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山水田园诗》

《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山水田园诗》

《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山水田园诗》
《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山水田园诗》

陕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美在深情意在田园

——试比较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写作时间:2010年03月

联系方式:

目录

引言 (3)

一、王维和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3)

二、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相同点 (4)

(一)、从题材方面 (4)

(二)、在意境风格方面 (4)

(三)、艺术手法及表现手法 (5)

(四)、从语言方面 (5)

(五)、在对后代的贡献方面 (5)

三、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点 (6)

(一)、从题材方面比较 (7)

(二)、从意境方面比较 (8)

(三)、艺术手法方面比较 (10)

(四)、表现技巧方面比较 (11)

(五)、语言特点方面比较 (12)

四、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现实意义 (14)

结论 (15)

美在深情意在田园

——试比较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内容摘要

盛唐时代,涌现了一个灿若星汉的诗人群体,他们诉诸笔端的情怀,在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华彩浓重的一道风景。在这文学的时代,在这才华横溢的群体中,有两位极具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他们就是王维和孟浩然,文学史上并称“王孟”。历代综评,同属清淡型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诗在冲淡中显现高雅清秀,时见彩绘;孟浩然的诗在冲淡中显现淳朴清旷,时见白描。本文运用比较法,意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王维与孟浩然诗歌在题材、意境风格、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语言特点几方面的同异进行比较,论述了王维与孟浩然的艺术创造与成就,揭示诗歌创造艺术创作的个性规律,进而引发思考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乃至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题材、意境风格、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语言特点

Aimed At Rural America In The Deep Feelings

—A Comparison Of Wang Wei And Meng Haora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andscape And Pastoral Poetry

Abstract

Tang Dynasty, the emergenc of a star illuminating as heavenly poet Han group, they are resorting to Biduan feelings,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has left a landscape thick CLS. In this era of literature, in this talented group, there are two highly representative Pastoral Poetry poets, they are Wang Wei and Meng Haoran, literature, history, and that "Meng." Age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he same type of landscape light pastoral poet, Wang Wei's poem apeared in the watered down in an elegant handsome, when see the painting; Meng Haoran's poem appeared in the watered down in the Qing Kuang honest, when see the

straightforward style of writing. In this paper, coparative law, imagey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Wang Wei and Meng Hao-ran poetry on the theme, style, mood, performance practices, language features in several areas c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ces, discusses the art of Wang Wei and Meng Hao-ran the creation and success, revealng the personality poetry and create art law triggering Thinking Wang Wei and Meng Haoran's nature poetry and eve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era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theme, style, mood, artistic techniques, performance skills, language feature

引言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它以自然界山水、田园景物为审美对象,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艺术地再现或表现自然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中国古代山水诗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除了其源远流长的演变过程、文化艺术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及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与诗人隐逸生活密切相关。王维孟浩然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人兼隐者。

一、王维和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陶渊明和谢灵运。利用诗歌这个文学形式,前者抒写了大量田园生活情趣,后者歌咏大量的山水风光。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们思想的活跃,许多文人学士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山胜水。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兴盛起来,或抒发壮志豪情,或表达隐逸趣尚。

同为盛唐初期的北方(辋川)山水诗人王维和南方(襄阳)山水诗人孟浩然一起发扬了陶(潜)、谢(灵运)的隐逸之气,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两位并称的杰出代表,他们既是诗人又是兼隐者,以山水的笔意刻画田园,以田园的情趣关照山水,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出山水田园的清新自然、宁静优美,清新闲淡,意境幽远,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①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把山水田园诗推向一个更高层次,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他们的诗歌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让我们回到那个意气奋发、令人神往、神采飞扬极具魅力的年代,一起感受来自田园的声音,来自田园的美丽。比较一下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创作上的异同。

二、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相同点

(一)、从题材方面

从题材来看,王维孟浩然他们都以山水田园风物为主要创作对象。王维孟浩然都爱以山水入诗、田园入歌,把山水田园作为主要审美对象,寄情山水,融情山水。倾注出他们各自的的热情、讴歌山水之美、享受田园之乐。王维与孟浩然都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真意。诗人从优美山水景色和对深厚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描写中,将对生活的真意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王维山水田园诗写景如画,例如《鸟鸣涧》、《过感化寺昙兴上人院》《辛夷坞》,孟浩然也以山水田园为对象如《过故人庄》,又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由是观之特点都是对山水的关照移情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是人和自然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的朋友。

(二)、在意境风格方面

在意境风格方面,王、孟的山水诗都受陶谢和禅道的影响。都有意境之美,风格冲淡的特点,诗歌艺术都有盛唐诗风的共同特征——雄浑明丽,也有盛唐山水诗派的共同特征——平淡自然。历代诗评家往往把他们的诗风归为“清淡”一格,并对王、孟赞赏备至。与王、孟同时代的诗选家殷番,在《河岳灵集》中就指出:“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

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孟诗“文采苇茸,经苇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这个评说比较中肯。他指出:王诗淡雅,而诗画结合,具有别出机杼的意境。孟诗淡雅而语调疏朗,结构精紧,颇具创造性。后人评论王、孟,也多本于此说。或谓王诗在冲淡中显现高雅清秀,时见彩绘;或谓孟诗在冲淡中显现淳朴清旷,时见白描。或互见高低,或互为上下。③通过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田园山水画面,在诗歌中创造了自然禅机的寂静,让万物都在无我的关照中呈现出天然的和谐与美满。

(三)、艺术手法及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及表现手法,他们均用叙述的笔调来写诗,很少穷形极象的描写。用最平实的语言描写自然山水,这也是造成他们平淡诗风的主要原因。在描写山水诗中,其景物描写在始终占据主要地位,是全诗的中心。重景、种色彩、重视动静结合。在诗歌体裁上也都擅长五言诗。在写景时均采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

(四)、从语言方面

从语言来看都十平淡自然,如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首先并没有用很华丽的语言去可以雕琢这一诗作,而是用一种很朴素的言语来描写田园、山水之景,透出一种清远的意味,这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绿树、青山,两个简单而又平常的意象在他的笔下却是给人异样的感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再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种何等淳朴的民风,这是一个充满着人情美的农庄。王维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待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的六句诗写的平和优美。

(五)、在对后代的贡献方面

对后代的贡献方面,他们共同开创了盛唐诗坛上一个主要的创作流

派――山水田园诗派。他们歌咏的对象是自然界的事物而不是人事,他穷山川之胜,进丘壑之美。正如古人所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思想上,他们都以"高人"、"隐士"著称。他们均有隐居经历,即便身在仕途,也向往归隐山林和泛舟江湖的闲适逍遥,有一种挥之难去的隐逸情结。④在王、孟等人的隐逸心态里,有一种脱情志于俗谛桎梏的义蕴;其心无滞碍、天机清妙的精神境界,比前人单纯心系归隐的山林歌咏要高一个层次。这也使他们向往的隐逸,超出了一般意义上苟全性命的避世隐居,具有更为丰富和新鲜的思想文化蕴涵。

三、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点

王维、孟浩然是唐代文学繁荣时期中的诗人兼隐者,他们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但由于社会环境和本人境遇及个性方面的差异,二人的隐逸思想演变各自呈现不同的情况,表现在山水田园诗中的题材、意境风格、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语言特点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就思想来说,王维虽表面上亦官亦隐,但实质上“身心相离”。实现了由儒到佛的根本性转变,而孟浩然却始终生活在儒和道的矛盾中。就诗歌的意境说,二者都创造出“静”,但一个是佛教的“空灵”,而另一个却是道家的“清幽”。就艺术表现看,王、孟诗都表现出画的效果,王诗是山水画、,孟诗是风景画、风俗画。从创作技巧看,王诗常用纯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孟诗不仅善用动词,而且多用连词和助词。

王维的山水诗平淡自然,俊逸空灵,与琴棋书画融为一炉。阔大新奇,涉笔成趣,孟不如王;高旷清幽,句句堪传,王不如孟。王维的《桃源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风格各样的作品,孟浩然多半是来不了的,反而他最负盛名的辋川诗,倒未必在孟浩然之上。⑤诗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飘洒与沉静结伴,显达与幽深同行。常用委婉冲淡、

古雅悠远的高妙手法,达到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的艺术胜境,形成他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一)、从题材方面比较

王维诗歌既有寄情山水田园之作,自抒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如《陇西行》、《从军行》等;也有揭露社会现实之作,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如《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等。而孟诗除了表现田园之乐、山水之美外,便是抒写自己的出仕之念和失志之痛。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王的生活阅历较为丰富:他后期固然消极隐退,前期却热衷政治,奋发有为,既曾居朝为官,也曾出塞问边;而孟却以隐逸终世,尽管他并不甘心终身隐沦。苏轼曾评论说:“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酒乎,而无材料耳。”如果将“才短”的“才”理解为“题材”的“材”话,倒是深中肯綮。⑥

王孟诗歌主题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诗歌的归隐之情。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多的是融入自己的理性思考。将人生的哲理与理趣禅思,融入诗中,而以意象出之。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佛禅哲学王维的人生态度,他以潇洒林泉的方式来实践佛禅义理而作为其静修参悟的佛事功课,使其注重现世生活,自觉排解尘俗世嚣而专心全神地体验内在精神对于自然山水同构契应的律动。”王维是看到社会上诸多矛盾之后而自甘退隐的,因此,他的内心趋于平静,是充实的,反映在诗中便呈现出一种真正恬淡美好的风格,“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毫不费力地创造出一种优美而富有青春活力的境界。

孟诗的题材较王维的更为集中,主要写家乡襄阳附近的风光及吴越山水(漫游时)的景色。这也是他的人生经历决定,孟浩然一生未仕,经历相对简单,隐逸并非本意,如诗歌“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虽为隐者,也难抗拒求官念头,虽满腹经纶,却歌功颂德,希望能入仕途建立功名,却无法实现。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漂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读他的诗,总给人一种宁静而清冷夫人感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这些诗都是为人所熟知的,足以表现孟浩然诗境所呈现出的宁静清冷之风。孟浩然,他当然不可能像王维那样淡泊清静而王维以眼前景所构成的静谧世界,充满了自由、和谐、友爱和潇闲,日照松间,泉流石上,于深层次上象征了没有纷争竞斗的社会理想,诗人把对生活和人世的爱意浓浓地瀑泼出来。孟浩然的退隐则是失意者寻求的一种解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此,他在描写山水的心境里,很明显地流露出一份抑郁和对社会冷淡的情调。譬如同样听到蝉鸣,他们感受不同,在王维是一种陶醉和享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在孟浩然却是“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了,由此也不难看到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同。

(二)、从意境方面比较

从意境上看,王、孟都注重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与美感。但孟诗往往止于情与景的交融,而王诗除促使情景交融外,还将“理”字打入其中。因而,在王诗中,我们常常可以捕捉到“哲学沉思的精灵”。这种哲理,尽管在很大程度得力于禅趣,但毕竟使王诗的意境变得更为高远。孟诗虽有大自然的清新宁静美,却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闲适超尘的意境,常含佛理。

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他的诗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归心佛法,又精通禅理,所以他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

心静虑的对象。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诗人常是将自己置身山水之外,像是一种泼墨者,这是一种超越性的立场,在在自然之外的一位观赏者,诗歌在描绘自然却是由自然向内心的回失视求索的过程。王维山水诗的意境主要是“空灵之静”,这是佛学修身养性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体现了佛学境界向艺术境界的转化,特别是注重于山水自然中直觉悟道,并将禅悟引向意境体验的禅宗思维方式与禅悦境界的直接启示与借用。⑦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这种空灵意境的创造与禅理的渗入便成了王维诗的主要特点之一。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与王维诗的意境有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即孟诗所呈现出的环境气氛,大多也是“静”。但是这种静谧并非“空灵”,而是一种存乎自然的“清幽”。这便是道家的:任其自然之中,而在山水之间的一种自然之趣的发现与描绘。如《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江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在诗人任性自然的闲适心态中呈现出一片澄明容与的景象。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是诗人在夏夜纳凉的闲适情境中油然而生怀念友人之情的作品,全诗语言平易,构思自然,创造出异常清幽、淡远的境界。然而在其田园诗中所体现出的更多的是隐逸者怡然自得的情趣,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长期生活于乡村田园,对农家生活与田园风物尤感亲切,那种相与饮酒闲话、融洽无间的情形与心态是多么的自然和富有情趣。而这里又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让人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种自然而恬淡的宁静。所以若论意境的浑成,王不如孟;若论意境的高远,则孟不如王。

(三)、艺术手法方面比较

王诗五诗往往虚中有实,动中见静,孟诗则往往直写其实与其静;同时,王诗比孟诗更善于取景、造型、布局,也更注意冷色调与暖色调的映衬,画内景与画外音的配合。相形之下,王诗手法较为多样,孟诗手法较为单调。即以王的《鹿柴》一诗而论,诗人是以实写的一角显示整体的空灵意境。夕阳的暖色淡淡地罩在阴寒的青苔上,更衬出空山中的幽冷。山谷中传来人语的回响,愈显出深林里人迹罕见的寂静。画面色调的冷暖互补,与画面内外的动静对比相互烘托,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画外无限的空间。所以能如此,当在于王维既熟谙诗法,又精通画艺和乐理。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表现自然界的真实(或艺术加工)的景物,樵人归去、飞鸟栖枝,更衬托出诗人月下望友人不至的孤独冷寂。全诗景物清幽,情思亦清幽,而这正是孟浩然在漫长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境界。因此,孟诗往往是对自然风光的直接呈现。虽然许多山水田园诗作也描绘的像图画一般,如《过故人庄》一诗描绘农家风光,简直就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图画。但这种图画只能称得上是一种风景画或风俗画,而绝不能与王维的水墨山水画相提并论,混为一谈。水墨山水更多地体现出“精工”,而风景画或风俗画则主要呈现出的是“雅致”。

从艺术表现上看,王、孟之诗明显不同。“王维是唐代少有的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于一身的文人,他笔下的山水精美如画。”⑧苏轼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味摩诘画,画中有诗”,这就概括了王维山水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他将绘画的技法运用于诗歌创作中,“使其诗具有格外显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取得了写意水墨的效果”。孟浩然的诗歌“冲淡而淳美”,闻一多在《唐诗杂论》: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建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四)、表现技巧方面比较

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例如《舟中晓望》诗,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胡应麟《诗薮》认为此类诗“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又如《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吸收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这些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洒脱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诗创造性的表现之一。

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的自然的浓厚兴趣。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瞑》)。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饿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孟浩染的诗歌偏于冷峻,偏于枯淡。正像王维喜欢用“静”字,孟浩然太喜欢用“清”了,孟浩然对于“清”的情韵风度的追求,实乃其主体精神和清高性格的必然所致,也是其人生际遇的暗示。这种以“清“为其艺术人格的景语构图,由于失意的惆怅、哀怨的情绪的介入,使其诗显得格调下沉,风仪瘦峻,情韵寒淡。如“坐听闲猿鸣,弦清尘外心(《武陵泛舟》)。

而孟浩然诗歌也有时有“静”,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孟诗只是静其表,而王诗内外俱静,静成为他的一种生命风采,成为一种宇宙情怀,一种诗性精神。王维既能从感性的自然山水里看到静谧的本质,又能超越山水景象而达到精神的心无挂碍的境界,物我融为一体,天人合一。诗人在与山水同静的交流中获得了身心的极大放松和自由,从感性时空里感受生命之永恒。“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诗人超意识的灵觉与幽深清远的宇宙意志形成的契应,摇曳出一种无为无碍的生命情态。孟浩然生活的年代,政治开明,君主贤明,本来只要真有才干,几乎都能得到一官半职,在政治和仕途上有所发展。但他始终不会顺乎时世,在政治上、仕途上都异常沉寂。政治上的失意,激起他的牢骚,但又无法发泄,只能把心思和感情寄托于山水田园之中,向万籁俱寂的大自然寻求知音和友谊,宣泄心底之真情。从这个角度去描写山水田园,自然就有着一份亲切的感情。由于他热爱山水,同时又是怀着孤寂失意之情去看它们,这便使得大好河山在他笔下,不是壮丽的景色,也不会有绚烂的光辉和充满青春的气韵,而是寄托怀抱、湮埋情思的宁静优美的所在。如“坐听闲猿鸣,弦清尘外心(《武陵泛舟》)。

(五)、语言特点方面比较

王维追求清出闲适,诗中最爱用“静”、“澹”、“远”、“闲”一类字样, 还有“禅”、“寂”、“空”、“无”等佛家用语,这深得益于他对禅理的玩味和修习,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一种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⑨王维有些诗略去动词,纯以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在一起,造成意象并置叠加的画面效果。诗中有画,讲究结构画图,讲究物象色彩对比,讲究虚实并用,善以“光”“态”描摹人景合一的画图,突现人物情绪,咫尺见大千。写声音的艺术王维的诗极富画意,而画面中常带有万籁的轻吟低唱,给人以宁静、凄冷或愉悦的情

感体验,即画声美。鸟鸣山更幽,虫鸣显凄凉,鸡犬喧叫更闲逸,水声闻响更怡人。

实并用,善以“光”“态”描摹人景合一的画图,突现人物情绪,咫尺见大千。

《鸟鸣涧》一诗刻划了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客观世界是夜静山空,主观世界是清闲无为,桂花悄然飘落,境地是何等的空寂!进而“月出惊山鸟”,更微妙地点缀出夜中山谷的万籁无声,反衬出广大夜空的无比沉寂。该诗重要的是写出了人心的“静”境,似乎寓托了这个“人”的佛教寂灭思想的信仰。《辛夷坞》所描写的是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又不喜其开放。这二首诗不管其思想内容怎样,但其艺术境界都是非常美的,而这种美的创造极大成分上借助了佛教的理趣。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总之,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的,孟浩然的诗是清淡而韵味悠长

的。王孟二人给最大赋予的即是他们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在体合宇宙万物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的中,展现直彻心源的生命情调,将中国古典诗歌中山水田园诗推上了峰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诗歌美学。

四、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现实意义

“唐人的生活是诗的生活,他们的诗是生活化了的。诗中生态智慧的当代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人类亲近自然的生态本性。

(2)、建立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的新秩序。

(3)、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理想家园。

生活日益平面化的今天,依然有明月,松林,清泉,但是人们已经没有了那份品评山水之乐的闲情逸致。在消费时代,大家都在无限制地追求着快感,由于人们对无限制的解构、消解、狂欢的浅层宣泄等越来越不满意,当我们酒足饭饱之后,人们对生活诗意化的渴求就日益明显了。人不能一直停留在一个欲望无止境的狂欢层次,也就是说,随着人们对生活平面化的内心焦灼的日益加剧,人们对生活诗意化的向往和渴求就越强烈。

人类和社会被普遍认为是不断“进步”的,但这种“进步”实质上应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长和技术力量的提高。人类的进步不应只是量的增长,还应包括质的提高;它不是在人与自然的对立中,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天人合一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故此,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实现万物多样性的统一,使整个自然界生趣盎然,充满生机;使人类社会在自然的怀抱里蓬勃发展、和谐向上。以诗人之心、哲人之智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有效化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实现“天

人合一”的和谐统一与欣欣向荣。

结论

通过对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同异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了在题材、意境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王孟诗歌的区别,王诗尚自然,孟诗尚平淡。也认识到了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歌的现代生态意义和净化心灵的作用。让我们在体味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同异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实现自身与环境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

注释:

①②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③曾玉玲.半生辗转归田园心静气闲乐山水——试比较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4) .

④黄士吉《简论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大连民族学院学2004年11月第6期

⑤温鹤云.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异同探微[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8, (02)

⑥葛景春选注.王孟体诗选.[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第23

⑦陶文鹏注评.王维孟浩然诗选评.[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⑧陈铁民.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12

⑨刘文刚《王维与孟浩然诗歌艺术比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3期

参考文献:

[1]陈贻焮.全唐诗(第一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3

[2]【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88.8

[4]陈新璋.孟浩然论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0

[5]陶文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7

[6]田野望.空山诗魂—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世外味[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11

[7]葛景春选注.王孟体诗选[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8]师长泰.王维诗选.[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9]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