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块3之专题2 数的认识1-马云鹏

模块3之专题2 数的认识1-马云鹏

模块3之专题2 数的认识1-马云鹏
模块3之专题2 数的认识1-马云鹏

模块3: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专题2:数的认识1(整数)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马云鹏,15)

背景与目标:

整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整数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条主线。理解和掌握有关整数概念的内容,是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学习数的运算和小数、分数概念的必要准备。这部分内容重点在于整数认识各阶段的特征与重点,数概念建立的特征分析,学生数感的培养等。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整数认识各阶段的特征?(4分)

2.如何使学生建立整数概念(数概念建立的几个重要标志?(7分,其中3分视频)3.如何使学生建立数感?(4分)

呈现形式:

1.问题1与问题2以提问、讲授为主,穿插图表,实例;问题3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中间穿插对话。

2.参加人员,主持人+2位教师。

内容:开头语

主持人,一、二学段数的认识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小学、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认识;以及与数的理解和数特征有关的数整除性方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整数的认识,重点在于整数认识有内容分析,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数感的建立等。主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正确理解整数认识各阶段的特征?(4分)

2.如何使学生建立整数概念(数概念建立的几个重要标志?(7分,其中3分视频)3.如何使学生建立数感?(4分)

引言:整数的认识分散安排在两个学段,主要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完成,第二学段重点梳理十进制计数法。结合《标准》中对整数的认识内容要求,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和掌握做一些分析。

问题1.如何正确理解整数认识各阶段的特征?(4分)

《标准》对整数的认识在第一学段设计了4条内容,在第二学段中设计了2条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学段: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2)。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

第二学段:

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3)。

可见,整数的认识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段。第二学段是系统梳理十进制计数法和万以上的数。

第一学段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学生认识数从“一”到“万”是一个完整的数级,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字的表示,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等。第一学段万以内数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分几个阶段完成,这里是对第一学段结束时对学生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几个阶段来安排,较为普遍的安排方式是,“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也可以在百以内数认识后,安排一次千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中,“20以内数认识”是一个重点内容,是学生的认数、读数、写数是重要阶段,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整数认识中的要素,如数的抽象,数字的表示与书写,数位与相应的数值等。百以内数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运用数的意义的基本要素,认识较大的数。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数值、数位等概念,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万以内数认识阶段,使数认识达到最大的数量单位,完成一个数级(从万以上是这个数级的循环)。学生体会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验大数和意义。逐步建立数感。

问题2.如何使学生建立整数概念(数概念建立的几个重要标志?(7分,其中3分视频)

学生整数概念建立从认识10以内的数开始,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以前都认识很多数,但建立抽象的数概念,使学生把数与它所代表的量联系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从数量抽象到数。如从具体的2匹马,2棵树,2头牛,2个人,抽象为2这个数。用一个数字(特殊的符号)来表示数量,已经把具体的单位和这个数量的具体含义去掉,抽象为数“2”。反过来,这个2可以表示任何具有2这样数量特征的事物。这个抽象过程在小学一年级开始认识数时就强调,直到认识较大的数。学生逐渐认识数的抽象表示,逐步建立数概念。而自然数的基本特征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大1,从具体的数量抽象出数这后,学生可能通过自然数的这一特征认识更大的数。2后面加1就是3,再加1就是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自然数的大小关系。

为了表示更大的数,数位概念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数位的含意是不同位置上的数字表示不同大小的数,没有数位的规定就没有办法表示更大的数。认识个、十、百、千、万等不同的数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大小的数,是理解整数概念所必须的。学生必须清楚地了解,同样一个数字“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在十位上表示30,即3个十;在

百位上表示300,即3个百。第一学段完成整数万级的认识,第二学段认识万以上的数,进而整理十进制计数法。我国的计数单位是每四位一级,万以内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理解各级上的每个数字的意义,这是理解多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意义的前提条件。

数的认识的实例。(1000以内数的认识例子)

数的认识中学生应当了解数和数之间的关系,数与数之间最重要的是大小关系。数的大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可以用词语描述,也可以用符号描述。用符号表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的开始。应当使学生了解从自然语言表述数的大小到用符号语言表述数的大小。

例如:将数50,98,38,10,51排序,用“>”或“<”表示。用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语言进一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符号“>”或“<”表述的是数量间的大小关系,学生在完成这个问题过程中,需要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合理使用,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让学生将这些数排序,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排序方法。例如,先找到最小(大)的,然后在剩余的数中再找到最小(大)的,依次将五个数按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或者先固定一个数(如50),拿第二个数(98)与之比较,然后取第三个数与前两个数比较,根据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位置,这样继续下去,最后将五个数排序。无论学生的出发点如何,只要思路清晰、排序正确即可。

对于用语言描述几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时,结论是相对的。例如,可以说51比50大一些,98比10大得多;而50比38是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不应当出现逻辑上的混乱,例如,“50比10大一些,50比38大得多”。

问题3.如何使学生建立数感?(4分)

在整数认识过程中使学生建立数感,重点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认识数的过程中,从具体事物抽象出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使学生感悟数的抽象过程。

二是在认识大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在第一、二学段都提出感受大数意义和对大数进行估计的要求。第一学段是要求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第二学段情境的范围有所扩大,要求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其本质是相同,都是希望通过具体的情境对大数加以感受,增加学生的数感。感受大数与情境的具体内容有关,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你的1200步大约有多长?1200名学生站成做广播操的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这些具体的情境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有时还要加入想象的成份。1200名学生需要多大场地,许多学校可能没有这么多人,学生就需要了解自己的学校有多少人,占多大地方,再想象1200人会占多大地方。而在对大数进行估计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单位很重要。教室到学校体育馆有多远,就应当选用米作单位。而从家到学校有多远,就要选择千米作单位。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就要用光年作单位。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第2讲语言表达连贯讲义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 ——句子复位、词语复位和语句排序 题型一句子复位 句子复位,即将某一语段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抽出,另设几组与之相近的语句一起作为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出原句。这种题型考查考生的缀句成文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典例1(2018·全国卷Ⅲ改编)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波澜壮阔的迁徙盛举。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解题指导] “也就是说”后面的内容应是对前文“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的解说,陈述的主语应为“迁徙的方向感”,故排除B项和D项。A项是被动句,强调的是“方向感”被处置的结果,C项用介词“由”,强调的是“方向感”获得的途径。 解题方略“4点”做到句子复位 1.内容吻合。内容一致、意思吻合是语句衔接的关键一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连贯。 2.语境相同。语境一致,言语的思想感情才会贯通。它包括内部语境,即上下文;以及外部语境,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基调等。 3.句式一致。句式是指句子的形式,即句子内部的语言结构,包括句子成分相同、词性色彩亠致等。句式一致,既有利于保持话题统一、主语一致,又有利于体现内容上的承接关系,使语言衔接更严密。 4.语气一致。句子的语气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能够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基本观点,若不一致,往往会不利于情感的表达或对基本观点的表述,导致内容前后不协调。 训练1.(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改编)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高考填报志愿的辅导迫在眉睫的事情是整顿市场的乱象。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不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________。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不

2020版新高考英语二轮提分教程文档:语篇部分+专题二阅读七选五+第3讲+Word版含解析

第3讲段尾类 段尾设空的类型多为总结本段内容,偶有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 总结概括句 解题指导做题时一要注意设空的前一句或前两三句;二要注意在选项中查找thus, therefore, hence, so, as a result, in a word, in short, to conclude, to sum up等表示结果、结论、总结的词语;三要注意与前文的逻辑关系,找到关键的线索词句,如表示转折、并列、排比等关系。如果在文章第一段的段尾设空,要认真阅读看此处是细节还是主题。通常文章的第一段要提出主题,如果在段尾提出主题,常用一些信号词(如转折词)引出来,正确答案中应有这样的信号词。 [典例](2019·北京高考) If a basketball star is, for example, trying to gain a high personal point total, he may take a shot himself when it would be better to pass the ball to a teammate, affecting the team's performance.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to play team sports are often told, “There is no I in TEAM.” __49__ D.Stars apparently do not follow this basic principle of sportsmanship. 解析D根据上文描述篮球明星的做法和空格前的“学习参加团队运动的小孩子经常被告知‘团队里没有个人’”形成的对比可推断出,选项D “明星们很明显不遵守体育精神这一基本原则”对全段作了总结概括,故答案为D。 2 承上启下句 解题指导做题时如果在选项中找不出与前文之间的关联,此时要考虑与下一段开头是否有衔接,要认真阅读下一段的开头几句,看是否能紧密联系起来。[典例1](2018·浙江高考) Moving into a new home in a new neighborhood is an exciting experience. Of course, you want to make sure that you become an accepted and valuable part of your new neighborhood. The easiest way to accomplish this is to make sure you conduct yourself as a good neighbor should. __31__ G.Here are a few tips to help you win over everyone in the neighborhood quickly. 解析G根据下文叙述的几条建议可知,空格处承上启下;上文提到,被邻居接受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你要使自己表现出是一个好邻居。G项(以下是几条帮助你快速赢取社区所有人的心的建议)符合语境。 [典例2](2017·全国卷Ⅰ) If anyone had told me three years ago that I would be spending most of my weekends camping, I would have laughed heartily. Campers, in my eyes, were people who enjoyed insect bites, ill-cooked meals, and uncomfortable sleeping bags. They had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

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一先秦时期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1)商周时期懂得了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2)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03垄作法。 3.水利灌溉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4.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04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小农经济(个体农耕) ①开始出现:春秋战国。 ②原因:铁农具和□05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06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特点:以□07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④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08基本模式。

5.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二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经营形态 (1)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01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02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2)民间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产品在市场流通,主要生产供□03民间消费的产品。 [漫画证史] 牛耕的出现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目的是提高亩产量,主要表现是: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 [图解历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演进及其互动关系 [易错点拨] “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度 (3)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缴纳□04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发展概况

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2文言文阅读第3讲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

第3讲文言文翻译 (2016·安徽合肥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閤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閤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基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檥斗舸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閤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有删改)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解析:(1)关键词:谕、矢石、第。(2)关键词:致、于、示、虚。 答案:(1)神宗告诉他说:“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 (2)燕达暗自考虑:“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 【参考译文】 燕达字逢辰,是开封人。儿童时,和同辈的孩子戏耍,总是摆出军阵列队的样子,年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3课《我认识您了》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第3课我认识您了 一、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认识您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它包含了四个话题,分别是“我的老师”、“我还想认识”、“该请谁来帮帮我”和“这样做对吗”。 本课第一课时包含了“我的老师”和“我还想认识”这两个栏目。这两个环节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老师,唤起他们生活的已有经验,并逐渐认识学校的其他老师和校工,增进对他们的了解和情感。教材P10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猜猜这是哪位老师”的游戏活动场景,三幅泡泡图呈现了学生根据同学的描述浮现在脑海里的自己熟悉的老师形象。P11的插图依次呈现了少先队辅导员、校长、高年级老师以及门卫叔叔等形象,同时还有一处留白框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本校实际,发现自己眼中的其他老师和校工。 第二课时包含了“该请谁来帮帮我”和“这样做对吗”这两个栏目。主题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境并讨论该向谁寻求帮助,旨在使学生知道在校园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向学校的教职工求助。并通过呈现师生交往的行为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明白与师长交往的基本礼仪。教材P12图片主要呈现了小女孩摔了一跤、小男孩帽子被抢了、羽毛球卡在树上这三个问题。教材P13四幅图主要呈现了两个小男孩在办公室门口打闹打扰老师工作、小女孩摘花不听其他班级的老师劝阻、小女孩向校医表示感谢和学生主动向老师道别的景象。(二)基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新的校园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孩子们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和同学、对课堂学习都充满了新鲜感,他们懵懵懂懂,因为环境的改变会带来一些紧张。他们大多天真活泼,喜欢和老师打交道,但由于对小学里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老师缺乏全面了解,加上不少家长习惯借老师的形象来吓唬他们,不免对老师产生惧怕的心理,形成了距离感和陌生感。特别是新入学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向任课老师以外的师长求助。有些学生发现小学老师不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形影不离地照顾自己时,会感到害怕和无助。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师生交往关系,获得安定、愉悦的学校生活情绪,加快入学适应,并学着尊师重教,就是本课的主要任务。 (三)学习准备期的内容与要求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聊城高三第一次)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33.6 L(常温常压)氯气与2.7 g 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 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乙烷含有共价键数目为8N A C .由N A 个CO 和N A 个N 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10N A 个电子 D. 1 L 1 mol·L -1的Na 2SO 4溶液中含有4N A 个离子 解析:选A 。A 项中氯气过量,铝全部被氧化,转移电子数为0.3N A ,该项正确;每个乙烷分子中含有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共7个共价键,标准状况下的22.4 L 乙烷为1 mol ,共含共价键数目为7N A ,B 项错误;每个CO 分子和每个N 2分子均含有14个电子,故由 N A 个CO 和N A 个N 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含有28N A 个电子,C 项错误;1 L 1 mol·L -1的Na 2SO 4 溶液中含有3N A 个离子,D 项错误。 2.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 A B .1 mol Al 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 A C .常温常压下,1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D .1 L 1 mol·L -1FeCl 3溶液中Fe 3+的数目小于N A 解析:选B 。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所含分子都是1 mol ,A 项正确;1 mol Al 3 +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 A ,B 项错误;1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与所处的温度、压 强等条件无关,C 项正确;因FeCl 3溶液中Fe 3+的水解,故1 L 1 mol·L -1FeCl 3溶液中Fe 3 +的数目小于N A ,D 项正确。 3.常温下,在密闭容器里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 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14 。则原混合气体可能是( ) A .H 2和O 2 B .HCl 和NH 3 C .H 2和Cl 2 D .CO 和O 2 解析:选A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充分反应后并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中应有0.05 mol 气体。B 项、C 项中两种气体均完全反应,B 项中剩余气体为零,C 项中生成氯化氢气体为0.2 mol ;A 项中根据2H 2+O 2===2H 2O ,剩余0.05 mol 的氧气;D 项中根据2CO +O 2===2CO 2,剩余氧气0.05 mol ,生成0.1 mol 的二氧化碳,气体总物质的量是0.15 mol 。 4.在标准状况下①6.72 L CH 4 ②3.01×1023 个HCl 分子 ③13.6 g H 2S ④0.2 mol NH 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 a .体积②>③>①>④ b .密度②>③>④>① c .质量②>③>①>④ d .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 .abc B .bcd C .acd D .abcd 解析:选D 。比较a 、c 、d 时先将不同的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再进行比较;密度可根据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直接根据摩尔质量判断即可。 5.(2011年北京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在NaCl 、MgCl 2和MgSO 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 液中,若Na +的浓度为0.1 mol/L 、Mg 2+的浓度为0.25 mol/L 、Cl -的浓度为0.2 mol/L ,则SO 2-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5 mol/L B .0.45 mol/L C .0.2 mol/L D .0.25 mol/L 解析:选C 。因为溶液不显电性,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n (Na +)+2n (Mg 2+)=n (Cl -)+2n (SO 2-4)。设溶液的体积为1 L ,SO 2-4的物质的量为x ,代入上式: 0.1+0.25×2=0.2+2x ,解得x =0.2 mol ,即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我认识您了-部编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歌曲导入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 听歌要求:端正坐姿,认真倾听,听一 听歌曲中唱的是谁呢? 2.班贴课题,提出疑问:为什么是“您”, 不是“你”呢? 3.带着尊重之情,再齐读课题 端正坐姿 认真倾听 回答问题 以优美的歌曲 片段来揭示主题。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教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语文老师和 数学老师的相关的描述引导学生猜想 这是哪一位老师。 2.连一连 展示其他场景中的老师,让学生连 一连。 学生通过观看课 件中关于老师的描述 试着猜猜是自己的哪 一位老师。 学生根据场景提 供的要素,试着猜出里 边人物的身份,搭配正 确的学科。 小学一年级同 学,活泼好动,本 框题的教学内容也 适合采用课堂活动 的设计方式。

3.介绍一些有特色的学科 口语、书法、科学 4.介绍学校工作人员 校长、主任、保安、保洁、医生 4.课中操小结 通过儿歌的形式展示每位老师特点。学生认真倾听,回答问题。 完成课堂任务:给主任送文件 教师带动作教读 5.该找谁帮忙? 我们在学校快乐地学习、生活,但是意外难免发生,那么,在校园里遇到困难和问题应该怎么办?向谁求助? (1)小女孩摔伤了,还流血了,怎么办呢? (2)小视频:两个男孩抢帽子。 思考: 如果你是被抢的同学,你 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看到这一幕发生 的同学,你会怎么办?(3)录音形式,学生倾听两个 孩子的对话。 (4)独立判断: 学生思考,并且回 答老师问题。 小组讨论 学生做出选择,判 断。 此处是本节课 的重点之一,目的 是让学生明白学校 中老师和工作人员 的作用,所以适合 采用教师引导和观 看视频,并引起讨 论的方式进行。

2020届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学案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高考统计·定方向] (教师授课资源)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5年4考)

1.(2018·全国卷Ⅰ·T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B[列车启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恒定,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可知v=at,且列车的动能为E k=1 2m v 2,由以上整理得E k= 1 2ma 2t2,动能与时 间的平方成正比,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A、C错误;将x=1 2at 2代入上式 得E k=max,则列车的动能与位移成正比,B正确;由动能与动量的关系式E k =p2 2m可知,列车的动能与动量的平方成正比,D错误。] 2.(2019·全国卷Ⅰ·T18)如图所示,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 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H 4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 H 4所用 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t2 t1满足()

A .1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

第3讲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 “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审题定向 (1)(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 找徽墨。(《虹关何处落徽墨》) (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 (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 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 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我认识您了-练习题

3 我认识您了 一、知识广场 1.我们应该记住自己老师的面貌,并______他们。 2.我们应该______学校里每一个为我们服务的人。 3.不小心磕伤自己的腿时,应该请______的医生来帮忙。 二、判断大厅 1.小华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 2.看到老师我不想理他,直接走过去了。() 3.教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去认识。() 4.小强和小明在老师的办公室外追逐打闹。() 5.每天上学,我都跟传达室的爷爷打招呼。() 6.学校里有很多能为我们提供帮助的人。() 三、选择乐园 1.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明明的饭菜凉了,这时候他可以()。 A.哭着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再送一份饭来 B.礼貌地跟食堂阿姨说明白,请食堂阿姨帮自己把饭菜再热一下 C.告诉校长,把食堂阿姨开除 2.小宇头上的帽子被高年级的一个同学摘走了,这时他应该找()来帮忙拿回自己的帽子。 A.校长 B.自己的班主任 C.医务室的医生 3.在学校里看到老师,我们应该()。 A.主动打招呼 B.装作没看到,默默地走过去 C.看一眼,如果不是教自己的老师,就不用打招呼 四、问题城堡 1.简单描述一下你的语文老师。 2.你喜欢的一位老师是谁?说一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3.谈一谈你第一次见到班主任时的感受,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参考答案 一、1.认识 2.尊敬 3.医务室 二、1.× 2.× 3.√ 4.× 5.√ 6.√

三、1.B 2.B 3.A 四、1.示例:我的语文老师短头发、戴眼镜,说话很斯文。 2.示例:我喜欢美术老师。因为我喜欢画画,老师讲课也很认真。 3.示例:我感到紧张,我的班主任是个男老师,他很严肃,说话声音很

2019版第1部分专题1第2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页 第2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构建知识体系串联主干知识 「自由扩敝 提示:①渗透作用②细胞膜③原生质层④质壁分离和复原⑤协助扩散 ⑥胞吞、胞吐⑦通过囊泡运输、消耗能量 (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 1. (2019全国卷I )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 误的是() 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 2和NO 3 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 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A [小麦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 2, N 2必须被固定后,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A 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增强农作物根系的有氧 呼吸,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对矿质元素进行吸收 , B 正确; 土壤微生物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离子等 ,植物的根系能吸收这些无 机离子用于生命活动, C 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土壤渗透压升高,当其高于 玉米根的细胞液渗透压时,玉米会因根系水分外流而出现 “烧苗”现象, D 正 确。] 2. (20佃全国卷U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② ______ 动物 相当于半透膜 细胞 ③ 相当于半透膜 厂方式⑥ 植物 — 细胞 大分子— 一物质曲点____________________ 扫咼■* n * 扫咼■*慢需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巨噬细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以胞吞的方式摄入病原体,A项错误;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项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属于被动运输,C项正确;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项错误。] 3. (2019全国卷U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C [0?4 h内,开始一段时间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减小,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物质A溶液的浓度,当原生质体相对体积达到最小后又逐渐增大,说明部分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增大,从而使细胞吸水,表现为原生质体相对体积逐渐增大,A错误;因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较大,故0?1 h内细胞体积的变化量小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B 错误;据图可知,2?3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增大,表明细胞吸水,此时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减小,表明细胞失水,此时液泡中液体(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细胞质基质 的渗透压又小于物质 4. (2019全国卷I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溶液的渗透压,D错误。] 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 扫咼■*犠逞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力与运动第2讲力与直线运动教案

力与直线运动 [高考统计·定方向] (教师授课资源)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5年4考) ?近几年高考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重在基本规律的应用,命题背景来源于生 1.(2018·全国卷Ⅰ·T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B [列车启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恒定,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可知v =at , 且列车的动能为E k =12mv 2,由以上整理得E k =12 ma 2t 2,动能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A 、C 错误;将x =12 at 2代入上式得E k =max ,则列车的动能与位移成正比,B 正确;由动能与动量的关系式E k =p 2 2m 可知,列车的动能与动量的平方成正比,D 错误。] 2.(2019·全国卷Ⅰ·T 18)如图所示,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H 4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H 4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t 2 t 1 满足( ) A .1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我认识您了|部编版

课题:我认识您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认识更多老师,遵从教导。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现对老师尊敬,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课型与课时:新课,第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游戏教学法。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1、说说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干净、整洁,学习好,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 2、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我们在一起会互相帮助。) 3、说说你帮助过谁?哪个朋友帮助过你?还有谁? 4、生活中,还有一个人也一直关心帮助你,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课间活动:欣赏《我的好老师》歌曲。 二、新授课程(我认识的老师) (一)、认识自己班的教师 1、我们来到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上学已经半个月多了,你们现在有喜欢的老师吗?你能给同学介绍你喜欢的老师吗? 2、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自己,让同学们讲讲老师给他们的印象。 3、有没有喜欢别班的教师的,为什么呢? 4、由老师来说出一位老师的特征,由学生来猜一猜是哪位老师。(学生可以交流,思考,随意的猜想) 5、小游戏(你说我猜) (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老师的特征,再请同学说出该老师姓什么、教的哪个班、哪一科。以此类推。) (二)我还想认识? 国旗、音乐、上课、邮递员…… (三)该请谁来帮帮我 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可以放心地找到身边的老师。 小组讨论交流。 出示情境: 1、自己的书包带开了,怎么也系不上。遇到了不是教本班学科的老师,疑惑:可不可以找老师帮忙呢? 2、体育课刚下课,同学出了很多汗,拿出水瓶想喝点水,发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千米的认识

3 千米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00步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00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小说阅读 第3讲 了解环境手

第3讲了解环境手法完胜环境类题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考查小说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包括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手法及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综观近年来命题趋势,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往往以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两种形式呈现。 一、“3步骤”解答环境特点概括题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的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审题定向 (1)(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 请简要分析。(《小哥儿俩》) (2)(2014·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 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东坛井的陈皮匠》) (3)(2012·江苏卷)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邮 差先生》) 题干中往往有“概 括”“分析”等作答动词 和“生活”“特点”等表 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 环境特点概括题解答“3步骤”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3课《我认识您了》教学设计

我认识您了 三、教学目标 1.熟悉自己的老师,愿意和老师亲近、交往。 2.知道在校园里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 3.能够尊敬老师和校园里的师长,做到对师长有礼貌。 四、教学重点 熟悉自己的老师,做到对师长有礼貌。 五、教学难点 : 认识其他岗位的老师和工作者,知道有困难向老师求助。 六、课时安排:2课时。 《我认识您了》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熟悉自己所学的各学科的老师,愿意和自己的任课老师亲近,喜欢和老师交往,喜欢上学科老师的课。 了解学校内不同岗位的老师的工作内容,感受老师的关心和爱护,适应学校生活。知道在校园里有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感到快乐。 二、教学重点 。 熟悉自己所学的各学科的老师,喜欢和老师亲近、交往。 三、教学难点 了解学校其他老师的工作情况,感受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科老师总动员 1.出示本班的课表,说一说,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之后,我们都要学习哪些学科的课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各个学科。 2.老师在课前搜集班里每位任课教师的照片,照片可以表现老师在工作的样子,也可以是老师生活的样子。背景音乐《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的窗前》,课堂上展示各位任课老师的照片,请同学大声说出这是哪位老师,姓什么,教什么学科。讲一讲,这位老师上课的故事。 3.认识所有的授课老师后,可以随机出示老师的照片,全班进行比赛。 [ 4.同学们真了不起,上小学才几天,就认识了这么多老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每一个学科的老师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小结:在学校里,各学科的教师和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他们不仅叫我们学习知识,还是我们生活上的朋友。 活动二:夸夸我的老师 1.我们已经上过几次课了,你们对道德与法治老师还有哪些了解出示老师自制名片。介绍:姓名、电话号码、兴趣特长,并展示自己的特长。 2.想一想:开学已经两个星期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成为小学生以后,都有哪些老师给我们上过课呢 3.说一说: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你最喜欢老师什么(外貌声音和蔼……) 4.演一演:你能把老师最可爱的地方画下来或演出来吗请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画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3.3.3千米的认识 教案

3.3.3 千米的认识 课型单位主备人联系电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26例4、做一做和练习六的1、2、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通过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圆珠笔长约15 ()。 (2)过街天桥长约10()。 (3)纸板厚约5()。 (4)钉子长约4()。 2.出示课件情景图。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情境吗?谁能说一说这幅图主要说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3千米内出租车费是13元,超过3千米后按2.30/千米付费。 请同学们说一说,对千米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认识。 师: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知道到测量较长的路程时用到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感知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设疑:关于千米,你们对它都有哪些了解?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 学生汇报: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又叫公里,1千米=1000米,千米是测量长距离时常用的计量单位。 (2)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最佳解决方案 个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课后演练(二) 一、选择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完成1~3 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东南向西北B.东北向西南 C.西南向东北D.西北向东南 2.甲处的地形为() A.鞍部B.山脊 C.盆地D.谷地 3.乙点和丙点之间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699米B.599米 C.499米D.399米 解析:1.B 2.D 3.A第1题,河流发育于山谷中,由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再结合图中指向标的指向,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第2题,根据河流发育于山谷中,推知甲处为谷地。第3题,乙位于山顶,丙点所在的位置可能是山坡上的一个小山丘,也可能是一个小洼地。乙、丙之间相隔6条等高线,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如丙为小洼地,乙与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H为:(6-1)×100<H<(6+1)×100,500(米)<H<700(米)。A项小于700米且与700米最为接近。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读图,完成4~5题。

4.猎人登上山顶,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 A.甲B.乙 C.丙D.丁 5.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4.C 5.B第4题,图中的山顶海拔为887 m,站在山顶上向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看,甲处附近与山顶之间存在一高耸的地形,不能通视;乙处与山顶之间隔着一条山脊,不能通视;从丙处到山顶属于凹形坡,能通视;从丁处到山顶属于凸形坡,不能通视。第5题,分析图中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②处存在一处陡崖,地势陡峻,可能有山羊活动;③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可能存在一条河流,可能有水鹿活动。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A.600米B.650米 C.700米D.800米 7.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解析:6.D7.C第6题,图示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海拔为700~800米。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可知,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则高差为600~800米,故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D正确。第7题,山区修建公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