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环境教育的任务与发展

2.环境教育的任务与发展

环境教育的任务与发展

回首页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
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一章 >>> 第一节


 ◇第一章 环境教育的任务与发展◇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兴起
环境教育的发展
环境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相关资料
练习题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发展历史◇◇

本节重点讲解环境教育的兴起、发展及国际环境教育的特点,内容贯穿于有关环境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世界各国对于环境教育的认识与探索,同时介绍了许多关于环境教育的值得思考的观点和问题。
 
◇◇◇一、环境教育的兴起◇◇◇

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演化而发展的。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将环境视为被征服的对象,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寻求征服自然的方法。到了18世纪,以蒸汽机、纺织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胜利完成。同时,一些环境问题开始初露端倪。在工业革命发祥地英国,美丽的泰晤士河变成了臭水沟,伦敦城常年累月大雾弥漫,使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遭受危害。到19世纪,第二次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到了电气时代。在人类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植被、住房、卫生和健康等方面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在近代工业化革命时期,许多触目惊心的公害、污染事件带给全世界以震惊。
特别是工业化发展比较快的欧洲、美国及日本、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其它污染事件,带给人们深重的灾难。
资料1:近代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由人为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未随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得到解决,相反,却一直延续下来。并且由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而更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露事件中的幼儿乱葬岗(1984)
(出事头三天死者已超过八千人,整个地区充斥着死亡的气息;因坟地不足,尸首被胡乱葬在一起。)

2.环境教育的兴起
大量的公害污染事件和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使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与人类社会生存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发达国家普遍开始了对环境的初步关注。
1865年,英国成立了"不列颠公共空地和道路保护协会",该协会曾被有些人看做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国性的环境研究组织。
20世纪40-60年代的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

使人类进入电子和原子能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物质文明水平飞速提高,全球环境问题也迅速恶化。人们终于开始认识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将给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带来危害。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大声疾呼,人类必须正确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为了有效地利用和保护环境,必须大力发展环境教育,以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意识,培养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种专业人才。在这种背景下,环境保护团体和组织相继成立。它们在从事环境保护活动的同时,还编写和出版有关森林、野生动物、矿产保护的书籍和教材。
1949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委员会,这意味着人类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对环境保护所具有的作用,并开始利用环境教育来增进人类的环境意识,使全人类共同关心和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将知识划分为若干"正规"学科,如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这些学科虽然都涉及相应的环境知识,但由于各学科都是独立的,因此它们难以甚至根本不可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面地去考虑环境。人类对环境的过分干预带来了种种严重后果,使人们业已习惯了的知识分类不再适应现实。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工业化国家感到,他们急需设计出新的课程,使人们能较深入地考虑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即以一种新的教育去唤起人们对自然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产生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经济活动,由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考虑开展环境教育。
1965年,在德国基尔召开了一次教育大会。会上,人们对环境教育作了专门的讨论,提出了发展环境教育理论的一些设想。这些设想引起了更多的人的兴趣和支持,因此这次大会被视为德国进行环境教育的开端。总之,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为了更好地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已经开始进行环境教育的构想,这为以后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该大会发表的宣言指出:“为现代人和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迫切目标。”这项事业急需新的策略,必须与发展相结合,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在国际关系中,团结和平等应是一种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同时应能尽快地聚集各种可利用资源。利用科技新发现而开展的教育,在促使人们认识并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方面应发挥主要作用。教育必须培养人们对待环境和利用国家资源方面的正确态度。环境

教育应面向各个层次的所有年龄的人,并应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大众媒介必须担负起重要责任,为实现这一教育使命提供巨大的资源。环境专家和那些其行动和决策对环境有显著影响的人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应掌握这方面的必要技能,充分认识他们的职责。
资料2:人类环境宣言
◇◇◇二、环境教育的发展◇◇◇ 回页首

(一)贝尔格莱德会议
197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举办了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来自65个国家的教育官员、专家出席了会议。大会讨论了环境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对环境教育的作用表现出极大的乐观情绪。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是带来变化、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因此,环境教育对在生态平衡、人类素质、后代需求等基础上提高的环境道德,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在作为会议讨论结果的《贝尔格莱德宪章》中指出:
“须对那些旨在达到最大经济效率而全然不顾其对社会和对可用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资源所造成的后果的政策提出质疑。在重点转移之前,大量的人本身就有必要调整其重点,并树立全球的道德——即在其所有行为中,均要反映出对改善环境及改善全世界人民生活承担义务。”

贝尔格莱德会议的贡献在于,它讨论了环境教育的性质和原理,详细说明了环境教育的一整套指导政策。《贝尔格莱德宪章》所提出的建议涉及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发展规划以及大众媒介的作用、人才培训、教材、资金、评估等,为环境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制定了初步方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议还明确指出各国必须依据本国特定的经济条件规划环境教育。
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以环境教育为专题的国际性研讨会,它向教育界和社会提出了挑战。之后,在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及拉丁美洲召开的一系列地区性环境教育会议,均以《贝尔格莱德宪章》作为讨论的前提。这些会议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和重点,探讨与本地区自然的和社会的经济文化特点相适应的环境教育,从而为1977年在第比利斯召开环境教育大会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为全球范围内环境教育事业发展高潮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二)第比利斯会议
1977年10月14-26日,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第比利斯市召开了首届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联合国的66个成员国参加了这次大会。

这次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承办,会议充分肯定了贝尔格莱德环境教育研讨会提出的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并进一步对环境教育的原理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探讨,会议发表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宣言和建议》可以说是日后各国开展环境教育的一个准则。会议《宣言》指出:
——呼吁各成员国在上述目的和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有关教育政策,将环境教育的主张、活动和内容引入它们的教育制度中去;
——恳请教育当局促进和加强对环境教育的思考、研究和革新;
——敦促各成员国加强这一领域的合作,尤其是要加强工作经验、研究发现和文献资料的相互交流,促使自己的培训设施向别国的教师和专家开放;
——最后呼吁国际社会大力支持环境教育,以加强在这样一个领域的合作:它象征着各民族团结的需要,并对促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和平事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比利斯会议一号建议进一步指出:“虽然事实上生物的和物质的特征构成了人类环境的自然基础,但它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也参与决定人们在满足需求时所赖以理解并更好地利用资源的方法和工具。”

“环境教育是不同学科和不同教育经验彼此结合和重新定向的结果。这种结果促使人们从整体上认识环境问题,使他们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采取比较合理的行动。”

与会者经过讨论一致赞同并宣布环境教育在现有课程中是一门新的学科,各类教育应当全方位地唤起所有人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广泛意识。为了完成这一教育任务,会议认为,除了通过正规教育向受教育者提供环境教育外,大众媒介在广泛传播信息中担负着重大任务。此外,还应当向环境专家以及那些行为和决策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人们提供有关的训练课程,使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和环境责任感。为了恰当而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会议建议:

“为此目的,环境教育应提供必要的知识以阐明形成环境的错综复杂的现象,鼓励形成构成自我约束基础并与保护和改善环境相协调的那些道德的、经济的和美学的价值观念;环境教育还应提供在设计和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中所需的广泛的实用技能。
为完成这些任务,环境教育应密切教育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围绕特定社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开展活动。”
会议还指出:环境教育应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能够对这一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作出反应。环境教育应该促使人们理解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技能和品行,为改善人民生活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充分尊重道德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保护好环境,为生活作好

准备。环境教育应在广泛的跨学科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整体性的观念和全面性的观点,认识到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是深深地相互依赖的,环境教育有助于揭示今天的行为与未来的结果之间有着永久性的联系,它证明各国共同体之间相互依存,因此全人类应紧密团结。

环境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它应促使个人在特定的现实环境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鼓励积极主动、有责任感和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环境教育本身也能为教育过程的更新做出重要的的贡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尽管人们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环境教育仍需要采取一系列特别措施,以克服目前我们的教育制度中一直存在的种种缺陷。

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就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作了进一步探讨,突出了在职后和职前培训的地位,继续强调了规划和策略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实现环境教育目标应采取的行动途径,即继续努力扩大环境教育发展的国际合作。
第比利斯会议宣言提供了各国环境教育的努力方向,会议的精神及其建议,成为日后一切环境教育明确声明的依照准则。
这次会议,是国际环境教育的一个新的起点,是环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国际层次的环境教育活动

第比利斯会议带来了国际环境教育发展的高潮,之后,通过不断地进行努力和尝试,国际层次的环境教育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国际级的环境教育活动主要由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负责开展。
1977年之后,规划署在环境教育领域所做的大量工体上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提出了一系环境教育的方法指南和文献,用以处理特别适用于环境方法论的问题,如单元教学和模拟研究的利用等,并编写了语言词汇表,使不同国家目前使用的环境教育术语标准化。

其次,规划署积极从事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1977年以来,规以了一系列地区和分区研讨会,目的是使那些负责教育行政课程和教学发展的官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规划署还组织并援助了国家师资培训课程规划和试验计划(Pilot
Project),这一行动不仅在使决策者意识到环境教育的必要性方面取得了成功,而且在培训各国教育规划者和专家方面也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第三,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坚持不懈地广泛传播各国各地区的环境教育信息。1976年,规划署出版了环境教育通讯《连结》(Connect)。起初,该通讯以英、法、西三种文字出版发行

,1980年、1982年、1988年又分别增加了俄、阿拉伯、汉三种文字的版本。《连结》的编撰和有组织地发行是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向全世界收集并传播了大量国际及各国官方、非官方的环境教育活动信息,充分体现了环境教育的国际意识。

规划署还建立了一个环境教育计算机资料中心,收集了有关环境教育的机构和组织、计划、活动、期刊等的资料。目前,已编印了两个指南:(1)《环境教育机构指南》,提供了1500个积极从事环境教育的机构的详细信息;(2)《环境教育期刊指南》,罗列了200多份以英、法、西三种文字编印发行的期刊名称。
(四)地区、国家层次的环境教育活动
第比利斯会议后,各地区、各国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的总方针为依据,在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的支持和援助下积极地发展环境教育。

一方面,各地区的不少国家进一步探讨了环境教育的概念和方法论,以便更精确地弄清楚环境教育的内容、主题和方法。各地区组织了各种研讨会,制定了研究和行动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了一条共识,即环境教育应渗透于各门学科之中,涉及人类环境的所有方面——社会的、自然的、经济的等等。

另一方面,依照第比利斯会议建议中所规定的环境教育性质,各地区加强了环境教育的跨学科研究,这是使环境教育为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发挥作用所必不可少的手段。许多国家认为,要较好地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和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的知识,不仅需要学习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物理学等,还有必要理解人类环境退化的潜在原因,这便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人口学、地理学等社会科学。不过,就各国环境教育规划的内容而言,仍太注重于理论认识方面,而情感问题,如价值观、态度等仍然很少关注,甚至得不到应有的注意。
此外,不少国家已将环境教育活动载入不同的行政部门的现有条例中,如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等,尽管各部门的目的的指向是不同群体的人(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农场主、工人等),采取的一系列独立的教育措施也并不总是构成连贯一致的国家政策,不过,这些尝试证明了国家环境教育的政策意愿,并有可能产生适当形式的措施,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从而使环境教育更为有效。
◇◇◇三、世界环境教育发展的特点◇◇◇ 回页首

自第比利斯会议以来,全球范围内环境教育发展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各国环境教育政策优先考虑实际

的环境问题,如防止水和大气污染、自然资源保护——森林、水、土壤、非再生能源等。除了这些一般性问题之外,发展中国家总是关注改善人民健康和营养条件问题,而发达国家则更注重防止工业、城市生活带来的副作用,如噪声、交通事故、城市人口过密、景致的退化等,以及防止某些社会弊病,如酗酒、吸烟等。

第二,各地区的国家根据不同实际考虑环境教育的侧重点。在学校环境教育方面,工业化国家倾向于将环境教育内容结合到中、高等教育,而发展中国家则更注重在初等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以及对高层次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环境知识培训。与此同时,不少国家已开始对某些职业群体实施终身教育计划,在这方面,工业化国家尤为注重工业领域中各群体的环境教育,发展中国家则更为注重农业领域中各群体的环境教育。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方式上有一个共同点,即大多数国家均以大众媒介为途径来达到。

自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各级环境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环境教育出现了新的趋势,即重视持续发展教育。例如,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强调对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合持续发展,强调增强公众意识并推广培训,还建议从小学学龄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教育。
1995年6月,联合国相关机构在希腊雅典召开“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应可持续发展”地区讨论会。该讨论会讨论了相关议题,如明确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信息与传统的环境教育结合,对环境教育重新定向;在环境教育中,应该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教育,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教育作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基础。环境教育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相关资料◇◇◇ 回页首

资料1:近代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资料2: 人类环境宣言
资料3:《21世纪议程》
◇◇◇本节练习◇◇◇ 回页首

1.第比利斯会议在国家环境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何在?
2.国家环境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回页首



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请设置显示分辨率为800*600,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5.0以上版本浏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