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

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

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李白的《古风(其十)》

【鉴赏】

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策士。秦国围攻邯郸,魏安赦王派人劝赵归秦,鲁仲连在围城中往见平原君,制止了这件将导致奇耻大辱的事,邯郸因信陵君援军到达而围解。为此,平原君欲以千金相酬,仲连不受而去。后来齐国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以书信缚箭射进城内,劝喻死守围城没有出路,困守城中的燕将见信自杀,聊城因此而破。齐王欲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并逃隐海上。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史记》称鲁仲连“好奇伟俶傥(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新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

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他引为楷模的历史人物,便是张良、鲁仲连。前引诗句中以一箭书取聊城功,就是鲁仲连的故事。李白的功成身退的表示,主要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从政身份,目的在以谋臣策士出仕。所以诗末引以自譬,谓鲁连为同调。

这首诗直书其事,直抒胸臆,可说是最为质朴的写法。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全诗虽然有为个人作政治“广告”的意图,却也能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这两句诗正好可用来形容李白自己的诗品,即随意挥洒,独具标格。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历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生失分严重,得分率低,而各地中考的古诗词鉴赏(3~5分),也是学生的难点,表现在对诗歌的题材、主题、写法没有明确的思路,答题时没有鉴赏的步骤,语言组织混乱。根据全国各地中考诗词鉴赏的要求,归纳鉴赏四步法。 一抓修辞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是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与,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拟人: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融情于景,以“花溅泪”、“鸟惊心”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情感。 二、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一首诗歌中,往往就是几个字或某一个字最具有表现力,通常把这些字叫做“诗眼”。动词的答题格式:某字,生动具体的表现了什么在某一方面的什么特点。 如: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锁“在本诗中意为”笼罩“,生动的表现了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以及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忧伤之情。 三、抓写法(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概念,既包含修辞,也包括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对比、象征等。 举例: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后山寺破产预案》)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禅院的幽深寂静。

高考观望古诗词鉴赏(原创)

高考观望 古诗词鉴赏导航(原创) 万树相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的传统文化之一,有不少诗词一直到今天依然是家喻户晓,广为传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缺少了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中国人的,更何况,古典诗词的鉴赏在高考中是必考题目,难度虽然不太大,有些同学失分较多。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这几个:一是文言功底差,看不懂诗词;二不懂得“诗家语”的特点;三没有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在高考备考中只有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才能很好地完成题目。那么,在实际的复习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以为,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尤其是文言文中的如词类的活用、断句等基础知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把文言文的底子垫厚实了,就能读懂古典诗词从而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如何断句呢?根据相对的独立短语意义来划分,应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才是。又如“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老”“肥”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再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中的“联拳”是连绵词,不可分开解释,是屈曲着身子的意思。 2、语序异于一般性散文。由于于表达的需要和平仄压韵等节奏韵律的需要,这也是需要重视的。古典诗词的句子结构往往很特殊,形成所谓的与一般文体不同的“诗家语”比如:杜甫的诗句:‘香稻啄余鹦鹉粒,梧桐栖老凤凰枝。’就是典型的‘语序颠倒’的句子。其中‘香稻/鹦鹉’ 和‘梧桐/凤凰’应对调才是,因香稻不会啄且是被啄的,梧桐也不会栖而是被栖的。许诨的《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按散文的语序应该是“夕鸟下秦苑绿芜”,“蝉鸣汉宫黄叶”。只要比较一下就知道,他那样结构句子除了是为达到音韵的和谐和押韵的需要外,更是为了营造一种意境。所以,语序的变换,有时也不能单纯理解为适应声律的要求。它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这些地方,如果按照散文的语法来要求,那是无法正确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的。 3、古诗词一字千金,意蕴丰富。同学们习惯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表意的词和相对文言文来说思想感情表达不够密集的散句进行听说读写,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大家很不习惯古典诗词的惜墨如金一字千均的特点,所以,针对古典诗词的这一特点,,要想读懂古诗词,得稍稍改变以下你原来的阅读习惯——“抠”字眼,这种方法对于准确把握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 4、善于联想和想象。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比如,“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两句,本来苏轼起先用的是“舞”和“映”,后又改成“摇”和“隐”。但苏小妹却改成了“扶”和“失”。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借助我们的想象和联想,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

教师高考古诗词鉴赏基本型答题技巧例说 - 副本

高考古诗词鉴赏基本答题技巧例说 一、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题步骤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练习: 1、人物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事物形象【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3、景物形象【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 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 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 14. B (“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 15.要点: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 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1 / 4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2 / 4

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

2015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014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2013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2012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高中古诗词鉴赏必考题型

诗词鉴赏必考题型 一、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

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2】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 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最新《免费版》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万用公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模式及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一、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

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技巧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诗歌鉴赏题 答题技巧 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2、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 4、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5、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弄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 特别提示 1、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 2、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 3、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 原则: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高中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原创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原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吹动 1.诗歌的中间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答案: 令人心惊的大风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密集的暴雨撕扯着墙上的薜荔。向远处望去,山岭高耸,树木重重,俯视江流弯曲恰似九回之肠。(3分)这两联描绘出盛夏大荒之地山高水远、风雨交加遥远而宏大的凄迷景象。(2分) 2.试析全诗的抒发感情的手法。(6分) 答案:

直接抒情:“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愁思,即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直接抒发的朋友之间音信不通,彼此隔离的惨痛。(3分) 间接抒情:中间两联借“惊风”、“芙蓉”、“密雨”、“薜荔”、“岭树”“江流”等意象,抒发自己志向高洁,却被恶势力打击的不平,思念重重,犹如九曲回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田家三首(其一) 王绩 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 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注释: 上皇人: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隐居田园过着自由生活的诗人形象。(2分)他住在箕山下,门枕颍川河,尽情弹琴赏月,饮酒游园,陶醉在美好的春光里,世事纷争与我无关。(3分) 2.全诗是怎样抒发感情的?(6分)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 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 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霜筠”义同。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一句中的“终然”暗示出戍边之人最终都战死沙场的悲惨命运。 E.“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命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命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

高考必备——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

(教师版)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六)分析意境型 ●答题技巧 ●题目形式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析理由。 ●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2: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示例1: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示例2: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抓住典型意象的意义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恻(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神秘(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