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与建议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与建议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与建议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与建议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及其相关的概念。有理数是7—9年级阶段第一次数的扩展,它和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小数)的概念联系十分密切。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是下一章有理数的运算的必备基础。不管哪一种运算,包括法则的建立过程和法则的表述,都有离不开上述这些概念。数的大小比较是今后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数轴在各个数学领域里都有着重要人应用。在本章教学是要注意和小学阶段数学的衔接,引导学生发现数经过扩展后,数学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方法。本章涉及的概念较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它们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将概念问题化,加强一些辨识学习。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乘方。数从自然数,分数扩展为有理数后,数的运算从内涵到法则都有发生了变化,必须重新建立。这种数的运算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增加了负数。而数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数的运算的内涵和法则(包括运算律)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理数的运算是实数运算基础和依据,也是代数式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本章在7-9年级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准确数和近似数,科学计算计的使用也是本章的教学内容,这些是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这一章不仅要求学生会熟练进行计算,还应用每一步运算的依据,这是今后学习代数的运算的重要基础。

第三章、实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数的开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及其运算。课本由实际计算的需要引出平方根的概念。无理数概念的建立,为数从有理数扩展为实数奠定基础。立方根也是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直观的反映了数的扩展状况,这种数与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使数轴成为解释和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也是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的重要依据。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

系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本章要求学生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至范围。在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第四章、代数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整式的加减。小学阶段,学生虽然也接触过字母表示数,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本章不仅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还要理解字母可以与数一起参与运算,可以用数、字母、运算符号组成的代数式表示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需要在思维方面作一次重大的飞跃,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整式的教学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在概念方面,重点在于顶、系数、次数的概念,这些概念对掌握整式的运算有较大的影响。本章的多顶式基本上是一次式和二次式,暂不出现多顶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整式的加减比较简单,但要看到这是学生第一次经历式的运算,无论是从观念、算式还是表述上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在本章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式解决所表达的问题。本章中以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注重情景设置(趣味性和现实性)、过程体现、数学思想(函数思想、建模思想等)的渗透。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进行表达、运算、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感,认识代数。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本章内容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章节内容的呈现大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本章中解方程的难度大大降低;内容体现现实性(表现在内容信息上);真实性(生活图片的呈现);趣味性;挑战性;层次性明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交流的时空。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逐步展现求方程的一般程序;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本章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数据与图表

本章主要内容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图,以及利用统计图表分析社会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本章是小学统计内容的延缓和深化,也是初中学习统计与概率的起步。本章关于统计的数学思想对进一步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培养数感。让学生了解统计表的基本制作,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能制作扇形统计图。了解不同类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在教学中要充分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数学活动,从中体验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学会收集、整理的基本方法。本章是初中阶段统计和概率领域的起步,并且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涉及的问题不宜过于复杂,解决问题的要求不宜过高。

第七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有几何图形,线段、射线、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上面这些内容在小学阶段相关内容的简单复习,而是同类知识的螺旋上升。尽管本章内容仍是直观的实验的几何内容,但要求已有所不同。本章是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线与角是几何的基本元素,几何的基本关系归到底是线与线的关系,几何的数量关系归到底又是线段与角的数量关系),是本学段学习直线与圆的重要准备。教学素材的选取上,力图选取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的游戏为素材,在教学活动的展开上,力求以活动为主线,旨在使学生要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本技能,更要丰富和发展自已的教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同时,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概括、抽象等能力。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本章主要学习这两种位置的概念、表示法和画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性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本章着重学习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3)(4)两班一个是走读班,一个是住校班,学生基础良好。优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好,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有一部分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一般,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还需进一步发展与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也需要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不够,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志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研究重点:

1、加强学习,提升理念。认真学习教学《课程标准》,使自己能够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编排及实施建议。更新教育观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2、围绕学科和学生年龄特点选定教研专题,制定好教研计划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及学校以外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并作好心得体会记载交流。培养努力学习的好作风,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开学初确定书目,勤读教学杂志,联系教学实际学出业务学习笔记,学期末与同行们进行学习笔记心得交流,

(2)保持只在一流的精神状态,把课堂作为自身实践、探索和发展的阵地和战场,勤于锤炼打造,使自身教学实现一个新的跨越。

(3)以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为起点,发挥校级骨干教师的作用:从本学期始,开学初期要选定教研专题,制定专题研究计划,定期完成阶段性研究目标并进行

阶段性小结。每学年围绕主题至少在校内开一节示范课。学年末要上交一篇教研的论文。

五、课外活动安排: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合理将学生进行分层的前提下,分阶段对各层次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对优秀生主要以提高系统学习的方法为主。对中层次的学生重点是教会他们如何提高学习的系统性,用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对中层次以下的同学以教会方法为主,不断教会他们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也应该是要讲究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谈话,交流师生感情,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完整版)最新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节重难点.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重难点 第一章有理数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大于零的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负分数和正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自然数 分数 负分数 1.2数轴 数轴: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相反数:如果两个数符号不同,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注意,零的相反数是零。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1.3绝对值 绝对值: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绝对值相等。 注:任何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零。(非负数) 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一般地,我们有: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总结: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2.1有理数的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零;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仍成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课程目标和课程基本理念 (一)、课程目标: 1.掌握本册教科书各单元的知识,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形成综合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在学习和探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课程基本理念 ?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编者意图和教学内容 (一)、编者意图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2.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有《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运算》: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活中的数据》包括“数”和“数据的表示”两部分内容。在数的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很小”的单位分数(百万分之一)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其意义和作用。“数据的表示”则提供了“世界新生儿”图,它是一种有别于条形、折线、扇形图的数据统计图,同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暗示了统计图的多样性。重点是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能读懂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难点是用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和表述百万分之一的大小,培养数感和建立统计观念,正确掌握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特点及数位的关系;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的能力。 《概率》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当然概率模型仅仅定位于简单的“古典概型”和可化为“古典概型”的“几何概型”(“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测试卷

第一章有理数期中复习 知识清单 一、全章知识结构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分类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数 有理数 . 1、按整数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y|=|y-x|=大数-小数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2)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3)互为相反数的特性:a+b=0,0的相反数是0。 (4)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a的相反数为 a-b的相反数为 2、倒数: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特性: ab=1,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 .

(3)0没有倒数 (4)互为负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ab=-1 3、非负数: (1)就是大于或等于0的数:a ≥0(2)数轴上,在原点的右边包括原点的点表示的数 (3)任何数的平方数都是非负数 (4)非正数:就是小于或等于0的数:a ≤0 (5)数轴上,在原点的左边包括原点的点表示的数 4、绝对值: (1)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它到原点的距离。 (2)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突破点: 一个数绝对值就是它离开原点的距离。 特性: a 、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b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有两个且 互为相反数 c 、绝对值一定为正数或0即非负数 d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5、我们所学的非负数有 应用举例: (1)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且c 、d 互为倒数,又m 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则m m b a m cd -++)(的值是多少? (2)若0)2 3 (22=++-y x ,求x y 的值是多少? 五、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运算顺序 六、有理数的乘方 乘方:n 个相同因数a 的乘积,叫乘方,记做______,其中a 叫_____,n 叫__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__.例如:59表示___个____相乘。 七、科学计数法:把一个较大数表示成n a 10?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_____的数,即10||1<≤a ,n 是比原数的整数数位___的正整数。例如:北京水立方占地面积62800平方米,可以记做_________平方米。 八、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该数位就是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度,例如近似数500精确到___位,近似数500.5精确到___位,近似数5百精确到_____,近似数2105?精确到______位。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的第一个_____数字起,到_______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例如:近似数0.03020,有效数字有___个,分别是________。对于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n a 10?,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 中的有效数字,如近似数510205.3?-的有效数字有____个,它精确到_____位。 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 ? ?? ??=-=<=====>= 3- 3 0 - 0 0 0 0 3 3 0 时, 当时,当时,当a a a a a a a a a 0≥a 02≥a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这部分内容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氛围中,与数学交朋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为学生以后初中数学各部分的内容作了一个有益的铺垫。 第二章有理数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从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代数”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概念与及平行性质以线的识别方法章包括4节内容以及三个选学内容;教科书从两条直线相交入手探索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和垂线段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然后在研究平行线的基础上研究基本的图形变换——平移。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一)本章知识结构图及课时分配建议(略,见教师教学用书) (二)内容安排:略 (三)课程学习目标:略 二.本章编写特点 (一)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编写时注意突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轴联系.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 (二)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 体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无论是在数学还是在其他领域,平面直角坐标系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用几何的方法研究代数问题,又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章编写时,改变了原教科书从数学的角度引出坐标系的做法,而是将本章内容的编写仅仅围绕着确定物体的位置展开,从实际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出发引出坐标系,也就是从实际需要引出坐标系这个数学问题. (四)内容编写生动生动活泼 本章编写时,注意结合本章内容的特点,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赋予有趣的实际背景,使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科书习题6.2的第1题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实际上是三角形平移的问题.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密切联系实际 本章内容的编写仅仅围绕着确定物体的位置展开.教科书首先从建国50周年庆典中的背景图案、确定电影院中座位的位置以及确定教室中学生座位的位置等实际出发,引出有序数对,进而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对于某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采用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例如,对于平移变换,教课书首先在上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安排了一节平移,探讨得出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等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在本章又安排了一小节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内容,用坐标刻画了平移变换,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平移变换;对平移变换以后还要继续学习,例如在本册书第10章实数进一步安排了在实数范围内研究平移的内容,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只要求学生会在方格纸中建立直角坐标系,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以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教学要求.(三)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本章编写时,注意结合本章内容特点,利用一些探究思考归纳等栏目,给学生留出了较大的思考空间.例如,在第6.2.2小节中,教科书首先设置一个探究栏目,让学生探究将几个已知坐标的点上、下、左、右的平移后得到新的点. 四.了解小学相关知识的教学 例1.课标第一学段有关叙述: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相对位置;会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课标第二学段有关叙述: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例2.【课标第二学段例5 】假设大门在教室的正南方向50米处,图书馆在教室北偏东60°方向的100米处,试画出示意图.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

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A.﹣1 B.C.D.0.83641 2.(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3=﹣6 B. ﹣1÷2×=﹣1 C.8﹣5x=3x D.﹣(﹣2a﹣5)=2a+5 3.(3分)代数式xy2﹣y2() A.它是单项式B.它是x,y的积的平方与y平方的差 C.它是三次二项式D.它的二次项系数为1 4.(3分)已知3a=5b,则通过正确的等式变形不能得到的是() A. =B.2a=5b﹣a C.3a﹣5b=0 D. = 5.(3分)选项中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A.(﹣1)2与|﹣1| B.a与|a|(a<0)C. 1﹣3与 D.﹣3×(﹣3)5与(﹣3)6 6.(3分)如图所示,线段AB上一点C,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已知AB=28,AC=12,则AD= () A.16 B.18 C.20 D.22 7.(3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4﹣2ax=2a+x的解为﹣2,则a=() A.0B.﹣1 C.1D.﹣3 8.(3分)如图所示,点P是直线AB上的一个运动点,点C是直线AB外一固定的点,则下列描 述正确的是() A.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使直线PC⊥AB的点P有两个 B.若∠CBA>90°,当点P从A出发,沿射线AB的方向运动时,∠CPB不断变大 C.若AB=2AP,则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D.当∠CPA=90°时,线段CP的长度就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9.(3分)已知:2y=x+5,则代数式(x﹣2y)2﹣4y+2x的值为()

A.0B.15 C.20 D.﹣35 10.(3分)现有一个长方体水箱,从水箱里面量得它的深是30cm,底面的长是25cm,宽是20cm.水箱里盛有深为acm(0<a≤8)的水,若往水箱里放入棱长为10cm的立方体铁块,则此时水深为() A. cm B. cm C.(a+2)cm D. cm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1.(3分)(2006?贺州)比较大小:﹣3_________﹣7. 12.(3分)我国治霾任务仍然艰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亿元. 13.(3分)已知∠α=65.75°,则∠α的补角等于_________(用度、分表示). 14.(3分)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实数1﹣和2,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_ ( 1.414,精确到0.1) 15.(3分)如果关于x的两个单项式2mx2m﹣﹣1与3x m+3是同类项(其中m为已知的数),则计算 2mx2m﹣1﹣3x m+3=_________. 16.(3分)如图所示,直线AE与CD相交于点B,∠DBE=50°,BF⊥AE,则∠CBF=_________. 17.(3分)某班学生共有60人,会游泳的有27人,会体操的有28人,游泳、体操都不会的有15人,那么既会游泳又会体操的有_________人. 18.(3分)[x)表示大于x的最小整数,如[2.3)=3,[﹣4)=﹣3,则下列判断:①[﹣8)=﹣9; ②[x)﹣x有最大值是1;③[x)﹣x有最小值是0;④x<[x)≤x+1,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编号). 三、解答题(第19题7分,20题6分,21题7分,22、23题各8分,24、25题各9分,26题12分,共66分) 19.(7分)计算: (1)﹣2+3﹣5 (2)﹣12﹣23﹣5×(﹣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供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第一章有理数 18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9课时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6课时 一、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 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一)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在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也能为今后学好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好基础;图形认识初步中所学习的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何把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以及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应用等也都是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

(二)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整册教科书中体现的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在本册书中,而且在后面其他各册书也都是带有一般性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科书内容及学习目标 第一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的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出负数,接着引进数轴、想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作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和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和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本章的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学生能认识到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用法则进行运算,并运用有理数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开发区中学龙壮志 一、教材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教材的功能,明确教材只是达到目的的材料,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提倡创造,而不是照本宣科成为教材的机械执行者。)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实际问题贯穿于全章始终,而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在旧教科书中,整式及其加减运算作为基础知识,通常集中安排在一元一次方程之前。在本书中,是将有关整式的内容分散地融于对方程的讨论之中,不过于强调“式”的概念,只要它们能自然地为讨论方程这条主线服务即可。 在本章,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用含x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体验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到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进而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另外,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选择了三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设置了若干探究点,提供给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的建模思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一改以往教材的编写手法,以模型思想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引出方程和方程的解法,以实际问题和教学活动为结尾编写了一元一次方程这块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数学模型,深刻认识到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给任课教师正确地使用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有效资源,为实现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要求的对照: (一)新课程标准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目标: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

初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学情介绍: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每课一练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2 有理数 一、填空 1、 如果零上28度记作280C ,那么零下5度记作 2、 2、若上升10m 记作10m ,那么-3m 表示 3、比海平面低20m 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二、选择题 4、在-3,-121,0,-7 3,2002各数中,是正数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下列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是( ) A 、-1 B 、+3 C 、0.12 D 、0 6、飞机上升-30米,实际上就是( ) A 、上升30米 B 、下降30米 C 、下降-30米 D 、先上升30米,再下降30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 、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D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8、下列一定是有理数的是( ) A 、π B 、a C 、a+2 D 、7 2 三、解答题 9、A 地海拔高度是-40m ,B 地比A 地高20m ,C 地又比B 地高30m ,试用正数或负数表 示B 、C 两地的海拔高度。 10、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 米”表明什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3 数轴 一、填空 1数轴的三要素是 ,_ 和 2、 4的相反数是 ,-6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 3、在数轴上,A 、B 两点在原点的两侧,但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如果点A 表示 7 3,那么点B 表示 二、选择: 4、在已知的数轴上,表示-2.75的点是 ( ) A 、E 点 B 、F 点 C 、G 点 D 、H 点 5、以下四个数,分别是数轴上A.B.C.D 四个点可表示的数,其中数写错的是 ( ) 6、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是 ( ) A.、数轴上,原点位置的确定是任意的; B.、数轴上,正方向可以是从原点向右,也可以是从原点向左; C.、数轴上,单位长度1的长度的确定, 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取; D.、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36.8的点有两个. 7、数轴上,对原点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0的点 B 、开始的一个点 C 、数轴上中间的一个点 D 、它是数轴上的 一个端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5是-5的相反数 B 、-5是5的相反数 C 、-5和5是互为相反数 D 、-5 是相反数 三、解答 9、在数轴上表示出-2,1,-0.2,0,0.5 。 10、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5,- 32,-5.8,0,5 9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学习内容牵涉到4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基本要求是突出发展的阶段性:所有的知识学习都是一个起步和基础。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 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整体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内省化(想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知识点分析: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重点)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难点)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重点)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代数式练习题

第四章代数式 类型之一 代数式 1.2017·庆元期末下列式子23a +b ,S =12ab ,5,m ,8+y ,m +3=2,23≥57 中,代数式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2.如图4-X -1,小明想把一张长为a ,宽为b 的长方形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于是他在长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 (1)用代数式表示纸片剩余部分的周长:________; (2)当a =4,b =2时,纸片剩余部分的周长是______. 图4-X -1 类型之二 整式的概念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式就是多项式 B. π是单项式 C. x 4+2x 3是七次二项式 D. 3x -15 是单项式 4.若5a 3b n 与-52 a m b 2是同类项,则mn 的值为( ) A .3 B .4 C .5 D .6 5. -2x 3y 2 3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类型之三 整式的加减运算 6.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7ab-7ba=0 B.-5x3+2x3=-3 C.3x+4y=7xy D.4x2y-4xy2=0 7.计算-3(x-2y)+4(x-2y)的结果是() A.x-2y B.x+2y C.-x-2y D.-x+2y 8.某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整式的加减运算,小红回到家后拿出自己的课堂笔记,认真复习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她突然发现一道题目(2a2+3ab-b2)-(-3a2+ab+5b2)=5a2□-6b2,空着的地方看不清了,请问所缺的内容是() A.+2ab B.+3ab C.+4ab D.-ab 9.化简: (1)5x-(2x-3y); (2)-2a+(3a-1)-(a-5); (3)-3a+[2b-(a+b)].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摘自:《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位置的确定;数据的代表。 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把静止的图形看成是基本图形经过位移而得到,提供了对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新视角,还可以对“几何变换”有直观的感受。《位置的确定》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变化的鱼”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加强了几何变换与坐标表示及坐标变化联系起来,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感受图形变化的数学内涵。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理数据。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无理数的发现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发,出现在勾股定理之前。教科书遵循了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顺序,把勾股定理放在实数学习的前面,成为发现无理数的直观背景,自然地表明无理数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对无理数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实数集中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说服的办法也是借助几何解释和理性思考。这样处理须注意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边长的数据应暂时在有理数范围内选取,在此两章学完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在实数范围内重新讨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在我们讨论一个平方等于2的数时,发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进一步引出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概念的产生,同时也是对有理数概念的强调,应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实数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估算的要求。 (2)先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再进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这样几何变换就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且作为一个工具去研究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增加了一个考察问题的视角。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出变换的概念;通过操作和思考,探索出变换的相关性质;通过作图和图案设计体察复杂图形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下一章中通过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加深对变换自身的理解,逐步形成结构性认识。教学中突出其方法特性,充分发挥其数学教育价值。 (3)一次函数的学习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面,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使得学生有机会尝试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特征的过程,以加深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其次,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和考察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给出方程的一种直观解释,而且从方法的角度更具有一般性和启发性,也体现了函数的运用。教材中介绍了二元一次方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2有理数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地将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节前图,分析、讨论出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了解有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合理性. 情感与态度:要求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态度,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协作精神,撰写小论文进一步了解数的发展历史.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的建立起关键性的作用,是本节课重点. 教学难点:正数、负数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从来未经历过的数学的抽象过程,是本节的难点. 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上一节课老师请你们举了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这些例子用自然数,分数,小数是不能解决的,当时我们都举了哪些例子啊? 我记得同学们好象讲到了温度计当中零下的温度,还有地下室,还有欠银行的钱如何表示,还有路标向东向西,扣分如何表示等等等等.那么温度的零上、零下,路程的向东、向西,钱的收入和支出,得分和扣分这些量是不是相互对立的?因此我们称它们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把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表示出来呢? 2.合作探索,寻求新知 师: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比如我们会把零上的温度规定为正,路程当中会把向东方向规定为正方向,钱的收入规定为正,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而这些规定为正的量一般比较容易表示,比如规定向东为正,则向东22千米,记作22千米,而与之相反的量就不好表示,如果也记作22千米,别人一看就分不清是向东还是向西,所以我们必须引进新的数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 师:把过去学过的数(除零外)规定为正数,如123,15,2/3等,正数前面有时也可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学习容牵涉到4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基本要突出发展的阶段性:所有的知识学习都是一个起步和基础。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 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整体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体)、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省化(想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知识点分析: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重点)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难点)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材分析有理数

教师教材分析记录 教材版本苏教版年级七课题有理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教材从实例出发,由实际需要引入负数,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次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 1、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陈述,我们得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7).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知识结构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图

3、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 (1)数形结合思想。本章为数与形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支撑点——数轴。有了数轴这个基础,数与形就联系起来了,就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了,,如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道理,理解有理数加法,乘法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等内容都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 (1)分类讨论的思想。本章中关于有理数的分类,就利用了这一思想。 (2)初步的算法思想。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第一个运算法则,也是第一次渗透这种算法思想。所以《标准》的要求为“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对立统一思想。由于本章引入了负数、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使加与减、乘与除统一起来,在小学数学中,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都是对立的,现在则不同了,所以,在这一章中,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思想方法的教育。 (4)转化的思想。本章中,通过“绝对值”的概念和符号法则,把有理数的运算转化为非负有理数(即小学学过的算术)的运算来解决,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它的引入不仅解决了有理数的运算问题,而且对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4、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 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其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 (2)本章在学习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及运算的过程中,呈现给学生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并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关注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能力的发展,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