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二归纳内容要点概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二归纳内容要点概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二归纳内容要点概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二归纳内容要点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Ⅰ掌握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一、掌握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基本方法

1.有关归纳、概括知识的概述

阅读理解文章,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述是关键。甚至有人这么说: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归纳、概括能力上。归纳、概括能力是考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谈到归纳内容要点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归纳和概括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意思。归纳和概括的含义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所谓归纳,就是从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点,在共同点里总结出带有共同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要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由此看来,概括有时要用到归纳的办法,但又不等同于归纳。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文章局部的。

所谓“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归纳内容要点要求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能条分缕析,说明它有几层意思,并能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对内容要点的提炼概括过程就是理解分析综合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如何,标志着对文章内容准确理解的程度如何。

2.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在考试过程中,更多的是借助相关的词句标志来归纳、概括。由于概括能力试题突出了对文章首句、结尾句、中心句、关键词句等方面的考查,在多数情况下,文本中都会有一些词句在归纳内容要点时是可以利用的。这些标志性词句往往具有很重要的提示概括作用,常常是提炼段落层次或全文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的依据,给我们找准答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答题时,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词句,并反复地进行品味和揣摩,就能省时省力,迅速找到

打开思路的钥匙。

归纳内容要点可以利用的标志性词句,和分析层次结构所利用的标志性词句是有异同的。前者利用的是表现文章内容方面的词句,后者利用的是与层次结构有关的词句。

归纳内容要点可以利用的标志性词句包括文章的标题、重要的词语、段落中心句、首括句、概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等。它们往往与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密切相关。因此,在归纳、概括阅读题目时,应留心这些词句,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拿文章的标题来说,它一般是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标题所反映的内容信息,就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在一些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尤其重要。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比较省力的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这叫作联词归纳法和摘句归纳法。一些局部概括题目,需要概括回答的问题,如要求考生从某一段话中,或者从几段话中归纳出作者的观点、被描写物的特点等,都要注意一些相关的语句。

二、掌握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题的审答规范

1.掌握答题的基本要求:准确、全面

(2015·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节选自邓琴《纸上故乡》) 1.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要扣住语句中“精神层面的影响”来回答此题。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领起本段最后一句“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下一段“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这些句子中抽取关键词作答即可。

精要点拨

“答准答全”,不仅是对文本信息题的要求,也是对整张试卷的要求,反映了一种答题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也很复杂,它对答题者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里,我们只能从微观的角度,从做题实践当中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以便考生逐渐达到“答准答全”这一要求。

1.注意筛选的范围

有的题目筛选的范围很明确,但多数考题没有明确的筛选范围,只提供了题干原句,这时,确定筛选范围对于答全要点至关重要。一般而言,确定筛选范围首先要遵循“就近”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点。确定了这一范围,就掌握了主要答题点。其次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个较大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剩下的答题要点有可能在这些地方。

2.注意内容的层次

当筛选范围确定后再出现答题要点不全问题,恐怕就与未把握好内容层次有关了。一般而言,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要点不遗漏。

3.注意整合、概括的方法

大多数考生做此类题一般采用直接摘录法,这种方法用在某些题的某个要点上是合适的,但大多数试题的多数要点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解答此类题靠的是对某些关键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的转述,用一个更“上位”的词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记住: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结合最保险。

4.要有“因分赋点”意识

这种题不像其他题1点2分,而多数情况下是1点1分,甚至答满6点才得4分。因此要根据分值的多寡来大致确定要点的数目。

2.有针对性地掌握三种具体题型的审答规范

(1)思想感情概括题

散文类文本阅读

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写人记事的散文,亦称为记叙文。此类散文是记叙文中的两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写真景和真物的记叙文。 写人记事的散文有写人和叙事之分,即一类侧重于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并以此突现主题。另一类是侧重于记事,并从中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这就是主题。写人记事的散文,应该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不是脱离生活,虚构的人和事。 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掌握逐篇课文的个性特征,即写作特点,又要将每篇课文的个性特征加以总结,进而归结出其共性特征,这就是文体的共同规律。可以这样说,只有准确地把握写人记事散文的规律,方可居高临下地指导每篇此类文章的阅读。当然也可以反向地操作,即从每一个个别的篇章中,将其共同的特点加以归纳、总结,从中发现其规律。一、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 写人记事散文是学生常读常写的一种记叙文,关键是如何对他们予以理论性的指导,使他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当然,这种理论性的指导并非抽象、笼统地讲授,而应该结合课文阅读并结合学生的作文,这样有针对性地理论联系实际地指导。 1、写人记事散文的真情实感 所谓真情实感,这指的是作者真实的情感及真实的感受。就写人记事散文而言,是对所写之人及所叙之事的真情实感。 (1)真情情,指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它是针对所写之人的感人的品格的抒情,此情因人而发。其中关键的是,从这个人物的行为中所显露出的品格、思想、精神都必须生动感人,令人心中为 之一震。由于作者所写的人物的行为颇为动人,所以旁观者的情感会油然而生,如果对此无动于衷,反而不正常。试想,此刻作者的抒情会多么的真实。 以上是写人散文中的情,记事散文中也会存在着作者情感的表达,这是在叙事过程中或者叙事之后,作者针对所叙之事的情感流露。这种情感的产生是因事而发,即所叙之事本来就能触发人们的情感,这时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必然会很真实。 无论是写人的散文中的抒情,还是记事散文中的抒情,它们都是对所写的人和事的感情升华,即通过抒情来强化人和事的实质,进而强化主题。抒情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以其特有的方式使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即以情动人,以此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写人的散文中有这样一段记叙和抒情: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其中“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从这句淡淡的抒情之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先生的称赞,这是由前文的记叙内容而引发出的情感。 《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记事散文中的一段抒情: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时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作者得知刘和珍被害的消息后的情感自然的流露,是对反动当局的极度的愤怒。《小狗包弟》一文中的结尾当中的抒情:我杯念包弟,我向它表示歉意。 这是作者对讨人喜爱的包弟的深切怀念,同时又是对在十年动乱中无法保护它的生命的自责。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征和品质的同时,还要表达作者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态度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记事的散文亦如此,它是作者对所记之事的情感表达,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判断及其态度。 以上这些课文篇篇都有作者的真“我”,我们能从中看到出离愤怒的鲁迅,伤心悔恨的巴金和诙谐幽默的梁实秋。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散文抒发真情的一条规律:为写作的需要,作家往往将生活情感提升为艺术化、散文化、审美化的情感,这种情感会绽放出熠熠光彩。不懂情感之重要的人写成的不是真正意义上

2014高三语文 训练卷16 散文阅读(一)

2014高三语文快得分分项专练:训练卷16 散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白发上津城 梅洁 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邹龙权说:有呀,上津就是。 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啊,秦楚不再战争!啊,鄂陕息息相依! 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1 800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1 800年里,上津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80年之久!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唐代杜牧有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上津人还说,长安是13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应该

专题16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高考押题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原卷版

高考押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祭父 贾平凹 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六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其时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我并没有想到父亲的最后离去竟这么快。一下班车,看见戴着孝帽接我的堂兄,才知道我回来得太晚了,太晚了。父亲安睡在灵床上,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他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听见我的脚步便从内屋走出来喜欢地对母亲喊:“你平回来了!”也没有我递给他一支烟时,他总是摆摆手而拿起水烟锅的样子,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 守坐在灵堂的草铺里,陪父亲度过最后一个长夜。满院的泥泞里人来往作乱,响器班在吹吹打打,透过灯光我呆呆地望着那一棵梨树,还是父亲亲手栽的,往年果实累累,今年竟独独一个梨子在树顶。 父亲的病是两年前做的手术,我一直对他瞒着病情,每次从云南买药寄他,总是撕去药包上癌的字样。术后恢复得极好,他每顿已能吃两碗饭,凌晨要喝一壶茶水,坐不住,喜欢快步走路。常常到一些亲戚朋友家去,撩了衣服说:瞧刀口多平整,不要操心,我现在什么病也没有了。看着父亲的豁达样,我暗自为没告诉他病情而宽慰,但偶尔发现他独坐的时候,神色甚是悲苦,父亲多半是知道了他得的什么病,他只是也不说出来罢了。 在贾家族里,父亲是文化人,德望很高,以至大家分为小家,小家再分为小家,甚至村里别姓人家,大到红白喜丧之事,小到婆媳兄妹纠纷,都要找父亲去解决。父亲乐意去主持公道,却脾气急躁,往往自己也要生许多闷气。时间长了,他有了一定的权威,多少也有了以“势”来压的味道,他可以说别人不敢说的话,竟还动手打过一个不孝其父的逆子的耳光,这少不得就得罪了一些人。为这事我曾埋怨他,为别人的事何必那么认真,父亲却火了,说道:“我半个眼窝也见不得那些龌龊事!”当他活着的时候,这个家庭和这个村子的百多户人家已经习惯了父亲的好处,似乎并不觉得什么,而听到他去世的消息,猛然间都感到了他存在的重要。我守坐在灵堂里,看着多少人来放声大哭,听着他们哭诉“你走了,有什么事我给谁说呀”的话,我欣慰着我的父亲低微却崇高,平凡而伟大。 父亲只活了六十六岁,他把年老体弱的母亲留给我们,他把两个尚未成家的小妹留给我们,他把家庭的重担留给了从未担过重的长子的我。对于父亲的离去,我们悲痛欲绝;对于离开我们,父亲更是不忍。当检查得知癌细胞已广泛转移毫无医治可能时,我为了稳住父亲的情绪,还总是接二连三地请一些医生来. 给他治疗。我知道他们所开的药全都是无济于事的,但父亲要服只得让他服,当然是症状不减,且一日不济一日,他说:“平呀,现在咋办呀?”后来他预感到了自己不行了,却还是让扶起来将那苦涩的药面一大勺一大勺地吞在口里,强行咽下,但他躺下时已泪流满面,一边用手擦着一边说:“你妈一辈子太苦,为了养活你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到现在还是这样。我只说她要比我先走了,我会把她照看得好好的……往后就靠你们了。还有你两个妹妹……” 按照乡间风俗,在父亲下葬之后,我们兄妹接连数天的黄昏去坟上烧纸和燃火,名曰“打怕怕”,为的是不让父亲一人在山坡上孤单害怕。冥纸和麦草燃起,灰屑如黑色的蝴蝶满天飞舞,我们给父亲说着话,让他安息,说在这面黄土坡上有我的爷爷奶奶,有我的大伯,有我村更多的长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精品: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百年震柳 梁衡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1 散文阅读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1)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二)(含答案)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1)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二)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稻田里的等待 周华诚 稻子们高傲地昂着头;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依然是轻飘柔软,里面空空如也。天气渐渐转凉,本来稻子该是灌浆的时候了,再不灌浆,很可能意味着收成不佳。隔着一条田埂,邻家的杂交稻一丛丛的稻穗已经低下了头,清清爽爽,散开了谷粒,显得低调而又成热,相比之下,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 周一那天,父亲问我:“我们的水稻不会灌浆,稻穗不低头,我担心可能没有产量。” 不会灌浆,对稻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好几亩稻田,如果都是空秕,这一年花在上面的汗水和心血都会白费。我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言辞来宽慰父亲,只好说:“没有关系,我们就顺其自然吧,好好观察记录它的生长,就可以了。收成的事,也急不来,能收多少是多少。” 在种田这件事情上,我的经验是苍白的。我拿着稻子的照片,去请教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专家说,问题不大——看起来,水稻才刚开过花,还没有到散粒的时候。 “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便也这样安慰父亲。父亲说:“那好的,只能等了。” 接下来,父亲每天都会去田间察看,并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我。到周三,父亲终于又忍不住了,问我:“邻居家的杂交水稻已经垂下头,颗粒饱满,我把他们的谷粒掰开看了,浆水很多。我们的水稻还依然直立。开花的时间,我们的水稻还比他们要早两天,但我们的还没有浆……我担心,如同去年的黑糯稻。” 去年我们试种了一点新品种的黑糯稻,不知是缺乏种植经验还是品种原因,也是灌浆不良,最后半亩田的水稻收割起来,只得了二十来斤稻谷。因是试种,面积不大,但说起来,总归是不成功的例子,而汗水与辛劳的损失,就无从计算了。 周四清晨,父亲又去田间拍了照片,问我:“你觉得,有变化吗?”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专题检测散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就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来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 一、散文阅读常识 (一)散文的特点 1. 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风格:华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 (二)散文的分类 1.抒情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指侧重于表现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的散文。它们或咏物状景中言志抒怀,或在叙事记人中传达情思。此类散文往往以小见大,追求诗情画意的统一和语言的精粹,以获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般说来,最受人们喜爱、历代传诵不已的散文,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就多属此类。 抒情性散文大都以作者情感的展现为构制线索,溶吉光片羽式的描写、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浮光掠影式的叙述为一体,所以有形散神凝之谓。抒情散文同诗歌一样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表现。不过,意象、意境与其它诗歌要素都因溶解稀释到更大的语言系统之中而相对地“淡化”了。 2.记叙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或以记人为主,或以叙事见长,也有二者并重难分主次的综合类型。除了经典的文学散文之外,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等也属于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性 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政治性、科学性论说文。它托物言理、寓论于事、寄说情景,以充沛的感情、雄辩的论理汇成一种情理交融的气势和意韵,具有较鲜明的文学性和审美特质。它虽以论说见长,但注重选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答题技巧 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 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 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 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二、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 线索作用分析“2步走” 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 寻找线索 看标题 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 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看时空词语 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 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 看“物” 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记一辆 纺车》就是以“一辆纺车”这一常出现的物件为线索的。 看议论抒情 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 了文章的线索是悲愤之情。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专题十六散文阅读 [学法――抓住形神,品味情思]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 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二、散文的特征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三、散文的分类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一)写景状物类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1.体裁特点其主要特点有: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①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②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③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第一讲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的解答 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 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过渡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 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具体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 1.段内的结构层次;2.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4.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 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常见设问方式】 (1)作者描写×××的景色,却从另一面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 (2)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3)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4) 【方法点拨】 行文思路分析“六字诀” 明—— 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圈—— 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标—— 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理—— 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通——通读全段,合成段意。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组——组织答案,运用模式。答题模式: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体验领悟】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阳梦晓浩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散文)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散文)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是现代文阅读体裁之一,以下是搜索整理的一份2017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散文),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依偎——重庆街景 黄济人 “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他显然来自农村。靠在肩上的那 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标明了他的山城棒棒军的身份。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充其量十六七岁。而他那弱小的身躯所必须承受的,却是生活的重担。当他背着城里的冰箱摇摇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顶楼的时候,他气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胀,他牙关紧咬。“依偎”这个词的柔软情调已经离他而去了,远远地,久久地。他所面对所经历的情感只能是与“依偎”截然相反的东西,比如说昂首挺立, 比如说身腰佝偻,总之,在那衣着褴褛的遮掩下,在那蓬头垢面的裸露中,即令在那心理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的地方,也只能剩下那副近乎残忍的铁石心肠了。 然而,此时此刻,他确实依偎在一位农村老汉的怀里。那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中午,当路上的行人纷纷躲进沿街的一个窄小的屋檐下的时候,我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他。他坐在潮湿的地上,靠在肩上的,依然是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依然是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有所不同的是,他此刻的表情是平静的、顺从的,从那歪着的脏兮兮的脖子和那翘着的毛茸茸的鼻孔望去,他似乎睡着了。而这位老农也坐在地上,从年龄,从长相,更从为了不致惊动对方而久久不得动弹的双腿去看,他无疑是怀中孩子的父亲。他是什么时候进城来的,他怎么会在这里找到孩子,我一无所知。深信不疑的,便是他是怀揣着担心与不安,不计旅途之苦专程前来看望孩子的。现在好了,孩子的一切他都看到了。让他欣慰的是,孩子长高了一点,长壮了一点,而且突然变得懂事多了,没有再去调皮捣蛋,没有再去贪耍玩闹,孩子顽强的生存能力证明,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已经升起了一颗希望之星。那么,明天就要回到乡下去了,地里发黄了的麦子等他回去收割,在这样的时候,父亲能够为孩子再说点什么或再做点什么呢?该说的也许已经说了,比如要吃 饱穿暖,比如要早睡早起,有了病一定要吃药,医院进不起就进药店,西药吃不起就吃中药。哦哦,这孩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进了城也没有改好,喏,手指甲这么长这么脏了,要是等到他自己来剪,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最新最全)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长期以来,小说都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门体裁,这与全国卷一直以来的命题特点有很大关系。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专家指出:“2007年第一次命制课标卷时,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传记。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考虑到选考文本和考点之间的匹配问题:相比于其他文本,小说与传记更为近似,更容易做到两道试题之间的难度相对平衡。小说和传记的组合成为课标卷的标配,一直沿用了10年。” 基于此,考生在备考时往往更偏重小说,而缺乏对散文的重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2017年和2018年《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所做的说明:“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可见小说、散文甚至诗歌、戏剧都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对象,彼此之间地位是平等的,考生不应厚此薄彼。要实现对考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考查,高考语文必须做到“有包容性和灵活性”。包容性,针对文本选择而言,指考查不能固定在某一特定文体上;灵活性,针对试题而言,要求试题考点的设置要有所变化。这一点也可作为当前高考语文特点“考点轮换,考题灵活多变”的有力佐证。 基于此,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三套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两套都考查了散文。散文在沉寂几年后重新登场。 尽管2018年全国卷三套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的都是小说,但这并不能表明未来的高考只偏重这一文体。在“考点轮换,考题灵活多变”的背景下,老师在日常教学、高考备考过程中,应该在小说之外更加重视对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散文阅读能力的长期缺失,使考生在遇到散文这一文体时,往往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模糊不清,对文章思路的概括杂而无序,对文章重要语句的解读片面单一。即使考题难度不大,考生也难得高分。面对散文这一考题,考生要想得心应手,关键还是要读懂文章。 高考散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大能力。“理解”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表达主旨的关键词句、人物语言中带有暗示意义的词句、比喻象征性语句等。“分析综合”的考查侧重于把握写作思路,归纳文意,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初步赏析和评价;“探究”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探究”的考查侧重于挖掘文本的丰富意蕴,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意) 类型解说考查要点 理解词语含义一般情况下,高考 试题中考查的词 语含义往往不是 “词典义”,而是 词语在文中的具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 章中 特殊指代(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 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2018高考语文各地模拟卷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50篇(附答案解释)

2018高考语文各地模拟卷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50篇(附答案解 释) 1.文学类文本阅读。 烟雨江南 回到乌镇的那一天天气很冷,又开始一个雨季的纠葛,绵绵延延淅淅沥沥。看着灰色瓦沿上渐湿的流光,我突然想到了,这个儿时久居的江南小镇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斑斑驳驳,一瞬间,我产生了细细的将她重新在心里描摹一遍的想法。看看脑海中零零碎碎的记忆与而今的乌镇有多少已经渐远难寻。 从车站走到东栅,我路过茶馆,最终驻足在乌镇戏台,纵然阴雨绵绵依旧阻挡不了游客高涨的兴致。现下已经是午后了,花旦青衣正上演着不知名的越剧,一步踏尽一树白,一桥清雨一伞开,那一场悲欢离合依稀是旧时的模样,却不知台上的老旦可还记得起当年粘着听他低吟浅唱的小女孩。台上乱红飞溅相约三生情缘,台下人面不知时光流转多少年。戏台下方有乐师的耳房、有演员化妆的屋子,屋子外有棵银杏树,有人戏说是唐朝将军留下的传奇。前头最大的就是看客的广场,在这戏台下的广场上,南朝昭明太子驻足过,唐朝乌赞将军流连过,宋朝的陈与义、明朝的茅坤、清初理学家张杨园都顺着戏台边的车溪河走向天下,而我们所熟悉的茅盾先生沈雁冰也经久多年的在锣鼓短笛中走向震荡的中国。 沿着戏台边上车溪河走进去,小巷的深处就是茅盾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黑瓦白墙前后两进,幼时的我还不知茅盾先生何许人也时也曾到过这里,看到大片大片的人生轨迹刻画也只觉得索然无味,可再一次到达这里,却觉得这三间屋子是那么的令人肃. 然起敬 ...。茅盾先生将人生的少年晚年都留给了这沾着水滴的屋檐,林家铺子的传奇也在这现世中或多或少的上演。有道是“船过乌镇

读茅盾,子夜红灯照天明。林家铺子今犹在,甩手当年掌柜人。” 虽然依稀是旧时风景,可多年来也渐染了甚嚣尘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而今明月在,往事不堪追。 从东栅走到西栅也是一段挺长的距离,我挑着僻静的小巷走,有时是在人家后院,有时是在沿河低地,这一路每次在经过路口时终归还是喧闹的,而在走进小巷的深处便也就清净了。这条路,我以为我早已遗忘,再走一遍却发现原来以深深的嵌入了脑海。渐渐地天色更加的暗沉起来,有几户人家已经燃起了煤球拎到外面,一股熟悉感涌上心头,我看着炊烟渐起笼罩在雾色迷蒙中的这个小镇,那些旅客匆匆忙忙到来又无一例外急急离开的这个小镇,她依旧延续着多年多年以前祖祖辈辈留下的生活方式,迈着平静的步调看着在这一方山水的人们上演一出出的悲欢离合、世事浮沉,瞬间我明白了其实她始终没有忘却最初的江水如蓝宁静悠远。 到达西栅时天色已大晚,有车辆来来去去,我踌躇着是否应该再进去看看。看看我打着褐黄油纸伞奔走的青街小巷是否还是眉眼如初,看看两相对望的风雨石桥上是否留着青苔苍苍,看看那一间老房子的格子窗上是否还留着我贴下的窗花??????不过,父亲的到来打断了这次仓促的旅程,他发梢上挂着雨,突然想到颇有些风雪侯归人的意味。 乌镇作为而今少数仍有原住民生活的古镇,我们不可否认,旅游业的兴起打乱了她的宁静悠然,但是我们却也不能苛责,毕竟走在小桥烟雨,走在沉静古巷,走在青石铺路,我们确实还能够看到她 淋湿的灵魂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或许并不能完全的描摹她的眉眼,可我想说,时隔多年,我再次找到了,乌镇——我心目

2021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散文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丰子恺是以其漫画的。他的漫画虽离今天的时代很远了,却依然常读常新。 丰子恺从小就喜欢绘画,尤其爱临摹《芥子园画谱》,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艺术道路,他在成年后的画风流露出纯真、质朴的特点。加之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人世间的美好事物,逐渐形成了他的漫画风格。 丰子恺是个童心很重的人,他善于和儿童交流,常醉心于儿童的世界中,那些的儿童生活场景,在他眼中都充满了趣味,他通过细腻观察将之一一融于画作中。看见孩子们搭积木,他画《建筑的起源》;捕捉到孩子们的好奇心,他画《尝试》;感受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他画《花生米不满足》……一幅幅漫画,虽画面简洁,却,只撷取生活中极平常的场景,题上精心提炼的具有文学素养的句子,便传达出了儿童天真、可爱的品质。丰子恺自己曾这样说道:“我作这些画的时候,是一个已有两三个孩子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确实,(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闻名于世独具匠心熟视无睹惟妙惟肖 B.闻名遐迩独具匠心司空见惯栩栩如生 C.闻名于世独树一帜司空见惯栩栩如生 D.闻名遐迩独树一帜熟视无睹惟妙惟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闻名遐迩:远近都有名声,形容名声大。对于著名画家丰子恺来说,应选用“闻名于世”。第二处,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语境中说的是形成了丰子恺自己的漫画风格,所以应选用“独树一帜”。第三处,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语境中强调的是“常见”,所以应选用“司空见惯”。第四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都含有相似、逼真的意思,但“惟妙惟肖”偏重于精妙肖似,而“栩栩如生”则偏重于像活的一样。根据语境应选用“栩栩如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艺术道路,他在成年后的画风流露出质朴、纯真的特点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6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6篇(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寂寞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

语文教学: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

语文教学: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 一、散文阅读常识 (一)散文的特点 1. 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风格:华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 (二)散文的分类 1.抒情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指侧重于表现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的散文。它们或咏物状景中言志抒怀,或在叙事记人中传达情思。此类散文往往以小见大,追求诗情画意的统一和语言的精粹,以获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般说来,最受人们喜爱、历代传诵不已的散文,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就多属此类。 抒情性散文大都以作者情感的展现为构制线索,溶吉光片羽式的描写、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浮光掠影式的叙述为一体,所以有形散神凝之谓。抒情散文同诗歌一样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表现。不过,意象、意境与其它诗歌要素都因溶解稀释到更大的语言系统之中而相对地“淡化”了。 2.记叙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或以记人为主,或以叙事见长,也有二者并重难分主次的综合类型。除了经典的文学散文之外,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等也属于记叙散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