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悲观主义者的美学

悲观主义者的美学

悲观主义者的美学
悲观主义者的美学

悲观主义者的美学

——读《悲剧的诞生》

3213001114 130302班张若琳

法国诞生浪漫主义者,德国诞生思想家。尼采生于19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诗人,他的美学在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采更大意义上不是一位学者,而是一位心理学家。因为他的美学不是强调学理,而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帮助艺术家创作的美学。《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代表作品,阐释了这位悲观主义者的美学思想,并简述了尼采的生平。

要理解尼采的美学思想,必须先明确两个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日神(即太阳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这两位神祗作为象征始终贯穿于尼采的美学中,他们分别代表着梦和醉、美的外观和悲剧的事实、造型和非造型、制造幻觉的强迫性冲动和极度悲喜交加的情绪放纵,他们在尼采的哲学世界里占据了全部位置。如果这一段话不能很好地让诸公明白尼采的日神和酒神艺术,那么我们先放下具体的美学分析,明确一个前提——尼采的美学(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完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强调主观精神世界的,是与客观世界完全割裂开来的。

日神精神在艺术领域的体现是造型艺术,比如通过雕塑和史诗来表现的奥林匹斯众神的形象就是典型的日神艺术。它表达的是外观的美好幻觉,反对追求真理,用美丽的面纱来掩盖世界的残酷和痛苦。酒神精神的体现则是音乐(即非造型艺术),因为酒神象征着一种情绪的极度放纵,交织着作为世界和人生真相的悲伤和狂喜。尼采本身是一位悲观主义者,他认为现代世界和人生的真相就是残酷和痛苦、虚无和贫乏。

综合来看,酒神代表残酷的真理,日神代表掩盖真理的美好幻象。作为悲观主义者,尼采却不愿意作一位厌世者,消极悲观的生活,而是企图通过艺术来拯救时代,特别是拯救日益贫乏、空虚的现代文化。尼采为现代文化开出的药方是复兴古典艺术。因为古典艺术的宁静典雅、充满生命力感,能够更好地让生命、让人生得到拯救,更好地做完这一场虚幻的梦。生命力是尼采的美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命题,因为他认为万物存在于世界是一个万物拓展而不是生存的过程,这种过程目的是拓展自身的生命力。在获得丰盈的生命力并使其投射在艺术上,这种艺术就是好的。

而作为酒神精神代表的、所有艺术中的中心——音乐,寄托着尼采拯救时代的希望。说到这里,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尼采和音乐家瓦格纳的友谊。

瓦格纳是一位著名的德国音乐家,他和尼采有着一段十分亲密的交往,但后来却因为在美学上的严重分歧而彻底决裂了。尼采因为有着用复兴悲剧文化的方式来拯救时代,而又把复兴悲剧文化的希望寄托在音乐家瓦格纳的身上。

上文说到尼采认为现代文化已经陷入贫乏、空虚的状态,而现代人却企图通过“穿着昔日文化褴褛的彩衣”来掩饰这种空虚,并从艺术家虚假、夸张的创作中寻求刺激,以填补这种空虚。这样的艺术是为尼采所不齿的,因为他觉得悲剧的真实需要用简洁、凝练、单纯、宁静的古典艺术来表现,可是当瓦格纳的音乐会上呈现出一种缺乏生命力的、颓废的精神的时候,尼采认为瓦格纳已经失去了

复兴古典文化、拯救时代的能力。

那么,尼采把艺术放到如此高的地位,那么作为日神精神代表的大多数艺术就把人置于了美好的幻境,无法在可怕的真相露出来之后再次肯定人生了。于是酒神精神就出现了,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本著作的题目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悲剧。悲剧的诞生,就是为了重新肯定人生。悲剧把个体的毁灭展示给人看,但从整个人类世界来看,个体的毁灭并不阻碍整个世界的继续存在。世界依然生生不息。换句话说,尼采从悲剧中看到了万物的延续性这和苏大文豪的生命意识有异曲同工之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这种思想被尼采称为“艺术形而上学”。人生的真谛是形而上的,那么艺术为了肯定人生,也就是形而上的。真理残酷,艺术用美来掩饰真相,藉此来肯定人生,让我们在残酷的现实中生活得更好。因此艺术比真相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悲剧的诞生》尼采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乐观者与悲观者

乐观者与悲观者的故事 有一则寓言:口渴人找到半杯水。快乐人选择:“啊,我终于找到水了!虽然眼下只有半杯水,但千里行始于足,有良好的开端,我一定还能找到更多的水...”于是幸福;苦恼人选择:“怎么就只这半杯水?就这半杯水有什么用?”一气下手舞之足蹈之却碰倒水杯,然后坐以渴毙。 教授:“你能说出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吗?” 大学生:“能,先生,二人共饮一瓶酒,喝去一半时,乐观主义者说‘还有半瓶’,而悲观主义者说‘半瓶完了’,对吗?” 两个青年到一家公司求职,经理把第一位求职者叫到办公室,问道:“你觉得你原来的公司怎么样?” 求职者面色阴郁地答道:“唉,那里糟透了。同事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部门经理粗野蛮横,以势压人,整个公司暮气沉沉,生活在那里令人感到十分压抑,所以我想换个理想的地方。” “我们这里恐怕不是你理想的乐土。”经理说,于是这个年轻人满面愁容地走了出去。 第二个求职者也被问到这个总是,他答到:“我们那儿挺好,同事们待人热情,乐于互助,经理们平易近人,关心下属,整个公司气氛融洽,生活得十分愉快。如果不是想发挥我的特长,我真不想离开那儿。” “你被录取了。”经理笑吟吟地说。 一个国王想从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个做王位继承人,就给了他们每人一枚金币,让他们骑马到远处的一个小镇上,随便购买一件东西。而在这之前,国王命人偷偷地把他们的衣兜剪了一个洞。中午,兄弟俩回来了,大儿子闷闷不乐,小儿子却兴高采烈。国王先问大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大儿子沮丧地说:“金币丢了!”国王又问小儿子为什么兴高采烈,小儿子说他用那枚金币买到了一笔无形的财富,足以让他受益一辈子,这个财富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在把贵重的东西放进衣袋之前,要先检查一下衣兜有没有洞。 有一位父亲想对自己的双胞胎儿子进行一次“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新奇的玩具给悲观的儿子,又把乐观的儿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结果,悲观的孩子泣不成声,父亲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讲述过,在某处的海岛上,渔夫们在一块巨大的圆花岗石上刻上了一行题词———纪念所有死在海上和将要死在海上的人们。这题词使巴乌斯托夫斯基感到忧伤。而另一位作家却认为这是一行非常雄壮的题词,他是这样理解那句题词的:纪念那些征服了海和即将征服海的人。 悲观者的眼光总是专注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上,到最后他们只看到了什么是没有可能的。乐观者所想的都是可能做到的事情,由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做到的事情上,所以往往能够心想事成。 美国有两家鞋厂为了开发市场,分别派业务员前往非洲考察当地的需求量。甲厂的业务员考察回来,立刻晋升为主管;乙厂的业务员考察回来,却从此被冷落在一旁。同样去非洲考察,为什么会受到不同的待遇呢? 原来,乙厂的业务员,到了非洲,当天就发了一封电报回厂报告。电报的内容是:「完了!一点希望也没有,因为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

“乐观-悲观”效应:生命因乐观而精彩

“乐观-悲观”效应:生命因乐观而精彩 心理学家说,乐观态度与悲观态度,都是人类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态度倾向,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位心理医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给患者服用安慰剂,并告诉患者这种安慰剂对治疗病痛有很好的效果,而事实上这种安慰剂只不过是心理医生用水和糖加上淀粉配置而成的,它没有任何医疗作用。但是,如果患者相信药力,也就是说,当患者对安慰剂的药效持乐观态度时,就会有很显著的治疗效果。 心理学家对此做出了解释,乐观主义者总是假设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说,他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85%的把握。这种信心让他们更容易靠近快乐和成功;而悲观主义者在行动之前,却已经确认自己是无可救药的了。这种灰心丧气的情绪会将他们与快乐、成功隔离。悲观者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会有太大的失望,但同时也看不到生活中的希望。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乐观-悲观”效应。 女人是感性动物,容易乐观也容易悲观,但是这两种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对于女人而言,其生活的状态取决于她的选择,如果她选择了乐观,那么她的生活就总是被快乐和幸福围绕,而如果她选择了悲观,那么她的生活便会阴云密布。 一个小女孩被妈妈要求去洗自己的衣服,但是小女孩边洗边

感觉很委屈,因此连连叫苦。爸爸走过来问她为什么不高兴。 小女孩撅着嘴说:“妈妈让我洗衣服,但我不喜欢洗衣服。” 父亲继续问:“如果不高兴,是不是就可以不洗了?” “妈妈说要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即使不高兴,也还是得洗。” “那就高高兴兴去洗吧。反正高兴是洗,不高兴也是洗。以后等你长大了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你去做,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做你喜欢的事情。一旦具备了这样的品质,你就能面对周而复始的新的挑战了。” 我们已经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了,作为成熟的女人,我们已经明白了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自己不能左右的,它不会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而发生改变,无论我们高兴与否,该来的回来,该走的会走。困难也一样不会因人的不快乐而减少,但是生活却可以因人是否快乐而改变,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自己不快乐呢?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对于这句话,女人大概都认同,感觉这话说出了女人的心声。但是,难归难,生活却还是要继续。因此,大可不必整日担忧生活中的困难和麻烦,更不必担忧未来会有什么困难,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才是真是的人生态度。下面是一些抛开悲观和烦恼的方法,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会发现人生路上有很多美丽的风景。 (1)不要害怕人生的旅途中会出现灾难。要懂得积极的态度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要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顺

浅谈极简主义

浅谈极简主义 一.极简主义的产生 极简主义艺术(Mnimal Art)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主要是针对抽象的表现主义绘画和雕塑中的个人表现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倾向。其特点是:形式简约、明快,多用简单地几何形体;重复、系统化的摆放物体;运用现代工业化的材料和非人格化的结构;把物体放在地上或靠在墙上,雕塑不用基座和框架。极简主义艺术所追求的抽象、简化和几何秩序与现代主义园林所倡导的原则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因而有些园林设计师便从极简主义艺术中受到启发,把极简主义的简洁性、直观性、图案性等与现代园林的空间构成、功能性相结合,开创了极简主义园林。彼得·沃克(PeterWalker)便是具有明显极简主义特征的园林设计师。 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一)代表人物—彼得·沃克 彼得·沃克1955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风景园林学土学位,1956年在伊立诺人学作研究生,1957年获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硕L学位,同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佐佐木英夫教授和沃克共同创立了SW A景林设计项目,然而与此同时,他发现这些风景式的景观与他本人对极简主义艺术的兴趣相距甚远。因此,他最终于1976年离开了SW A而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任教并从事极简主义园林的研究工作。1983年,沃克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从而得以把他对极简主义的探索付诸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许多第一次看到沃克作品的人常常会为其独特的形式和神秘感所折服,同时也会提出“这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 吗?”的疑问,对此,利维女士(Cleah Levy)精辟地指出,沃克的作品,已经超出了风景园林的常规评价标准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当代著名风景园林师玛莎·施瓦茨是沃克的妻子,但是她却在公共艺术领域开拓了风景园林的另一片新天地。 (二)彼得·沃克极简主义作品的特征 其实沃克的作品并不是那种鹤立鸡群的形体,而是贴近大地,悄然占据人们心灵,令人难忘的艺术创作结晶。沃克曾表示,他追求的“几乎是一个宗教性的目标”。早在50年代,沃克就对现代主义的简洁、清晰和形式作用产生了兴趣。6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极简主义艺术(Minimal Art),其代表人物有唐纳德·加德(Donald Judd)索·列·维特(Sol Le Witte),法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等,他们的作品以雕塑和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其特点是回避传统标准,创造占有空间并能够被人体所亲切体验的物体。具体来讲就是使用简单的几何形体,重复、系统化地摆放物体,运用现代材料和工业化的结构,三维化、三原色,把物体放在地上或靠在墙上,不使用基座和框架,直接与空间发生联系,。这些艺术家们的追求更加坚定了沃克的信心并重新点燃了他将极简主义运用于景观设计的热情。另一方面,沃克在大学学习以及后来的设计实践中受到了许多风景园林大师的良好影响如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丹·克雷(Dan Kiley),托马斯·邱奇(Thomas Chureh),野口勇(lsamu Noguchi)以及风景园林教育家斯坦尼·怀特(Stanley white)的哲学观和德国包豪斯建筑学派的理论。沃克特别推崇法国风景园林大师勒·诺特(Andre Le Note)设计的众多园林的形式美,并很欣赏日本禅宗园至简的风格。实际上,沃克是在对极简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综合研究之后,创造出了其极简主义的园林。 利维女士指出沃克极简主义作品特征是貌似分离,但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注重人与大环境的交流,人类和地球、宇宙神秘事物的联系,隐喻巨大的力量,强调大自然迷一般的特性,如水声、石头的静态平衡和重量,瑟瑟的风声,飘逸色彩的体块和图案,闪烁微光的、神奇的雾以及令人难以捉摸的灯光。沃克常用的艺术要素有7种,即叠合的多重系统、同心圆、直线、锥形山、巨石、柏树和绿篱,可以说这些要素构成了沃克作品的个性特征。

极简主义设计风格

论文题目:“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在今后环艺设计中的发展及前途 开题报告(选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一)、选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房子的功能仅仅是满足居住行为而已。现代人离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模式越来越远,体现自我价值、突显住户个性的小户型近年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这些人不再介意空间是宽敞,交通是否便利,小区的规划是否合理,他们在乎的是室内设计一定要简洁、明快、充满时尚感。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恰恰迎合了这些需求,他创造了安静、淡定的空间环境,是一种设计风格。 (二)、主要内容 一、极简主义的概念 二、极简主义的四个特点 三、现代家庭极简装修风格的含义 四、极简主义风格背景 五、极简主义的空间运用 六、极简主义在今后环艺设计中的发展及前途 七、总结

“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在今后环艺设计中的发展及前途【中文摘要】:现代人面临着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激烈的竞争压力,还有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因而,更加向往着清新自然、随意轻松的居室环境。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摒弃繁缛豪华的装修,力求拥有一种自然简单的居室空间。人们在这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种能彻底放松、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的空间,这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欲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 【关键词】极简主义;室内设计;放松空间 一、极简主义的概念 极简主义(Minimalism)又可被称为低限主义,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它起源于60年代美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变革,最初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一种反应,主张一种形式上的客观与单纯,最初表现在绘画和雕塑,后来遍及整个艺术领域,包括服饰界的 Calvin Klein 都是受极简主义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简约风格。极简主义亦在近几年的室内设计上造成一股风潮,强调纯粹空间的单纯性,除去多余的装饰,将空间简化至光、墙及体,意谓着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性,而极简主义的精随也在于此. 极简主义风格的居室设计极简主义(Minimalism),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极简主义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极简主义设计已经被描述为最基本的设计,别除了多余的元素、色彩、形状和纹理。 它的目的是使内容被突出出来并成为焦点。从一个视觉的角度来说,极简主义设计意味着平静和思想带回本真。 二、极简风格有这四个特点: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与方便性。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推广六面建筑和幕墙架构,提倡标准化原则、中性色彩计划与反装饰主义立场。 3.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反对在图板上、预想图上

极简主义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极简主义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极简主义风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流行的艺 术流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极简主义崇尚简约,但并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简陋与简单。本文主要以日本的“无印良品”设计品牌为例,通过对极简主义的理解,结合“无印良品”这一设计理念来分析该品牌崇尚自然的绿色环保设计、简约的包装设计以及“无印无标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目的是使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无印良品”简约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简约而不简单,从而充分体现极简主义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 一、极简主义概述 极简主义风格,称为“Minimal Art”,也译为简约主义。极简主义风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受来自于世界各地移民的影响,在新文化、新理念和新精神的冲击下,美国的平面设计在当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极简主义风格在设计过程中崇尚清晰、简约、利落、简单扼要的设计理念,它反对设计作品表现出来的繁杂和过度装饰。对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可要可不要的元素、图片或文字,极简主义风格都坚持大胆的舍去或直接不用。过多的装饰和繁杂的结构不但会影响设计作品原本想传达的信息,而且会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使用功能。纯粹朴实的设计往往会在极简主义风格中得以

体现,通常体现在设计内容的简约而不简单。 在极简主义风格的影响下,有很多设计作品的内容呈现只是简单的线条或几何形态,色彩搭配简洁扼要。虽然形式简洁扼要,但其在内容的表现与传达上是一目了然的。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招贴作品也是对极简主义的体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惜消耗大量的时间及精力来实现形式与功能、设计与素材、审美与精神的平衡。虽然极简主义风格也追求理性和功能,但它与包豪斯时期的现代设计风格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包豪斯强调设计的功能体现,但高度理性的设计思想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作品的艺术审美。而极简主义风格则是两者的结合,注重功能与形式的互相平衡与制约。在注重功能的同时,其希望设计作品能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审美和艺术审美。 二、极简主义与东方思想 极简主义风格从某种程度上与东方的哲学思想存在共同之处,《老子》中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观念,该观念与建筑设计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他的观念里,对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去除一切过度的装饰和繁杂琐碎的结构,与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时期的设计风格恰巧相反。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品中,齐白石创作过程中的大量“留白”是极简主义风格的具体体现。在东方,平淡质朴的审美风格往往会被认为

三分钟演讲稿:乐观者与悲观者

三分钟演讲稿:乐观者与悲观者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梦想就握在自己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就别在半路返航。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么会懂得,执着的人,有双梦的翅膀。不顾一切疯狂追寻过,失落过,也妥协过,但都不能湮灭梦想兑现时的片刻欢喜。在梦想与现实交锋的那一瞬间,我 各位年轻的朋友:大家好!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精彩?你会怎样回答?战争年代的踊跃参军,八十年代的文学热,还是九十年代的出国热?对,它们都是精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彩,每个时代也造就了不同的精彩,但无论怎样,精彩总是与青春紧紧相连。记得走进 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我们如何能抓住这指缝间流逝的光阴?如何能让生命活得更有质量呢?我想,唯有在我们懂事之时起就做到勤学、识礼、求实、奋进,才能让我们延长生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如果说人生是一部乐曲,那么勤学、识礼、求实、奋进就是人生乐曲

首先,我想问大家,您爱读书吗?相信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因为,我也爱读书。书籍这一座智慧的殿堂,这一片思想的森林,这一片文明的沃野,包罗万象,藏珍蕴奇,怎能不使人心醉神迷,留连忘返?无论是朝霞灿烂的早晨,还是炊烟袅袅的黄昏;无论是月光如水 一次,在著名企业家报告会上,又一位年轻人向做演讲企业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您过去走过什么弯路没有?能不能给我们年轻人指示一条成功直线,让我们少走弯路呢? 没想到这位企业家干脆利落的回答道:我不承认自己走过什么弯路,我只知道自己一直走在成功的

悲观与乐观议论文

悲观与乐观议论文 导读:悲观和乐观都是人生中的态度,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下面是悲观与乐观议论文范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悲观与乐观议论文一: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者则在每次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有一位母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 一天,她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大粪的房子里。第二天早上,母亲见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于是便问他:“你为什么不玩这些玩具呢?”悲观孩子哭着说:“为什么要买玩具呢,他早晚也要坏,那玩玩具还有什么意思呢?呜呜。”于是这位母亲又去看那个乐观的孩子。只见那个孩子正高兴的在粪堆里找着什么,她很诧异。于是问到:“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你在找什么呢?”那个孩子兴奋的说到:“嘘,妈妈告诉你粪堆里还藏着一只小马呢。 事实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都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当你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时,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相反如果当你以悲观的心态去面对时,一切都是灰色的。 悲观与乐观议论文二: 读了周国平,我才开始了对乐观与悲观的思考。

我想,凡夫俗子是没有选择乐观或是悲观的权利,他们的人生哲学是如何能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家人。一位普通职工如果整天对乐观悲观想入非非,他还有什么心情干好工作?一位农民如果在这种问 题上困扰,那它还有多少精力认真劳作? 乐观与悲观地思考――或者将范围扩大一点――哲学都不是为 平常人准备的。只有仰观天象的泰勒斯才有权利不用注视地上的情况,只有不爱知识爱智慧的苏格拉底才可以宣布他是在思考生命本源。 2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坚持的什么哲学。 周国平强调因为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坠入悲观的深渊;执迷者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欲望。但他认为,两 者都不是真正的智慧。他力求企及一种以悲观垫底的执着或用执着垫底的悲观――就是超脱的至高境界。 冯友兰先生同样也不愿将自己直接划归为乐观或是悲观。他力图阐释一种既出世又入世的哲学。然而,这样的哲学体系至今无一人可以完成。 也许,我一直是坚持既出世又入世的哲学,只是没有像他们一样出书立传。 3 我有悲观的倾向。 我总爱追问意义,总爱做目的最明确的事。我怕,心血汗水浪费

极简主义在建筑中的运用浅析

极简主义在建筑中的运用浅析 发表时间:2019-05-09T09:15:23.58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李懋[导读] 在二十世纪之初,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可供人们选择的条件越来越繁杂,甚至变成一种负累。 武汉开来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在二十世纪之初,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可供人们选择的条件越来越繁杂,甚至变成一种负累。于是人们尝试着让生活变得简单,崇尚简约,思考着简约背后的深刻内涵。20世纪中期,极简主义在美国得到艺术家们的推崇,随后发展成为西方现代主义的重要思想流派。现代著名建筑师密斯·范·德·罗在1928年就曾提出了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筑处理原则,与以前一味地堆砌材 料的设计手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简洁的形体,去掉附加的装饰,对建筑艺术的影响尤为深刻。 关键词:极简主义;建筑;运用 引言 在国际建筑大环境的影响下,极简主义建筑也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国内的一些发达城市,极简主义建筑以及极简主义空间设计包括艺术馆、展览馆、博物馆、住宅,另外还有品牌展示馆、精品店等逐渐多了起来,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极简主义建筑也在国内得到迅速的发展。 1极简主义理念概述 极简主义是充分建立在结构主义基础之上并衍生而来一门艺术,西方国家是最早将极简主义充分应用到设计作品中,其中最著名的极简主义大师彼得·沃克,在他的作品中充分融合展现了对极简主义的运用,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园林设计师之一,其作品将艺术和园林的融合将极简主义作品赋予新的生命活力。其创造最大限度将表现形式和手法消减,通过少量的元素,借助空间构造最基本的点线面将空间的层次丰富起来,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线、结构以及色彩来构建空间的纵深感。 2极简建筑风格评价 2.1含蓄内敛 与自然元素本身的繁杂多变不同,极简建筑风格所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内敛含蓄之美。这种美不是直接以丰富多彩的色彩元素给予观赏者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是以一种内涵清新的朴素给予观赏者心灵上的慰藉。极简建筑风格在色彩的选取搭配上,多偏向于选择一种至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在两种颜色的对比碰撞中产生强烈而震撼的精神感受。因此,极简风格的这种建筑在视觉感受上对比色彩鲜艳的建筑显得更加单调,但却多了几分宁静豁达之感,符合当下群众对于品质生活追求的向往。 2.2宁缺毋滥 极简建筑风格崇尚以否定、摒弃的态度来减少繁琐的设计要素,以求表现建筑物本质的特点。在这一点上,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宁缺毋滥思想以及奥卡姆剃刀原理不谋而合。作为极简艺术风格的分支,简化是极简建筑风格中核心的思想。这种简化并不是随意地施行,而是经过设计人员谨慎设计之后的协调,去繁求精之后的统一,是建筑本质元素与设计因素最完美的结合。在民用建筑中,极简风格本着宁缺勿滥的精神,以极其简单的元素诠释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3极简主义在建筑中的运用 3.1极简主义建筑造型 极简主义强调除去一切无用的装饰,也就更加需要强调建筑的造型表达。极简主义建筑在造型处理上同样极其简单,通常是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组合和穿插,甚至直接精简为一个方盒子,极简主义的方盒子在造型上虽然看起来没有很多的造型处理,但是又很直接的区别与自然的形态,恰恰是这种简单的造型,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加工的痕迹和改造自然的先进技术,恰恰是这种简单的造型,区别自然的形态,给人以一种在自然界中从未有过的体验感,从而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和心灵上的震撼。同时,造型上的极致简洁就要求建筑本身的形体追求极致化的形式美,强调完美的比例、虚实、节奏与韵律,使建筑在极致简化的形体中表达出丰富的精神内涵。简单的造型使得建筑的空间趋于简约,建筑在造型上少了复杂的变化,于是建筑的空间也变得纯净,空间越是简单就越让人感到心灵上的安定。空间是极简主义建筑的重要元素,也是需要重点表达的内容。在建筑空间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空间进行简化和抽象,避免复杂不规则的形状,形成确定的几何空间。通过对几何空间的简化,避免了空间的不稳定、不规则、不舒服的感受,从而有利于塑造空间的场所精神。 3.2极简主义建筑光影 光是建筑表现中最神秘最难以把握又最具表现力的元素。在所有体验中,由光影产生的情绪最为强烈,光限定了空间的基调、尺度和秩序。“在光明和黑暗的边界线上,个体变得清晰并获得了形式———安藤忠雄”。纯粹而简洁的光线以及它神秘的颜色和温暖的感受,赋予了极简主义建筑的空间强大的生命力,也为人们创造出静谧冥想的心理境界。极简主义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光线的利用和塑造,在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将空间的结构、层次、质感完美的体现出来。因此,在空间中对光线的营造成为了极简主义建筑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手段。对于光线的处理方式,有对自然光线的引入,也有对人工照明环境的塑造(如图1所示)。在自然光线的利用方面,极简主义建筑偏爱通透明亮的空间,以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为了达到空间通透明亮的视觉效果,极简主义建筑所采用的材料多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在对采光较差的空间进行场景塑造时,人工照明的价值体现得尤为重要,建筑师们往往从光线的表现方式、方向以及位置等方面对光影重新塑造,通过强烈的折射、反射和明暗对比的方式,围绕设计主题,突出重点,营造高品质的光环境。这样既增添空间灵动性,也给人强烈的精神和视觉的冲击。

论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

论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 极简主义风格,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极简主义并不局限于艺术或设计,它是极简主义者奉行的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极简主义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有句名言:“少即是多”。这里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极简主义主张艺术作品不是作者自我表现的方式,采用简单平凡的四边形或立方消隐具体形象传达意识的可能性,使用重复或均等分布的手法,物料方面则尽量减少加工,采用原物表里原来质感为卖点。 极简不是简单,是被提炼出来的纯粹和精华,其轮廓更为利落,线条也流畅,看似间接却足见其深蕴。它的精致、简洁背后凝聚着精心刻意的过程,这样,才能在简明轻快的现代生活环境彰显时尚个性,才能品味出优雅的生活。 喜欢这种风格的人现代又不失传统,生活讲究精致,简洁。对他们来说,家是一个摆脱繁复的享受之地。白色、褐色、浅色搭配温暖的红色、橙色。家居线条分明,清晰有较好的整体性,表面避免接缝,平整,圆滑,易于清洁,周边有玻璃和金属质地的轮廓勾勒。在浅色环境中,深色的家居配饰不论从形态、比例还是色彩上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居室内除必需的功能用品外,无需任何多余的装饰,家具采用国外的深色木头,灰色、白色、褐色等,纹理简单、整拼的地板能够强调出简洁与品质。 极简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和美同的抽象表现主义思潮,也可以追溯到构成主义,以及对包豪斯元素的吸取。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以直角、线条、简单几何为主的艺术作品绘画和雕塑尤为突出。由此引发艺术家对以往奢华繁琐、以堆砌贵材料来达到艺术效果的设计风格反思。一部分艺术家开始主张用简约的创作手段重新诠释艺术,这为极简主义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极简主义开始流行。 简约而不简单,现代人面临着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激烈的竞争压力,还有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因而,更加向往情绪自然、随意轻松的居室环境。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摒弃繁缛豪华的装修,力求拥有一种自然简约的居室空间。少即是多,多既是少。如果发现自己的家被浓烈的世俗气息淹没了本属于你的独特气质和精致品位,那你可能是拥有的东西太多——书和杂志,家居办公用品和电脑设备,玩具总汇以及厨卫用具。怎样才能将自己从繁杂中解救出来,怎样才能走出无端堆砌的束缚,而生活在一个舒适又美观的环境中呢?答案就是极简主义,以宁缺毋滥为精髓,合理的简化居室,从简单舒适中体现生活的精致。 几十年来,极简主义不断的影响着建筑界和室内装饰界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房子的功能仅仅是满足居住行为而已。现代人离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模式越来越远,体现自我价值、突显住户个性的小户型近年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这些人不再介意空间是宽敞,交通是否便利,小区的规划是否合理,他们在乎的是室内设计一定要简洁、明快、充满时尚感。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恰恰迎合了这些需求,他创造了安静、淡定的空间环境,是一种设计风格。 极简主义室内设计可以更好的迎合人对空间的潜在要求,虽然本着无限减少的原则,却

浅析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

2018年2月西部皮革服饰与设计 浅析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 丁晨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极简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产生于美国的重要艺术流派。极简主义的设计遵循“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它的理念对建筑设计、装饰设计、时尚和绘画等诸多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谈到当代极简风格的平面设计,最著名的要 属德国、北欧以及日本。 关键词:极简主义;简约;少即是多 中图分类号:TU 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02 -0023 -01 1极简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谈到极简主义,首先想到的是德国包豪斯,包豪斯是世界上第 一所设计学院,它成立于1919年,它的成立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 观念和思想;从1953年开始到1968年是乌尔姆造型学院时期,这 个时期提倡“理性及社会性优先”的办学理念,美学上崇尚简洁, 形成了具有新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减少主义特征的设计哲学; 20世纪50年代末,极简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流派产生了; 1965年, “极简主义”这个词汇第一次在美学理论家查理德?乌海姆的文章 《Minimal Art 》中出现,其本意是一个贬义词,作者为了批判达到某 种美学效果而刻意减少内容的艺术实验,但是后来却成为极简主义 者的口号标签;到了 60年代,极简主义活跃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 国家,它在绘画和雕塑领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逐步在产品设计、 家居设计、包装设计、园林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设计领域出现了极 简主义的作品,与此同时,极简主义也拓展到了时尚、文学、音 乐、舞蹈、戏剧等众多领域。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与其他的设计风格不同,它最显著的特点就 是简洁,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返璞归真的整个风格。这种风格与 当今社会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相吻合。2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形成和背景20世纪的50-60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时期,这一 时期社会经历和很多变革,经济发展较快,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出现 了繁荣的景象,极简主义产生于美国,是西方的主要艺术流派,那个时 期的西方艺术受现代工业发展的影响较深,所以极简主义也深受西方工 业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许多个性化的艺术思维,现代艺 术产生了裂变,因此引发了众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极大地加快了站前 初露端愧的许多艺术思想发展的脚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筑景 观等遭遇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都需要重建。这样的历史背景给艺术家提 供了很多发挥才华的机会,这个时期许多风格和艺术流派被被大家所看 到,极简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飞速发展的,它成为了现代主义艺术 的最后的重要艺术流派,被我们大家所喜欢。在思想文化方面,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复苏后呈现出 普遍的繁荣景象,西方的工业化的发展达到了登峰。人们对工业的 追求使得当时的西方社会的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思想文化的危机 等都直接引发了此时西方人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忧虑和反思。这 一时期的西方艺术界便成为了这种思想背景下宣泄的途径之一。极 简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当代平面设计中极简风格的解读 极简主义的平面设计最著名的三个国家是德国、北欧、以及日 本。谈到当代极简风格的平面设计,最著名的要属德国、北欧、以 及日本。这三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都与极简风格设计有着非常密 切的关系。 3. 1德国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谈到德国的平面设计,首先 想到的就是包豪斯。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 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的存 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从具体的 影响来说,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各个设 计教育单位,乃至艺术教育院校通行的基础课,就是包豪斯首创 的。包豪斯主张“少即是多”,讲究以人为本,讲究材料与设计的 巧妙结合,设计中多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排列组合,它反对复 古的设计风格。受德国包豪斯风格的影响,许多德国的平面设计大 师的作品在造型上都非常严谨,这些作品在色彩的使用上都很简 单,有独特的风格,但却能达到非常美好的视觉效果。3. 2北欧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北欧主要是包括芬兰、丹麦、 瑞典、冰岛和挪威的五个国家。随着二战结束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北欧 人的 化 有 。 北 的极 风格 设计 着 的 化内涵,北欧人生活节奏慢,喜欢过简单的生活,他们非常热爱生活和 自己生存的环境,他们对生活有着独特的生活态度。 北欧的人们不喜欢复杂的造型,是因为他们设的计表达出对简 单生活的热爱,北欧的设计大多简单不复杂,但是通过颜色和人性 化的设计就能够看出他们对生活是非常热爱的。 3. 3日本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日本是一个拥有着比较深厚 的历史文化渊源的民族。日本的设计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 位。日本的设计强调日本独特的文化底蕴,日本的禅学思想已经融 入到当代极简设计理念中,并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既时尚又流行 的设计方法。日本的设计大多是采用最纯粹简单的图形,舍弃不必 要的装饰,以表现东方禅学中国的空寂的意境。4结论本论文从多方面介绍和分析了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其中包括 极简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对当代平面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的解 读,对极简主义产品设计的解读,对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 的建筑哲学的分析。分析了不同角度的极简主义的内涵,并且指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极简主义设计将会是未来 设计的发展趋势,它能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还能为社会的低碳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提醒这既是在做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设计 与自然和环境相结合,这个问题值得每一名设计师深思,提醒我们 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参考文献:[1] 《包装设计》.沈卓娅.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 《包装形象的视觉设计》.王安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 《小平面》.王绍强.中信出版社,2011.[4] 《极简主义产品设计研究及内涵探索》.黄奕佳.南京航空 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0.[5] 《现代设计艺术史》.董占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中外设计简史》,李剑祖,张夫也.中国青年出版 , 2012.[7] 浅谈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朱长征.《中国报 业》,2011.作者简介:丁晨(1992.09 -),女,硕士,中国地质大学,视觉传达设计。23

_少既是多_极简主义美学内涵初探

极简主义设计的美学特征 “极简主义”设计开始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受到“少既是多”设计思想的影响,“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特别是现代主义思想深刻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特征就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致简约的设计风格,一种简约到无以复加的设计方式。极简主义的影响最早在绘画领域,主张把绘画的语言减少到色与形的关系,用极少的色彩与极简的形状去描绘画面,将一切不必要的物体抛弃。其后扩展至音乐、文学、建筑、产品、时装以及平面设计等领域,成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思潮。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往往都是以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简单的构成原则为基础,通过对事物的概括性提取,使事物在形式上、颜色、材质等方面都达到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风格,使得事物具有一种神秘含蓄凝练之美。极简主义可以直接追溯到抽象主义艺术家蒙德里安和俄国构成主义等一些前辈艺术家,甚至还可以联想到包豪斯的美学观。极简主义的代表无论是产品设计大师菲利普·斯塔克,建筑大师彼得·沃克,还是苹果科技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他们追求的表现形式视觉的简约、明晰,不做任何多余的表现装饰强调整体统一,作品表达朴质抽象让人去思考去探索,力求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从中国哲学中看极简主义 老子思想“少则得,多则惑”,少取会有收获,多取反而会让人迷惑。少不是说数量上的小,或是内容上的浅,老子说过,道无大小、深浅之辩,他说的少,是不执著于事物的大小,不执著于事物的深浅,是一种适量,是在一种量的基础上的选择整理。老子强调“空”,是相对于“实”,但不是完全的没有。“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在有声映衬下建立在有声下的无声,并不是一声都没有,否则声音、音乐、交谈、是没有依托的。“无画处皆成妙境”,并不是虚无空白的不留一丝痕迹,不然白纸一张,谈何艺术。老子虽没有将艺术的美直观的呈现给世人,但他却给世人指明一条通往美的道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而有形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就像道的运行通过有形的事物去体现无形的事物,从无形中去摸索有形的事物本生,循环往复的对比,所体现的是虚实相生的意境。美不在于内容形式的复杂变化,在于观者能否感悟到无穷的意境,虚实之间所蕴含的优雅,这也是中国美学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 道是不可言说的,是无为,而在佛法,提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事物的存在,“空”指人思想中什么都不存在。经管“色”与“空”有千差万别,但因性空无住,当体即空,因而事物也虚幻不定,了不可得。禅宗的境界并不是空无所有,更多的 是让人身心达到一种放空、静虑。禅宗的美学体现是对审美自由的一种表达,比极简主义思潮更为深入,它无视事物外在的形象表达,以去除执着为根本,主张“舍去表象,中得心源”,提倡对“本真至简”的追求。 在中国哲学史上,空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思想,“少则得,多则惑”,“有无相生”,“当体即空”,道与释构成了中国传统至高无上的审美理想。 从“无印良品”的设计看东方禅宗美学 创立于1980年的日本生活杂物品牌无印良品(MUJI),源于大道至简,大象无形之气,从产品到海报设计师原研哉赋予无印良品最大特点就是“空”。当我们进入西南地区最大的旗舰店,置身于店中给人的第一感受有种设计日常化、虚空、万物有灵,天然去雕饰的单纯朴素之美。无印良品的设计产品大多采用天然材质的棉、麻、纸、藤等环保制品,强调材料的内在之美,注重与大自然的和谐,这些温和特性的材质能够与人拉近距离,使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店内的日用品和衣物永远都是朴素的灰色白色米色,款式也简单到了极点,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志。雅致的色彩、自然的材质、简洁的造型,这些具有日本气质的设计理念正是受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作为一代大师原研哉带着一股禅意美,将日常产品升华至文化层面,这种设计文化精神被全球设计界认为无印良品是最有代表性的禅宗美学。如果说无印良品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哲学。无印良品在现实设计实践中融入西方简约主义与东方禅宗美学,体现了朴实自然,谦逊安静返璞归真的审美意识。 极简主义设计未来发展 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当今提倡绿色环保设计,以对人性的关怀为设计理念,以节约能源为目的,从本质上看,极简主义是现代主义设计中派生出来的设计风格,但它与现代主义设计又有明显的区别。它具有现代人所喜欢的简洁、精细的风格特征,也迎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极简主义设计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头脑风暴似的思维延伸,这种简约风并不是常人认为的简单,是让人去寻求内在的一份宁静,返璞归真。当事物变得只剩下线条、图形、色彩、大面积的留白时,给观众留下的只有主题与关键词,人们必须深入的去思考、扩展,从而通过思维的发散延伸,真正的领悟事物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从此达到一种设计的趣味。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简介:李 加(1978-),女,汉,籍贯:成都,硕士,现任职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少既是多”极简主义美学内涵初探 文/李 加 极简主义并非简单主义从简约到极致为追求目标,元素组织的简洁而有力以少胜多,是一种推荐最简单的结构,最俭省的材料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位和思想上更为优雅,极简主义广泛应用于后现代艺术中的各个领域。如今服装设计、工业造型、空间设计等现代设计中不难发现简约风的影子,而且还渗透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本文尝试通过对极简主义美学特征以及中国哲学历史思想的探寻,为当代设计如何继承发扬 传统文化展现人们的精神生活指明方向。 理论/169

演讲的题目是乐观者与悲观者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乐观者与悲观者。 三分钟能干什么呢?三分钟只能吃二分之一的苹果,喝三分之一的咖啡,三分钟打个盹儿都不够,所以大家就姑且听听我这三分钟的小故事吧! 有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他们的父亲就想帮助他们进行‘性格改造’。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你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悲观的孩子哭泣的说:“玩了就会坏的。”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告诉父亲:“爸爸,我想这马粪堆里肯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则是一个窟窿。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因为悲观者凡事总是往最坏处想,怕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万一结局真不如人意时,会接受不了,承受不来,所以宁愿选择悲观。同学们,假如你有一堆苹果,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你会选择先吃哪种呢?乐观者会选择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这样你吃到的每一个苹果都是剩下的里面最好的,而悲观者则会选择先吃坏的,因为他们觉得坏的苹果不吃一定会坏得更狠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等你把坏的苹果都吃完了,好的苹果也会慢慢变坏的,到最后你吃到的所有苹果都会是坏的。 叔本华曾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所以悲观的人看到的都是痛苦,而乐观的人看到的永远都是希望,即使 他们处于逆境之中,他们都会觉得这是上天给他们磨炼意志的机会。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乐观的人,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就像小平同志所说:“天塌下来我也不怕,有大个的顶着”!

浅谈科技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浅谈科技悲观主义和 乐观主义 浅谈科技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摘要:怎样看待技术历来有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术乐观主义两种不同的思潮,技术

悲观主义怀疑和否定技术的积极作用,认为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而技术乐观主义则将技术理想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从不同的关注点,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进行界定,或令人恐惧,或令人充满希望。两种思想都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阐述了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的不同观点,指出两种思潮各自片面夸大了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认为技术发展的理性之路应是对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的借鉴与整合。 关键词:科技悲观主义科技乐观主义 英语中的“技术”一词technology,源于希腊词τεχνη或 techne(技艺、工艺、技能)和logos(言辞、逻各斯)的组合。《哲学大词典》对技术 是这样定义的:“技术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人类使用科学技术逐渐摆脱了愚昧,走向了文明。人类拥有了改造自然的神奇力量—科学技术,从而成为自然的主人。恩格斯说:“只有人才能在自然界上面打下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但变更了动植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他们居住地方的面貌和气候,他们甚至还如此地改变了动植物本身,以致人的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灭亡一起消亡。”这些“烙印”印证了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例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人类在用它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伤害到了自己。 从不同的层面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导致了不同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其中最为系统的则是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层面来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科学技术是在人们的认识、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存在着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关系不同层面的理解差异,正是这种复杂性,在一定程度生使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认识历经了曲折的过程。由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效应,人们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两种不同观点和看法,即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这两种观点自产生以来,不断交锋、争论,也在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工深远

相关文档