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

参考文献:

[1]H riabayash i K,M iyakaw a J,Satom i K,et a l.Op rative

resu lts and po stoperative p rogressi on of o ssificati on

among paten ts w ith o ssificati on of cervical po steri o r

longitudinal ligam en t[J].Sp ine,l981,6(4):3542364.

[2]赵定麟.脊柱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1996:204.

[3]贾连顺,袁文,倪斌,等.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远

期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5):2612264. [4]王良意,陈德玉,郭永飞,等.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

后颈前柱高度变化对功能改善率的影响[J].中国临

床康复,2004,8(2):2012203.

[5]罗任,周东,林崇山.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

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

2005,3(2):80282.

收稿日期:2008210222

作者简介:王恒龙(1966-),男,副主任医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030600。

文章编号:1008-5572(2009)06-0447-02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

陈志平,左朝江,蒋裕华,肖永庆

(四川省华蓥市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华蓥 638600)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重建钢板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的10例移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12~43个月的随访,平均22.3个月,骨折完全愈合。功能恢复按照H ardegger标准评定,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

结论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可坚强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肩胛骨为不规则骨,位置深,在其表面均有肌肉包绕,不易受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空坠落、高速运输业等导致的高能量损伤日趋增多,复合伤的同时易导致肩胛骨骨折,且多有移位,常发生于肩胛骨体部和颈部。以前对移位型肩胛骨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而手术治疗报道较少。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1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8~64岁,平均4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2例,车祸伤8例。骨折部位:单纯肩胛颈骨折5例,肩胛颈合并肩峰骨折2例,肩胛体骨折3例。主要合并伤:合并同侧锁骨骨折1例,合并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及血气胸6例,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1例。10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均在伤后2周内进行。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患侧在上并向健侧倾斜60°左右的侧俯卧位,取肩胛骨后方不同长度的弧形切口,如合并肩胛冈、肩峰骨折则向肩峰端延伸。切开皮肤皮下脂肪,适当游离皮瓣,辨认清楚三角肌内侧缘与冈下肌间隙并分离。将三角肌在肩胛冈的止点切断,用7号线缝合,与外侧皮瓣一起翻向外侧并临时固定在肱骨头表面的皮肤上。于肩胛骨体部外侧寻找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此间隙是越靠上越好寻找。在此间隙中有从四边孔穿出的旋肱后血管及其中分出的沿肩胛骨外侧缘延伸的分支,是术中必须谨慎处理的关键,也是止血的关键。结扎此间隙中的血管,沿肩胛骨外侧缘骨膜下剥离到肩胛颈下方,向上方牵开冈下肌,并注意保护从肩胛切迹出来的肩胛上神经与血管,向外侧牵开小圆肌,此时肩盂以外的骨折完全可以暴露。

固定方法:骨折均采用1~2块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肩胛骨的肩胛冈、颈部和体部外缘的骨质上均可选用4孔或6~8孔重建钢板行内固定术,可将钢板折弯以适应不规则的骨嵴,钢板帖服后钻孔上螺钉。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病例,另作前方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切口显露骨折,并用钢板内固定。合并锁骨骨折者同时行内固定术。

1.3 术后处理 术后用颈腕吊带或三角巾悬吊保护伤肢1周。因为骨折为钢板坚强内固定,故能早期功能锻炼。先做前后方向的摆臂锻炼,2周左右开始主动锻炼(如“爬墙”),必要时辅以被动外展和上举活动。

2 结 果

?

7

4

4

?

 实用骨科杂志 第15卷,第6期,2009年6月 

术后随访12~43个月,平均22.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

间为6~8周,仅有1例患者上举功能差,其余患者肩关节外展与上举、内旋与外旋、前屈与后伸功能完全正常。根据

H ardegger 功能评定标准[1]

评定,优:肩关节活动不受限,外展肌力5级,无肩周疼痛,本组7例;良:肩关节活动略受限,外展肌力4级,肩周有轻度疼痛,本组2例;可:肩关节活动中度受限,外展肌力3级,肩周中度疼痛,本组1例;差: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外展缺失大于40°,肩周严重疼痛,外展肌力2级,本组无。本组功能恢复优良率90%,无钢板断裂、骨不愈合、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 讨 论

3.1 肩胛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肩胛骨骨折属高能量损

伤,往往伴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其他损伤,如颅脑损伤、血气胸等。储旭东等[2]报道首诊漏诊率达66%,因此在优先处理危及患者生命伤后,对肩关节及其周围应仔细查体,疑有肩胛骨骨折,应及时针对肩胛骨做如下检查:a )常规胸片、肩胛骨正位片(将胸廓向患侧旋转30°,使肩胛骨与胶片平行,射线垂直于胶片)、腋窝位片,特别注意的是不能用常规胸片代替肩胛骨正位片,因胸片漏诊肩胛骨骨折高达43%[3]。b )有条件时要及时做肩胛骨的CT 检查及三维重建,CT 三维重建能发现X 线片及二维CT 不能发现的骨折,并纠正后两者的假阳性,还能从最佳的任意角度观察骨折的情况,为术者建立肩胛骨骨折的立体及整体形态[3]。

3.2 肩胛骨骨折的分类方法 依据肩胛骨的不同部位,通常分为:体部骨折、盂缘骨折、盂窝骨折、肩胛颈骨折、肩峰骨折、肩胛冈骨折、喙突骨折。分类的意义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3 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指征 肩胛骨为扁宽形不规则骨,其周围附着有许多肌肉,这些肌肉与肩关节各项功能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颈部骨折多由肱骨传导来的间接暴力所致,该处骨折多为嵌插性和粉碎性;体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因肩胛骨前后均有肌肉保护,故骨折多无明显移位,这也是肩胛骨骨折多保守治疗的原因。但有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肩关节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据A da 等[4]的报告,使用非手术治疗可出现伸展无力、肩峰下疼痛等肩关节功能障碍,50%~100%的患者发生静止痛,40%~60%的患者出现伸展无力,20%~60%的患者伸展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本组病例通过手术治疗,重建钢板内固定后,功能优良率达90%。因此笔者认为,对移位型肩胛骨骨折,要想取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采用手术治疗有以下方面的必要性:

a )肩胛颈骨折如合并有同侧锁骨骨折、

肩峰骨折或肩锁韧带的损伤、喙肩韧带损伤,可形成浮肩。正常的肩胛骨及其韧带所形成的悬吊弓消失,肩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并可限制

盂肱关节的活动,因此保守治疗效果欠佳。b )肩胛颈骨折后或移位或嵌插都可导致肩正常倾角的改变,如不解剖复位,骨折在移位的位置畸形愈合,肩盂前后倾角与外倾角增大或缩小,导致肩盂关节活动异常,易形成半脱位或脱位。c )广义的肩关节是由四个关节组成,即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盂肱关节、肩胛骨与胸廓之间的滑动关节,其中以盂肱关节的活动为主,要保持肩关节功能的完整性,这四个关节必须相互协调配合。因此,对于移位的肩胛骨体部骨折,畸形愈合后肩胛骨前面不平整,与胸廓之间黏连明显,限制了肩胛骨在胸廓表面的滑动,影响肩关节的外展。d )产生肩关节活动的肌肉与韧带起止点多在肩胛骨上附着,肩关节功能的动力结构与之相关。正常的肩关节活动需要正常的肌肉动力,发挥肌肉的正常动力需要正常的杠杆作用,如非手术治疗,骨折非解剖部位畸形愈合,肌肉收缩作用异常,不能发挥最佳作用。

笔者赞同贾健[5]提出的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指征:a )肩峰骨折向下移位超过5mm ,影响肩峰下活动者;b )肩胛冈骨折上下移位超过5mm ,影响冈上、下肌滑动者;c )肩胛颈骨折嵌插或分离移位超过1cm 、CT 片肩盂前后倾角超过40°或上下倾角超过40°者;d )肩胛体外侧缘骨折移位超过1cm 并关节囊破裂者;e )合并同侧锁骨或肱骨外科颈骨折,出现浮肩者;f )盂缘骨折引起肱骨头脱位者;g )喙突骨折移位明显,伴有血管神经受压者;h )有多处骨折并有上述移位征象的混合者。本组病例中没有喙突及盂缘骨折。

总之,采用手术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能够达到坚强固定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可减少黏连发生,减轻肩部疼痛,防止肩部畸形等后遗症发生,缩短了肩关节的制动及外固定时间,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参考文献:

[1]陈红卫,赵钢生.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 ].实用骨

科杂志,2007,13(4):1962198.

[2]

储旭东,孙峥,骆宇春,等.多发伤合并肩胛骨骨折的漏诊原因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24(12):1887.

[3]

王劲,张雪林,李树祥,等.三维重建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 ].中华骨折杂志,2003,23(10):6152617.

[4]

A da JR ,M iller M E .Scapu lar fractu res ,analysis of 113cases [J ].C lin O rthop R elat R es ,1991,(269):1742180.

[5]

贾健.肩胛骨骨折的分类及手术治疗[J ].中华骨科杂志,2003,23(2):1002104.

收稿日期:2008212204

作者简介:陈志平(1964-

),男,副主任医师,四川省华蓥市人民医院骨科,638600。

?844? Jou rnal of P ractical O rthopaedics V o l .15,N o .6,Jun .2009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整理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 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解剖型的锁定钢板系统应用于临床。这些内固定物为为一些复杂的骨折类型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尤其对于一些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来自麻省总医院的Jupiter教授等曾在JBJS上发表系列文章介绍了他们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手术技巧。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特殊骨折块的内固定技术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手术技巧 以尺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三柱理论,是2.4mm钢板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三柱的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尺桡骨远端的三柱理论。 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

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 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C臂X线成像必不可少。手术开始之前至少30分钟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使用气压止血带减少出血。 掌侧钢板固定 对大多数骨折而言,都可应用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进行显露。识别并牵开拇长屈肌后,可看到深面的旋前方肌,“L”型分离掀起。对于较为复杂的骨折,为了便于骨折复位,可进一步松解肱桡肌腱。 在桡腕关节中插入一枚克氏针,这有助于确定桡骨最远端的界限。如果存在关节边缘的小骨折块,可将掌侧2.4mm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进行固定。换句话说,月骨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用2.4mm“L”或“T”型钢板进行支撑,如图2。 图2 复杂的掌侧关节内骨折,应用两块“L”型钢板进行支撑。 对于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临时复位骨折,确定骨折端没有软组织嵌入。第二,对于没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通过钢板辅助骨折复位:先在掌侧解剖型钢板的远端置入锁定螺钉,将其与移位的远骨折段固定在一起,然后在钢板的辅助下将远近骨折段复位,最后再在近端置入其他螺钉(图3)。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综述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综述 【摘要】: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且大部分为关节内骨折。跟骨为人体负重骨,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案。跟骨骨折有明显规律,本文从跟骨解剖特点、手术复位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评价,在跟骨骨折治疗中,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本文还全面综述了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内固定;并发症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占全部跟骨骨折的83%,以青壮年伤者最为多见[1]。多年来对其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一直有较多争议。近年来较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治疗后有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距下关节炎等并发症。有文献报道高达30%~50%[2]。因此,对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对策的探讨十分重要。 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点:跟骨为最大的附骨,呈不规则长方体,其上有3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后关节面最大,为主要承重区及活动区。前方有以关节面与骰骨相关节。临床解剖观察发现,关节面下部软骨下骨质比较致密,特别是跟骨后关节及Gissane角部,跟底远端关节部;另外,跟骨结节部骨质也比较致密,因为共为负重区,生物力学也决定了它有较高的强度。梅焗等[3]对30例成人跟骨样本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跟骨骨小梁分布特点为跟骨内、后、上部致密,外、前、下部稀疏。同时发现载距突部骨质、内侧骨皮质均较厚且较致密,这使得跟骨结节及载距突成为跟骨骨折内固定可靠的固定点,而跟骨体部及外侧部成为跟骨骨折塌陷最为常见的区域。梅焗等[4]在另一篇研究中发现,这些结构周围有着坚强的肌腱、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当跟骨骨折时,这些结构限制了载距突的移位,使得它保持正常的解剖部位,这也为其外侧关节面塌陷移位的骨折块解剖复位提供可靠的参考点。 跟骨骨折多数是由距骨在跟骨上直接的垂直暴力造成的,包含有剪切力及压缩力,前者造成纵行的骨折线,由上方斜向内下方,纵贯或斜贯后关节面或嵌于跟骰关节。手术中发现最多的骨折位于后关节面下部,即跟骨突部,骨折线呈纵行走向,有1~2条骨折线甚至更多。压缩力在Gissane角产生一种“楔形挤压”作用[5],导致后关节面骨折处再次骨折,使得跟骨骨折进一步复杂化。这种情形常产生四大骨折块:跟骨前部,载距突,跟骨后关节面部(跟骨丘部)几跟骨结节;各部又可细分为细小的骨折。 1.临床观察资料: 有报道统计,校伯平等[6]对189例跟骨骨折手术记录资料进行分析:①跟骨骨折最多的部位位于跟骨后关节面下部,即跟骨突部,骨折线程纵行走向,有1~2条骨折线甚至更多。骨折面呈矢状位,内侧的载距突位置因有其坚强的韧带附着及屈趾长肌腱的固定而几乎没有移位,而其外侧的骨折块往往塌陷进入跟骨体内,关节面向前并向下翻转90°左右,外侧壁向外侧膨出,大部分病例均涉及;②其次70.8%位于Gissane角部,此部使跟骨横断或斜行骨折,使跟骨成前后两大块,Gissane角变大或变小;③再次是跟骨结节部,使跟骨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0 例报告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0 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10-24T16:17:50.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耿承奎段洪李兴伟闵捷邵标张克强蔡国锋张云峰[导读] 因此Sanders Ⅳ型还是首选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耿承奎段洪李兴伟闵捷邵标张克强蔡国锋张云峰余林薪张启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评价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 2012年1月,收治跟骨骨折30例, 根据Sanders分型:II型8例、III型15例、IV型7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CT检查。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42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为优16足、良8足、可3足、差3足,优良率为80%。结论跟骨锁定钢板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术锁定钢板 【中图分类号】R68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274-02 跟骨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而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5%[1]。跟骨骨折经常作为多发骨折的一部分,常常合并脊柱及下肢近端的骨折。近年来,跟骨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临床疗效不断提高。笔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II、III、IV型3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 63岁。右足17例,左足13例。高处坠落伤24例,车祸伤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症: 脊柱骨折4例,同侧胫骨平台骨折3例,同侧股骨骨折3例,骨盆骨折2例。根据Sanders分型:II型8例、III型15例、IV型7例,术前均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以及跟骨水平面和冠状面CT检查。受伤至手术时间5d~12d,平均8d。 1.2 手术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充气止血带下进行手术,单侧取侧卧位,双侧取俯卧位。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切口自跟腱前1cm,外踝上2~3cm,向下至足背与足底皮肤交界处,向前达跟骰关节远侧1cm,拐角处呈弧形,减少皮肤角坏死,切开皮肤、皮下直达跟骨骨膜,锐刀紧帖骨膜锐性剥离全层皮瓣,保护好腓肠神经,腓骨长短肌腱腱鞘及跟腓韧带自骨膜表面锐性剥离掀起,切口要足够暴露距下关节和跟骨关节,应用3枚直径2mm克氏针分别固定在外踝、距骨、骰骨上。折弯后牵开软组织,避免用拉钩牵拉皮肤,减少皮肤坏死。充分显露距下关节面,跟骨关节面、跟骨外侧壁,对跟骨塌陷严重,关节面被外侧皮质骨壳所覆盖者,将外侧皮质向远端翻转,跟骨结节穿入1枚4.0mm 斯氏针以帮助牵引。自跟骨塌陷明显处下方插入小号骨膜剥离器,撬拨顶起塌陷、旋转的关节面骨块,恢复跟骨前、中、后关节面的正常解剖位置,在3个关节面中,以后关节面最为重要,调整结节块与载距突位置关系,恢复跟骨Bohler 角,最后复位外膨的跟骨外侧壁,用拇指由外向内挤压跟骨外侧壁,或用器械将外膨的外侧壁向内敲平,以纠正增宽的跟骨体部,并检查恢复正常的跟腓间隙,不压迫腓骨肌腱。术中视骨质缺损情况以决定是否进行植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以支撑关节面。复位后,从跟骨结节面到复位的后关节面沿跟骨轴向穿一枚2.5 mm 克氏针至距骨临时固定,然后拍摄侧位、轴位 X 线片,确定复位满意后,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模型进行外形模拟帖附,选用长度适宜的跟骨锁定钢板并根据模板形状进行预弯塑形,穿过腓骨长、短肌腱下方紧贴跟骨外侧壁放置置入钢板,选用 6~9 枚锁定螺钉多点固定。钢板被部分锁定钉固定后,发现钢板帖附面欠佳,可应用锁定螺钉瞄准器,进行局部折弯。“C”型臂机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及锁定钛钢板、螺钉的位置满意后,放橡皮片引流,严密缝合皮下,关闭切口,加压包扎。 1.3 术后处理与康复 术后不用外固定,抬高患肢,48~72h后拔去引流条。2~3周拆线,术后第2天即可以进行足趾主动功能锻炼,术后1周进行踝关节主动活动,6~8周后扶拐下地,12周后弃拐行走。术后3月内禁止负重,3月后逐步部分负重,术后4~5个月时可恢复正常活动。 2 结果 随访6~42个月,术后复查 X 线片见解剖结构恢复满意,Bohler 角恢复至平均 35°。1例切口皮缘浅表感染,换药后3周愈合。无伤口裂开、伤口感染、跟骨骨髓炎、腓肠神经损伤、腓骨肌腱炎等并发症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2]评价术后功能为优16足、良8足、可3足、差3足,优良率为80%。足跟疼痛2例,3例距下关节炎发生,应用非甾体类药及理疗后缓解。 3 讨论 跟骨主要为松质骨,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大多波及跟距关节面,造成跟距关节面塌陷缺损、跟骨变宽,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即使复位也易再移位,而致跟骨高度丢失、宽度增大、跟骨关节面不平整等,从而导致跟骨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引起局部疼痛和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行走站立及跳跃功能[3]。 目前根据Sanders 分型,Ⅱ、Ⅲ、Ⅳ型中存在关节内骨折移位大于2mm的均为手术适应证,但由于 Sanders 分型只能部分反映关节面的粉碎程度,不能反映跟骨骨折的严重程度,也不能反映跟骨长宽高及Gissane角Bohler角,跟骰关节损伤等,故还需根据其它指征来判断,如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手术: (1) 跟骨宽度增加1cm以上影响外踝部腓骨长短肌腱的活动;(2) 跟骨高度降低2cm以上;(3)Bohler角缩小≥15°;(4)伴有跟骨周围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5) 内翻畸形成角大于5°或外翻成角大于10°。 跟骨锁定钢板为钛合金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局部无不适感,减少了异物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锁定钢板可塑性好,可以根据跟骨的解剖特点塑形,能够保证钢板紧附于跟骨,当钢板被部分锁定后,可采用瞄准器在无需拆除钢板的情况下进行局部折弯,使钢板更加贴附于跟骨壁,有效维持复位后的跟骨形态,满足了骨折对固定材料牢固性能的要求。锁定钢板前部的上下弯片可加强跟骨前突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及固定,维持手术复位后跟骨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避免了骨折复位后的移动,且不需要时可剪除。 锁定头螺钉无加压作用,不能用于复位,在拧入锁定头螺钉之前,必须先复位距下关节面碎片。跟骨锁定钢板上均为锁定孔,螺钉方向根据钢板位置和预弯情况已固定,故无需再向截距突内拧入普通螺钉,根据锁定内固定的桥接原则,6~9孔多点固定即可,不要将所有的螺钉孔均置入锁定螺钉,其余锁定孔内可根据骨折线分布选择性置入非锁定螺钉。跟骨锁定钢板的锁定螺钉钉尾不突出钢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创面张力。跟骨中央三角区的骨量比较少,置入螺钉时应予避开,螺钉置入不宜过长,以免损伤内侧血管神经及肌腱。Stoffel

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在治疗锁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2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6.2%,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9.2%,实验组手术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锁骨骨折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 锁骨骨折在骨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病发率占全身骨折的6%,因锁骨位于皮下,解剖位置表浅,故极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1]。以往临床多采取保守外固定与手术复位疗法来治疗锁骨骨折,但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且固定不稳定,容易影响肩关节生理功能的恢复[2]。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如重建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本科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分别治疗锁骨骨折,并对比两者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52例。均经X线检查确诊,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调查,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6.8±9.8)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8例,高处坠落伤17例,打击伤7例;骨折部位:中外1/3处骨折25例,中1/3处骨折19例,外1/3处骨折8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22例,斜型骨折18例,横型骨折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实验组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全身麻醉后以骨折端为中心取5~7 cm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显露出骨折断端,先将断端淤血与嵌入软组织的小碎骨片清除,较大的碎骨片予以保留,剥离骨膜,先将两骨折端复位后使用复位钳固定。选择6~10孔的重建钢板,根据患者锁骨外形将钢板预弯,将其放置于锁骨上方给予临时固定处理,然后钻孔、攻丝,并使用螺钉固定。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疗法,具体步骤便不在此复述。两组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5 d。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拟定疗效判定标准:优:骨折达解剖复位,未见畸形现象,局部无疼痛,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良:骨折复位在80%左右,局部基本无疼痛,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可:骨折复位在50%左右,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法剧烈活动或提重物;差:内固定不牢,愈合不稳定,可见骨折移位,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

采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

采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及并发症。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5月我院骨科对39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行骨膜外内固定手 术治疗。结果39例均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8.5个月。除2例因螺钉拔除再骨折,其余骨折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60d。所有患者肩关节无功能障碍。 结论根据骨折部位采用重建钢板,同时置钢板处不剥离骨膜保护对侧的软组织内 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其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内固定 近些年随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及手术技术的提高。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基本替代了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5月骨科采用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共治疗了 39例锁骨骨折的患者。肩关节行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5~68岁。车祸伤11例, 行走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7例。双侧2例,左侧27例,右侧12例,中1/3骨折27例,外1/3骨折9例,内1/3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31例,斜形骨折5例,横断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36例。以上骨折 全部为新鲜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1h~5d。 1.2 手术方法平卧位患侧垫高,采用颈丛麻醉,行平行于Langer线沿锁骨上缘以 骨折为中心弧形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端。清理骨折端保留骨膜,用两把扣克钳向上 牵拉复位。如骨折粉碎严重可先行单枚螺丝钉固定骨折块。复位满意后,将钢板 预弯后置于骨膜外锁骨外1/3骨折充分显露肩关节,用模板测量所用钢板的长度 和预弯程度.3.5mm螺钉固定钢板至锁骨。术中尽量保留骨膜,术中避免损伤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和胸膜。复位满意后,C型臂透视下,证实骨折内固定合适后, 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修复皮下组织,置橡皮条引流24 h。术后抗感染5~7d,用 锁骨带固定1周后开始行肩关节主动活动。 2 结果 本组病例39均例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个月。2例因螺钉拔 除再骨折,再次行植骨钢板内固定。所有患者无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和胸膜损伤。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0d。肩关节功能 均恢复良好。住院7~15,平均7d。 3 讨论 3.1 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点锁骨骨折以往甚至认为不固定都可愈合。 又因手术伤口易造成瘢痕疼痛,特别女士影响外观。即使手术也多采用克氏针钢 丝等内固定材料,常因克氏针不能有效控制骨折旋转活动,往往导致克氏针松动 而退出,对克氏针在骨端间不断产生的剪力导致克氏针和钢丝的疲劳折断;另外 骨折端的固定常常不稳定影响骨折的愈合,术后多需要较长时间的吊带的固定, 因而骨折多不愈合或畸形愈合临床效果欠佳。因此多采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外 固定的非手术疗法。但保守治疗多由于软组织肿胀,严重的粉碎骨折移位大,造 成复位困难,过度复位往往造成血管神经的损伤。同时外固定不牢固易松动,骨 折多畸形愈合同样影响外观。又因固定时间长,患者痛苦大,生活不便,特别是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高处坠落,足跟着地所致,间接暴力可致跟腱撕脱骨折。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证:血离经脉,气血不得宣通;常见骨折部剧烈疼痛,局部瘀肿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肝肾不足证: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临证护理 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防止或减轻患肢的水肿。局部还可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淤青。如局部出现张力性水疱,需在无菌操作下抽吸疱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 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之品,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用药护理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与止痛效果。 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完善术前的各项常规化验检查。 3.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4.做好术前功能锻炼指导。 5.指导深呼吸训练,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吸烟者戒烟。 6.练习床上使用便器,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 7.充分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8.保持皮肤清洁。手术日晨备皮。 9.手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8小时。 10.遵医嘱术前给予镇静剂,排空膀胱,取出义齿,贵重物品等交家属保管。 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患肢血循环、足趾活动度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抬高患肢且高于心脏水平,有利减轻患肢的肿胀。 4.如有负压引流要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负压状态,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引流 的色、质、量。 4.功能锻炼: (1)术后6-12小时,一般术后24h即鼓励并指导患者做患肢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特别是跖屈锻炼,对恢复和维持足的纵弓有重要意义。 (2)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活动踝关节,加强踝关节的各项自主锻炼,腓长肌及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 (3)术后1周,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 (4)术后2~3周后扶拐下地不负重练习。 (5)术后2—3个月后根据X线摄片情况进行负重行走。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要防止不正确的过度运动。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 并发症护理 1.感染: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持续过高者,伤口红肿、波动感,考虑伤口有感染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伤口不愈: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如发现有切口皮缘坏死、感染、切口裂开、钢板外露,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创面处理,待炎症基本控制后行带血管蒂皮瓣移植。 健康指导 1.防止跌倒,鞋宜选软底避免穿高跟鞋及过滑的拖鞋,避免在凹凸不平或过滑的地面上行走。 2.生活起居有规律,居室宜通风干燥,关节部位注意保暖。 3.保持心情愉快,增加营养,以促使骨折愈合。 4、定期摄片复查 5.一旦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有液体流出时,应立即来院就诊。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李栋 宋晓菲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李栋宋晓菲 发表时间:2016-01-25T13:24:23.743Z 来源:《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作者:李栋宋晓菲[导读]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在今后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应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河北邢台 054000)【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 年6 月到2015 年1 月于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3 例,对照组患者41 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中的43 例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 定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41 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固定效果,比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在今后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应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普通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08-0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和评价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 年6 月到2015 年1 月于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84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6 月到2015 年1 月于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8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3 例,对照组患者41 例,观察组43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8 例,患者年龄在18-64 岁,平均年龄为3 2 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2 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1-68 岁,平均年龄34 岁,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伤口进行止血、临时固定和消肿治疗后,对患者的跟骨进行拍片后,将诊断的结果确定好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患者的大腿根部将充气止血带固定好,将患者身体微微倾斜,并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在根骨外侧采用扩大“L”形切口,将骨膜进行剥离,使距下关节显露出来,并将跟骨外侧的骨皮质掀起来,参照距下关节,采用C 形臂X 线机监视跟骨和跟骰关节,将跟骨锁定钢板顶弯分别用两枚皮质骨螺钉固定在后关节面和跟骨结节部,当患者外侧的皮质与钢管吻合后,用C 形臂X 线机检查骨折端的复位情况[1]。当情况良好时,放置引流管,进行闭合即可,术后一周后患者要进行肢体功能的锻炼,对踝关节进行活动,术后三个月再用C 形臂X 线机检查患者的骨折是否痊愈。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通过撬拔复位和手法复位的方式进行跟骨的复位闭合,当撬拔复位或手法复位的效果较为满意时,用鞋型石膏进行固定,4—6 周后对石膏进行拆除和相应的术后锻炼。 1.3 术后疗效评价标准依据美国的足踝骨科协会对人类足部评分标准和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分[2]。其中<50 分为差、50-74 分为中、75-89分为良、90-100 分为优。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汇总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运用X2 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对比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中的43 例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41 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好,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多是由于高空坠落而导致足部受力过大,造成跟骨骨折。由于根骨解剖的位置较为特殊且骨架结构关系复杂,使得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满意。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固定效果,通过螺丝钉直接对钢板进行锁定,能够对跟骨骨折的距下关节面和坍陷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在保证患者骨折端内部环境的情况下,为骨折端血运提供了保护,使跟骨骨折能够更快的痊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能够大大地减少患者跟骨愈合畸形和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是用螺丝钉将钢板压在患者的鼓面上进行稳定和拧紧,由于钢板与骨面之间有着极大的摩擦力,从而保证了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的稳定性[3]。但患者的跟骨为松质骨,导致跟骨与螺丝钉的把持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使得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在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 年6月到2015 年1 月于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84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其治疗效果较好的有43 例(优+良+中);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其治疗效果较好的有36 例(优+良+中),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中的43 例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41 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好,发现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固定效果,比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4]。在今后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应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进行推广。参考文献: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研究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研究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用传统的三角巾悬吊及牵引等保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优良率为88.2%,同时仅发生愈合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2.9%;对照组优良率79.4%,同时发生有创伤性关节炎及愈合畸形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11.8%,两组患者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胛骨骨折,通过CT三维重建进行早期诊断,并合理确定手术入路、把握手术适应证、科学选择内固定材料后,与传统保守治疗比较更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以及尽快促使骨折恢复,同时也更能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及愈合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肩胛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 肩胛骨骨折在骨科临床并不多见,相关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仅占全身骨折的0.5%~1.0%,占肩部骨折的3%~5%[1]。过去相关临床医师普遍认为,多数肩胛骨骨折患者并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而直接行保守治疗即可,但由此有一定几率引发骨折愈合后再次出现肩关节不稳及上肢功能发生障碍的情况等后遗症[2]。内固定材料目前已有相当进展,包括CT扫描等技术也逐步在肩胛骨骨折的诊治过程日益得到普及应用,以至于临床对肩胛骨骨折的特征、损伤机制及分类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定位,因此,目前多学者认为对肩胛骨骨折尤其是某些严重位移型肩胛骨骨折行积极手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免除保守治疗所导致的肩关节功能障碍,更有利于其功能恢复[3]。笔者所在科室于2009年1月-2012年6月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对34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实施治疗,其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于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1~73岁,平均(45.73±11.26)岁;骨折发生原因:交通事故致伤29例,坠落物砸伤16例,高出坠落伤23例;骨折发生部位:左侧肩胛骨骨折49例,右侧肩胛骨骨折19例;Hardegger分型:肩胛颈骨折36例,肩胛盂骨折与肩胛体骨折各16例;合并症情况:同侧锁骨骨折者10例,合并浮肩6例,合并盂肱关节脱位4例,血气胸8例,肋骨骨折13例;所有患者发生骨折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1~13 d, 平均(6.47±2.08)d。将此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以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这种内固定术多用于长管骨骨折,比较牢靠,临床应用较多。但缺点是切口长,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端的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 [适应证] 1.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它原因不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者。 2.全身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处骨折,全部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处理有困难者,可考虑对1~2处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3.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施行手术治疗时(如切骨矫形、骨移植等),多需同时应用钢板作内固定,以恢复骨支架。 4.骨畸形切骨矫正术(如股骨转子下切骨术或股、肱骨髁上切骨术)后,可用预制的成角钢板或加压成角钢板(如髁钢板等)固定。 5.某些长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压螺钉及平衡钢板固定,可有效地抵消扭转、剪刀和弯曲应力。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损,为保护移植骨及碎骨片,以防压缩,用支柱钢板固定,可起到架桥作用,保证植骨愈合[图1]. [术前准备] 1.钢板要求钢板的横断面应呈弧形,与圆形骨面可密切贴合,钢板孔应有倾斜的凹陷部,使半沉头式的螺钉头可以相应嵌入,增加固定效果,并可减少螺钉头突出而引起疼痛[图2]. 2.钢板的选择钢板种类甚多[图3],应根据骨折部位、形态及骨的直径选用固定效果好的品种。钢板按其性能分为普通钢板和加压钢板两种,后者有圆孔(静力加压)和自身加压钢板(动力加压)及多种特制规格钢板。现举几种常用的钢板种类如下: 直形长钢板:多用于长骨干骨折。选择钢板的长度应是断骨直径的4~5倍。一般股骨用8孔,胫骨用6孔,肱骨用4孔钢板。 成角尖形钢板:多用于股骨髁上骨折或股骨转子间切骨术。 成角钢板:用于长骨切骨矫形术。 转子钢板:用于股骨颈骨折转子间切骨术后内固定。 三叉形钢板:用于髁部Y或T形骨折。

非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非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 效对比 摘要目的观察非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64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复位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踝关节评分。 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拍片显示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中28例切口甲级愈合, 4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良好28例,复位不良4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中32例切口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固定复位良好32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骨折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未出现移位现象,无畸形愈合、感染、创伤性关节炎,也未出现排斥反应引起切口积液等现象。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的8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均有肯定的疗效,且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术后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跟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丝钉;临床疗效 根骨是足部骨中最大的一块跗骨,该部位的骨折占足部骨者的很大一部分。临床上常见的是跟骨粉碎性骨折,由于治疗相当的棘手,若处理不当,常遗留一些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足踝功能[1]。目前常使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已经成为该病的潴留治疗方法[2],但关于普通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疗效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两种方法的内固定治疗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于2015年3月~2017年 3月诊治的64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2例。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2.8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5例,Ⅲ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张长青曾炳芳主编】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是一部专门介绍锁定内固定手术技术的学术专著,其第一版于2007年初出版发行,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近年来,锁定接骨板已在国内骨科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此次修订,对原来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补充了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并对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为总论,介绍了锁定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史及生物力学原理,锁定钢板的种类、应用现状和应用要点,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微创技术与锁定钢板的应用等。第二章为《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重点,详细介绍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各类四肢骨折的手术技术,并配以大量典型、翔实的临床病例分析。第三章为锁定钢板的特殊应用,结合临床实际病例,介绍了编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在治疗特殊骨折及骨不连中的体会。第四章为新增部分,探讨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配以大量的典型临床病例,实用性强,适合骨科临床各级医生阅读。 (三)外固定架治疗 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固定螺钉在远离骨折的部位经皮钻入骨干,同样不需要扰乱骨折处,符合微创的原则。手术操作简便,以及术后可调节性,是其主要优点。特别是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固定螺钉可以放置于远离创口的部位,为创面的修复和日后处理提供极大的方便,外固定支架因此成为治疗开放性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只是由于固定杆远离骨干,存在一定的力矩,加上固定螺钉的弹性,固定的稳固性存在问题,尤其是用于固定股骨干骨折时常常发生固定失效和骨折再移位,甚至导致骨连接迟缓或不连接。因此临床上多用于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作临时固定,待条件适宜再改作内固定;当然也可以用作非负重性长骨,如肱骨及桡骨远端骨折的最终治疗。不过也有人用钢缆接骨技术(cableosteosynthesis)来弥补外固定支架稳定性不足的缺陷,用于治疗长骨骨折不连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尽管对于关节内骨折和许多干骺端骨折,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开复位,但越来越多的医生依然遵循微创的原则,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实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既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骨折片血液供应的破坏,又达到尽可能解剖复位满足肢体功能恢复的需要。不过,外固定支架的稳定性需要改善,固定螺钉裸露在体外,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松动和钉道感染,这有赖于器械的改进和应用技术的完善,例如使用带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固定螺钉,有助于防止松动。现在临床使用的外固定支架有多种,除了经典的Ilizar.ov支架、OrthofiX单臂外固定支架外,还兼有两者的Hybrid支架等。它们各有千秋,但原则是一致的,既追求稳固又不失简便。临床上还有应用带关节的支架治疗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僵硬的报道,实现动与静的结合,在提供固定的同时允许适度的活动,在很多情况下发挥独特的治疗效果。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锁定接骨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与骨折愈合 第三节锁定接骨板的种类、应用现状和应用要点 第四节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五节微创技术与锁定接骨板的应用

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

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8-02-02T14:57:21.0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马志宏,李世云,张雷, [导读] 充分说明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优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且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云南昆钢医院,云南安宁605302 摘要:目的:研究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奇数29例划入观察组,偶数29例划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10%,与对照组患者的72.41%相比,明显效果更好,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03%,经统计学检验提示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且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重建钢板;克氏针近端弯折;锁骨骨折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由于锁骨处于上肢带骨与躯干连接部位,骨质较为薄,极易在受到外力冲击后发生骨折,临床上治疗锁骨骨折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1]。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针对骨折治疗的辅助材料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其中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两种方式各自存在不同的特点,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2],故本文就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展开研究,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奇数29例划入观察组,偶数29例划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骨折后24h内被送入医院,经医学影像检查确诊为锁骨骨折。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为(33.45±4.7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为(34.27±5.02)岁。以上患者均为随机选取,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特异性(P>0.05),故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取患者仰卧位,进行颈丛麻醉,并垫高其伤侧肩,根据医学影像资料指导以骨折处为中心作一弧形切口,向内逐层分离相关肌肉及组织,对淤血进行清理,暴露骨折端,尽量保护骨下血管、神经组织等,选用2-2.5mm克氏针穿入骨折端髓腔内,由外后方肩峰穿出皮肤,调整复位骨折,固定后将克氏针向骨折端髓腔穿入5cm,再将近骨折端的克氏针弯曲,剪去多余克氏针,针尾埋于皮下,之后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4周。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取患者仰卧位,进行臂丛麻醉,并垫高其伤侧肩,根据医学影像资料指导一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上方作一弧形切口,向内逐层分离相关肌肉及组织,对淤血进行清理,暴露骨折端,将骨折四周的有限骨膜剥离,并复位骨折,将重建钢板置于锁骨上端,用钛螺钉固定,术后采用三角巾悬吊患肢4周。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治疗有效率评价。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2] 治疗后,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其中骨折愈合良好,无错位,关节正常活动为优;骨折愈合良好,稍有错位,但不影响正常活动为良;骨折愈合较差,产生畸形,影响正常活动为差。有效率=优+良/总数。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利用(x±s)、(n,%)表示,并予以t和X2检验,在P<0.05时,说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10%,与对照组患者的72.41%相比,明显效果更好,经统计学检验提示差异存在显著性(x2=4.350,P <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跟骨骨折治疗中微创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的应用分析

跟骨骨折治疗中微创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03T14:04:25.6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作者:张松[导读] 跟骨骨折治疗中微创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贵州省骨科医院骨外科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研究跟骨骨折治疗中微创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34例)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34例)选用微创内固定术。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优良率更高,研究组治疗后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更优(P<0.05)。结论:跟骨骨折治疗中微创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应用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026-01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and open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 Zhang Song.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Osteological Hospital, Guizhou Guiyang 55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and open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34 cases) was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study group (34 cases) 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good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 loss, incision length and oper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after the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and open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Calcaneus Fracture; Open reduction; Application 跟骨骨折作为一种骨科病症,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行动能力与身心健康,因此应重视科学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入院68例跟骨骨折患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11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8.14±5.82)岁;骨折原因:3例摔伤,7例交通事故伤,24例高空坠落伤。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2:12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8.23±5.91)岁;骨折原因:4例摔伤,9例交通事故伤,21例高空坠落伤。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即给予硬膜外麻醉与健侧卧位,抬高患足,跟骨外侧作一个“L”形切口,充分暴露跟骨外侧,于外踝处临床固定2根克氏针,通过钢板予以内固定处理,将引流片置入之后将切口缝合。 1.2.2研究组研究组选用微创内固定术,选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使用克氏针,直径4.5~5.0mm,于跟骨结节后外侧以15°进入皮肤,通过X线检查对跟骨关节下方位置予以观察,通过克氏针予以撬拨,尽量对脱离原位的骨块予以复位,骨折远端刺入克氏针,撬拨骨位予以石膏外固定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跟骨骨折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与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手术治疗优良率选取美国AOFAS评分系统[2]予以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均数±标准(x-±s)代表计量资料,%代表计数资料,成组t检验,χ2检验对比,有差异(P<0.05)。 2.结果 2.1 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 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优良率更高(P<0.05),见表1。 3.讨论 由于跟骨的解剖形态复杂,所处位置具有特殊性,因此跟骨骨折治疗难度大。现阶段,临床治疗跟骨骨折通常选用手术方式,如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跟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等;其中,跟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于直视下完成复位,固定牢靠,可对塌陷关节骨块予以复位,促使跟骨大体外形恢复,具有良好疗效,但是这一术式的创伤面较大,跟骨钢板放置会导致伤口张力增大,极易造成不良状况发生[3]。 本研究中,研究组34例跟骨骨折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7.06%,对照组34例跟骨骨折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76.47%,且研究组治疗后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更优(P<0.05)。由此可知,跟骨骨折治疗中微创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与手术切口长度,还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