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秦汉史2001年

秦汉史2001年

秦汉史2001年
秦汉史2001年

秦汉史研究论著目录(2001年)

田静

一、著作

吕不韦/韩耀旗著//国际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秦战争述略/张卫星著//三秦出版社2001年1月

秦始皇(中国大皇帝书系)/刘乐土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1月

长安史话·上古周秦两汉卷/张铭洽主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1月

刘邦大传(中国大皇帝书系)/刘乐土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1月

秦汉文物故事/黎万生、丁晓蕾著//湖南少儿出版社2001年2月

秦汉新道家/熊铁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秦始皇嬴政/卢鹰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汉代政治与《春秋》学/陈苏镇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3月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20世纪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蒋英炬、杨爱国著//文物出版社2001年3月

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龙树朗著/台北水星文化事业出版社2001年3月

马王堆帛书《刑德》研究论稿/陈松长著//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4月

走进汉阳陵/马永嬴、王保平编著//文物出版社2001年4月

马植杰秦汉三国史论文选/马植杰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

秦汉文化(中华五千年文化系列)/王仁波主编//学林出版社2001年5月

权霸——秦始皇集权御臣一统天下的方略/全盛渊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5月

商鞅成败说/赖长洪著//金城出版社2001年5月

刘邦智慧(帝王智慧丛书)/赵冰波著//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2002年5月

简帛思想文献论集/王博著//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5月

汉画像的音乐学研究/李荣著//京华出版社2001年5月

扬雄集校注/林爱贞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神木大保当——汉代城址与墓葬考古报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榆林市文管会办公室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马王堆简帛文字编/陈松长著//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

汉画像石通论/王建中著//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6月

秦文化(20世纪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王学理、梁云//出版社2001年6月

汉代豪民研究/王彦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西北大学史学丛刊4)/黄留珠主编//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王子今、方光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钱穆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7月

银雀山汉简文字编/骈宇骞、李均明著//文物出版社2001年7月

彩绘兵马俑/王晓谋著//文物出版社2001年8月

汉魏六朝佛教概观/蔡日新著//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8月

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阎根齐著//文物出版社2001年8月

秦简文字系统之研究/郝茂著//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秦文化论从(第八辑)/秦俑博物馆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汉武帝传/杨生民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敦煌悬泉月令诏条》/中国文物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把编著//中华书局2001年8月

秦陵兵马俑/何宏著//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8月

刘邦(中国首都著名学者、作家评论丛书)/徐康、刘小川著//巴蜀书社2001年8月

曹操(中国首都著名学者、作家评论丛书)/冉云飞、李奎著//巴蜀书社2001年8月

秦始皇(中国首都著名学者、作家评论丛书)/冉云飞//巴蜀书社2001年9月

简帛研究2001/李学勤、谢桂华主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秦始皇/伍心铭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9月

秦汉史论从(第八辑)/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先秦秦汉史论/孟祥才//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晋文著//广州出版社2001年9月

苏醒的秦代兵团/孟剑明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9月

大秦帝国/孙浩晖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

西汉文学思想史/张峰屹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汉武帝/汝凯、永新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刘秀传/冯益汉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经学今诠续编/《中国哲学》第二十三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薛瑞泽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汉代城市研究/周长山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汉居延志长编/马先醒编著//台北鼎文书局2001年10月

东汉画像石与道教发展:兼论敦煌壁画中的道教图像/俞美霞著//台北南天书局2001年10月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费振刚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

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李珺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两汉政治文化窺要/孙家洲著//泰山出版社2001年12月

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李珺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汉武帝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庄春波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与研究/贺西林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

汉明帝研究/张鹤泉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12月

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李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疏勒河流域汉代长城考察报告/甘肃省文物局编著//文物出版社2001年12月

两汉思想史/徐复观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二、论文

1、通论

(1)史论

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张政烺//历史教学2001-1

秦汉之际的裂土分封思想/魏明枢//嘉应大学学报2001-1

战国秦汉商业资本的发展与积聚研究/张弘//江汉大学学报2001-1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李伟、雍际春//兰州大学学报2001-1

秦汉时期的刑事侦查/阎晓军//寻根2001-1

秦汉时期生态思想探析/陈业新//中国史研究2001-1

秦汉时期北方生态与民俗文化/陈业新//社会科学辑刊2001-1

秦汉时期吉林地区的民族与文化/杨东晨//松辽学刊2001-1

秦汉时期广西地区的民族与文化/杨东晨//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1

秦汉时期江西地区的民族与文化/杨东晨//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1

秦汉墨学发微/夏增民//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1

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及商业资本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张弘//理论学刊2001-1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交州农业/游明谦、孙建党//许昌师专学报2001-1

中国上古秦汉史研究中的考古学思考/徐萍芳//(台)中国上古史研究专刊创刊号2001年1月

秦汉之际的裂土分封思想/魏明枢//嘉应大学学报2001-1

论秦汉时期吉林地区的民族与文化/杨东晨//松辽学刊2001-1

秦汉政权和匈奴的关系/黄云//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1-1

从“以法卫儒”到“经法一体”——评秦汉时期封建集权思想的形成与实践/朱华东//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1 秦汉皇族对农业自然资源的耗费──以衣食住行为例/王福昌//农业考古2001-1

秦汉时期新疆地区的多民族国家与文化/杨东晨//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1-2

论秦汉时期湖南地区的民族与文化:兼论常德与长沙在秦汉时期的重要地位/杨东晨、杨建国//求索2001-2

论秦汉时期广西地区的民族和文化/杨东晨//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2

秦汉以后国家政权在汉越互动中的作用/魏爱棠//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2

秦汉时期新疆地区的多民族国家和文化/杨东晨、杨建国//西藏大学学报2001-2

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形制及特点初探/赵斌//人文杂志2001-2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于阗文化/仲高//新疆师大学报2001-2

战国时期齐秦变革之比较/张杰、许江善//管子学刊2001-2

汉唐长安城园林的绿化及其现代启示/阎希娟、郭文毅//唐都学刊2001-2

试论秦汉三国反贪倡廉之举措/逯万军//廊坊师院学报2001-2

楚汉战争的政治范式/王文元//华夏文化2001-2

秦汉骑兵起源的探索/张涛//[台]历史文物月刊2001-2

周秦脉学的王官源流/李建民//[台]科技医疗与社会2001-1

试论秦汉铁农具的推广程度/杨际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2

秦汉间的儒法合流及其影响/刘宝才//孔子研究2001-3

论先秦两汉大儒的穷达及其文化价值/张次第//(台)鹅湖26-9,2001年3月

汉代以前新疆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陈慧生//西域研究2001-3

战国秦汉时代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何兹全//史学理论研究2001-3

转型与契合——解读秦汉风俗/彭卫、杨振红//史学理论研究2001-3

阴阳五行与秦汉政治史观/宋艳萍//史学史研究2001-3

论东周秦汉时代的乡官/王彦辉、徐杰令//史学集刊2001-3,24-31页

略论战国秦汉时期的思想整合问题/李学功、张科//史学月刊2001-3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官、武官与近卫军释义/张金龙//江海学刊2001-3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张玉书//管子学刊2001-3

大一统:适乎历史之潮流合乎民族之需要——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代启示/彭年//中华文化论坛2001-3 论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与文化(上)/杨东晨//阴山学刊2001-4

略论秦汉道制的演变/杨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4

论秦汉相权之变迁/李新城//华东师大学报2001-4

论秦汉时期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4

秦汉至隋宜昌地区社会建制及开发/龚兴华//三峡大学学报2001-

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赵斌//西北民族研究2001-4

略论秦汉道制的演变/杨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4

论秦汉时期内蒙古的民族与文化/杨东晨、杨建国//阴山学刊2001-4

秦汉军事测绘/王树连//军事历史研究2001-4

秦汉农业:精耕细作抑或粗放耕作/杨际平//历史研究2001-4

试论秦汉时期社会消费时尚/周金华//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先秦秦汉时期的天、君、民关系述论/张仁玺//山东师大学报2001-5

秦汉兵学的建树及其文化特征/黄朴民//济南大学学报2001-5

战国秦汉时期私商类型叙论/张弘//山东师大学报2001-5

试论齐鲁文化在秦汉时期的发展与传播/马亮宽//孔子研究2001-5

秦汉游侠精神实质与复仇习俗心态成因/王立//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6

秦汉时期福建的民族与文化/杨东晨、杨建国//福州师专学报2001-6

论秦汉时期宁夏的民族与文化/杨东晨、杨建国//宁夏大学学报2001-6

秦至汉魏民众岁时观念初探/萧放//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6

文明·中国古文明·周秦汉唐文明/黄留珠//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周秦汉唐文明中心的周期性摆动现象初探/丁毅华//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秦汉社会“顺天”思想新探/吴小强、陈南//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从炎黄文化到秦文化——简论中国传统文化整合历程/张文立//炎黄文化论,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扁鹊仓公传》随笔——汉初齐地医学传承秦越人/张寿仁//国际简帛学会会刊第三号,兰台出版社2001年7月秦汉对西部的开发/张敏//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汉西南夷新论/林超民、秦树才//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秦汉时期云南的大开发/熊铁基//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试论秦汉时期的蜀身毒道/陆韧//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试论秦汉中央政权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丁毅华//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论秦汉中央政权对西南夷的经营/刘敏//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王者无外”和“夷夏之防”——秦汉时期边疆思想论略/龚留柱//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秦汉官僚的类型及其演变/卜宪群//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秦汉时期边郡社会物质生活初探/陈绍棣//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谈秦汉之际的文化整合/张铭洽//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试论秦汉时期齐鲁文化的传播/马亮宽//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秦汉二十等爵制和刑法的减免/富谷至著,胡平生、陈青译//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秦汉时代的赎刑/角谷常子著,陈青、胡平生译//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秦汉罚金考/藤田高夫著,杨振宏译//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犀的分布/王子今//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年10月

秦汉官吏秩禄制度/袁刚//中国公务员2001-11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统一及其评价/钟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增刊

(2)考古文物研究

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张政烺//历史教学2001-1

从先秦墓上建筑的台基到汉武帝陵的堂坛/王志友//四川文物2001-1

秦至西汉时期木葬具的装饰/许卫红//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1-1

从尹湾汉简看秦汉乡亭制度诸问题/岳庆平、苏卫国//文史2001-1

汉唐长安城园林的绿化及其现代启示/阎希娟、郭文毅//唐都学刊2001-2

试论战国秦汉铁农具的推广程度/杨际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2

战国秦汉时期西南铁器的传播与分布/周万利//文史杂志 2001-2

秦汉时期的陶文、瓦文和砖文/赵璐、侯海英//华夏文化2001-2

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研究/白云翔//考古学报2001-3

中国简牍学百年回眸与展望之思考/蔡万进//许昌师专学报2001-3

西安南郊三爻村汉唐墓葬清理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与文物2001-3

先秦秦汉河洛地区的冶铸业/薛瑞泽/四川文物2001-3

秦西汉官印论要/赵平安//考古与文物2001-3

由简帛异文谈古代通用字问题/吴辛丑//汕头大学学报2000-4

再说20世纪出土的第一支汉文简牍:兼答邓文宽同志“献疑”/胡平生//中国文物报2001-4-11

四川成都市郊战国东汉及宋代墓葬发掘简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考古2001-5

西安北郊永济电机厂秦汉墓发掘简报/孙铁山、种建荣//文博2001-5

简帛典籍异文与变换分析法的运用/吴辛丑//华南师大学报2000-5

陕西眉县成山宫遗址试掘报告/宝鸡市考古工作队、眉县文化馆//文博2001-6

秦汉兵马俑文化比较研究——以秦始皇陵和汉景帝阳陵为中心/雷依群//文博2001-6

云纹瓦当与秦汉建筑思想/芦建华//文博2001-6

陕西近年出土的珍稀秦汉瓦当/马骥//碑林集刊(七)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

秦始皇帝陵与西汉帝陵异同的比较研究/袁仲一//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论秦都咸阳和汉都长安的关系/徐卫民//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从“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看我国东周秦汉时期墓葬之内的防腐措施/刘春华、王志友//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从汉画像石看秦汉时期骑兵的武器装备/申茂盛、王淑杰//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2、秦史

(1)史论

秦始皇“焚书”探/孙绍义//语文学刊2001-1

李斯心态个性及其人生喜剧/王晖//文史知识2001-1

秦帝国的崛起及其速亡的原因/黄耀能//[台]历史月刊2001-1

《商君书》历史观论略/骆志弘//徐州师大学报2001-1

《史记·项羽本纪》“背关怀楚”新解/吴宏岐//中国史研究2001-1

项羽败因论/吴夏平//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

论韩非的历史观/武少民、郑瑞侠//社会科学辑刊2001-1

韩非对君主专制绝对确定性的追求/乔健//兰州大学学报2001-1

功利主义对秦统一六国的作用/蔡礼彬//天中学刊2001-1

试论秦对东方文化的认同/薛瑞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1

秦朝史事辨/刘道胜、李勇//芜湖师专学报2001-1

秦国粮食运输政策探略/蔡万进//郑州大学学报2001-1

李冰入蜀年代考/徐亮工//社会科学研究2001-1

秦宫廷文化/田静//历史月刊2001-1

《吕氏春秋》中的养生思想/田静//华夏文化2001-1

《吕氏春秋》的军事情报思想/储到立、钟海//军事历史研究2001-1

秦文化与当时诸国文化的对比研究/杨东晨//宁德师专学报2001-1

秦代书同文的意义及其影响/陈昭容//[台]历史文物月刊2001-1

从西周大一统思想看秦学的原创性特征/丁德科//人文杂志2001-1

秦文化与当时世界诸国文化的对比研究/杨东晨//宁德师专学报2001-1

试论秦对东方文化的认同/薛瑞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1

从商鞅及其学派的思想看秦国的抑商/刘景纯//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1

战国时期齐秦变革之比较/张杰、许江善//管子学刊2001-2

论韩非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崔会保、秦颖//管子学刊2001-2

《秦出土文献编年》与秦史研究/田静、史党社//文博2001-3

谈章邯军与王离军/施丁//史学月刊2001-3

甘肃东部秦早期文化的新认识/徐日辉//考古与文物2001-3

秦朝法治失败原因的理性思考/史广全//求实学刊2001-3

试论秦统一中国前后的工商管理政策/张弘、朱红//济南大学学报2001-3

秦刑法思想初探/黄留珠、富谷至//西北大学学报2001-4

重评秦始皇统一文字/李峪民//晋阳学刊2001-4

《吕氏春秋》之于名家评析/修建军//齐鲁学刊2001-5

秦始皇历史意识散论/汪高鑫//人文杂志2001-5

重评秦始皇/黄中业//社会科学战线2001-5

秦始皇与神仙思想/史炳军//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5

秦汉之际(前220——前202年)朔润考/黄一农//文物2001-5

白描吕不韦/王子今//光明日报2001-5-8

齐与晋秦法家思想之差异/王仲修//齐鲁学刊2001-6

秦始皇刻石探疑/金其桢//北京大学学报2001-6

齐与晋秦法家思想之差异/王仲修//齐鲁学刊2001-6

秦文公建都“开渭之会”及其意义:兼考非子秦邑所在/王雷生//人文杂志2001-6

法家事功思想初探——以《商君书》、《韩非子》为中心/王健//史学月刊2001-6

试论秦始皇的法外擅权/谭前学//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8)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从《史记·封禅书》看秦汉之际的神灵崇拜/张铭洽//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8)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秦时的阴阳五行学说/张文立//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试论秦文化与戎、狄青铜文化的关系/梁云//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辰韩之秦人考/王建新//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赵高乱政秦廷心理剖析/郭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8

秦国富强卒并诸侯之地理环境条件探析/朱士光//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关于秦始皇权力威势的思考/张仲立//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中国西部与秦的统一/张文立//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建国前活动考察(下)/徐日辉//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试论宝鸡在秦史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张文祥//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国君远行史迹考述/王子今//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帝国军政形势演变概论/王关成//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论宣太后与魏冉的专权/刘景纯//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及其对秦的影响/何清谷//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始皇执著求仙的原因探析/王绍东//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轮韩非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崔向东//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韩非的法制教育思想与秦代教育/花艳芳//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墨子》城守诸篇军事思想试探/郭淑珍//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关于《墨子》兵技巧诸篇的研究/大塚伴鹿著、秦仙梅译//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读《史记·扁鹊列传》札记/田静//秦文化论丛(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吕氏春秋》中的军事思想试析/郭睿姬、郭淑珍//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从秦代商人及子孙的谪戍岭南看商业经济意识的南播与影响/高凯//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秦之道家/张文立//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秦人的医学实践与理论/田静//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使黔首自实田”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杨兆荣//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秦国何以能统一华夏/姚立民//[台]历史月刊2001-10

浅说项羽/金燕//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增刊

(2)考古文物研究

秦怀后磬研究/李学勤//文物2001-1

秦始皇陵园K9901试掘简报/始皇陵考古队//考古2001-1

秦始皇陵园K9801陪葬坑第一次试掘简报/始皇陵考古队//考古与文物2001-1

秦駰玉版文字初探/曾宪通、杨泽生、肖毅//考古与文物2001-1

再论咸阳塔尔坡秦墓新出陶文:与王辉先生讨论/岳起//文博2001-1

从《秦简》看秦律对两性关系的调整及其现实意义/党江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释秦律“拔其须眉”及“斩人发结”兼论秦汉的髡刑/曹旅宁//中国史研究2001-1

睡虎地秦简《日书》及《诘》篇补证/连劭名/江汉考古2001-1

广州秦造船工场遗址废弃说质疑:以赵佗执政时期南越国的水上军事活动为证/陈泽泓//岭南文史2001-1 封泥:一个由遗弃物组成的地下“秦代中央档案馆”/任隆//档案2001-1

秦国玉器文化探讨/林淑心//[台]历史文物月刊2001-1

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张政烺//历史教学2001年1

战国秦汉时期西南铁器的传播与分布/周万利//文史杂志2001-2

秦曾孙駰告华大山名神文考释/王辉//考古学报2001-2

论秦郑国渠的引水方式/李令福//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2

秦瓦当概论/徐卫民//[台]历史月刊2001-2

壮观的地下军阵——记秦始皇兵马俑坑/徐卫民//文物天地2001-2

秦丧葬文化/田静//[台]历史月刊2001-3

礼县等地所见早期秦文化遗存有关问题刍论/张天恩//文博2001-3

论三门峡秦人洞室墓的年代/胡永庆//中原文物2001-3

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的商业政策/丁华//江汉考古2001-3

秦陵大鼎与秦鼎/申茂盛//文博2001-3

从出土文物看秦代羊马业及相关问题/朱君孝//农业考古2001-3

秦俑雕塑之美——从陶俑和雕塑发展史来看秦俑/陈信雄//(台)历史月刊2001-3

由“兵马俑——秦文化特展”谈文物的点检、包装与运输/郭佑麟//(台)历史文物月刊2001-3

《秦惠文王祷词华山玉版》新探/周凤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2-1,2001年3月

《睡虎地秦简·金布律》释文/林文华//(台)美和技术学院学报19卷,2001年4月

陕西宝鸡晁峪东周秦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与文物2001-4

陕西陇县韦家庄秦墓发掘简报/宝鸡市考古队、陇县博物馆//考古与文物2001-4

四川青川秦律与稻作农业/罗二虎//四川大学学报2001-4

秦陵新发现陪葬坑刍议/刘占成//文博2001-4

“兵马俑——秦文化特展”赴台展览的几点经验/田静//博物馆研究2001-4

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考略/刘庆柱、李毓芳//考古学报2001-4

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的发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汉长安城考古队//考古学报2001-4

“禁囿”瓦当及禁囿有关问题/张天恩//考古与文物2001-5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演变和科学辩证法/罗启惠、谈有余//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5

浅谈秦兵马俑的修复/兰德省//文博2001-5

《秦简日书集释》与日书研究/张铭洽//文博2001-5

陕北榆林市古塔乡秦代天文遗迹的发现/贺清海/内蒙古师大学报2001-5

秦俑的发型/刘静//人与自然2001-5

“禁囿”瓦当及禁囿有关问题/张天恩//考古与文物2001-5

秦律中所见赀甲盾问题/曹旅宁//求索2001-6

秦文公建都“汧渭之会”及其意义——兼考非子秦邑所在/王雷生//人文杂志2001-6

秦公帝王陵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徐卫民//文博2001-6

秦封泥与齐陶文中的“巷”字/李学勤//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8)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关于雍城考古的几个问题/梁云//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8)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秦封泥选释读/王辉//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8)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秦始皇帝陵百戏俑/张文立//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8)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秦法“刑弃灰于道者”试解——兼说睡虎地秦简《日书》“鬼来阳(扬)灰”之术/王子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8)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天水附近秦都城考论/徐卫民//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秦雕塑艺术文化述论/刘占成//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漫谈秦篆与秦俑的艺术统一/张建华//碑林集刊(七)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

陕西宝鸡县南阳村春秋秦墓的清理/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宝鸡县博物馆//考古2001-7

秦律“重刑主义”下的弹性法规探讨/吴福助//[台]东海中文学报13期,2001年7月

秦简《日书》之“建除法”试析/张铭洽//国际简帛学会会刊第三号,兰台出版社2001年7月

秦人的“受命”意识与秦国的发展——秦公钟铭文探微/臧知非//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凤翔黄家庄秦牧发掘的一点收获/王志友//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国早期墓葬中周文化因素的观察/刘明科//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始皇陪葬坑形制的再认识/张卫星//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鼎石甲二论/王学理//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甘宁地区秦相关文物考察报告/史党社//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盾初探/蒋文孝//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对一件俑甲的认识/张卫星、马宇//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始皇陵园陪葬坑石甲胄初探/王望生//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器物上的动物、植物纹饰研究/李秀珍//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俑椎髻初探/任建库//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陵大鼎纹饰讨论/申茂盛//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略论秦刺绣/许卫红、王锐//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试论秦俑彩绘服饰产生的历史条件/朱学文//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俑二号坑“异型器”的室内清理/许卫红//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兵马俑彩绘颜料的相关问题研究/张志军//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俑二号坑绿面俑彩绘俑头的研究与保护/周铁等//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秦俑陶质烧结温度的检测方法/雷勇、夏寅//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随州市孔家坡墓地M8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文物局//文物2001-9

秦简《日书》中的出行礼俗与信仰/刘增贵//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2-3,2001年9月

睡虎地《日书》甲种《稷辰》疏证/王子今//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龙岗秦律所见程田制度及其相关问题/南玉泉//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沙市周家台秦墓出土线图初探/彭锦华、刘国胜//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对秦始皇陵园K0006号陪葬坑出土马骨的几点认识/始皇陵考古队//中国文物报2001-9-21

秦兵器分国、断代与有关制度研究/黄盛璋//古文字研究(21辑)中华书局2001年10月

从秦封泥看篆刻艺术/陈菽玲//[台]中国文化月刊260期,2001年11月

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秦封泥选释(十则)/王辉//文物2001-12

秦简《效律》“饮水”释义/彭浩//文物2001-12

秦陵彩绘铜盾/刘晓华//[台]历史文物月刊2001-12

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秦封泥选释(十则)/王辉//文物2001-12

秦公室略考/刘瑞//古文字论集(二)考古与文物丛刊第四号,2001年

秦印封泥考释(五十则)/王辉//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秦印封泥考释(五十则)/王辉//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秦公室略考/刘瑞//古文字论集(二)考古与文物丛刊第四号,2001年

秦始皇陵兵马俑石铠甲材料来源析/杨钟堂等//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五号,2001年

宝鸡益门出土两件包铁器物的技术分析研究/白崇斌等//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五号,2001年

由秦俑彩绘颜料矿石看秦代采矿业/容波、党小娟//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五号,2001年

秦俑和石铠甲的修复保护研究/张志军等//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五号,2001年

3、汉史

(1)史论

论汉代思想家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庞天佑//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

汉代法律运行机制的现代启示/于振波//湖南大学学报2001-1

试谈西汉巡行使者的职能和作用/陈成军//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1-1

人生哲理谣谚与两汉世风/马新//民俗研究2001-1

汉代法律运行机制的现代启示/于振波//湖南大学学报/2001-1

汉代中国与中西亚诸国/胡宏起//南昌大学学报2001-1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新莽兴亡述说/陈文豪//(台)历史月刊2001-1

试论汉代士大夫阶层的母子关系/郭玉峰//聊城师院学报2001-1

“公孙病已立”谶言的出现与昭帝统治局势/张小锋//中国史研究2001-1

论汉文帝/高敏//史学月刊2001-1

论荀彧/孟祥才//史学月刊2001-1

汉元成二帝论(上、下)/朱绍侯//洛阳大学学报2001-1、3

西汉前期诸侯王国经济的发展与影响/谭景玉//济南大学学报2001-1

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神化儒学/萧平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1

师道与臣道:论董仲舒与公孙弘的冲突/张实龙//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1

论贾谊的安民思想/刘德增//济南大学学报2001-1

西汉河北人口的分布与流徙/王文涛//河北师大学报2001-1

品位与职位:传统官僚等级制研究的一个新视角/阎步克//史学月刊2001-1

西汉时期的大司马与外戚专权:读《汉书》札记/田旭东//西北大学学报2001-1

浅议两汉皇室婚姻的变迁/孟华//西北大学学报2001-1

西汉中后期刺史越权现象的历史考察/汪清、谢秀芝、冷瑞光//郑州大学学报2001-1

论两汉荒政的文化效应/刘少虎//益阳师专学报2001-1

游士文化传统及其终结:西汉武帝以前士人阶层的演变/王保顶//江海学刊2001-1

尹湾汉墓简牍"提封"释义--兼谈汉代土地统计方法问题/臧知非//史学月刊2001-1,40-46页

从社会批评方式看汉代社会/赵玉洁//光明日报2001-1-23

汉代士人的仕事与搀嫉/于迎春//晋阳学刊2001-1

试析东汉末年太学生离心倾向之成因/姚静波//史学集刊2001-1

人生哲理谣谚与两汉世风/马新//民俗研究2001-1

汉代儿童的游艺生活——两千年前的中国儿童是怎么玩的/王子今、周苏平//2001-1-29

试论两汉乡村工商业与高利贷/马新//东岳论丛2001-2

风流汉武两千年(上、下)/金克木//读书2001-1、2

汉代的吴越文化/董楚平//杭州师院学报2001-1

西汉流民问题初探/李伟、雍际春//兰州大学学报2001-1

严遵、扬雄的道家思想/王萍//山东大学学报2001-1

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神化儒学/萧平汉//天津师大学报2001-1

论《史记》“厥协六经异传”/陈桐生//文献2001-1

《易纬·乾凿度》残篇文解析:西汉形上思想的成就/高怀民//周易研究2001-1

略论董仲舒的“仁之美”/李耀南//贵州社会科学2001-1

董仲舒《春秋》解释方法论/周光庆//孔子研究2001-1

东汉建武十八年前的州牧制探讨/魏晓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1

从社会批评方式看汉代社会/赵玉洁//光明日报2001-1-23

论西汉前期的天人思想/张强//河北师大学报2001-2

也谈司马迁不得“圣人级待遇”/万光治//中华文化论坛2001-2

论汉代皇帝宗庙设置的特点/王柏中//辽宁大学学报2001-2

汉代士人阶层的演变/王保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2

昭君“怨”吗?/王宏志//炎黄春秋2001-2

持盈守谦之术与两汉外戚之兴衰/姚静波//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

大将军韩信悲剧根源探析/王关成//咸阳师专学报2001-2

两汉边防兵制若干问题之比较:以西、北地区为中心/陈晓鸣//史学月刊2001-2

汉代“抑豪”政策的变迁与关东豪族势力的发展/尹建东//四川大学学报2001-2

汉代官吏“故不以实”考/张为民//文史哲2001-2

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梁锡峰//南都学坛2001-2

再谈汉代田税征收方式问题:兼答李恒全同志/臧知非//江西师大学报2001-2

汉代城市人口试析/周长山//河北大学学报2001-2

汉代的豪强政策与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赵沛//廊坊师院学报2001-2

汉代自然灾害与政府的救灾举措/温乐平//江西师大学报2001-2

汉帝国宗教的儒化改革/钟国发//福建论坛2001-2

试论两汉乡村工商业与高利贷/马新//东岳论从2001-2

汉代荆扬二州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论略/王福昌//江西师大学报2001-2

论汉代的市/陈乃华//山东师大学报2001-2

论汉代的宗教思想、社会生活与绘画/邓乔彬//杭州师院学报2001-2

汉代的鬼神观念与巫者的作用/具圣姬//史学集刊2001-2

汉代士人阶层的演变/王保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2,131-136页

细君与解忧/李艳华、孔令远//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论分封制与汉初学术繁荣/沈骅//苏州大学学报2001-2

洛、许名士与汉魏之际的学风演变/徐华//史学月刊2001-2

汉代的家族与同居:汉惠帝诏“同居”解/赵沛//济南大学学报2001-2

也谈“汉寿亭侯”——兼谈“汉寿”的地理位置/张维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2 政治、经学的衰变与西汉后期士人心态的走向/张锋屹//南开学报2001-2

汉代荆扬二州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论略/王福昌//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2

论汉代的判例法/吴秋红//黄冈师院学报2001-2

许慎生卒年补议/周式一//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略谈东汉抑商政策/吴平、何凌//池州师专学报2001-2

试析东汉通好西域的原因/尚志迈、惠宝珠//张家口师专学报2001-2

王莽经济思想浅析/刘晶、赵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论匈奴冲击下的中西文明/郑志清//衡水师专学报2001-2

东汉中后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及其盛衰变化/寇养厚//苏州大学学报2001-2

论分封制与汉初学术繁荣/沈骅//苏州大学学报2001-2

略论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杨天宇//郑州大学学报2001-2

洛、许名士与汉魏之际的学风演变/徐华//史学月刊2001-2

西汉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张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2

谶纬与两汉经学/余江//殷都学刊2001-2

董仲舒阴阳五行说的双重性/刘力//重庆师院学报2001-2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真理性/周桂钿//河北学刊2001-3

两汉经学之争与屈骚阐释/傅勇林//中国文化研究2001-3

论汉王朝独尊儒术的形成及社会意义/唐丽娟、邹建达//云南大学学报2001-3

应科学地评价《史记》和司马迁的史学成就/钱宗范//广西师大学报2001-3

司马迁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清莲//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3

汉代的诸赋与军费/马怡//中国史研究2001-3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朱和平//中州学刊2001-3

是“阴阳合和”还是“阳为阴纲”?评董仲舒的阴阳观/刘明武//中国文化研究2001-3 论汉代佚名文人五言诗的生命悲剧意识/张侃//西北师大学报2001-3

汉《易》与《汉书》/吴怀祺//齐鲁学刊2001-3

论董仲舒的二元政治观/赖美琴//江西社会科学2001-3

西汉后期刺史州牧反复罢置的原因及影响新探/汪清//河南师大学报2001-3

两汉之际的“十斗”与“石”、“斛”/杨哲峰//文物2001-3

德政与明章之治/周兴春//聊城师院学报2001-3

张良卒年考订/许良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3

汉高祖西都长安论析/汤其领//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3

西汉罢陵县原因探析/庞慧//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3

汉武帝始创年号评议/马承五//寻根2001-3

汉武帝人才政策述论/陈深汉//河池师专学报2001-3

汉儒之“井田梦”与“奉天法古”的破灭/陈丹、王守栋//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汉代刺史制度述论/石云贵//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3

谶纬与东汉社会思潮略议/张俊峰//河北学刊2001-3

四川汉代西王母崇拜现象透视/魏崴//四川文物2001-3

汉末三国时代的疾疫、社会与文学/赵夏竹//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3

浅议西汉妇女的地位/高颖飞、高伟洁//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3

论东汉士人阶层的政治权利基础/李军//浙江大学学报2001-3

刘秀“度田”史实考论/曹金华//史学月刊2001-3

谈谈“章邯军”与“王离军”/施丁//史学月刊2001-3

东汉奢侈腐败之风/刘梅//湖南社会科学2001-3

两汉民间的巫与巫术/马新//文史哲2001-3

汉末三国时代的疾疫、社会与文学/赵夏竹//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3

两汉时期蝗灾述论/官德祥//中国农史2001-3

汉《易》与《汉书》/吴怀祺//齐鲁学刊2001-3

阴阳五行与天地之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审美理念/张毅//南开学报2001-4

两汉经学、皇权与史学关系刍论/王玉华//齐鲁学刊2001-4

评汉武帝/洪煜//史学月刊2001-4

汉武帝下推恩令非元朔二年考/董平均//首都师大学报2001-4

西汉郡国并行论/汤其领//史学月刊2001-4

汉代毫民研究论纲/王彦辉//史学月刊2001-4,128-133页

论汉代的毫民役使与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王彦辉//东北师大学报2001-4,29-35页

从《养老图》谈汉代养老、抚辜等民政问题/唐光孝//四川文物2001-4

经学与汉代的丧葬、祭祀活动及复仇之风/张涛//山东大学学报2001-4,60-67页

正确估计两汉农业生产水平/马新//山东大学学报2001-4

汉代与徐州考论:兼论汉初黄老政治与刘邦集团之文化地缘背景的关系/王健//江苏社会科学2001-4 武帝时代黄老之学的兴衰/邓文锋//社会科学论坛2001-4

汉代管理的优抚制度/张为民//山东师大学报2001-4

试论西汉前期治国方略的两次转变/扆晓红//山西师大学报2001-4

略论汉代的“《春秋》大一统”理论/晋文//徐州师大学报2001-4

春秋公羊学与汉代儒生的人格蜕变/臧知非//苏州大学学报2001-4

西汉前期文人的用世情怀/刘周堂//湛江师院学报2001-4

刘表与汉末荆州学术文化/刘玉堂、陈绍辉//江汉论坛2001-4

淮南狱辩正/姚治中//安徽史学2001-4

论孔融的悲剧/孟祥才//山东大学学报2001-4

王莽的币制改革/李伟//中州今古2001-4

论西汉陵县废置的原因/朱顺玲//南都学坛2001-4

从张扬到压抑:汉武官僚群体的精神历程/夏增民//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4

刘表与汉末荆州学术文化/刘玉堂、陈绍辉//江汉论坛2001-4

经学与汉代的丧葬、祭祀活动及复仇之风/张涛//山东大学学报2001-4

汉文化对匈奴社会影响初探/高红梅//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4

论黄巾起义与太平道/刘旭初//阜阳师院学报2001-4

东汉儒学名士薄葬之风和吊祭活动的文化蕴涵/徐国荣//东方论坛2001-4

两汉的图书收藏及利用/徐寿芝//图书与情报2001-4

论公孙弘/孟祥才//管子学刊2001-4

东汉洛阳的“上林”/王子今//洛阳工学院学报2001-4

略论班勇与西域的关系/张静//新疆社科论坛2001-4

汉代田税百亩征税说确难成立/李恒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4

两汉之际建制考/卜宪群//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一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4月

《四民月令》与东汉贵族庄园生活/萧放//文史知识2001-5

“楚声”与汉乐的历史渊源/冯建志//史学月刊2001-5

析戾太子之狱/孟祥才//齐鲁学刊2001-5

韩信出生及其少年时期生活属地考/毛立发//中州今古2001-5

论鲸布之悲剧/江俐蓉//浙江师大学报2001-5

论正统儒学对东汉史学的影响——以《汉书》、《汉纪》为中心/傅永聚、范学辉//齐鲁学刊2001-5 郑玄生平事迹考略/杨天宇//河南大学学报2001-5

从《淮南子》到《太平经》中的墨学——异端浮沉与汉代学术政治变迁/秦彦士//南都学坛2001-5

甘英出使大秦线路及其意义新探/杨共乐//世界历史2001-5

贾谊对历史盛衰之理的探讨/汪高鑫//学术界2001-5

汉代屯戍生活中的古典人道精神/李振宏//历史研究2001-5

求才令与汉魏嬗代/卫广来//历史研究2001-5

经学与汉代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张涛//文史哲2001-5

桑弘羊财政工商调控论/赵梦涵//文史哲2001-5

士族兴于汉亡于唐原因刍论/孙亚平//社科纵横2001-5

河南汉代学术思想文化发展水平蠡测/翟富生//郑州大学学报2001-5

试论汉代的傩仪驱鬼与羽化登仙思想/罗西章//考古与文物2001-5

汉唐盛世与西部开发/曹相//云南大学学报2001-5

儒家理想政治与西汉政权/胡克森//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5

《四民月令》与东汉贵族庄园生活/萧放//文史知识2001-5

董仲舒与胡毋生/钟肇鹏//河北学刊2001-5

董仲舒社会稳定思想初探/赖美琴//学术研究2001-5

袁宏新论/张蓓蓓//台大中文学报14期,2001年5月

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王克奇//东岳论丛2001-5

论经学与汉代忠孝观的整合/晋文//江海学刊2001-5

论班固的创新思想/赵永春//松辽学刊20012-5

《淮南子》生命哲学论/钱善刚//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5

历代《史记》版本著录考论/张玉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6

试论两汉仙游诗歌的生成及其艺术表现/李志宏//台北师院语文集刊2001-6

试论汉代地方豪族的宗族组织:以关东豪族为中心/尹建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6

刘邦汉国号考原/胡阿祥//史学月刊2001-6

汉武皇权乡政府权力的渗透/赵沛//河南师大学报2001-6

汉代羌人各部述论/李宗放//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6

东汉交通与商业经济/王凯旋//辽宁大学学报2001-6

时政谣谚与两汉民众参与意识/马新//齐鲁学刊2001-6

论汉代妇女的家庭地位/贾丽英//四川大学学报2001-6

试论汉代地方豪族的宗族组织:以关东豪族为中心/尹建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6

士人与汉初社会发展/马亮宽//天津社会科学2001-6

汉代的古今观及其理论的建构/晋文//南京大学学报2001-6

同祖共源,血浓于水:西汉武帝时代的通族思想/何立庆//文史杂志2001-6

汉代太学浅说/晋文//山东师大学报2001-6

汉代的“《春秋》决狱”/刘黎明//文史杂志2001-6

崔是政治思想述论/杜洪义//辽宁师大学报2001-6

东汉政治家如何解读羌“祸”原因/杨永俊//宜春师专学报2001-6

论两汉的廷尉制度/黑广菊、李家钊//聊城师院学报2001-6

东汉思想与王符思想/高新民//兰州大学学报2001-6

论两汉王朝西南边疆开发中的“各以地比”之治理方略/黎小龙//西南师大学报2001-6

论汉武帝的人才观/贺润坤//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论太初历/杨生民//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刘秀经营河北述论/丁春文//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两汉的少年吏/王子今//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两汉时期的皇帝文化/田延峰//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知识女性与两汉社会文明/周永卫//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匈奴族迁移:气候胁迫论点的历史文献查证研究/侯甬坚//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试析班固的民族一统观/刘春华//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汉王朝的正统地位与炎帝传说的流变/田延峰//炎黄文化论,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军功阶层与“有限皇权”/刘富生//读书2001-7

汉代的《养老令》与“王杖”简/李宝通//丝绸之路2001-7

汉代鸠杖/钟雅萍//丝绸之路2001-7

西汉前期文人的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刘周堂//江西社会科学2001-7

汉代中国与罗马帝国关系的再探讨/邢义田//国际简帛学会会刊第三号,兰台出版社2001年7月

汉代谷仓制度/富谷至//国际简帛学会会刊第三号,兰台出版社2001年7月

简论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程勇//学术月刊2001-8

试论“两汉文化看徐州”/朱浩熙//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汉代徐州的养生及练武民俗/刘秉果//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试论“两汉文化看徐州”/朱浩熙//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道家与徐州考论?兼论汉初黄老政治与刘邦楚沛集团之文化地缘背景的关系/王健//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汉唐时期的彭城刘氏家族/吕卓民//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汉文化与旅游业?对徐州开发旅游产品发展大旅游的思考/张秀华//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试论楚汉文化之特征/程荣华//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汉高祖西都长安论析/汤其领//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西汉首都长安文化形成的考古学观察/呼林贵//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汉长安城的闾里/王社教//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略论江苏的古都和汉文化精粹区/曹岩等//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徐州两汉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王培元//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汉代楚国(彭城国)都彭城考/李银德//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汉魏之际彭城的战略地位/薛瑞泽//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五斗米道、张鲁政权和“社”/宁可//庆祝何兹全先生九十岁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陆贾与《过秦论》/张强//光明日报2001-9-25

西汉蜀枸酱入番禺路线初探/张荣芳//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汉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的关市贸易/黄今言//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论“华夏本位观”与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孙家洲//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束发椎髻”非南越之俗——兼论“束发之俗”的起源及其他/彭年//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汉代豪民与乡里政权/王彦辉//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汉代长江中下游农业经济区域初探/杨振红//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齐鲁博士与两汉儒学/安作璋、刘德增//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儒家的军事文化传统与何休的战争观念/黄朴民//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感生神话与汉代皇权正当性的论证/吕宗力//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汉代的家庭伦理/岳庆平//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汉代中州民风的嬗变及其意义/黄婉峰//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汉代夜市考补/倪根金//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陆贾与《过秦论》/张强//光明日报2001-9-25

浅谈两汉时期的图书贸易/孙锋//中国出版2001-10

两汉之际建制考/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0月

论耿秉在汉灭北匈奴之战中的战略思想/卢星、赵明//江西社会科学2001-12

两汉的沙尘暴记录/王子今//北京日报2001-12-10

昆阳之战胜败原因分析/樊桂霞//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增刊

(2)考古文物研究

汉长安城桂宫三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日联合考古队、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中日联合考古队//考古2001-1

尹湾汉墓简牍“提封”释义——兼谈汉代土地统计方法问题/臧知非//史学月刊2001-1

浅析四川汉代画像砖艺术中的开拓性因素/李江//四川文物2001-1

汉画像石所见周礼遗俗/李卫星//中原文物2001-1

乐浪遗迹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王培新//北方文物2001-1

尹湾汉墓简牍“提封”释义:兼谈汉代土地统计方法问题/臧知非//史学月刊2001-1

西汉燕(广阳)王墓辨/北京文博2001-1

玉门花海所出汉代七棱觚新探/张小锋//敦煌研究2001-1

洛阳涧西西汉钱币窖藏/程永建//考古与文物2001-2

略论贵州清镇汉墓出土的早期佛像/罗二虎//四川文物2001-2

汉诸侯王陵的营建和葬制/郑绍宗、郑滦明//文物春秋2001-2

从出土实物谈洛阳汉代音乐艺术/商春芳、王丽芬//中原文物2001-2

“崔氏乐浪”考辨/刘子敏//北方文物2001-2

汉代荆扬二州出土的牲畜圈试析/王福昌//南都学坛2001-2

茂陵石雕:大汉不朽的丰碑/高永丽//文博2001-2

关于汉画像石的文化思考/张子中//烟台大学学报2001-2

罗经石乎?太社乎?:西汉阳陵“罗经石”性质探讨/韩伟//考古与文物2001-2

论两汉战国汉代墓的腰坑习俗/谢日万//广西民族研究2001-2

西汉对贾谊故居的保护/吴松庚//船山学刊2001-2

西汉打井技术外传之研究/陈智贤//中国文化月刊251期,2001年2月

两汉之际的“十斗”与“斗”、“斛”/杨哲峰//文物2001-3

洛阳新出西汉瓦当铭文刍议/陈根远//文物2001-3

西汉帝陵陵地秩序/沈睿文//文博2001-3

“五石”镇墓说/刘卫鹏//文博2001-3

长袖婆娑舞汉天-从考古出土实物谈汉代长袖舞/苏岩//中原文物2001-3

双乳山汉墓与汉武帝铸币/王永波、张志、靖立军//中原文物2001-3

洛阳汉代彩绘陶壶装饰艺术/郭画晓//中原文物2001-3

洛庄汉墓的陪葬坑与祭祀坑/崔大庸//寻根2001-3

新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甗/杜平安//中原文物2001-3

邮票上的四川汉代画像砖/高文//四川文物2001-3

甘肃简牍/王创业//文艺报2001-3-10

四川汉代石室墓的初步研究/罗二虎//考古学报2001-4

有关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几个问题/王琳、陈隆文//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1-4

重庆万州安全墓地1998年汉墓发掘简报/重庆市文化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文博2001-4

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铜马命名之思考/刘文胜//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4

汉代墓室建筑装饰与随葬品的关系/杨爱国//四川文物2001-4

从出土材料看西汉冶铁业的发展/范志军、韩香花//洛阳师院学报2001-4

山东淄博周——汉代人骨种类属性的讨论/韩康信、尚虹//人类学学报2001-4

河南巩义市新华小区汉墓发掘简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华夏考古2001-4

关于河南永城保安山二号墓墓主问题/刘振东、谭青枝//考古与文物2001-4

商州市东龙山汉墓/东龙山考古队//文博2001-4

洛庄汉墓的发现及其意义/刘庆柱、白云翔//光明日报2001-4-24

银雀山汉简中的官社经济体制/张金光//历史研究2001-5

汉代屯戍生活中的古典人道精神/李振宏//历史研究2001-5

洛阳北郊石油站汉墓图画像考辨/贺西林//文物2001-5

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六韬》释文及校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文物2001-5

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六韬》的整理及其意义/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文物2001-5 汉长安城规划思想辨析/韩国河//郑州大学学报2001-5

陕西扶风县官务汉墓清理发掘简报/周原博物馆//考古与文物2001-5

西汉北郊出土博局镜探析/程林泉、韩国河//考古与文物2001-5

太社乎?陵庙乎?——对汉阳陵罗经石为“男性生殖器座”论驳议/王学理//文博2001-5

人形柱陶楼定名与年代问题讨论/张勇//中原文物2001-5

陕西出土一面汉代彩绘铜镜的研究/杨军昌、周伟强//(台)历史文物月刊2001-5

湖北枣阳市沙河南岸汉墓的清理/徐正国、包宗成、姜波//考古2001-6

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张德芳//齐鲁学刊2001-6

文安县宋家牌汉墓出土遗物/张晓峰//文物春秋2001-6

楚风汉韵、绚丽神奇——马王堆汉墓家具、汉初家具的缩影/聂菲//(台)历史文物月刊2001-6

韩森冢实是汉刘康的“恭皇陵”/王学理//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山西广灵被关汉墓发掘简报/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文物2001-7

文房五宝——战国、秦、汉时期的文书工具/丁华//[台]故宫文物月刊2001-7

徐州狮子山汉墓墓主考略/刘照建、张浩林//东南文化2001-7

湖北老河口市柴店岗两汉墓葬/老河口市博物馆//考古2001-7

尹湾汉简《神鸟传》考辨/马彪//国际简帛学会会刊第三号,兰台出版社2001年7月

辽宁绥中县石碑地遗址1996年度的发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姜女石工作站//考古2001-8

河南南阳市桑园路3号汉墓的初步研究/张卓远、李韦男//考古2001-8

武威雷台铜马“紫燕骝”说商榷/王子今//光明日报2001-8-14

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墓葬相关问题初探/郑清森//东南文化2001-9

山东巨野县红山土西汉墓出土玉器/周南泉//收藏家2001-9`

洛庄汉墓所见北方草原文化的因素/乔梁//中国文物报2001-9-21

马王堆帛书房中术的内容/朱越利//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马王堆帛书《式法·天一》补释/刘乐贤//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江陵高台18号墓木牍释文浅析/张俊民//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汉简中所见举、核、案验文书集释/高恒//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居延汉简中的燧长和候长/于振波//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中与朔闰表不合诸简考释/罗见今、关守义//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河西汉代驿道与沿线古城小考/吴礽骧//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悬泉汉简羌族资料辑考/张德芳//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试论汉代边塞刑徒的运送及管理/陈玲//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汉简丛考(一)/汪桂海//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定州汉简《论语》校读举例/陈斯鹏//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读《尹湾汉墓简牍》杂记/李均明//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尹湾汉简研读三题/陈松长//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尹湾汉墓简牍《集簿》中的“春种树”考/宋爱贞//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东海郡员吏簿》所反映的汉代官制/李解民//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尹湾汉墓简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释证/廖伯源//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尹湾汉简《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名物释读札记/张显成//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元延元年历谱及相关问题/张永山//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尹湾汉墓出土历谱补说/邓文宽//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论《神乌传》及其相关问题/朱小海//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尹湾汉墓简牍姓名研究三则/刘乐贤//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篇”新解——以与秦儒的关系为中心/斋木哲郎著,安永欣译//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居延汉简补编》的出版/大庭修著,徐世虹译//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居延甲渠塞的部燧设置/吉村昌之著,杨振红译//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关于居延汉简所见肩水金关/佐原康夫著,王启发译//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居延汉简劾状册书//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洛庄汉墓所见北方草原文化的因素/乔梁//中国文物报2001-9-28

洛阳吉利区东汉墓发掘简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文物2001-10

西安市南郊新出土汉唐陶俑/肖健一、王育龙//收藏家2001-10

从西汉楚王墓的的建筑结构看楚王墓的排列顺序/梁勇//文物2001-10

洛阳吉利区东汉墓发掘简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文物2001-10

略论长沙人物帛画的绘技/游振群//中国文物报2001-10-10

渤海湾西岸汉代遗存年代甄别——兼论渤海湾西岸西汉末年海侵/陈雍//考古2001-11

江苏盐城市建军中路东汉至明代水井的清理/盐城市文管会、盐城市博物馆//考古2001-11

绍兴印山汉墓出土的器物/过伟明、黎毓馨//东南文化2001-11

论南阳汉画像石中汉代妇女的服饰文化/杨志玲、杜卫东//南都学坛2001年增刊

汉画“捞鼎图”浅探/王凤剑、杨俊峰、魏晓东//南都学坛2001年增刊

三、书评、综述、简讯

1、书评、书讯

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卜宪群//中国史研究2001-2

评李建民著《生死之域——周秦之脉学源流》/吴佩蓉//[台]新史学12-1,2001年3月

考古重大发现,印苑别开生面——记《秦封泥集》问世/阿敏//中国书法2001-5

读《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张新斌//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6

一介寒儒铸就的辉煌——读陈直先生的《读金日札》/朱思红//碑林集刊(七)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敦煌汉简释文》、《敦煌汉简》评介/陈文豪//国际简帛学会会刊第三号,兰台出版社2001年7月

《秦汉赋役体系之研究》评介/王震中//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8

继承与创新——《秦都城研究》评述/王元林//秦文化论从(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献给新世纪的一部文史精品——读王仁波主编《秦汉文化》/石兴邦//中国文物报2001-12-7

2、综述、会议讯息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有关《白虎通义》的研究状况述评/王四达//华侨大学学报2001-1

百年《史记》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陈桐生//文学遗产2001-1

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王刚//陕西师大学报2001-2

近年来秦俑艺术研究述评/田静//[台]历史文物月刊2001-1

《吕氏春秋》研究综述/陈宏敬//中华文化论坛2001-2

80年代以来秦汉社会史研究述要/刘国石北华大学学报2001-3

“秦汉兵马俑比较暨两汉文化学术讨论会”简述/田静//三秦论坛2001-4

《黄老帛书》研究综述/张增田//安徽大学学报2001-4

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宫宅洁,张学锋翻译//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6

2000年秦汉史研究综述/王健//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7

帛书研究五十年/沈颂金//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7

东西部联手学术研讨,秦汉陶俑各显千秋/王文阁//陕西日报2001-8-31

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咸阳召开/田静//中国文物报2001-11-23

纪念简帛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卜宪群//光明日报2001-9-18

专家学者探究秦汉兵马俑异同/田静//中国文物报2001-9-21

3、简讯

富平新发现一座战国秦墓/井增利//考古与文物2001-1

汉阳陵——陕西九十年代的考古奇迹/王兆麟、冯李国//文物天地2001-1

一分为二,汉代古城惨遭破坏//北京晚报2001-1-8

秦始皇陵之谜/王子今//中国文物报2001-1-17、1-24

秦代古郡故城沉睡沅陵//羊城晚报2001-1-29

汉城发现汉代下水管道/黄亚平、王冬燕//西安晚报2001-1-31

洛庄汉墓出土首套西汉编钟/人民日报2001-2-2

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被盗严重/徐日辉//文艺报2001-2-3

山东洛庄汉墓出土首套西汉编钟//人民日报 (海外版)2001-2-3

秦始皇陵考古的三个阶段/陕西日报2001-2-6

文物旅游的探索者?记全国劳模吴永琪///中国旅游报2001-2-7

洛庄汉墓宝藏凸显谜团待揭//北京日报2001-2-8

古代乐器发展又有新课题——音乐考古专家聚会济南对洛庄出土大量西汉乐器进行鉴定//北京晚报2001-2-9 千年古乐响泉城:济南洛庄汉墓出土惊世人/赵秋丽、胡思永//光明日报2001-2-11

追问洛庄汉墓/北京日报//2001-2-12

洛庄汉墓再现地下音乐宝库,?各路专家汇集济南进行鉴定//北京晚报2001-2-12

洛庄编钟为西汉第一//中国文化报2001-2-22

秦东陵夜响炸墓声/宁峰//三秦都市报2001-3-13

“南越王”昨会“秦始皇”——广州南越王墓文物精华展首批文物运抵秦俑馆/罗荣燕//三秦都市报2001-3-13 章丘洛庄汉墓发现32座陪葬坑和祭祀坑//中国文物报2001-3-14

汉武帝后妃居所将被回填/何华生//三秦都市报2001-3-16

我省首次发现东汉壁画墓/罗荣燕//三秦都市报2001-3-19

陕西旬邑发掘东汉壁画砖室墓//中国文物报2001-4-11

广西北海发现汉代手工工场//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4-24

江苏徐州发现汉古墓群//中国文物报2001-6-13

山东曲阜清理两处汉代石椁墓群//中国文物报2001-6-13

东汉古墓群湘地见天日//中国民族报2001-6-19

山西襄汾汉代墓葬群//北京日报2001-6-26

洛庄汉墓谜团重重//中国民族报2001-6-26

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中国文物报2001-7-11

汉代女尸现容连云港//京华时报2001-7-13

秦代考古又一惊世发现//信报2001-7-15

湘西出土2万枚秦简北京晨报2001-7-15

两铲挖出汉女尸/陈春彦//北京青年报2002-7-24

汉阳陵:双赢?两败俱伤?/马哲非/中国文物报2002-7-26

汉代文物光华重现/罗荣燕//三秦都市报2001-7-31

西安南郊昨发现一汉墓/张铉、秦子//华商报2001-9-20

秦陵陪葬坑出土13只青铜仙鹤光明日报2001-9-20

仙鹤出秦陵印证求仙梦//中国文化报2001-9-22

秦陵创古墓葬出宝之最//北京晚报2001-9-23

秦始皇陵文官陪葬坑发现壮观的地下军博庞大的地下王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9-27

河南三门峡发现拐弯墓道汉墓//中国文物报2001-9-28

湖南汉寿发现汉墓群//中国文物报2001-9-28

四川三台姬家山汉墓出土罕见画像砖//中国文物报2001-9-28

秦俑六号坑为何未遭火焚/呼延思正//西安晚报2001-10-12

秦陵——神秘的地下宝库/原建军/西安晚报2001-10-22

西汉兵马俑恢复本色/呼延思正//西安晚报2001-10-26

秦始皇陵考古应用先进科技/呼延思正/西安晚报2001-11-15

青铜禽类显现秦始皇陵园/秦始皇陵考古队//中国文物报2001-11-23

高科技使兵马俑再放异彩/李勇、冯国//中国文化报2001-11-27

关于铜奔马及雷台墓/杨常青//丝绸之路2001-11

秦俑彩绘研究保护技术通过国家鉴定/庞博//各界导报2001-12-1

秦兵马俑发现青铜仙鹤证实秦始皇当年真想当神仙/欣华 //北晨报2001-12-4

秦兵马俑发现青铜仙鹤证实始皇确想“升天”/欣华//扬子晚报2001-12-4

陕西汉昭帝平陵陪葬坑出土大批骆驼骨髂//中国文物报2001-12-7

秦始皇兵马俑“兵临”成都城/杨翘楚//天府早报2001-12-19

再现历史的风采——记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工作/张尚欣//中国文物报2001-12-21

陕西榆林发现秦朝星台群天文遗址//北京日报2001-12-31 秦始皇陵和“秦俑学”/冯国//瞭望2001-46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导言 1、顾颉刚口述、何启君整理《中国史学入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2、李学勤等《中国古史导读》,文汇出版社,1991。 3、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4、(日)山根幸夫《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朱天俊、陈宏夭《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6、孟宪恒《史学文献检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先秦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 【基本史料】 1、[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 2、[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战国]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战国纵横家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76。 6、《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 8、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新知识出版社,1956。 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2。 【史学著作】 1、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 3、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 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至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 6、西安半坡博物馆《中国原始社会》,文物出版社,1977。 7、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合著《远古中国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 9、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0、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1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 12、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3、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 14、郑杰祥《夏史初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15、孙淼《夏商史稿》,文物出版社,1987。 16、李民《夏商史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秦汉史》期末考试 新 1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78.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分
?
A、
郡县制
?
B、
州县制
?
C、
省县制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分
?
A、
西汉末年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分
?
A、
豪强
?
B、
王嗣
?
C、
庶民
?
D、
循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分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分
?
A、
国王
?
B、
天子
?
C、
国民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分
?
A、
秦国
?
B、
齐国
?
C、
燕国
?
D、
赵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秦汉史期尔雅末考试答案 (2)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历史上,通过()的驱使才能实现大义灭亲。(1.0分)1.0 分 A、 利益 B、 惩罚 C、 金钱 D、 官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汉代的法律系统是()。(1.0分)1.0 分 A、 法家化的 B、 道家化的 C、 儒法化的 D、 儒家化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所谓的“挪置罪名”是指将有罪的()可以说成无罪之人。(1.0分)1.0 分A、 官吏的恩宠 B、 官员 C、 道德的模范 D、 人民的公仆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下列人物中,不主张发展福利国家的是()。(1.0分)1.0 分 A、 王安石 B、 韩非子 C、 司马光 D、 桑弘羊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西方历史上,所谓的“重商主义”是指重视对商业的()。(1.0分)1.0 分A、 尊重 B、 管控 C、 发展 D、 投资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是秦制与封建制的主要区别。(1.0分)1.0 分 A、 经济发展模式 B、 政治制度 C、 文化模式 D、 附庸或者奴才的管理方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是秦制成功的关键所在。(1.0分)1.0 分 A、 使人人平等 B、 改善人民生活 C、 提高国际地位 D、 发展经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从()开始,中国法律逐步儒家化。(1.0分)1.0 分 A、 春秋时代 B、 明清时代 C、 曹魏时代 D、 秦汉时代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0儒家学说认为,()是个人的身体所有者。(1.0分)1.0 分 A、 国家 B、 自然 C、 自己 D、 父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1()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12从()开始,尚书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机构。(1.0分)1.0 分 A、 西汉 B、 三国 C、 唐代 D、 东汉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剑桥汉学产生的历史基础

剑桥汉学产生的历史基础 阙维民 剑桥汉学是英国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剑桥大学的汉学与剑桥所在地的汉学1[1]。尽管有学者认为近几十年来英国汉学是如何地受到“出奇的漠视(Singular Listlessness)”2[2],但近二十年来仍然不断有著述关注着剑桥汉学,它们分别是以欧洲汉学研究为背景的叙述 3[3]、以英国汉学为背景的简论4[4]、全面介绍剑桥汉学研究的文章5[5]以及中国学者利用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汉学资料所写的论文6[6]。此外,作为剑桥汉学研究重要学术成果之一 1[1] 剑桥大学是英国的主要汉学研究中心 (包括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和大英博物馆等汉学研究中心)之一,但座落于剑桥的李约瑟研究所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是独立于剑桥大学之外的一个汉学研究机构,所以“剑桥大学汉学”与“剑桥汉学”非同义词。 2[2] 巴雷特《出奇的漠视》1989(T.H.Barrett, Singular Listlessness: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Books and British Scholars, London, Wellsweep Press, 1989)。 3[3] H·费兰克“中国研究:欧洲汉学史概述”,M·威尔逊与J·凯利主编《欧洲汉学》(Herbert Franke: “In Search of China: Some General Remarks o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Sinology”, in Ming Wilson & John Cayley (Eds.) Europe Studies China, London, 1995). 4[4] T·H·巴雷特《出奇的漠然——汉学著述与英国汉学家简史》,伦敦,Wellsweep出版社,1989年 (T.H. Barrett, Singular Listlessness---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books and British scholars, London, Wellsweep Press, 1989). 5[5] 麦大维“剑桥的汉学研究”,《剑桥社会杂志》1995-1996年,第37卷,第62-66页。(David McMullen: “Chinese Studies at Cambridge---Wide-Ranging Scholarship from a Doubtful Start”, The Magazine of the Cambridge Society, No. 37, 1995-6, p. 62-66);艾超世“威妥玛先生与剑桥汉学百年 (1888-1988)”,(Charles Aylmer, “Sir Thomas Wade and the Centenary of Chinese Studies at Cambridge (1888-1988)”), 《汉学研究》,1989年12月,第7卷第2期,第405-422页。 6[6] 王庆成“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8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第79-85页;王庆成“从剑桥大学收藏的刘丽川告示论太平天国与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第1-15页。

超星尔雅秦汉史答案超全版

如果找答案直接使用WORD查找功能就好,只需要打入题干中几个字便可尔星泛雅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汉社会的特点是()。(1.0分)0.0 分 A、 家族群居性 B、 小家庭性 C、 非宗法性 D、 宗法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2从()开始,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疏远。(1.0分)1.0 分 A、 孔子时代 B、 孟子、庄周时代 C、 老子时代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削弱了。(1.0分)1.0 分 A、 隋唐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朝时期 D、 秦制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与其他乱臣贼子相比,王莽篡党夺权的特点是()。(1.0分)1.0 分 A、 严重失去民心 B、 手段温和 C、 非常得民心 D、 手段残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汉代时期的五铢钱因为()的原因而对今天的收藏界来说卖不上价。(1.0分)0.0 分 A、 铸钱所用材质廉价 B、 工艺简单 C、 历史时间短 D、 发行数量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6法家制度主张,在()面前人人平等。(1.0分)0.0 分 A、 权利

B、 皇上 C、 法律 D、 法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 7()是秦汉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0分)1.0 分 A、 关东 B、 关中 C、 关南 D、 关西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明清时代的家族观念是()。(1.0分)0.0 分 A、 家族散居 B、 小家庭 C、 大家庭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10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以后。(1.0分)1.0 分A、 元朝时期 B、 明朝时期 C、 秦汉时期 D、 唐宋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4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业)

课时作业(四十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业时间:月日 1.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用法家思想来取代仁政学说 B.宣扬皇权至上维护专制统治 C.吸收不同派别思想神化君权 D.汲取佛道理论确立天理体系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融入儒家中,并发展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故A项错误;早在秦代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的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并结合所学,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理念,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强调君权神授,故C项正确;理学产生于宋代,故D 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体现了() 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 C.西汉时法家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答案:A解析:由“霸王道杂文,奈何纯任德教”的信息说明汉代采用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A项符合题意。 3.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不高,统治者普遍认为灾异是对帝王失政的谴责和警示。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救灾荒的措施。据此可知灾害的发生() A.强化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C.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 D.有利于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而非“天人合一”,故A项错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与材料中“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救灾荒的措施”相符,故B 项正确;材料中“解救灾荒的措施”不等于环保意识,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4.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这反映出董仲舒()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话语的意思是百姓通过上天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材料围绕“善”展开论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以“善”的培养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人感应”,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 5.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从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对题干的复述,而非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故A项错误;汉初,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作者: ————————————————————————————————日期: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2016尔雅秦汉史考试答案讲解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
郡县制

A、
?
州县制
B、
?
省县制
C、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
西汉末年

A、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
豪强

A、
?
王嗣
B、
?
庶民
C、
?
循吏
D、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
国王

A、
?
天子
B、
?
国民
C、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
秦国

A、
?
齐国
B、
?
燕国
C、
?
赵国
D、
我的答案:B
7
秦汉社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

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

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秦汉篇参考书】 《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1.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 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拓展:本题考查古代商业这一长效热点,落实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变化类”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关注材料中变化后的结果。由本题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的信息可判定答案。 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答案】B 【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拓展: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汉代画像石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曾对画像石的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假如把这些石刻画像有 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3.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拓展;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是通过新材料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常规思路,这就启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唐

秦汉史

秦汉史 一、参考文献 (一)古籍 1.《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①(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商务印书馆,1958年;②(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国书店,1987年;③(清)赵翼、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④(清)梁玉绳:《史记志疑》,中华书局,1981年;⑤徐蜀编:《史记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⑥(日)泷川资言、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⑦陈直:《史记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2.《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①(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②徐蜀编:《两汉书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③杨树达:《汉书窥管》,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4年;④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3.《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①(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②徐蜀编:《两汉书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4.《汉纪》(东汉荀悦)、《后汉纪》(东晋袁宏)中华书局,2002年,周天游:《后汉纪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5.《三辅黄图》陈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6.《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撰,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8.《汉官六种》(清)孙星衍辑,中华书局,1990年。 9.《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中华书局,1963年;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0.《新语》陆贾撰、王利器:《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分) 1 暴秦在政治上实行强弱民政策。()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V 2 构成内朝的人员都是品级较高的贵族。() 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3 大夫和贤良文学争论中的“有为”和“无为”所代表的自由是针对权贵阶级的。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4 汉代的酷吏的特点是其本身都是我们当今所谓的法律专家。()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5 王安石认为天下是皇上的,不主张皇上应该节俭。() 1.0分

正确答案:2我的答案:V 6 "部院”是朝官而不是地方官。()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7 汉昭帝是汉武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8 东汉末年的大乱和东西汉之间的大乱与王莽时代的大乱相比其持续的时间较长。()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9 所谓的史书其实质是对官吏生活的记录。 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0 循吏与酷吏的共同点是忠实的执行上级的旨意。()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11 汉代与“里”有关的官衔通常显得较为简单。()

1.0分11

12 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不会被划分时段。()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3 秦汉的法家帝国的特征是专制的国家主义和反宗法的伪个人主义的结合。()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4 东汉时期的财政状况呈现出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而地方财政萎靡不振的特点。()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5 汉武帝以前汉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极端化的国家管理。()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6 在西周族群社会很稳定的时候能社会强烈需求儒家思想。()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7 汉代记载中提到的“公社”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公社”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1.0分

近年来秦汉史研究动向概览

近年来秦汉史研究动向概览 宋尚文 秦汉史研究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门重要课题。其重要之点在于:它既承上且又启下,这个时期中国历史在制度与文化上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并对后世有着极重大的影响。所以,秦汉史的研究在这方面便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仅据个人所见,述其研究动向的几点可资注意的地方。 1.考古资料的发现,推动了秦汉史的研究。静安先生早就提出了“两重证据法”,史学界也颇注意文献与考古的结合。七八十年代的考古似乎更垂青秦汉史研究者。杨家湾汉兵马俑、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尹湾汉墓简牍、汉景帝阳陵、秦始皇帝陵、徐州狮子山汉墓及徐州兵马俑、西安西郊相家巷的秦汉封泥、广州西汉南越王御苑遗址等的发掘清理和资料的公布,大大地丰富了秦汉史的研究内容。它们对秦汉史的研究价值,不只是资料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视野的开拓和思路的启迪。学者们在此基础上,各擅其长,均有丰硕成果。 2.秦汉制度研究,这不是新课题,但是,近年来,主要是近一二年来,在这方面又有了新的开拓,取得新的进展。1997年、1998年,台湾学者廖伯源先生向学术界贡献了《历史与制度——汉代政治制度试释》、《简牍与制度——尹湾汉墓简牍官文书考证》,还有其他一些著作和论文,对汉代皇宫的宿卫警备、监军制度、将军制度、爵邑制度、乡里制度等,做了进一步更细的探索。 3.地域史更展现出其优势。地域史的研究,在国外行之久矣,在我国史学界受到重视且提到议程上来时间并不是很长。虽然说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地域史历来是史学的重要一支。在这方面,1996'年由周天游先生主编的《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一书,虽不是秦汉地域史的论集,但其中也有相关的论文,如《汉代三辅研究》等。1996年、1999年在广州、昆明召开的两届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年会,则明确地将秦汉时段的广州、昆明作为讨论的重要议题。导向所至,学术界对这两处地方的历史做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不小成果。而在此期间,张荣芳先生的《南越国史》问世,则体现了地域史研究的新成果。 1998年,《陕西通史》出版,而周天游等所撰等的秦汉部分,也是秦汉史在区域文化中的展示。此前不久的1996年出版的《陕西古代简史》,同样有秦汉的篇章。还有王学理先生的《咸阳帝都记》。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人民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 ,共50.0分) 1 暴秦在政治上实行强弱民政策。()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构成内朝的人员都是品级较高的贵族。()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大夫和贤良文学争论中的“有为”和“无为”所代表的自由是针对权贵阶级的。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汉代的酷吏的特点是其本身都是我们当今所谓的法律专家。()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王安石认为天下是皇上的,不主张皇上应该节俭。()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6

"部院”是朝官而不是地方官。()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7 汉昭帝是汉武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8 东汉末年的大乱和东西汉之间的大乱与王莽时代的大乱相比其持续的时间较长。()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9 所谓的史书其实质是对官吏生活的记录。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0 循吏与酷吏的共同点是忠实的执行上级的旨意。()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1 汉代与“里”有关的官衔通常显得较为简单。() 12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3

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不会被划分时段。()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3 秦汉的法家帝国的特征是专制的国家主义和反宗法的伪个人主义的结合。()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4 东汉时期的财政状况呈现出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而地方财政萎靡不振的特点。()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5 汉武帝以前汉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极端化的国家管理。()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6 在西周族群社会很稳定的时候能社会强烈需求儒家思想。()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7 汉代记载中提到的“公社”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公社”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18

第二章 秦汉史学

第二章 两汉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初步奠定 第一节:两汉史学形成的基本文化背景 战国末年,秦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强大,需要在文化方面有个有力的指导。相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成为秦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指导原则。不久,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但是秦始皇为了推行思想上的大一统,却采纳了法家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造成了中国学术空前的浩劫。焚书坑儒,使史书损失最大。西汉王朝“休养生息”。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秦王朝二世而亡,只存在了短短的14年。汉初的君臣都在深刻的思索:为什么强大的秦王朝骤然灭亡?为何如此短命?新兴的汉王朝如何才能长治久安?陆贾的《楚汉春秋》汉初以无为求进取,促进恢弘的精神文化建设。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主张大一统,天人合一,以神学作政治依据,重“天意”。天人关系问题成为此时研究的重点,是当时最大的课题。文学上,“大赋”这种文学形式非常兴旺,吸取《离骚》长篇大论的形式,恢弘博大,总览一切,气势博大。司马迁的《史记》,也是一样的恢弘博大,对周边国家都有记载。《史记》受到“大赋”的影响较大,此外,哲学上也深受董仲舒的影响。 第二节: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重要的历史学家,被梁启超成为“史界太祖”。司马迁《史记》的撰成,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国史学影响巨大。 一、司马迁生平1、少年时代的家乡生活2、入仕前的壮游祖国山河。20岁以后,离家远游。这个过程对司马迁眼界的开阔、知识的积累和他进步的历史观的形成,都有极为巨大的影响。 3、入仕及宦途经历 4、36岁立志修史:一生的转折点 5、42岁开始著史 6、48岁自请宫刑 7、刑馀著史 8、《史记》宗旨:“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和《报任安书》外,流传下来的还有《悲士不遇赋》一篇、《素王妙论》佚文四节,其他的都已经散失了,但就是《悲士不遇赋》这篇司马迁晚年的作品,也有人说是别人假借其名而伪造的。 二、《史记》的体例和内容 1、《史记》的体例分为五部分。“本纪”12篇,是编年体的大事记,是最高统治者的编年史。“世家”30篇,记载世代传家的政权人物等,分为三类:诸侯列国;汉朝的宰相、功臣,如萧何等;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的人物,如陈涉、孔子等。“书”8篇,涉及礼乐制度、历法、天文、地理、重大祭祀、经济财政等社会生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是一种综合论述的形式,以反映社会制度的变化为主,意在明其“损益”、“改易”之迹,“承蔽通变”之状。《汉书》后改为《志》。“表”10篇,有世表、年表、月表、人表等几种形式。是以谱牒的形式,厘清错综复杂的史事。“列传”70篇,记载各个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各种人物,为“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各种历史人物立传。有专传、合传和类传的不同形式。这五种体例,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郑樵说:“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赵翼说:“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这五种体例都有前人的成就作为凭借。《史记》将这五种体例合为一书,自成一家,创立了纪传体。白寿彝先生认为“称《史记》为纪传体不恰当,实际是‘综合体’。”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通史的标准:①时间上:从古到今;②地域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包括全国的广大地域;③内容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

第二讲 秦汉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第二讲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秦汉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学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秦汉史研究的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对秦汉史研究的主要成果要有所了解。 其它:无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秦汉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以讲授法为主,兼采讨论方式。 教学目的要求:明确秦汉史研究的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对秦汉史研究的主要成果要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秦汉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二讲秦汉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一、文献史料 不包括近年出土的资料,仅仅是指历代流传下来的典籍。 1.有关秦汉史的文献资料,最集中的当然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2.编年体史书(辅助类正书,旁证作用,作为正史的补充。) 《汉纪》——东汉荀悦,又称《前汉纪》,与东晋袁宏的《后汉纪》合称《两汉纪》, 是两部编年体的断代史,可以供初学者了解两汉历史的基本线索;《楚汉春秋》——西汉陆贾。 3.古书辑本:从其他书中摘出的。 (1)《七家后汉书》——清代汪文台; (2)《西京杂记》——刘歆(葛洪);(3)《东观汉纪》 4.社会风俗礼仪,长安地区地理形式类的史书 (1)《风俗通译著》——东汉应邵;(2)《三辅皇图》——无名氏 5.区域逸闻、旧事类

(1)《三辅史录》; (2)《三辅旧事(故事)》——清张樹 6.资料类(制度) (1)东汉蔡邕的《独断》和清孙星衍辑校的《汉官七种》(《汉官》;王隆撰、胡广注:《汉官解诂》;卫宏:《汉旧仪》及补遗;应劭:《汉官仪》;蔡质:《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丁孚:《汉仪》)以及现有经书中的一些汉人的注释,对于了解秦汉的礼仪、职官等典章制度很有帮助; (2)晋许复《秦会要订补》; (3)宋许天林《西汉会要》、《东汉会要》。 7.有关思想史的著作 (1)董仲舒《春秋繁露》(结合董仲舒传);(2)班固《百虎通义》,又称《百虎通德论》;(3)贾谊《新书》;(4)陆贾《新语》;(5)桓宽《盐铁论》;(6)王符《潜夫论》;(7)王充《论衡》;(8)刘安《淮南子》;(9)崔寔《政论》;(10)扬雄《法言》;(11)桓谭《新论》等,是研究汉代思想史的主要文献。 8.科技文化史资料 (1)崔寔《四民月令》;(2)总结西汉前期关中一带农业生产经验的范祀之《范祀之书》;(3)刘徽《九章算术》;(4)杨《方言》;(5)刘熙《释名》;(6)介绍秦汉时代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知识的西汉史游《急就章》;(7)记载秦汉历史地理和地方史的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都可参阅。 二、文物和考古资料(简牍、汉碑、考古报告、画像石、壁画、瓦当、封泥等) (一)秦汉简牍 1.简牍 (1)居延汉简; (2)江陵汉简; (3)江陵楚简; (4)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 (5)阜阳汉简; (6)云梦睡虎地秦简; (7)敦煌汉简(疏勒河流域汉简)、敦煌悬泉置简; (8)尹湾汉简; (9)张家山汉简; (10)武威汉简; (二)帛书 (三)其它文物、考古资料

中国古代史经典书籍推荐1

中国古代史推荐书目 按:所推荐书目名单是根据多位史学家的推荐书目和自己阅读的印象整理而来,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每时段大体控制在10-15种之间。所推荐书目也将作为同学们课后的主要阅读资料,并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讨论。 1.先秦时期 《生殖崇拜文化论》,赵国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杨向奎,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朱凤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年。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春秋史》(顾德融、朱顺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古史辨》,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秦汉篇参考书】 《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