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

烟台一中南区李蒙

目标:1通过有感情朗读,感知文本深意。

2体会和谐化解矛盾的方法。

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感知文本深意。

难点:体会和谐化解矛盾的方法。

导入:

请一位班里学习最好的同学进行情景假设:一天早上,你刚坐下打开书包,外面的天空阴云密布,风雨交加,突然一道闪电刺破天空,一个凶巴巴得男生紧跟着跑了过来威胁你要抢你的作业去抄,如果不给就揍你,你会怎么办?(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了解如何化解矛盾(出示目标)。

授课: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秦与安陵化解矛盾的方法是否和谐?

课件温馨提示:小组内合作解决读音难字。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了解

教师:秦与安陵化解矛盾的方法是否和谐?(学生各抒己见)让我们走进文本,具体分析一下。

二、探究文本

(一)第一次矛盾交锋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段,思考:从课文字面上看,秦王与安陵君的矛盾,是由什么引起的?(表面矛盾:秦王想跟安陵君换地,安陵君不换)

文本主要采用对话方式展开,下面我给大家朗读这一段,大家体会一下矛盾萌生的阶段,双方的语气特点是否跟我读的这样。

教师示范反向感情朗读(秦王谄媚,安陵君轻浮张狂)。学生表态否定。

秦王的语气应该是什么样的,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教师讲解:自称“寡人”,只有对属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其,相当于“可要”、“一定”。)

为什么秦王的语气这么强硬霸气?(因为秦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统一天下势不可挡)你给大家朗读示范一下。(读不到位就找学生指出哪没重读,学生教学生。)安陵君语气应该是什么样的?(这里不点关键词,除非出问题。)为什么安陵君的语气是这么委婉而坚定?(安陵国弱小,如果得罪秦王必定招致大军压境,但又很爱国、有骨气不向强权低头) 你也给大家示范朗读一下。(读不到位就找学生指出哪没重读,学生教学生。)刚才这两位同学让我明白了怎样读才是正确的,下面请大家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再朗读一下,好吧?

通过这种语气,我们可以揣摩出秦王换地点真是意图是什么?——用外交欺诈的手段消灭安陵国;安陵君识破骗局,婉言拒绝。这种分析方法主要通过什么来感知内涵?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和运用的技能——“通过有感情朗读,感知文本深意”(PPT出示学法)。

3、小结:矛盾双方的第一次交锋,安陵君的拒绝使矛盾向什么方向发展了?你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秦王不悦)“不悦”这词让我们感知到双方的不和谐。安陵君为解决矛盾,拿出的第二招是什么?(“使唐雎使于秦”,提示两个“使”的不同含义)

那么,唐雎的出使能和谐地解决这个矛盾吗?

(二)第二次矛盾交锋

请大家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三段,体会一下:秦王与唐雎的对话,能解决矛盾吗?

请一对同学起来给大家表演一下秦王和唐雎的第一次对话,其他同学体会此时人物对话

的语气和心理。

采访秦王同学:秦王的语气应该是什么样的?(霸气强硬恐吓)从哪些关键词句能看出?“寡人”“何也”“灭韩亡魏”“轻寡人与”,这些词能够集中体现秦王通过强硬的语气来——恐吓唐雎。

最后一句最能体现秦王霸道地恐吓,大家齐读一下。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这句的重读部分。学生再次齐读。秦王想用这种恐吓让唐雎来用什么语气跟自己对话?(畏惧,求饶)

那我们在看看唐雎的语气。

采访唐雎同学:唐雎的语气应该是什么样的?——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从哪些关键词句能看出?“否”,直接反驳,毫不退让,立场坚定。“岂直”,难道只有,语气轻蔑更能体现毫不畏惧。

最后一句最能体现唐雎的语气特点,我们齐读一下。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这句的重读部分。学生再次齐读。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霸道的秦王希望唐雎用什么语气对话来着?唐雎的语气却是——蔑视。这会让秦王的感情产生什么变化?找关键词——“怫然怒”。怫然怒是什么意思?盛怒,恼羞成怒到了极点!

(三)第三次矛盾交锋

教师过渡:由“不悦”到“怫然怒”。大家说,这矛盾到什么程度了?激化,恶化。恼羞成怒的秦王想用哪种残暴的手段解决这个矛盾?让我们齐读第三段的前三句,从语气体会矛盾的状态。

课件出示)

生读“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重读,极其狂妄)

师读“臣未尝闻也。”

生读“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百万重读,千里拖音,体现死伤巨大)教师注意指导关键词的读法。

秦王的语气表明矛盾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太可怕了,安陵国危在旦夕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唐雎为什么故意激怒秦王。他是想惹怒秦王杀了自己,留个忠君爱国的千古美名吗?肯定不是,因为,题目告诉我们,唐雎此行“不辱使命”。不辱是什么意思?就是没有辜负使命,成功完成任务。天哪,这哪是完成使命,这简直就是在“玩命”啊。

教师转折:这剧情描写的太刺激了,我迫切地想知道结局唐雎怎样了,咱一起去最后一段看看。

学生朗读结局段: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这是什么情况?刚才秦王是什么语气?怫然怒。现在这是什么语气?庄重——敬重;道歉,敬畏,礼让。从哪些关键词能看出来?“色挠”,屈服。“长跪”,庄重。“谢”,道歉,敬畏、礼让。这说明矛盾化解了,和谐吗?(板书直线、和谐)

他怎么变化这么大?咱快回去看看唐雎用了什么反击了秦王的“天子之怒”——“布衣之怒”。唐雎列举了三个什么样的人来说明什么是“布衣之怒”?——“专诸……殿上。”

咱们分组配合读一下这一句,体会一下语气特点。三个组,每组一个刺客故事。学生读完,教师示范,学生总结语气逐渐加强的特点,明确排比句式特点。指导一组轻度,二组较重,三组最强硬。学生重读。后全班齐读。这表明唐雎立场很——坚定。

他最后一句更能体现这种坚定捍卫国家的语气特点。让我们来齐读一下。教师示范,学生总结语速快、干脆。教师点明句式特点——短。让人感觉毫不犹豫,马上就要采取行动。重读:二人、五步、缟素;今日是也,最重,咬着牙,拖长音读。学生重新齐读。

我给大家读一下第三段,大家体会一下唐雎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教师明确:唐雎这么大年纪,还能短时间内就想到用这三个著名刺客应对秦王的威胁,说明他很——聪明睿智有智慧。举刺客的例子是想说明他要干什么?像刺客一样。这说明唐雎为了国家宁可——牺牲生命。表明唐雎很有勇气。

大家思考一下:唐雎要杀秦王,秦王应该是什么反应?为什么却是长跪而谢,是庄重和礼让?

(唐雎内心的一种强大精神折服了秦王。大家能不能看出来是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上至国君下至臣民,人人都誓死捍卫国家的崇高精神。从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角度来看,秦王从唐雎身上意识到安陵国可以战胜,安陵国人民的不屈精神是无法战胜的。倘若小小的安陵国都能誓死抵抗强秦,那么天下所有的国家岂不是都会效仿安陵国纷纷抗争,那秦国统一天下的梦想还能轻易实现吗?从人格的角度来看,秦王赏识唐雎的忠诚。放眼看看当时的诸侯们,大都为了一己私利,争先恐后地向秦王卑躬屈膝,令人鄙夷至极。而一个垂暮老者,却从骨子里迸发出冲天的英豪之气,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因此唐雎的一席话让秦王由仇视转而敬佩,因此放弃了消灭安陵国的念头。)

三、拓展延伸

从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来看,唐雎的这种做法能否彻底打消秦王消灭安陵国的念头吗?(不能。通过我们的历史知识知道最后秦国消灭了所有诸侯国统一了天下)

5、既然安陵国的灭亡是必然的历史趋势,那么唐雎还有必要出使秦国吗?(这需要我们了解安陵国灭亡的历史来解答。唐雎这次出使深深打动了秦王,秦王让唐雎回去跟安陵君商量,只要安陵君放弃国王的身份,就把安陵国全国百姓迁移到秦国境内富足的土地去居住,保全所有百姓的性命。安陵君为了保全百姓毅然同意,举国迁到秦国境内去了。这个被蔺相如视为从不讲信用的秦王竟然真的遵守了诺言,对安陵国人民毫发误伤。后来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安陵君代领安陵人民反抗暴秦,结果失败了。安陵君向秦王提出一人承担所有后果,烧死自己换取秦国保全安陵人民的性命。秦二世也遵守承诺,安陵君死后,安陵国百姓又被保全了性命。两代秦王之所以能信守承诺,同意安陵君两次豁命保全安陵国人民的性命,根本就在于唐雎从骨子里扭转了秦国君王的心态。而唐雎出使的意义还远不止此,他更是为我们中华民族树立了一个对待外来侵略宁死不屈的爱国英雄形象,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有许许多多像唐雎一样顽强抗争的英雄豪杰,才使我们的民族能够永远战胜外族入侵,强力捍卫我们的国家尊严!大家说唐雎的出使有没有意义?)

6、我们也要学习唐雎这种化解矛盾的方法,让我们对矛盾的处理不是消极逃避,而是更有意义。大家说,唐雎化解矛盾成功有哪些要素?(勇气、智慧、实力。板书讲解。)

7、小结:矛盾成功化解了。唐雎用勇气、智慧、实力,让秦王从“怫然怒”转变成了“长跪谢”,成功地将秦王化敌为友,长久地保存了安陵百姓的性命,这真是令人佩服。

四、课堂小结

1、提问导入时的学生:现在你从唐雎身上学到怎样运用勇气、智慧和实力去解决那个被抢作业的矛盾了吗?

2、其他同学有没有更有智慧的解决方法呢?(小组讨论)

作业:

选作:选读《战国策·魏策》。唐雎在《战国策》中还出现过一次,当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留在了赵国,却不料陷入了一场新的危机,而唐雎对信陵君说了几句话便救了他的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大家回去自主阅读。

必做:以《和谐》为题,写一篇关于化解矛盾的小论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