 二、推拿时的几点注意 1、态度和蔼、严肃、要有同情心,要及时与患者交流,详细向患者交代治疗中的反应和禁忌事项,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情。 2、医生要保持仪表端正,应洗手,剪指甲,冬天要暖手后再施术,体位要端正,除小儿推拿外,医生不可坐位。施术中不允许吸烟,食点心,不允许与患者开玩笑或有刺激性的谈话。 3、手法要得当:不过猛、不过重、不浮躁。 三、推拿后的反应 推拿后患者都有一些反应,如疼痛等症状加重或疗效非常明显,疼痛症状似乎完全消失等,这些都是推拿后常见的反应,要及时告诉患者,解除患者的误解。我们把这些反应归纳为三期:不适期、轻快期、疲倦期,取得疗效后可再分为两期:恢复期,痊愈期。 四、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1、运动器官疾病: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肢体关节病,肩与关节软组织损伤,脱位,瘫痪(偏瘫和截瘫)。2、内科疾病:胃痛,胃下垂,腹泻,糖尿病,失眠等。3、儿科疾病:泄泻、疳积、发热、惊风、夜啼、盗汗、遗尿、肌性斜颈、小儿脑瘫等。 (二)禁忌症:1、有结核菌、化脓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2、癌症一般不做推拿。3、皮肤病,正在出血的肢体部位不宜推拿。 4、粉碎性骨折不宜推拿。 5、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和易流产的穴位如:三阴交、合谷等不宜推拿。 6、妇女经期最好不要作推拿。 五、推拿出现不良反应(晕推,似晕针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救治。 当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咀唇发乌、患者恶心、头发晕,不能坐立时即可认得为晕推症状。多发生患者过饥过饱来推拿,或手法在近心端用力不当造成。这时医生应立即施救,即掐人中、承浆、合谷、少商等穴位采取重手法,然后将患者置于通风的床位上,待患者缓解后给予温开水饮服、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即可恢复。如果严重的心肺疾病在推拿急救未获效时,应立即送急救中心救治。 六、推拿的时间 手法推拿治病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运用何种手法而定。时间过短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时间过长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同时避免患者误认为是保健推拿。所以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具体到手法一般来说:推、滚、摩、揉、按要比点、拿、扳、抖、摇时间略长点。 七、推拿体位 一般说,腰腿疾患多采取卧位,头颈疾患多采取坐位。 八、关于治疗巾的使用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

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县中医医院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县财政局: 我院严格按川社财2011[167]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安排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具体安排如下: 一、电教设备配置30万元; 电教设备选项及设备参数要求,祥见附件一; 二、人员培训经费20万元; 三、1、适宜技术调研经费:约3.0万元 组织我院适宜技术推广人员**、**、**、***、**、**、**、到安徽省太和县中医医院、内江市、天全县中医医院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进行调研,项目如下:**、**银于2011年7月到安徽省太和县中医医院、**、**、**2011年10月到内江市中医医院、天全县中医医院差旅费约30000.00元 2、筛选适宜技术项目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教材、器材:约8.0万元 推广项目如下; (1)电针治疗偏头痛;(2)非药物“五联”综合方案治疗颈椎病; (3)针灸治疗带状疱疹;(4)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杜氏手法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6)手法复位治疗颞颌关节脱位;(7)刮痧防治感冒技术;(8)温补法治疗慢性胃炎;(9)隔药饼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 推广小组经过研究确定前8项为推广项目,并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教材及购买器材。 推广小组编写教材及印刷费用约20000.00元 购买针灸针、电针治疗仪、神灯、颈椎牵引仪、刮痧板、艾条等器材 约60000.00元。

3、适宜技术推广小组成员的培训、经费:约2.8万元 我院推广小组派人员黄绍亮于2011年9月到省骨科医院进修学习。 ***于2011年4月到重医附一院进修学习及院内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4、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经费:约6.20万元 2011年对院内医务人员培训60人,每人培训40学时, 2012年对全县乡村医务人员培训120人次,每人培训40学时, 2013年对全县乡村中医人员进行临床实习、测试、考核,对以上项目进行总结,筛选出更加有优势的项目进行推广。 授课人员每学时经费100.0元,共约8000.00元。 学员每人每天生活住宿费用90.0元,共约54000.00元。 ***县中医医院 2011年10月18日 附件;1 视频会议音响系统设计方案 设备名称设备品牌设备型号设备规格国别数量单位 全频音箱SOUNDBOSE HV-8B 频响:70Hz—20KHz 美国 4 只灵敏度(声压级1W/1M):96dB(1W/1M) 最大声压级(在1M计算):120dB 推荐输入功率:150 to 300W 短期负载功率:300W 长期负载功率:150W 覆盖角度(水平°×垂直°):60°×60° 高频驱动器:1×1〞Exit horn loaded 低频驱动器:1×8〞 标准阻抗:8Ω 体积(高×宽×深):435×248×275mm

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

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 篇一: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创建省级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对照《安徽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相关要求,对我们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和推广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本着发掘自身优势,努力使优势达到有效发挥和提高;找出问题所在,不足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原则,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计划 1、积极建立和健全中医药队伍,完善中医相关科室设置和基本设备的配备,为进一步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和推广适宜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中心现有中医药人员9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2人,主治中医师3人,引进中医人才(中医学院应届毕业生)1人,主管中药剂师1人,推拿针灸专业人员有待引进和加强。 2、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和应用的力度,我们要根据中心实际技术力量和社区对中医药的需求制定适宜技术项目和具体推广办法,扩大应用面,提高受益面,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和疑难杂症疗效差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中心已具备一定的中医技术力量和病员基础,但是基本

上集中在解决专科疾病和疑难杂症方面,而相关中医康复科室没有集中设置,未形成浓厚中医康复氛围,更没有深入社区开展经常性、持续性的中医康复活动,尤其是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不多不规范,相关的健康教育跟不上,此外由于居民认知度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不大,结果没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养生保健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工作与政府的要求,居民的希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要注意和加强改进的重点。 3、我们要积极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提高工作, 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实用,需要及时改进和总结,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同时我们要借助社区卫生培训基地有利平台,以及我们在构建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和理论体系方面具有的领先优势,认真做好对全科医生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使用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为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建设标准》的要求和中心的实际情况,高标准,严要求,克服困难,努力使中医药人员数量、科室设置、开展适宜技术项目和疗效评估方面达标。 2、为了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根据社区居民实际健康需求和中心自身中医药特色,制定可行性工作计划和实施项目如我中心在“痛点注射治疗颈椎病、腰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实施《2014年临夏州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落实积石山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决定在全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以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率和知晓率,降低农民群众看病费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使农村中医药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使乡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而且农民群众对于中医药适宜技术也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一、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我院成立以魏光兰院长为组长,秦风胜为副组长,董国仁、司马炎、蒲如英、魏国海、马自娟、张黎辉、蒋卫国以及辖区各村卫生室医生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任董国仁、司马炎、蒲如英、马自娟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任教老师,董国仁为培训班班主任。

二、项目筛选 要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满足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药适宜技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所选项目必须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尤其是目前正在使用的、疗效确切的、群众反映良好的、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项目;二是要安全、有效,便于掌握;三是要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疗效较好;四是成本要低;五是要适合农村和基层应用。确定15项适合在镇卫生院推广使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培训学习,确定,8项适合在村级卫生室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培训学习。 三、项目目标 到2014年九月底,按照要求设置中药房,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医科及中医诊疗设备。到2014年10月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率达80%;我镇卫生院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率达80%,适宜技术使用率逐步达到60%以上,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培训率达60%,确保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接受培训,并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70%以上相关病种的患者能承受治疗费用,相关病种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在90%,80%,50%以上。 四、项目实施步骤 2014年6至2014年11月分期逐步实施: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文名 中医适宜技术 又称 “中医药适宜技术” 特点 内容丰富、范围广泛 也称 “中医传统疗法” 目录 1历史 2特点 3分类 4理论 5物理学 6应用 7常见病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砭石”、“砭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砭石疗法”。据《山海经》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砭,以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双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 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根据成都市武侯区卫生局关于印发《武侯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细则》(成武府卫[2010]199号文件)精神,为了推进我中心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辖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中心实施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工作。现将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实施情况: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我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明确了各项工作职责和任务。 二是中心选送康复理疗科何流医师参加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要求的社区卫生中心中医药骨干的省级师资培训,培训时间一个月,掌握了10项适宜技术及相关教学内容。于2010年11月1日到11月19日中心抽调一名中药医师参加区卫生局组织的学员培训,以达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内容主要有《熏洗疗法》、《偏瘫的中医康复技术》、《电针治疗偏头痛》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和《热敏灸技术》、《杜氏理筋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病》、《中医治未病—体质辩识》等名中医、专家学术讲座内容。 二、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 我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共计有10余项:针灸器具、火罐、电针仪、颈腰椎牵引设备、TDP神灯、中药敷贴、中医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医治

疗慢支炎、中医治疗哮喘等。截止2010年11月,我中心共计为辖区21680人次提供中医药服务。约占中心总门诊人次的30%。 回顾此次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实施情况,我中心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部份中医适宜技术设备还不到位,例如: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中药熏蒸设备和中药雾化吸入设备,不能更多更好的为辖区居民服务。二是由于中心面积不足,中药房偏小,不能充分的保证中草药的及是时供给。 三、几点工作打算 为使我中心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提高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对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有以下几点打算: 一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知晓率。 二是加强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中心建立健全中医门诊登记本,医生使用规范医学术语诊治各类疾病。在康复理疗中能够运用针灸、推拿、火罐、刮痧、敷贴等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效果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从而不断提高中医 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 以上是我中心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总结。 武侯区双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0(11(11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 方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文名中医适宜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 特点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也称“中医传统疗法”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砭石”、“砭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砭石疗法”。据《山海经》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砭,以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艾灸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等。 中医适宜技术分类 二、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 艾灸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也能够延年益寿。“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等穴,亦可保百余年寿也”。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 四、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

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相关适宜疾病、熏洗疗法治疗相关适宜疾病、针刺治疗相关适宜疾病、拔罐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 1、毫针疗法: 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 2、电针法: 是指在刺入腧穴的针具上,用电针机通电,将电流刺激和针刺结合起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电针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电针的适应范围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故其治疗范围较广。临床常用于各种痛证、痹证和心、胃、肠、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 3、拔罐疗法 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4、推拿法: 推拿又称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外治疗法。推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已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基本作用是: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调整脏腑 3)理筋散结 4)正骨复位 5: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指在经络、腧穴、压痛点,或皮下反应物上,注射适量的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腧穴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由于应用药液剂量较常规小,故又名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如采用麻醉性药物(如普鲁卡因)者,则称为穴位封闭疗法。 6、艾条灸: 艾条灸,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艾灸方法。 7、艾炷灸: 艾炷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8、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1)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Summary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roject in TCM Hospital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 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 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 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 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中医院紧紧围绕中医药特色优势主题发挥,进一步强化 医院内涵建设,在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医适宜技术走进临床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我院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组织推广,以进一步提高卫技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最近几年年以来,我院积极出台管理办法,鼓励临 床科室在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条 件下,积极申报本科室特色优势诊疗技术。经过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初筛、审核:大牵引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始走进医院临床科室。

二、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紧紧围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医院对临床科室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档案,并将适宜技术临床开展情况纳入医院质量控制考核体系,对其临床应用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检查。医院明确要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科室要严密监测患者动态、妥善保管技术资料、定期总结、不断完善,以期形成本科室特有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为鼓励和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临床,医院专门设立“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专项基金,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对已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医院还将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计入医师考核档案,并作为科主任任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全力推进开展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做到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应用,项目工作进展顺利,逐步探索了一套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 1、是要进一步强化对项目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技术要求,为了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现将中医适宜技术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制定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按照卫生局要求制定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确保中医适宜技术实施有序、有效推进。 二、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要求,结合我院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机制,我院推广不少于15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 在要求时限内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三、培训效果评价:促进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提高了西医人员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现代医学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有机结合,熟练地运用中医药、中西结合方法防治疾病。提

高我院医护人员的中医药理论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发放实用的中医治疗器具,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火罐、针灸针、艾灸盒、艾条等实用器具以方便将实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五、存在的困难问题:一是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中医药管理科 二0—四年八月三十日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医药适宜技术

海子滩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目录 概论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

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矾石疗法”。据《山海经》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矾,以矾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 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4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切实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全面提升中医药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的优势,缓解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在卫生院及社区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防治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客观有效与简便易行相结合,挖掘整理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筛选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好服务。 二、推广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基层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机制,在卫生院及社区推广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 在要求时限内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保证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以及乡村医生都能接受培训,熟练掌握、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三、推广范围及对象 培训范围:蛟河市中医院 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 四、推广工作内容 以《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为基础筛选出的符合本乡实际情况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卫生院掌握不少于10项适宜技术,村卫生室掌握不少于4项适宜技术。 五、推广工作实施 1、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考核和落实。 2、推广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专家指导与自学为辅,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培训与推广实效。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书面考核,评估培训成果。 3、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门诊暨中医特色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设在卫生院中医科,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支持、指导开展推广培训。 4、推广基地成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开展村级医疗机构推广培训工作,为村级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提供咨询指导。 六、推广工作时间安排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和实施的方案.doc

泰顺县中医院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和实施方案为了加强我县农村中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项目建设的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目标 通过项目推广培训,逐步建立起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网络和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向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3年内,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覆盖面达到100%,村卫生室推广覆盖面达到70%以上;向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技术,并及时做好技术应用效果评价及反馈总结工作;同时为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骨干。

二、培训范围及要求 1、培训范围 泰顺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 2、培训要求 为本基地培养10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每人掌握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开展10类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骨干1名,每人掌握不少于4类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培训内容 1、建立推广培训师资队伍及专家组 师资队伍由本院医护人员及参加了省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学习班的成员组成。并以师资队伍主要成员组成专家指导组。 成员:林军祥、吴立友、林碎康、季海疆、柳世海、许年彬、周春玲、周密、刘琼、蓝秀娟、齐丽花、刘月霞 专家指导组:吴立友、林碎康、季海疆 2、培训教材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介绍(精)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介绍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 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 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 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 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 200次,运内八卦 100次,推大肠 300次,清小肠 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 200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