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
2、“林译小说”
3、“学衡派”
4、“双簧戏”
5、《朝花夕拾》
6、《野草》
7、《呐喊》
8、“零余者”
9、“湖畔诗人”
10、“现代评论派”
11、《名优之死》
12、《爱情三部曲》
13、“湘西世界”

二、简单题
1、简析施蛰存小说的艺术特点。
2、是以《我的记忆》为例,简析30年代戴望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3、简述鲁迅《故事新编》艺术上的特色。
4、如何理解《原野》中仇虎的“复仇”。
5、简述《上海屋檐下》的戏剧结构特点。

三、论述题
1、赵树里如何在扬弃与改造中国传统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试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说明之。
2、试论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
3、《女神》真实地展现了诗人美学追求的内在矛盾。请对此加以具体阐述,并作评析。
4、请以吴荪甫形象刻画为例,具体阐述茅盾人物塑造的独特艺术追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
2、“林译小说”:林纾在晚清开风气之先的与人合作用文言翻译的欧西小说(163种)。
3、“学衡派”:以1922年1月南京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名的。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和胡先骕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
4、“双簧戏”:文学革命倡导过程中,由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汇集种种旧文人反对文学革命的言论,同时由刘半农复信辩驳,都在《新青年》刊载出来,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影响。
5、《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间连续发表在《莽原》杂志上的10篇回忆性散文的结集,原总题名为“旧事重提”,是作家步入中年之后,对自己家乡和早年生活往事与道路的“反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名篇。
6、《野草》:是鲁迅20年代中期写作的散文诗结集。以诗的意象呈现了作家这时期内在心理的紧张,与对绝望的反抗。
7、《呐喊》:鲁迅1923年结集的第一本小说集,收《狂人日记》《故乡》等小说,取名《呐喊》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所以明显地保留着“五四”高潮期奋起呼唤的特色。
8、“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的一种人物形象,其特征是遭到社会的挤压,但又无

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因而只能在精神上与社会处于势不两立的对立之中,以愤世嫉俗或变态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9、“湖畔诗人”:指1922年4月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的《湖畔》诗集而得名的一群年轻诗人。他们是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峰等。他们的诗集中表达了“五四”青年的爱情觉醒。
10、“现代评论派”:以《现代评论》杂志而得名的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曾在20年代中期与周氏兄弟为代表的语丝相对立,在散文领域主要有陈西滢的《西滢闲话》等作品。
11、《名优之死》:田汉前期/五四时期戏剧的代表作,以一代名优刘振生的死(“美的毁灭”)抨击了黑暗的社会,并在艺术上作出了新探索。
12、《爱情三部曲》:巴金早期作品,由《雾》、《雨》、《电》三部中篇合成。它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
13、“湘西世界”:沈从文用小说、散文创造的文学世界。这一世界着力表现和赞美湘西下层人民的原始质朴、自然优美、和谐自由、健康完美的生命形态,在与城市的对峙中来批判现代都市文明。其代表作是《边城》。

二、简答题
1、(1)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深入人物的心理意识,刻画出人物的复杂性格;(2)清丽别致而又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2、其艺术特点有:在日常会话的语调中显示出一种潇洒自如而又简洁淳朴的散文美;以日常生活的新鲜意象代替远离生活的浪漫意象。
3、(1)有意打破时空界限,采取“古今杂糅”;(2)前后对立或翻转的模式,造成庄严与荒诞的互补与消解。
4、作为一个苦大仇深的农民,仇虎“复仇”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是在复仇的具体对象消失后,仇虎“父债子还”的“复仇”却使他陷入精神困境之中。仇虎的悲剧是被封建精神异化的悲剧。
5、在同一舞台空间里,同时展开五户人家的悲喜剧;以林、匡、杨的内在情感的冲突作为结构主线,其余各家人的活动穿插其间,既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三、论述题
1、首先,赵树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如《小二黑结婚》“大故事套着小故事”。其次,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其性格,少有静远的景物和心理描写。再次,语言上吸取了传统说书艺术的长处,琅琅上口。
2、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

远唱不尽的主题,“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于劳动者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讨。而“太阳”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3、《女神》在标举“自由创造”,张扬自我,突破传统美学“温柔敦厚”诗风的同时,又高歌“悠久”、“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传统境界而不自觉地消释了自我。诗人推崇惠特曼的奔放,又倾心于泰戈尔的宁静;崇尚屈原,又无法抗拒陶渊明、王维的蛊惑。这表明,《女神》艺术上并不成熟,但也为新诗艺术以后多方面发展作了尝试。
4、茅盾总是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中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矛盾性及其发展变化,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子夜》将吴荪甫置于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中等资本家朱吟秋以及工人等三方面的社会关系中刻画,表现他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以及手腕、魄力,表现他身上的两面性。此外,小说还展开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与父亲吴老太爷的关系,与妻子林佩瑶的关系,与下属屠维岳的关系等,表现吴荪甫封建家长的封建作风,破格重用人才的大胆与勇气等,从而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这一人物的复杂性格。而随着情节发展,吴荪甫性格中强的因素不断让位给弱的因素,最后精神崩溃。吴荪甫性格的外强中干,是其所属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先天不足的投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